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展望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展望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展望

中国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以及展望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

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社会都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较多的养老机构,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1 社区老年人护理现状

1.1 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

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变化,空巢老年人增多,孤独、贫穷、社会角色缺如等因素,使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抑郁症状加重。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

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单靠家庭无法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需要医疗、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大促进作用,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就越少。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为50.38%,农村需求率为78.7%。老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提供老年公寓式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1.2 目前国内社区老年人护理形式 1.

2.1 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社区老年人护理管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以入户建档形式,为所辖社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病人,并根据所患病种分类排序,掌握第一手资料。

社区护士进行分片管理,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三级预防服务,一旦老人生病住院就会迅速得到关于老人病情治疗、预后及家庭状况的信息,对出院转入社区的老人也可实行连续跟踪护理。

1.2.2 开设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是老年人社区护理的主要形式。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固执、恐惧、经济等原因而不愿去大的医疗机构诊治,更愿意在社区及家庭中接受帮助。

1.2.3目前,国内常见的其他形式有:

(1)独立老年病院,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所处地域的社区人群,并对本院出院后的老年人进行家庭访视等。

(2)独立的老年人社区保健诊所,不依附医院,受社区综合管理,为所在社区所有老年人建立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健康服务,如上门打针、换药、定期体检、临终关怀等。

(3)老人院、老人公寓护理中心。

(4)老年日托护理中心,可以将老年人送到老人日托中心由专门的社区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照顾。

1.3 社区老年人护理存在的问题1.3.1 老年人社区护理资源配置不平衡老年人社区护理资源趋向城市集中,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关注,存在区域、城乡差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老年人社区护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的配置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大医院。家庭病床利用主要是家庭住址离医院较近,干部、工人多,城市居民多。

1.3.2 社区护理工作缺乏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但是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目前的社区护理机构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管理体系。

2 老年护理展望

2.1 重视发展农村社区护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我国人口有9亿分布在农村,全民保健的重点也应放在农村。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外流,许多上了年纪甚至患病的老人在农村依然是家庭生活主要劳动力,农村养老问题困难突出。

2.2 建立科学的社区护理体系及护理法规国家已将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社区护理逐步向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社区护理的特殊性制定出社区护理人员应遵循的道德法规、社区护理质量指标、绩效考评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社区护理人员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

2.3 健全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发展老年社区服务的最大困难是经济问题,老年人是医疗保健高需求人群。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属医疗保险的服务工程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08级涉外护理一班200806050106

林蔚

老年人社区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实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的再生产类型,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 1 老年人面临的健康及其他问题 1.1 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增龄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4%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老年人中有约21.5%的人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8%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5%完全不能自理。 1.2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以及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广大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业,进一步恶化老年人的照料来源。 1.3 社会因素导致老人心理障碍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使他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生活事件如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等社会支持程度的下降使老人易产生心理障碍。老年社区护理现状根据2002年1月的“卫生部通知”,社区护理工作任务为:以维护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老年病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所以社区医疗护理的很大比重是老年人群。 2 目前对于老人的社区护理,全社会都比较重视。对老人社区护理的研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登记卡。我社区自2006年开始对辖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建立健康户口以引起社区住户的重视,同时便于医生了解管辖区人员健康情况,对曾患过疾病者,建立电子病历,实行微机动态化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电话或登门随访。 2.2 开展社区护理知识理论教育在社区开展护理课程,由社区护理工作者到社区老年福利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到位,保证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 2.3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①家庭访问护理,主要是护理指导、症状控制、日常生活援助、精神护理等;②老年人保健、咨询服务。设立社区家庭医生家庭护士,提供咨询服务。③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建立一些小群体,共同抵御疾病,一种最简便,最易见效的方式,能使老年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对他们长期控制疾病很有益处。④建立护理中心。医疗资源共享,以帮助老人了解某些慢性病防治方法及健康常识,保证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2.4 深入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举办专场讲座,内容简单易懂,讲解要形象生动;②随机性教育,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记忆;③示范性教育,针对老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同,对某些技术的操作过程给予示范。 2.5 提供心理精神服务,强化亲情性服务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帮助他们重新实现自我价值。另外社区的护理的特点之一,是其不因单一疾病治愈而终止,它是一种持续性服务,大力倡导零距离就诊、人性化关怀、亲情化服务,使老年人在社区有回家的感觉,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老年社区护理要围绕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进行研究,对老年人进行身体照顾、心理护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护理的内容和形式将不断扩大,具有多元文化知识的护理人员将使老年人护理更加完善,并以此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少老年病对老年人的危害程度。

社区护理学复习重点

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社区护理的特点: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群众为重点③自主性与独立性④长期性与连续性⑤合作性与协调性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①健康教育②家庭护理③保健服务④传染病和慢性病病人的身心护理⑤急、重症病人的转诊服务⑥康复护理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②经费来源受限③社区护理人才缺乏④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⑤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和缺乏信任⑥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和质量控制标准 社区护理程序:是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为增进和恢复社区人群的健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包括社区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 社区资料的收集方法:阅读、观察、交谈、护理体格检查。社区护理模式:是从护理角度陈述护理内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社区护理评估的内容:①社区:地理环境特征、人口群体构成、社会系统②家庭:基本资料、相互作用及交流、支持、家庭结构和生活周期、应对及适应、健康管理、居住环境③个人:护理对象、家属、健康档案及辅助检查结果、保健人员、文献。 社区护理诊断与家庭、个人健康护理诊断有哪些区别:①社区护理诊断:对收集的社区资料进行分析,推断个人、家庭、社区现存的会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过程。②个人健康护理诊断:个人健康护理诊断是以患者挥着有健康问题的个人为中心提出的。③家庭方式健康护理诊断:以家庭整体为中心提出的,反映家庭整体的健康状态。 结合实例解说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程序中的应用:①社区诊断②发现高危人群③了解疾病危险因素④了解导致疾病流行的原因⑤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语言、文字、形象、示范、电化、综合教育法。 健康教育的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包括:①选择内容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实施的时间和地点④确定方法方法⑤选择教育者⑥选择教育资料⑦制订评价计划。 社区健康教育评价方法:形成、过程、效应、结局、总结 社区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时间、测定或观察、回归、选择、失访。 社区护士应了解的家庭功能是:情感、社会化、养育、经济、健康照顾。 家庭对个人健康有哪些影响:遗传、生长发育、疾病的传播、发病和死亡、康复。 健康家庭应具备的条件是:①良好的交流氛围②增进家庭成员的发展③能积极地面对矛盾和解决问题④有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⑤与社会保持联系 家庭访视的意义是:①资源利用②提供照护③健康教育④协助家庭联络⑤健康促进⑥与方式对象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⑦家庭支持系统与资源利用 社区护士在进行家访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①访视前:与家庭联系、着装得体、携带证件、提前做好计划、家访权②家访时:做好安全准备、遵守交通、家访安全感、保持联络、安全护理、按计划访视③访视后:消毒及物品的补充、做记录和写总结、修改护理计划、与其他社区护理人员交流访视对象的情况④家访注意事项:着装、态度、预约、加收、结石、原则、倾听、综合服务、临时更改计划、记录、时间、不接受礼金。 社区护士在儿童和青少年保健中的作用:①一级预防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道合理营养、体格锻炼、心理卫生、环境卫生、计划免疫、安全教育,消除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 ②二级预防中:在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障碍未发生之前,早期发现健康偏离或异常,早期实施干预措施。③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后遗症,早日康复。 如何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供给充足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教育、法制和品德教育、预防疾病和意外、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何对社区儿童开展预防龋齿工作: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填充补洞。 简述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的一般程序及注意事项:①程序:选择疫苗的接种对象、起始年龄、针次、剂量、途径、间隔时间、复种时间及联合免疫②注意事项:登记接种疫苗名称及日期,观察小儿15~20min,无反应可离开现场;对已启封但未用完的疫苗焚烧处理;告知家属接种当日不洗澡,2日内避免剧烈活动;如出现高热、痉挛应及时与社区医务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简述妇女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各期的身心特点:①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成熟,求知欲、独立性情绪;独立意向发展和认识能力不足、心理发育不成熟,加之学习压力所造成的紧张心态,易产生心理、精神问题。②围婚期:性成熟;在婚前要经历择偶、恋爱、结婚的过程,婚后双方都应承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由于各自缺点的暴露,可能出现感情危机。③围生期:怀孕开始经历妊娠、分娩、产褥、哺乳。④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消失;焦虑、紧张,感情失控。 社区护士应如何指导孕期妇女的自我保健:①早期:及早明确妊娠、及早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并建卡、饮食指导、心理保健。②中期:产前检查、营养指导、胎教、生活指导。③晚期:产前检查、孕妇自我监护、卫生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和护理措施有哪些: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定期体检、指导正确用药。 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研究妇女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生殖生理变化规律、心理特点及保健需求②研究影响妇女将抗的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保健③研究危害妇女见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措施④研究有利于TIGA妇女防治和监护质量的事宜技术,做好妇女各期保健。 亚健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②社会心理③环境④生物学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最新资料推荐------------------------------------------------------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现状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美国有600 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 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 50多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生物污泥,近40处人工湿地用来处理暴雨径流,超过30处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奶产品加工废水 ;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 ,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0%。 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 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 如碎石、砂子、泥炭等),池底坡降及填料表面坡降往往受水力坡降及填料级配的影响, 一般选值范围为1%~8%。 1 / 6

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处理性能良好, 成活率高, 生长周期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 。 人工湿地类型人工湿地因水流方式的差异大致可分为 3 类: 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 潜流湿地( Subsurface Constructed FlowWetland) ,污水在填料缝隙之间渗流, 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作用处理污水, 出水水质好。 由于水平面在覆盖土层或细砂层以下, 卫生条件较好, 故被广泛采用。 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垂直流湿地可方便地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系统的供氧状况, 提高布水均匀性, 营造更加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发生的系统环境, 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展望

中国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以及展望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 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社会都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较多的养老机构,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1 社区老年人护理现状 1.1 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 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变化,空巢老年人增多,孤独、贫穷、社会角色缺如等因素,使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抑郁症状加重。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 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单靠家庭无法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需要医疗、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极大促进作用,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就越少。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为50.38%,农村需求率为78.7%。老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提供老年公寓式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1.2 目前国内社区老年人护理形式 1. 2.1 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社区老年人护理管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以入户建档形式,为所辖社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病人,并根据所患病种分类排序,掌握第一手资料。 社区护士进行分片管理,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三级预防服务,一旦老人生病住院就会迅速得到关于老人病情治疗、预后及家庭状况的信息,对出院转入社区的老人也可实行连续跟踪护理。

社区护理学习题

社区护理工作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WHO对社区的解释,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约在 A.在3-10万之间 B.在10-30万人之间 C.在50-60万人之间 D.在80-100万人之间 2. 以下陈述最佳的是 A.我国大中型城市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B.我国县级以上城市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我国城市按居住小区管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D.我国大中型城市3-10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社区的 A.结构要素特点 B.同质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人口数量特点 4. 对社区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化功能 B.教育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相互支持及福利功能 5. 社区护理起源于 A.康复医学 B.替代护理 C.临床医学护理 D.公共卫生护理 6. 第一次提出“社区护理”一词的人是 A.威廉?勒斯明 B.圣菲比 C.丽莲?伍德 D.露丝?依瑞曼 7. 下列有关社区护理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健康为中心 B.以个体为主体 C.有较高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D.与多部门合作提供综合服务 8. 以下对《渥太华宣言》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个人、家庭及社会一起采取措施增进健康 B.制定健康相关政策、营造支援健康的环境 C.强化社区活动 D.强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9. 在社区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地段护理阶段的主要护理内容是

A.促进健康 B.疾病护理 C.疾病预防 D.自我护理 10. 《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是 A.健康促进 B.健康新概念 C.“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1.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加以补充的是 A.精神健康 B.心理健康 C.道德健康 D.社会适应 12. 下列哪项不是社区护士担当的角色 A.领导者 B.组织者 C.观察者 D.咨询者 13. 保持和增进全民健康最恰当的方法是 A.使人人重视自我保健 B.重视预防 C.依靠社区护士 D.依靠医院服务 14. 下列促进健康的原则陈述正确的是 A.社区护士促进健康的主要工作有多发病及地方病的普查等 B.保护健康主要工作为预防疾病,免受疾病的侵袭 C.制定健康相关政策、营造支援健康的环境是促进健康的原则 D.提供精确诊断和必需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15. 以下对社区护士任职应具备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国家护士资格者 B.经注册的护士 C.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者 D.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16. 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目标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到2000年,部分城市应基本建设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 B.到2005年,在城市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C.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D.到2010年,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17. 下列文件颁布部门和时间的搭配不当的是 A.《关于发展城市卫生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卫生部1999年发布的文件B.《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卫生部科教司2000年发布的文件 C.《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是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文件 D.《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文件

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系统是将污水引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根脉和其周围土壤微生物来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流经湿地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而被除去。芦苇和香蒲在人工湿地中被广泛使用,它们既是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常见物种,也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湿地植物。 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褐煤热解、油砂废水、矿山废水、奶品加工、食品工业、造纸废水、烃类废水和垃圾场渗滤液净化处理等方面。 国外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展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它持续运行到1992 年;1953年,德国Seidel 在研究中发现,芦苇通过其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的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有机物,可以去除污染物。1972年Kickuth提出了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强调高等植物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1996年Kathe Seidel提出利用高等植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思想,通过芦苇等植物的根区产生微生物活性区域作为生化反应器来转化降解以至最终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技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受到人们青睐,美国已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丹麦、德国开始利用河砾和河砂作为植物生长基质,构建了高分散度的废水处理设施并获得成功。人工湿地技术目前已被英国用于小城镇污废水处理,成为其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7月,在中国深圳成功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除了氨氮效果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污水处理厂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项目,在1997年6月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主持的技术鉴定,在1998年6月开始推广。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3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

《社区护理学》1-6次作业

《社区护理学》第1次作业 A型题 1.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出现较早的症状是E.骨痛和肌无力 2.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描述错误的是?B.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3.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不包括?E.多饮 4. 社区的功能不包括:B.行为约束的功能 5. 由父母、一对已婚子女及第三代人组成的家庭称之为:B.主干家庭 6.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7. 以下不属于家庭内资源的是:C.文化资源 8. 不属于社区家庭基础护理要求“五防”的是:A.防高血压 9. 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除外哪项?C.退休老人 10.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不正确的是?A.6种药物原则 11. 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E.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12.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C.精神疾患减少 13. 社区健康教育中应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属于以下哪种评价:A.效应评价 14.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指导除外?E.语言训练 15. 与老年性聋关系不密切的疾病因素为B.骨关节炎 16. 某年内发生某病的新病例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是:D.发病率 17. 美国护士协会提出将“老年护理学”替代“老年病护理学”为哪年?E.1987 18. 家庭访视的种类不包括:C.研究性家访 19. 我国政府在哪年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规定——“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B.1997 20.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B.行为干预 B型题: 1. 第一位访视护士是:A.圣非比 2. 地段访视护士机构起源于:C.威廉?勒思朋 3. 病原体侵入后,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携带并排出病原体,人体不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情况称为:C.病原携带状态 4. 以上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感染后最常见的表现是:A.隐性感染 A.体液隔离C.严密隔离D.接触隔离 5. 细菌性痢疾应进行:E.消化道隔离 6. 猩红热病人应进行:B.呼吸道隔离 A.地段访问护理 B.公共卫生护理 C.社区医院护理E.家庭看护

老年护理事业的现状与展望

老年护理事业的现状与展望叶婷婷卜琴芳 上海顺昌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一个 重要的社会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一挑战。]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给我国护理事业提出严竣的挑战。面对庞大的老年人队伍,如何提高老年护理水平,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是老年护理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一、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2 年,我 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 36 亿,占总人口的10. 47 %,预计到2020 年后,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那时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为2. 5 亿,占全国总人口总数的20 %以上[1]。根据1982 年联合国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时提出的“60 岁及60 岁以上的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 %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 时代”的标准[2],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 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世界罕见。因此, 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 进一步加强老年护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社会对于老年护理的需求对老年人的照料在我国目前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照顾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帕森斯就曾指出: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其间以家庭以及从中派生出的家族系统在整个社会中占有非同寻常的战略地位[3]。但随着需要赡养的老人急剧增加;计划生育使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员外出就业;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一户家庭要照料4 位 老人,显得力不从心, 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 顾者方面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而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对滞后,老年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起步较晚,数量极少,很不适应新的形势。 (三)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老 年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因为生活质量是个多维的概念,至少包括躯体健康、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经济状况等, 仅仅延长生命而不提高生活质量是没有意义的。 (四)护理专业人员匮乏目前, 我国老年护理 的状况无论从护理专业在整个卫生领域的位置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在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来看, 我国的护理状况与发达的老年型社会国家还存在很大距离。按国际标准来算,我国大约需要专业护理人员220 万人,而国内从事养老护理的工作人员仅100 万左右,与实际需要量相比尚缺万人。不仅人员数量短缺, 而且在编不在岗的问题还存在, 非护理工作所占护理时间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一方面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 重视病症, 特别是急症的治疗护理, 轻视人和综合护理的倾向依然存在[4],护理毕业生只有少部分愿意选择从事 老年护理。通过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很多的护士对工作不满意,护理人员老龄化,具有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展望

内蒙古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7-0124-02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护理模式展望 李 艳*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给整个社会的老年护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结合现在社区护理的现状,总结现有老年护理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展望了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对老年人人性化的关怀以及医疗护理人员如何配备的问题。关键词:老年人;护理;现状;护理模式 *山东临沂市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6000) 2012年5月20日收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总数达到1.3亿, 占总人口的10.46%,按照国际标准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25年将达到20%,2050年将达到25.5%。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1],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1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 1.1服务内容以老年慢性病护理为主:我国老年人健康水平偏低,慢性病日趋普遍。到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达到65.8%[2]。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85%患有1种、60%患有2种或更多慢性疾病。 一项普查发现,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人仅占25-30%。因此老年护理及慢性病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况且85%的慢性病可在社会治疗康复,所以社区护理内容仍侧重于疾病护理,对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方面深入不够。1.2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多样:现在我国许多医院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如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护理专门门诊或护理专家热线电话咨询、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等。1.2.1家庭病床:老年人是许多疾病的高危人群,表现出多为慢性病、多科疾病共存,机体多个系统受累的三多特征。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对疾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些特点,家庭病床成为老年社会护理的主要形式[3]。可提供注射、导管护理、灌肠、换药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具有方便病人,医疗费用低等特点。 1.2.2社区卫生服务:这是基于社区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卫生服务,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社区的老年慢性病防治与管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服务、临终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在服务机构里提供卫生服务、出诊、转诊和接受电话咨询等服务形式。但我国因全科医学不发达,医疗机制不健全,资金紧缺等原因,使其服务内容、规模及质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常常是服务对象多护工少,很难保证社区服务质量,而且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数量不足,使受益对象十分有限。 1.2.3社区卫生服务缺少专业护理人员尤其是缺少心理护理人员:社区护理随着人群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而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短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护理干预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和疾病恢复的因素,提高生活质量[4] 。目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者多是从各 大医院临床科室转到社区护理这一领域的。在上岗前虽有些人 员曾接受过短期的护理培训,但针对老年人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全面的培训计划。当前尤以心理护理人员缺乏为甚。2 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临终老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老年康复护理工作: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科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年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 提供常规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既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2.5建立老年公寓:在社区医院附近建立老年公寓,可通过发挥社区医院专业化的优势,解决老年公寓模式中医疗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满足了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减轻了子女的负担,社区老年公寓可以视作社区医院的一部分,这样扩大了社区医院的范围,增加了社区医院的收入。但社区医院如何与社区老年公寓协调发展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3 小 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 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从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 124

浅谈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一)

浅谈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一) 【摘要】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告,1990年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8亿,2000年增加到5.9亿。我国的老年人口也日趋增多,199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全国总人数的9.5%,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全国总人数的10.9%1-3]。加强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2.1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焦虑症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老年期痴呆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3.1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 3.1.1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3.1.2推广义务工作制度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3.2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

人工湿地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人工湿地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问题: (1)人工湿地曾经被作为对湿地因各种原因退化的一种补偿手段而提出来的,但人工湿地的 研究现状是植物的单一性及对自然调控机制方面的缺乏与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初衷相去甚远。因此,人工湿地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在努力提高去污能力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模仿自然湿地。 (2)以去除百分率的形式来表示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时容易引起误导,因为在处理低含量污 水时,虽然处理效率较低,但出水水质很好。而且现已有数据表明随进水浓度升高处理效率也升高;同时由于蒸发作用,使得测得处理效率比实际结果偏低。因而,人工湿地处理效率模型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 (3)现在还没有学者对湿地系统去除水源性病源体进行优化及深入研究。尽管研究发现人工 湿地对大肠杆菌及粪大肠杆菌类的处理效果“非常好”(有时甚至达到99%),但是应当注意到出水大肠杆菌类的平均数量还是超标的。因此仅仅利用人工湿地现有水平作为污水唯一处理系统时,特别是对高负荷生活污水,可能是不够。 (4)人工湿地中的堵塞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为总悬浮颗粒物负荷过高时会造成基质淤积,管道堵塞,使得水流通不畅,(对潜流而言则会形成表面流致使水停留时间缩短;相反,对复合垂直流来讲,堵塞后由于填料渗透系数减少,水渗透速度下降,会延长水停留时间,造成在下行流池表面形成积水层阻碍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基质层,使得复合垂直流中的好氧微生物活性下降,并且由于积水层的存在,使得蚊蝇更容易滋生,卫生条件恶化,功能下降。 (1)湿地基质堵塞的问题。随着人工湿地的运行有机质会逐渐积累于基质中而造成基质阻塞。根据美国多个人工湿地的调查有将近一半的湿地在投入运行后年内形成了堵塞造成了表面水流降低了处理效率。 (2)湿地植物的退化。如在欧洲国家应用广泛的芦苇床技术目前普遍存在着衰退现象。 (3)氮去除效果差。如美国多个湿地处理系统大多不能处理达到一定的氮标准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湿地中缺少硝化所需的氧。 (4)水力负荷小,占地面积大。人工湿地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净化机理的实质主要还是基于土壤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功能。由于土壤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差,水力负荷低,使得人工湿地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这就制约了它的发展,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所以能否提高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是影响人工湿地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5)冬季运行问题。气温的降低会影响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使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因此,在冬季湿地需要覆盖隔离这样的保温措施;或增加人工湿地的构筑深度来达到保温的效果。这是人工湿地在北方地区运行所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趋势: 国外人工湿地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改进人工湿地技术。通过间歇进水、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引入一些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来提高潜流湿地的工作效率。如北美湿地工程公司N(AWE)借鉴污泥回流技术和鼓风曝气开发了循环湿地流湿地工艺和通风强化床工艺。这些工艺目前已被成

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现状和展望

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现状和展望 发表时间:2017-09-29T11:00:54.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范闯 [导读] 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尝试用湿地植物处理速灭磷开始,到近十年湿地处理农药技术迅速发展。总结出农药进入水体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点源和面源两种形式,其中以面源为主。 长安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064 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尝试用湿地植物处理速灭磷开始,到近十年湿地处理农药技术迅速发展。总结出农药进入水体的形式分为两种情况:点源和面源两种形式,其中以面源为主。去除机理有:填料和沉积物的吸附、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在影响湿地去除农药的因素:植物的有无、水力停留时间、农药的理化性质、温度、pH等。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药; 0前言 农药在人类历史中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主要用来控制或者去除杂草,害虫,真菌等。农药在防治农业杂草害虫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但是当农药脱离农业系统,特别是进入水环境中,将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威胁0。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污染水体中有将近1300个是由于农药超标造成的。命名除草剂莠去津(ATZ)为潜质致癌物质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0-0。见于这种结果,一方面有些人提倡完全禁止杀虫剂的使用;另外大量的研究指出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 1.人工湿地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处理各种有机废水已经有将近70年,但是用人工湿地去除农药废水的时间就很少了,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展的微观实验的证明了植物对水体中速灭磷去除是有影响的,从此开始了人工湿地对水中农药去除的研究0。相比国内,国外的研究就成熟十分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Kadlec和Alvord等人建立了四块湿地研究莠去津(ATZ)的去除机理0。20世纪末,英国的McKinlay等人也研究一个垂直流湿地对莠去津的去除0。不同种农药由于不同的理化性质而在不同介质(比如水、土壤、植物等)中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 2 人工湿地去除农药的影响因素 水生植物和藻类对某些农药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通过根系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也正是伴随这些过程的发生而发生的0。在一个早期的人工湿地研究中,Wolverton发现在光照以及微型植物藻类存在的情况下,两个星期后速灭磷被完全去除,在没有植物和土颗粒的情况下去除率只有26%,在只存在土颗粒的情况下去除率在94%0。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与处理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停留时间短的话水流速度快容易将吸附在基质表面的截留物质冲掉,进而导致SS和COD去除率的下降,当停留时间太大的时候会导致环境中厌氧部分变大,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还会影响硝化作用的进行。大量结果显示得非常清楚有一部分农药去除率远高于另一部分。这些农药大部分都有很低的水溶性但是有很高的土壤水分配系数(Koc)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另一方面,三嗪酮类(苯甲嗪、草克净)去除率仅有24%。Wu等人指出如果农药的土壤水分配系数(Koc)比较高大于1000mg/L时,他们会被吸附在土壤表面,进而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效果会比较好0。污水的pH影响农药的稳定性,并且决定其水解反应的速率大小。在实验室条件下(25℃和pH为5~9),土壤中阿特拉津(除草剂)可以稳定30d,而pH为4时阿特拉津(除草剂)半衰期为244d0。Bailey等也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二嗪磷(杀虫剂)的水解速率将急剧下降0。温度通过调节微生物的活性来影响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速率,通常温度较高时,适于微生物生长,农药降解速率快。水温在20~25℃左右时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最好,在低于10℃时,处理效率会明显下降,所以一般夏天的处理效果要好过冬天0。温度升高还能加快农药的水解速率,在水溶液中,当温度从10℃升高到21℃时,其降解速度加快2到4倍0。植物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农药,当土壤作为填料的时候,将会给这个过程提够便利条件。表面流人工湿地往往采用沉积岩破碎后的清洁的卵石作为填料,这些填料并没有含有有机质所以对有机质的吸附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发生吸附也是一些运行时间比较久的系统,在填料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这层生物膜会对有机物产生吸附作用0。 3 结语 人工湿地在处理农药废水时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人工湿地操作简单,在应对农药污染时展现出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Oliver D P, Kookana R S, Anderson J S, et al. Off-site transport of pesticides in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forms from two land uses in the Mt. Lofty Ranges, South Australi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2, 106(2):78-85. [2]Denton D L, Wheelock C E, Murray S A, et al. Joint acute toxicity of esfenvalerate and diazinon to larval fathead minnows (Pimephales promelas).[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03, 22(2):336-341. [3]Rusiecki J A, Roos A D, Lee W J,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mong pesticide applicators exposed to Atrazine in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4(18):1375-1382. [4]Wolverton B C, Harrison D D. Aquatic plants for removal of mevinphos from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Academy of Sciences, 1975. [5]Kadlec R H, Hey D L.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4, 29(4):159-168. [6]Mckinlay R G, Kasperek K. Observations on decontamination of herbicide-polluted water by marsh plant systems[J]. Water Research, 1999, 33(2):505-511. [7]Rose M T, Sanchez-Bayo F, Crossan A N, et al. Pesticide removal from cotton farm tailwater by a pilot-scale ponded wetland.[J]. Chemosphere, 2006, 63(11):1849-1858. [8]Wolverton B C, Harrison D D. Aquatic plants for removal of mevinphos from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Academy of Sciences, 1975. [9]Wu Q, Riise G, Lundekvam H, et al. Influence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on the Runoff of Pesticides from an Agricultural Field at Askim, SE-Norway[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004, 26(2):295-302. [10]Ciba-Geige Corporation. Environmental fate reference data source book for https://www.360docs.net/doc/6b2723868.html,A : Greensboro N C , 1994 [11]Bailey H C, Digiorgio C, Kroll K, et al. Development of procedures for identifying pesticide toxicity in ambient waters: Carbofuran, diazinon, chlorpyrifos[J].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996, 15(6):837-845. [12]林涛, 蒋玲燕, 谭学军,等. 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中的阿特拉津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4(3):324-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