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讲解 案例分析)资料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讲解 案例分析)资料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讲解 案例分析)资料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等级:弓剑手

威望:0

发贴:116

经验:416

财产:407

魅力:411

注册:2005-5-21

【地址的概念】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Q2.0

其中的A是指令符,Q2.0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地址标识符 +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Q2.0,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Q2.0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的数值,就是地址的确切数值单元。

存储器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

单字指针是一个16bit的结构,从0-15bit,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存储区域的编号。

双字指针是一个32bit的结构,从0-2bit,共三位,按照8进制指示被寻址的位编号,也就是0-7;而从3-18bit,共16位,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字节编号。

指针可以存放在M、DI、DB和L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些区域的内容来做指针。

单字指针和双字指针在使用上有很大区别。下面举例说明:

L DW#16#35 //将32位16进制数35存入ACC1

T MD2 //这个值再存入MD2,这是个32位的位存储区域

L +10 //将16位整数10存入ACC1,32位16进制数35自动移动到ACC2

T MW100 //这个值再存入MW100,这是个16位的位存储区域

OPN DBW[MW100]// 打开DBW10。这里的[MW100]就是个单字指针,存放指针的区域是M区,MW100中的值10,就是指针间接指定的地址,它是个16位的值!

--------

L L#+10 //以32位形式,把10放入ACC1,此时,ACC2中的内容为:16位整数10 T MD104 //这个值再存入MD104,这是个32位的位存储区域

A I[MD104] //对I1.2进行与逻辑操作!MD14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10

=DIX[MD2] //赋值背景数据位DIX6.5!

--------

A DB[MW100].DBX[MD2] //读入DB10.DBX6.5数据位状态

=Q[MD2] //赋值给Q6.5

--------

A DB[MW100].DBX[MD2] //读入DB10.DBX6.5数据位状态

=Q[MW100] //错误!!没有Q10这个元件

------------------------------------------------------------------------------从上面系列举例我们至少看出来一点:

单字指针只应用在地址标识符是非位的情况下。的确,单字指针前面描述过,它确定的数值是0-65535,而对于byte.bit这种具体位结构来说,只能用双字指针。这是它们的第一个区别,单字指针的另外一个限制就是,它只能对T、C、DB、FC和FB进行寻址,通俗地说,单字指针只可以用来指代这些存储区域的编号。

相对于单字指针,双字指针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它不仅可以对位地址进行寻址,还可以对BYTE、WORD、DWORD寻址,并且没有区域的限制。不过,有得必有失,在对非位的区域进行寻址时,必须确保其0-2bit为全0!

总结一下:

单字指针的存储器间接寻址只能用在地址标识符是非位的场合;双字指针由于有位格式存在,所以对地址标识符没有限制。也正是由于双字指针是一个具有位的指针,因此,当对字节、字或者双字存储区地址进行寻址时,必须确保双字指针的内容是8或者8的倍数。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上述例子中的A I[MD104] 为什么最后是对I1.2进行与逻辑操作。

通过L L#+10 ,我们知道存放在MD104中的值应该是:

MD104: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10

当作为双字指针时,就应该按照3-18bit指定byte,0-2bit指定bit来确定最终指令要操作的地址,因此: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10 = 1.2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2>

【地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在先前所说的存储器间接寻址中,间接指针用M、DB、DI和L直接指定,就是说,指针指向的存储区内容就是指令要执行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但在寄存器间接寻址中,指令要执行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并非寄存器指向的存储区内容,也就是说,寄存器本身也是间接的指向真正的地址数值单元。从寄存器到得出真正的地址数值单元,西门子提供了两种途径:

1、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

2、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

地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的一般格式是:

〖地址标识符〗〖寄存器,P#byte.bit〗,比如:DIX[AR1,P#1.5] 或 M[AR1,P#0.0] 。

〖寄存器,P#byte.bit〗统称为:寄存器寻址指针,而〖地址标识符〗在上帖中谈过,它包含〖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但在这里,情况有所变化。

比较一下刚才的例子:

DIX [AR1,P#1.5]

X [AR1,P#1.5]

DIX可以认为是我们通常定义的地址标识符,DI是背景数据块存储区域,X是这个存储区域的尺寸符,指的是背景数据块中的位。但下面一个示例中的M呢?X只是指定了存储区域的尺寸符,那么存储区域符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在AR1中!

DIX [AR1,P#1.5] 这个例子,要寻址的地址区域事先已经确定,AR1可以改变的只是这个区域内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所以我们称之为: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相应的,这里的[AR1,P#1.5] 就叫做区域内寻址指针。

X [AR1,P#1.5] 这个例子,要寻址的地址区域和确切的地址数值单元,都未事先确定,只是确定了存储大小,这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间的不同地址数值单元以给定的区域大小进行寻址,所以称之为: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相应的,这里的[AR1,P#1.5] 就叫做区域间寻址指针。

既然有着区域内和区域间寻址之分,那么,同样的AR1中,就存有不同的内容,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AR的格式】

地址寄存器是专门用于寻址的一个特殊指针区域,西门子的地址寄存器共有两个:AR1和AR2,每个32位。

当使用在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中时,我们知道这时的AR中的内容只是指明数值单元,因此,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时,寄存器中的内容等同于上帖中提及的存储器间接寻址中的双字指针,也就是:

其0-2bit,指定bit位,3-18bit指定byte字节。其第31bit固定为0。

AR:

0000 0000 0000 0BBB BBBB BBBB BBBB BXXX

这样规定,就意味着AR的取值只能是:0.0 ——65535.7

例如:当AR=D4(hex)=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01 0100(b),实际上就是等于26.4。

而在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中,由于要寻址的区域也要在AR中指定,显然这时的AR 中内容肯定于寄存器区域内间接寻址时,对AR内容的要求,或者说规定不同。

AR:

1000 0YYY 0000 0BBB BBBB BBBB BBBB BXXX

比较一下两种格式的不同,我们发现,这里的第31bit被固定为1,同时,第24、25、26位有了可以取值的范围。聪明的你,肯定可以联想到,这是用于指定存储区域的。对,bit24-26的取值确定了要寻址的区域,它的取值是这样定义的:

区域标识符

26、25、24位

P(外部输入输出)

000

I(输入映像区)

001

Q(输出映像区)

010

M(位存储区)

011

DB(数据块)

100

DI(背景数据块)

101

L(暂存数据区,也叫局域数据)

111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AR内容,用HEX表示的话,那么就有:

当是对P区域寻址时,AR=800xxxxx

当是对I区域寻址时,AR=810xxxxx

当是对Q区域寻址时,AR=820xxxxx

当是对M区域寻址时,AR=830xxxxx

当是对DB区域寻址时,AR=840xxxxx

当是对DI区域寻址时,AR=850xxxxx

当是对L区域寻址时,AR=870xxxxx

经过列举,我们有了初步的结论:如果AR中的内容是8开头,那么就一定是区域间寻址;如果要在DB区中进行寻址,只需在8后面跟上一个40。84000000-840FFFFF指明了要寻址的范围是:

DB区的0.0——65535.7。

例如:当AR=840000D4(hex)=1000 01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01 0100(b),实际上就是等于DBX26.4。

我们看到,在寄存器寻址指针 [AR1/2,P#byte.bit] 这种结构中,P#byte.bit又是什么呢?

【P#指针】

P#中的P是Pointer,是个32位的直接指针。所谓的直接,是指P#中的#后面所跟的数值或者存储单元,是P直接给定的。这样P#XXX这种指针,就可以被用来在指令寻址中,作为一个“常数”来对待,这个“常数”可以包含或不包含存储区域。例如:

● L P#Q1.0 //把Q1.0这个指针存入ACC1,此时ACC1的内容=82000008(hex)=Q1.0

★ L P#1.0 //把1.0这个指针存入ACC1,此时ACC1的内容=00000008(hex)=1.0

● L P#MB100 //错误!必须按照byte.bit结构给定指针。

● L P#M100.0 //把M100.0这个指针存入ACC1,此时ACC1的内容=83000320(hex)=M100.0

● L P#DB100.DBX26.4 //错误!DBX已经提供了存储区域,不能重复指定。

● L P#DBX26.4 //把DBX26.4这个指针存入ACC1,此时ACC1的内容=840000D4(hex)=DBX26.4

我们发现,当对P#只是指定数值时,累加器中的值和区域内寻址指针规定的格式相同(也和存储器间接寻址双字指针格式相同);而当对P#指定带有存储区域时,累加器中的内容和区域间寻址指针内容完全相同。事实上,把什么样的值传给AR,就决定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寄存器间接寻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正是利用P#的这种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指定P#指针,然后,再传递给AR,以确定最终的寻址方式。

在寄存器寻址中,P#XXX作为寄存器AR指针的偏移量,用来和AR指针进行相加运算,运算的结果,才是指令真正要操作的确切地址数值单元!

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寻址,地址所在的存储区域都有了指定,因此,这里的P#XXX 只能指定纯粹的数值,如上面例子中的★。

【指针偏移运算法则】

在寄存器寻址指针 [AR1/2,P#byte.bit] 这种结构中,P#byte.bit如何参与运算,得出最终的地址呢?

运算的法则是:AR1和P#中的数值,按照BYTE位和BIT位分类相加。BIT位相加按八进制规则运算,而BYTE位相加,则按照十进制规则运算。

例如:寄存器寻址指针是:[AR1,P#2.6],我们分AR1=26.4和DBX26.4两种情况分析。

当AR1等于26.4,

AR1:26.2

+ P#: 2.6

---------------------------

= 29.7 这是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最终确切地址数值单元

当AR1等于DBX26.4,

AR1:DBX26.2

+ P#: 2.6

---------------------------

= DBX29.7 这是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的最终确切地址数值单元?????

【AR的地址数据赋值】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要正确运用寄存器寻址,最重要的是对寄存器AR的赋值。

同样,区分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寻址,也是看AR中的赋值。

对AR的赋值通常有下面的几个方法:

1、直接赋值法

例如:

L DW#16#83000320

LAR1

可以用16进制、整数或者二进制直接给值,但必须确保是32位数据。经过赋值的AR1中既存储了地址数值,也指定了存储区域,因此这时的寄存器寻址方式肯定是区域间寻址。

2、间接赋值法

例如:

L [MD100]

LAR1

可以用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给定AR1内容。具体内容存储在MD100中。

3、指针赋值法

例如:

LAR1 P#26.2

使用P#这个32位“常数”指针赋值AR。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赋值方式,由于AR存储的数据格式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都要在赋值前,确认所赋的值是否符合寻址规范。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3>

使用间接寻址的主要目的,是使指令的执行结果有动态的变化,简化程序是第一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寻址方式是必须的,比如对某存储区域数据遍历。此外,间接寻址,还可以使程序更具柔性,换句话说,可以标准化。

下面通过实例应用来分析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寻址方式,在实例分析过程中,将对前面帖子中的笔误、错误和遗漏做纠正和补充。

【存储器间接寻址应用实例】

我们先看一段示例程序:

L 100

T MW 100 // 将16位整数100传入MW100

L DW#16#8 // 加载双字16进制数8,当把它用作双字指针时,按照BYTE.BIT结构,结果演变过程就是:8H=1000B=1.0

T MD 2 // MD2=8H

OPN DB [MW 100] // OPN DB100

L DBW [MD 2] // L DB100.DBW1

T MW[MD2] // T MW1

A DBX [MD 2] // A DBX1.0

= M [MD 2] // =M1.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将DB100.DBW1中的内容传送到MW1中。这里我们使用了存储器间接寻址的两个指针——单字指针MW100用于指定DB块的编号,双字指针MD2用于指定DBW和MW存储区字地址。

------------------------------------------------------------------------------- 对于坛友提出的 DB[MW100].DBW[MD2] 这样的寻址是错误的提法,这里做个解释:

DB[MW100].DBW[MD2] 这样的寻址结构就寻址原理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从SIEMENS 程序执行机理来看,是非法的。在实际程序中,对于这样的寻址,程序语句应该写成:OPN DB[WM100],L DBW[MD2]----------------- -

事实上,从这个例子的中心思想来看,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复杂。但为什么要用间接寻址呢?

要澄清使用间接寻址的优势,就让我们从比较中,找答案吧。

例子告诉我们,它最终执行的是把DB的某个具体字的数据传送到位存储区某个具体字中。这是针对数据块100的1数据字传送到位存储区第1字中的具体操作。如果我们现在需要对同样的数据块的多个字(连续或者不连续)进行传送呢?直接的方法,就是一句一句的写这样的具体操作。有多少个字的传送,就写多少这样的语句。毫无疑问,即使不知道间接寻址的道理,也应该明白,这样的编程方法是不合理的。而如果使用间接寻址的方法,语句就简单多了。

【示例程序的结构分析】

我将示例程序从结构上做个区分,重新输入如下:

=========================== 输入1:指定数据块编号的变量

|| L 100

|| T MW 100

===========================输入2:指定字地址的变量

|| L DW#16#8

|| T MD 2

===========================操作主体程序

OPN DB [MW 100]

L DBW [MD 2]

T MW[MD2]

显然,我们根本不需要对主体程序(红色部分)进行简单而重复的复写,而只需改变MW100和MD2的赋值(绿色部分),就可以完成应用要求。

结论:通过对间接寻址指针内容的修改,就完成了主体程序执行的结果变更,这种修改是可以是动态的和静态的。

正是由于对真正的目标程序(主体程序)不做任何变动,而寻址指针是这个程序中唯一

要修改的地方,可以认为,寻址指针是主体程序的入口参数,就好比功能块的输入参数。因而可使得程序标准化,具有移植性、通用性。

那么又如何动态改写指针的赋值呢?不会是另一种简单而重复的复写吧。

让我们以一个具体应用,来完善这段示例程序吧:

将DB10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

在设计完成这个任务的程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数据对象尺寸的划分规则】

数据对象的尺寸分为:位(BOOL)、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这似乎是个简单的概念,但如果,MW10=MB10+MB11,那么是不是说,MW11=MB12+MB13?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建议你继续看下去,不要跳过,因为这里的疏忽,会导致最终的程序的错误。

按位和字节来划分数据对象大小时,是以数据对象的bit来偏移。这句话就是说,0bit 后就是1bit,1bit后肯定是2bit,以此类推直到7bit,完成一个字节大小的指定,再有一个bit的偏移,就进入下一个字节的0bit。

而按字和双字来划分数据对象大小时,是以数据对象的BYTE来偏移!这就是说,MW10=MB10+MB11,并不是说,MW11=MB12+MB13,正确的是MW11=MB11+MB12,然后才是MW12=MB12+MB13!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你在程序中使用了MW10,那么,就不能对MW11进行任何的操作,因为,MB11是MW10和MW11的交集。

也就是说,对于“将DB10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这个具体任务而言,我们只需要对DBW1、DBW3、DBW5、DBW7、DBW9、DBW11这6个字进行6次传送操作即可。这就是单独分出一节,说明数据对象尺寸划分规则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的目的所在。

【循环的结构】

要“将DB10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我们需要将指针内容按照顺序逐一指向相应的数据字,这种对指针内容的动态修改,其实就是遍历。对于遍历,最简单的莫过于循环。

一个循环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初始循环指针

2、循环指针自加减

2、继续或者退出循环体的条件判断

被循环的程序主体必须位于初始循环指针之后,和循环指针自加减之前。

比如:

初始循环指针:X=0

循环开始点M

被循环的程序主体:-------

循环指针自加减:X+1=X

循环条件判断:X≤10 ,False:GO TO M;True:GO TO N

循环退出点N

如果把X作为间接寻址指针的内容,对循环指针的操作,就等于对寻址指针内容的动态而循环的修改了。

【将DB10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

L L#1 //初始化循环指针。这里循环指针就是我们要修改的寻址指针

T MD 102

M2: L MD 102

T #COUNTER_D

OPN DB100

L DBW [MD 102]

T MW [MD 102]

L #COUNTER_D

L L#2 // +2,是因为数据字的偏移基准是字节。

+D

T MD 102 //自加减循环指针,这是动态修改了寻址指针的关键

L L#11 //循环次数=n-1。n=6。这是因为,首次进入循环是无条件的,

但已事实上执行了一次操作。

<=D

JC M2

有关于T MD102 ,L L#11, <=D的详细分析,请按照前面的内容推导。

【将DB1-1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

这里增加了对DB数据块的寻址,使用单字指针MW100存储寻址地址,同样使用了循环,嵌套在数据字传送循环外,这样,要完成“将DB1-10中的1-11数据字,传送到MW1-11中”这个任务,共需要M1循环10次× M2循环6次 =60次。

L 1

T MW 100

L L#1

T MD 102

M1: L MW 100

T #COUNTER_W

M2: 对数据字循环传送程序,同上例

L #COUNTER_W

L 1 //这里不是数据字的偏移,只是编号的简单递增,因此+1

+I

T MW 100

L 9 //循环次数=n-1,n=10

<=I

JC M1

通过示例分析,程序是让寻址指针在对要操作的数据对象范围内进行遍历来编程,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看到,这种对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的遍历是基于字节和字的,如何对位进行遍历呢?

这就是下一个帖子要分析的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实例的内容了。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4>

L [MD100]

LAR1

L MD100

LAR1

有什么区别?

当将MD100以这种 [MD100] 形式表示时,你既要在对MD100赋值时考虑到所赋的值是否符合存储器间接寻址双字指针的规范,又要在使用这个寻址格式作为语句一部分时,是否符合语法的规范。

在你给出第一个例程的第一句:L [MD100]上,我们看出它犯了后一个错误。

存储器间接寻址指针,是作为指定的存储区域的确切数值单元来运用的。也就是说,指针不包含区域标识,它只是指明了一个数值。因此,要在 [MD100]前加上区域标识如: M、DB、I、Q、L等,还要加上存储区尺寸大小如:X、B、W、D等。在加存储区域和大小标识时,要考虑累加器加载指令L不能对位地址操作,因此,只能指定非位的地址。

为了对比下面的寄存器寻址方式,我们这里,修改为:L MD[MD100]。并假定MD100=8Hex,同时我们也假定MD1=85000018Hex。

当把MD100这个双字作为一个双字指针运用时,其存储值的0-18bit将会按照双字指针的结构Byte.bit来重新“翻译”,“翻译”的结果才是指针指向的地址,因而MD100中的8Hex=1000B=1.0,所以下面的语句:

L MD[MD100]

LAR1

经过“翻译”就是:

L MD1

LAR1

前面我们已经假定了MD1=85000018,同样道理,MD1作为指针使用时,对0-18bit应该经过Byte.bit结构的“翻译”,由于是传送给AR地址寄存器,还要对24-31bit进行区域寻址“翻译”。这样,我们得出LAR1中最终的值=DIX3.0。就是说,我们在地址寄存器AR1中存储了一个指针,它指向DIX3.0。

-----------------------------

L MD100

LAR1

这段语句,是直接把MD100的值传送给AR,当然也要经过“翻译”,结果AR1=1.0。就是说,我们在地址寄存器AR1中存储了一个指针,它指向1.0,这是由MD100直接赋值的。

似乎,两段语句,只是赋值给AR1的结果不同而已,其实不然。我们事先假定的值是考虑到对比的关系,特意指定的。如果MD100=CHex的呢?

对于前一段,由于CHex=1100,其0-3bit为非0,程序将立即出错,无法执行。(因为没有MD1.4这种地址!!)

后一段AR1的值经过翻译以后,等于1.4,程序能正常执行。

间接寻址及地址寄存器指令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址概念】 完整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等)。其中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址。 我们知道,PLC中划有各种用途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说来指定确切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到,要描述一个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位置 比如:A Q2.0 其中A是指令符,Q2.0是A操作数,也就是址。这个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是映像输出区 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第0位。 由此,我们出,一个确切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址标识符 + 确切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址。给定指令操作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A Q2.0,就是直接寻址,A这个指令来说,Q2.0就是它要进行操作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给出指令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 标明内容,间接指明了指令要进行址,这两个语句中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址区域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名。 西门子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址给定格式是: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数值,就是址确切数值单元。 存储器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 单字指针是一个16bit结构,从0-15bit,指示一个从0-65535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存储区域编号。 双字指针是一个32bit结构,从0-2bit,共三位,8进制指示被寻址位编号,也就是0-7;而从3-18bit,共16位,指示一个从0-65535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字节编号。 指针可以存放M、DI、DB和L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

【免费下载】S7300指针类型与间接寻址

(2012-06-19 17:24:33)转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释为字或双字指针。完整的数据地址由地址标识符和指针构成,如下例所示。间接寻址的优点是能在程序执行期间动态修改指令的数据地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使用以下两部分地址: 1. 地址标识符 对于由位逻辑运算寻址的位,可分配地址标识符I 、Q 、M 、L 、DIX 或DBX 。 对于由装载指令寻址的字节、字和双字,可使用存储区I 、Q 、M 、L 、D 和PI ,分配IB 、IW 、ID 、DBB 、DBW 、DBD 、DIB 、DIW 、DID 、PIB 、PIW 、PID 等形式的地址标识符。 对于由传送指令寻址的字节、字和双字,可使用存储区I 、Q 、M 、L 、DB 、DI 和PQ ,分配IB 、IW 、ID 、DBB 、DBW 、DBD 、DIB 、DIW 、DID 、PQB 、PQW 、PQD 等形式的地址标识符。 要寻址定时器、计数器或块,可使用T 、C 、DB 、DI 、FB 、FC 形式的区域标识符。 2. 括在方括号"[ ]"内的字或双字指针的地址 字指针 - 含有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块(DB 、DI)或逻辑块(FC 、FB)的标识号的字。字指针是十进制整数。 双字指针 - 指含有位、字节、字或双字的确切位置的双字。双字指针的格式为:P#字节.位。 指针必须存储在下列区域之一,才能进行存储器间接寻址: M - 位存储器 L - 本地数据 D - 数据块(DB 或DI) STAT 静态数据(不是用于具有多重实例能力的块的静态数据)注意如果要寻址使用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字节、字或双字,请确保指针的位号为双字格式0。字指针实例:L 5 //将指针值载入ACCU 1。T MW2 //将指针传送到MW2中。L T[MW2] //将5号定时器的当前时间值载入ACCU 1。L C[MW2] //将5号计数器的当前计数值载入ACCU 1。OPN DB[MW2] //将数据块DB5作为共享数据块打开。OPN DI[MW2] //将数据块DB5作为背景数据块打开。 双字指针实例: L P#8.7 //将指针值载入ACCU 1。 T MD2 //将指针传送到MD2中。 A I [MD2] //扫描输入位8.7的状态,并将其 = Q [MD2] //信号状态分配给输出位Q 8.7。 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 使用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的程序语句包含一条指令和以下组成部分:地址标识符[地址寄存器标识符,地址]。 区域内寄存器间接寻址使用以下两部分地址: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讲解案例分析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等级:弓剑手 威望:0 发贴:116 经验:416 财产:407 魅力:411 注册:2005-5-21

【地址的概念】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其中的A是指令符,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地址标识符 +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的数值,就是地址的确切数值单元。 存储器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 单字指针是一个16bit的结构,从0-15bit,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存储区域的编号。 双字指针是一个32bit的结构,从0-2bit,共三位,按照8进制指示被寻址的位编号,也就是0-7;而从3-18bit,共16位,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字节编号。 指针可以存放在M、DI、DB和L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些区域的内容来做指针。 单字指针和双字指针在使用上有很大区别。下面举例说明: L DW#16#35 BX[MD2] BX[MD2] BW[MD2] 这样的寻址是错误的提法,这里做个解释:DB[MW100].DBW[MD2] 这样的寻址结构就寻址原理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从SIEMENS 程序执行机理来看,是非法的。在实际程序中,对于这样的寻址,程序语句应该写成:OPN DB[WM100],L DBW[MD2]----------------- -

西门子PLC编程中的间接寻址

本栏论题:西门子PLC编程中的间接寻址[601] 1、地址的概念 我们知道,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不包括那些单指令)。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在PLC中存在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资料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Q2.0,其中的A是指令符,Q2.0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位址由两部分组成: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因此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0.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地址标识符+确切的数值单元 2、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位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像上面所说的,A Q2.0,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比如:A Q[MD0],A T[DBW4]。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位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0和DBW4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3、间接寻址的两种方法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有两大类型:内存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1)、内存间接寻址 内存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的数值,就是地址的确切数值单元。 内存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 单字指针是一个16bit的结构,从0-15bit,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存储区域的编号。 双字指针是一个32bit的结构,从0-2bit,共三位,按照8进制指示被寻址的位编号,也就是0-7;而从3-18bit,共16位,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字节编号。 指针可以存放在M、DI、DB和L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些区域的内容来做指针。 单字指针和双字指针在使用上有很大区别。单字指针只应用在地址标识符是非位的情况下。的确,单字指针前面描述过,它确定的数值是0-65535,而对于byte.bit这种具体位构来说,只能用双字指针。这是它们的第一个区别,单字指针的另外一个限制就是,它只能对T、C、DB、FC和FB进行寻址,通俗地说,单字指针只可以用来指代这些存储区域的编号。 相对于单字指针,双字指针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它不仅可以对位地址进行寻址,还可以对BYTE、WORD、DWORD寻址,并且没有区域的限制。不过,有得必有失。(在对非位的区域

GIS应用开发技术大作业

GIS应用开发技术大作业 :

GIS应用开发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是GIS的物理外壳。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 一个周密规划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 4、空间数据 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通过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他系统通讯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三、以Supermap Despro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①、应用系统开发 基于Supermap Despro软件平台开发GIS应用系统,主要专注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房产管理、统计、军事与公安等领域的GIS应用系统开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其他领域的应用系统。可以直接为最终用户开发GIS应用系统,也可以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为最终用户服务。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的方式包括:直接参与项目开发、为用户定制专业GIS应用模块、提供成熟的行业应用源代码和解决方案。 ②、数据处理与建库 为用户提供地图数字化、遥感图像处理、电子地图制作、综合空间数据建库、各种数据格式的转换与编辑、各类工程项目用图的整体方案设计、图纸影像扫描和喷绘等服务。 ③、项目咨询 为用户基于Supermap Despro软件开发应用系统提供项目策划与规划、项目立项、项目总体设计、项目招投标和项目监理等技术的咨询服务。 四、GIS主流技术: Ⅰ、组件式GIS 组件式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其它非GIS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控件如同一堆各式各样的积木,他们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GIS和非GIS功能),根据需要把实现各种功能的“积木”搭建起来,就构成应用系统。 GIS组件产品

西门子STL间接寻址常问问题集

1.1如何获得指针或者间接寻址有关的信息? 指针的类型包括16位指针、32位指针、Pointer(6Byte)和Any(10Byte)。16位指针用于定时器、计数器、程序块的寻址;32位指针用于I/Q/M/L/数据块等存储器中位、字节、字以及双字的寻址,其中第0~2位表示位地址(0~7)、第3~18位为字节地址,其余位未定义;Pointer和Any一般应用在复杂数据类型(比如Date_and_Time /Array/String等)在FB、FC之间的传递。而Any可以看做是对Pointer的延伸,因为由10Byte组成的Any中Byte4~Byte9就是一个Pointer。 了解指针的格式十分重要,为正确使用指针,应阅读如下内容: 1、"SIMATIC Programming with STEP 7 V5.5" 05/2010 第27.3.4章参数类型 2、文档:1008用于S7-300 和S7-400 的语句表(STL)编程 3、文档:F0215,S7-300和S7-400寻址 1.2为什么语句LAR1 P##PointerInput 在一个函数(FC)中是无效的,然而,同样的 语句在一个功能块(FB)中是有效的? 在FC被调用时,复杂数据类型例如指针是被复制到调用者的临时变量区中,在FC内部对此V区地址直接取址放入到地址寄存器AR1或AR2是不被编译器规则接受的(导致MC7寄存器信息过长),也就是说在FC内部通过P#进行地址寄存器取址仅能支持Temp临时变量。因此如果需要在FC中操作指针等复杂输入输出变量地址需要使用累加器进行中转。 考虑到程序的一致性、遵守编译器规则和STL手册中LAR1指令说明,建议用户使用如下指令操作: L P##PointerInput LAR1 1.3 STEP 7 中哪些操作会覆盖DB/DI寄存器或者地址寄存器AR1/AR2的内容? 下面说明了可能引起DB/DI寄存器或者地址寄存器AR1/AR2内容改变的一些操作: ?DB寄存器和AR1受到影响的操作 1. 使用完整的DB路径(如L DB20.Val)或者调用FC/FB时使用DB块完整地 址作为其参数,则DB寄存器内容被覆盖。 例如在OB1中调用FC1后,DB寄存器变成20。 OPN DB1 Call FC1 Input(bit):DB20.DBX0.2 因此在编程的时候,OPN 指令打开数据块,通过DBX x.y的方式访问其中内容,但是如果在打开数据块后DB寄存器的内容被修改了,则DBX x.y的方式访问变量则会访问到错误的地址。可以通过使用符号寻址的方式或者使用完整路径编程避免,当然重新使用OPN指令也是可以的。 2. 调用FC时使用string, array, structure ,UDT作为其形参或者调用FB时使用 string, array, structure 或者UDT作为其in out形参,在FC/FB程序中访问这些地

西门子间接寻址详解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 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Q2.0 其中的A是指令符,Q2.0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地址标识符+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Q2.0,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Q2.0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物流案例分析:西门子

物流案例分析 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分属于大约2500名采购职员的12万家供应商,并且在256个采购部门中拥有1500名一线的采购人员。其中的2万家供应商被指定为第一选择,他们的数据被存储到了西门子内部的电子信息系统中。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西门子依据采购与供应象限矩阵模式对采购的物质和供应商进行了分类;并应用于企业采购产品的具体分类。西门子将供应商的产品分为四类,它与供应商的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由这四种分类来决定。 他们通过供应风险,获利能力,采购价值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其中通过供应风险中的非标准性、更换供应商成本、自行生产难度、供应源的缺乏程度,对该供应商的采购价值进行了评判,同时根据供应风险和活力能力影响的标准对供应商分类建立了评估矩阵。西门子还基于采购产品的类别将与供应商的关系分成四类。 高科技含量的高价值产品→技术合作型 用量很大的标准化产品→储蓄潜能的最优化 \ 低价值的标准化产品→有效经营(加工处理) 高科技含量的低价值产品→保证供应(有效率) 通过西门子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出,西门子发展协作伙伴关系取决于客户与供应商双方。那么西门子的策略就像是一种产品或服务流向相反的对供应商的营销活动,目的就是应用市场营销观念谋求与供应商建立广泛、稳定、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案例中可以得出这一策略的特点: 1.涉足市场研究,找出新的供应商并进行评估。

2.主动与现有的供应商研究新的合作领域。 3.- 4.邀请供应商对西门子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法进行技术考察。 西门子摒弃传统的采购方式,与供应商建立了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全球采购网的协同运作,节约采购成本,增加获利能力。

西门子的采购管理策略案例分析.doc

西门子的采购管理策略案例分析1 西门子的采购管理策略案例分析 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分属于大约2500名采购职员的120000家供应商,并且在256个采购*即时制生产,运送到仓库,运送到生产线的手续; *增加对数据处理和自动定单设置系统的运用; 或供应商外购产品; *努力减少供应商和条款的数目。 这一安排规定了经销商将负责提供仓库、预测和保管存货、向西门子报告存货和用货量。 西门子策略的意义 *向那些接管部分通常的物流工作,如仓储、编制必备需量的计划、报告等工作的经销商在第四种分类中,西门子把首选供应商的地位授予了从总共八十家经销商中选出的三家。 第四类低价值的标准化产品 *战略性存货(保险存货); *保有存货和编制建有预警系统的安全库存计划; *质量审查和专用的仓储设施; *在供应商处寄售存货;

*特别强调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 采购策略是有效地加工处理,特点是: 显然,任何一个有望成为西门子供应商的公司都必须认真地考虑客户会如何对其产品进行归类。 *通过电子系统减少采购加工成本; 面具有相当大的暗示。任何一个将西门子列为核心客户而其产品却被划入第2或第4类的供应上进行有利的竞争。 应商提高了效率并且将通过提高效率带来的这部分利益传递给西门子,使它能够在自己的市场部件的数量,同时增加标准部件的数量,因为标准部件更易于仓储和生产。通过这种方式,供西门子还对它的采购经理们对时间的利用很感兴趣,他们正在监测每个采购员将100000德国马克用于购买八种不同的分类目录下的供应品分别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例如,这种监测会显但是它却能够促使适当地质疑采购资源的分配并使这些资源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 另一个工厂里,类似的采购活动却可能要用去三倍的时间。这类分析也可能不会产生大;答案,示,在生产一种产品的工厂里采购经理购买100000德国马克的集成电路将花费1.7小时,而在益。另外,供应商可能会应邀对西门子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法进行技术考察,目的是减少特殊的利益都有好处,例如,依照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批量对订单要求的数量加以排列将会使双方获而必须以某种方式通过差别化使客户对产品的感知得到提高,进而促使西门子与其形成首选供商的管理人员都很难与西门子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完整版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地址的概念】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 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其中的A是指令符,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地址标识符 +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2)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地址的概念】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 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其中的A是指令符,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地址标识符+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

S7-200间接寻址解析

对指令的操作数的指定方式,我将其理解为“寻址”。 下面将以我个人的理解对西门子S7-200的寻址方式进行描述,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指正。 在程序中绝大部分的指令都带有操作数,所谓的操作数,是执行这一指令时被这一指令加以操作、处理的数值。对指令的操作数的指令方式大致的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类型:1:指令的操作数为“立即数”,(如:15、16#F、2#1111等、、、、、、)。 LD M0.0 MOVW +255, VW0 +I +45, VW0 这是一条加法指令,被加数为:255、加数为45执行这条指令后计算出来的“和”存放在VW0这一存储器内。 LD M0.0 MOVB 15, VB0 这是一条传指令,译为:将15传送至存储器VB0内。 2:指令的操作数没有直接的给出,而是给出它所在的地址。 LD M0.0 MOVW VW0, VW4 -I VW2, VW4 这是一条减法指令,译为:将存储器VW0内的数值减去存储器VW2内的数值,将“差”存放在存储器VW4内。 3:指令的操作数没有直接的给出,而是给出它所在的地址的“地址”,在S7-200中,将这种寻址方式称之为“指针寻址”。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指针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指针进行间接寻址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的两个符号: &:建立指针(进行间接访问的区域) *:读取指针(读取指针间接指定的地址) 下面是使用指针的一般步骤: 1:建立指针 建立指针需要使用双字传送指令,如下所示: LD M0.0 MOVD &MB0, VD10 译为:在VD10建立指针,指针指向被间接访问的首地址MB0。 在建立指针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可以进行间接访问的区域,包括如下几个区域:I、Q、M、S、V、T(当前值)、C(当前值)。在S7-200中位状态是不能进行间接指定的,所以这里特别强调只是访问定时器及计数器的当前值,而不是其位状态。 ②可以作为建立指针的区域,包括如下几个区域:V、L、及累加器AC1至AC3。且只能是双字(32bit)类型的地址。 ③在建立指针时在存储器前加“&”这个符号的表示进行间接访问的区域的首地址,所以除定时器T及计数器C外都必须是以字节的形式出现的。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详解西门子间接寻址 【地址的概念】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Q2.0 其中的A是指令符,Q2.0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地址标识符+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Q2.0,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Q2.0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 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的数值,就是地址的确切数值单元。 存储器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 单字指针是一个16bit的结构,从0-15bit,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存储区域的编号。 双字指针是一个32bit的结构,从0-2bit,共三位,按照8进制指示被寻址的位编号,也就是0-7;而从3-18bit,共16位,指示一个从0-65535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字节编号。 指针可以存放在M、DI、DB和L区域中,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些区域的内容来做指针。 单字指针和双字指针在使用上有很大区别。下面举例说明: L DW#16#35 //将32位16进制数35存入ACC1 T MD2 //这个值再存入MD2,这是个32位的位存储区域

DB块调用问题

DB块调用问题 【地址的概念】 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NOT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我们知道,在PLC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P、映像输入区I、映像输出区Q、位存储区M、定时器T、计数器C、数据区DB和L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T、计数器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 1、存储的区域 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 比如:A Q2.0 其中的A是指令符,Q2.0是A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 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0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

〖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 DB X 200 . 0 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 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 地址标识符+ 确切的数值单元 【间接寻址的概念】 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 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 Q2.0,就是直接寻址,对于A这个指令来说,Q2.0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 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 比如:A Q[MD100] ,A 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 ] 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MD100和DBW100称为指针Pointer,它指 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 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

西门子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西门子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西门子公司作为外国企业在华最大的投资商之一,在中国拥有40 家合资企业,16000 名员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下面是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作业务部门的伙伴 国企的人事部门往往作为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独立工作,与企业内的业务、产品等似乎没有直接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这种认识阻碍了人事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相互沟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Mayer 先生说:人事部门应该是业务部门的伙伴。他说,人事经理应该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公司产品的性能如何,公司将要开发什么新产品,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说,人事部门在业务部门的运作中应全面卷入,而不是听从业务部门的调遣。 肥水先流自家田 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无异于人才浪费。西门子公司每遇有空缺职位时,总是先在企业内部张贴广告,充分挖掘内部人才潜力,只有当企业在内部招聘不到合适人选时,才向外界招聘。Mayer 先生说:招聘渠道有许多,在报纸上登广告、参加人才招聘会、找猎头公司、企业自己找人、根据求职信选人等等,但我们的首选始终是内部招聘。 拾阶而上的发展路 西门子公司招的人要求能力高于所聘岗位一级甚至两级,而不仅仅限于所聘岗位的要求。乍一听有些大才小用,实际上却是为员工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谓用心良苦。西门子公司对于工作勤奋,不断进取的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如表现出色都会被提升,即使本部门没有职位可供提升,也会安排到别的部门。优秀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发展轨迹,一级一级地向前发展。 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 西门子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因此公司支持员工成功,并为员工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公司让每一位员工(上到最高管理层下到打零工者)都这样想这样做。这句话并不是空洞的,为了让员工成为真正的企业内的企业家,西门子公司让员工有充分做决策、施展才华的机会,公司还让员工有增加薪酬的机会。这样“有名有利”,才能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家的感觉。这实际上是互利的,即员工才能得到发挥,受到提升,增加了收入,同时企业也得到了人才,创造了利润。这可以说是西门子公司领导风格的体现。 推行上下级定期谈话制度 西门子公司于1996 年推出“人员发展、促进、赞许制度”(简称EFA谈话)。谈话中,上级领导客观评价下属的工作业绩,对其成绩当面赞许,如有缺点也直率告知;共同讨论分析下属部门的发展形势及面临问题,认真听取下属的工作设想和建议;征询下属对培训进修、岗位轮换、晋职晋级等方面的意见。通过谈话,可以增强上下级人员的了解与沟通,各级人员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充分施展其自身才干的同时,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薪酬不是最重要的

西门子S7200和变频器MODBUS通讯实例详解

西门子S7200与变频器MODBUS通讯实例详解 西门子S7200PLC简介 西门子S7-200PLC在实时模式下具有速度快,具有通讯功能和较高的生产力的特点。一致的模块化设计促进了低性能定制产品的创造和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来自西门子的S7 - 200微型PLC可以被当作独立的微型PLC解决方案或与其他控制器相结合使用。 Modbus通讯协议简介 Modbus是由Modicon(现为施耐德电气公司的一个品牌)在1979年发明的,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 ModBus网络是一个工业通信系统,由带智能终端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计算机通过公用线路或局部专用线路连接而成。其系统结构既包括硬件、亦包括软件。它可应用于各种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 ModBus网络只有一个主机,所有通信都由他发出。网络可支持247个之多的远程从属控制器,但实际所支持的从机数要由所用通信设备决定。采用这个系统,各PC可以和中心主机交换信息而不影响各PC执行本身的控制任务。 1 MODBUS RTU协议在S7-200中的应用原理 1.1 MODBUS RTU协议与S7-200相互关系简介 S7-200 CPU上的通讯口Port0可以支持MODBUS RTU协议,成为MODBUS RTU 从站。此功能是通过S7-200的自由口通讯模式实现,因此可以通过无线数据电台等慢速通

讯设备传输。 想在S7-200 CPU与其他支持MODBUS RTU的设备使用MODBUS RTU协议通讯,需要由有S7-200 CPU做MODBUS主站。S7-200 CPU做主站必须由用户自己用自由口模式,按相关协议编程。 2 从站指令的用法: S7-200控制系统应用中,MODBUS RTU从站指令库只支持CPU上的通讯0口(Port0)。要实现MODBUS RTU通讯,需要Step7-Micro/WIN32 V3.2以上版本的编程软件,而且须安装Step7-Micro/WIN32 V3.2 Instruction Library(指令库)。MODBUS RTU 功能是通过指令库中预先编好的程序功能块实现的。 MODBUS RTU协议在S7-200中应用的基本过程 (1) 首先检查S7-200控制系统中所用Micro/WIN软件版本,应当是Step7-Micro/WIN V3.2以上版本。 (2) 检查Micro/WIN的指令树中是否存在MODBUS RTU从站指令库(图1),库中应当包括MBUS_INIT和MBUS_SLAVE两个子程序。如果没有,须安装Micro/WIN32 V3.2 Instruction Library(指令库)软件包 编程时使用SM0.1—调用子程序MBUS_INIT进行初始化,使用SM0.0—调用研究MBUS_SLAVE,并指定相应参数。关于参数的详细说明,可在子程序的局部变量表中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