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人耳听阈曲线是一个描述人们听觉敏感度的曲线,它表示在不同频率下人们可以听到的最小声强度。由于人类听觉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人耳听阈曲线呈现为一种U型曲线,这意味着在低频和高频两端,听觉阈值较高,而在中频段,听觉阈值较低。

测定人耳听阈曲线的过程通常涉及使用一种称为听阈测试的方法。这种测试需要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和一个耳机,并将音源的输出精确控制在逐渐递增或递减的水平上,直到被测人能够听到或不能再听到声音为止。这个测试过程需要在许多不同频率下进行,以获得全面的听觉阈曲线。

首先,在进行听阈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试环境,如安静的房间或实验室。确保听测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然后,要检查被测试人的耳朵是否有任何异常,如外耳道感染或中耳炎,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开始测试时,被测试者戴着耳机坐在安静的房间中,同时听觉实验员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逐渐递增或递减声音的水平。这个过程需要在一系列不同的频率下进行,从低频到高频,以获取完整的听觉阈曲线。

在每个频率点上,测试人员会提示被测试人是否已经听到声音,或者声音是否太弱而无法听到。如果被测试者能够听到声音,声强度将逐渐减小,直到声音变成听不到为止。如果被测试者没有听到声音,则声强度将逐渐增加,直到被测人能够听到声音为止。每个频率点上的测试将在几次测量中进行,并将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测试得到的结果通常以 dB SPL(分贝声压级)为单位表示。这个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度,其中每一个10dB SPL的增加代表声音的强度增加了10倍。在听阈测试中,被测试人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级被表示为听觉阈,以 dB SPL为单位。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贝刻度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能量范围极其广泛,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10-12 W/m2,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1 W/m2,相差1万亿倍;以声压计,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20μPa,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20μPa,相差100万倍。计数起来不方便。若以某一绝对声强为基准,将声强的绝对值转化为与该基准声强的比值,则该比值称为声强的级。 将声强的级取以10为底的对数,可将1012倍的差值转化为差值仅为12的对数计数,计数单位为贝尔(Bell),较为方便。但以贝尔为计数单位又嫌分级过粗;因此以1/10 B,即分贝(dB)为计数单位。’ 在声学计量上采用分贝的表示法,还有另外一个理由:美国科学家Stevens发现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受也遵循对数变化的规律。声强每增减10倍,人耳所感受的声音响度增减l倍。 三、声压级声强级 声强的级(或声压的级),只是一种概念,它只有在规定了基准声强(或声压)数值之后,才转变成一个专门的声学术语——声强级或声压级。 (一)定义 声场中某点的声压级,是指该点的声压p与基准声压p0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的值。p0为基准声压,在空气中取人耳在1 000 Hz所能听到的最小声压20μPa,作为基准声压,在水中取1μPa为基准声压。数值以分贝(dB)表示,国际标准推荐用LP代表声压级,但习惯上仍用英文缩写SPL(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 LP=20 lg(P/Po) (1) 声场中某点的声强级,是指该点的声强I与基准声强Io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的值。I0为基准声强,在空气中为10-12W/m2。声强级记为L1,数值以分贝(dB)表示LI=10 lg(I/Io) I0的取值可由式(1),I=p2/ρc推算而来,Io=p02/ρc=(20μPa)2/415=(400×10-12)/415≈10-12W/m2,所以可以推导LI=10 lg(I/Io)=10 lg[(p2/ρc)/(p20/ρc)]=10 lg(p2/ P02)=20 lg(p/Po)=Lp。所以尽管声压级和声强级在物理概念上是不同的,但在数值上却 是一致的,在许多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对声音强度进行描述时两者是通用的。 四、倍频程刻度 对频率的计数也很少采用线性刻度,而多采用对数刻度,这与心理声学中人对音调的主观感受是一致的。频率采用对数刻度后,人耳最敏感的频率1 000 Hz也恰巧位于20~20 000 Hz这一频率范围的对数坐标的中部。如同声音的强度以分贝计量,对频率的计量采用倍频程(octave)计量。频率每增加1倍,称为1个倍频程,音乐上称为一个八度。 从听力学角度,频率跨度间的上下限频率相除为2的若干次幂,就称为若干倍频程。如频率从f至2f为1个倍频程;从f至4f为2个倍频程;从f至,f1/3为1/3个倍频程。 等响曲线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弱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响度的单位叫做宋,1宋定义为一个来自听者对面的频率为1 kHz、声压级为40dB的平面行波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这一声音响n倍,就说这声音的响度为n宋。 1 kHz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就定义为响度级的数值,单位叫方。因此40 dB SPL、1 kHz 纯音的响度级就是40方。对于任何其他频率的声音,当调节1 kHz纯音,使它听起来与这声音一样响时,则这1 kHz纯音的声压级分贝值,就定义为这声音的响度级方值。

实验五-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 Determination of the Auditory Threshold Curve) 【实验目的】 (1) 掌握听觉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实验器材】 听觉实验仪、立体声耳机等。 【实验原理】 1。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 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其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 L=lg )(lg 10)(0 0dB I I B I I ?= 式中规定I 0=10-12 W/m 2 (频率为1000赫兹)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叻 (Phon ),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昉;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昉。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的曲线称为等响曲线。图5-1表示正常人耳的等响曲线。 引起听觉的声音,不仅在频率上有一范围,而且在声强上也有一定范围。就是说,对于任意在声波范围内(20Hz~20000Hz )的频率来说,声强还必须达到某一数值才能引起人耳听觉。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叫做听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听阈不同,听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听阈曲线。随着声强的增大,人耳感到声音的响度也提高了,当声强超过某一最大值时,声音在人耳中会引起痛觉,这个最大声强称为痛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痛阈也不同,痛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痛阈曲线。由上图可知听阈曲线即为响度级为0昉的等响曲线,痛阈曲线则为响度级为120昉的等响曲线。 在临床上常用听力计测定病人对各种频率声音的听阈值,与正常人的听阈进行比较,借以诊断病人的听力是否正常。

实验十一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

实验十一 人耳听觉听阈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听觉听阈的测量方法; 2. 测定人耳的听阈曲线。 3. 了解人耳的痛阈曲线。 【实验仪器】 FD-AM-B 人耳听觉听阈测量实验仪。由声频范围标准正弦波发生器、频率计、功放电路、数字声强指示表(dB 表)、全密封头戴耳机(监听级)等组成。 【实验原理】 1.声强级、响度级和等响曲线(包含听阈曲线和痛阈曲线): 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其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描述声波能量的大小常用声强和声强级两个物理量。声强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用符号I 来表示,其单位为W/m 2。而声强级是声强的对数标度,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分辨能力来定义的,用符号L 来表示,其单位为分贝,L 与I 的关系为: )dB (lg 10)B (lg 0I I I I ==L 式中规定I 0=10-12W/m 2;频率为1000Hz 。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一般来说它随着声强的增大而增加,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人耳中引起相等的响度时,它们的声强(或声强级)并不相等。在医学物理学中,用响度级这一物理量来描述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单位为方(Phon),它是选取频率为1000Hz 的纯音为基准声音,并规定它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其声强级数值(注意:单位不相同!),然后将被测的某一频率声音与此基准声音比较,若该被测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的某一声强级一样响,则这基准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声强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级。例如:频率为100Hz 、声强级为72dB 的声音,与1000Hz 、声强级为60dB 的基准声音等响,则频率为100Hz 声强为72dB 的声音,其响度级为60方。1000Hz 、40dB 的声音,其响度为40方。以频率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声强级为纵坐标,绘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与1000Hz 的标准声音等响时的声强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图1表示正常人耳的等响曲线。 引起听觉的声音,不仅在频率上有一范围,而且在声强上也有一定范围。对于任意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如20Hz 至20000Hz 的频率来说,声强还必须达到某一数值才能引起人耳听觉。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叫做听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听阈不同,听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听阈曲线。随着声强的增大,人耳感到声音的响度也提高了,当声强超过某一最大值时,声音在人耳中会引起痛觉,这个最大声强称为痛阈。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痛阈也不同,痛阈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做痛阈曲线。由图1可知,听阈曲线即

医用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医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实验1《长度测量》 预习报告参考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 不需要; 2、 0.02mm, 百分百之一(或者0.01mm ); 0或者偶数(或者0、2、4、6、8); 3、 0.01mm ,需要;千分之一(或者0.001);0.004mm; 4、 1; 5、1; 6、零点读数; 二、判断正确与否,并说明原因。 (1)错误;因为50分游标测量结果的尾数应该为0或者偶数,所以该读数错误; (2)错误;因为50分游标尺的测量结果读数应该到百分之一毫米位,所以该读数应该记录为1.00mm; (3) 错误;按照50分游标尺的读数规则,该读数应该记录为5.120cm 或者51.20mm; (4) 正确;符合50分游标尺的记数规则。 实验报告填空及问答题标准答案: 【实验原理】 参考实验讲义 实验5《液体粘度的测定》 预习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原理】: 1、v r F ηπ6=; 2、粘滞系数; 3、 4、t rL g r m ?-=πρπη6)34(3 5、小球在无限宽广的均匀液体中下落 6、t R r rL g r m ?+- =)4.21(6)34(3πρπη 【实验内容与步骤】铅直; 2、距离L; 3、中心;4、时间;5、密度; 6、温度 【思考题】 答案1:不能。因为连续释放小球,会使得液体内部运动情况复杂,不再属于层流,导致小球受力情况发生改变。 2:根据沉降速度公式可知:g r T )(液球ρρη υ-=292减小小球直径,收尾速度会减小,减小小球密度,收尾速度也减小。 实验报告【思考题】标准答案: 1、、 量筒的上刻痕线是否可在液面位置?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开始小球是加速运动,只有当小球所受的重力、浮力、粘滞力三力平衡后,小球做匀速运动时,才可以计时,所以不能从液面开始。 2、为什么小球要沿量筒中心轴线放入液体中? 答案:因为圆形玻璃量筒的筒壁对小球运动产生严重影响,只能在轴线上运动,才能使筒壁横向的作用力合力为零。所以小刚球应由中心液面放入液体中。 3、用误差理论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怎样减小它的测量误差? 答案3:主要有小球半径测量误差、小球下落距离测量,和小球下落时间测量误差等。小球半径测量误差有两种原因:①是小球直径不均匀,因此应求平均半径;②是仪器误差。小球下落距离测量误差产生有两种原因:①用钢板米尺测 L 所带来的误差;②按秒表时,因小球刚好没有对齐标示线而产生的误差。小球下落时间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是:(1)操作人员使用秒表时反应的快慢;(2)秒表本身的一起误差分析结果可见,小球直径的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所以小球不能太小,其次量筒应适当加长,以增加落球时间,从而减少时间测量的误差。

几种常用的听力测验法

几种常用的听力测验法 如何测试人耳听力是否正常和是否患有听觉系统疾病呢?听力测验法是诊断听觉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声音对人耳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了解其听觉功能状态,进而对听觉系统疾病作出病因和定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声法 听力正常者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能听到 1米距离秒表的声音,如能听到的距离缩短或完全听不到,则示有听觉损害。此法适用于群体体检时作听力是否正常的初步筛选。 2、言语测听法 言语听力可反映实用听力。常用的为耳语法,一般体检,包括招生、招工、兵役和司机年检等均采用此法。耳语发声是用呼气后的余气发日常用语,听力正常耳能听5米距离,在有听力障碍时则能听距离缩短。现代临床测听学上所谓的言语测听法系指根据特制的词表发出口声或用录声磁带放声与听力计相结合的测试法,语声的强弱可由听力计的听力级衰减器任意调节,从而测出受检耳的言语接受阈和言语识别率,反映出受检耳的听功能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将测试用词语应用电声技术使其发生畸变作为刺激声并观察受检者的感受能力以协助中枢疾病的诊断。 3、音叉试验 音叉由钢质或铝合金制成。略如“ Y”形。音叉试验分气导和骨导两种:气导试验是将击响的音叉放在受检耳的外耳道口,通过空气传声,并借助中耳的生理功能将声音放大;骨导试验是将击响的音叉以其柄端放在受检耳乳突部。各种音叉试验的原理是基于心理声学上的掩蔽效应,即当环境中有声音存在时,则人耳对特定声音的感受能力将有所降低,亦即对该特定声音的听阈值将提高,因此正常耳由于环境噪声的掩蔽骨导听力反而不及有传音障碍的聋耳。这在判定耳聋性质──传导性抑或感觉神经性有重要价值。常用的音叉试验有下列数种。 ①林纳氏试验。即同一耳的气、骨导对比试验。如气导>骨导,为林纳试验阳性(R+);反之,如骨导>气导,为林纳试验阴性(R-)。正常耳和感觉神经性聋耳为阳性,传导性聋为阴性。 ②韦伯氏试验。即骨导偏向试验。将击响的音叉柄端置于受检者头顶或前额部正中,在感觉神经性聋时,则骨导偏向听力较好的一耳;如为传导性聋,则偏向患侧。如两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害性质相同,程度相等,则无偏向。 ③施瓦巴赫试验。即受检耳与正常耳的骨导对比试验。如受检耳听到的骨导音时间比正常耳为短,示有感觉神经性聋;如听到的时间比正常耳为长,示受检耳为传导性聋。 ④宾氏试验。即堵耳试验。先试受检耳气导,在听不到时立即用手指堵塞其外耳道口,造成人为的传音障碍,若此时声音再现,示该耳听力正常或只是轻度感觉神经性聋;若该耳本来即有传导性聋,则堵耳将对之不发生影响。 ⑤盖莱试验。此法是试验受检耳的镫骨能否活动。将击响的音叉放在受检耳的乳突部,并用咽鼓管吹张球或鼓气耳镜向耳道内加压,如镫骨可活动,加压时可使镫骨运动受限,骨导音将变弱;压力恢复常态,声音又复原,是为盖莱试验阳性(Gelle+)。若镫骨本来即已固定,则加压对之将无影响,是为阴性(Gelle-)。 4、听力计测验法 听力计有多种,各种测听法也因所用听力计的品种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命名。 纯音测听。国际上评价听力即评定耳聋程度的通用方法。所用听力计通常为诊断用纯音听力计,可通过气导耳机和骨导器输出 9~11个倍频程和半倍频程纯音信号,其声级可用衰减器上下调节。现代听力计是以正常青年人的气导平均听阈声压级分贝定为0分贝,即所谓听力计气导0级或测听0级;骨导器输出的则为力分贝值或加速度分贝值。故用听力计测出的听阈,即与正常耳相比损失的听力,其计量为听力级分贝。按一定的操作规程测出两耳的气导听阈及骨导听阈,在专用听力表上绘制出听力图,则耳聋性质和听力损失程度一目了然。根据听力图形和两耳听力是否对称还可推断某些耳聋的致聋病因。应用纯音听力计的固有或附加装置可加作一些特殊试验,如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音衰变试验等,可借以推断听觉系统的神经损害是在耳蜗或蜗后。 ②筛选听力计测听法。筛选听力计一般用单耳机;测试音只有 500、1000、2000和4000Hz等四个音频;听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人耳听阈曲线是一个描述人们听觉敏感度的曲线,它表示在不同频率下人们可以听到的最小声强度。由于人类听觉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人耳听阈曲线呈现为一种U型曲线,这意味着在低频和高频两端,听觉阈值较高,而在中频段,听觉阈值较低。 测定人耳听阈曲线的过程通常涉及使用一种称为听阈测试的方法。这种测试需要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和一个耳机,并将音源的输出精确控制在逐渐递增或递减的水平上,直到被测人能够听到或不能再听到声音为止。这个测试过程需要在许多不同频率下进行,以获得全面的听觉阈曲线。 首先,在进行听阈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试环境,如安静的房间或实验室。确保听测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度。然后,要检查被测试人的耳朵是否有任何异常,如外耳道感染或中耳炎,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开始测试时,被测试者戴着耳机坐在安静的房间中,同时听觉实验员使用一台音频发生器逐渐递增或递减声音的水平。这个过程需要在一系列不同的频率下进行,从低频到高频,以获取完整的听觉阈曲线。 在每个频率点上,测试人员会提示被测试人是否已经听到声音,或者声音是否太弱而无法听到。如果被测试者能够听到声音,声强度将逐渐减小,直到声音变成听不到为止。如果被测试者没有听到声音,则声强度将逐渐增加,直到被测人能够听到声音为止。每个频率点上的测试将在几次测量中进行,并将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测试得到的结果通常以 dB SPL(分贝声压级)为单位表示。这个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度,其中每一个10dB SPL的增加代表声音的强度增加了10倍。在听阈测试中,被测试人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级被表示为听觉阈,以 dB SPL为单位。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耳的听觉功能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耳的听觉功能 听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来说,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最大可听阈:人耳的听阈随着声音的频率而变化,而且每一种振动频率都有它自己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 听域:指听域图中表示不同振动频率的听阈曲线和它们的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外耳和中耳组成了耳的传音系统。 1.外耳的功能: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有传音和共鸣腔作用。 2.中耳的功能: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尤为重要。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传音途径: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前庭阶外淋巴→蜗管中的内淋巴→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颞叶皮层。 (2)骨传导:声波可以直接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内耳,使耳蜗内淋巴振动而产生听觉。这一途径在正常时作用不大。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1.耳蜗的结构要点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人的基底膜长度约30mm,靠近耳蜗底部较窄,朝向顶部方向逐渐加宽,而且基底膜上的螺旋器的高度和重量也随基底膜的增宽而增大。这些因素决定了基底膜愈靠近底部,共振频率愈高;愈靠近顶部,共振频率愈低。 (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

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中,基底膜的振动是个关键因素。基底膜振动时,盖膜与基底膜各自沿不同的轴上、下移行运动,使听毛受到一个剪切力的作用而弯曲,引起毛细胞兴奋,并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 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耳蜗具有感音换能作用。可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再传至大脑皮层听中枢而产生听觉。 耳蜗生物电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1)耳蜗内电位:在耳蜗未受到刺激时,以鼓阶外淋巴为参考零电位,与内淋巴之间存在的电位差为+80mV左右,称之为耳蜗内电位,又称内淋巴电位。 毛细胞顶端的浸浴液为内淋巴,该处毛细胞内电位为-80mV;因此,毛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可达160mV左右,而毛细胞其他部分的胞内、外电位差约为80mV。 (2)耳蜗微音器电位:是在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记录到的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特殊电变化。微音器电位的特点:它无真正的阈值;潜伏期极短,小于0.1ms;没有不应期;在一定范围内,微音器电位的振幅随声压的增大而增大;对缺氧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适应现象。 (3)总和电位:在高频率、高强度的短纯音刺激期间,在蜗管或鼓阶内可记录到一种直流性质的电位电位变化,此即总和电位(SP)。它是毛细胞感受器的电活动和听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复合电位。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当把引导电极放在内耳卵圆窗附近,给予一个短声刺激时,可记录到在微音器电位之后出现听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反应起源于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多条神经纤维的放电,在一定声音刺激强度范围内,动作电位的振幅随声音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医学物理实验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医学物理实验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超声声速测定实验中,如果读数的时候用的是十分度的游标卡尺,则以下选 项读数正确的是? In the experiment of ultrasonic velocity measurement, if a vernier caliper with ten divisions is used for reading, what is the correct reading of the following options? 答案: 0.2mm 2.使用旋光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hen using a polarimeter, what is the following incorrect statement? 答案: 旋光计最小刻度是0.01° The minimum scale of polarimeter is 0.01 degree

3.用分光计测量光波长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When measuring light wavelength with spectrometer, what is wrong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答案: 分光计调整时,绿十字像的成像原理与模拟眼实验中光路自准直法的原理不同 When the spectrometer is adjusted, the imaging principle of the Green Cross imag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light path autocollimation method in the simulated eye experiment 4.关于人耳听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out the human ear hearing threshold experimen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rrect?

《医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Medical Physics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学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医药学类各专业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项目数:8 必做项目数:4 选作项目数:4 其中备选综合性项目数:13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医药学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理论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包括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常用物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3. 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干涉法等,以及在近代科研和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医用物理学 一、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自然学科,医用物理学是在系统介绍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对于那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物质运动规律加以详细阐述,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 了解内容:物理学课程的性质、研究内容、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物理学研究方法。 2.液体 掌握内容:理想流体,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汾丘里流量计,比托管流速计,小孔流速,虹吸管;牛顿黏性定律,层流与湍流,雷诺数,泊肃叶定律;表面张力,表面能;润湿,不润湿,接触角,弯曲液面附加压强,毛细现象液面高度的计算;接触角,毛细现象,气体栓塞。 了解内容:黏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斯托克斯公式,血液的黏度,血流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流动;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表面活性物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表面吸附。 3.振动 掌握内容:简谐振动的定义,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振动特征量,简谐振动能量。 了解内容: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振动的合成和分解,频谱分析。 4.波动 掌握内容: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驻波;声压,声特性阻抗,声波在两种媒质分界面上传播特性;声强级,响度和响度级,等响曲线;多普勒效应。 了解内容:波的衰减,波的干涉,波的强度,波的能量传播特性;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超声波的应用。 5.波动光学 掌握内容:杨氏双缝干涉,光程及光程差,薄膜干涉,光栅衍射;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旋光现象。 了解内容:相干光源,单缝衍射的本质,圆孔衍射;晶体双折射现象。 6.几何光学 掌握内容:单球面成像,共轴球面系统;薄透镜成像,薄透镜分立、密接两种组合的成像;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了解内容:眼的结构,眼的光学系统,柱面透镜,散光眼的矫正;放大镜、纤镜的光学原理;透镜的像差。 7.磁场 掌握内容: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长直电流的磁场,载流圆线圈轴线上磁场,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长直螺线管内的磁场;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霍尔效应;安培定律,磁场对载流线框的作用,磁矩的概念。 了解内容: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的特点,磁通量,磁场中的高斯定理,磁介质。 8.激光 掌握内容:粒子数反转,光学谐振腔,激光器的构成。 了解内容:激光的特性;激光的生物效应,激光的医学应用。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设计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设计 付妍;侯若莹;王丽红;张春伟;姚树仁 【摘要】For medical students' physical experiment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my lab introduced BD-Ⅱ-116 type hearing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students to offer "The experiment of measuring the curve of hearing threshold of medical physics experiment,here to phonate strong grade,total curve,loudness such concepts design purpose,experimental equipment,test principle,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processes,etc,the studen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mastery of the experimental theory,at the same time for medical content also have certain understanding.%为了医学生物理实验的改革创新,我实验室引进了BD-Ⅱ-116型听觉实验仪,为学生开设"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的医用物理实验,在此给出声强级、听阈曲线、响度等概念,设计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等,学生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实验理论,同时对医学内容也有了一定了解。 【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年(卷),期】2011(024)004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听阈曲线;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 【作者】付妍;侯若莹;王丽红;张春伟;姚树仁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

利用虚拟教学听力计测量人耳听阈曲线

利用虚拟教学听力计测量人耳听阈曲线 冀敏;姚红英;苏卫锋 【摘要】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a virtual audiometer for teaching, an oscilloscop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requency and peak voltage of a series of pure tone signals.With a headset, the hearing threshold curves of eight students and a 50-year-old female teacher were recor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frequency of each pure tone signal was less than 0.3%,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displayed intensity in decibels and the calculated one of each pure tone was less than 5% for all the test points, and the hearing threshold curves of all nine tested persons were in consistent with the reference curve.The performance of the virtual audiometer for teaching wa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audiometers used in practice.%为检验虚拟教学听力计的性能及测试效果,利用示波器测量了各纯音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峰峰值,通过耳机测试听阈曲线表明:各纯音信号频率的相对误差小于0.3%,界面显示的分贝值与计算得出测试点纯音分贝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被测试者的听阈曲线与参考曲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所用虚拟教学听力计与实际听力计性能基本相同. 【期刊名称】《物理实验》 【年(卷),期】2017(037)004 【总页数】4页(P19-22) 【关键词】听阈曲线;AdobeAudition3.0;虚拟听力计;纯音;频率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刘其涛邱召运赵仁宏刘发明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物理实验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本文就潍坊医学院医学物理实验的改革进行简要总结,以期实现与广大同仁的交流探讨。 1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笔者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做法,积极开展PBL等现代教学模式改革,将原来“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验”的授课方式,改为“预习(仿真模拟)+提问讨论+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形式,即改变以往不顾学生差异、按同一模式进行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因材施教的、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1]。 2 构建多元化实验评价体系 为保证实验成绩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验素养,笔者改变以往单一的以一份实验报告进行简单评价的考核方式,对物理实验的考核采取多种指标综合权衡。实验成绩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2部分,各部分有明确的分值比例和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可根据预习情况、实际操作、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期末实验考核可采取笔试、答辩、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笔者坚持结合医学教育特点,积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改革和整体优化,按照先基础、后综合、再创新的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逐步精选、保留少量必开的经典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设一些代表前沿领域的、应用

医学物理学五年度制教学大纲(70学时)2

医学物理学五年度制教学大纲(70学时)2 《医学物理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学》 英文名称:《Medical Physics》课程类型:医学根底课 总学时: 70学时 (理论课:47学时实验课:23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法医学。 《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根底课,它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比拟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所需要的物理学根底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根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使他们在中学物理学的根底上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根本概念、根本规律及研究方法,扩大物理学的知识领域,为学习现代医学准备必要的物理根底。 〔二〕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方法和根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通过对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了解物理学在我国的开展和应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按照教学方案,《医学物理学》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理论课47学时, 实验课23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物理学根底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物理原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在教材的局部章节后面增加了一些医学与物理知识相结合的内容以及物理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阅读材料。

医学物理学 2008年中英文物理试卷

汕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影像专业 2008级(七年制)医学物理学学科考试试卷(A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简答题(共计5题,每题2分) ? 2.试描述隧道效应? 3.两列机械波的相干条件是什么? 4.如何得到一个波函数? 波函数的标准条件是什么? 5.When a solute (溶质) is put into a solvent(溶剂), the molecules of the solute tend to move into the solvent. How does the solute change the surface tension (张力)of the solvent? What is the solute called?

二、对错题(共计 5 题,每题 2 分) 1. When the ideal fluid flows steadily (稳定地) in a horizontal pipe (水平管), the rel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横截面) S of the pipe, the velocity v of the fluid and the pressure p of the fluid is that smaller S corresponds to (对应于) bigger p and bigger v. right wrong 2. 有两个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钢球被放入盛有粘滞液体的很深的池子内,由于池子中 的液体具有粘滞性,小半径的钢球要比大半径的钢球下沉的慢。 对 错 3. The wavelength (波长) of the scattered (散射的)light in Compton scattering becomes shorter because it lost some energy during the process (过程)of the collision (碰撞) with electron. right wrong 4. When light travels through a medium (介质) with refractive index 1.5, its wavelength will become shorter and therefore its frequency (频率)will become higher in order to maintain (维持,保持) the constant speed of light. right wrong 5. The radioactive nuclides (放射性核素)are not stable (稳定的) nuclei and they will decay (衰变). There are three classes of decays. One of them is β decay that also has three forms: right wrong 三、选择题(共计 6 题,每题 3 分)(注意:这里是单选题) 1. A monochromatic (单色的) light of wavelength 600nm falls on a double slit (双缝) of separation 2mm. If a screen is placed at a distance of 5 m from the slits, find the distance of the first bright fringe (条纹) from the center of the zeroth order (零级) bright fringe. _____ . A. 0.3mm B. 0.15cm C. 0.15 mm D. 0.3cm E. none of the above capture electron decay Q decay Q A Z A Z A Z A Z A Z A Z Q Y X Y X Y X 1-1-1++→++++→+++→-++ +--νββνββνβ

人耳听觉听阈曲线测量开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子振动产生的疏密波,它的频率范围为16到20000Hz,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当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时,听觉的感受也相应增强,但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起的将不单是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耳的听阈随着声音的频率而变化,而且每一种振动频率都有它自己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因而就能绘制出表示人耳对振动频率和强度的感受范围的坐标图。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在1000到3000Hz之间,语音的强度则在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的中等强度处。 刘嘉敏,王玲,兰逸君,李丽娜,杨奇在《基于外耳轮廓边缘信息的人耳识别》中表示,人耳的听觉灵敏度是指人耳对声压、频率及方位的微小变化的判断能力。当声压发生变化时,人们听到的响度会有变化。例如声压级在50dB以上时,人耳能分辨出的最小声压级差约为1dB;而声压级小于40dB时,要变化1~3dB才能觉察出来。当频率发生变化时,人们听到的音调会有变化。例如频率为1000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变化3Hz就能察觉出来;当频率超过1000Hz、声压级超过40dB时,人耳能察觉到的相对频率变化范围(Δf/f)约为0.003。另外听觉灵敏度还与年龄有关,因人而有所差异。 桑基韬,王巍,林蔚在《3D人耳识别的研究进展》中表示,对於纯音来说,等响曲线表明了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闻阈和痛阈不一样,灵敏度也不一样.例如,200Hz的30dB的声音和1kHz的10dB的声音在人耳听起来具有相同的响度,这就是所谓的“等响”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强度,但它们确有同等的响度级,单位是方(phon),如40方或60方等响曲线。在低强度时,等响线的图形类似於听阈曲线。因此,如果声音的强度相等,那麼中频声听起来会比低频或高频声更响一些。随著响度级或声压级的增加,等响曲线渐趋於平直。也就是说,不同频率的响度级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低频声的响度级随声音强度的增长比中频声要快,这表明在高声强时,人耳对低频声变得比较敏感了。一个由线谱或连续谱组成的复合声,一般来讲,它所包括的频率范围越宽,其声音也越响,尽管这时所包含的总声能保持不变。研究证明,响度与频宽的这种关系,只有当频宽超过某一最小值即临界带宽之后才会产生。而在其临界带宽之内,响度基本上不依赖於频宽,这种效应通常叫做响度综合,声音的响度也与声音持续作用的时间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大约15~150毫秒),持续时间越长声音也越响。超过这个范围,这种关系便不存在了。 杨莉莉,李燕,徐柏龄在《汉语耳语音库的建立与听觉实验研究》中表示,人类的听音特性曲线,是反映人们对声音振幅范围心理因素的曲线,每条曲线上对应于不同频率的声压级

医学物理学五年制教学大纲(45学时)定稿

《医学物理学Ⅰ》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学》 英文名称:《Medical Physics》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5学时) 学分:2.5学分 自主学习:16学时 适用对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法医学。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40%。其中,实验考核(20%-30%)、阶段考核/期中考核(10%)。 《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学习为医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临床和生命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使他们在中学物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扩大物理学的知识领域,为学习现代医学准备必要的物理基础。 (二)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通过对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了解物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按照教学计划,《医学物理学》课堂教学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 实验课15学时。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设置了18学时的自主学习内容,其基本内容为教材的部分与医学密切相关章节,借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原理和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