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篇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

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

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 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 “开放性”与“封闭性”

3.圭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一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

10.秩序11.公正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一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一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一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一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 3C环境一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第二篇计划工作

四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经济性

4、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

1.目的或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8.预算

6.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

7.制订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7、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8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11、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五目标与战略

1、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2、目标的特性:

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

3、目标的性质:

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

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

3.目标的网络化

4.目标的多样性

5.目标的时间性

6.目标的可考核性

4、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5、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判断题: 0 )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1 )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0 )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0)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1)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0)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0)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0)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1、( 0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 1 )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 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1 )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1 )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0 )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1 )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 1 )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 ( 1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 )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0 )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0 )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0 )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0 )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1 )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 )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 )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0 )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 )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0 )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0 )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0 ) 3.企业文化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 ) 4.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霍桑实验。( 0 ) 5.管理责任原理认为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0 ) 6.管理原理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因此不用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0 ) 7.按决策所处的层次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0 ) 8.法律方法的缺点是横向沟通困难。(0) 9.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0 )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相等时,总费用最低。(1 )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复习资料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 1、组织及其要素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 要素:成员、目标、活动、资源、环境 2、管理的必要性(6) 管理即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 3、企业特征 商品性、经济性、联合性 4、企业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要进行哪些活动 任务: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润 活动:资源的筹措、资源的转换、产品销售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6、企业管理的性质和特征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特征: 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7、企业管理的内容 (1)横向分析 经营管理 生产管理:生产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成果的管理 技术管理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的管理 (2)纵向分析 计划:研究经营条件、制定经营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开动组织、监视组织运行,分析企业活动及其环境特点,研究并实施组织机构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领导 控制 8、作为管理方法论基础的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系统基本元素:物质、信息、能量 系统分类: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系统是要素、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启示: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层次观点;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顺道、重人、求和、法治(明法、一法、常法)、守信、预谋 2、工厂制度早期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巴尔顿 欧文: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 查理·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3、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什么会在美国产生和迅速推广(29、30)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1()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2).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3 ).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定义3 管理就是决策 4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存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 6. 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7. 归纳为:管理是人类有益智有目的的活动;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目的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枪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他不捏是资金、那我那个元、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依存性人类活动管理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 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性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3. 必要性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的产生: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分工、协作 不因任何而改变,与生俱来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自然属性 管理也是生产力 属性 1.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交往频繁,是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本剥削和资本独裁终极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社会属性中产阶级出现,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大大增加 2. 几乎所有国家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3. .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4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重点解析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几种管理概念(简)管理定义(名)管理作用(简)管理者角色,管理者三项技能(名、简) 一、几种关于管理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①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②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③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④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⑤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⑥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⑦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⑧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彼得。德鲁克提出 二、管理的必要性:(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则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通过管理转化为生产力。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无论是本国发明的科学技术或是引进的科学技术,并不一定能自动地形成很高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如何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分工的各种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协调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协调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协调他们与各种资源的关系,从而协调各种积极因素,都要靠有效的管理。 4、实现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要全体的共同努力。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如何把每个成员千差万别的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的目标,把无数分力组成一个方向一致的合理,也要靠原理。 5、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管理工作质的飞跃,我们就不可能得到现代科技和物质文明所给予的一切,就可能成为21世界的野蛮人,贫穷、落后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定义包含了丰富内涵: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只有环境友好型的组织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4、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四、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一)人际角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 ? ? ?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 ?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 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 ?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四版)权威笔记最新整理

1.以指定教材为中心,重视基础,善于总结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联系实际 3.答题要有逻辑,条理要清楚 讲义分为两部分:宋体部分是教材内容的结构和要点,应以此为复习框架; 楷体部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于完善答题内容,充实知识结构有帮助; 讲义最后另附有重要理论的补充,这是教材上没有详述但是作为管理类 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祝学员金榜题名,马到成功!

目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1 -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 1 -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2 -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 2 -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3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 4 - 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 二、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 - 4 - 三、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 ...................................................................................... - 5 -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7 -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12 -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 13 -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 13 - 第二节系统原理.............................................................................................................. - 13 - 第三节人本原理.............................................................................................................. - 13 - 第四节责任原理............................................................................................................. - 14 - 第五节效益原理.............................................................................................................. - 14 - 第六节伦理原理.............................................................................................................. - 15 -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 16 -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 16 -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 16 -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 16 -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 17 -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 17 -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 18 - 第五章管理伦理...................................................................................................................... - 19 - 第一节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 19 - 第二节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 19 - 第三节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 - 20 - 第四节伦理行为的具体表现.......................................................................................... - 20 - 第六章组织文化...................................................................................................................... - 22 -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22 -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 22 - 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 - 22 - 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经.................................................................................. - 23 - 2:全面归纳.............................................................................................................................. - 23 - 补充: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 - 23 - 第七章管理信息...................................................................................................................... - 25 - 第一节信息概述.............................................................................................................. - 25 -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篇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 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

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 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第五版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讲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二)组织.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

(最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答案考试必备

(最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答案考试必 备 考研或者是考试必备,加油啊~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 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简答题汇总

有限理性假设包括以下内容:(1)人的理性是在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这是由于人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价值取向和多元目标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常相互抵触,而现实决策环境则则是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到知觉偏倚的影响。3)由于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了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也只能尽量了解各种备择方案的情况,不能做到全部了解,因而决策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是相对的。(4)在面对风险时,决策者一般都厌恶风险,往往优先考虑风险而非方案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风险大而经济收益可观的方案不一定被选择 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拟定并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便利。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 3)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 4)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已达到预定目标。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活的机器”“经济人”等,而行为科学认为“人”不但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既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人的工作情绪受人所在的社会及本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或更大成长空间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1、X理论认为: 1)人的本性是坏的,人一般天生懒惰并设法逃避工作; 2)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责任; 3)安于现状,反对变革,个人安全第一; 4)缺乏理性,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必须用奖赏或强制监督、指挥、甚至惩罚等外部刺激,才能使人们完成工作目标。 2、Y理论认为: 1)人并非天生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2)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是由外部原因造成 3)大多数人能够“自我指挥和我控制”,不需强制和惩罚; 4)参与工作是需要报酬的,但最重要的是自主、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5)大多数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管理学》――原理及方法(第5版) 第一章管理及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及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及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及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及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及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及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 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及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 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 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 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 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 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