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观测记录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是指对某一地点进行沉降位移观测的记录。沉降位移观测是一种用于监测土地、地下水位、建筑物等物体或结构在一段时间内沉降的方法。观测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观测日期和时间:记录每次观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对比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2. 观测地点:记录每次观测所在的具体地点,包括地理坐标和基准点标识等信息。

3. 观测点设置:记录观测点的设置方式和具体位置,可以是通过地面标志、建筑物等方式设置观测点。

4. 观测仪器和设备:记录所使用的观测仪器和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校准情况等信息。

5. 观测方法和参数:记录使用的观测方法和参数,例如经验公式、全站仪、水准仪等,以及测量的沉降位移等参数。

6. 观测数据:记录每次观测所得的具体数据,包括沉降位移的数值和单位等信息。

7. 处理和分析:记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结果,例如计算平均沉降速率、作图等。

8. 结论和建议:根据观测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例如

是否存在沉降问题、是否需要采取措施等。

以上是一般沉降位移观测记录中常见的内容,具体记录方式和格式可能根据实际需求和地方标准有所不同。对于重大工程和工地建设等,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能够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沉降、位移监测报告

贵州仁怀机场高路沟、李家沟试验段工程 监测阶段性报告 (送审稿) 四川中奥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二O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贵州仁怀机场高路沟、李家沟试验段工程 监测阶段性报告 (送审稿) 签批: 审核: 编写: 工作人员: 四川中奥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二O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贵州仁怀机场高路沟、李家沟试验段工程监测阶段性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1.1 地理位置 (3) 1.2 改扩建工程概况 (2) 1.3 工程地质条件 (2) 1.3.1 地形地貌 (2) 1.3.2 场区地层岩性 (4) 1.3.3 场区地质构造 (4) 1.3.4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5) 二.监测方案 (6) 2.1 监测目的 (6) 2.2 检测内容 (6) 2.3 监测实施依据 (7) 2.4 监测仪器及布置 (8) 2.5 监测频率 (9) 三.监测成果 (9) 3.1 原地基监测成果 (9) 3.1.1 原地基沉降监测数据 (9) 3.1.2 原地基沉降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14) 3.1.2.1 李家沟原地基沉降图及数据分析 (14)

3.1.2.2 高路沟原地基沉降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18) 3.2 深沉沉降监测成果 (22) 3.2.1 深沉沉降监测成果数据 (22) 3.2.2 深沉沉降数据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29) 3.3 坡面位移监测成果 (37) 3.3.1 坡面位移监测成果数据 (37) 3.3.2 坡面位移监测数据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44) 3.3.2.1 高路沟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44) 3.3.2.2 李家沟曲线图及数据分析 (48) 四.结论与建议 (53) 4.1 结论 (53) 4.2 建议 (53)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供水配套工程沉箱施工沉降位移 观察计划

目录 一、引言 (1) 二、工程概况 (1) 三、编制依据 (2) 四、沉降位移观测的技术要求 (3) 五、沉降位移观测的资源配置 (4) 六、沉降位移观测的工作流程 (5) 6.1、观测点的埋设 (5) 6.2、沉降位移的观测方法 (8) 6.3、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资料整理 (11) 七、沉降位移观测的周期 (13) 八、沉降位移观测的注意事项 (13)

沉箱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简介 由于沉箱下沉施工过程中原状土的扰动,导致沉箱周围土体受力结构发生变化。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沉箱及周边建筑物(房屋、电线杆)等设施沉没在沉箱中。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水平位移和垂直倾斜变形。为保证沉箱沉降过程中的施工安全,特制定了沉箱沉降位移观测方案。本方案主要从观测点布置、观测精度要求、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影响分析等方面说明了沉箱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和变形。 二、项目概况 本招标段位于城市边界。输水管起点在37号输水管汤阴县中华路与新横1路交汇处西南角,终点在37号输水管过石屋西侧高铁项目。200~11+526.140,总长6326.140m,管材为PCCP管,桩号5+200~5+308之间的管径为DN1600,桩号5+308~11之间的管径+526.140 是DN1400;此外,还包括汤阴二水厂支管,桩号为B0+000~B3+151.464,总长3151.464m,管径DN800,管材为PCCP管。 原设计的汤阴二水厂支线紧邻G107京深线汤阴县东环段(中华路)东侧,设计采用明挖沟施工,直埋。施工进场后发现,由于中华路加宽,原设计的唐河倒虹吸工程位于唐河大桥下方。拓宽的中华路是汤阴的主要交通要道。它通达南北,具有汤阴的形象功能。原设计管线基本位于加宽中华路的慢车道上。管道建设周边已建成绿化带、路灯、电缆和雨污管道。中华路是2012年10月新建的,如果开挖再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包韬昌 学号:1041629126 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 指导教师:王建强 实习时间:2012.11-2013.5 实习地点: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 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

目录 绪论 (2) 一.实习简介 (3) 1.1 建筑物地基和基础变形观测 (4) 1.2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特点 (4) 1.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5) 1.4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频率 (7) 2.1水准测量法 (7) 2.2 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11) 3.1工程介绍 (13) 3.2监测任务及监测项目 (13) 3.3工作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坐标系统 (13) 3.4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14) 3.5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5) 3.6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 (17) 3.7变形观测成果分析总结 (18) 3.8沉降观测成果展示 (19) 4实习体会与结束语 (35)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绪论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建筑物,为使这此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地运行,为民造福而兴起的。近20年来,高层建筑如春笋般兴建。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形边。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了解建筑物变形的成因非常重要。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 建筑物变形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XXXX综合楼 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终期报告 编制: 校核: 审核: XXX 2016-12-10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附图表: 1、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2、XXXX综合楼主体修建物工夫-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一) 3、XXXX综合楼主体修建物工夫-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二) 4、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成果表

一、工程概况 2、监测功课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2009) (4)《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5)业主方提供的《技术设计书》及相关设计图纸。 三、高程系统及基准点布设 3.1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系。 3.2控制点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1)控制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控制点,并作醒目警示。避开交通干道、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 (2)在每次监测前均应检核控制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如监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变形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 第1页

采取处理措施。 (3)在监测期间对监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步伐。 (4)监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桩机、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外,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 也不宜设站。(5)每次监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 建筑物变形等其它有关异常情况。 (6)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反常应 及时校正。(7)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应均为偶数,否则应 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候恶劣时进行监测。 四、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建筑 变形测量规范》(8-2007)中的有关技术要求,在变形影响范 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应 在初始值测量之前埋设三个水准基点作为本次沉降观测基准点。三个基准点构成一个独立的闭合环,以便相互检验本身点位的 稳定性;编号为:J1、J2、J3.

沉降观测报告

XXXX综合楼 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终期报告 编制: 校核: 审核: XXXX有限公司 2016-12-10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作业依据 (1) 三、高程系统及基准点布设 (1) 四、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2) 五、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3) 六、监测周期安排 (6) 七、质量管理体系 (7) 八、观测结果及变形分析 (8) 九、结论 (9) 附图表: 1、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2、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一) 3、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二) 4、XXXX综合楼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成果表

一、工程概况 受XXXX塑业有限公司的委托,由XXXX有限公司完成XXXX 塑业有限公司综合楼沉降监测工作。工程位于湖北省,XXXX塑业有限公司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320.94平方米,一共22层,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 二、监测作业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5)业主方提供的《技术设计书》及相关设计图纸。 三、高程系统及基准点布设 3.1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系。 3.2控制点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1)控制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控制点,并作醒目警示。避开交通干道、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 (2)在每次监测前均应检核控制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如监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变形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

建筑物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项目18#楼 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 项目负责人: 审核: 审定: 编写: 有限公司 二○二二年一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观测目的 1 3、技术依据 1 4、监测内容 2 5、监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2 5.1、精度要求 2 5.2、仪器选择 2 5.3、投入的人员 3 6、监测频率与稳定值 3 6.1、监测频率 3 6.2、监测稳定标准 3 7、点位布设及监测方法 3 7.1、控制点的布设 3 7.2、监测点的布设 4 7.3、监测方法 5 8、监测工作量及成果分析 6 9、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6 9.1、沉降量及倾斜度分析 6 9.2、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7 10、结论及建议7

项目18#楼沉降观测报告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为项目。项目地块位于市区路与路交叉口东南角。 项目上层建筑由9栋33F、2栋12F、8栋28F住宅楼、二层整体车库。场地大致平整,项目基坑周边自然地面标高90.56~91.74m,基底标高79.11~81.36m,基坑深度为自然地面下5~9m;总支护周长约2500m,开挖顺序:分层分段整体开挖。 2、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开始施工到竣工,以及设计使用年限内,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为了反映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不均匀沉降是否超标和建筑物平均沉降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及建筑物沉降稳定时间等,以确保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初期的安全性,同时检验工程勘察及设计单位所提出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参数,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为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提供可靠的依据,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3、技术依据 该项目监测主要依据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等相关图纸及国家、河南省的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的要求。参考规范、规程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下列规范如遇版本更新,以更新后之版本为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

测量沉降位移观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 XX 三,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为期半年,是在校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本次实习的u的是, 通过实习,深化我们对大专3年所学知识的认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在参加工作前的一次理论强化,对我们毕业论文的制作,及日后工作屮的效率,是一个铺垫。 四•实习简介 lo实习单位XX; 2o实习工作沉降、位移观测(包括高层建筑,护坡等) 3•所用仪器电子水准仪对讲机、钢钉; 4•测量方法主要以儿何水准位移测量为主。沉降位移观测 时,在能表示沉降位移特征的部位设置观测点,在沉降影响范ffl Z 外埋高水准基准点,利用水准基准点和GPS坐标定位定期测量观测 点高程,从而在各个观测点高程变化屮了解建筑物、护坡的沉降位 移情况・ 五•实习收获 (一)关于高层建筑沉降测量的认识 1 •沉降测量的作用:为确保高层建筑物结构安全,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施工中加强面层建筑的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足

够的重视•如果建筑物的变形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使用,尤其是面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对观测数据研究和分析沉降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以保障工程的施丄和使用安全,并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其地基沉降的规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是否变形的主要方式Z —■它是通过定期监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并根据各点间的高程变化来确定建筑物的沉降量、倾斜度等参数•据此推断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影响程度・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2o沉降观测的原则:沉降观测时需坚持“五定”原则:4 (1)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2)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3 )观测人员要固定;(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八(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3.髙层的沉降原因分析〉地基土质软弱以及上部建筑结构荷载不 均匀等因素都将导致建筑结构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上部结构过大变形、开裂、倾斜其至破坏。引起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可分为下列儿类: (一)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 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讣中对其作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表现为压缩模量、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讣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尽管设计时计算得很认真,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二)施工屮出现的问题如h于施丄时地基处理得不好,或因地质 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地质现象,如暗洪、坑洞等,因而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善, 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4、高层边坡沉降位移测量技术的应用心某住宅区位于山脚处, 先后有两座高层住宅楼开工,两楼相距约10m,每座楼均为地下1层,地上17层,楼地基均为桩基形式,分别由数十根浇灌在岩层上的嵌岩桩支撑,楼体以钢筋混凝土按层整体浇铸,整栋楼体完工后,楼体外将被敷 1 OC m疗的软性隔热保温层。 (-)基准点布设基准点一般应分级布设在结构体沉降影位移响范S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整个观测项U屮始终保持稳定•一般规定点位距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由于周ffl地形及城市建设规划的限制,该建筑物的观测基准点按一级布设,共设3个基准点,分别设在门球场勿、健身场边、人行小路旁,各点均距建筑物100m以上,但各点相互之间距离较大•标石均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青荣城际铁路Ⅲ标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有效 中交二航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1.目的 (3) 2.编制依据 (3) 3.适用范围 (3) 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 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4) 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 7.监测断面的设置 (4) 7.1路基工程 (4) 7.2桥涵工程 (8) 5.3隧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过渡段工程 (11) 8.沉降监测 (11) 8.1一般要求 (11) 8.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2) 8.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 8.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4) 8.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5) 8.6沉降观测的频次 (15) 8.7观测点的保护 (18) 9.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19) 9.1一般要求 (19) 9.2资料整理 (19) 9.3提交资料 (20) 10.附件 (20) 10.1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20) 10.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 (22)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里,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评估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工管技 [2009]77号);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 (10).铁道部有关规定及和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施工指挥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即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 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青荣城际铁路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涵洞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