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二基础公式

物理必修一二基础公式
物理必修一二基础公式

物理必修一二基础公式

17. 向心力表达式:物理基础公式

1.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v2,22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F,m,mR,m()R ,向RT,X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物体某一v,,t18. 各字母含义:圆周运动向心力 F向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3.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物体质量 amn

v,v,vF0a,,, 线速度角速度 T周期 R半径 v,,ttm19. 开普勒三定律:一,椭圆轨道二,t相4. 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a,k同,面积相同三,

v,v,at20T

12X,vt,at 20.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间引力)02

22mm2aX,v,v120F,G引2R5. 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0

122,1122 v,at,,X,at,,2aX,v() G,6.67,10N,m/kg2

6.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静止下落)21. 近地面万有引力:(R相当于星球半径)

1222 v,gt,,h,gt,,2gh,vMmv2,22G,mg,m,mR,m()R,22RTR

G,mg7. 重力的表达式:

2 黄金代换式 GM,gR8. 弹簧弹力表达式: F,kx

22. 卫星环绕系统:(距地面高度h)9. 静摩擦力范围:0,F,F max静

2Mmv2,G,m,m(R,h)210. 滑动摩擦力表达式: F,,FR,h(R,h)N滑

2,21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m()(R,h)T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

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23. 中心天体环绕:(r是天体中心距)

2,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F,0Mmv2,合22G,m,mr,m()r,2rTr12. 牛顿第二定律:F,ma

413.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运动的切3VR天体体积(R,中心天体半径) ,,线方向 3

14. 曲线运动的条件: 24. 双星环绕:()F,V不共线。r,r,r12

2F15. 曲线运动判断:任意时刻,在凹侧,,mmv222121,G,m,mr,m()r111在凸侧,曲线轨迹在中间。 v2rTr116. 向心加速度表达

式:2v,2222,m,mr,m()r,2222v2,22rT2a,,R,()R ,nRT

25. 第一宇宙速度:7.9(最大圆轨道环km/s

绕速度,地球上最小发射速度。) 26. 地球同步卫星:位置,赤道上空

H,36000千米周期,高度, T,24h

环绕速度, 3.1km/s

W,FLcos,,pt27. 功的表达式:

0,,0当时, W,FL

W28. 功率表达式: P,,Fvt

29. 重力势能表达式:(地球上的物体由于被

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E,mghP

30. 重力做功表达式:(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关系) W,E,E,mgh,mghGP1P21231. 动能表达式:(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12Emv ,K2

32. 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

1122W,E-E,mv,mv K2K121合22

33. 机械能守恒;(只受重力或弹力的作用)

E,E,E,EP1K1P2K2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t ?t g v ?=?v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分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位移: x = 0v t 水平分速度:x v = 0v 2.竖直分运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y v = g t gy v y 22= 3.合速度: v = y x v v + tan =x y v v =0 v gt — 4.合位移: 22y x l += tan α= x y =0 2v gt 即:tan =2 tan α 速度方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中点x /2 5.飞行时间: g h t 2= 6.水平射程: x =0v t =g h v 20 其中:h 为下落高度 7.速度改变量: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的速度改变量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 / 二、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1、线速度:v (矢量)单位:米/秒(m/s ) 公式:v =t s ??=r=T r π2=2πf r=2πn r (或30 nr π) 2、角速度:(矢量)单位:弧度/秒(rad/s ) 公式:=t ??θ=r v =T π2=2πf =2πn (或30 n π)(转速n 前者单位为r/s 后者为r/min ) 3、向心加速度:n a (矢量)单位:米2/秒(m 2/s ) 公式:n a =t v ??=r v 2 =ω2r=224T r π=4π2fr=v ω 4、向心力:n F (矢量)单位:牛(N ) 公式:n F = m n a =m r v 2 =m ω2r=m 2 24T r π l v

5、周期:T (标量) 单位:秒(s ) ,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 = 6、频率:f (标量)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7、转速:n (标量) 单位:转/秒(r/s) 或 转/分(r/min) 与频率的关系:f=n (转速单位为r/s )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 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 /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1)、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 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 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 ⑤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 =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 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 ('h R GM r GM g +==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2) ('g h R R g += ⑧ 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 233 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特别地:当r=R 时:G T πρ32= 2324GT r M π=r GM v =3 r GM =ωGM r T 324π=3224πGMT r =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 ot- gt^2/2 2.末速度Vt= V 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1.V=X/t 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 2.Vt=V o+a0t Vt是末速度(m/s)V 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t 是时间(s); 3.X=V ot+(1/2)at2 X是位移(m)V 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2); 4.Vt2-V o2=2aX Vt是末速度(m/s)V 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2)X 是位移(m); 5.h=(1/2)gt2Vt=gt Vt2=2gh 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 6. G=mg 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 2); 7. f=μF N 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 N是支持力(N); 8. F=kX 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9. F=ma 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2)。 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 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s(n+1)-s(n)=aT^2 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n)=[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 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到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汇总

————————————————————————————————作者:————————————————————————————————日期: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勐腊县一中 曾大国 一、运动的描述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x v t ?= ?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x v t = 总 总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速度 x v t ?= ?→?(t 0) 4、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0 v v v a t t -?= =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打点时间间隔: 0.02s (2)、电源:低压交流电 电压:6V 以下 (3)、纸袋处理: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 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加速度的求法:2x a T ?=(x ?: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0v v at =+ (2)、位移:2 12 x v t at =+ (3)、速度与位移:2 2 02v v ax -= (4)、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gt = 位移:212 h gt = 三、相互作用

θ h 0v ● y ● v y v X x (1)、重力:G mg = (2)、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F kx = (3)、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max 0F F <≤。 根据平衡力特点计算 (4)、滑动摩擦力: N f F μ= (5)、力的合成:两个力1F ,2F 的合力F 合的范围:1212F F F F F -≤≤+合 F 合的大小:221212= 2cos F F F F F θ++合 四、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超重:N F G > 失重:N F G < 五、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①、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0x v t = 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y v gt = 位移:2 12 h gt = ②、合速度的大小:22 0y v v v =+ 方向:0 tan y v v θ= (2)、圆周运动: 线速度:物体运动过的弧长(s ?)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s v t ?= ? 角速度:物体运动转过的角度(θ?)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pdf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 1. V=X/t V 是平均速度(m/s ) X 是位移(m ) t 是时间(s ); 2. Vt=Vo+a0t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2)t 是时间(s ); 3. X=Vot+(1/2)at 2 X 是位移(m ) Vo 是初速度(m/s ) t 是时间(s ) a 是加速度(m/s 2); 4. Vt 2-Vo 2=2aX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2)X 是位移(m ); 5. h=(1/2)gt 2 Vt=gt Vt 2=2gh h 是高度(m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 2) t 是时间(s ) Vt 是末速度(m/s ); 6. G=mg G 是重力(N ) m 是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 2); 7. f=μFN f 是摩擦力(N )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N ); 8. F=kX F 是弹力(N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 9. F=ma 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 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 1gt t v h += 2.船渡河问题 时间最短:α=90°,船v L t = 路程最短:船水v v =αcos ,s=L ③两个分运动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勐腊县一中 曾大国 一、运动的描述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速度 4、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打点时间间隔: 0.02s (2)、电源:低压交流电 电压:6V 以下 (3)、纸袋处理: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 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 度。 加速度的求法:2 x a T ?=(x ?: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0v v at =+ (2)、位移:2 12 x v t at =+ (3)、速度与位移:22 02v v ax -= (4)、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gt = 位移:212 h gt =

三、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 (2)、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F kx = (3)、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max 0F F <≤。 根据平衡力特点计算 ( 4)、滑动摩擦力:N f F μ= (5)、力的合成:两个力1F ,2F 的合力F 合的范围:1212F F F F F -≤≤+合 F 合的大小:F 合 四、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超重:N F G > 失重:N F G < 五、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位移:0x v t = 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 速度:y v gt = 位移:2 12 h gt = ②、合速度的大小:v = 方向:0 tan y v v θ= (2)、圆周运动: 线速度:物体运动过的弧长(s ?)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资料 物理公式的记忆是物理学习的第一步,没有记忆住公式而去解题就算你在厉害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同学们要想让自己在物理学习上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首先就要记牢物理公式。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2aS 3.中间时刻速度=V平=(+)/2 4.末速度=Vo+at 5.中间位置速度= 6.位移S=V平t=t+a 7.加速度a=(-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 (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 / t=2πR/ T 2.角速度ω=Φ/ t = 2π/ T= 2πf

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 / R=mω2R=m(2π/T)2 R 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一物理必修12公式大全汇总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恒力做功:W=Flcos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 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 (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 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 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 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 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 F P v = m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 1 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 2 1mv E K =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 121mv mv W W W -=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 22 21212 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 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 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O R M m 60o L m A B h A B h v 0 A B R W 2 v 0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基本公式大全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 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 F 的方向 2.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 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③上升时间:g v t 0= 上 ④总时间:g v t 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 3.平抛运动 ①分速度 0v v x =gt v y =

②合速度:2 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 β ⑥飞行时间:g h t 2=,与v 0无关 ————————————————————— 4.线速度:T r t l v ?=??=π2 5.角速度:T t πθω2=??= 6.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r v ω= 7.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 = 8.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 ④分位移 t v x 0=22 1gt y =

9.向心力: r f m r n m r T m r m r v m F n 222222 22444πππω=?=?=== 10.向心加速度: r f r n T r r r v a n 222222 22444πππω===== 11.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gr v = 12.方程格式: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n F —————————————————————

18.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a =2 3 19.万有引力定律:2 2 1 r m m G F =,G=6.67×10-11 20.中心天体质量:2 3 24GT r M π= 21.中心天体密度: )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 ρ== 22.卫星的运行速度:r GM v =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 R GM g =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km/s 9.71 ==Rg v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 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 26.变力做功的计算: ①摩擦力做功:W f = f s ,s 为路程 ②图像法: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 27.动能:22 1mv E k = 28.重力势能:mgh E p =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式是高中物理知识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修一、二课程有哪些公式要记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一)1.平均速... 公式是高中物理知识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修一、二课程有哪些公式要记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一)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二)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2T秒、3T秒...nT秒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n-1).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三)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FN (注意:这里的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V o =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 +Vt )/2]1/2 6.位移S=V平t=V ot+at /2=Vt/2t 7.加速度a=(V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8.实验用推论ΔS=aT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V o):m/s加速度(a):m/s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 /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 ≈10m/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 ot-gt /2 2.末速度Vt=V 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 –V o =-2gS 4.上升*大高度Hm=V o /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 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 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 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 /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 +Vy )1/2=[V o +(gt) ]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 o 7.合位移S=(Sx +Sy )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 o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x/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2 –V 2 0=2ax 3).中间时刻速度 V 2 t =v =(V+V 0)/2 4).末速度V=V 0+at 5).中间位置速度V 2 x = 2 2 20t v v 6).位移x= v t=v 0t + at 2/2=vt/2 7).加速度a=(Vt-Vo)/t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X=aT 2 (ΔX 为相邻连续相等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0=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X=V 0t- gt 2/2 2).末速度Vt= V 0- gt (g=≈10m/s 2) 3).有用推论V 2t –V 20=-2gX 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2 0/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 y =gt 3).水平方向位移X= V 0t 4).竖直方向位移Y=2 1 gt 2 5).运动时间t=g y 2 (通常又表示为g h 2) 6).合速度V t =()220y v v +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 β=V y /V x =gt/V 0 7).合位移S= ()22y x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 α=Y/X =gt/2V 0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an β=2tan 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an β=2tan 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汇总

必修一、二物理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 t s 1.基本公式 (2)加速度a = t v v t 0 - (3)平均速度v = 2 0t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瞬时速度at v v t +=0 (5)位移公式 2 02 1at t v s + = (6)位移公式t v v s t 2 += (7)重要推论2 02 2v v as t -= 3.常用于计算打点计时器问题: 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t S V V V t t =+=2 02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 数:2 aT S =?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4.自由落体:2 2 1gt h = 2 2t v h g = gt V t =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4、胡克定律:弹簧弹力kx F = 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 合=0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2.导出公式 N f μ=

6、求F 1 、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1212 F -F F F F ≤≤+ 7、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8、超重与失重 超重:a 向上 N m a m g =+ 失重:a 向下 N m g m a =- 完全失重: a=g 且竖直向下 0N = 9、功 :θcos FS W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0、平均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P W t =或P Fv =计算平均功率,而计算瞬时功率,则只能应用公式P Fv =。 11、汽车启动问题常用公式:F=f+ma P=Fv m P P v F f = = 12、动能: 2 2 1mv E K = 13、重力势能:mgh E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4、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15、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2 22 2 112 12 1mV mgh mV mgh + =+ 或者 P E ?减 = K E ?增 16、摩擦力做功: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所产生的热量Q S f 滑相对= 17、小船过河的几种特殊情况(船速为v 1,水速为v 2) (1)顺流航行:12v v v =+ (2)逆流航行:12v v v =- (3)以最短时间过河:2 2 21v v v = + 最短时间为:1 d t v = 船头始终垂直河岸 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满足12 tan v v θ= (4)最短位移过河:S=d 船头与水平方向夹角满足21 cos v v θ= ,且斜向上游 1 2k k E E W -=合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复习进程

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 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公式总结 勐腊县一中 曾大国 一、运动的描述 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x v t ?= ?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和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x v t =总 总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速度 x v t ?= ?→?(t 0) 4、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0 v v v a t t -?= =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打点时间间隔: 0.02s (2)、电源:低压交流电 电压:6V 以下 (3)、纸袋处理:解题思想: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 纸带上点的求法:该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前后相邻的两点间的平均速 度。 加速度的求法:2 x a T ?=(x ?:纸带上连续两段的差)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0v v at =+

(2)、位移:2 12 x v t at =+ (3)、速度与位移:2 2 02v v ax -= (4)、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gt = 位移:21 2 h gt = 三、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 (2)、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F kx = (3)、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 max 0F F <≤。 根据平衡力特点计算 (4)、滑动摩擦力:N f F μ= (5)、力的合成:两个力1F ,2F 的合力F 合的范围:1212F F F F F -≤≤+合 F 合的大小:F 合 四、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超重:N F G > 失重:N F G < 五、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①、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0x v t = 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y v gt =

物理必修一二基础公式

物理必修一二基础公式 17. 向心力表达式:物理基础公式 1.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v2,22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F,m,mR,m()R ,向RT,X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物体某一v,,t18. 各字母含义:圆周运动向心力 F向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3.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物体质量 amn v,v,vF0a,,, 线速度角速度 T周期 R半径 v,,ttm19. 开普勒三定律:一,椭圆轨道二,t相4. 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a,k同,面积相同三, v,v,at20T 12X,vt,at 20.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间引力)02 22mm2aX,v,v120F,G引2R5. 初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0 122,1122 v,at,,X,at,,2aX,v() G,6.67,10N,m/kg2 6.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静止下落)21. 近地面万有引力:(R相当于星球半径) 1222 v,gt,,h,gt,,2gh,vMmv2,22G,mg,m,mR,m()R,22RTR G,mg7. 重力的表达式: 2 黄金代换式 GM,gR8. 弹簧弹力表达式: F,kx 22. 卫星环绕系统:(距地面高度h)9. 静摩擦力范围:0,F,F max静 2Mmv2,G,m,m(R,h)210. 滑动摩擦力表达式: F,,FR,h(R,h)N滑 2,21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m()(R,h)T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 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23. 中心天体环绕:(r是天体中心距)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 F= 角:合力的方向与F1成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静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1]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 7.合位移S=(S_x2+ S_y2) 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 / t=2πR / T 2.角速度ω=Φ / t = 2π / T= 2πf 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 R=(2π/T)2 R 4.向心力F心=mV2 / R=mω2 R=m(2π/ T)2 R 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②0t v v at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⑤2012 S v t at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x 1∶x 2∶x 3∶…∶x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④通过前x 、前2x 、前3x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2022t s v v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1、重力:G=mg(g 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弹力: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 (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max 0f f <<静 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 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