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类型综述】

面积是平面几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关联着平面图形中的重要元素边与角,由动点而生成的面积问题,是抛物线与直线形结合的觉形式,常见的面积问题有规则的图形的面积(如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计算,解决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问题是中考压轴题常考的题型,此类问题计算量较大。有时也要根据题目的动点问题产生解的不确定性或多样性。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以下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图形的割补、等积变形、等比转化等数学方法. 面积的存在性问题常见的题型和解题策略有两类:一是先根据几何法确定存在性,再列方程求解,后检验方程的根.二是先假设关系存在,再列方程,后根据方程的解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方法揭秘】

解决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常用到的知识和方法,如下:

如图1,如果三角形的某一条边与坐标轴平行,计算这样“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直接用面积公式.如图2,图3,三角形的三条边没有与坐标轴平行的,计算这样“不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用“割”或“补”的方法.

图1 图2 图3

计算面积长用到的策略还有:

如图4,同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如图5,同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的比.

如图6,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

图4 图5 图6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1, 0),B (4,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 2).点M (m , n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位于对称轴的左侧,并且不在坐标轴上.过点M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Q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直线BM 交y 轴于点F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 (2)当S △MFQ ∶S △MEB =1∶3时,求点M 的坐标.

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1

1

2

y x

=+与抛物线y=ax2+bx-3交于A、B两点,点A在x

轴上,点B的纵坐标为3.点P是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作PD⊥AB于点D.

(1)求a、b及sin∠ACP的值;

(2)设点P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的长,并求出线段PD长的最大值;

②连结PB,线段PC把△PDB分成两个三角形,是否存在适合的m的值,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9∶10?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O(0,0)、A(4,0)、B(2,),M是OA的中点.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过P作x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Q,要使四边形PQAM是菱形,求点P的坐标;

(3)将抛物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向上翻折,得曲线OB′A(B′为B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原抛物线x轴的上方部分取一点C,连结CM,CM与翻折后的曲线OB′A交于点D,若△CDA的面积是△MDA面积的2倍,这样的点C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5如图,直线l经过点A(1,0),且与双曲线

m

y

x

=(x>0)交于点B(2,1).过点(,1)

P p p-(p>1)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曲线

m

y

x

=(x>0)和

m

y

x

=-(x<0)于M、N两点.

(1)求m的值及直线l的解析式;

(2)若点P在直线y=2上,求证:△PMB∽△PNA;

(3)是否存在实数p,使得S△AMN=4S△AMP?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6 如图1,在△ABC中,∠C=90°,A C=3,BC=4,CD是斜边AB上的高,点E在斜边AB上,过点E作直线与△ABC的直角边相交于点F,设AE=x,△AEF的面积为y.

(1)求线段AD的长;

(2)若EF⊥AB,当点E在斜边AB上移动时,

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若点F在直角边AC上(点F与A、C不重合),点E在斜边AB上移动,试问,是否存在直线EF将△ABC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直线EF,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直线EF,请说明理由.

图1 备用图

【变式训练】

1.(2017山东滨州第12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AB 垂直于x 轴于点C (点C 在原点的右侧),并分别与直线y =x 和双曲线y =1

x

相交于点A 、B ,且AC +BC =4,则△OAB 的面积为( )

A .3或 3

B +1 1

C . 3

D 1

2.(2017江苏苏州第10题)如图,在菱形CD AB 中,60∠A =,D 8A =,F 是AB 的中点.过点F 作

F D E ⊥A ,垂足为E .将F ?A E 沿点A 到点B 的方向平移,得到F '''?A E .设P 、'P 分别是F E 、F ''E 的

中点,当点'A 与点B 重合时,四边形CD 'PP 的面积为

A ...8

3. (2017青海西宁第10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3AB cm =,动点M 自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N 自D 点出发沿折线DC CB -以每秒2cm 的速度运动,到达B 点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 ?的面积为()

2y cm ,运动时间为x (秒),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

B . C. D .

4.(2017福建第25题)已知直线m x y +=2与抛物线2

y ax ax b =++有一个公共点(1,0)M ,且a b <. (Ⅰ)求抛物线顶点Q 的坐标(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Ⅱ)说明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 (Ⅲ)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记为N .

(ⅰ)若2

1

1-

≤≤-a ,求线段MN 长度的取值范围; (ⅱ)求QMN ?面积的最小值.

5.(2017山东青岛第24题)(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Rt △EFP 和矩形ABCD 如图①摆放(点P 与点B 重合),点F ,B (P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EF =6cm ,BC =FP =8cm ,∠EFP =90°。如图②,△EFP 从图①的位置出发,沿B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EP 与AB 交于点G .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过Q 作QM ⊥BD ,垂足为H ,交AD 于M ,连接AF ,PQ ,当点Q 停止运动时,△EFP 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6),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PQ ∥BD ?

(2)设五边形 AFPQM 的面积为 y (cm 2

),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8:9:=ABCD AFPQM S S 矩形五边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点M 在PG 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 (2017四川泸州第25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经过)2,0(),0,4(),0,1(C B A -三点.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D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满足CAO DBA ∠=∠(O 是坐标原点),求点D 的坐标; (3)点P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位于一象限上的一动点,连接PA 分别交y BC ,轴与点,,F E 若

CEF PEB ??,的面积分别为,,21S S 求21S S -的最大值.

7. (2017江苏苏州第28题)(本题满分10分)如图,二次函数2

y x 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

点,与y 轴交于点C ,C OB =O .点D 在函数图像上,CD//x 轴,且CD 2=,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E 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b 、c 的值;

(2)如图①,连接BE ,线段C O 上的点F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F '恰好在线段BE 上,求点F 的坐标; (3)如图②,动点P 在线段OB 上,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C B 交于点M ,与抛物线交于点N .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Q ?P N 与?APM 的面积相等,且线段Q N 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8. (2017浙江金华第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0,14(),35,9(),33,3(),0,0(C B A O ,动点P 与Q 同时从O 点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点P 沿OC 方向以

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沿折线BC -AB -OA 运动,在BC AB OA ,,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2

5

33,,(单位长度/秒).当Q P ,中的一点到达C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1)求AB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2,当点Q 在AB 上运动时,求C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及S 的最大值; (3)在P ,Q 的运动过程中,若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四边形OABC 的顶点,求相应的t 值.

9. (2017湖北孝感第24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规定:抛物线()2

y a x h k =-+的伴随直线为

()y a x h k =-+.例如:抛物线()2

213y x =+-的伴随直线为()213y x =+-,即2 1.y x =-

(1)在上面规定下,抛物线()2

14y x =+-的顶点为 .伴随直线为 ;抛物线

()2

14y x =+-与其伴随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和 ;

(2)如图,顶点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2

14y m x m =--与其伴随直线相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右侧)与x 轴交于点,.C D ①若90,CAB ?

∠= 求m 的值;

②如果点(),P x y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的一个动点,PBC ?的面积记为S ,当S 取得最大值

27

4

时,求m 的值.

10. (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第25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

y ax bx c =++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记为M ,自变量1x =-和5x =对应的函数值相等.若点M 在直线l :1216y x =-+上,点(3,4)-在抛物线上.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2

y ax bx c =++对称轴右侧x 轴上方的图象上任一点为P ,在x 轴上有一点7

(,0)2

A -,试比较锐角PCO ∠与ACO ∠的大小(不必证明),并写出相应的P 点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

(3)直线l 与抛物线另一点记为B ,Q 为线段BM 上一动点(点Q 不与M 重合).设Q 点坐标为(,)t n ,过Q 作QH ⊥x 轴于点H ,将以点Q ,H ,O ,C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S 表示为t 的函数,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 可能取得的最大值.

重叠面积及动点问题

重叠面积及动点问题 1、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边长为2的正方形EFGH的EF边在 直线AB上且点F与点A重合,当正方形EFGH沿AB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正方形EFGH与△ABC重叠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F) 2、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P在AB上,AP=2,点E、F同时从点P出发,分别沿PA、P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B匀速运动,点E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F运动到点B时停止,点E也随之停止.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GH,使它与△ABC在线段AB的同侧.设E、F运动的时间为t/秒(t>0),正方形EFGH与△ABC重叠部分面积为S. (1)当时t=1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1.当t=3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4.(2)当0<t≤2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矩形ABCD中,AB=6,BC=2,点O是AB的中点,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BP=3.一动点E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匀速运动,到达A点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O返回;另一动点F从P点发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 匀速运动,点E、F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以EF 为边作等边△EFG,使△EFG和矩形ABCD在射线PA的同侧.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和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设EG与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交点为H,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AOH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大,求出对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Rt△ABC中,∠C=90°,BC=6,AC=8.点P,Q都是斜边AB上的动点,点P从 B 向A运动(不与点B重合),点Q从A向B运动,BP=AQ.点D,E分别是点A,B 以Q,P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HQ⊥AB于Q,交AC于点H.当点E到达顶点A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BP的长为x,△HDE的面积为y. (1)求证:△DHQ∽△ABC;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y的最大值; (3)当x为何值时,△HDE为等腰三角形? H (第4题)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整理).doc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 整理)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一、动点型 例 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D,E,F 分别为边 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 BC 上一动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点 M 的位置改变时,△ DMN 也随之整体移动). (1)如图 1,当点 M 在点 B 左侧时,请你判断 EN 与 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 F 是否在直线 NE 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M 在BC 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 EN 与 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 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 2 证明;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若点 M 在点 C 右侧时,请你在图 3 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 1)的结论中 EN 与 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 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例 2、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12cm ,BC=8cm .点 E、F、G 分别从点 A、B、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 E、 G 的速度均为 2cm/s,点 F 的速度为 4cm/s,当点 F 追上点 G(即点 F 与点 G 重合)时,三个

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 t 秒时,△EFG 的面积为 S(cm2) (1)当 t=1 秒时, S 的值是多少? (2)写出 S 和 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 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若点 F 在矩形的边 BC 上移动,当 t 为何值时,以点 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 F、C、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1、如图,已知△ ABC 是边长为 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Q 同时从 A、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B、BC 匀速运动,其中点 P 运动的 速度是 1cm/s,点 Q 运动的速度是 2cm/s,当点 Q 到达点 C 时, 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面积动点问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提升练习 热身题:如图,在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坐标为(a,0),点C的坐标为(0,b),且a、b满足+|b﹣6|=0,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C﹣B﹣A﹣O的线路移动. (1)a= ,b= ,点B的坐标为; (2)当点P移动4秒时,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 求点P移动的时间. 题型一:已知面积求点的坐标 1.已知:A(0,1),B(2,0),C(4,3) … (1)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画出△ABC.(2)求△ABC的面积; (3)设点P在坐标轴上,且△ABP与△ABC的面积相等, 求点P的坐标. 2、已知:如图,△ABC的三个顶点位置分别是A(1,0)、B(﹣2,3)、C(﹣3,0). (1)求△ABC的面积是多少 (2)若点A、C的位置不变,当点P在y轴上时,且S △ACP =2S △ABC ,求点P的坐标 / (3)若点B、C的位置不变,当点Q在x轴上时,且S △BCQ =2S △ABC ,求点Q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过点A(8,6)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交x轴于点C,点P是从点B出发,沿B→A→C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的一个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 (1)直接写出点B和点C的坐标B(,)、C(,); (2)当点P运动时,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P的长,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点D(2,0),连接PD、AD,在(2)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S △APD =S ABOC ,若存在,请 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点P(x,y)在第一象限,且x+y=8,点A的坐标为(6,0),设△OPA的面积为S. (1)用含x的式子表示S,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点P的横坐标为5时,△OPA的面积为多少 (3)当S=12时,求点P的坐标; (4)△OPA的面积能大于24吗为什么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b﹣3)2=0,(c﹣4)2≤0 (1)求a、b、c的值;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精华资料(一线名师整理)函数图象中的存在性问题—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4页)

x y A B C O 第24题图 函数图象中的存在性问题——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33、.如图①,正方形 ABCD 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点C 在第一象限.动点P 在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以相同速度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 点到达D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P 点在边AB 上运动时,点Q 的横坐标x (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 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 运动速度; (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 的坐标; (3)在(1)中当t 为何值时,△OPQ 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 点的坐标; (4)如果点P 、Q 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 沿A →B →C →D 匀速运动时,OP 与PQ 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3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等腰梯形OABC 的下底边O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BC∥OA,OC=AB .tan∠BA0=43 ,点B 的坐标为(7,4). (1)求点A 、C 的坐标;(2)求经过点0、B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第一象限内(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经过点P 且 与等腰梯形一腰平行的直线将该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 请求出点P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5、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与 端点B 、C 不重合),过点D 作直线y =-1 2x +b 交折线OAB 于点E . (1)记△O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b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E 在线段OA 上时,若矩形OABC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 1A 1B 1C 1,试探究O 1A 1B 1C 1与矩形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例36、如图,已知直角梯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AB =2,OC =3,过点B 作BD ⊥BC ,交OA 于点D .将∠DBC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y 轴的正半轴、x 轴的正半轴于E 和F .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BE 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CF 的长; (3)连结EF ,设△BEF 与△BFC 的面积之差为S ,问:当CF 为何值时S 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24.(2013普陀二模) 如图,抛物线c bx x y -+=2 经过直线 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A 、B ,此抛物线与x 轴的另 一个交点为C ,抛物线的顶点为D . ☆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4分); ☆ 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求使 第24题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 知识点: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 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 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 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到拐点B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P、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为边、OQ为边,②OP为边、OQ为对角线,③OP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cm,∠ABC=60o.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当BD长为多少时,C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m/s的速 度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2 )( (<

初二动点问题(面积)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 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 (1)依据题意易知四边形ABNQ是矩形∴NC=BC-BN=BC-AQ=BC-AD+DQ,BC、AD已知,DQ就是t,即解;∵AB∥QN,∴△CMN∽△CAB,∴CM:CA=CN:CB,(2)CB、CN已知,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A=5,即可表示CM; 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就是PC=DQ,列方程4-t=t即解; (3)可先根据QN平分△ABC的周长,得出MN+NC=AM+BN+AB,据此来求出t的值.然后根据得出的t的值,求出△MNC的面积,即可判断出△MNC的面积是否为△ABC 面积的一半,由此可得出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t值. (4)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不确定,因此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MP=MC时,那么PC=2NC,据此可求出t的值. ②当CM=CP时,可根据CM和CP的表达式以及题设的等量关系来求出t的值. ③当MP=PC时,在直角三角形MNP中,先用t表示出三边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t的值. 综上所述可得出符合条件的t的值. 解答: 解:(1)∵AQ=3-t ∴CN=4-(3-t)=1+t 在Rt△ABC中,AC2=AB2+BC2=32+42 ∴AC=5 在Rt△MNC中,cos∠NCM= = ,CM= . (2)由于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1.6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1)

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1、如图1,直线I 经过点A(1, 0),且与双曲线y=m (x >0)交于点B(2, 1).过点p(p,p _l)(p x > 1)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曲线 y=m (x > 0)和y=_m (xv 0)于M 、N 两点. x x 求m 的值及直线I 的解析式; 若点P 在直线y = 2上,求证:△ PMBsA PNA ; 是否存在实数P ,使得S A AMN = 4S A AMP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请说明理由.(1) (2) (3) 若不存 P 的值; P 值 图 拓展:在本题情景下,△ AMN 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 y x

2、如图1,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 (0,1).点D是线段BC上的 1 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y=-—x + b交折线OAB于点E. 2 (1 )记^ ODE的面积为S,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1A1B1C1, 试探究四边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拓展:把本题中的矩形OABC绕着它的对称中心旋转,如果重叠部分的形状是菱形,那么这个菱形的最小面积为最大面积为 x 图1 x

3、如图1,在^ ABC 中,/ C = 90°, AC = 3, BC = 4,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点 E 在斜 边AB 上,过点E 作直线与^ ABC 的直角边相交于点 F ,设AE = *,△ AEF 的面积为y . (1) (2) ① 求 ② 当 (3) 存在直线EF 将^ ABC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直线 求线段AD 的长; 若EF 丄AB ,当点E 在斜边AB 上移动时,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 量 x 的取值范围); x 取何值时,y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若点F 在直角边AC 上(点F 与A 、C 不重合),点E 在斜边AB 上移动,试问,是否 EF ,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直

动点问题中的面积问题

动点问题中的面积问题 1.小明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已知买20支铅笔、3块橡皮、2本笔记本需要32元;买39支铅笔、5块橡皮、 3本笔记本需要58元;则小明买5支铅笔、5块橡皮、5本笔记本需要 元。 2.某步行街摆放有若干盆甲、乙、丙三种造型的盆景。甲种盆景由15朵红花、24朵黄花和25朵紫花搭配而成,乙种盆景由10朵红花和12朵黄花搭配而成,丙咱盆景由10朵红花、18朵黄花和25朵紫花搭配而成。这些盆景一共用了2900朵红花,3750朵紫花,由黄花一共用了 朵。 3.如图,AC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点O 是AC 的中点,点Q 是AB 上一点,连接CQ ,DP ⊥CQ 于 点E ,交BC 于点P ,连接OP ,OQ ;求证:(1)△BCQ ≌△CDP; (2)OP=OQ. 4.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90°,AD=2,BC=6,AB=3.E 为BC 边上一点,以BE 为边作正方形BEFG ,使正方形BEFG 和梯形ABCD 在BC 的同侧.(1)当正方形的顶点F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时,求BE 的长; (2)将(1)问中的正方形BEFG 沿BC 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C 为正方形B ′EFG ,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 ,正方形B ′EFG 的边EF 与AC 交于点M ,连接B ′D ,B ′M ,DM ,设正方形B ′EFG 与△AD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E O P Q

5.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边长为2的等边△OAB的顶点B在第一象限,顶点A在x轴 的正半轴上.另一等腰△OCA的顶点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O两点同时出发,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C向点C运动,点P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A→O→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 (1)求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积S与运动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6.如图,矩形ABCD中,AB=6,BC= 23,点O是AB的中点,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BP=3。一动点E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匀速运动,到达A点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O返回;另一动点F从P点发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匀速运动,点E、F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等边△EFG,使△EFG和矩形ABCD在射线PA的同侧。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和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最大面积 例1如图所示,等边△ ABC中,BC=10cm,点R, P?分别从B,A同时岀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BA,AC 移动,当移动时间 练习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 BC=12cm,点P从点A岀发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岀发沿BC边向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岀发,分别到达B、C两点就停止移动。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设运动开始后第t秒,五边形APQCD的面积是Scm ,写岀S与t函数关系式,并指岀 t的取值范围。 (2) t为何值时,S最小?并求岀这个最小值。 A开始沿 Q B B边向点B以 A 2 如图,在△ ABC 中,/ B=9 0°, AB=22CM,BC=20CM ,点P 从点 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着BC边向点C以1cm/S的速度移动,P,Q分别从A,B 同时岀发。 2 求四边形APQC的面积y ( cm )与PQ移动时间x (s)的函数关系式, 以及自变 量x的取值范围。 C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点P是BC边上不与B,C重合的任意一点点P作PQ丄AP交DC于点Q,设BP的长为x cm,CQ的长为y cm。 (1)求点P在BC上的运动的过程中y的最大值。 1 (2 )当y= cm时,求x的值。 4 4如图所示,边长为 在线段 记CD (1) 过A D P B B 1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点E, 连接O BC上移动(不与B,C重合),连接OD,过点D作DE丄OD, 的长为 t o 1 当t=丄时,求线段DE 3 如果梯形CDEB的面积为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S,那么S是否 以及此时 (2) 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 (3)当OD DE的算术平方根取最小值时, (4)求点E的坐标。 二次函数最大面积交AB D B E 能力提高 例题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 BC,AB=AD=DC=2CM,BC=4C在等腰△ PQR中,/ QPR=120 ,底边QR=6CM点B,C,Q,R在同一直线 1cm/s的速度沿直线I向左匀速移动, (1) (2) t秒时梯形 I上,且C,Q两点重合,如果等腰△ PQR以 2 ABCD与等腰△ PQF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cm 当t=4时,求S的值。 当4< t < 10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A 并求岀S的最大值。 D 1 / 2

(完整版)汇编《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含答案

例1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点P是抛物线上A、C两点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作PF⊥BC于点F.点D、E的坐标分别为(0, 6)、(-4, 0),联结PD、PE、DE.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小明探究点P的位置发现:当点P与点A或点C重合时,PD与PF的差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PD与PF的差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若将“使△PDE的面积为整数”的点P记作“好点”,则存在多个“好点”,且使△PDE的周长最小的点P也是一个“好点”. 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并求出△PDE周长最小时“好点”的坐标. 图1 备用图

如图1,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点C 为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 ,点P 是抛物线上A 、C 两点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0, 6)、(-4, 0),联结PD 、PE 、DE .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小明探究点P 的位置发现:当点P 与点A 或点C 重合时,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 ,PD 与PF 的差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若将“使△PDE 的面积为整数” 的点P 记作“好点”,则存在多个“好点”,且使△PDE 的周长最小的点P 也是一个“好点”. 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并求出△PDE 周长最小时“好点”的坐标. 图1 备用图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河南23”,拖动点P 在A 、C 两点间的抛物线上运动,观察S 随P 变化的图像,可以体验到,“使△PDE 的面积为整数” 的点P 共有11个. 思路点拨 1.第(2)题通过计算进行说理.设点P 的坐标,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PD 、PF 的长. 2.第(3)题用第(2)题的结论,把△PDE 的周长最小值转化为求PE +PF 的最小值. 满分解答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 88 y x =-+. (2)小明的判断正确,对于任意一点P ,PD -PF =2.说理如下: 设点P 的坐标为21(,8)8x x -+,那么PF =y F -y P =218 x . 而FD 2=22222222111+(86)+(2)(2)888x x x x x -+-=-=+,所以FD =2128 x +. 因此PD -PF =2为定值. (3)“好点”共有11个. 在△PDE 中,DE 为定值,因此周长的最小值取决于FD +PE 的最小值. 而PD +PE =(PF +2)+PE =(PF +PE )+2,因此当P 、E 、F 三点共线时,△PDE 的周长最小(如图2).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整理)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一、动点型 例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1,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cm2) (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 (2)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点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1、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 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D=90o,AC⊥BC,AB=10cm,BC=6cm,F点以2cm/秒的速度在线段AB上由A向B匀速运动,E点同时以1cm/秒的速度在线段BC 上由B向C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

3.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3.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动点问题 知识点: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 3 6 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 P Q 、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 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 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9 4x y O P D A 、10 B 、16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 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Q P O B E D C A

图 13 图 14 图 12 A H B C D A H B C D H M Q P D C B A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 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 <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 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 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 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

2014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_1.6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1 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苏州29”,拖动点C 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HA 与△COB 保持相似.点击按钮“C 、D 、E 三点共线”,此时△EHD ∽△COD .拖动点P 从A 经过C 到达B ,数一数面积的正整数值共有11个.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苏州29”,拖动点C 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HA 与△COB 保持相似.点击按钮“C 、D 、E 三点共线”,此时△EHD ∽△COD .拖动点P 从A 经过C 到达B ,数一数面积的正整数值共有11个. 思路点拨 1.用c 表示b 以后,把抛物线的一般式改写为两点式,会发现OB =2OC . 2.当C 、D 、E 三点共线时,△EHA ∽△COB ,△EHD ∽△COD . 3.求△PBC 面积的取值范围,要分两种情况计算,P 在BC 上方或下方. 4.求得了S 的取值范围,然后罗列P 从A 经过C 运动到B 的过程中,面积的正整数值,再数一数个数.注意排除点A 、C 、B 三个时刻的值. 满分解答

6、因动点问题产生的面积问题

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1 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图1 满分解答 (1)b =1 2 c + ,点B 的横坐标为-2c . (2)由2111 ()(1)(2)222 y x c x c x x c =+++=++,设E 1(,(1)(2))2x x x c ++. 过点E 作EH ⊥x 轴于H . 由于OB =2OC ,当AE //BC 时,AH =2EH . 所以1(1)(2)x x x c +=++.因此12x c =-.所以(12,1)E c c --. 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 EH CO DH DO =.所以1212 c c c --= --. 整理,得2c 2+3c -2=0.解得c =-2或1 2 c =(舍去).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 222 y x x =--.

反比例函数与面积、动点问题

反比例函数与面积、动点问题1、如图所示,Rt△ABC在第一象限,∠BAC=90°,AB=AC=2, 点A在直线y=x上,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1,且AB∥x轴, AC∥y轴,若双曲线y=k/x(k≠0)与△ABC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如图,已知△ABO的顶点A和AB边的中点C都在双 曲线y= 4/x(x>0)的一个分支上,点B在x轴上,CD ⊥OB于D,则△AOC的面积为() A、2 B、3 C、4 D、32 3、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2x(x>0)的图象上任 两点,过A、B两点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连接AB,AO,BO, 则S四边形ABCD:S△AOB等于()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反比例函数y=?1x与y=-?1x的图象和正方形ABCD,原点O与对角线AC、BD的交点重叠,且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面积为8,则AB=__________ 5、反比例函数y=-?5x的图象如图所示,P是图象上的任意点,过点P分别做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矩形OAPB,点D是对角线OP上的动点,连接DA、D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

6、如图,点A,C在反比例函数y=?3x(x<0)的图象上,B,D在x轴上,△OAB,△BCD均为正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P1(x1,y1)、P2(x2,y2),…P n (x n,y n)在函数y=?9x(x>0)的图象上,△OP1A1, △P2A1A2,△P3A2A3…△P n A n-1A n…都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斜边OA1,A1A2…A n-1A n,都在x轴上,则 y1+y2+…y n=________ 8、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y=mx(x>0,m是常数)的图象经过A(1,4),B(a,b),其中a>1.过点 A作x轴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垂线, 垂足为D,连接AD,DC,CB. (1)若△ABD的面积为4,求点B的坐标; (2)求证:DC∥AB; (3)当AD=BC时,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9、如图,直线y=k1x+b与反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交于A(1,6),B(a,3)两点. (1)求k1、k2的值. (2)直接写出k1x+b-k2x>0时x的取值范 围;

初二下动点与面积问题

一、已知,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 标为(10,0),点B 的坐标为(10,8). ⑴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为:C ( , ); ⑵已知直线AC 与双曲线)0(≠=m x m y 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交点Q 为(5,n ) ; ①求m 及n 的值; ②若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AO →OC 的路径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达C 处停止.求△OPQ 的面积S 与点P 的运动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t 取何值时S=10.

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交于点()32A ,.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M m n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3m <<,过点M 作直线MN x ∥轴,交y 轴于点B ;过点A 作直线AC y ∥轴交x 轴于点C ,交直线MB 于点D .当四边形 OADM 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 与DM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二、 如图 1,在矩形ABCD 中,cm AB 6=,cm BC 8=, 动点N M 、同时从点A 出发, M 点按折线A →C →B →A 的路径以3 cm/s 的速度运动, N 点按折线A →C →D →A 的路径以2s cm /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s ),当点M 回到A 点时,两点都停止 运动. (1)求对角线AC 的长度; (2)经过几秒,以点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设△CMN 的面积为s )(2 cm , 求:当5>t 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动点问题与折叠问题

A P 十一、十二课时:动点问题与折叠问题 (1):动点问题 1、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 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 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直线OC、B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y1=x和y2=-2x+6,动点P(x,0)在OB上运动(0y2? (2)设△COB中位于直线m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出s与x之间函数关系式.(3)当x为何值时,直线m平分△COB的面积? 3、边长为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 ①直线 3 8 3 4 - =x y经过点C,且与x轴交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 ②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③若直线 1 l经过点F? ? ? ? ? -0. 2 3 且与直线y=3x平行,将②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1个

单位交x 轴于点M ,交直线1l 于点N ,求NMF 的面积. 4.如图,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 ,AD=6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P 以3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一直到达点B 位止,点Q 以2cm/s 速度向D 移动 (1)P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四边形PBCQ 面积是33cm 2? (2)P 、Q 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 和点Q 的距离是10cm ? 5.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3AD=3cm ,点Q 从A 点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AD 向终点D 运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CB 向终点运动,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了t 秒。 (1)当0<t <9,判断四边形BQD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四边形BQDP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B P D Q C A A B C D Q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