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站建筑细部设计探讨

铁路客运站建筑细部设计探讨
铁路客运站建筑细部设计探讨

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设想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报告》报告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指导教师:李海鹰 题目: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设想 姓名:严浩南 学号: 13274022 班级 : 运输1309班

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设想 摘要 客运站作为现代铁路建设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乘客出行过程中的起始空间。而随着当代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下,人们对客运站交通使用功能提出较高要求同时,铁路客运站本身也应根据自身缺点不足,完成自我改革。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设计实例,分析了国外世界性客运站的成功要素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列举我国部分综合性铁路客运站设计与发展的不足。基于我国综合性铁路客运站的现实矛盾及我国城市发展因素及旅客因素,提出几点针对不同方面的铁路客运站未来发展趋势设想。并结合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实例-----北京西站,列举该站所存在的问题,并设想该站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设想;国外车站;北京西站 ABSTRACT

The railway st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railway construction as part of the more passengers in the process of starting space. And with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nvironment changing, peopl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passenger traffic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ailway passenger should themselves be insu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hortcomings, to complete the reform themselve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factors of the success of the foreign world bus and worthy of our using for reference, some comprehensive our country railway passenger the deficiency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comprehensive railway passenger the reality of the contradi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our country urban development factors and passenger factors, put forward sever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railway passenger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mbining with China's large-scale railway passenger instance -- -Beijingxi railway station, the site listed the problems, and assum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e.

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设想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报告》报告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李海鹰___________ 题目: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设想 姓名:严浩南 学号: 班级:运输1309班 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发展趋势设想 摘要 客运站作为现代铁路建设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乘客 出行过程中的起始空间。而随着当代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下,人们对客运站交通使用功能提出较高要求同时,铁路客运站本身也应根据自身缺点不足,完成自我改革。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设计实例,分析了国外世界性客运站的成功要素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列举我国部分综合 性铁路客运站设计与发展的不足。基于我国综合性铁路客运站的现实矛盾及我国城市发展因素及旅客因素,提出几点针对不同方面的铁路客运站未来发

展趋势设想。并结合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实例-----北 京西站,列举该站所存在的问题,并设想该站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设想;国外车站;北京西站 ABSTRACT The railway st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railway construction as part of the more passengers in the process of starting space. And with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nvironment changing, peopl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passenger traffic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ailway passenger should themselves be insu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hortcomings, to complete the reform themselve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factors of the success of the foreign

铁路客运站设计论文:铁路客运站结构形态的艺术性表达

铁路客运站设计论文:铁路客运站结构形态的艺术性表达 【中文摘要】铁路客运站由于时代变迁与功能需求的日益增长,其大跨度空间的模式也在转变,大跨度空间结构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和技术研究、应用于发展。从美学上考证即结构的形态与建筑的空间艺术巧妙的融合起来,这是一种结构美学表现力。单纯的结构表现已不再流行,结构与时空连接的手法已充分实现,结构与时空的连接是我们当代建筑的语言。本文以结构形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研究铁路客运站这种特殊的建筑类型时,有针对性地探讨其结构形态的艺术性表达的方式与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经典火车站设计的调研与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实践,总结了一些结构形态塑造的设计方法与理念。 【英文摘要】Railway passenger due to age change and growing of function requirement, the mode of long-span space in shift,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 is often measure a countr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level of important standard,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 theory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development. From the textual research the structure of aesthetic ideology with architecture is the space art clever fusion up, this is a kind of structure aesthet...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设计结构形态美学

铁路大型客运站候车大厅运用优化研究

铁路大型客运站候车大厅运用优化研究 牛振虎,张凯军,杨汝珺 指导教师朱昌锋,王庆荣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通过对兰州站旅客的调查,得到旅客候车时间、检票口通过能力等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分布函数,得出了大型客运站列车有效占用候车区时间公式,确定出了使用同一候车区列车最小发车时间间隔的方法,并运用0-1规划模型求解了客运站最少候车分区数。以候车区为重要结点对旅客流线进行分析,用Dijkstra算法找出在不同站台上旅客流线集合;运用系统聚类法对旅客列车重新分类;采用层次分析法为不同类列车重新分配旅客流线。另外,自检票工作开始起至旅客列车发车时止,以客运人员是否存在并行作业为约束,将阶段计划细化为几个时间块计划。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一昼夜客运站候车大厅均衡使用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规划模型,规划一昼夜各候车分区服务车次。最后,以兰州站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候车厅,旅客流线,系统聚类法,0-1规划,动态规划 候车大厅是旅客聚集密度最大、旅客停留时间最长、检票进站前的最后场所,旅客需要从候车大厅到检票口检票再经跨线设备到站台上车。中小型客运站一般采取集中候车方式,而大型客运站采用分线路候车方式,候车大厅的合理运用及旅客流线组织对提高大型客运站的工作组织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旅客对候车大厅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客运站服务的评价。因此,大型客运站候车大厅运用的优劣对减少旅客流线的交叉、缩短旅客走行距离、方便旅客乘降以及提高候车室的候车能力和检票口的检票能力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铁路客运站的设计理论、客运站旅客运输组织、客运站到发线使用、客运站日班计划编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1-13],但对铁路旅客候车厅优化运用的研究甚少。本文综合考虑了旅客流线及候车大厅的均衡使用,对大型旅客候车厅的运用进行优化研究。 候车厅运用优化受旅客候车时间分布、列车到达时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该问题类似于排课问题,即每个列车的旅客都要占用候车厅固定的时间、空间,车次和候车厅是严格的映射关系,但和排课问题有区别之处,即每节课开始前教室都为空闲状态,且要上课的学生集合、老师集合是固定的,而候车厅旅客的到达是随机的,列车的到达是按运行图规定、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在任意时刻总有若干候车区旅客是满的、半空的或是空闲的,更困难的是排课问题不考虑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的熟悉程度,而大部分旅客对某大型客运站是生疏的,旅客流线发生严重交叉、优化不合理极易发生旅客误乘和漏乘,即候车厅运用是一个空间、时间的二维问题,空间上要考虑旅客流线,时间上要考虑旅客候车时间习惯、车次到达规律等,因此,候车厅运用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本文的研究思路 (1)通过分析影响候车厅运用优化的因素,分析和研究候车大厅占用的规律。 (2)通过对旅客的随机调查统计,分析大型客运站旅客到达车站的分布,讨论分布密度函数的性质,确定出某次列车旅客有效占用候车厅时间、任意两列车使用同一候车区的时间间隔条件; (3)通过调查统计检票速率,分析合理的检票开始时刻,以此为依据细化阶段计划;(4)分析确定候车大厅合理的候车分区。即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于一日内的客运站接发列车进行分类,应用0-1规划分析候车大厅的最少分区(初始分区),并利用AHP方法对列车进行排序,匹配旅客流线,分析得出各个阶段内候车区的划分,建立网路模型求解最优、次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表1.0.4 第二章术语 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2.0.9 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和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 3.2总平面布置 3.2.1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3.2.2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3.2.2.2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3.2.2.3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占地。3.2.2.4 特大型、大型站根据客流方向,宜分区布置公交站点。 3.2.2.5 城市干道不应平面穿越站前广场。3.2.2.6 当站前广场有地下铁道车站或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时,宜设置与旅客地道相连的通道;当分期建设时,宜预留接口。3.2.2.7 通过式站型的站房,其中心线宜与基本站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尽头式、混合式、通过式)及实例分析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 及实例分析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及实例分析 铁路客运站是主要办理售票、行李包裹运送、随身携带品寄存、旅客上下车等客运业务,以及旅客列车终到、始发、技术检查等行车工作和客车整备等作业的车站。办理大量始发、终到旅客列车的客运站,还设置供客车检修、清洗等作业用的客车整备场。主要设在大、中城市,与城市的关系甚为密切,位置要既方便旅客,又不干扰市区,在建筑环境面貌上要具有特色,素有“城市大门”之称。铁路客运站的布局按线路配饰的不同,可分为通过式、尽头式和混合式三类;按站房室内地面与站台面的高差关系,可分为线平式、线上式和线下式三类;按旅客同一时间内在站最高聚集人数可分为特大型站(4000人以上)、大型站(1500~4000人)、中型站(400~1500人)和小型站(400人以下)。下面就以第一种按线路配置的不同进行详细说明并配以实例进行分析。 一、尽头式客运站布局 尽头式客运站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都为尽头式,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中间站台用分配站台相连接,机务段和整备所与客运站纵列布置,尽头式客运站的优点是车站容易深入市区中心,旅客出行乘车方便,可缩短出行时间,与城市道路交叉干扰较少,站坪较短,占地少;旅客出入站可不比跨越路线。它的缺点较多,主要有:车站作业集中在一段咽喉区进行,进路交叉干扰较大,车站通过能力较小;对通过类车的挂换机车和变更运行防线等作业均不方便;列车进站速度低,占用延后时间长;旅客进、出站和行包搬运都要进过靠近站房一端的分配站台,人流与行包互相交叉;了此刻进、出站走形距离长。因此,新建客运站一般不采用尽头式客运站。只有在以始发、终到了旅客列车为主的客运站,当采用通过式客运站将近期巨大工程或当地条件不允许时,方可采用。 北京站是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 局,列车的到达和出发均在一端。北 京站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全国铁路 客运特等站。北京站地处北京市东城 区,二环路内,建国门与东便门以西, 崇文门与东便门之间,原北京内城城 墙以北、东长安街以南。北京站主要 担当京包线、京秦线、京哈线、京沪 线、京承线等铁路的旅客运输任务, 并有北京站发出开往朝鲜平壤、蒙古 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的国际旅客 列车。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站内主要服务设施:大小贵宾室6个,软席候车室1个,普通候车室4个,高架检票厅候车室1个,重点旅客候车区4个。 上海站也是另一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局代表。上海是中国铁路的枢纽之一,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开往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的动车组卧铺列车,到南京、合肥等地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到西安、太原等地的直达特别快车,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车。因为上海站有开往

铁路客运站发展战略

1、刺激城市商业发展 纵观世界各地区的客运站, 其所处区域无疑是商业十分发达的地区()。如今许多大型车站往往都超越了单一的列车出发到达的场所而成为交通枢纽, 联系多种交通方式, 包括市内轨道交通、公交、汽车和城际、区域快速交通等, 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 以满足多种通勤行为, 是城市紧凑发展、高效运作的保证。客运站地区往往因人流密集而吸引着其他城市功能的集聚, 也成为城市再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通道两侧来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是打造现代客运站商圈, 形成具有综合消费功能的商业街或购物中心的普遍做法。大阪梅田车站、香港九龙车站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案例。 2、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客运站作为城市的大门, 是游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品味。需要做好城市铁路客运站与周围城市公共建筑的有机结合, 使之成为一个建筑群体, 共同反映城市的面貌[ 3 ]。客运站有时还能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 组成既反映城市现代化气息, 又体现地方风格的独特景色。我国近年来新建的一些车站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外有些城市还把客运站与城市公共建筑结合成一座多层的综合型交通、服务中心, 这样的综合体布局紧凑、使用便利, 突出了城市面貌, 成为城市标志。 3、为城市发展带来机遇 客运站的高聚集性, 使其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客运站从其产生之日起, 就对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当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新建客运站就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新客运站的建设, 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由于过度集中而造成的城市问题, 满足特大城市发展多个城市中心的需要, 同时可以引导人流向其集聚, 从而导致城市中其他物质流的集中, 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四、城市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 现代铁路客运站改变了其传统发展模式, 开始与城市公交、地铁、轻轨等联为一体, 成为城市中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 4 ]。未来城市铁路客运站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由于综合铁路客运站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可达性极强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里, 交通的可选择性极大, 对商业,办公等城市功能有较大吸引力, 容易形成大型的城市交通综合体, 有的甚至发展成为都市的另外一个中心。另外,随着交通方式发展的多样化, 人们会搭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出铁路客运站, 由于交通流量巨大, 并且可以方便地到达城市的任何角落, 铁路客运站自然成为城市交通的核心[ 5 ]。而且, 人们搭乘航空、海运等城市对外交通工具后不得不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而铁路运输是其中最方便快捷的一种, 铁路客运站与其它城市对外交通方式相结合, 使得旅客出行更方便, 这些都为客运站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域 虽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乃至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客运站地区都是最旺最繁华最主要的商圈之一。尽管在许多国人眼里, 客运站商圈过于杂乱, 很难与繁华的商圈划上等号, 但大连火车站青泥洼商圈和厦门火车站商圈通过近年来大规模的改造, 都已经发展成为了非常繁华的重要商圈。上海的客运站商圈在引入太平洋百货和名品商厦成功改制之后, 业绩也在不断上升。交通枢纽与商业空间结合的方式在现今的许多城市中已经得到了实现。交通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 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和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的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的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的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和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 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复杂的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的车站。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中间站: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的车站。 区段站: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和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的车站。 编组站:在枢纽内,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编作业的车站。 客运站: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货运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 工业站、港湾站:主要为厂、矿企业或港口外部运输服务的车站。前者称工业站,后者称港湾站。 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 进出站线路:进出枢纽或车站的单独线路的统称。 进出站线路疏解:为消除或减少进出站线路上列车或机车运行的进路交叉所采取的措施。 疏解线路:对进出站线路进行疏解布置而修建的线路的简称。 3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与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与扩建工程得建筑设计。?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得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得余地。易扩建得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得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得划分 表1、0、4 术语?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与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得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得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 2、0、3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building 得平均值。?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得平台。 2、0、4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与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得场地。 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得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旅客车站站场线路得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得站房。 2、0、7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得建筑物。?2、0、8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设计年度内最高月得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2、0、9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得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第三章选址与总平面布置 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得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与城市规划得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1、1、1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得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得同侧。?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3、1、1、3 宜具备必要得场地面积。?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得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与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3、2总平面布置?3、2、1 铁路旅客车站得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与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 3、2、2 铁路旅客车站得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 3、2、2、2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 3、2、2、3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占地。 3、2、2、4 特大型、大型站根据客流方向,宜分区布置公交站点。?3、2、2、5 城市干道不应平面穿越站前广场。?3、2、2、6 当站前广场有地下铁道车站或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时,宜设置与旅客地道相连得通道;当分期建设时,宜预留接口。?3、2、2、7 通过式站型得站房,其中心线宜与基本站台长度得中心线接近。3、2、3 铁路旅客车站总平面布置得流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2、3、1 旅客、车辆、行包与邮件得流线避免交叉。?3、2、3、2 进、出站旅客流线在平面或立体上分开。?3、2、3、3 缩短旅客得步行距离。?3、2、4 特大型站得站场两侧均为城市人口密集区时,宜采用双向进出得站房布局型式。?3、2、5 特大

最新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 总则 1.0.1为了统一铁路客运专线路客运专线铁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施工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设计时速200-350km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若为无碴轨道时,路基工程施工时还应満足设计要求) 1.0.3路基工程施工应针对客运专线特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与相关工程密切配合,正确选用施工方法,满足设计要求。 1.0.4路基工程施工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如需变更,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变更设计管理办法的规定。 1.0.5路基工程作为土工结构物,将地基处理、路基填筑、基床表层、边坡防护、支挡结构、路基排水及沉降观测等作为系统工程(应与相关工程同步)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测工作,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1.0.6路基工程施工应实行机械化施工,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测试方法。 1.0.7路基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大型机械设备、测试设备、爆破器材以及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及规定。 1.0.8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管线、综合接地、声屏障基础(基础线路基桩埋设)等工程项目做为相关工程应与路基工程同步施工。(与第五条合并,做为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不变。紧随第五条) 1.0.9 路基工后沉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1.0.10路基工程填料作为结构物材料宜优先采用集中供应。

1.0.11路基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法规。 1.0.12 本施工指南未涉及到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高铁客运站建筑设计研究

高铁客运站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趋于完善。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高铁项目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成为时下的热门工程项目。高铁的建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在高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高铁客运站的建设是重要的施工项目。如何才能打造一座极具现代时尚气息又兼有城市传统文化底蕴的高铁客运站,成为了摆在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高铁客运站的建筑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一点灵感。 【关键词】高铁客运站;现代化;建筑设计;文化底蕴;地域性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高铁项目的建设,更是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高铁客运站的建设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城市高铁客运站除了要担负运输任务之外,高效性和综合服务性不断增强。在高铁客运站的设计中,应该侧重于建筑设计的综合性,不断促进城市的发展。

一、高铁客运站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一)高铁客运站与普通客运站的区别 与其他普通的客运站相比,高铁客运站的建设选址往往远离市中心,远离城市的发达区域。高铁客运站的建设有助于城市内部空间的拓展,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整合。所以,良好的高铁客运站设计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合理开发。其次,除了春运之外,高铁站的人流量相对其他普通客运站要少,这是由于高铁列车的座位数有限的缘故。再加上,高铁客运站所接待的旅客往往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对于高铁客运站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高铁客运站建设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顾客的需要,利用别具一格的建设设计为旅行在外的旅客打造舒适、自然、时尚、文化气息浓厚的旅途中转环境。 (二)高铁客运站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高铁项目的建设,高铁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要交通方式,而高铁客运站的建筑形象更是将城市的直观面貌展现出来的窗口,是当地自然环境面貌的自然引介[1]。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高铁客运站的建设中,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旅客面前。随着高铁项目的不断建设,高铁客运站也逐渐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衡量地铁客运站能否成为合格的地标性建筑的标准就是要看这个建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表 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公交站点 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 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站场客运建筑 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选址??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我国高速铁路及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查作业学科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1518 姓名:梁志杰 课程名称:铁道工程

我国高速铁路与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摘要】: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高速铁路的出现已突破了传统铁路路基的设计理念,其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检测手段等都有了很大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新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中。 【关键字】: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特点 【正文】: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高速客运专线。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都十分繁忙的通道上,一般沿既有线修建,设计速度达350km/h。承担本线到发与跨线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与200~250km/h的跨线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2)城际铁路。这种高速铁路建于两相邻大城市间,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两城市间到发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高密度、短编组、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3)快速客运

通道。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潜在需求都十分旺盛但还没有铁路的地区,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吸引区内客货运输任务,采用200~250km/h的旅客列车与120km/h货物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构建,主要应针对高速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不仅仅是高速,它具有三点优势:一是高速铁路速度快、省时间,安全系数高,乘坐空间大,舒适又方便,价格又适宜,迎合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世界各国振兴铁路的强大动力。二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是铁路大面积吸纳现代高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的产物。推动了铁路科学技术和装备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增强了铁路的竞争力。三是高速铁路不仅运输能力特别大,有年运输量可达数亿人次以上的优势,又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因而特别适宜于大运量的城市间、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频率运输。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总之,发展高速铁路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速铁路以其高速、平稳、舒适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有力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从旧时落后的铁路到如今的高速铁路,我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封建落后的清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旧时中国铁路发展缓慢,受到清政府封建势力的强烈发对。在那个动荡的年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尽头式混合式通过式)及实例分析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尽头式混合式通过式)及实例分析

————————————————————————————————作者:————————————————————————————————日期: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 及实例分析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及实例分析 铁路客运站是主要办理售票、行李包裹运送、随身携带品寄存、旅客上下车等客运业务,以及旅客列车终到、始发、技术检查等行车工作和客车整备等作业的车站。办理大量始发、终到旅客列车的客运站,还设置供客车检修、清洗等作业用的客车整备场。主要设在大、中城市,与城市的关系甚为密切,位置要既方便旅客,又不干扰市区,在建筑环境面貌上要具有特色,素有“城市大门”之称。铁路客运站的布局按线路配饰的不同,可分为通过式、尽头式和混合式三类;按站房室内地面与站台面的高差关系,可分为线平式、线上式和线下式三类;按旅客同一时间内在站最高聚集人数可分为特大型站(4000人以上)、大型站(1500~4000人)、中型站(400~1500人)和小型站(400人以下)。下面就以第一种按线路配置的不同进行详细说明并配以实例进行分析。 一、尽头式客运站布局 尽头式客运站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都为尽头式,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中间站台用分配站台相连接,机务段和整备所与客运站纵列布置,尽头式客运站的优点是车站容易深入市区中心,旅客出行乘车方便,可缩短出行时间,与城市道路交叉干扰较少,站坪较短,占地少;旅客出入站可不比跨越路线。它的缺点较多,主要有:车站作业集中在一段咽喉区进行,进路交叉干扰较大,车站通过能力较小;对通过类车的挂换机车和变更运行防线等作业均不方便;列车进站速度低,占用延后时间长;旅客进、出站和行包搬运都要进过靠近站房一端的分配站台,人流与行包互相交叉;了此刻进、出站走形距离长。因此,新建客运站一般不采用尽头式客运站。只有在以始发、终到了旅客列车为主的客运站,当采用通过式客运站将近期巨大工程或当地条件不允许时,方可采用。 北京站是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 局,列车的到达和出发均在一端。北 京站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全国铁路 客运特等站。北京站地处北京市东城 区,二环路内,建国门与东便门以西, 崇文门与东便门之间,原北京内城城 墙以北、东长安街以南。北京站主要 担当京包线、京秦线、京哈线、京沪 线、京承线等铁路的旅客运输任务, 并有北京站发出开往朝鲜平壤、蒙古 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的国际旅客 列车。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站内主要服务设施:大小贵宾室6个,软席候车室1个,普通候车室4个,高架检票厅候车室1个,重点旅客候车区4个。 上海站也是另一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局代表。上海是中国铁路的枢纽之一,从上海站

讲义铁路旅客车站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设计 一、定义及发展史 1、铁路旅客车站: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 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站。 1)车站广场:站房平台、旅客车站专用场地、公交站点及绿化与景观用地,四部分组成。 A.站房平台: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的平台。 B.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 内的区域,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人行通道、车行道和停车场。 2)站房:公共区、办公区、设备区,进出站、候车、售票等业务的建筑物,狭义的“车站”。 3)站场客运建筑: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篷、地道、天桥等建筑物,以及 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设施的统称。 2、发展史 (1)旧中国图P9 天津站 数量少、功能简单、质量低、建筑形式多为线侧平式,外观、空间重装饰,实用性低。(2)建国初期图P10 北京站 设计形式化、程式化,强调形象功能。 (3)改革开放后兰图1-9和1-10 高架候车室,多功能综合性发展,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材料和技术美观先进。 (4)新型铁路客站兰图1-11到1-15 多元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重视与城市轨道协调,零换乘。多层面一体化空间布局。文化性地域性。技术创新,桥-建合一,节能环保,车次公交化,检票地铁化,服务机场化。 3、几个常用术语 (1)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的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3)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4)高峰小时发送量 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5)集散厅 用于旅客站房内疏导旅客,并设有安检、问询等服务设施的大厅。 (6)线下式站房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车站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的站房。 (7)高架候车室 位于车站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旅客使用的建筑物。 (8)揭示牌 向旅客通告事项,提供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等视觉信息的告示牌。 二、设计原则、内容及程序 1、原则:“五性原则”——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 功能性:“以人为本、服务旅客” 系统性:系统集成、整体最优,客站内外各部分有机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