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2017福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之“父”孔德。( × )

2.在教育的诸多社会职能中它的经济职能最重要。( √ )

3.教育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两个环境圈层。( × )

4.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典型法。( √ )

5.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区教育的实践也始于此。( × )

6.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被称为文化传播,指文化在世代相接。( × )

7.学校不是强制性组织,不等于学校教育不带强制性。( √ )

8.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著的《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是班级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作。( √ )

9.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 × )

10.教师社会化过程即教师继续社会化阶段。( × )

二、选择题

1.(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2. 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 D)

A. 提高行为性成本

B. 提高物质性成本

C. 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 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5.(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6.(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7.(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8.(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10.( 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11. 学校主要成员(B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12.( C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13. 1907年苏扎罗在(C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C. 哥伦比亚

D. 普林斯顿

14.( C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A. 反抗行为

B. 嫉妒行为

C. 从众行为

D. 竞争行为

15.(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

A. 师生互动独占型

B. 师生互动主导型

C. 混合型

D. 教师主导型

17.衡量人口(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 A. 质量 B. 文化素质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18.(A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9.( 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三、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教育社会学概论》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_规范性研究__和_证验性研究__的区别。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和_学生群体_的结合体。

4.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__家庭_,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__集体_。

5.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__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_____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6.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__人口出生率__和__人口死亡率__的影响。

7.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8.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__政治情感_、__政治价值观_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9.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____计划_、实施和____总结___四个阶段。

100.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教科书选用权_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_评价手段使用权__。

1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_____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_____”。

1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_____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_____”的学科。

1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_____整体性、_____综合性、_____现实性、_____实证性。

1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_____功能范式、_____冲突范式、_____互动范式。

1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_____演绎方法、_____归纳法、_____类比法_ _____联结方法、_____理论与经验关系。

1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_____教师行为的道德性、_____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

_____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_____。

1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_____教师角色期待、_____教师角色领悟、_____教师角色实践

1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法定权威、_____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_____专业的权威

1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_____个体因素、_____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_____组织因素。

2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_____合群行为。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

四、名词解释

1.科层制理论: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

2. 权变管理:“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3.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两部分。教育制度作业一种规范系统,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以及教育组织系统。

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全面发展过程

5.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7、孔德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所谓“实证主义”是主张人类知识的唯一有效的形式乃是实证的科学,凡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认知的东西,都是不客观的知识。实证主义反对使用抽象的哲学方法、形而上的玄思,而主张采用观察、分类、对事实的测量、可以检验的假设这些自然科学界所用的研究方法。

8、实证的科学:自然科学所发展出来的科学。反对抽象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学思。

9.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10.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11.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的组合状况及类型的变动。

12.文化传统:是一定区域、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在历史过程中生成、积累、稳定了的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具有超稳定性和多层次性。

13.教育的互动论:教育的互动论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互动论。重点研究个人、小群体;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米德是互动论的创始者

14.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包括三层内容:教育习俗、教育规章、教育法律。

15.教育控制:教育控制的概念是从作为社会约束手段的社会控制引申出来的。广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制度和形式,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和选择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控制;侠义上说,教育控制是依据教育规范实现的对学校成员行为的制约,使之符合教育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因此,教育控制

主要表现为形式化的和不完全形式化的两类

16.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其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组织环境、确立适当的行为、防止问题发生并处理扰乱行为

五、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生产性功能。

答:(1)具有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2)具有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3)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2. 简述校园文化的积极功能。

答:(1)社会化功能: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优化校园的精神环境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环境,创造出具有凝聚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形成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文化形态。

(2)发展青年学生个性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造下,青年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青年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的功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畅通思想和心理宣泄的最佳渠道。

3. 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答:(1)体现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2)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

(3)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5)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方面的作用

4.简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1)教育行动:所有的学校教育现象,从最简单、最零散的到最复杂、最系统的,实际上都源于师生的行为与活动。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至少包括:行动主体(教师和学生)、行动客体(教育和教学目标)、行动中介(教育与教学途径、手段、教育内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2)教育活动:一种教育行动需要以一定的活动形式、一定的活动内容才能发生。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主要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3)学校组织:学校中任何一种教育行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才能进行。(4)教育制度:所有的学校组织,都制度化的结果。教育制度从自发形成到自觉制定,表明了教育制度是从对行为的制约发展了对组织的制约。

5.简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答:从教育活动或现象所属的空间范畴进行分类,形成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视角:(1)宏观角度的研究;(2)中观角度的研究;(3)微观角度的研究;(4)综合角度的研究。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三个层次,方法论不是方法本身,主要指关于研究过程中的哲学,涉及对研究过程中所使用份额方法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一层,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一般特性的哲学方法,其核心是“思维方式”。第二层,认识某类事物的规律与特点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研究范式”。第三层,获得认识资料的具体方法论规则,其核心是“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具体包括多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6.为什么说课程是国家控制的产物?

答: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

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和意识形态。

六、论述题

1、什么是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当代我国教育制度功能是否存在失调并说明理由。

答: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发生于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即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最终又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教育制度功能失调。

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这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社会成员参与的程度,即人们能否支持和接受某种教育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自觉遵守制度;教育制度内部各种规范之间藕合力的强弱。围绕上述理论提供你对当代我国教育制度功能是否存在失调的判断和分析。

2、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功能指标及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

答:(1)班级的社会功能指标:

a.班级履行基本社会职能的指标

b.班级符合和维护社会规范的指标

c.班级系统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水平

d.班级保证和促进每一个成员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程度

(2)教师在班级建设中的职能:

a.教师是班级建设的设计师

b.教师是班级组织的领导人

c.教师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联系实际论述同辈群体社会化和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答:(1)同辈群体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a.同辈群体中的关系是平等关系,是在自愿基础上结合的

b.同辈群体提供了个体间交流社会信息的机会

c.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

(2)学校社会化的主要特点

a.学校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计划和社会要求塑造年轻一代

b.学校有专门训练的教师

c.学校有专门的影响媒介

d.学校教育根据文化遗产要素选择教育内容

e.学校教育根据个体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

f.学校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青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同龄儿童的交往机会

4、试析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和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影响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实际因素是什么?

答: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

影响教师角色化的主要因素:(1)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2)环境因素,如家庭影响、生活环境中的榜样、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及各方面条件等;(3)国家和社会因素,如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等。

说明考生的选择影响因素。

5、请从学校组织性质的角度联系实际谈谈学校为什么要有教育规范?学校应如何实现对预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

答: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根据其对成员的约束,学校组织的性质可以界定为:规范性组织、权威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功利性组织。其中规范性组织是师生共有的属性,学校教育所依据的主要约束手段不是法律,而是教育规范,即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育人规范;学生的学习规范、行为规范。教育规范是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是控制和约束学校成员行为合理性的基本机制,具有标定、导向、约束、协调、维持的作用。

围绕以上观点联系实际阐述。

实现预期失范行为教育控制的途径:更新德育观念,思想上认识到位;重建学校德育工作,行动上落实到位;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方法上“善假于物”;构建教育“功能共同体”,编织立体德育网络。

6、简述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对立可能的组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请举例说明学校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盲点。

答:教育知识的主要内容:显性知识,表现为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隐性知识,表现为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下的非正式教育影响;生活经验,即学生通过各种人际关系交往过程而转化的“日常生活经验”。

不同意。学校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师生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华勒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典型的“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对抗与冲突。同时,学校组织目标与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差异、学校理想目标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异;教师与行政领导、教师与非教学人员之间因其观念、依据的规范不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

学校文化研究的盲点:大众文化;反学校文化;职员文化;代文化。

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分析。

7、试评述教育社会学的三个主要理论。

答:1、教育的功能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森斯等。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来自外面因素破坏平衡。

2、教育的冲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帕克、米尔斯等。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

3、教育的互动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论,有时也被称为解释论或微观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德。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要对学校中的人际互动、个体行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人们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是如何交往、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因而这一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人、小群体,强调使用定性方法,主张以理解和解释的方式来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方式。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

8、“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的改革以满足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答:同意。(2分)学历和文凭成为向上升迁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个体的经济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社会声望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教育是影响代际流动的主要因素。(13分)我国教育应注重形成:改造意识;相对独立的发展意识;开放的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意识;差别发展意识。(10分)

9、请谈谈你对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并列举两项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属于教育社会学领域

应关注的问题。

答: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等内容。(6分)

教育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等特点。(6分)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也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6分)

提出应关注的两个问题。(4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3分)

10、试从教育制度优劣标准的角度判断和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功能是否存在失调。

答:判断教育制度优劣的标准:这种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社会成员参与的程度,即人们能否支持和接受某种教育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自觉遵守制度;教育制度内部各种规范之间藕合力的强弱。(8分)

教育制度功能失调,发生于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即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8分)围绕上述理论对我国教育制度功能进行判断和分析。(9分)

11、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组织的特点,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在处理课堂冲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的未成年人的组织;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即各种人际关系的组合形态;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8分)

教师在处理课堂冲突时应注意:给予“注意”;避免滥用权力;“中性力量”处理;沟通重构;不同语言的巧妙运用;建构课堂文化共同体。(12分)围绕上述观点举例并说明。(5分)

12、试析教育问题的含义及其特征。并请联系实际谈谈,在社会的转型期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些类型?答:教育问题的含义:广义的教育问题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狭义的教育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5分)

教育问题的特征:普遍性;变异性;历史性;反复性;多元性;潜伏性。(6分)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类型:结构性教育问题;跨时空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

13、试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请列举三个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答: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9分)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8分)

列出应关注的三个问题。(6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2分)

14、“与同伴交流是学生生活经验获得的唯一来源。因为,同伴之间可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播小道消息、交流心得体会以及生活的知识等等。”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4分)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绝不亚于课程知识和学校文化,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研究者所关注。(2分)同伴交往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来源之一,但并非是唯一来源。(2分)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多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大众传媒、与同伴的交流、课外书、教师、家长等方面。(12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说明。(5分)

15、试析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和社会变迁的含义,并说明目前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形成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答:教育制度基本要素: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教育组织系统。(8分)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5分)

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不同观点: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9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3分)

16、简述学校组织有计划变革的含义。并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有计划变革中可能会有来自哪些方面的阻力?

答:有计划变革的含义:是指一种有意识的并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旨在达成某种预定的目标,重新调整事件的结果。(5分)

可能的阻力:(1)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阻力因素:国家教育体制;科层化组织;目标错位;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代价问题;抵制周期。(10分)(2)组织内部个体层的抵抗:既得利益;升迁的期望;习惯和传统的观念。(5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5分)

17、试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及其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理论予以述评。

答: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社会学的萌芽时期;学科成型时期;社会学化时期。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的冲突理论;教育的互动理论。选择上述的任一理论予以述评:阐述得当,分析有理有据即可。

18、“教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惟一来源,学生许多日常生活经验,尤其是做人的道理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不同意。(4分)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绝不亚于课程知识和学校文化,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研究者所关注。(2分)

教师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来源之一,但并非是唯一来源。(2分)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多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大众传媒、与同伴的交流、课外书、教师、家长等方面。(12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说明。(5分)

19、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有人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的维护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因此,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是教育者角色的唯一行为特点。”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25分)

答: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国家与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教师队伍的规模;教学工作中女性比例较高;从业资格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10分)

不同意。(2分)教师的教育者角色规定了其行为是多元和复杂的,其行为具有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模糊性;自律性等特点。因此,道德性是其行为特点之一,但不是唯一。(13分)

20、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和对立可能的组织。”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请举例说明学校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盲点。(25分)

答:不同意。(2分)学校具有异质结构的特征,师生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华勒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典型的“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对抗与冲突。同时,学校组织目标与国家教育目的的差异、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差异、学校理想目标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异;教师与行政领导、教师与非教学人员之间因其观念、依据的规范不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10分)学校文化研究的盲点:大众文化;反学校文化;职员文化;代文化。(8分)

围绕上述观点,联系实际分析。(5分)

21、“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25分)

答:同意。(2分)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来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的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课程内容之间的“数量差异”、“形象塑造差异”等来实现隐性控制。(17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6分)

22、请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班级和学校组织的结构特征,以及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教师行为特点。

答:学校组织结构特征:异质结构;多权威结构;多层次结构。(9分)

教师行为特点:道德性;规范性;抽象性和模糊性;自律性。(10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6分)

23、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

答:同意。(2分)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学科课程的选择以及课程知识的取舍来表达主流价值观和重要的意识形态;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即通过对课程中各类知识重要程度的取舍来传递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课程内容之间的“数量差异”、“形象塑造差异”等来实现隐性控制。(17分)

围绕上述观点展开分析。(6分)

24、试述目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你认为目前应如何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答: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入学机会;学业成功;学校资源配置。(6分)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形成的主要原因:教育系统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城乡经济差别及城乡二元结构、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别;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主要有制度化教育、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指导思想问题、学业成败的标准。(14分)

提出你的解决办法。(5分)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 育社会学奠基人)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 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三、学科性质分析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 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 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 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 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 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 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 补)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 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 教育需求: 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

福州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入围名单

福州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入围名单 考核组别姓名成绩分组排名是否入围资格类型化学组方正94.331是A 化学组吴俊贤93.002是A 化学组廖启鸣92.333是A 化学组金宏伟91.334是A 化学组罗承淼90.675是A 化学组蔡华宾89.006是A 化学组许如意87.677是A 化学组黄雅婷87.008是A 化学组王保霖86.679是A 化学组管煜文86.3310是A 化学组刘毅槟86.3310是A 化学组陈建85.6712是B 化学组何定乾85.0013是B 化学组邱泽森84.0014是B 化学组周杰82.6715是B 化学组杜玲玲81.6716是B 化学组林诗悦81.3317否 化学组方廷玉79.3318否 化学组陈孜炯79.0019否 化学组黄秋汝74.3320否 化学组方雨73.6721否 人文社科组卢丹琪89.331是A 人文社科组林梓楠87.672是A 人文社科组庄浚锴86.333是A 人文社科组林腾龙86.004是A 人文社科组林宇晗85.675是A 人文社科组周丹烨84.006是A 人文社科组郭遥83.677是A 人文社科组吴为思82.678是B 人文社科组丘昕烨82.339是B 人文社科组吴沁灵82.0010是B 人文社科组何宇慧81.6711是B 人文社科组李雨涵78.6712是B 人文社科组黄欣月78.0013否 生物组吴欣茹94.001是A 生物组陈俊兆91.002是A 生物组陈秀花90.673是A 生物组刘婧懿90.004是A 生物组戴锴妍89.675是A 生物组庄明智87.676是A 生物组陈昭莹87.007是A 生物组吴欢柳87.007是A 生物组蒋凯86.009是A 生物组吴炜森84.6710是A 生物组辜镓宝84.3311是A 生物组张怀远84.0012是A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从现代学术视野的角度来看,教育社会学是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任务在于了解个人社会化的意义,阐明教育制度在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地位,分析学校社会组织与班级社会体系。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或修正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并改进教育措施,促进社会进步。 2、学科地位的理解 教育社会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介学科。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教育学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际教育学,而教育社会学是基于应用社会学和理论教育学发展起来的。是教育学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3、本学科独特的观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Reece McGee:我们都是受到出生背景与社会环境所操控的木偶,我们的身上都绑满了无形的线,受著社会的操纵而不自知。(2)教育的社会学理解所重视的是公共议题的解决。C.W.MiLLS《社会学的想像》:情境中的个人烦恼和社会结构上的公共议题。4、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及比较 (一)量的研究 1、基本观点:多用量化的资料和数据来说明关系与结构。 2、对量的研究的争议: (1)把教育当作孤立的实体; (2)测量工具不完整; (3)专注于容易测量的特质; (4)数字游戏—统计越深越好; (5)不当的分析与比较; (6)研究者对构架的主宰; (7)研究利用的困难。 (二)质的研究 1、质的研究是对量的研究缺失的反省。 2、质的研究的特性: (1)以实地为焦点; (2)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 (3)注意事物的个体性和特殊性; (4)重视解释; (5)重视观察和访谈方法的采用; (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 (7)重视表意语言和使用和意见的陈述; (8)采用语文描述、图片或记录的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别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 世界的假定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诠释学、现象学、民俗方法论、 符号互动论

2018福州大学各院系专业考研复习资料详细大汇总

2018福州大学各院系专业考研复习资料详细大汇总当有时间时要利用时间,因为时间稍纵即逝。2017研究生初试报名时间即将结束,2018考研人复习准备在蓄势待发,但由于市面上的复习资料的残缺不全,对于2018考研的备考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聚英考研网特意为2018考研福州大学的小伙伴整理了福大各院系专业的复习资料,为你们的高效率复习提供保驾护航` 经济管理学院 《2017福州大学86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2017福州大学814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软件)学院 《2017福州大学611数学分析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石油化工学院 《2017福州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土木工程学院 《2017福州大学828结构力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福州大学338生物化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工艺美术学院 《2017福州大学867中外美术史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

析) 法学院 《2017福州大学847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2017福州大学856地理信息系统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化学学院 《2017福州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7福州大学622社会学原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离散数学研究中心 《2017福州大学611数学分析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 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 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 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 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 参考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 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 在西方,法国的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6.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17.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18.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19.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0.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1.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3.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4.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5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2017年福州大学812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答案

一、已知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所示: 061 1521343 325 54356 0.254 X X X X X X X X X dX X X dt dX X X dt X X X -=-=-=+=+=+= (1)画出该系统的结构图(2)求传递函数60()()()G s X s X s =. 解答: (1)对系统微分方程两边取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对应的复数域形式的方程组如下: 061152134332554356()()()()()()()()()0.25()()()4()()()()()()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sX s X s X s sX s X s X s X s X s X s -=-=-=+=+=+= 根据方程组可画出系统结构图如下: (2)下面根据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60()()()G s X s X s =: 可见系统有2个单独回路: 12111 ,0.2510.25141 L L s s s =- =?+++ 系统没有两两互不相交的回路,故 111 110.2510.25141 i L s s s ?=-=+-?+++∑ 由图知,有4条前向通道 1 11 ,10.251P s =?=+ 221,141 P s =?=+

3311 ,1410.251P s s =- ??=++ 4411 ,10.25141P s s =-??=++ 根据梅森公式得 4 61 02111111 () 0.25141410.2510.25141 111 ()10.2510.25141 4.258.251 i i i P X s s s s s s s X s s s s s s s =? +-?-? ++++++==? +-? +++= ++∑ 二、已知一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1)确定该系统在输入信号()1()r t t =下的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节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P t ; (2)当()21(),()4sin3r t t n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答: (1)由于只考虑输入信号()r t ,可以忽略()N t ,即()0N s =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188 ()4268 G s s s s s =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2 2 8()868()81()616168 G s s s s G s s s s s ++Φ===++++++ 对比二阶系统标准闭环传递函数可知 4 0.75n ωξ=?? =? (这里根据分母求,可以理解为分子上有比例因子)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 (一二章重点) 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有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理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整体性:教育社会学在研究教育现象时,始终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综合性: 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 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各时期典型代表人物如孔德、韦伯涂尔干、杜威布鲁 克弗等人的代表作或地位P16 3、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后的特点: 1)育社会学的研究更多地体现政策研究 2)多地使用比较研究 3)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4)究范围的扩大 90年代后的新趋向 1)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 2)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 3)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 4、掌握教育社会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P42 一、教育的功能理论: 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 社会结构中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 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 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除非有外在的因素破坏。 ——适合于研究稳定、小型的社会系统 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观点: 教育具有实现个体社会化和形成个体集体意识的功能——涂尔干 家庭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帕森斯) 有四种功能:维护其模式、统合其体系、达到其目标、适应其变化。 学校有两项主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功能主义优缺点 主要优点是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缺点在于建立在共同价值之上的社会统合是从个人行为的调适角度分析的,很难应用于高度工业化的社会。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6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的理论是功能理论。 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8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9、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16.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1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二、判断题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一、《教育社会学》课程考核说明 《教育社会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教育社会学中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有关知识,理解教育社会学中对学校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能运用教育社会学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使本课程的要求在考核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考核对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指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自主地学习文字教材,参加课程的辅导、答疑,完成统一规定的四次记分作业,由辅导教师按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分。四次作业积分累计按60%记入期末总成绩。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成绩为100分,占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本说明中的考核依据与考核要求执行。 三、命题依据 命题以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学校教育社会学》(纪河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第1版)为依据,理论知识不超出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的范围。 四、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指导和开展教育实践,达到复习和提高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和要求请参见《教育社会学教学辅导》。其中要求掌握部分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和难点,占考核内容的70%左右;了解和理解部分要求了解有关的基本知识,占考核内容的30%左右。 五、试题类型和分值分配 试题类型为论述题和分析题。共出4道论述题,学生可任选其中3道论述题来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分析题为2题。(每题20分,共40分) 六、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教育社会学复习纲要 (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了解) 一、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科建设的初创阶段 2、20世纪初—40年代——学科形成阶段

2017年福州大学866电路与系统(含数电、信号)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福州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 电路与系统(含数电、信号) 二、招生学院和专业: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本内容: 一、数字电路部分 基本内容: 1、数制和码制:常用数制,数制间的转换,带符号的二进制数的运算,常用的码制。 2、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变量及其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与卡诺图法化简。 3、门电路: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掌握标准TTL与非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OC门、三态门及其应用。掌握CMOS反相器原理及外部特性。 4、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掌握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的功能及应用。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的方法。 5、触发器:了解基本SR、主从JK、T和边沿D触发器的结构原理,掌握SR、JK、D、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 6、时序逻辑电路: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掌握移位寄存器、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7、半导体存储器:掌握RAM、ROM的工作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存储器容量扩展、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8、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对称式多谐振荡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9、数—模和模—数转换:了解权电阻网络、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A/D转换的基本原理,掌握两类转换器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掌握分辨率、转换速度、精度等相关参数的意义及计算。 二、信号与系统部分 1、绪论 信号的分类、运算、分解;阶跃信号与冲激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 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 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 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 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 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 文化教育:以迪尔泰、诺尔为代表,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独特性与历史性特征,决定了教育不可能有普遍性的目地,教育方法也不可能从类似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推导出来; 结构功能主义(和谐论):社会由不同部分构成稳定的结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 冲突论: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考察教育现象,后来内部形成两个基本的分支学派,即新韦伯主义(柯林斯、金)和新马克思主义(鲍尔斯、金蒂斯); 解释论:于70年代初在英国首先掀起,认为宏观教育社会学不能解释学校教育的实际过程,从而对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与实际过程进行剖析,以图解释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包括3个分支学派,即教育知识社会学、符号互动论、人种方法论; 符号互动论:以凯迪、沃兹为代表,运用情景、脉络。视野、文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课堂的生活过程; 教师预期职业社会化:个体为适应将要承担的教师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个体社会化; 教师继续职业社会化:个体在承担教师角色后,为了更好地扮演教师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二、问答 1.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规范化与验证性; 规范化: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社会学主要是作为可资在实践中提高教师能力之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来设置的,被称为“服务于教师的社会学”;②20世纪2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以直接服务于实践为基本取向,被成为“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③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用社会学理论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成果的理论性均较欠缺,被称为“教育问题的社会学”。 以上其基本取向都是应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最终任务是提供并阐述可供实践适用的范式,如此便形成了教育社会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研究范式 验证性:①纯科学性质,事实分析取代价值判断;②研究目的侧重于建立社会学理论,而不是改进教育实践;

2017年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初试真题回忆版

2017年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初试真题回忆版 聚英厦大考研网整理了2017年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初试真题回忆版,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广大考生纠正补充,希望能对2018年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日语: 1、给汉字写假名。(10个一个一分) 记得有:切手、左、一人、野菜。。。 2、给假名写汉字。(10个一个一分) 3、语法题。(30题30分) 4、阅读理解(几篇)(20分10小问) 5、日译汉(好像是10分) 记得:一小段,今年翻译的是打算乘车去绿山游玩,大概要花费多少时间,因为明天是星期六,道理拥挤,想早一些去。。。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游泳、钓鱼。。。翻译时要认真看有没有语法点要翻译出来。 6、汉译日(好像是20分) 记得的句子:小王的日语很好。 综合英语: 1、选择题。(30分30题考察语言学知识、语法与词汇、英美文学、英美概况) 2、选择题。(30分30题考察语言学知识、语法与词汇、英美文学英美概况) 第一第二大题,我想说的是今年没有以前回忆真题里的那道连线的英美作家和作品匹配题。因为我之前把英美文学复习的很充分,今年没有那题连线,所以拿到卷子也有一点讶异。今年只考了4道有关英美文学与作家的选择题。第一第二题一共60个选择题,其中题型里语法与词汇考的最多,语言学第二多。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家最好还是都全面复习好。) 3、选择题。(15题15分,考察修辞手法) 每一题是一个句子,然后每个句子后面是四个修辞手法的选项。建议看冯翠华的《英语修辞大全》来复习。 4、完形填空题(20题20分)这一题都是自己填的词,一个空一个词,没有选项。 5、阅读理解。(6篇30分) 篇幅都不算长。但是一定要看好时间分配好时间做。 6、review(25分)限定120个单词左右 今年考的是给出Robert Frost 的一首诗,然后你看完这首诗写review。

教育社会学作业答案 新

《教育社会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

教育社会学 复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 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__及__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14.同辈群体的功能主要是___和“发展功能”。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受制于学生的年龄阶段、___、___及学校内部教育结构等多种因素。 15.班级是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___和___。 16.学生同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 17.教育的社会背景极为复杂,其复杂性至少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它包罗万象;第二,它因受教育者而异;第三,它不断变化。而这三点分别主要地体现于教育的三种社会背景之中,即社会结构、___、___。 答案

2017福州大学结构工程复试回忆(超有用)

17结构复试回忆 结构工程学硕和专硕是用一套卷子。 复试流程: 我们这次是24号早上去土楼(土木工程学院)交材料,24号下午去至诚体检,(建议一定要早点去,不然交材料和体检都要排很久的队,我早上7点半就到土楼,下午13点多一些就到至诚了),25号早上是复试笔试,下午是英语听力,听力结束后两点半进行学硕面试,26号是专硕面试。 笔试内容: 笔试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简答题,有八题,每题分值不太一样,共26分;第二部分是计算题,包括一题受压混凝土,4分,一题受弯混凝土:求受拉纵筋面积(不用配筋)+已知箍筋验算剪力值,10分;第三部分是英语翻译,两段话,8分。 回忆的考试内容: 简答题: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定义是什么?请列举案例并说明后果。2分 2、全预应力混凝土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定义。(14年有出现过关于全与部的 题目,我做14年题目的时候就百度了下它们的定义)3分 3、计算跨中的弯矩设计值、标准值和准永久值(题目给会给均布恒载、均布活 载、荷载分项系数,很简单)6分 4、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是什么?至少说出3个。3分 5、给书上第二章92页图2.4.4,根据图来说明温度-加荷速度-韧性三者的关系。 3分 6、绘图说明抗剪螺栓连接的三个工作阶段(书92页图3.5.2),并说明普通螺栓连 接、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承载力极限状态。4分 7、关于压弯构件的,给书上的两个公式,书241页,公式(1)为(7.3.9),公式(2) 为(7.3.10),然后说明对于T形截面,公式(2)是为了保证什么?为什么?3 分 8、屋盖支撑的作用是什么?2分 计算题: 1、今年第一题是混凝土受压柱,已知轴力N、配筋As和As’、as和as’、验算结构是否已经满足承载力,给了两个长细比及其对应的ψ值等,用于验算垂直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承载力,这一题看不太懂,我只验算了这一步,就写满足要求了(与前两年不同,今年没有考钢结构。)4分 2、混凝土受弯构件单筋矩形截面10分 1)计算受拉纵筋的面积(不用配筋),题目给了弯矩设计值,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as,fc,ft,fy等 2)验算剪力是否满足要求,就是求最大承载力。题目给了剪力设计值,箍筋(直径为8)等,但是没有给箍筋面积。

教育社会学重点

教育社会学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1.概念界定 迪尔凯姆:米切尔: 彼得威尔和弗里德金:友田泰飞: 佩恩:鲁杰: 多德森:吴康宁: 关于概念的基本共识 1.研究对象:教育系统中的现象、制度、组织和活动等。 2.研究方法与视角:主要社会学的方法与视角,既然是独立的学科必然有自己的理论建构、 视角 3.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有利于健全人格,完成个人社会化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还是社会学? 分歧理论 1.教育学分支学科说 2.社会学分支学科说 3.交叉学科说 怎样认识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三大基础学科: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健全人格、适应社会)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社会学处于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应用于教学领域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不能等同于边缘学科) 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及领域 教育系统中教育社会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焦点在于解决教育问题 社会系统中教育社会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焦点在于个体和群体社会化问题(各层面、各机构、各时期的教育社会现象,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个人的影响和教育) 教育社会关系的研究 ①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关系②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关系③社会因素 与教育因素互相影响 教育社会学学科自身的研究 研究学科自身:①研究其理论、建构其学科理论②对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研究 几点基本知识: 1.教育社会学对教育做广义的理解 2.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一个有机整体 3.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处于关系中 二、教育社会学所研究问题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