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辨音的原理

人耳辨音的原理

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它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实现了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本文将从人耳辨音的原理来探讨人耳是如何实现对声音的感知的。

人耳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的作用是接收和引导声音进入内耳。当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外耳时,会被耳廓和外耳道所聚集和引导,使声音更容易进入内耳。

中耳是连接外耳和内耳的部分,它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听骨链)和鼓室。当声波到达鼓膜时,鼓膜会随着声波的振动而震动。这些振动将通过听小骨传递给内耳。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与鼓膜相连,砧骨与锤骨相连,而镫骨则与内耳相连。当鼓膜振动时,锤骨也会相应地振动,进而传递给砧骨和镫骨。这种振动的传递是通过关节和韧带的连接实现的,听小骨的运动放大了声波的能量,使之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内耳。

内耳是人耳的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耳蜗和前庭。耳蜗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它是由各种感觉细胞和神经元组成的。当声波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时,会引起耳蜗内液体的振动。这些液体的振动将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使之产生电信号。

感觉细胞将电信号传递给听神经,听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听觉

皮层进行处理和分析。在听觉皮层,大脑将根据信号的频率、强度和时序等特征来对声音进行辨别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人耳能够将声音的不同特征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声音。

人耳辨音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外耳和中耳的结构使声音能够更好地进入内耳。其次,听小骨的运动放大了声波的能量,使之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内耳。最后,内耳中的感觉细胞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

人耳辨音的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同工作。通过对声音的感知和分析,人耳能够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声音,从而实现对语言、音乐和环境声音等的理解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人耳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它的神奇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了解。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总结

声音的特性 --by仙女老师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尖细程度) 1、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1)意义:反映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2)符号:f (3)单位:赫兹,Hz 2、频率越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实际应用 长.松.粗.→振动频率越小(慢)音调越低. 短.紧.细.→振动频率越大(快)音调越高. 例子:①弦乐器:弦越细、越紧、越短,弦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②管乐器: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对于装有水的玻璃瓶:敲(瓶中的水和瓶身 ....振动→水多→振动慢→音调低) 吹(瓶中的空气 ..振动→水多空气少→振动快→音调高)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 1. 振幅: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 响度影响因素:①振幅 ②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 ③声音的分散程度 3.力度影响振幅: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引吭高歌,震耳欲聋 三、音色:(音品) 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发声方式有关 例如:辨音识人,声音密码锁 项目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特征 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 弱) 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声方式 等 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 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 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 细 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

四、超声波、次声波 1、人耳可听频率: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1)特点:①穿透性强,方向性好 ②人耳听不见,猫狗、海豚、蝙蝠可听见 (2)应用:B超,声呐,超声导盲仪,超声碎石等 3、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1)特点:①传播距离远,能量大,破坏力强 ②人耳听不见,狗、大象可听见 (2)应用: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4、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传递信息 ....→例如定位,测距,挑拣材料,B超诊断病情等 (2)声音具有能量 ....→例如超声波碎石,声波武器等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当代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 (1)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2)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保角度)3、声音的等级:分贝(dB) (1)听觉下限:0dB (2)保证正常休息:小于50dB (3)保证正常工作学习:小于70dB (4)保护听力 ..90dB .... ....:小于 4、减弱噪声的方法: (1)声源处 ...(例如摩托车上的消音器) (2)传播过程中 .....(例如公路两旁植树或安装隔音板) (3)人耳处 ...(例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5、噪声的应用:除草、脱水等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第3章 声的世界附答案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上第3章声的世界附答案 沪科版八上第3章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 1、一艘科考船在经过A、B、C、D、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 s、0.14 s、0.18 s、0.15 s、0.20 s,根据时间,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 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2、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3、小月同学认为生活中的现象出现原因不正确的是() A. 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回声定位法 B. 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C. 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D. 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空气不能振动,只能作介质 D. 声音大时声速大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8、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耳的解剖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因此耳又叫位听器。也有人将外耳和中耳列为位听器的附属器。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另有一种分法,外耳还包括鼓膜。 耳-生理学构造 耳廓的前外面上有一个大孔,叫外耳门,与外耳道相接。耳廓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它的大部分由位于皮下的弹性软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结缔组织和脂肪,这部分叫耳垂。耳郭在临床应用上是耳穴治疗和耳针麻醉的部位,而耳垂还常作临床采

血的部位。 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5~3.5 cm,其皮肤由耳廓延续而来。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软骨组成,内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质构成。软骨部分的皮肤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 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容积约为1 cm3。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组成部分,里面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的底板附着在内耳的卵圆窗上。三块听小骨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成为听骨链。鼓膜的振动可以通过听骨链传到卵圆窗,引起内耳里淋巴的振动。 鼓室的顶部有一层薄的骨板把鼓室和颅腔隔开。某些类型的中耳炎能腐蚀、破坏这层薄骨板,侵入脑内,引起脑脓肿、脑膜炎。所以患了中耳炎要及时治疗,不能大意。鼓室有一条小管──咽鼓管从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它是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全长约3 5~4 cm,靠近鼻咽部的开口平时闭合着,只有在吞咽、打呵欠时才开放。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鼓室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因而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振动。鼓室内气压高,鼓膜将向外凸;鼓室内气压低,鼓膜将向内凹陷,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鼓膜的正常振动,影响声波的传导。人们乘坐飞机,当飞机上升或下降时,气压急剧降低或升高,因咽鼓管口未开,鼓室内气压相对增高或降低,就会使鼓膜外凸或内陷,因而使人感到耳痛或耳闷。此时,如果主动作吞咽动作,咽鼓管口开放,就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气压,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迷路里

音准仪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

音准仪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 提要:本文针对音准仪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作了较系统的研讨。认为,在调律中应用音准仪容易达到理想的音准要求,并且有利于钢琴调律工作的规范。文章还推出钢琴音准线绝对高度一览表,以及依据音准线绝对高度调律的方法。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各种检测音律的仪器,如闪光音准仪、数字式音准仪、表针指示式音准仪等,已从实验室走向普及,它被广泛用于乐器制造、音律研究和器乐、声乐等领域。几年来我在钢琴调律中作了应用音准仪的尝试,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研讨。旨在开辟学习调律的新途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调律质量,以及使钢琴调律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一﹚音准仪的科学性 音准仪的基本功能为检测乐音振动频率,它可以把由人耳分辨的音高信号转换为可显示的、易于确定量化标准的直观信号。误差一般在土1音分以内,这个精确度是人耳难以达到的。国内外有关音律﹙包括钢琴律﹚的研究,大多依据音准仪测试结果,也足以说明音准仪的科学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音准仪也同样如此,虽然它的测试精度不容置疑,又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环境对测试效果的影响,以及因某些型号音准仪的频测范围较窄,而造成对钢琴的高音区与低音区测试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纵然这样,我认为只要使用得当,还是不失其实用价值,况且随着科技的进步,音准仪在功能上会更加趋于精密与完善 ﹙二﹚应用价值与意义 大家知道,一个优秀的钢琴调律者须具备两大技能要素:一是听得准;二是手法稳。听得准就是不仅能听出音高变化,而且能听出大概的变化量。手法稳则是指扭动板子时用力适当,到位快,反复少。显然,听得准是保障调得准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大多数调律者,是凭耳朵和经验来完成调律工作。这对于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调律师来说,可以达到理想的音准要求,但对于初学者和一般的调律人员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往往由于经验不足或缺乏良好的听辨音能力,而不能把音调得很准。 在钢琴调律中应用音准仪,能够清楚地看到被调音所处的音高状态,进而使你确定出扳子的扳动量,可从容地、准确地把音调到所需要的高度。应用音准仪实际上是视觉、听觉并用,起到一种互补的作用,能够把调律误差降低到最低限度。他不但弥补了听音

人耳辨音的原理

人耳辨音的原理 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它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实现了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本文将从人耳辨音的原理来探讨人耳是如何实现对声音的感知的。 人耳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的作用是接收和引导声音进入内耳。当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外耳时,会被耳廓和外耳道所聚集和引导,使声音更容易进入内耳。 中耳是连接外耳和内耳的部分,它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听骨链)和鼓室。当声波到达鼓膜时,鼓膜会随着声波的振动而震动。这些振动将通过听小骨传递给内耳。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与鼓膜相连,砧骨与锤骨相连,而镫骨则与内耳相连。当鼓膜振动时,锤骨也会相应地振动,进而传递给砧骨和镫骨。这种振动的传递是通过关节和韧带的连接实现的,听小骨的运动放大了声波的能量,使之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内耳。 内耳是人耳的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耳蜗和前庭。耳蜗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它是由各种感觉细胞和神经元组成的。当声波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时,会引起耳蜗内液体的振动。这些液体的振动将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使之产生电信号。 感觉细胞将电信号传递给听神经,听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听觉

皮层进行处理和分析。在听觉皮层,大脑将根据信号的频率、强度和时序等特征来对声音进行辨别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人耳能够将声音的不同特征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声音。 人耳辨音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外耳和中耳的结构使声音能够更好地进入内耳。其次,听小骨的运动放大了声波的能量,使之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内耳。最后,内耳中的感觉细胞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 人耳辨音的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同工作。通过对声音的感知和分析,人耳能够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声音,从而实现对语言、音乐和环境声音等的理解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人耳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它的神奇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了解。

第二章 声现象150道选择题一(有详解)

第一章机械运动选择题一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2.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 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 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的演奏乐器 3.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要响亮,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室内空气与旷野空气不一样,传声性能不一样造成的 B. 旷野中声音沿各个方向传递,所以声音听起来小 C. 声音在室内被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合到一起,使原声加强 D. 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感觉不一样 4.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翔的鸟、散步的人也可以听到,若鱼、鸟、人距快艇的距离相同,则听到快艇启动声音的顺序是() A. 鸟先于人 B. 鱼先于鸟 C. 人先于鱼 D. 鸟先于鱼 5.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发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它发出的声音是由它振动产生的 C. 它发声的音色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D.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6.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判断()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7.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 响度 B. 音调 C. 传播声音的介质 D. 音色 8.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 海水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2.2 声音的特性 基础巩固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2.2 声音的特性基础巩固训练 一、音调(共3题) 1.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2.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敲击不同的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编钟发声时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3.在拉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振动的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二、响度(共9题) 4.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其发声的响度越大 D.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5.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6.如图所示标志主要是为了控制发声体的() A. 频率 B. 音调 C. 音色 D. 响度 7.2018年上海市发布噪声污染治理办法,对噪声大的机动车限行,这主要是为了限定机动车在道 路行驶中发出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8.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安徽的两位菜农带来了他们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冬瓜的中心 被挖空,土豆被做成陶笛状,胡萝卜被串成一排做成排箫…不同的瓜果吹出了不同的声音, 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表演。兄弟二人用冬瓜、土豆等做成的吹奏乐器,用它 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A. 音色音调 B. 音调响度 C. 音色响度 D. 音色音调响度 9.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 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10.语文课上,小峰朗读课文时的声音大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 将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声者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据此我们还发现声 音这一特性与________有关。 11.青春仪式上,同学们集体进行青春宣誓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___而产生的,大声宣誓时声音的________很大。 1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分别用嘴吹瓶口,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 瓶内空气振动,用力的大小 B. 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钢琴、音基、视唱练耳”的各自含义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解析

【“钢琴、音基、视唱练耳”的各自含义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钢琴”是一种具有固定音高的多声部西洋键盘乐器,学习钢琴主要包括识谱、钢琴演奏技术(演奏法)与音乐艺术表现三方面内容,钢琴演奏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属于“音乐表演技能”类范畴。 “音基”是音乐基础知识的简称,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三个方面。“乐理、音乐常识”分别对应音乐理论和音乐学两大学科领域。学习它们没有年龄的限制,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有兴趣,随时都可以开始。 而“视唱练耳”与前两者相比,难度较大,专业性、技术性更强,对学习者的年龄要求也较严格。想学好“视唱练耳”,年龄越小越好,3岁开始为最佳时机。这时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经过3年左右的训练(3-6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拥有一副莫扎特似的“绝对音高”之耳。 也有人会说,很多参加音乐高考的高中生,都十六七岁了才开始训练照样也能考上大学啊?话不错,但殊不知,这种情况训练的不是纯粹的“绝对音高”(固定调),而是“相对音高”(首调)。对于“视唱练耳”来说,只有“绝对音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耳朵,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 现在有很多妈妈,明确提出要让孩子学习“视唱练耳”,可能是觉得耳朵好了对于“欣赏古典音乐、提高音乐修养、学习英语听说”等能力有积极推动作用吧。总之,“视唱练耳”是除了钢琴学科以外,另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良好效果的音乐教育手段。 钢琴学习我之前谈了很多,现针对“视唱练耳”学科的学习阐述一下经验。如果孩子从4、5岁开始持续学习钢琴,那么“视唱练耳”是不需要专门去学的,孩子们在每天弹琴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几年之后“固定音高”耳朵自然成型。 现在有些孩子才2、3岁,妈妈们就迫不及待想让她(他)开始学习音乐、学习钢琴。在这个年龄段学习乐器是不现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放古典音乐唱片,从3岁开始加入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到4岁时,如果想学习钢琴,“视唱练耳”可以停止并转为“钢琴”课,到小学一年级参加“音基初级”的考级。这些有2、3年钢琴演奏基础的孩子,因为“视唱练耳”问题已在长期习琴的过程中自然解决,只需在考前强化训练一下即可以轻松通过音基考试。也就是说,只要“视唱练耳”没问题,“乐理、音乐常识”都好办。 如果不想学习乐器,“视唱练耳”就一直持续下去,经过约3年左右的训练,“固定音高”基本成型。 对于学龄前的小孩子来说,“视唱练耳”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训练出具有“绝对音高”能力的耳朵,在这个基础上“视唱”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解决。请注意,大家所说的“音基初级”等考级中所考查的关于“视唱练耳”的内容比较浅显,评委打分标准也相对宽松,并不是说通过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沪科版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4.汽车经过某噪声监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1所 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82.3分贝 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图2-Z-1 A.响度B.音调 C.频率D.音色 5.下列措施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植树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戴耳罩 6.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7.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8.如图2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2 A .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 .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吉他的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 .吉他声具有能量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 /s B .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 .蝙蝠是靠次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 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10.图3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超声与次声随堂检测

3.3 超声与次声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刚竣工的大桥要经过超声波检测是否有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频率太高B.速度太快C.频率太低D.响度太小 2.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 A.可听声波B.超声波C.次声波D.噪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振动频率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环境嘈杂时,戴上耳罩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蝙幅在夜间飞行时,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的位置。它们的这种“绝技”靠的是()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D.紫外线 5.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该超声导盲手杖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 C.该导盲杖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6.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音调高B.次声波的响度大

C.次声波的速度大D.超声波的速度大 7.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常见的地震报警器就是利用()接收到的信息。 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D.紫外线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智能门禁系统通过“辨音识人”开门,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工作的。倒车雷达利用(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9.由于声带的使我们能够发出声音;舰艇上的声呐系统是利用了(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定位。 10.如图是一款家庭使用的电子高频波驱鼠器,工作时,10m范围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原因是;当距离超过10m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原因是。 11.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12.如图所示为超声驱狗器,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从而避免了遛狗伤人事故,如果要使人也听到此声音,可以将(选镇“音量调大”或“音调调低”)。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

2.3 声的利用+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后练习

§2.3《声的利用》限时作业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5分,总共75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5.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

7.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D.音色 8.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9.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定位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C.蝙蝠的“回声”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3.琴弦H比琴弦L振动得快,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1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 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 15.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来() A.音色一定相同 B.音调可能相同

2022年沪科版物理《声音的特性》精选教案

3.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有哪三个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 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学生做播送操时手臂振动的幅度引入振幅概念〔以第七套播送操的体侧运动为例:学生懒洋洋的, 没有把动作做到位, 手振动的幅度小;标准动作, 振幅大, 演示. 〕从其动作的节拍引入频率的概念〔有些学生的节拍比播送的还快, 播送一个节拍过去, 他的手已经振动了好几次, 有一些比拟慢, 播送两个节拍过去了, 他一个节拍还没有完〕, 自然导入. 二、自主学习, 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 2. 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什么是音调?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 3.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上下?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如何? 4.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5. 什么因素决定响度大小?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如何 6. 什么因素决定音色的不同? 7.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8.噪声如何防治?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巡视. 四、知识梳理: 1.概念 (1)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2)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 单位符号:Hz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如:20Hz表示这个物体一秒内振动20次. 如果一个物体2秒内振动100次, 频率就是50Hz. 2.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上下. 有的声音听起来又尖又细, 比拟刺耳, 有些声音听起来比拟消沉、厚重. 有些声音听起来比拟清脆, 有些声音听起来比拟驽钝. 这些都是音调的特点. 比方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声音, 男同学的声音比拟消沉、厚重, 男同学的音调低;女同学的声音听起来比拟尖细、比拟清脆悦耳, 音调比拟高. 老牛的声音虽然比拟大但是比拟消沉, 音调低;蚊子的声音比拟小, 但是比拟尖细, 音调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声音的特性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 ,响度越大.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 到20000 Hz 之间。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 ,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二、超过20000Hz 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 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

1.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 2.声音的响度: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响度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就是说声音越大。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响度在声现象考题中也会经常出现。 3.音色:音色是由物体决定的,是不同物体特有的特征,是辨别物体的一种方式.如听见人的说话声就知道是谁,听音乐就可以判断乐器的种类等等。音色作为高频考点,在声现象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希望考生能加深对音色的理解. 4.超声波与超声波:在中考题中,考查此类知识点的问题也曾出现,但概率较低。了解超声波、超声波的知识以及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也不要漏掉这些简单的问题。 5.中考题型分析 本部分中考题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1。5分~2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和认识,并经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身边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填空题一般让学生对生活实例进行正确的说明或分析,把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6.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预测卷(一)(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预测卷(一) 一、选择题(30分) 1.(2020·专项)下列事例中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运用相同物理研究方法的是 A.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B.用力的图示法表示物体受到的力 C.探究音调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 D.研究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2.(2020·专项·上海上海市静安区)2018年上海市发布噪声污染治理办法,对噪声大的机动车限行, 这主要是为了限定机动车在道路行驶中发出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3.(2020·模拟·上海上海市青浦区)人们能分辨出钢琴和二胡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频率C.音色D.响度 4.(2020·模拟·广东深圳市福田区)A、B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铝块,轻轻放入水中后, 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 排A =V 排B B.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C.两物体的体积不等,且V A

D.A一定是空心的,B一定是实心的 5.(2020·单元测试·上海上海市)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6.(2020·同步练习)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她是唱 高音的;()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B.(2)()C.()(3)D.(3)() 7.(2020·同步练习)我们在室内能辨别出室外有哪几个同学在谈话,其原因是 A.每个人说话的声调不同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8.(2019·同步练习)下列四个实验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A.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起 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图线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 9.(2020·真题·甘肃天水市)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 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10.(2019·专项)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先后两次敲鼓时发出的声音在同一示波器的同一量程上显示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 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央视《创新中国》节目中的一款智能教育机器人能够“辨音识人”,可实现人机交 互,在与孩子的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模拟出不同的声音,不断开发孩子的智力下列有关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可以用语言和孩子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 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C. “辨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音调 D. 调节机器人发声的大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2.由于手机的普遍使用,青少年中眼睛有未老先衰的疾病,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 什么眼病,带什么镜校正() A. 近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3.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 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 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 B. 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从斜面释放滚下 D.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 所 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A. 像距增大,像变大 B. 像距减小,像变大 C. 像距减小,像变小 D. 像距增大,像变小

5.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体的密度 ρ :ρ乙为() 甲 A. 1:2 B. 2:1 C. 4:1 D. 8:1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物体间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7.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B. 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它们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 分别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某一点的两个力大小相同,这两个力作用效果相同 D. 50 N的力不一定比10 N的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8.如图所示的几幅图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丙、丁 9.如图所示,小王和小李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 10N B. 20N C. 0N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在6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 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检测B卷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 第一章声现象本章检测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 A. 增强声音的响度 B. 减弱声波的反射 C. 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 降低声波的传播速度 2.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关于超声波利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超声波查看零件内部结构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 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C.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发生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 递能量 C. 图丙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B超检查身体是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5.在100米跑道终点的计时员,当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某运动 员跑完100米的时间是11.2秒。由此可知该运动员跑完100米的真实成绩是() A. 秒 B. 大于秒 C. 小于秒 D. 无法判断 6.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A. 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 预报海啸、台风 7.清晨,小红和爸爸正漫步在南山风景区的林荫小道上,突然小红停下来说:“爸爸, 你听,那是百灵鸟在歌唱!”小红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能量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 B. 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 C. 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 9.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 度的水,则()

听觉统合训练

听觉统合训练(AIT) ——扈老师【主要容】 AIT的缘起与含义:听力学相关知识;听觉系统异常的表现;提出与含义;适应症与禁忌症 AIT的原理与机制 AIT的实施与疗效:训练方法;训练疗程;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副作用 AIT的缘起与含义 ·听力学相关知识介绍 ·自闭症儿童听觉系统异常的表现 · AIT的提出与含义 · AIT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听力学相关知识介绍 听觉是由耳朵对声音的感受,听神经的传递,听觉中枢的整合共同完成的。耳朵是声音的感觉器官,声源的振动经过鼓膜、听骨链传到耳引起毛细胞的兴奋,声能转换为神经电活动,声音信息经听神经及其传入系统传递到听觉中枢,听觉中枢最后完成对声音信息的识别、分析和感知。声音的频率被感知为音调并用每秒周数或赫兹(Hz)来表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每种声波振动频率都有一种刚好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hearing threshold)。右下图中下方曲线表示不同频率振动的

听阈,上方曲线表示最大可听阈,两者所包含的面积就为听域。人耳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但是对500~6000Hz的声音员为敏感,大多数语音就在此频率围。分子振动的幅度被感知为响度,即声强,用分贝(dB)来表示。正常人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定为0dBHL,耳语声大约是30dBHL,一般的谈话声是40~50dBHL。我国规定公共场合的噪音最高不能超过90dB,而在听力统合治疗中给孩子播放音乐的音量最高为75dB。 二、自闭症儿童听觉系统异常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听觉系统存在功能失调。虽然该方面研究报道并不多,但较为一致的报道为自闭症患儿存在听觉过敏现象。1964年Rimland报道40%自闭症儿童有听觉过敏症状,表现为:捂耳,听到环境中某些声音会烦躁、哭泣、发脾气、摔东西,躲避某些声音,畏缩,因为噪音的缘故而制造噪音等。相反,一些自闭症患儿则对某些声音无反应,听觉处理过程也显得缓慢、迟钝等。由于听觉系统功能的失调,自闭症儿童对周围事物可能产生歪曲的感知,从而影响其语言发育,并造成一定的情绪行为异常。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下表的相应空格中) 1. 在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活动中,小华结合同实验小组同学提出“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25枚回形针”的想法,逐枚轻轻地向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观察水开始溢出时一共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就小华同学这一活动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2.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3. 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4. 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乐音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