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

··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

———基于“雁行理论”的视角

曾贵1,李宏祥2,田华荣2

(1.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2.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但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水平低、市场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应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验,在“雁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以便形成更为合理而高效的“雁行”格局。关键词:加工贸易;雁行理论;梯度转移;比较优势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1-0093-05

2011年1月第25卷第1期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Jan.,2011Vol.25No .1

●百家点经

收稿日期:2010-11-25

作者简介:曾贵(1980-),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生,研

究方向为加工贸易;李宏祥(1977-),男,山东济宁人﹐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交易模式及成本。

自1978年珠海市签订全国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

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8503亿美元,增长322倍。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地域分布严重不均,2010年前5月,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3.9%①。要缩小地区差距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必须把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边际产业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梯度转移,东部做高端、中西部做中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思路。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加工贸易科学、合理而有序地进行梯度转移,成了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二、相关文献综述

“雁行理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影响深远的产业经济理论。1932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 Akamatsu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一文中首提“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 ),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指出日本的产业发展通常要经历进口新产品、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等四个阶段并周期循环,这四个阶段在图表上呈倒V 形,酷似飞行中的雁阵(胡俊文,2000)。也有国内学者指出,赤松要是在1936年以棉纺织业为例分析产业跨国梯度转移时提出了“雁行发展形态

说”,从而奠定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罗建兵,2009)。后来,小岛清把赤松要的雁行形态进一步区

分为原形和两种引申形(如图1)(车维汉,2004)。引申形A 表示不同产品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国内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引申形B 表示产品在不同国家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产品的跨区域梯度转移。后来,山泽逸平通过对东亚经济圈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完善了赤松要和小岛清的雁阵阶段划分,提出了东亚各国产业的发展普遍要经历“引进—进口替代—出口成长—成熟—逆进口”五个阶段(孙高洁,2007)。“雁行理论”提出后,经大来(Okita ,1985)、Vernon (1966)和小岛清(Kojima ,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融合了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体系(蔡昉,2009)。从内涵上来看,“雁行”理论主张结合动态比较优势和静态比较优势,谋求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跨越式发展;主张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地域分工,把边际产业向外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董洁,2006)。

从以上综述中不难得出,“雁行理论”最初以一个形象的“经济比喻”的面貌出现,通过后来学者充实和拓展后,成为了一种产业转移理论。在宏观上,“雁行理论”能为国家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理论指导;在微观上,“雁行理论”能指导企业根据比较优

93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1年第1期

··

势的变化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改变而进行产业转移。从已有的公开文献来看,“雁行理论”主要应用于解释亚洲经济发展奇迹、分析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和研究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例如,张帆(2003)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徐世刚(2005)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东亚产业分工的新变化;胡俊文(2004)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遗憾的是,国内尚没有学者从“雁行理论”视角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这一当前热点问题。在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文献中,除了罗建兵(2009)选取了产品内分工的理论视角外,其他的论文都只是从资源、成本、政策等方面论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背景、问题与对策,着力探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党军,2008;艾民,2009;马凌,2009;等等)。虽然已有的研究不无意义,但大多只是泛泛而论,缺乏理论深度。

“雁行理论”非常适用于分析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其原因在于:第一,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实质上是

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而“雁行理论”主要适用于分析产业的转移;第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深层原因在于产品生命周期和比较优势的改变,而“雁行理论”就是融合了生命周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体系;第三,东亚和国内加工贸易的转移呈现明显的“雁行”形态。“雁行理论”应用于区域产业分析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该区域内部存在着相对领先与落后的地区,它们之间保持着产业升级的先后次序;存在着从相对领先地区向落后地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金戈,2010),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正好具备这两个特征。

三、东亚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分析

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史上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东亚奇迹”(也称“东亚模式”),并以持续的发展否定了“克鲁格曼质疑”。关于“东亚奇迹”,学术界有基于政府、伦理、制度等多种解读范式,但学术界忽视了加工贸易承接和转移在创造“东亚奇迹”中的重要作用。东亚国家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政府”(夏爽,2006),东亚奇迹呈现出来的持续性高速经济增长,是政府强力推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结果(邹消娟,2007),而承接和转移加工贸易是政府强力推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东亚加工贸易因应比较优势的改变而进行区域梯度转移,呈现明显的“雁行”特征。在东亚加工贸易承接和转移的“雁阵”中,日本充当了领头雁的角色,亚洲“四小龙”为雁阵中的第二梯队,中国大陆和印度为第三梯队,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为第四梯队。从时序上来看,日本最先承接欧美的加工贸易,并将加工贸易的边际产业向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早在二战前,日本就开始发展简单的加工制造业。二战后,日本确立了加工型外贸体制,抓住机遇引进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发展汽车、电子、电视等附加值高的加工贸易产业。通过利用加工贸易的知识溢出效应,日本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快速提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逐渐向电子计算机、医药、精密机械设备等产业转型升级。在“石油危机”和“广场协议”后,随着日元升值、资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日本将服装、玩具、皮革等加工制造业向其他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日本与“四小龙”间的产业转移是

东亚区域经济内的第一次产业迁移

(袁易明,1998)。东亚“四小龙”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税收减免、投资

优惠等措施主动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服装产业为例,东亚的服装加工制造业经历了三次明显的转移:第一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世界服装产业的重心从北美、西欧转移到日本;第二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重心由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第三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重心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刘德学,2006)。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资金的积累,东亚“四小龙”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逐渐转向电脑、通信、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而把服装、皮革、玩具、家具、鞋帽等边际产业转向具有劳动力、资源、政策优势的中国大陆、印度、越南等。因此,日本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四小龙”加工贸易的产业水平次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则集中在中国大陆、印度、越南等。整体上,东亚加工贸易产业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向

进口生产出口

价格

价格

价格原形

A 国

B 国

C 国

引申形B

引申形A

时间

时间

时间

图1雁行形态的三种类型

资料来源:松石达彦(2002);转引自车维汉:《“雁行理论”研究评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3期,第88页。

94

··

外转移、复进口等阶段。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表现为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渐替代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内,表现为加工贸易边际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转移(见图2)。

“雁行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关于产业追赶、

升级和转移的理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静态比较优势是加工贸易“雁行”分布的内在原因,而动态比较优势决定了东亚加工贸易的“雁行”转移。一方面,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或指定新的产业规划,辅之以相关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升级或转移;另一方面,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寻找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转移。通过加工贸易的转移,东亚加工贸易不断调整“雁阵”,充分利用了东亚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

四、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分析

(一)中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的“雁行”现状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域差别巨大,加工贸易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远离港口、运输成本高、产业配套程度差的中西部地区,尽管地域广阔,存在资源、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优势,但加工贸易在全国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以加工贸易出口额为例,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悬殊,1995—2007年,95%以上的加工贸易出口额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见表1)。2007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609.3亿美元,为中西部地区251.1亿美元的近38倍。2005—2007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基本稳定在97.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仅为2.5%②。2008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3559.41亿美元,相比之下,2008年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37亿美元,2008年广西壮族自

治区、甘肃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则分别为7.96亿美元和3.0亿美元,相差十分悬殊。

目前,中国加工贸易形成了一个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头阵、西部地区为尾阵、中部地区为中间阵的不均衡“雁行”阵列。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是服装、皮革、家具、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每一加工贸易产业都经历了图1中“雁行”形态的原形发展过程,即进口、生产、出口的过程。随着技术、资金的积累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的电子、通讯、机电等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渐占据主体,表现为图1中的引申形A 。同时,东部沿海地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边际产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表现为图1中的引申形B 。

(二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理论”解释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是对我国加工贸易“雁阵”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有序、合理、高效的“雁阵”。雁行理论认为,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会在追赶的过程中,一方面低附加值的产业会取代低附加值的产业,另一方面边际产业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因此,我国加工贸易在时空上的“雁行”分布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进行着动态调整,比较优势的变化是中国加工贸易必须进行梯度转移的内在原因。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而中西部在劳动力的供给和价格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虽然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大,但全国的人口大省主要集中在湖南、河南、四川等中部省市。即使加工贸易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也非常丰富,人口达到3617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7.5%③。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人滞留在农村④。如果把中国人工工资平均水平设为1,中国

表1

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地区分布及其比重

单位:亿美元,%

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

金额706.93960.901081.791441.552365.954077.196015.04

比重95.9096.4297.5697.7997.8397.9097.43

金额20.5326.4019.6321.9228.6258.75

108.84

比重2.792.651.771.491.181.41

1.76金额9.729.277.4010.5923.9228.73

50.11比重1.320.930.670.720.990.69

0.81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年份资料来源:张芳:《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黑龙江

对外经贸》,2009年第6期,第28页。

百家点经曾贵,李宏祥,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

纺织化工

电子

制药

四小龙

越南

中国大陆时间

时间

较优势指数

图2东亚加工贸易“雁行”转移图示

同一国家或地区加工贸易产业“雁行”转移。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加工贸易产业“雁行”转移

……

……

95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1年第1期

··

东部的人力工资水平约为1.31,西部地区是0.91。中国内陆地区一般劳动力工资在1000元/月左右,沿海地区在1400元/月左右⑤。以最低工资标准为例,目前东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提至920元∕月,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为1100元∕月。根据中国香港贸发局2007年对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调查,中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普遍低于600元∕月,不少地区还低于500元∕月(见表2)。

2.东部地区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承载力已经十分有限,而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则集中了全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显著的资源比较优势。以西部地区为例,该地区煤、油气资源和有色金属储量占全国之首,

原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7.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的87.5%,现有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4%。西部人均能源资源为1207吨标煤,为东部的3.58倍,人均可开发水能为4982千瓦,为东部人均的1.095倍⑥。目前全国已探明的156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38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以上;西部铁、锰、铬、钒、钛等5种黑色金属矿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2%、68%、72.1%、72%和95%;钾盐基本上全在西部⑦。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土地要素等成本不断上升,土地价格平均是中西部地区的1.44倍⑧。根据中国香港贸发局2007年对中西部重点城市的调查,中西部城市的厂房租建成本和水电收费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3.东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加工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倾斜。为了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国家逐渐收紧了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政策,逐渐向中西部倾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西部加工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2006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东部地区凡被列入禁止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必须缴纳台账保证金,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相比而言,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则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开展限制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同时允许在中西部地区从事A 类和B 类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台账保证金空转。2007年11月,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2010年要培育形成50个优势明显、各具产业特色的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目标。此后的2007年和2008年,商务部先后确立了南昌、武汉、芜湖、新乡、太原、昆明、银川、南宁等31个城市为全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为了建好中西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国家开发银行对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重点项目予以政策性优惠贷款的支持,海关总署把保税物流功能赋予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出口加工区,铁道部门也协作开展铁—海联运,把出口货物直接运至东部港口码头。

(三)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对策

随着东西部比较优势的改变以及国家鼓励加工贸易从东部密集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一系列有效政策的施行,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2007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1.6%,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30.8%,高出东部地区9.2个百分点⑨。虽然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经初见成效,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程度低、市场环境较差等诸多问题,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依然任重道远。因此,中国应该结合“雁行理论”、东亚国家(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验和当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1.增强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承接和发展。一方面,国家要继续强化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差别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通过执行差别化税收政策和调整加工贸易商品目录,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国家加强资金投入,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的建设。目前,中国的出口加工区主要集中在东部

表2

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劳动力与工资情况

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山西广西

合肥芜湖武汉南昌赣州郴州焦作新乡太原玉林北海

132230858455860460355555345610152

710113862009017550122

19

4511409015203019410~600500580510480500400400550435500

700~1200800~1000800750~950800~1000600~900600600800500~900800~1000

常住人口

(万人)市省常年在外务工人数(万人)剩余劳动力(万人)最低工资(元/月)普通工人工资(元/月)资料来源:中国香港贸发局,《承接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内地重点城市投资环境评估》。

(区)96

··

The Gradient Transfer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Zeng Gui 1,Li Hongxiang 2,Tian Huarong 2

(1.School of Economy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

2.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city,Chongqing 400030,China )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processing tra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but it is very uneven among the areas.Because of the higher logistics costs ,the lower level of the supporting industrys,the poorer market environment and other issues existing in the midwest region,so we should use for reference the expriences of processing trade gradient transfer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go ahead the transfer of the processing trade,and form a mor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flying-geese"patter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flying-geese theory".Key words:processing trade;"flying-geese theory";gradient transfer;comparative advantage

地区。2000年4月—2007年底,全国已封关运行的出口加工区有34个,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有24个,占全国出口加工区总数的70.6%;中部地区有3个,仅占8.8%⑩。

2.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减物流成本。目前,中国加工贸易商品的主要进出口

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而国内的港口码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也比中西部便利高效。2008年,全国的进出口商品总值的

66.1%通过水路运输輥

輯訛。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

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明显

呈现梯级递减模式輥

輰訛。加工贸易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物流成本会显著增加。对于本来获利就比较微薄的加工贸易企业而言,高昂的物流成本会带来巨大的营运压力,同时也会降低交货和报关效率。不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会阻碍外商进入非沿海地区(Amiti &Javorcik ,2007)。因此,一方面中国要加强中西部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提高运输效能;另一方面更多地赋予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物流功能,建设一批报税物流园区和仓库。

3.鼓励配套产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产业配套水平。国家商务部选定的31个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虽然具有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优势,但目前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集群水平较低。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建立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机制灵活、政策优惠、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工业园区,把东部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中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和优惠政策

等优势结合起来,引导东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与相互配套的企业整体迁移到中部的产业园区,发挥工业园区作为加工贸易转移和发展的最佳载体和最优平台的作用(梁小萌,2007)。因此,中西部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区要在引进东部地区的重点加工贸易项目的同时,引进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产业或鼓励当地资本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集群水平。注释:

①杜海涛:《加工贸易结构出现两大变化》,《人民日报》,2010-06-29。

②刘容欣:《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开放导报》,2009年第5期,第82、80、82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

④⑥韩润娥:《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探讨》,《商业时代》,2009年第10期,第105页。

⑤曲建:《内地如何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第一财经日报》,2009-09-10。

⑦艾民,宁静:《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政策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7页。

⑧⑨高思:《浅析中国加工贸易中西部转移的成效及问题》

,《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第98页。⑩马凌:《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商业研究》

,2009年第9期,第110页。輥輯訛輥輰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责任编辑:王岩云责任校对:李金霞

百家点经曾贵,李宏祥,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策略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是指加工贸易行业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的空间移动或空间迁移现象。随着全球和东南沿海各地产业转移浪潮的兴起,加工贸易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是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1年10月,湘南地区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成为了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之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同于其它三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湖南南大门,湘南地区毗邻粤港澳,武广客运专线、洛湛铁路、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京广铁路等相互交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矿产、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发挥这些优势,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郴州、永州、衡阳先后成为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郴州成为对接珠三角的主要桥头堡,永州成为湖南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据统计,2014年,示范区三市湘南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占全省加工贸易的59.2%。其中,郴州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3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衡阳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41.38%;永州市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37%。 一、湘南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从2011年10月湘南地区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年来,湘南地区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持续扩大。如表1所示,湘南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5.37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32.1亿美元,其中湘南地区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从2011年的3.3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8.65亿美元,加工贸易呈现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模式更加优化、市场日益扩大的趋势。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 摘要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要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就要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及区位等方面的问题,且中西部地区具有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为此我国应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引进和培养加工贸易人才,做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承接工作。 [关键词] 加工贸易中西部梯度转移

Abstract Currently,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was unbalanced in China,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of China.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center and western regions, it’s necessary for industrial base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other issues, what’s most importan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the manpower, resources and other advantages.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evelop the special processing trade, improve the process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ersonnel processing trade. Do a good job for processing trade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undertaking work. [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central and western gradient transfer

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商产发[2011]473号 【发布部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 【发布日期】2011.12.16 【实施日期】2011.1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关于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发展的 指导意见 (商产发[2011]473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将共同认定和培育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一)发展目标。 通过市场引导和必要的政策扶持,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培育若干区位优势较

明显、产业基础较好、配套能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有序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在全国的比重,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规划引导,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促进生产服务配套,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二是坚持承接转移和节能环保相结合。在加快承接转移的同时,严格加工贸易承接准入管理,依照区域生态功能鼓励或限制产业承接,禁止开展“两高一资”产品加工贸易业务。对拟承接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明确承接发展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利用加工贸易渠道,选择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的行业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周边及上下游产业整体协调推进。 四是坚持存量调优和增量调强相结合。着眼于发挥存量规模优势,推进集群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着眼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坚持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相结合。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广开就业门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鼓励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二、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一)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轻工等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 与辐射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海特等人,在赫克曼、威廉姆斯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弗农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在创立至今的40多年中,经历了静态梯度推移理论、动态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和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等四个发展阶段,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进而沿用梯度理论指导整体经济的区域划分及区域经济各自的发展方向,在进入21世纪,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广义梯度推移理论和辐射理论共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并不断完善自身,本章希望通过对梯度理论及辐射理论的分类介绍及相互比较,探索未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潜在方向。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是建立在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基础之上,随着各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自身,广义梯度理论即是梯度理论发展至今拥有的第四个阶段。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提出 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 为了判断一个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1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为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凡得分在7~10分之间的部门均归入兴旺部门,得分在3.5~6.9分之间的为停滞部门,得分在3.4分以下者为衰退部门,如表3-1所示。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

··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 ———基于“雁行理论”的视角 曾贵1,李宏祥2,田华荣2 (1.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4;2.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但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水平低、市场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应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验,在“雁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以便形成更为合理而高效的“雁行”格局。关键词:加工贸易;雁行理论;梯度转移;比较优势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1-0093-05 2011年1月第25卷第1期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Jan.,2011Vol.25No .1 ●百家点经 收稿日期:2010-11-25 作者简介:曾贵(1980-),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生,研 究方向为加工贸易;李宏祥(1977-),男,山东济宁人﹐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交易模式及成本。 自1978年珠海市签订全国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 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8503亿美元,增长322倍。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地域分布严重不均,2010年前5月,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3.9%①。要缩小地区差距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必须把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边际产业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梯度转移,东部做高端、中西部做中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思路。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加工贸易科学、合理而有序地进行梯度转移,成了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二、相关文献综述 “雁行理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影响深远的产业经济理论。1932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 Akamatsu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一文中首提“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 ),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指出日本的产业发展通常要经历进口新产品、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等四个阶段并周期循环,这四个阶段在图表上呈倒V 形,酷似飞行中的雁阵(胡俊文,2000)。也有国内学者指出,赤松要是在1936年以棉纺织业为例分析产业跨国梯度转移时提出了“雁行发展形态 说”,从而奠定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罗建兵,2009)。后来,小岛清把赤松要的雁行形态进一步区 分为原形和两种引申形(如图1)(车维汉,2004)。引申形A 表示不同产品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国内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引申形B 表示产品在不同国家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产品的跨区域梯度转移。后来,山泽逸平通过对东亚经济圈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完善了赤松要和小岛清的雁阵阶段划分,提出了东亚各国产业的发展普遍要经历“引进—进口替代—出口成长—成熟—逆进口”五个阶段(孙高洁,2007)。“雁行理论”提出后,经大来(Okita ,1985)、Vernon (1966)和小岛清(Kojima ,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融合了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体系(蔡昉,2009)。从内涵上来看,“雁行”理论主张结合动态比较优势和静态比较优势,谋求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跨越式发展;主张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地域分工,把边际产业向外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董洁,2006)。 从以上综述中不难得出,“雁行理论”最初以一个形象的“经济比喻”的面貌出现,通过后来学者充实和拓展后,成为了一种产业转移理论。在宏观上,“雁行理论”能为国家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理论指导;在微观上,“雁行理论”能指导企业根据比较优 93

梯度推移理论

1、发展背景 现有梯度推移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早在1862 年, 西方产业布局理论的先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 H . Tunen ) 就开始注意到了经济生活中的梯度现象, 提出了农业圈理论。该理论阐述了农业经济集约化水平由中心城市向四周农牧区逐步下降、经历多个梯度最终达到荒野的梯度分布。后来, 阿尔弗雷德?韦伯(A. Weber ,1909又从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探讨了各种类型工厂的生产成本在区域间的变化梯度, 并据此得出了工厂的最优区位, 初步揭示了产业的空间集聚机制, 从而使梯度理论进一步丰富。马歇尔(Marshell,1 961 ) 在上述理论特别是韦伯产业集聚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的外部规模经济思想(external scale economies则为现有梯度推移理论奠定了雏形, 为产业空间布局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梯度推移理论最终成形于美国哈弗大学教授拉坦弗农(Ruttan Ve r n o n )等人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梯度转移理论被引入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中,中国“七五”计划首次正式提出将中国经济发

展区域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重点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在东部发展起来后,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计划,而后又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这正体现了梯度推移的战略思想。梯度推移理论的前提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存在着梯度。实行梯度推移的目的是随着梯度的推移、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传统的梯度 推移理论(狭义梯度推移理论)存在静态性、反对跨越发展和不全面的局限性,已不能充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些学者又提出了广义梯度推移理论。2、内涵及具体内容 1)狭义梯度推移理论还可以细分为静态梯度推移理论和动态梯度推移理论。 (1)静态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雁行形态论在生产按比较优势在国际间

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下转第46页) 5 《华商》 【摘要】就目前的研究理论而言,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产业转移的概念及类型、产业转移的理论学习和借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的效应等方面,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总体来说少,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框架。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外产业转移模式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产业转移;模式;综述 一、国外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 1. “雁形模式”理论“雁形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或译“雁阵范式”,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最早在其《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原理》中提出的。后来,山泽逸平和小岛清先生先后对该理论进行了的扩展和完善。 在这一理论模式中,赤松要认为,日本产业通常经历了“进 口新产品”、“进口替代”、“产品出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并周期循环。其图形成倒“V”字形。如图(1): 图(1)资料来源:胡俊文:《“雁行模式”理论与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雁行模式”走向衰落的再思考》第24页 日本学者山泽逸平先生将赤松要先生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理论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引进 进口替代 出口成长 成熟逆进口五个阶段。该理论更清晰的说明了后进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以及最后超越的整个过程。 图(2)资料来源:(日)山泽逸平:《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第74页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提出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优势论”, 从而将“雁行模式”理论进一步推向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2. 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二、国内产业转移的模式的研究 目前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仅仅是作为产业转移的一个很小的 方面去考虑,除了梯度和逆梯度转移模式理论性较强外,其他的转移模式还没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初步归纳起来,现有研究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提出产业转移模式。 1. 基于产业转移规模视角的模式集群式产业转移是规模最大的产业转移模式。“集群式”的产业转移(郑胜利,2002)即一些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生产企业相继由某一地区转移至另一地区。这种集群转移模式强调的是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 整体转移模式包括整体迁移模式(曹荣庆,2001;蒋文军等,2001)、整价值链转移模式,包括完整价值链垂直型转移、完整价值链水平型转移(赵张耀、汪斌,2005)。 部分迁移模式有要素嫁接式(曹庆荣,2001)、存量激活(蒋文军,2001)、扩张性资本输出、产业关联、部分产业链的转移等模式。 2. 基于产业级差视角的转移模式梯度转移模式(夏禹农、冯文浚,1982)、中心辐射模式(马海霞,2001)逆梯度转移模式(郭凡生,1985)、边际渗透转移模式(陈建军、叶炜宇,2002)、垂直型产业转移模式和水平型产业转移模式(韩文民、王婷,2005)、垂直顺梯度工序型转移模式、垂直逆梯度工序型转移模式、水平工序型转移模式(赵张耀、汪斌,2005)。 3. 基于产业转移的具体形式视角的转移模式从该角度提出的主要模式有:横向兼并或横向一体化、区际直接投资转移模式(陈刚,2001;陈建军,2002b)、设厂(对外建立生产加工点)和设立研发机构转移模式、收购兼并转移模式、委托生产或生产外包转移模式(陈建军,2002b;刘菁、任曙明,2005)、OEM转移模式和对外建立销售网点等(陈建军,2002b)、企业新建投资、并购和非股权方式参与等形式(严双建,2007)。 三、结论 1. 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关理论有待 进一步的深化。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朱兰春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

目录 论文摘要 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1.1加工贸易的概念 1.2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1.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2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2.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 2.3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尚不能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 2.4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2.5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 2.6我国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 2.7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3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3.1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机遇 3.2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挑战 4我国加工贸易的对策 4.1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4.2改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4.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模式 4.4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4.5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 4.6严厉打击加工贸易走私违法活动,维护健康的对外贸易秩序 4.7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 5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贸易的贫困化增长、走私、引发贸易摩擦等鉴于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现状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给加工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存在问题、转型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China's economy to a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poverty increased trade, smuggling, lead to trade friction, in view of this, our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Under the new policy context, how China will use policy instrument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to start with the first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rad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to the international

区域经济学试卷

1、(D)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扩张效应 B、回程效应 C、涓滴效应 D、极化效应 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C) A、生产力水平高低 B、资源丰富程度 C、产业结构优劣 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 3、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 A、产业结构 B、收入分配结构 C、技术结构 D、职业结构 4、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A ) A、结构性效益 B、资源利用程度 C、关联度 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5、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包括(A) A、广东 B、江苏 C、上海 D、浙江 6、从辐射机制来说,(D)是最简单的一种辐射理论。 A、面辐射 B、片辐射 C、线辐射 D、点辐射 7、(C )揭示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A、绝对优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要素禀赋论 D、地域分工理论 8、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而形成的辐射称为( B) A、点辐射 B、线辐射 C、面辐射 D、跳跃式辐射 9、 判断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经济发展初期,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对) 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对) 3、、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错) 4、、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错)

5、振兴东北与 名词解释 1、经济区位: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的场所。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额领域同为现代化的领域并存,且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 4、扩散效应:是指发达区域和核心区域为了保持自身的发展,不断从不发达区域和边缘区域采购原材料、燃料和产品,向它们输出资本技术和设备,帮助它们发展经济,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5、可持续发展 简答题:

关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途径思考

关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途径思考 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土地资源紧缺、经营成本攀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因素妨碍,部分产业急需向外找求新的进展空间,并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充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矿产资源,对接梯度转移。**县矿产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境内 二、依托林业林地资源,对接梯度转移。**县土地总面积37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59万亩,占69%,是湖南省70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依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各项要求,广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整合林地资源,打造林业优势,将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进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深化改革强林业。要制定详细方案,加快国有森工企业单位改制步伐,把"死"资产盘"活",变"别动"资产为"可用"资源,使现有林木、林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二是用脚政策显活力。抓住国家实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机遇,吃透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手段,鼓舞各种社会主体经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林木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规范流转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和林地的整体效能。三是哺育品牌创效益。着重思考资源承载能力和加工原料来源,提高准入门槛,逐步淘汰生产规模小、资源白费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低的加工厂点,哺育一批市场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林木加工企业,创品牌、做特色、出效益,力争3-5年内引进几个大企业,实现税收3000万元以上。 三、依托低成本的环境资源,对接梯度转移。承接产业转移,优势资源是基础,环境资源是保障,低成本的环境资源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一是融资低成本。引导银信部门强化进展意识,优化信息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水平。落低贷款门槛,开发信贷支持"绿色通道",让想创业的人有款贷,让贷到款的人有进展,让会放贷的人别吃亏,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行政审批低成本。要克服"山大王"思想,力戒"本位至上"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政府部门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各类项目审批力争做到外地别能办的**能够办,外地别敢办的**大胆办,外地很难办的**容易办。三是使用土地、劳动力、水、电、交通等资源低成本。东部沿海地区急需转移产业对承接地的经营成本比较看重,这也是他们挑选转移的内在动力。**的土地、劳动力、水电价格较低,随着"3211"大交通框架的逐步形成,交通优势也日趋明显。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制造性地引凤入巢,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进展。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文献号】1-351 【原文出处】浙江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杭州 【原刊期号】200306 【原刊页号】45,49 【分类号】F11 【分类名】理论经济学 【复印期号】200404 【标题】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作者】汪斌/赵张耀 【作者简介】汪斌,男,1951年生,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杭州 310027) 赵张耀,男,1972年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杭州 310027)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赋于国际产业转移新的活力,从而对国际产业转移 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就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从概念界定、经济动因、客体演化、在当代的新特点 和发展趋势、效应、转移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就该理论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摘要题】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国际分工 【正文】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外学界对这一经济现象的研究,已著述颇 多。进入80年代中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及趋向。相应地,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在继承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已有所突破。 为了对这一经济现象作深入研究,笔者试图对前人的理论作一回顾和述评,并指出其研究的发展趋向。 国际产业转移很早就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认同的是 认为,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70 年代,特别是80、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自身的演化,以及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 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即:(1)当前的国际 产业转移已不局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已成为另两种需关 注的渠道。不仅如此,国际产业转移已深入到跨国公司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和 公司内分工的一种实现机制。(2)产业转移已不单纯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控下进行,国家、跨国公司成为影 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另两股重要力量。(3)突破了原先的把整个产业抛向他国的模式。随着产

中国光电产业将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

中国光电产业将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以平板显示和LED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光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未来,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趋势。 形成四大区域和“一东一中”产业带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光电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型显示器件、LED等在内的细分产业都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到。 通过对2010年中国光电产业的产值分析,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产业聚集区;而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

其中,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大连、济南等城市为核心的光电产业聚集区,这一区域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环境,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智力保障。 长三角地区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光电产业集群,在研发、制造、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全国最大的液晶模组产业基地分布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在LED领域,长三角是中国较早发展LED的区域之一,拥有上海、扬州两个国家级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重要的电子整机生产基地,特别是在LED领域,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目前,广东LED封装产量约占全国的70%,约占全世界的50%,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南昌、合肥、武汉、成都等产业基础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具备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光电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机构分析认为,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光电产业在国内的空间转移也持续加快,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东一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

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

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 摘要: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形成地区协调梯级发展的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部地区 加工贸易在我国已经走过20 多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推动了外资的利用,增加了出口创汇,而且在社会就业的创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有利于地区协调的梯级发展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6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 75051亿美元,增长了约34517倍。相应于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也从1980年的44%提高到2006年的472%,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并成为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国的加工贸易基本集中在沿海区域,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多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这些区域的加工贸易量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量的978%,其中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的加工贸易出口均超过500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97%、125%。由此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对外开放之先,抓住了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靠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中、西部地区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看,都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 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国际市场交往便利,既是我国内陆地区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部,又是我国的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等与世界市场双向流动的通道。因此,我国东部沿海沿边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具有广大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头阵地、加工贸易发展的先行地区,东部沿海沿边地区也已经积累了人才、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然而,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际比较优势。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也逐步提高,这意味着东部沿海地区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失去。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加工贸易上,而且在经济总

梯度推移和辐射理论案例

梯度推移理论 案例一:经济发展必须遵循梯度理论 对于江苏的划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长江为界的,江南即苏南,江北即苏北,这和人们对中国的划分也基本一致。虽然严格从地理和气候上说秦岭、淮河一线才是大致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但在一般人概念里,长江就是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江南是南方,江北是北方。江苏省人民政府把江苏从理论上划成三块:苏南为江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为江北沿江三市(扬州、泰州、南通);苏北为江北其余五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 苏南苏北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是以梯度理论为指导的,这在改革开放早期具有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日臻完善,梯度发展理论的局限性逐步显现,甚至成为阻碍苏北经济发展的羁绊。实践中,国际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多是优势产业的转移,其目的一是规避关税,二是降低劳动力成本,三是占领市场。但从国内产业转移的实践看,与上述目的相去甚远,多是一些没有优势的落后产业向落后地区的转移,其后果往往是若干年后拿出更多的资金去解决后遗问题。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为了构筑国际大都市,抓住时机进行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主动实施“壮士断腕”式的传统产业大转移,后果都不理想,包括从苏南和苏北的实践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活”到现在。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说,欠发达地区在现阶段的战略选择上,不能再沿袭“梯度理论”的思路,被动地接受产业的转移,而应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的契机,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 案例二:近代的苏州与上海、亚洲“四小龙”等 开埠前(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开埠),上海只是苏州的一个外港。当时经海路运抵上海港的南北货物,还需再运至苏州后集散到长三角各地。如果按照梯度发展理论,上海似乎应当永远以苏州为“大树”。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随着上海港内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就取代了苏州,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机遇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做得到的。结论:梯度理论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缺陷,欠发达地区应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案例三: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 纺织产业最早兴起于工业革命之后的欧美国家,随后逐渐转移到“亚洲四小龙”,接着又转移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这是一个典型的梯度转移过程。我国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让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移,这也是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案例四:富士康在我国的梯度转移 1988年,富士康从海外挥师大陆,并迅速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代工厂。富士康最早从台湾转移到深圳,看中的就是深圳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大陆廉价而又丰富的劳动力。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外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富士康开始布局深圳以外的地区,从最初的沿海城市逐渐向中部、西部地区扩展,目前已经在大陆拥有近20座大型工业园区,员工总数超过80万人之多。此次富士康的大规模内迁,富士康在深圳只留下10万人左右的代工“苹果”的生产线,大部分业务将转移至内地。对于富士康来说,则意味着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能够得以延续;对于河南、重庆等内陆地区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加快农业向工业转变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的机会;对于深圳而言,则是喜忧参半,喜得是富士康这种低水平的代工模式终于离开了深圳,正符合了产业升级、低附加值项目向内陆转移的目标。但短期来看,面对突然大规模的企业搬迁,也许“千军万马下广东”的场景将不再重现,本地的财政税收以及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大的冲击。 辐射理论 案例一: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河北小城镇分布概况小城镇环中心城市密集分布。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河北省小城镇大多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周围。其中,环京津的镇79个;环石家庄市30公里范围内有41个小城镇,环唐山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领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等4个临时机构和调整常德市社会保障监督 委员会等3个临时机构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常政办函[2008]99号 【发布部门】常德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8.10.09 【实施日期】2008.10.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等4个临时 机构 和调整常德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等3个临时机构的通知 (常政办函〔2008〕9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因工作需要,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常德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常德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常德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德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等4个临时机构,对常德市社

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常德市防震减灾工作委员会、常德市酒类产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等3个临时机构进行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常德市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卿渐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 陈文浩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朱晓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员: 张跃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慧市商务局局长 周运来市发改委主任 张友德市经委主任 卢武福市财政局局长 车德斌市交通局局长 郭道义市建设局局长 李迪伟市规划局局长 唐子钧市统计局局长 谈应来市环保局副局长 向绪彦德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郑治文市招商局局长 段青云常德海关关长 付军常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梯度转移配套政策

中共XX县委办公室电子公文 核收人: 开委办发…2010?22号 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 配套政策(试行)的通知 各镇乡街道党委(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 《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办法(试行)》、《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户购房补助办法(试行)》、《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集中建房补助办法(试行)》、《XX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补偿办法(试行)》等涉及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工作的配套政策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配套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及时向县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附件1: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补助 1

办法(试行) 附件2: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户购房补助办法 (试行) 附件3: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集中建房补助办法(试行) 附件4:XX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补偿办法(试行) 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28日2

附件一: 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险 补助办法(试行) 为鼓励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后自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切实保障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后老有所养,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补助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内实施了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自愿参加各种类型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 群众自愿、政府引导、一年一补、不缴不补、以缴定补。 三、补助年限及标准 XX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农转非人员社会养老保补助的年限为15年。具体标准如下: (一)基础补助。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基础补助为每人每年100元。 (二)因素补助。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并将户口农转非后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按以下条件增加社会养老保险补助:1.宅基地及附属用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并进入复垦储备的,每人每年增加补助150元。 2.承包地(包含承包耕地及复垦耕地)无偿退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并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每人每年增加补助100元(退回承包地一人,补助一人)。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