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普虹瑞

2013232324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设备系统之一,它担负着为电动列车传递电能的重要作用,目前接触网分为两种: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其中架空接触网中柔性架空接触网已经越来越少的在正线使用,在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牵引接触网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与特点后,我认为DC1500刚性架空接触网形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接触网的结构形式、供电方式和安全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有140多年历史,目前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只有40年历史,但近期发展迅猛。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电压等级繁多,从750V到3000V都有,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为750V、1500V两种,其电压允许波动范围分别为500~900V、1000V~1800V。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是牵引网供电制式中的关键点,两者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类型

牵引供电系统由电网输电线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牵引接触网和回流线等组成。牵引网系统的馈电方式有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两种方式。接触轨仅用于地铁与城市轻轨,架空式接触网除地铁外还用于铁路干线、工矿、城市地面等。

1.1 架空式接触网

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大致分为三种:简单悬挂,链形悬挂,刚性悬挂,地面架空式。不同类型的悬挂方式其电缆粗细、条数、张力都不一样。架空线的悬挂方式,要根据架线区的列车速度、电流容量等输送条件以及架设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来决定。

1.1.1 简单悬挂

简单悬挂只有接触线和一根架空地线,支柱安装负荷较轻,但是驰度大,弹性不均匀,接触网取流效果差,车辆速度受到限制,为改善弹性差的状况,大多会采用在悬挂点处增加一个倒Y形的弹性吊索,称为弹性简单悬挂,同样为改善驰度大的状况,常采用加装补偿装置的措施,称为带补偿的弹性简单接触悬挂。由于简单悬挂方式建造费用低,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城市电车或轻轨往往采用这种悬挂方式。地铁为了减少隧道净空,采用以弹性支座或弓形腕臂作支持部件的简单弹性悬挂。

1.1.2 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利索上的悬挂。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使接触线增加了悬挂点,调节吊弦可以使整个跨距内接触线对轨面保持一致高度,接触网弹性均匀。由于接触线是悬挂在承力索上的,因而基本上消除了悬挂点处的硬点,使悬挂线的弹性在整个跨度内都比较均匀。链形悬挂比简单悬挂性能好得多,但结构复杂、投资大、施工维修调整较为困难。

1.1.3 刚性悬挂

刚性悬挂又称刚性接触网,是将传统的接触线夹装在汇流排中,用汇流排取代了承利索,并靠它自身的刚性保持接触线的固定位置,使接触线不因重力而产生较大驰度。由于地铁隧道供电导线上方空间有限,链形悬挂一般采用冷拉电解铜接触线。刚性接触网节省隧道净空,可靠性高,耐磨性好,接触网零件简单,维修成本大大降低。

1.1.4 地面架空式接触网

地面架空式接触网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接触悬挂。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与电动列车受电弓直接接触的是接触线,接触悬挂方式很多。

(2)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持或其他建筑物的结构。包括腕臂、拉杆绝缘子。

(3)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器和定位管。其作用是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的相对位置在规定范围内。

(4)支柱和基础。用以承受基础悬挂和支持装置的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高度。

1.1.5 隧道架空式接触网

隧道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与地面架空式有所不同。一方面隧道内不能立支柱,支柱装置直接设置在洞顶或洞壁;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隧道断面、净空高度、带电体对接地体的绝缘距离、导线的驰度等因素的限制。根据隧道断面和净空高度不同,接触悬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隧道架空式接触网又可分为柔性接触和刚性接触。如下图所示:

1.2 接触轨

接触轨,又称第三轨或简称三轨。接触轨系统是沿线路敷设专为电动车辆授给电能的系统。三轨接触网是沿轨道线路敷设的附加接触轨, 从电动客车转向架伸出的受流器通过滑靴与第三轨接触而取得电能。接触轨可以有三种方式,即上接触式、下接触式和侧接触式。接触轨式接触网如下图所示:

1.2.1 上磨式

上部授流方式为接触轨正放,车辆受流器通过与接触轨的上顶面接触获取电能。上磨式优点:结构简单,设备费、维护和更新费用较低。缺点:因结构的局限性,带电接触轨的安全防护性能较差。接触面上积累尘屑,加速接触轨和受流器的磨损,潮湿环境会增加短路故障发生概率。

1.2 .2 下磨式

下部授流方式为接触轨倒放,车辆受流器通过与接触轨的下底面接触获取电能。下部授流方式的优点:接触轨的安装高度及水平方向均可作适度调整,不需要设计多种高度的零部件就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下部授流接触轨系统的防护罩对带电接触轨的防护性能更好,带电接触轨不容易被无意识地碰触到,利于人身安全防护。下部接触方式遮挡雨雪、避免尘屑的条件也优于上部接触方式,能较好确保牵引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缺点:相对于上部授流接触方式而言,结构较

复杂,设备费、维护和更新费用较高。上磨式、下磨式如下图所示:

1.2.3 侧面接触式

侧部授流方式为接触轨侧放,受流器接触面与道床面垂直。侧面接触式就是接触轨轨头端面朝走行轨,集电靴从侧面受流。侧部授流方式的特点是适用于“牵引轨+回流轨”(即“三轨+四轨”)的布置形式。

2 不同类型接触网可靠性的比较

就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接触轨相比较,刚性接触网和接触轨比较占优势,特别是接触轨,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寿命可达到50年以上,且无张力,检修方便,基本不需要更换,可靠性高;刚性接触网次之,汇流排比较轻,导电性能好,不易损坏,换线也方便,脏污速度较慢,接触轨由于接近地面,更易脏污;柔性接触网有断线的危险,换线比较麻烦,且需要多条辅助馈线,接触线驰度大,弹性不均匀,取流效果差,容易发生事故,可靠性较差。

3 接触网类型选择分析

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进行分析,西安地铁2号线正线采用DC1500V刚性悬挂接触网,车辆段采用DC1500V柔性简单悬挂接触网。首先从电压等级上分析,电压等级越高,功率一定,电流变小,线路损耗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相应的线路损耗大幅下降,并且1500 V 电压变化率较小,电能质量较好,且由于杂散电流要小一半,有利于减少对地下金属建筑物的腐蚀;再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我们需要速度及载客量都越来越大的客车,而较高的电压在同等条件下能够传输较大的功率,电压等级提高是必然趋势,所以选用DC1500比DC750要好。再从悬挂形式上分析,首先说车辆段,车辆段车速低,对接触网的要求低,而柔性、刚性和第三轨中,以柔性简单悬挂所需费用最低,所以车辆段为柔性简单悬挂接触网;正线因为车速高、密度大、间隔小,对于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比较高,三种形式中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安全可靠性比柔性接触网要

好,无张力无断线之忧。导流性能上刚性和三轨接触网区别不大,但是三轨接触

网离地面比较近,对轨道信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在发生事故疏散乘客时架空式接触网将给人们更多的安全感,所以现在架空刚性接触网目前成为一种趋势,所以西安地铁二号线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与柔性接触网相结合的制式非常科学合理。

4 供电系统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是以电力为能源的电动车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从牵引网上获取电能,一个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是保证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首要条件。

牵引网的供电制式主要指电流制、电压等级和馈电方式。目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直流牵引电压等级,有DC600V、DC750V和DC1500V等多种;我国国家标准<<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规定了DC1500V和DC750V两种电压制。

4.1.2 国外情况

(1)供电制式

从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在近140年的时间内,各国已有近百座城市修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就电压制式而言,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有不同的电压等级。

目前接触网系统的电压等级有DC600V、750V、1100V、1500V和3000V等多种。

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有DC600V、630V、700V、750V、825V、900V 、1000V 和1200V等多种。

地铁与轻轨杂志曾介绍过“世界地下铁道概况表“,表中列举的82条快速轨道交通线中。采用接触网馈电的有19条,约占总数的23.2%,采用第三轨馈电的有63条,约占总数的76.8%。

上述情况说明,DC1500V接触网和DC750V第三轨馈电都是可行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采用第三轨馈电的占多数。

(2 )当前发展趋向

目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各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向地面线和高架线发展的趋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轨道交通的城市景观效果,因此,新建的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第三轨馈电的日益增多。

例如,1990年建成的新加坡地铁、号称集中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为保护旅游城市环境,采用第三轨馈电。近年新建的吉隆坡轻轨、曼谷地铁、德黑兰地铁,都采用DC750V第三轨馈电。

近年来,有人说第三轨馈电是陈旧落后的技术,接触网是先进技术。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衡量一条地铁是否先进,应该是它的自动化水平高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以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景观效果,而不是采用了那种供电方式。这种说法对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4.1.2 国内情况&

我国自1969年建成北京第一条地下铁道之后,相继已有天津、上海等6个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投入商业运营。其中北京和天津地铁采用DC750V第三轨馈电。上海、广州和大连采用DC1500V接触网馈电。长春轻轨采用DC750V接触网馈电。

5供电可靠性比较

地铁每天运营18小时,必须保证不间断地供电。一旦供电中断,就会造成地铁停运,打乱城市交通秩序。因此,安全可靠的供电是选择供电制式的重要条件。

5.1.1 架空接触网系统

柔性架空接触网结构复杂、固定支持零部件较多。所以薄弱环节也多。一旦某个零部件发生问题,会引起滑触线脱落、甚至发生刮弓等恶性事故。

另外,架空接触网靠导线张力维持其工作状态,经过多年磨损及电弧烧伤,导线的截面会逐渐减小,其强度也随之降低。加上导线材料的缺陷,在拉锚装置及故障电流作用下,极易发生滑触线断线事故。造成地铁停运。

上述架空线事故,国内几家地铁已发生多起。2001年7月上海地铁1号线,因架空线断线,造成部分路段停运近2小时。

香港地铁于八十年代初建成,采用DC1500V架空线供电。建成后多次发生架空线断裂,造成地铁长时间停运,引起地面交通瘫痪的重大事故。

例如,1991年3月12日的香港报纸,曾用醒目标题报导地铁架空线断裂事件:地铁连串故障几瘫痪,引致港九交通大混乱,逾七小时方恢复正常,令五十万乘客受影响。荔景站滞留4小时,乘客获发“证明书”。

报纸还披露地铁1986年在港岛线,1987年在荃湾线,亦曾因接触网故障,造成停运五个半小时以上的事故。

香港1991年6月19日的报纸,报导了九广电气化铁路(九龙—罗湖)因接触网故障,造成停运事故。称:遭截断电线长达一公里,火车瘫痪十二小时,二十五万乘客受影响。

该报纸还刊登了“九铁故障算旧帐”记年表。例举了1982年至1991年该线发生的39起停运事故。其中因架空接触网故障引起的停运事故为14起,占故障总数的35.8%。每次故障停运时间在2—7小时,最长的达12小时。

上述事实说明,架空接触网供电的可靠性较差。一旦发生断线事故,因高空作业也不便于抢修。

5.1.2 接触轨系统

接触轨系统的另部件少,结构比较简单,坚固耐用,不存在断轨和刮碰受流器等事故隐患,北京和天津地铁的三轨系统使用近30年,从未发生过因接触轨故障造成列车停运事故。由此可见,接触轨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较高。一旦发生事故,抢修也方便快捷。

6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架空接触网还是第三轨授电, 柔性悬挂还是刚性悬挂,都因

其不同的特点而应用于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都是可行的牵引接触网形式,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仍不断发展进步,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然而因各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目的、战略意图的不同,接触网制式的选择也有不同。供电安全也是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注意使用电,造成严重的惊恐和踩踏事件,甚至发生死亡,为了安全的用电,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要不定期排查电缆的破损,进行维护和修理。从技术角度经过综合分析,西安地铁二号线采用DC1500V架空刚性接触网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2】张凡,钱传贤。轨道交通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曾青中,韩增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一个【4】阎国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汇缩写总汇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汇缩写 AC:信标/计轴Axle Counter ACS:计轴系统Axle Counter System ADC:自动关门Auto Door Close ADO:自动开门Auto Door Open ADM:系统管理器 ADU:特征显示单元 AF:音频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 Fare Collection AM:列车自动运行驾驶模式Automatic Model AMU:ATO匹配单元 AP:接入点、轨旁无线单元/应用模块Application P……APAM:ATO功率放大板块 API:应用程序接口 APR:绝对位置参考应答器、信标 AR:自动折返驾驶/列车自动折返模式 ARS:列车进路设定 AS:管理服务器/接入交换机Access Switch ASK:数字调幅、幅移键控 ATB:自动折返按钮Automatic Turnback Button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ATI:列车到达时刻显示器 ATO:列车自动运行 ATP:列车自动防护 ATR:列车自动调整‘ ATS: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AXC:计轴器 B&A:操作和显示 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Bd:波特 bond:棒 BS:骨干交换机Backbone Switch BUMA:总线控制板 CA: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模、中央自动模式 CAN:现场总线 CAZ:冲突防护区域’ CBI:计算机联锁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CBN:通信系统 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CC:车载控制器Carborne Controller CCTE:车载安全计算机(包括ATP/ATO子系统) CCTV:闭路电视/电视监视器 CD:载频检测模块 CDM:电码检测模块 CDTA:中央数据传输系统 CE:控制设备 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 CESB:中央紧急停车按钮 CER:控制室 CG:编码发生器 CH:校核信号 CI:计算机联锁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CLC:线路控制器 CLOW:中央联锁工作站Center Locking Workstation CM:编码人工驾驶模式 COAST:惰行 COM:通信服务器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研究样本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都市轨道交通学院 都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探究架空刚性接触网迅速发展因素 学生姓名:李国水 学号: 指引教师:齐群 专业:都市轨道交通车辆 班级:13都市轨道交通车俩2班 二0一五年六月

探究架空刚性接触网迅速发展因素 摘要 都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是都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重要设备系统之一,它架设在轨道上方(或边上),是一种特殊输电线。机车通过受电弓(或集电靴)从接触网中得到电能,其对机车起着重要作用。接触网可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式接触网,其中架空式接触网悬挂类型可分为柔性架空接触网和刚性接触网。从20世纪90年代来,柔性架空接触网已经越来越少在正线使用,而刚性接触网较迅速地发展,国内广州、南京等地都市轨道交通都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形式。本文从分析刚性接触网特点为起点,结合架空线悬挂方式选用根据,以广州二号线为实例,浅谈刚性接触网普遍应用因素以及将来发展状况。 核心词:架空刚性接触网、特点、广州二号线、因素

目录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架空刚性接触网国内外应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架空刚性接触网研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架空接触网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架空刚性接触网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接触悬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支持定位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绝缘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架空地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架空接触网长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架空接触网缺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广州二号线接触网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广州二号线接触网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广州二号线刚性接触网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广州二号线刚性接触网生产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照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交通专业名词英文缩写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词汇缩写 AC:信标 ADM:系统管理器 ADU:特征显示单元 AF:音频 AM:列车自动运行驾驶 AMU:ATO匹配单元 AP:接入点、轨旁无线单元 APAM:ATO功率放大板块 API:应用程序接口 APR:绝对位置参考应答器、信标 AR:自动折返驾驶 ARS:列车进路设定 AS:管理服务器 ASK:数字调幅、幅移键控 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ATI:列车到达时刻显示器 ATO:列车自动运行 ATP:列车自动防护 ATR:列车自动调整‘ ATS:列车自动监控 AXC:计轴器 B&A:操作和显示 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Bd:波特 bond:棒 BUMA:总线控制板 CA: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模、中央自动模式 CAN:现场总线 CAZ:冲突防护区域’ CBI:计算机联锁 CBN:通信系统 CBTC: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CTV:闭路电视 CD:载频检测模块 CDM:电码检测模块 CDTA:中央数据传输系统 CE:控制设备 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 CESB:中央紧急停车按钮 CER:控制室 CG:编码发生器 CH:校核信号

CI:计算机联锁 CLC:线路控制器 CM:编码人工驾驶模式‘ COM:通信服务器 CPISA:通信处理器 CPS:条件电源块 CPU:中央处理单元 CRC:循环冗余校验 CRT:阴极射线显示器 CS:中央服务器 CSEX:电码系统模拟器扩展 CTC:调度集中 CTS:光数据传输系统 DCC;元件接口模块 DCS:数据通信系统 DCU:数据储存单元 DCR:车站综合控制室 DDS: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DDU:诊断和数据上载单元、诊断和数据更新单元DEBLIMO:闪光元件接口模块 DEM:调节器 DESIMO:信号机元件接口模块 DEWEMO:道岔元件接口模块 DI:列车发车时刻显示器 DIOM:离散输入、输出板块 DOC:驱动输出模块 DOT:倒换方向 DPU:车辆段程序单元 DS:模拟MMI、演示系统、数据服务器 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DSIT:接口控制模块 DT:VCC数据传输 DTC:数字轨道电路 DTI:发车计时器、发车时间表示显示器 DTM:现场LDTS分机 DTS:光纤网、数据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读点EBR:紧急制动继电器 EB:紧急制动 ECC:元件接口模块 EFAST:列车控制元件接口模块 EFID:入口馈电设备 EPROM:只读储存器 ESB、ESP:紧急关闭按钮 ESS:紧急车站停车系统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邱利民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也逐步提高,长距 离快速交通需求越来越迫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舒适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而且还具备能耗少、环境污染小、土地占用率低等优势,符合节能、环 保的理念,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轨道上行驶或以导向系统行驶的、服务 于城市的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轻型轨道、高架铁路和地下铁 路等几种形式。轻型轨道交通是一种轻型车辆的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方式, 国际上通称L i gh t R a il T ra n s it (简称L R T) , 近年来在国外发展很快。它以外部电源为动力, 以钢轮、钢轨为 导向。其主要设施在地面,部分路段可能还设置成高架铁路, 有的则进入地下(但通常所占比重不大)。它不与其他地面车辆混 杂行驶, 要求线路是全隔离或基本隔离。地下铁路系统则要求更高,完全隔离,全部或大部分线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对线路、 站台、行车控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轨道线是1882 年在巴黎诞生的,它有 固定的线路、价格和停靠点, 随后演变成用马拉的轨道车。工业 革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不断发展进步,反过来加速了城市 化的进程, 使现代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日益加强。城市轨道交 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系统趋向成熟,解决了 大量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难题。从目前的态势看,轨道交 通将成为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词汇整理

assistant line辅助线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自动售检票设备 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列车自动控制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列车自动运行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列车自动防护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列车自动监控 AW0空载 AW1每位乘客都有座位 AW2每平方米6人 broken rail force of seamless track无缝线路断轨力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centralized power supply mode集中式供电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CTC)调度集中 close made operation闭式运行(主要靠人工空调系统,并装风帘和屏蔽门来隔绝外界) combined power supply mode混合式供电 combined sewer system合流制排放 combined substation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computed length of platform站台计算长度 concentration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集中监控和管理 connecting line联络线(在不同线路之间起连接作用的线,就叫联络线(即地铁线路之间的联络线和地铁与国铁的联络线) cover and cut-bottom up盖挖顺筑法 cover and cut-top down盖挖逆筑法 cut and cover明挖法 deformation joint变形缝 depot车辆段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复习题 项目一轨道交通线路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轨道交通线路简称线路,它是由路基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2.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线路的平面,它表明线路的曲、直变化状态和走向。 3.线路的平面由直线、圆曲线以及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组成组成4.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叫线路的纵断面,它可表明线路的坡度变化。 5.在轨道交通中,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向或越过另一股轨道的设备,称为道岔。 6.线路根据地形的变化,有上坡、下坡和平道。上、下坡是按列车运行方向来区分的,通常用“+”号表示上坡,用“一”号表示下坡。 二、选择题(不定选项) 1.常见的路基为(AD)路基。 A路堤式 B半路堑式 C半堤半堑式 D路堑式 2.线路在转向处所设的曲线为圆曲线,其基本组成要素有(ABCD)。 A曲线半径R B曲线转角Q C曲线长L D切线长度T 3.线路纵断面由(ABC)组成。 A平道 B坡道 C竖曲线 D缓和曲线 4.轨道是由(ABCD)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不同力学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构筑物。

A钢轨 B轨枕 C连接零件 D道床 5.按线路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ACD)。 A地下线路 B车场线 C地面线路 D地上线路 三、判断题 1.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做下部建筑,它是轨道交通运输的基础。(√) 2.缓和曲线的特征为从缓和曲线所衔接的直线一端起,它的曲率半径p由无穷大逐渐增加到它所衔接的圆曲线半径R。(×) 3.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中心线来表示的。(√) 4.按线路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等。(×) 5.道床直接支承钢轨,并通过扣件牢固与钢轨相联接。(√) 6.曲线半径越大,曲线阻力越小。(√) 7.曲线附加阻力与列车重量之比,叫曲线附加阻力。(×) 8.道岔的有害空间是限制列车过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思考题 1.钢轨的功用有哪些 答:钢轨的作用是支承和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运行,把车轮传来的压力传给轨枕,并为车轮滚动提供阻力的最小表面 2.道岔的几何要素有哪些 答:道岔的几何要素有道岔前部实际长度;道岔后部实际长度;道岔全长;道岔前部理论长度;道岔后部理论长度 3.试画出一副普通右开单开道岔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各组成部分和主要部件。各有何作用

论地铁刚性接触网要点

1摘要 随着地铁牵引供电接触网悬挂形式的变迁,刚性悬挂技术在地铁中表现出了良好发展潜力。虽然其一次投资费用稍高,但安全性能高,污染少,维护材料与人工费用少,远期效益明显。在国外地铁界,架空刚性接触网已大量采用,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网有很多的特点:整体结构简洁、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网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护检修精度要求高等等,另外架空刚性接触网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运行维护检修缺少资料和经验,只能通过实践摸索和积累。笔者针对成都地铁刚性接触网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对架空刚性接触网的组成、特点和检修进行了粗浅探讨。 关键词:地铁; 牵引供电; 刚性接触网

Abstract As the sub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catenary suspension form of change, rigid suspended technique in the performance of a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lthough one investment cost is a little bit higher, but the safety performance is high, less pollution, maintain material and artificial costs less, long-term benefit. In the foreign subway world,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already used in great quantities,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The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has a lot of features: the whole structure is simple, anchor, period of the joints and line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nets with both ends without Settings anchor tension compensation devices, and not worry about break,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and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 high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can we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headroom tunnel, applicable to the underground. The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of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lack of material and operation experience, can only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learning and accu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engdu subway rigid catenary of practice, and a reference foreign material, on overhead rigid catenary of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verhaul this paper has made some simple. 【Key words】the sub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Rigid catenary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图文稿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

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技术综述 越来越完善的地铁技术,为接触网、受电弓存在的作用关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以接触网检测工作为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形成接触网硬点的原因,然后以地铁具有的特点为切入点,围绕着接触网硬点的检测和消除展开了探究,具体内容涉及设计、施工和维护三个方面,供相关人员参考。 标签:地铁;检测;接触网硬点;处理方案 引言 与普通交通工具有所不同,地铁的运行速度比较快,且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地铁如此便捷,运行安全性却是乘客担忧的问题。地铁在运行过程中,某一环节发生故障,乘客必定会恐慌。地铁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接触网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接触网发生故障,地铁只能临时停车,这样容易导致列车陷入秩序混乱的局面。为保证地铁运行安全,必须严格检测接触网,这样地铁才能正常运行。 1接触网检测硬点形成的原因 1.1设计原因 在电气化接触网硬点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即为电气化接触网的弹性,在进行电气化接触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定位器件对锚段关节进行定位。然而,在采用定位期间的过程中,由于重量较大因此就有可能导致电气化接触网定位器位置出现重量集中这一现象,使得这一部位的电气化接触网的弹性不断下降。除此以外,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分段接头,电连接线夹,隔离开关上网线缆等重点部位重点部位重较大且集中,也会直接导致电气化接触网弹性不均匀这一情况,使得受电弓在被接触过程中,由于产生接触力的突变造成冲击硬点这一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电气化接触网的日常工作。 1.2接触线材质原因 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随着速度的向上增加,对于机车接触网材质的要求也比较高,传统的接触线材质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地铁运行的具体需求,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当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具有更高质量的接触线,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减少由于接触线材质存在问题,而对电气化接触网一点的不良影响。不同材质的接触线对于地铁弓网震动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具体选择的过程中,作为工作人员应当对接触导线的张力进行多方面的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不同材质接触线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通过模拟受电弓加载纵向加速度以及相关冲击力度,观察不同材质对于信号的接收状况以及波动情况,最终选择适合地铁运行的触点材质。 2接触网检测硬点处理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空接触网电分段的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空接触网电分段的设置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1 500 V架空接触网电分段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受电弓过电分段可能产生的拉弧问题及对直流馈线保护的分析,提出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空接触网锚段关节形式的电分段设置在车站与牵引变电所同一端。 关键词:电分段;拉弧;直流馈线保护;新思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并入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由于国内各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同时建设,因此各工程的设计结合了各地的具体情况并借鉴了不同国家的技术及经验,形成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方案的多样性和多种技术形式共存的局面,其供电系统也不例外。 本文对工程中1 500 V接触网正线采用不同形式的电分段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 1 电分段作用及形式 1.1电分段的作用 电分段的作用是通过在接触网中设置特殊的装置或结构形式将接触网分隔成若干个从结构和电气上相互隔离的区段。 接触网被电分段分隔成若干个独立供电分区后,可以实现各供电分区由相应的牵引变电所分别供电,保证供电质量,同时,在接触网故障时将事故范围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实现安全、可靠运营。正线接触网的电分段示意图见图1。 1.2 电分段的形式 目前,由于受接触网形式及安装空间的条件限制,国内外架空接触网电分段的采用形式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2.1 柔性悬挂方式的电分段 柔性悬挂电分段一般采用分段绝缘器方式和锚段关节形式。 分段绝缘器方式一般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地下隧道,可以节省空间,但须设置专用的分段绝缘器,同时存在列车受电弓滑过电分段时,因导线与分段绝缘器连接处存在受力“硬点”,容易造成受电弓离线并出现较为明显的拉弧现象,影响列车的受流质量。 锚段关节形式适用于空间条件较好的地面及高架线路,由于在电分段处两个相邻供电分区的接触线平行重叠,因此可以基本消除列车受电弓过电分段时的拉弧现象,保证了列车受流质量。接触网锚段关节形式的电分段示意图见图2a。 1.2.2 刚性悬挂方式的电分段 刚性悬挂通过锚段关节实现机械和电气分段。在锚段关节处,两条汇流排平行重叠,重叠长度一般为3.6 m,水平间距为200~300 mm。采用这种方式后两个相邻供电分区的接触线按平行等高重叠布置,见图2b,因此同柔性接触网的锚段关节形式电分段的情况相同,可以基本消除列车受电弓过电分段时的拉弧现象,保证了列车受流质量。 1.3 锚段关节形式电分段的设置位置分析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规定应设置在下列各处:“有牵引变电所车站的车辆惰行处;……”,电分段在车站中设置方式见图3的方式一。 根据线路节能坡的设计原则及列车靠右行驶的规定,列车惰行处一般应为车站的列车进站端。主要考虑的是出站列车过电分段时受电弓和接触线不被较大的列车启动电流造成的电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案

地铁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案 编者:王政中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全世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效途径,对改善现代城市交通困扰局面、调整和优化城市区域布局、促进中国的大、中城市已普遍有所共识,也深刻体会到城市轨道交通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运输,但是作为与受电弓接触的悬挂方式又有两种区分,分别为架空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本次主要介绍架空刚性接触网施工方法。 二、.刚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和特点 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有铝合金汇流排、接触线、绝缘元件和悬挂装置组成,其中铝合金汇流排既作为固定接触线的嵌体,同时又作为导电截面的一部分。这种悬挂方式根据线路通过能力及电流量的大小,又有单接触线式和双接触线式两种。根据铝合金汇流排截面的不同又分为T 型与Π型两种。本次主要介绍Π型。Π型结构的刚性悬挂特点是:其一, 结构稳定,接触线是靠两侧夹持力固定的,因此运行稳定性;其二好便于安装和架设,在架设接触线时,使用专用滑动式镶线车,利用Π型结构的弹性力可使接触线嵌入虎口槽内。。我国目前刚性接触网中多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的形式。单根接触线汇流排目前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高80 mm 的PAC80 型, 另一种为高110 mm 的PAC110 型。其中PAC110 型的截面积为2 213 mm2 , 中间每节长12 m,下锚两端汇流排每节长7.5m。特殊地带(菱形道岔)可采用曲线汇流排,即带有弯度。目前在长沙、西安、广州、上海等大部分城市轨道采用的是PAC110 型汇流排,也有部分城市轨道采用第三轨供电技术。汇流排结构示意图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设备与运行分析_毕业论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接触网毕业论文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指导教师姓名:解孝松 班级:10级供电大专班 学生姓名:张炼 完成时间:2012年04月10日

目录 一、接触网的组成 0 接触悬挂 0 定位装置 (1) 支持装置 (1) 锚段关节 (1) 二、接触网工程类 (2) 接触网上部工程 (2) 接触网下部工程 (5) 四、优化与改进建议 (11)

一、接触网的组成 接触悬挂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补偿装置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作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悬挂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接触线悬挂的弹性应尽量均匀; 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 3、接触悬挂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 4、接触悬挂的结构及零部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具有一定的抗 腐蚀能力和耐磨性。 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型悬挂。简单悬挂是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链型悬挂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我国和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结构形式 普虹瑞 2013232324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设备系统之一,它担负着为电动列车传递电能的重要作用,目前接触网分为两种: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其中架空接触网中柔性架空接触网已经越来越少的在正线使用,在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牵引接触网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与特点后,我认为DC1500刚性架空接触网形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接触网的结构形式、供电方式和安全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有140多年历史,目前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只有40年历史,但近期发展迅猛。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电压等级繁多,从750V到3000V都有,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为750V、1500V两种,其电压允许波动围分别为500~900V、1000V~1800V。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是牵引网供电制式中的关键点,两者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电压等级与馈电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类型 牵引供电系统由电网输电线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牵引接触网和回流线等组成。牵引网系统的馈电方式有架空接触网和接触轨两种方式。接触轨仅用于地铁与城市轻轨,架空式接触网除地铁外还用于铁路干线、工矿、城市地面等。 1.1 架空式接触网 架空式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大致分为三种:简单悬挂,链形悬挂,刚性悬挂,地面架空式。不同类型的悬挂方式其电缆粗细、条数、力都不一样。架空线的悬挂方式,要根据架线区的列车速度、电流容量等输送条件以及架设环境进行综合勘察来决定。

1.1.1 简单悬挂 简单悬挂只有接触线和一根架空地线,支柱安装负荷较轻,但是驰度大,弹性不均匀,接触网取流效果差,车辆速度受到限制,为改善弹性差的状况,大多会采用在悬挂点处增加一个倒Y形的弹性吊索,称为弹性简单悬挂,同样为改善驰度大的状况,常采用加装补偿装置的措施,称为带补偿的弹性简单接触悬挂。由于简单悬挂方式建造费用低,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城市电车或轻轨往往采用这种悬挂方式。地铁为了减少隧道净空,采用以弹性支座或弓形腕臂作支持部件的简单弹性悬挂。 1.1.2 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到承利索上的悬挂。链形悬挂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使接触线增加了悬挂点,调节吊弦可以使整个跨距接触线对轨面保持一致高度,接触网弹性均匀。由于接触线是悬挂在承力索上的,因而基本上消除了悬挂点处的硬点,使悬挂线的弹性在整个跨度都比较均匀。链形悬挂比简单悬挂性能好得多,但结构复杂、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她人意识和常见英语口语交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立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基本行车组织知识,客运组织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3、就业岗位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类的辅助性岗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是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和其它城市的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下属企业。 对应的主要岗位有:客运员、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以及运营管理员等相关岗位。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毕业要求 1、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3、毕业要求 (1)、修完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习环节,完成教学规定考试 (2)、经过学校规定的学生德育操行测评 (3)、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三、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了解交通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初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调度、组织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四、能力结构要求 1.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 2.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组织调度、票务管理、车务管理等专业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示、沟通、协调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 德育 (1)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就业的稳定性、就业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中职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规划,不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 技术标准 DBJ/T15―XX―2020 条文说明

目次 3设计技术要求 (74) 3.1.基础数据 (74) 3.2.弓网相互作用 (74)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75) 3.4.绝缘、接地与防雷 (75) 3.5.平面布置 (75) 3.6.结构设计 (76) 3.7.设计提交文件 (76) 4零部件技术要求与检验 (77) 4.2.技术要求 (77)

3设计技术要求 3.1基础数据 3.1.1-3.1.6 设计的基础数据由建设方提供。3.1.1-3.1.5中所规定的数据类型在考虑设计输入需求并参照GB/T 32578-2016后给出。 3.1.6 由于线路的行车密度不同,按照年限规定接触网寿命不合理,根据接触网的使用率(弓架次)来定义,更为合理。具体算法如下: 按照30年核算计算弓架次。 交流系统取流量小,采用单弓,线路长行车间距大。因此,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20(3分钟一趟)=394.2万次,取400万次。 直流系统取流量大,多采用双弓,线路短行车间距小,按照30(年)X 365(天)X18(小时)X30(3分钟一趟)X 2(双弓)=1182.6万次,取1200万次。 3.2弓网相互作用 3.2.1 《铁路设施.电流采集系统.受电弓和架空接触线之间动态相互作用模拟的验证》EN 50318-2018中的适用范围覆盖了刚性网和柔性网,并给出了刚性网仿真数学模型。目前国内对应的标准GB/T 32591-2016中,未包含刚性网部分,因此,此处参照欧标。 3.2.3 参考《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GB/T 32578-2016以及《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弓网动态接触力指标是保证弓网可靠受流的必要条件,应首先通过弓网动态仿真方法进行预测,再通过弓网检测手段进行验证。 3.2.4-3.2.7 弓网动态接触力包含受电弓平均接触力与弓网动应力,其中受电弓平均接触力包含弓网静态接触力与空气动力。参考《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条款。 3.2.8参照《铁路应用电流采集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技术标准受电弓与架空接触线》IEC 62486-2017中相关的国际条款,未参照中国的特殊条款,原因是:。研究表明,大电流下的电弧产生的热侵蚀对弓网系统有损害,而小电流下的电弧对维持取流有益处,此处规定超过电流标称值30%才统计,意为只统计对弓网系统有害的电弧。因此,在此方法下,单次燃弧时间和测试总时间均为受电弓取流量超过标称值30%时的统计量,燃弧率为0.1%。 3.3支持、定位与接触悬挂 3.3.1 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具有净空小,零部件少、可靠性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隧道内,因此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和地下车站。 3.3.2 垂直悬吊式结构主要应用于直流系统中,水平悬挂式结构主要应用于交流系统中。 3.3.4 悬挂点载荷计算应按照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规定,考虑永久荷载(系统自重)、可变荷载(施工人员的重量)和偶然荷载(相邻悬挂点失效),刚性网不存在承载施工人员重量的情况,因此不考虑可变荷载。 3.3.5 铜银合金接触线具有低接触电阻、耐高温,耐磨耗和抗拉强度高等优势,适合作为电接触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电气化轨道交通项目中,且由于目前刚性网常见异常磨耗多由于弓网接口载流能力不够造成的电弧引起的电气磨耗,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是目前接触线材料的较优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