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徐冬

[文章摘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的观点,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述,并通过我院的教学实践,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视角,就如何构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怎样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组织及课程设置和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等方面,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思考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

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均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经过几年的努力,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高职院校达1047所,招生人数596万人,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更加明确,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公众对公共服务机构“社会责任”要求提高,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之一,承受愈来愈大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责任与压力。人民群众在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更多机会的同时,要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呼声更加强烈。因此,高等院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

教育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

培养人的活动,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教育质量是学校为满足特定的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确立的教育目标,设计、组织、实施的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度量;是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与学科自身逻辑关系的限制下,一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与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质量观。

传统的质量观追求教育的“至善至美”或“完美无缺”,追求最高、最优与最美。这种质量观由于不同人的“最好”、“最高”标准不同,导致教育质量标准不确定,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标准主要是由教育者(教师、学校等)设定的,教育的提供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质量标准更多地表现为静态和单一化,教育服务及其成果的接受者处于教育质量的被动接受地位,造成了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缺位。这是精英教育的质量观。

现代教育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包括教学、课程等)满足客户,既国家、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等显形的和隐性的要求的能力。这种质量观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其核心是“客户质量定义”,而不是“教育者质量定义”。亦即,教育质量标准不应由教育者(教师和学校)来规定,而应由受教育者及教育成果的使用者来判断,客户

的需求得到满足是对教育质量的最佳评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最佳标准。这是大众教育的质量观。

库姆斯在他的名著《世界教育危机》中提出,“比起习惯上定义的教育质量,以及根据传统的课程和标准判断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判断教育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还包括教与学的‘相关性’问题,即教育如何适应在特定环境与前提下学习者当前和将来的需要,还涉及到教育体系本身及构成教育专业要素(学生、教师、设备、设施、资金)的重要变化,目标、课程和教育技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等。”他认为,教育质量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应该是动态的,“质量和水平是相对的,是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特定的学习者和他们的环境相对而言的”。教育应当有多样化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所有活动中。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信念,依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质量观,对不同的需求确定多样化的培养规格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

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

如前所述,大众化的高职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的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英国首相布莱尔称:“人的才干是与生俱来的,但却总是潜藏着。任何人的才干得不到开发,就意味着英国的失败。才干是21世纪的财富。任何人潜能的释放都会增加我们的财富。”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对于高职学生,我们在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中更要特别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使教学更适合开发他们的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满足自主学习和就业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的需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举办大众化教育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该有这种

紧迫感、责任感。通过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三者关系,将针对性、适应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管理加以实现。

学院自2000年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重新制定了《高职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文件,为尊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起校系两级必修、选修课教学平台,完成大学生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设置主干专业课、专业模块课(专业方向选修),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校级平台上可以实现校内专业的再选择,在系级平台上可以实现系内转专业;通过模块课程的选择,可以实现某一专业下的专业方向选择。专业模块课针对性强,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学生能较快掌握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因而能寻求到较理想的就业岗位,并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现学院提出的与办学层次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为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引入了绩点制。实施以选课为核心的学分制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选课制只能解决个人特长、个人兴趣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差异大的问题。虽然,进行了分层教学,但是基础差的学生如果都选择低级别课程学习而获得学分,学习质量不能保证,同时,也无法调动学生选择学习高级别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引入学分绩点制,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和扩大考核面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单门课程的考试难度,从总体上控制学生学习质量。学生可以用学得好的课程绩点来弥补学得差的课程

绩点。虽然每门课程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并未下降,学生可以用特长来弥补不足,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的目的。

为帮助学生选专业和选课,引入了由专业教师参与的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学习,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行混班教学制,对公共课、面向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混合组编教学班,打破系、专业及学生自然班之间甚至年级之间的界限,为学生开展学习竞争和知识交流创造条件。允许学习成绩优良且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申请某些课程免听或免修,直接申请参加考核,成绩合格取得学分。为激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建立了成绩警告制,目的是在取消留降级制后,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督导,促使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这些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

(二)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我院于2001年7月在高职生中推行了特长生导师制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研发,或自主选题学校指派导师并给予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利用在校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更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爱好变为特长,把兴趣培养为专长,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拓宽道路。

特长生导师结合自己承担的课题,根据学生的基础、特长、爱好和专业培养方向,制订学生参与课题工作的培养计划,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业,并具备本专业的某项技术特长和创新能力,帮助其在培养特长时兼顾全面发展。同时导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特长生导师制强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创新性被拟制、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才同出“一个模子”的局面。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由高职院校来承担。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掘提供了机遇,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涉足”交叉专业学习成为可能。

近四年来,50名教师担任了特长生导师,600余名学生参加了特长生学习。学院通过特长生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产学研机制的发展,仅2004年技术服务产品产值达万元,实验、实训室建设中节省资金万元,实训大楼等网络施工工程节省资金万元,总经济效益达44万元。由于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长生的就业优势明显,而且所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比较高。

(三)实践“学用一体化”教学思想,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学院各专业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用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主线,突出应用性和专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就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

我院各专业在“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主要形成了以下经验:(1)专业理论与实训项目采用讲练结合,学与用有机结合,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相互提升,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2)实训过程与内容在仿真或真实的环境中实施,使学生的技能与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3)毕业设计课题“真题真做”,选择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或行业准入培训标准纳入教

学内容,实现学生毕业“双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学用一体”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探索出融合式教学法、行为导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有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体现了“学和用的有机融合,实作的高度仿真性,案例的有效参照性和职业素质的同化与顺应”等特点。通过已经毕业的各专业二届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充分证明

了这一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适用性。

学院始终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全方位加强和提升办学水平,近年来学院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平均就业率95%以上,并实现了高质量就业,04年在山东省高职高专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在各类科技文化竞赛等活动中分别荣获:200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酒后驾车组”二等奖;山东省第九届(04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微波炉控制系统组”二等奖;山东省第一届(04年)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第六、第九、第十名;济南市第一届(03年)大学生“起步杯”软件大赛团体赛软件设计特色奖,学院获得软件大赛优秀组织奖;济南市第一届(03年)

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团体二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荣获(04年)山东商报组织的“淘金亚洲杯,实战经营”大赛小组冠军。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思考.3doc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梁爱丽 摘要:本文以“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切入点,以高职教育为视阈,以加强人文教育为焦点,对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主导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教育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才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明的辨别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爱因斯坦的话发人深思,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终极价值取向,以人文素质教育主导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智慧、有教养的人。那么,具有极强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文教育怎样呢?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视阈,以加强人文教育为焦点,对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职院校从1985年创办以来,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突出表现为初步探索出三种主要的实践模式:“专门课程型”,即通过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列有关书目,丰富大学生人文基本知识,提高人文修养;“环境熏陶型”,即主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以达到“泡菜”熏陶效果;“综合型”即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两种,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总的看来,这些实践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地、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全学程贯通、家庭、社会、企业全方位合作,因此必须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沪教委高[2015]56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1.18 【实施日期】2015.1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5〕56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38号)(简称“教育部通知”)要求,现就做好本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的编制与发布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全市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统称高职院校),须按要求报送高等职业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简称《院校年报》)。同时,鼓励各高职院校主动联系一批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面向社会发布“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简称《企业年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级特色高等职业院校须联系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布《企业年报》,聚焦企业资源投入、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做法、成效和问题)等方面,由企业自身独立编制发布。 二、工作要求 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编写年报。我委将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院校年报》编制进行指导,并对各《院校年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进行通报。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关于“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年报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完成年报编制工作,注重形成年报质量的审查机制。 三、报送要求 各高职院校年报材料共分三次报送市教委: 1.第一次为数据报送:材料包括“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和“落实政策表”等4张表格(最终稿),excel格式(见附件),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统计数据。报送截止时间:2015年11月25日。 2.第二次为案例报送:材料包括《院校年报》(初稿,命名为“**(学校全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企业年报》(初稿,命名为“**(企业全称)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由联系企业的院校负责报送)及典型案例与创新举措(最终稿),word格式,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素材。案例名称应主题突出,案例内容应言简意赅(每个案例不超过1000字)、图文并茂。报送截止时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五十一中沈萍 数学是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的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给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产生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以及以等积变换求体积等朴素的数学辨证思想,刘徽的割圆术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过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的领先的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这些史实和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教学中应当注意渗透以下观点: (1)运动、发展的观点。在中学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的、发展的,使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数学对象自身的矛盾形态,而且利用这种矛盾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2)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动态与静态”等等。我们是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和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末知数。 (3)量变质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辨证过程. (4)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总是互相制约的.要教育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把握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类此\联想.变换.数行结合等,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提供了探索这种联系的方法. 3.个性品质方面教育 严谨与抽象是数学的特征,也是数学对于一般文化修养所提供的不可缺少的养分,通过数学中严密的推理.论证,通过错例分析.检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思考.言必有据以及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数学需要智慧,更需要热情和毅力,尤其需要开创精神.数学是发展的.其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通过数学教学,要培养学坚忍不拔的意志;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推广命题.难题巧解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理念更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三方面阐述了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入完善。 一、创新理念 1.全面发展。全面性是现代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本质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秉持全面质量观,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改变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而忽视全面考察、重知识素质轻综合素质的倾向,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正确全面的人才质量标准;其次要全面系统进行质量改进,不仅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还要注重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只有形成全员抓质量的合力,形成为向教学、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的氛围,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目标才有可靠保证。 2.预防为主。传统的质量管理是以事后质量检验为主

的管理,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现代教学质量管理则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管理。实践证明,人才培养质量是在其培养周期内,由所有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逐步积累形成的,因此,必须树立全过程教学质量控制的观念,实施教学质量的预先控制。高职人才培养,从教学计划制定、招生、教学实施乃至毕业分配,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成过程,只有提前介入,管理控制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高质量培养人才。 二、更新方法 1.以质量意识为先导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培育质量意识为先导。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每一位教师深刻理解学院的教学质量目标,包括办学定位、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特色等。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编订教学计划,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了解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以此统领教学活动的展开。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规范开展教师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各个质量控制点的工作质量目标进行细化。为使教师认同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配合各项制度的学习宣传,采用座谈会、讨论会、研讨会以及辩论会的形式,组织教师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营造浓郁的质量氛围,提高质量意识,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和奖惩措施,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切身感受到追求高质量教学的

论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

论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对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范畴及形态进行诠释。确定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实训教学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交叉式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实训教学教学体系教学状态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具有生产、建设、管理等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确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性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可见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位置,它会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特点 实践教学是培养和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在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学校中实践教学的基本属性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目标的要求不同,实践教学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有其特点。经归纳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重视基础实验的规范化 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基本的实践知识、规范的动作要领是学生能力结构中的基础,这些基本功,需要在基础实验和实训中进行正规、严格的训练、经过教师考评,最终达到熟练、规范的程度。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综合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主要工作是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各种实际问题。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毕业生主要从事诸如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成本核算、财务核算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停留于基本操作阶段,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培养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切的训练如果都能实践性教学中模拟成功的话,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会提高。在粮油加工中,教师为加工厂设备上的技术改进问题亲自带学生而多次下 车间解决了,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尽可能的体现综合性和复杂性。 (三)技术应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 教学内容符合生产,用实用和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命脉。在教学规划时,将生产中新技术、新设备等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按照职业资格要求,按照生产实际的规范等对学生进行培养

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缺陷的思考

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缺陷的思考 □庞炳楠 【内容摘要】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艺术设计教育在拓展其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课题,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当我 们环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时候,却可以发现其虽发展快速但并没有走上学科建设的规范轨道。 【关键词】设计教育;社会实践;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庞炳楠(1984 ),男,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与视觉传达 设计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新学科。建国后50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培养了众多人才,但是我国高校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人才还不足20年,先前的工艺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教育观念和内容上的不同。因此,只有了解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才有可能计划实施各学科的发展规模,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的选择。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设计教育尚属初创阶段,在世界范围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人才全面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情况下,我们对设计的认知、价值、观念等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应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学习发达国家,从全局考虑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建设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并规范其轨道,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完善。 一、艺术设计教学研究领域狭窄 纵观当前中国高职类设计院校学科的设置,无非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陶瓷设计、装饰设计、展示设计等。随着经济生产领域的拓展,各院校间的学科设置在广度上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各院校学科的雷同设置,导致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培养。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设计师具有高素质、高能力,包括其艺术和美学的素质和各种知识能力的素养,因此当代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修养,还应该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心理学、宗教学、美学、数学等知识,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现代设计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应该横跨文理工各科。然而,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学校往往只重视几门专业课的教学,文化课通常只是辅修课的形式,而且在专业课方面,艺术设计教学范畴仍集中在视觉传达、室内装潢、服装设计等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工艺品和轻纺制品领域。 二、教学重教育轻实践 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高职类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而且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论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每一领域都要求毕业生能够面对实际业务,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高职院校的设计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院系(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并得到有效的训练,使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沦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使设计教育处于一种培养半成品的结果,这种层次的设计教育面对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是十分不尽人意的。 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都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把设计实践放在设计基础教学上进行映射思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应该主动与社会、与企业联系,把公司企业的专题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加强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建立以具体设计案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获取工作经验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今社会的设计需求,又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最基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 设计学科强调实践性,往往有重目的轻过程的倾向,但冷静分析,应该有如下结论:一是对教学机构而言,应具有特有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过程,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倒向市场,市场行情是一种表象、显性的东西,而教育培养工作需要有相当的预见和分析过程作为前提,所以设计教育相对于市场的独立思考是完全有必要的。二是作为高校来讲,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使人才的培养趋于合理化。设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经济发展格局,不能脱离相关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高校间的教育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使高校设计教育面对社会、面对市场,不仅仅肤浅地成为专业技能的“培训中心”,还要对市场进行透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把设计实践现象放在设计基础教学上进行映射思考,创造新的更有涵盖力的教学法。 三、基础课和专业课割裂,基础课重技能轻创意 众所周知,高职设计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设 · 251 ·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

2020素质教育心得体会(8篇)

2020素质教育心得体会(8篇) 篇一律的烦恼。 我们的脑子渐渐停止了思考,从我们懂得了如何偷懒之后。以前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尔写写小文章,编编小故事也好。但是,似乎自己从未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许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到达心中所想,也许是因为懒惰而没有付诸实际。 以前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学不死,那就往死里学。扪心自问,我还没有这种拼命的精神,也从未到达过这种境界。时常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努力!是时候该努力了! 但是总会有这种这样的借口让我把自己的任务一天一天往后推,直至有一天放下了以前设想的的计划。计划永远是最经不起时间消磨的东西,更加经不起我们的不断推拖。 以前参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当时问了一位资深的教授很俗的问题。是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简单:持续一颗好奇心。对于当时思想幼稚的我说,这句话真的很受用。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乃至将,我都一向持续着一种好奇。只但是我的交际潜力太差,所涉及的圈子太窄,以至于这天,我还经常处于一种OUT 的状态。 众所周知,大学里有一座宝库,也就是图书馆。能否在

大学期间蜕变成“一只蝴蝶”,除了日常的学习工作之外,就要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了。信息素质的课上,我对图书馆的了解有了进一步深入。不记得何时的我曾这样告诉自己,必须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巨大的宝库,坚持每一天读书。 在书中,我们能够重新获得思考的潜力,能够重拾昔日的信念,言谈举止之间便增添一份自信、一份优雅。书,让我们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 时代的车轮在飞速地向前滚动,我们务必跑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技术越发的高明,但是我们更就应提高的是自己的内涵修养。 信息素质教育课,不仅仅教会了我搜集信息、查询资料的潜力,更让我在这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潜力,才不至于被无情的岁月狠狠的抛弃。时光的步伐太快,我们要学会跑起,才不会被落下。我们被信息所包围,同样要学会把信息包围起。 2020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统筹推进活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7400131.html,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作者:王绪振胡庚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 摘要:文字与版面设计越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文版设计思维是设计品完成的 保证。本课程教学改革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手绘及上机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版形式变化、视觉分割等原理和方法,案例、项目为教学方法贯穿其中,最终达到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选定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确立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讲解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确立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代写论文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选择,加强实践教学是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的关键,因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根据高职生的学习特点,针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四种实践教学模式,即构建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构建校内外“学研产训”一体化的实验实训模式,构建校企“学研产训”一体化的产品开发模式和产品研发模式。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是由高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确定了“技术应用型”的中心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技术培养奠定基础的,而技术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处于中心地位。一、高职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是指在工作现场或学院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践情境中,通过实践方式进行的学习。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麦科姆教授(M.Mccohn)说:“教学中学生成功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实践是主要的,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训练学生职业技能,这是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习过程的重点是PBL(Problem-Based Leam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关键。”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实践性学习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不仅因为高职院校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少,而且意味着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缺乏足够的控制。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现代服务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作用;表现为人文知识的广泛应用,如文化传媒业、旅游业中人文知识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如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房地产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地位。这些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是无法获得的,其获得途径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囿于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至今仍存在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在实践中学习的弊端。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仅仅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实践教学对师资、设备、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等硬件要求很高,所以投入不足、实训设备老化等问题,就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超前性较差;缺少足够数量且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影响现场学习和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权重。 2、社会、企业参与不积极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学徒制和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形式。如英国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德国则采用典型的学徒制,其实践教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但主要实践教学活动在企业进行(每周3-4天在企业学习技能,1-2天在学校学习)。学徒制和工学交替加大了企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比重,增加了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和机会。而在我国,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高职教育追求人才培养“零适应期”的目标存在矛盾,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因此,

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3

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 3 陈献礼1,杨述芹2 (1.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03;2.山东无棣 251901) 摘 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出发,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行了阐述,结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阐述了转变教育观念 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教学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由传统的教学观到现代教学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既有内容的改革,又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在探索和构建符合21世纪需要的和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这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全局来看,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实质性的突破。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进程计划,包含在课程内的教学目标、内容。因此,课程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 轻实践,重科技轻人文,重继承轻创新,重技术轻素质,重智商轻情商,重共性轻个性,重“教法”轻“学法”。现代课程观,要求在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及其内容,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2)要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3)要体现时代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背景;(4)要反映教育对象状况,在确保基本教育水准的提前下,体现因材施教;(5)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6)要体现优化组合原理,教学内容要选择最精华,最典型的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遗产。 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选取,必须实行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及领导三结合,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者结合。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  3 收稿日期:2006-06-19 第一作者简介:陈献礼(1962-)男,山东昌乐人,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 第3卷第4期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Vo1.3,No.4 Journal of Bi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Nov.,2006  # #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摘要:结合“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文章从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概况 1.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历史沿革与发展是与我校创新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部分教师自发成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小组,探索“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程教学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997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设置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基地,以及向各院系辐射的创新实践分基地[1,2]。2003年,学校批准成立“大学生创新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平台。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创新教育被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7年,学校在原大学生创新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组建了校级实验中心——创新实践中心,承担了全校创新实践系列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创新实验学院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特色课程。 2.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不同于常规按学科或专业划分的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内容按照“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理念,从问题—理论—实践等三个环节构建了创新教育通识基础教学、创新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等三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修学本门课程的学生首先全部参加第一部分课程学习,完成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从智能控制、智能建模、软件工程及多媒体技术四大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并完成所选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三部分内容和目标如下:

探究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最新文档

探究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近几年中,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较为迅速,它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程,而且为社会文明化作出了严重的贡献。 高职教育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模式下,需要注重提高?W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并且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也需要做出一定调整,提高师资能力水平。高职教育作为以培养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来达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对于高职教育的过程必须重视,关于如何使学生得到全面性发展、实践教学应如何进行以及如何做到满足市场需求等。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点对高职教育教学进入深入认识。 认识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 1、目前在我国的各个高职学校里,专业课老师相对来说会比较少一些。在高职学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专业课的老师可能会带所有班级的课甚至于所有年级的课,而且在学校一个专业里面专业课老师仅仅只有以两位而已,这完全达不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由于专业课老师较少的原因,学生班级多,专业课安排多,导致专业课老师在上课中就会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以及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或是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而且高职学校中很多专业课老师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其专业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在任教其专业课中会有一定压力,同时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也受到一定影响。 2、说到专业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专业课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于这个现象原因在哪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接受过高职教育的学生应该比较简易想到这个问题的原因。高职教育的学科中所有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化,不简易被学生所理解,而且太多的专业知识没有结合实际需求所用,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论性比较强,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却少之甚少。高职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习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所以说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

关于高职学生人人成才的思考

关于高职学生人人成才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高职高专教育当中,促使高职院校学生“人人皆可成才”,并具体阐释了“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四种方法,即提供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推行奖励学分制度和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性培养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无论从院校设置还是学生规模来说,都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应试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国内高校教育理念的主流,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成为主要做法。在这种思想和做法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往往被认为是不够优秀的,只是为了混得一纸文凭。其实不然。古人云:“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可以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高职学生的方法,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那么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应、往届的高中毕业生,也有未成年的初中生。从整体上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相对落后,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学习基础较差,进取精神不强;大多数学生的入学年龄为16~18岁,叛逆心理比较严重;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宠爱中成长,他们往往容易形成较强的自尊心。这样的孩子,经过高考的失利,自我否定、自暴自弃是他们的普遍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调整心态,很难从原来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再加上其独立生活的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容易感情用事,自制能力差。另外,不少学生对未来很迷茫,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获取知识没有强烈的欲望,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心。 高职学生具备以上这些特点,并不意味着高职学生就难以成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校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去积极发掘。在当今“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应将“成才”的概念科学化,在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一定能够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学生的培养途径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高职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革,通过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个体发展特性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