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反奉中的郭松龄与冯玉祥

联合反奉中的郭松龄与冯玉祥
联合反奉中的郭松龄与冯玉祥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日本于明治维新后的1874年创办的一所培养陆军军事人才的学校。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创练新式陆军,深感军事人才缺乏,于是,开始向日本派选军事留学生。留学生先要在预备学校即振武学校学习一年到一年半,然后到军队实习半年到一年,才有资格入读士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到一年半。这些“士官生”回国后,便成为清朝新军的军官以及各地讲武堂的教官。在民国期间, 他们更是北洋军和国民革命军的重要将领。 于珍(8期)、马晓军、王俊、王风清(5期)、王永泉(4期)、王廷祯(1期)、王汝勤(3期)、王金钰(9期)、王树常、王柏龄、王毓文、方声涛、方鼎英、孔庚(6期)、尹昌衡(6期)、卢金山(3期)、卢香亭、叶荃、曲同丰(3期)、朱绶光、许崇智(2期)、汤恩伯(18期)、刘斐、孙传芳、孙定超(肄业)、杜锡钧、杨飞霞、杨澄源(11期)、李伯庚、李明灏(13期)、李烈钧、李根源、吴光新(3期)、吴思豫、哈汉章(2期)、谷正伦(11期)、邹作华(12期)、何成濬、何应钦、何柱国、何海清(4期)、陈仪、陈宦、陈倬、陈文运(3期)、陈嘉佑、张轸、张子贞(8期)、张开儒、张凤翙(6期)、张岚峰、张树元(3期)、张諝行(8期)、张湘泽、张翼鹏(5期)、欧阳武、周骏(6期)、周文炳(3期)、周荫人(6期)、周道刚(3期)、罗广文(20期)、罗佩金、赵又新(6期)、赵恒惕(6期)、胡谦、胡三余、胡景伊(3期)、姜登选(5期)、宫邦铎(3期)、洪士奇(21期)、姚以价(6期)、贺耀祖、顾品珍(6期)、贾德耀(3期)、钱大钧、徐树铮、郭宗汾(14期)、唐星、唐在礼(1期)、唐继尧、黄国梁、黄慕松、阎锡山、韩麟春、蒋方震、蒋作宾、蒋雁行(1期)、蒋尊簋(3期)、傅良佐(3期)、程潜(6期)、蓝天蔚、戢翼翘、蔡锷、蔡文治、潘矩楹(3期)、魏邦平、魏宗翰、日本其他军校或学校:方振武、邓泰中、朱绍良、刘士毅、刘仲荻、李明扬、余际唐、但懋辛、沈鸿烈、陈其美、周亚卫、竺鸣涛、胡景翼、贺奎、聂宪藩、郭希鹏、黄兴、蒋介石、谢刚哲、葛敬恩、熊克武、 美国西点军校:王赓、孙立人、温应星; 美国诺威治军校:何浩若; 美国寇提斯飞行学校:陈庆云、张惠长;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林遵、温树德、曾以鼎; 法国圣西尔军校:唐豸;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萨镇冰; 英国炮工通军校:龚愚; 比利时皇家军校:黄大伟; 北洋武备学堂

伪满政权的成立

1..东北易帜后,日本感到自己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受到进一步的威胁,为维护和扩大日本的侵略权益,时任关东军作战参谋的石原莞尔在1929年就提出了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傀儡政权的设想。 2.1931年日本参谋本部提出的《形势判断》中,进一步细化了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的行动计划, 第一步建立取代张学良的亲日政权,但形式上仍将其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主权之下; 第二步建立一个由日本控制的满蒙政权,并将其从中国的中央政府独立出来; 第三步占领满蒙并将其纳入日本版图。 3.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关东军参谋板垣、石原等就准备直接实施第三步,当时日本参谋本部派去制止关东军起事的建川美次虽不同意直接实施第三步方案,但他却表示对关东军的行动不加约束。 9月20日,建川在拜访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时则建议成立以溥仪为首脑的、受日本支持的政权。 9月22日,关东军参谋部在土肥原提出的成立以日本为“盟主”的“满蒙五族共和国”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解决满蒙问题方案》, 该方案规定: 建立受日本支持的以宣统帝为首脑的统辖东北四省和蒙古的新政权; 受新政权委托,日本掌管国防和外交,并管理主要交通、通讯设施; 起用熙洽、张海鹏、汤玉麟、于芷山、张景惠,使之分别担任吉林、洮南、热河、东边道、哈尔滨等地镇守使。 根据这一方案,关东军以板垣参谋为中心,利用各地的特务机关和部分大陆浪人,展开了所谓谋略性的策划。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关东军当天午后还通知日军驻天津司令官,要求其尽快把宣统帝“保护”起来。 4.当时受陆军三长官(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委托,白川义则大将正在中国东北视察和慰问关东军,与其同行还有参谋本部的今村均大佐。为说服军中央支持自己的计划,关东军参谋们又积极策动白川和今村,经过一番谋划,最后决定以关东军参谋部的名义向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提交意见书,同时请白川义则大将利用上奏的机会向天皇解释。该意见书由关东军参谋片仓衷起草,石原、板垣修改,关东军参谋长批准,题为《解决满蒙问题的根本方策》,它明确要求建立与中国本土脱离,表面上由中国人统治,实权掌握在日本手里,以东北四省及蒙古为领域的独立国家。但当时日本政府和军中央顾虑国际关系,反对关东军直接参与建立满洲政权的行动。若规(木规)首相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不得参与有关建立满洲政权的一切行动”,币原外相坚持“先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金谷参谋总长也指示部下,不得参与该项工作。 10月6日,日本内阁会议作出决定:“对建立满蒙新政权,日本人概不干预”。这里日本政府、军中央与关东军的分歧并不在于要不要建立新政权,而是要不要“设法促进”建立新政权。因为当时日本政府和军中央还没有打破华盛顿体制的计划,尽管他们与关东军一样想扩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但他们又不得不考虑与欧美列强的协调。若规(木规)首相之所以反对日本军人直接参与建立新政权,是因为他担心这会给欧美列强谴责日本留下话柄。 5.尽管日本政府和军中央反对关东军的计划,但关东军仍我行我素,为实现《解决满蒙问题的根本方策》所确立的目标,关东军一方面准备向嫩江、齐齐哈尔北进,一方面积极策

历史趣闻郭松龄是好是坏 如何客观评价郭松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郭松龄是好是坏如何客观评价郭松龄 导语:“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我在翻阅沈阳的老照片时,不经意间有两张照片像枪弹一样将我射中,我被这发黄的照片上散发出的悲惨和恐怖的气氛刺激得心里不住地战栗。这是1925年12月25日轰动全国的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后,郭松龄将军和妻子韩淑秀被处决并遭到暴尸羞辱的写实记录。 我不忍心看下去。谁都不会忍心看下去。沈阳市档案馆周庶江副馆长在一旁连连唏嘘:“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这两个人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这是对此情此景此二人最到位的评价。但我屏着呼吸一定要看个仔细,仿佛这样才能对他们不死的灵魂表达敬意。 全奉天城为之震动了,没有谁不为他们的壮举所动容。报上载文称:“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 郭松龄被捕时,王永清曾电告张学良。张学良得知高金山受命押解郭氏夫妇,拟电令高金山将郭押解到军团部,想救郭松龄一命,送他出国留学。但电未发出,即接高金山电话,告张已将郭处决。张学良得到郭松龄被处死的消息后,痛惜地说:“如郭不走,决不致死。” 郭氏夫妇被害后,张作霖命令将郭氏夫妇的尸体运回奉天,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三日示众,并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各县,惩一儆百。当时小河沿围观群众数以千计。 生活常识分享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直系大败,大总统曹锟遭到囚禁,吴佩孚率残兵败将浮海南逃。此次战争标志着北洋军阀体系的总崩溃。前有直系冯玉祥的倒戈,之后奉系郭松龄的叛乱,表明此时各系军阀内部都难以达成统一,更遑论控制政府,统一全国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直系吴佩孚实力大损,又出现了孙传芳、冯玉祥等新兴势力,奉系除郭松龄外,张宗昌、李景林部在得到地盘后也心怀二心,组成直鲁豫联军,形成实际的半独立状态。此时全国的政治分裂趋势进一步加剧,政局支离破碎,各省区域政治格局正式形成。 冯玉祥在囚禁曹锟之后,组织黄郛内阁摄政,企图以此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中央政权。但以他的实力很难对此时全国纷乱的政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这个提议很快遭到各方的一直反对。由于当时全国各省的地方势力根据自身利益考虑,不希望出现强势的中央政府,所以此前已退隐多年的段祺瑞被推到了政治中心。段祺瑞在皖系崩溃之后,既无派系,又无军队,且可以居中平衡各方势力,有他出面组织政府再合适不过。但段祺瑞是在各方企图避免由某一派系掌权的情况下上台的,本身就没有什么权威性。各个军阀“一致拥段”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已经形成的地方政治单位权力不受“侵害”,也不用成为某一派系政府的“臣属”。“非段莫属”只是在全国不能形成一种政治合力的情况下的妥协政治的产物,所以段祺瑞甚至不能像徐世昌那样利用两大派系的均势状态来维持一种和局,这主动他主导的政府只能是一个形式上的政府,他存在的意义只是保持北京名义上的中央尚存。从实际情况看,段祺瑞政府从开始便被冠以“临时”的称号,而且一直到它倒台,这“临时”的帽子都没有去掉。他的执政府从一开始便只是一个空架子,中央政府的各项权力基本被各省分割控制。如各省省长的任命,基本都是以中央的名义,来表现地方军阀的意志。更有一些省份,直接撇开中央,自我委任,像陈调元宣布自任苏督,王桂林宣布自任江苏省长1。军事方面段祺瑞也毫无控制力。皖系军队此时已基本被消灭,而中央陆军部和海军部没有任何直属军队,对各省军队也没有指挥权。财政方面更是困难异常,各省不但截留应缴纳至中央的税款,还仍要中央给予补助,段氏政府虽然不满,却无计可施2。后来财政部竟然穷困到“100元之款,亦不能开出”3的艰难地步。 1《陈调元自称苏督说》,《益世报》,1925年10月22日。 2《浙孙强截税款》,《顺天时报》,1925年5月5日。 3《冯玉祥派员来京接洽与奉合作》,《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第9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0页。

近代东北移民历史

东北的历史就是200年左右的移民史,明朝以前的东北大概只到现在的辽阳。满清入关时,满族总人口不足二十万,能打仗的不过七万人。而明朝有两亿人,由于李自成以及袁崇换的冤案,离间了很大一部分汉人,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当地百姓更是自发的帮助满清灭了张氏。可见满清入主中原,主要是汉人的功劳,否则,就是他人口再涨十倍也无法征服大明。抗击满清主要是在辽东和长江中下游。当年袁崇换实施“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保辽土”策略,训练“关宁铁骑”,屡挫满清,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仗,奴尔哈赤三千铁钾军全军覆没,并为此送了命,而宁远城内参战的竟有70%是百姓。可见从明朝开始,戍边的移民已经对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为了防止东北进一步汉化,阻止向东北大量移民。真正的移民开始于清末民明初,这一点北洋政府尤其是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功不可没。到20年代中期,张氏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东北军垦的经验被毛泽东全盘吸收了),只用了10年时间,东北的经济在中国举足轻重,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而此时中国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铁路和电信设备95%都控制在洋人手里,象样的民族工业极其有限。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北大的六倍,约3000现大洋,超过总统段其瑞,1927年可以生产马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北欧的设备),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在大连诞生。所有这些成就令国人羡慕,国父孙中山曾深刻地检讨过:“搞三民主义这么些年,民生竟还不如东北的张氏父子”。很多人说东北的繁荣是日本人的功劳,其实这太高看日本人了,1929年,日本人也承认,不用半年,满铁的股份就会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而当时苏联经营的中东铁路,更是苟延残喘,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急于收回中东铁路而酿成军事冲突。九一八以前,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很少,唯一的“投资”是军事上的,但后来又发现被张作霖欺骗而反目成仇。日本占领东北以后,确有不少投入,但大都以战养战,东北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出于政治原因,20年代的东北开发史某种程度一直被隐瞒,致使不少中国人甚至东北人也并不了解东北当时的成就,竟把东北经济的光环儿错误地套给了日本人,张大帅九泉之下岂能瞑目。幸好现在有些资料也逐步公开,我们多少也能知道些事实真相。 再往下谈谈东北移民对近代中国政治深远影响。这一点也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由于东北成功的开发史,使得东北三省政治态势来发生了几千年都没有过的质的变化。由于北洋政府和张氏父子有组织、有目的地、整车皮地从山东、河北甚至河南、安徽等地近似疯狂地以每年三百万人口的速度向东北大量移民,使得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这对俄国和日本的满洲战略是致命的打击。九一八后不久,日本就有组织地以每年三十万人的速度向东北移民,但截止到1945年,东北的中国移民多达四千五百万,而日本人只有二百六十万,尽管他们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少数民族。20年代,日本曾公开唆使大量韩国人移民到吉林,与东北的移民对峙,最终导致吉林“宝山路”事件,使得朝鲜人至今和东北人存在隔阂。20年代根本就不存在吉林延边地区,这是日本为阻止东北中国化而从朝鲜移民认为造成的。有些历史问题,鉴于民族政策的敏感性,至今也不能真相大白。在此声明,本人对朝鲜族同胞没有任何恶意。由于这几千万的东北移民,使得日俄的所谓“满洲问题国际化”成为镜花水月,在四十年代日本曾想利用满汉情结离间东北人和关里的中国人,至于满族人如何表态我不甚清楚,但东北的汉人是不吃这一套的。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东北,之所以放弃了吞并吉黑两省的野心,就是因为这些抡锄头把子的山东、河北的老乡已遍布东北三省的每个省市和村落,老毛子为时已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地从以军事手段从关里打到关外,这最后一次却是让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彻底征服了白山黑水,直倒黄龙。中国当时有什么,没好枪,没好炮,没好政府,没好军队,唯一的资源就是人。

1933,张学良的最黑暗时刻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可以是一部英雄史诗,也可能是一折风流才子戏,全看从哪个角度观察。在1930年代初的国人眼中,这位东北军少帅恐怕是不折不扣的厚黑剧主角。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丢了大半个东北;1932年,他又在国民政府的一再严令下放弃锦州,不战而逃,一败再败却丝毫没有下野赎罪的意思,仍然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的名义坐镇北平,执掌热河、河北、察哈尔、山西、绥远五省及平津两市军政大权。 少帅并非无耻之徒,也非纯然无能之辈,但家乡沦陷的恶名和对日前线的重担,让他在逃避和坚持之间难以获得平衡,终于在1933年热河战败后达到了临界点。 风暴来袭前的浑浑噩噩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风流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马君武的这首《哀沈阳》流传一时,让后人以为事变当晚张学良正在享受欢歌艳舞。事实虽非如此,但也相差不多――当天北平开明戏院举办赈济江淮水灾义演,晚11时许,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入场,观赏压轴曲目、梅兰芳的《宇宙锋》。只是一曲未竟,副官谭海闯入包厢,报告了日军攻击沈阳北大营的消息。 而1933年1月1日晚山海关发生爆炸,驻屯日军进犯中国军队阵地时,张学良已经睡去了。这并非他因“九?一八”事变而痛改前非、生活更加规律,而是吸毒更加厉害的结果。 民国初年,吸食鸦片之风十分普遍,军队指挥官更是视为指挥作战时抵御困倦、消除疲劳的良方,身为奉军高级将领的张学良也不例外。被张学良视为臂膀的郭松龄起兵反对张作霖,最终兵败被杀,张学良在精神上顿失支柱,此后历经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接管东三省、宣布易帜加入国民政府、枪杀杨宇霆常荫槐等重大事件,张学良在精神上不堪重负又无人分担,逐渐沉溺于鸦片带来的短暂欢愉。以至于得知东大营受袭后,张学良并非返回行营召集会议,而是立即返回协和医院内他的包间病房。 “当时我的工作很困难,没有鸦片不行,干不了,结果上瘾了。”张学良在晚年承认对毒品的依赖。“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30岁的青年丢掉了东三省老家,也丢掉了最后的精神和尊严。他已经不能满足于鸦片,改用吗啡等更刺激的毒品,生活规律也从晚睡晚起变为早睡晚起,精神萎靡,不能自拔。但也只有东北军统帅的地位和华北的财源,才能支撑张学良无度的开销,因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已经不堪重任,更没有过任何让贤的念头。 在北平的张学良,表面上不忘国仇家恨,经常性地发布文告,鼓舞东北军将士要齐心用命,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又资助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为奋斗在白山黑水的各路义勇军提供后援。1933年1月3日山海关被日军攻占后,张学良也表示“如日方不顾一切悍然来犯,缓敌之谋无效,则我不得不尽其全力以与周旋”。他开始动员部队、编组军团,但战略态势上仍然是一副等着对方进犯的态势,对日本军队未来的行动既无应对方略,又乏充足准备。那些宣言、命令、决策签发的地点,甚至很少是他的司令部或者官邸,而是那间协和医院的病房。 昏聩的统帅自然难以承担“边防”大任。以直接与伪满洲国“接壤”的热河为例,驻守在此的汤玉麟所部欠缺训练,士气沉沉,官兵久不发饷,偶尔一发也是兴业银行的本省钞票,五十元才能兑换法币一元。不独薪饷如此,连军服分发也是寒暑倒置,士兵们承认只能靠偷摸抢掠维生,以“官胡子”自嘲。占汤部半数的骑兵部队,既不能机动进攻,又不能就地固守,军内讽之为“高脚队”,尤以汤玉麟贤弟汤玉书亲统的师属骑兵团为最,该团人马不满500,每年经费则高达55万元之巨。 身为省主席兼驻军最高长官的汤玉麟本人,也毫无抗敌意识,甚至与日本人时常往来。1932年2月,伪满洲国举行“建国大典”,汤玉麟派代表出席。伪满发布命令任汤玉麟为热河省长兼军管区司令,汤仍不置可否。张学良回忆,他当时已经意识到汤玉麟不可靠,打算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 从辛亥革命之始,民国新闻界人士形成了言论自由的共识。民国初年,新闻管制是相当宽松的,这与当时的新闻界人士一直坚持不懈地争取言论自由是分不开的。而后几十年,有关政府规制言论自由的具体尺度,却随着政局的波澜起伏反反复复,新闻独立的土壤越发的贫乏,但也无法遏制那些追求新闻自由者的脚步,对于他们而言,为了理想,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邵飘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记者、报人之一。 理想的起点 谈到近代新闻史,邵飘萍是一个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邵飘萍于一八八六年十月十一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在浙江东阳。原名振青,飘萍是他后来改的,意寓“人生如断梗飘萍”。 邵飘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表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十四岁便考中秀才,后来的学业之旅也很顺利。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金华,在母校教历史、国文。 他除教书外,对文字十分感兴趣,经常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1909年春,省运动会期间,他还和陈布雷、张任天三人一起,在一个图画老师指导下,办过一张《一日报》,这可以说是他报业生涯的开始。慢慢地,邵飘萍对报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自己也办一份报纸,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来实现自己救国的抱负。 邵飘萍真正的事业起点,是在1911年成为《汉江日报》的主笔。后来谈起自己从业新闻界是这么说的:“因此关系,辛亥革命之岁,遂与杭辛斋君1[1]经营浙江之汉民日报。”1[2] 1912年春,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从此,邵飘萍就开始大展身手,逐渐闻名于报界。 报界全才 邵飘萍当时被称为是报界的“全才”,各个方面都能胜任。方汉奇先生评价邵飘萍时说其人是少有的一个新闻界的“多面手”。他比史量才、汪汉溪多几分文采,比黄远生、刘少少又多几分组织和治事的能力,像他这样的“全才”,当时是不多见的。1[3] 任职《汉江日报》主编期间,邵飘萍干了不少惊心动魄的大事。 早在1912年1月,他就撰文声称袁世凯将来一定是一个大祸患,并把他与曹操、王莽等人相提并论,断言“袁贼不死,大乱不止”。1913年3月20日晚,民国元勋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邵飘萍撰文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至袁世凯。 如此“不和谐”的人物自然要被“敲打”一番。不出半年,浙江当局就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了邵飘萍。事后

郭松龄的简介

郭松龄的简介 : 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 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奉军着名将领。 郭松龄出生于盛京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 汾阳县。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郭松龄的远 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 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 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 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 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 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日俄战争 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 1905年秋,盛京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以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郭松龄恳求在衙门当差的远房姑爷做担保推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主考人的赏识而如 愿以偿。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军事学校,由赵尔巽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以便加速培养军事人才。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间和担 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 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由于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郭从此与朱结成亲密的部属关系, 并长期追随在朱的左右。 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郭松龄随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团连长。朱庆澜虽不是同盟会会员,但很支持同盟会的活动。在他的掩护下,军中 成立了同盟会组织,并聚集了一批同盟会会员,如程潜、方声涛等人。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的介绍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利用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已升为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对群众婉言相劝,没有发

张作霖

张作霖 刚开始队张作霖感兴趣,是高二时所观看的电视剧《少帅》,可能也与李雪健老师炸裂的演技有关吧。自从看了几集电视剧,我就被老帅那独特的气质所折服。后来由于高三学业繁忙,就暂时将深入了解他的意愿搁置了。直到上了大学, 课余时间充裕。偶有兴致,就将三年前的《少帅》又翻看了一遍。这一看不要紧,李老师的精彩表演让我入迷,于是我看了第三遍。到了这个学期,我决定读一本张作霖的传记,深入了解了解他的人生。 我选择了关河五十州写的《张作霖大传》,这本书客观公正地讲述张作霖如何从受招安的土匪,进而一步步成为“关外王”乃至在北京登基担任大元帅的过程。下面我将结合当时实际分析张作霖成功的原因以及我对他晚年一些决策地看法。 时代背景分析: 1988年,张作霖的父亲因为赌钱被一个混混打死了,他和几个兄弟姐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刚开始,母亲让张作霖卖包子,卖杂货,但他都干不好。后来他跟着母亲改嫁的老兽医学习医马之术,这项技术他学得非常好,以至于后来为大胡子们医马,结交了很多人。1894年参加了军队,但是他在一次移防的时候逃走了。 1896年,经冯麟阁介绍在广宁县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他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张作霖成长的年代主要是1890年前后,正值洋务运动后期。当时的东北更是鱼龙混杂,年轻人都争相去当胡子。东北政府无暇顾及村镇里的“琐事”,使得张作霖的发展不受拘束。 1901年,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1902年,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后升管带。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由于在日俄战争中的见缝插针,左右逢源,拿人好处,不办事。张作霖的部队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张作霖就是借助东北政治和治安的混乱以及抓住机遇,得以一步步发展。 人物性格分析: 张作霖从小就有个外号叫“万人喜”,也就是说他很会处事,情商高,别人都很喜欢他,这个特点让张作霖在数次困难中脱险。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act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B)。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3.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D ) A.戊戌变法运动 B.保路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 A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7.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上海设立了第一块租界,设立国是(A)。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8.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C)。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9.十九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国家是(D)。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10.《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C )。 A.甲 B.保 C.两 D.伍 11.造成太平天国与古代农民起义有新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D)。 A.领导阶级不同 B.组成成分不同 C.指挥思想不同 D.所处时代不同 1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 A.领导层的腐败 B.领导层的内讧 C.以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抗日英雄佟麟阁的故事

抗日英雄佟麟阁的故事 佟麟阁(1892-1937),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

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2014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1935年佟麟阁与彭静智和次子佟兵在张家口 1892年10月29日麟阁生于农民家庭。他幼时从师于舅父胡老先生门下,读经史,其父母常愤然教育他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家振兴而努力。在他17岁那年由舅父介绍在当地县官署谋得一个笔帖士的职位,每月领取微薄的收入以补贴家用。 1900年7月,高阳居易水之南,保定府之东,惨遭八国联军之日军的大肆烧杀掳掠。闾里成墟,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之情,不堪言状。当时8岁的佟麟阁亲眼目睹国家的屈辱与人民的苦难,从此萌发投笔从戎,遂萌救国之念。

1907年,由父母作主,与本县八果庄农民之女彭静智(1889—1968,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结婚。 1908年十六岁时,经友人介绍到高阳县县公署当缮写。 投笔从戎 1911年11月,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发起滦州起义,佟麟阁因钦慕冯玉祥爱国之名,毅然投笔从戎,为左哨哨兵,旋为哨长。 1913年,冯玉祥任备补军左翼第一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时,把基督教引入军中,作为练兵的补助方法。此时佟麟阁在第一团当排长,他被耶稣力救世人而受苦致死的精神所感召,笃信耶稣,立志要像耶稣那样为久受苦难的中国人而牺牲,恪守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 成为将领 1914年,佟麟阁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一团第三营第二连连长,驻防陕西。赵登禹在该连入伍。佟见赵骁勇过人,遂结生死之交,后来赵当了冯玉祥的随从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简介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张宗昌、韩麟春、姜登选等。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但是由于直奉两系分赃不均,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2年4 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并转而联络皖系段祺瑞和国民党孙中山领导下的广东国民政府,组成反对直系的“三角同盟”。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10月﹐直系

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将郭军击败,郭兵败被杀。 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由于他未能完全满足日本对满蒙地区的权益要求,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炸死于沈阳近郊的皇姑屯(即皇姑屯事件)﹐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东北边防长官。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近代史 张作霖 论文

一代枭雄——张作霖 东北王、满蒙王、民国陆海军大元帅,这些都是枭雄张作霖的辉煌,充分证明了他的雄才,可是他又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张作霖,字雨亭,出生于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是个赌徒,经常带张作霖出入赌场,致使他早年沉迷赌博,生活贫困,他当过木匠,当过乞丐,当过兽医。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作霖瞅准时机,参了军。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骑兵,但随后不久他迎娶了地主赵占元的女儿赵春桂,此人便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生母。在赵占元的赞助下,他成立了大团,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后来被清朝招安。 1911年,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1912年,因镇压革命党人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其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洪宪帝制败后,他被黎元洪大总统任为奉天督军兼省长。1917年,因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1918年,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被任为东三省巡阅使。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史,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力主镇压。日本制造宽城子事件。孙烈臣任黑省督军,鲍贵卿任吉省督军。成为“东北王”。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1921年,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进京组织梁士饴内阁。1922年,吴佩孚揭露梁内阁卖国媚外,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而归,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1923年,扩奉天兵工厂;东北大学开学。1924年,成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组“镇威军”六个军进关与直系再战,胜,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1925年,奉军进入上海,势达鼎盛时期。浙江督军孙传芳反奉,郭松龄倒戈,日军助张败郭。1926年,北京会见吴佩孚商定讨赤计划。

东北军沿革

东北军沿革 一、“东北易帜”前的奉系军阀: 1、张作霖民国前期任职: 1902年被官府收编为新民府巡防营,任:管带 1909年改编为奉天前路巡防队,任:指挥使 1912年巡防队改称第27镇,任:镇守使 2、中华民国成立后: 第27师:(1912.9由第27镇又改称) 师长:张作霖参谋长:马凯 一等参谋:单世俊二等参谋:阚朝玺三等参谋:梁序芳中军官:赵锡福军械官:王国政 第53旅旅长:汤玉麟 第105团团长:张麟书团副:鲍德山 第1营营长:梁朝栋 第2营营长:宋显一 第3营营长:崔俊臣 第106团团长:邹芬团副:赵恩臻 第1营营长:孙德山 第2营营长:齐占九 第3营营长:于文甲 第54旅旅长:孙烈臣 第107团团长:蔡永镇团副:赵玉周 第1营营长:牛永福

第2营营长:宋维贤 第3营营长:齐恩铭 第108团团长:刘香九团副:李桂林 第1营营长:张乐山 第2营营长:杨遇春 第3营营长:崔鸣山 骑兵团团长:张景惠团副:赵玉周 第1营营长:郑殿升 第2营营长:张明九 第3营营长:张荣 炮兵团团长:张作相团副:单世俊 第1营营长:李振声 第2营营长:蔡平本 第3营营长:陈九芝 工兵营营长:赵明德 辎重营营长:闫玉成 3、张勋复辟后:(1917年) 奉天督军:张作霖 第27师师长:孙烈臣 第28师师长:汲金纯 第29师师长:吴俊升 4、段祺瑞政府时:(1918年) 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总参谋长:张作相

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旅旅长:邹芳第2旅旅长:阚朝玺第3旅旅长:梁朝栋第4旅旅长:郑殿升第5旅旅长:蔡平本 : 第6旅旅长:王良臣第7旅旅长:刘香九 5、1920年: 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旅旅长:阚朝玺第2旅旅长:郑殿升第3旅旅长:张学良第4旅旅长:蔡平本第5旅旅长:齐恩铭第6旅旅长:鲍德山 第7旅旅长:李景林 骑1旅旅长:张荣 警备队统领:刘香九 6、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奉系军队:(1922年) 镇威军总司令:张作霖 副总司令:孙烈臣 参谋长:杨宇霆 奉系各省督军: 奉天督军:张作霖 吉林督军:孙烈臣 黑龙江督军:吴俊升 奉系陆军各师: 第27师师长:张作相 第53旅旅长:赵明德 第54旅旅长:李振声 第28师师长:汲金纯 第55旅旅长:史魁元

张作相

张作相 编辑 张作相,字辅忱,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现属河北省深州市前磨头镇),生于奉天义县(今辽宁凌海市班吉塔乡杂木林子村)人,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张学良的“辅帅”,张作霖的“拜把兄弟”。张作相在吉林任职期间,修吉敦铁路,建吉林大学,兴办自来水,铺筑柏油马路,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修筑吉海铁路。1949年3月,张作相患病死于天津。 目录 1人物概述 1 1.1 人物资料 2个人影响 1 2.1 前半生 1 2. 2 后半生 3家庭成员 1 3.1 夫人 1 3. 2 儿女 4人物故居 5相关介绍 1人物概述 张作相,字辅忱。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镇杂木林子村人。1881年(光绪七年)生。父张永安,字景泉,半农半商。 张作相少年家道贫寒,佐父治家,当过泥瓦匠。张作相一族兄被土匪所杀。1901年他将杀死族兄的仇人打死后投入绿林为匪。后率二三十人的队伍投奔当时在北镇一带活动的张作霖匪伙,在北镇桑林子一带组织地方保险队。他和张作霖并非一家,更不是亲兄弟,只是名字偶然巧合,使张作霖很高兴,于是结成盟兄弟。在作战中,张作相曾于枪林弹雨中只身

救张作霖出重围。因此两人结下患难之情,形同手足。后张作霖部在与金寿山部争斗中受挫,败走八角台(今台安县城)投奔张景惠的预警保安队,并被推为首领。民国成立后,张作霖部改编为奉天陆军27师,张作相任该师炮兵团长,晋授陆军少将。1917年代任奉天陆军第27师步兵第54旅旅长,并代理奉天陆军第27师师长。 1919年初,升任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谋长兼卫队旅旅长、奉天警备总司令,仍代理奉天陆军27师师长。同年秋,实任27师师长,晋升陆军中将。 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相兼任镇威军东路第一梯队司令,进驻永清。奉军战败,退驻榆关,北洋军阀政府趁机发令对张作霖撤职查办。张作霖意沮心丧,怀有下野之念,急召张作相密商后策。张作相劝张作霖不要下野,并陈词献策。张作霖嘉纳其言,精神振作,任张作相为镇威军第三路总司令。同时,集合各军,在榆关背城一战,使奉军转危为安。 1925年,张作相代任吉林军务督办兼吉林省长,晋升陆军上将。同年3月,兼任东三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和陆军第15师师长。同年冬,郭松龄倒戈反奉,张作相部正驻守榆关一带。郭军先出关的两个团在姜女庙被其缴械,继出关的两团也在榆关东站被其解除武装。郭松龄致电报中说:“榆关缴械,姜女庙进逼,龄之原定计划全为我公破坏。”郭松龄被擒,张作霖拟将助郭倒戈将领一律处死,参与决议的奉军将领中唯张作相力排众议,分析时局,晓以利害,提出建议,为张作霖所采纳,除郭松龄夫妇被处死外,其余诸将皆得免。 1926年张作霖令东三省种植鸦片,以筹军饷。张作相以种植鸦片烟流毒太深,向张作霖陈明利害另筹饷源,拒种鸦片。 1928年北伐军占领平、津,吉林学生上街游行,向张作相请愿,要求东北易帜,全国统一。张作相令人架起机枪,拒请愿队伍于辕门之外,只放师生代表进见。张作相表示易帜一事得听奉天命令,并怒斥师生代表“不好好读书,乱管国事”,要扣押请愿群众。经吉林教育厅长引咎求情,张作相才答应只关押师生代表,驱散请愿队伍。两个月后,被关押的代表才分别获释。 张作霖被炸身亡后,东北军将领经东北三省议会联合会推选张作相任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张作相坚持不任,而推让与张学良,自己甘居副职辅佐。张学良通电宣布东北易帜,张作相大力支持并在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上领衔向国民政府宣誓,就任吉林省保安司令兼省长。1929年1月,就任驻吉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及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同年夏,张学良所部占领中东铁路,发生“中苏事件”,日本从中竭力鼓吹作战,以收渔人之利。国民党政府也命东北当局出兵攻击苏军,以削弱东北实力。张作相与张学良分析内情,主张罢战言和。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倒蒋,当时东北举足轻重,双方都想拉张学良以加强实力。张作相力主东北闭关自守,固守关外,不参予内战,休养生息,训练士兵,扩

大帅府简介

张氏帅府内容简介 张氏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地处清沈阳故宫南侧,为一方形大院,是奉系军阀首领、东北军统帅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占地3.6万平方米,是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也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少帅府”,为三进四合院,共有房舍74间。 在伪满时期,张氏帅府的建筑多被毁坏,园内杂草荒芜。建国后,政府曾多次进行重建和修葺,现以大青楼和小青楼向游客开放,可参观的有著名的老虎厅、豪华的宴会厅、东北政务委员会以及张作霖起居室、张学良夫妇卧室、张学良办公室等。由于张氏帅府曾是本世纪初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地区,在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我国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这些房间都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多个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建筑特色—— 张氏帅府按照建造的时间和使用可分为东院、西院两部分,二者之间以院内的青砖墙为界,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以及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等,西院则是后期建筑,在“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造。 张氏帅府的四合院是建筑群的中心,为三进式院落,坐北朝南,依次分别是砖雕“寿”字影壁墙、正南门、门房、过道门、传达室、电话室、卫士房、东西厢房,此为第一进;仪门(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张作霖下属八大处的办公之地),这是第二进;第三进院子中有张作霖夫人、姨太以及小姐们的起居室,还有祖先房、东西厢房(分别是会客室和办公室)。 小青楼和大青楼均位于东院。小青楼楼高两层,为中国古式建筑风格;大青楼是张作霖议事和接待要员的地方,楼高三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

2014纲要复习题11月28日

综述 1.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君主立宪制 D.宗族家长制 3.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与各国侵略者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E.中日《马关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 A.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中国自然经济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保持,中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D.近代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生活极端贫困化 7.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一章 8. 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2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惨案是() A.北京庄王府杀害义和团团民惨案 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C.火烧圆明园 D.旅顺大屠杀惨案 9. 19世纪中期,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军事侵略的主要形式是() A.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B.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C.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D.勒索赔款,抢劫财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