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现状

资本主义现状
资本主义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获得了高速发展,并表现出新的形态特征。今天的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质性判断。在“丰裕社会”、“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后福特主义社会”等标签化的概念背后,实质上反映出不同理论家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问题时的方法论差异。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进行定位,便成为与会中外学者探讨的焦点。在讨论中,学者们不仅频繁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那里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资源,也寻求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诸多代表性观点中汲取养分。

中央编译局林德山研究员指出,20世纪70年代之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结构状态,表现出社会财富的集中趋势;除国家外,包括工会、非政府组织和宗教在内的其他社会力量正在社会关系的调节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不言而喻,阶级结构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所呈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种新形态在现象层面上已经彻底不同于马克思直接关注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资本主义。由此西方产生了“后工业社会”取代“工业社会”、“后现代性”取代“现代性”的理论思潮。这样一来,如何看待“后现代”就成了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形态的一个理论枢纽。与会中方学者非常希望了解英国学者在“后现代”问题上的观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马丁?麦克伊弗博士明确反对所谓“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指认,而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未发生本质的改变。他宣读的《马克思的现代主义——一个辩护提纲》一文在现代性/

现代主义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了马克思的哲学思考。麦克伊弗博士主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替代方案中深深包含了一种特定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对“现代主义”更加全面的思考。基于此,麦克伊弗博士更倾向于用“全球化资本主义”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形态。

从“全球化”角度出发来定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内在地延伸出以下两个层面的理论问题:第一,既然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建立在现代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并未超越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界限,那么该如何看待马克思的“生产”或“劳动”概念在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适用性?第二,一旦将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结合在一起,强调的就不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维度,而是其空间维度,即资本逻辑在全球空间内的布展,那么空间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关联是学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英国肯特大学肖恩?塞耶斯教授提交的论文《现代工业社会的劳动》.在元哲学层面上强调了马克思劳动概念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并非与工业生产简单联系在一起,而是在哲学基础上指向一种最终的劳动形式,使得现代工业的普遍形式得以实现。塞耶斯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国》一书中关于“后工业形式的劳动取代工业劳动”的观点,并认为哈特和奈格里提出的“非物质劳动”、“生态政治”等概念令人迷惑而无用。塞耶斯认为,要了解现代世界中劳动的本质,离不开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的适当理解和恰当发展。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也将继续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提

供合适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雇佣劳动的分析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看待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呢?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向大会提交的论文《雇佣劳动的嬗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指出,法国调节学派代表人物米歇尔?阿格里塔的理解具有典型意义。唐正东教授认为,面对后福特制资本主义,阿格里塔对雇佣劳动的理解混淆了“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未能向马克思那样从货币关系深入到生产关系中去,以致进一步“偏离”了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这一事实表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形态,货币关系在经验层面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生产入手的分析不仅需要坚持一般性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在具体的理论分析中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本质。

杰索普教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时间和空间,《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本身就包含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杰索普教授在大会上宣读的论文《作为空间理论家的葛兰西》认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遗产在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对左派策略的批判中得到了宝贵的继承和发展。杰索普教授对葛兰西实践哲学的空间化范畴的分析,等于把传统上被认定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葛兰西当作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理论先驱。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中的空间维度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杰索普教授的发言还提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之间的关系既不是“时间的空间”,也不是“时间和空间”,而就是“空间一时间”本身。因此,以全球化资本主义来概括当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

不仅符合客观的现实状况,更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

从资本或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界定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到了大部分与会学者的赞同。河南大学吕世荣教授对此进行了肯定,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其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雇佣劳动和资本统治、物役经济和拜物教——在更普遍层面上的表现和拓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批判导出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更显示出理论和现实的说服力。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韦定广教授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本在占有运行方面日益具有充分的全球性和自由性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罗文东研究员则认为,西方国家在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通过理论、政策和体制的调整,从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虽然垄断资本主义发生了部分质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及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

三、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

当代国外左派激进思潮的最新发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研究中的理论得失,也是与会学者较为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态,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资本全球化进程,也在文化、政治、意识形态诸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就必须对这些影响做出理论回应。西方左派激进思潮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迁,为我们的当代资本主义研

究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马克?内奥克雷斯教授向大会提交并宣读了题为《紧急状态、资本主义和法治》的论文,在研讨会最后一天掀起了一次交流、讨论的高潮。内奥克雷斯教授针对“9?11”事件之后西方学界流行的“我们进入了紧急状态”的理论喧嚣,提出了“资本主义是永恒的紧急状态”的相反观点。如本雅明所言,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紧急状态“不是特例,而是规则”;意大利左派政治学家乔治?阿甘本认为,纳粹集中营就是紧急状态成为规则的一种特殊空间,是正常司法状态之外的飞地;奈格里和哈特在《帝国》中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为国际政治中的持久紧急状态(所谓“人道主义干预”)奠定了规则。奈奥克雷斯教授同意这些左派立场,但特别强调紧急状态并不是法律状态之外,而是内嵌于资本主义法治之中。面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的民主法治能够轻易地转化为紧急状态。通过历史上的大量案例,内奥克雷斯教授分析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条件下紧急状态永恒化、合法化的实质。他的结论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永恒化紧急状态,不是要求回到合法性的“正常状态”,而是要“实现真正的紧急状态”——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资产阶级统治权力的“正常化”状态。内奥克雷斯教授强调反资产阶级法治化的暴力,引起了张一兵教授等人的质疑:如果是这样,那么无产阶级革命与恐怖主义还有什么区别?对此,内奥克雷斯教授回答得很干脆:“对于资产阶级而言,无产阶级革命就是恐怖主义;对于无产阶级而言则不然。”

内奥克雷斯教授要求“无产阶级不要放弃暴力革命”的观点引起了与

会者的激烈争论。这个观点实际上深深触及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合法性问题。就该问题,中山大学王晓升教授指出:为了解答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提出了民主法治国家的构想,其实质是为了改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身,而这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潜力的耗尽。因此哈贝马斯以系统进入生活世界来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根源的时候,就忽视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哈贝马斯的观点可以看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批判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理论嬗变,对其进一步的理解离不开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此,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从伦理学的视角进行了透视。她认为,反思与批判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与社会伦理关系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研究活动之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单向度思维和事实中立说的学理性批判,对科学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批判,对社会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批判的冰山一角。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从文化和历史哲学角度总结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他认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就己经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并主要展开为针对资本主义的文化研究与批判活动。“泛文化化”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特征,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主线仍是这样一种路向。在此基础上,邹诗鹏教授提出必须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坚持并发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有效历史批判。复旦大学汪行福教授从解放的视角梳理了从马克思到哈特和奈格里对资本主义社会

进行的批判理论建构。汪行福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带有革命意图的批判性社会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以及马尔库塞等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则建基于解放的立场之上。在后福特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性立场在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与《大众》等两部代表作中得到了坚持。

经过两天热烈的讨论,学者们既达成了一定的理论共识,同时又不乏热烈甚至是激烈的交锋。周宏教授和杰索普教授在大会总结致词中谈到,本次会议是中英两国学者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第一次交流,但由于时间所限,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的许多讨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杰索普教授代表与会英方学者表示希望这一研究和交流能够继续下去,并提出了几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主题:(1)马克思与韦伯、熊彼特、卡尔?波兰尼等其他学者对资本主义研究的不同特点;(2)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及其同社会运动的关系;(3)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期和发达的世界市场中的资本主义不同形式研究;(4)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问题以及超级大国应该怎样联合起来以应对面向人类新出现的种种危机;(5)话语对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意义及其同意识形态批判的关系;(6)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和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位置,特别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

我国网上拍卖市场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分析

164 《商场现代化》2006年2月(下旬刊)总第459期 市场调研 一、引言 近年来因特网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到了4560万台,比2004年7月增加了930万台,增长了25.6%;网民人数达到了10300万人,比2004年7月增加了1600万人,增长了18.4%。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以网上交易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传统市场的范围,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网上拍卖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倍受商家和消费者喜爱和关注的一种新的交易机制:我国网民参与网上拍卖的比率由2003年的8%上升到2004年的11.5%。网上拍卖市场的兴起对我国传统的交易制度带来了冲击,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诞生。因此,研究我国网上拍卖市场的现状、问题,寻求促使其发展的相应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国网上拍卖市场的现状 据艾瑞咨询《2004年中国网上拍卖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网上拍卖市场近年来呈高速增长态势:2004年全年网上拍卖市场共有4250万件商品参与交易,成交约1700万件,成交率约为40%;平均交易计价200元,全年成交金额从2003年的10.7亿元增至2004年的34亿元,市场规模实现了217.8%的增长。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中国网上拍卖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阶段。2004年已经实现了生命周期的重要转折,2005年登录商品数和成交率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估计总交易额和收入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去年的增幅。 从中国网上拍卖市场结构来看,呈现出eBay易趣、淘宝、一拍三足鼎立的寡头垄断局面。易趣网是由两名华裔哈佛大学毕业生在1999年从模仿美国eBay着手创办的,2002年eBay注资拥有其三分之一股份,2004年全资收购。从2004年的交易额来看,eBay易趣稳居行业首位,稳定地占有65%的市场份额。淘宝网在2003年5月,由阿里巴巴注资筹建,一拍网由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雅虎与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在2004年携手合力打造。淘宝、一拍的兴起对eBay易趣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国网上拍卖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从2004、2005年的情况看,易趣、淘宝、一拍三大拍卖网站,都进一步加快了自己开疆拓土的步伐,各方的竞争愈演愈烈。巨幅广告遍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交车上,地铁站里见缝插针般的宣传也随处可见。网上拍卖市场呈现出了三强博弈的格局。激烈的竞争促使三方选择了差异化经营策略。比如阿里巴巴紧盯中小企业客户的策略,在淘宝网上选择了大量的个人网站,尤其是目前开拓的香港自由 我国网上拍卖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 网上拍卖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已渐成气候,成为一种倍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的新的交易机制。本文分析了我国网上拍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上拍卖 信息不对称 网上支付 物流配送 行业务。而“一拍网”则独辟蹊径,将传统交易的合作模式应用于C2C。差异化的竞争使网上拍卖市场呈现多元化,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网上拍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我国网上拍卖市场毕竟刚刚起步,从市场规模、交易效率、制度设计等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拍卖商品的种类来看,国内拍卖市场多为二手货,且商品种类单一,其中3C类商品占据约50%的份额,诸如房产、汽车等高端拍卖品占据份额很少。从营业状况看,目前还没有一家网站赢利。而全球最大的拍卖网站——美国的eBay,业务范围覆盖30个国家地区,可以提供大到飞机、岛屿,小到玩具、铅笔,包括五万个商品分类,几百万种商品的网上交易。在2003年全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1亿7000万美元,纯利润达4亿4180万美元。 三、制约我国网上拍卖市场成长的主要因素 诚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是制约我国网上拍卖市场成长的三大主要因素。 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诚信。现实世界的市场交易中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不对称,这是造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交易双方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行为,从而破坏市场交易,甚至造成市场失灵;交易双方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也会导致诚信的缺失和交易费用的增加。网上拍卖是基于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发布待售商品或服务信息、公开竞价投标,最终把待售商品或服务出售给出价最高者的一种交易机制。其交易特点决定了信息不对称比传统的市场更加严重。首先,交易双方自始至终从不见面,对方的信誉也仅能从网上交易的历史评价中得到大略的了解,这就为日后的违约等败德行为买下了伏笔。其次,对商品质量的了解也仅能从网上文字和图片描述中获得,无法亲自察看商品,获取准确的商品质量信息,这样就使得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有了可乘之机。这会造成买方的出价顾虑,使买方报价保守,从而打击了诚信卖方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使得质量好的商品撤出交易。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在其经典论文《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所描述的“柠檬市场”问题。 2.网上支付与交易风险。不同于传统交易与拍卖中的支付,网上拍卖由于买卖双方互不相识、虚拟成交,没有由双方当面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契约,支付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跑单、跑货、诈骗现象时有发生。在1999~2001年网上诈骗行为来源的调查中,网上支付分别占据了87%、78%、70%的比率。首先,卖主可能会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物品展出拍卖,在取得拍卖物款后却不把货物发送到买主手中。其次,因为中国的网上 李士忠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方齐云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资本外逃的研究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陈亚群王铭涵宋昕 摘要;资本外逃在国际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自1988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外逃,超额的资本外逃数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损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中国也成为继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和动因,以及资本外逃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资本外逃我国现状影响原因地下钱庄洗钱外汇管制非法所得化公为私 一资本外逃的界定 广义的资本外逃是资产流出中“非常的”那一部分。一般具有极强的违规性与隐秘性,主要包括未被政府掌握的部分。更为准确的解释为一国或经济体投资者在境内及境外由于担心该国将发生本国经济形势而大规模抛出该国国内金融资产,并同时将资金转移到境外的一种特殊情况。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使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具备了可能性。事实上资本外逃在世界范围变成一种特殊现象是从拉美危机之后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经济学中至今尚未对于资本外逃给出精确定义,早先对于资本外逃的定义主流趋势分为两种,分别为私人性和异常性假说⑴私人性假说;何为私人性,资本的流动性往往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和非法性,不同于官方资本,资本外逃中的资本是不被政府所掌握和了解的。⑵异常性假说;一般认为,不同于短期资

本流动的套汇套利的投机行为,资本外逃中的资本往往是由利率高的国家流向利率低的国家,虽然也是短期资本,但其目的通常为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一种保值的期望,属于国际转移中的一种异常流动。随着一国经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经济学家对资本外逃的认知理解也在逐渐深化,关于具体资本外逃的定义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二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外逃的现象非常明显,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仅次于俄罗斯。一般来说我国资本外逃有三个途径,⑴CA的非法或私人转移,⑵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外逃, ⑶洗钱等非法资本转移这三种普遍途径。我国近年来资本外逃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可以说我国资本外逃的加剧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一个博弈悖论,自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政府一方面对外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国内却大量资本外流,宏观表现为虽然我国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顺差,但我国却出现了结汇减少,售汇增加,外汇储备不增反减的局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1989-1995期间中国资本外逃的总额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为私人性短期资本,即未被政府所控制的资金。尤其是自1995年以来,粗略统计平均每年资本外逃数量至少在225亿美元以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1997-1999年期间累计资本外逃可能多达530多亿美元,每年估计为176.7亿美元。事实上对于资本外逃数量的测算存在许多误差,由于资本外逃的不确定性和很强的隐蔽性从而影响人们对实际数据的判断,因此事实上我们很难计算出我国的对外投资中资本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与防范建议

2012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78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4,2012 (CumulativetyNO.478)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借着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机遇,设立了若干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对外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这一举措让中国从1979年到2009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11416亿美元。引进的外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外资的流入与巨大的贸易顺差,也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到2006 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量吸引外资的同时,却有相当规模的资本逃过货币当局的监管流向国外,这从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可以看出。从1987至200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金额从-14亿美元逐步扩大,最高为1997年的-223亿美元。其中,1995年的净误差与遗漏金额占当年货物贸易总金额的7.48%,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5%警戒线。因此,对我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 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资本外逃的问题,如东南亚国家、巴西等。这些国家的资本项目是开放的,资本可以随意流入流出。因此这些国家的资本外逃主要合法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中国的资本项目到目前为止仍是严格管制的,企图外逃的资本只能通过一些非法渠道流到境外。这些外逃的途径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置大致可划分为经常项目项下、资本项目项下,以及其他一些地下渠道。 (一)经常项下的资本外逃 经常项目项是国内外商品和服务进行流通的渠道,我国在1996年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近十多年来我国外汇收支状况看,经常项下外汇收支占我国外汇收支总量超过80%,其中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占比超过70%。因此,在资本项目受到严格管制的中国,通过经常项目进行资本外逃就成为了外逃者的首选途径。中国的资本外逃者往往利用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性,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逃汇和骗汇。 1.进出口伪报 进出口伪报主要表现为通过系统地假报货值来转移资本。一种方式是高价报关进口:国内进口商伪造高价合同后向海关高价报关进口,再向银行购汇汇往国外,国外出口商将多收差额部分存入进口商指定的国外账户。另一种方式是低价报关出口,由国内出口商低价报关出口,通知国外进口商将应付差额存入指定的国外的账户,形成资本外逃。 2.出口少收汇甚至不收汇 资本外逃者出口货物后利用法规允许的每张核销单五千美元的差异进行少收汇核销,以实现“合法的”资本外逃。有的以购买出口核销单进行报关的手段实现出口不收汇的目的;或者采取真出口、不收汇的方式,抢在监管部门查处之前完成资本外逃后逃匿。 3.伪造进口单据骗购外汇 部分不法企业伪造进口货物报关单、合同、发票等单据,利用外汇管理部门与海关之间信息沟通上的不足,在银行骗购外汇汇往国外。特别是在1997-1998年的异地购付汇业务中,由于进口付汇核销的“二次核对”时间长、管理难度大,“假委托、真骗汇”的现象十分普遍。后来,随着国家信息系统建设的深入,海关、外汇局、外经、税务等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这一类手段已不多见。 4.通过非贸易渠道骗购外汇 非贸易是指劳务费、服务费等非实物贸易的经济行为,它涵盖的交易类型很多,包括:境外旅游;境外承包工程、劳务服务;国际交通运输业;境外寄售和维修业务;海外无偿援助和捐赠;因公出国人员的外汇;侨汇、个人的外汇;外国驻华机构及其人员的外汇;外汇出入境;其他非贸易部门的外汇等十方面内容。 现在外汇监管部门对非贸易的收付汇管制较少,法规的不完善之处和管理空白点又较多,对许多商业单据的真实性也难以鉴别,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类似的非贸易交易就给资本外逃提供了大量的可乘之机。 5.通过直接携带的方式进行资本外逃 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从2003年9月1日起调整了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的法规,将可用于境外经常项目支付的上限从2000美元外币提高到了5000美元。在实施了“港澳自由行”之后,出境的手续更加简便。对于频繁出入境的人员来说,经多次合法携带的资金就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二)资本项下的资本外逃 国际收支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是一国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统计记录。由于这个项目对一国的国际收支、资本存量、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因而各国普遍对资本项目实行了不同程度的管制。虽然中国也对资本与金融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但是仍有一部分资金假借资本项目进行外逃。 1.在对外投资中大量转移资本 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国内企业也开始进行对外投资。其中确实有些企业是为了开拓国际市场而进行的投资,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只不过假借投资之名进行资本外逃:对外投资时低估资产价值,使国有资产流失到国外;隐瞒、截留境外投资收益和溢价收入等。 2.借助融资或汇出红利实现资本外逃 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款汇入境内完成验资以后,就以预付进口货款或者投资收益的名义分批汇出;外商以向大陆投资为由,实际资本不到位,而利润却按协议照常汇出;中、外方合谋,以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与防范建议 王东纬 马培沛 颖 青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广东 中山 528400;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广西 梧 州 543000)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大量的资本外逃对国内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置对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途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关键词】资本外逃 途径 防范建议 Times Finance 24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练习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6.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8.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CD)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一)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从资产组合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成因,接着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防范和控制资本外逃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资本外逃资产组合收益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而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第四大资本外逃国。资本外逃又被称为资本逃避,是指由于恐惧、怀疑或者为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它国家的异常流动。资本外逃不同于资本流出,它是一种出于安全功能或其它目的而发生的非正常的资本流动。在当今世界上,经济的开放性不仅体现为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动,而且更为突出地体现为资本的跨国流动。资本外逃作为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特别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中国日趋严重的资本外逃已构成我国开放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问题,并已日益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现状 中国自1994年起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仅在“九五”期间,中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就达2900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0%多。然而在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涌入中国的同时,国内资本也在加速实现外逃。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国内居民要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尽管如此,许多资本还是通过非法手段外逃了,把各式各样的资本外逃算起来,其总数与引进的外资规模几乎可以旗鼓相当。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5年中国已是世界上第八大资本输出国。在输出资本的结构当中,只有小部分属于政府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余的都属于各种形式的资本外逃,1993年至1996年,中国每年的资本外逃额大约均在100亿美元以上,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估计,1997年从中国外逃的资本约为200亿美元。1998年,据樊纲博士领导的国民经济研究所测算,当年中国外逃的资本额达到了400多亿美元。又据《经济学家》估计,1998年到2000年中国外逃的资本额分别达到364亿、386亿和238亿美元。 有资料显示,我国1985—1994年的资本外逃占外债增长的比例为52.3%。进入90年代,资本外逃已经超过了80年代世界上15个债务最重的国家的资本外逃的平均水平。资本的大量外逃使得中国成为继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90年代以来,中国资本外逃额占GDP的比重仅小于俄罗斯,大于墨西哥、韩国等国家。中国资本外逃占GDP的比重目前已远大于1994—1995年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墨西哥和1997年的韩国。考虑到中国的外汇管制相对比较严格,以进出口伪报形式逃匿的资本以及其它隐性外逃资本可能远大于墨西哥和韩国。 资本外逃可以通过种种合法与非法途径进行。在实行资本和金融帐户自由兑换的国家里,资本外逃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在我国这样实行严格资本管制的国家里,资本外逃则一般是通过种种躲避管制的非法途径实现的。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国际贸易中伪造发票价格,使其偏离贸易的实际合同价格。在进口时,国外供应商开出高于合同价格的发票,进口商根据发票的数额向货币当局申请外汇并汇出到国外供应商。国外供应商再将多付部分存入进口商在国外的帐户,这样资本就转移出境了。在出口时,本国供应商开出低于合同价格的发票,国外进口商将少付部分存入出口商在国外的帐户,这样资本也转移出境了。 资本外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短期看,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会带来经济的混乱和动荡。从长期看,资本外逃降低了我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减少了政府从国内资产中可获取的税收收入,增加了我国的外债负担,从而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创造一个持久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并在过渡期内采用较严格的资本和金融帐户管制,这样才能减少和预防资本外逃行为。 二、我国资本外逃问题的成因

评价资本主义

我看资本主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正式评价资本主义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究竟资本主义什么呢?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实现。”但在我看来,对待资本主义,我们必须要辩证地,客观的评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评价: 一、要从同一国家实行两种制度的选择中判断制度的优劣性,而不是站在不同的国情立场上。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内因是最根本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对一定条件下同一实体的不同发展取向作比较,才是对事物作正确判断的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判断的失真。因此,在评价资本主义时,我们要立足于每一个国家的实际国情。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由其国家的发展历史,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综合决定的;而在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成果。国情决定其制度,所以不存在大多数国家实行资本主义,或者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就得出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或中国也应实行资本主义的结论,那是不符合实际,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 二、要从同一起跑线的制度竞争上认识资本主义,而不是只看现状。的确,当今世界发展现状,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而社会主义国家仍停留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但我们必须明确这不是判断制度优劣的标准。不同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不看历史,只看现在就做出判断,是不正确的。 三、要在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中评价资本主义,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而不是只看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就草率判断。如果当从现状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比社会主义好的,但若以发展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150多年来,始终没有解决其本质存在的弊端:资本主义必将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个人主义等问题,为社会矛盾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线。因此,在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将会如何,资本主义到底是利是弊,仍不是就今天就能草率下结论的。 经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资本主义肯定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也有其无法掩盖的弊端。但由其发展的历史,其发展条件,其本质而言,其于资本主义国家是适合国情的制度;可是由中国的发展基础,社会背景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注定失败的,这也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因此,在评价资本主义时,必须要立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以发展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摘要:资本外逃在国际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自1988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外逃,超额的资本外逃数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损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中国也成为继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文章主要分析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和动因,以及资本外逃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资本外逃;我国现状;影响;地下钱庄;洗钱;外汇管制;非法所得;化公为私 一、资本外逃的界定 广义的资本外逃是资产流出中“非常的”那一部分。一般具有极强的违规性与隐秘性,主要包括未被政府掌握的部分。更为准确的解释为一国或经济体投资者在境内及境外由于担心该国将发生本国经济形势而大规模抛出该国国内金融资产,并同时将资金转移到境外的一种特殊情况。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使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具备了可能性。事实上资本外逃在世界范围变成一种特殊现象是从拉美危

机之后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经济学中至今尚未对于资本外逃给出精确定义,早先对于资本外逃的定义主流趋势分为两种,分别为私人性和异常性假说:1.私人性假说。何为私人性,资本的流动性往往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和非法性,不同于官方资本,资本外逃中的资本是不被政府所掌握和了解的。2.异常性假说。一般认为,不同于短期资本流动的套汇套利的投机行为,资本外逃中的资本往往是由利率高的国家流向利率低的国家,虽然也是短期资本,但其目的通常为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一种保值的期望,属于国际转移中的一种异常流动。随着一国经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经济学家对资本外逃的认知理解也在逐渐深化,关于具体资本外逃的定义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二、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外逃的现象非常明显,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仅次于俄罗斯。一般来说我国资本外逃有三个途径:CA的非法或私人转移;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外逃;洗钱等非法资本转移这三种普遍途径。我国近年来资本外逃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可以说我国资本外逃的加剧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一个博弈悖论,自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政府一方面对外招商引资,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认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理解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断产生的理论依据 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有规律地发生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在相关著作中详尽阐述了资本家的个人本位和 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而不择手段,最大 限度地榨取巨额财富,而整个社会又提倡完全自由竞争主义,由此导 致了两个方面的矛盾:个人企业生产高度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无序 状态,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生活消费资料购买水平相对缩小。由此 引起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从而产生社会生产力的极 度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 动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 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合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防碍;而它 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 级所有制的存有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 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 机呢?”[1]这种危机的最终避免只有一个办法,即用一个更先进 的社会形态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对立简单化资产阶级的持续发展,造成了 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他们为了谋取高额剩余价值,不得不招募大量 的雇佣工人,并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他们通过法律、权力、资本等 等使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农民、妇女甚至儿童走进工厂,为了生 计而承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遭受非人的剥削与压迫。整个社会日益 分化为两大敌对的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财富的快 速增值中,这两大阶级的矛盾却持续积累,激化,对抗,甚至到了不 可调和的地步。 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使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依附它而生的无产阶级在 同一水准上也得到很大发展。在资本家统治的社会中,随着工业的发

资本外流引发中国经济牛熊之辩

资本外流引发中国经济牛熊之辩 Capital outflows reignite debate between China bulls and bears 来源:FT中文网2015-08-03 06:31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ve dropped for four straight quarters, leading to a fresh round of warnings about capital outflows. 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降,引发新一轮关于资本外流的警告。 Interpreting capital flows has long been a favourite parlour game for Chinese economy watchers. An analyst’s view on “hot money”outflows is often an indication of his or her broader stance toward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对于关注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来说,解读资本流动一直是他们最喜欢的猜谜游戏。一名分析师对于“热钱”流出的看法,往往说明了他/她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整体看法。 For those w ho believe China’s economic slowdown is worsening and risks from spiralling debt and wasteful investment are propelling the country toward a financial crisis, the spectre of capital flight lurks behind each new data point. They view capital outflows as a sign of waning confidence in China, and they warn that outflows will drain liquidity from the domestic economy, making it harder for compan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raise funds. 对那些认为经济增长放缓加剧,同时来自债务负担加重和投资浪费的风险正推动中国滑向金融危机的人来说,每一个新的数据点背后都隐藏着资本外逃的幽灵。在他们看来,资本外流是人们对中国信心减弱的标志,他们警告称,资本外流将从国内经济抽走流动性,加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资难度。 For more bullish analysts, moderate capital outflows are a sign that China is liberalising capital controls and abandoning its mercantilist obsession with accumulating foreign reserves. They believe that domestic liquidity concerns are unwarranted, sinc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plenty of new mechanisms to expand the money supply to replace the liquidity once created by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对那些比较乐观的分析师来说,适度资本外流表明中国在放宽资本管制,放弃痴迷于积累外汇储备的重商主义。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中国国内的流动性担忧,因为中国央行(PBoC)有很多新的机制可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取代一度由外资流入创造的流动性。 Now, with the Federal Reserve preparing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and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suffering big losses, capital flow trends have taken on even greater importance. Higher US rates are likely to draw capital ou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s, which could place even greater downward pressure on Chinese share prices. 现在,随着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准备提高利率,随着中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资本流动趋势显得愈发重要。美国利率上升可能从中国等新兴市场吸走资金,这可能给中国股价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 “The trend of rising outflows reflects policy measures to facilitate outward investments and the lack of stable domestic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with an additional short-run boost in outflows due to stock price volatility and concerns about growth prospects,”said Eswar Prasad, former head of the China division at the IMF, in a nod to both the bullish and bearish vie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