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如上述混合悬液由均匀混浊状变为澄清透明,并出现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凝集块者即为阳性(+);如混合物仍呈均匀混浊状则为阴性(-)。如肉眼观察不够清楚,可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

本次实验结果第1 格内应出现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凝集物(阳性),第2、3格内无凝集物,混合液仍呈均匀混浊状(阴性)。

【注意事项】

(1)伤寒杆菌为肠道致病菌,在实验中务必严格无菌操作,遵守实验规则,用后的载玻片应立即投入指定的容器中,接种环必须做灭菌处理。

(2)取细菌培养物时,不宜过多,与抗血清混合涂抹时,必须将细菌涂散,涂均匀,但不宜涂得太宽,以免很快干涸而影响结果观察。

二、人类ABO 血型鉴定试验(玻片法)

1.原理

人类ABO血型抗原有A和B两种。A型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B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AB型有A和B两种抗原,而O型则不含有A和B抗原。据此,如分别将抗A和抗B血清与待测红细胞混合,抗A和/或抗B血清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其凝集状况便可判定受试者的血型(见表5-1)。

表5-1 血型鉴定试验结果与判定

2.方法

(1)用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指端皮肤或耳垂,待酒精干后用无菌采血针刺破表皮,用毛细吸管取血1~2滴,放入含1m1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即成待检红细胞悬液(约2%)。取血后,应立即用无菌干棉球压迫针眼止血。

(2)取凹玻片或载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字样。

(3)用巴氏吸管吸取抗A血清、抗B血清各一滴分别滴于A、B格内(也可用2ml的一次性注射器代替巴氏吸管)。

(4)另用巴氏吸管取待测5%红细胞悬液,于A格和B格内各加一滴。然后分别用牙签将

抗血清与红细胞搅拌均匀(也可轻轻晃动载玻片以促其充分混匀),以加速其反应。将玻片放置于实验台上静置数分钟后,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凝集情况。

3.结果观察与判定

如混合液由均匀红色混浊状逐渐变为澄清,并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凝集块者即为红细胞凝集;若混合液仍呈均匀混浊状,则表明红细胞未发生凝集。

如肉眼观察不够清楚,可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

不凝集(-)凝集(+)

4.注意事项

(1)试验用凹玻片或载玻片要清洁,注明A 和B 字佯。

(2)所用抗A、抗B血清必须在有效期内(注意试剂包装说明的有效期限)使用。

(3)待检红细胞悬液不宜过稀或过浓。

(4)要及时观察结果,以防时间过长使标本干涸而影响结果观察和判定。

三、试管凝集反应

1.原理

试管凝集反应是一种定量试验,常用已知颗粒性抗原来检测未知抗体及其含量。方法是用生理盐水将待测血清在试管中进行连续倍比稀释,然后于各管中加入等量已知抗原悬液,37℃过夜或56℃水浴2小时后,观察有无凝集并根据凝集程度,判定待检血清抗体的效价。

本法主要用于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如伤寒、副伤寒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等。

2.方法

(1)取洁净小试管8只并依次排列于试管架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按顺序注明号码。

(2)将1ml刻度吸管套上乳胶皮头,吸取生理盐水0.9ml 加至1号试管,余下每管中分别加入0.5ml 生理盐水。

(3)用1ml刻度吸管取0.1ml抗伤寒杆菌“H”血清于第1管中。

(4)用1ml吸管在1号管内连续吸吹三次,使血清与生理盐水充分混匀,然后吸取0.5ml 加至2号试管,随后按上法进行倍比稀释直至7号试管,最后从7号管中吸出0.5ml混合液弃去。至此,1~7号试管的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10,1:20,1:40,1:80,1:160,1:320,1:640,而8号管中只有0.5ml生理盐水,此管系阴性对照管(见图5-1)。

(5)取5ml吸管吸取伤寒杆菌H菌液,加于1~8号试管中,各加0.5ml。此时,每支试管中的液体量均为1ml,1~7号试管的血清最终稀释度分别为1:20、1:40、1:80、1:160、1:320、1:640、1:1280。

(6)持试管架轻轻振荡摇匀,以使血清与菌液混合均匀。然后置37℃恒温箱过夜或56℃水浴箱2h,再观察结果。

图5—1 血清等倍稀释法图示

3.结果与判定

(1)对照管(第8管):上清液混浊,管底有沉淀的物,如斜置试管可见其流动,若轻轻振荡便分散呈混浊状。

(2)试验管:按1-7号管依次观察。如有凝集(此为阳性),可见管底有凝集块,平铺于试管底部,边缘向上卷曲或出现凝结颗粒,轻摇即升起,“H”菌液的凝集块呈絮状,液体上部澄清。阴性者则与对照管(第8管)相同。

(3)凝集强弱的判定与记录。

++++:表示细菌全部凝集。试管底部有大量凝集块,上清液澄清透明。

+++:表示绝大部分细菌凝集,凝集物较多或与++++相当,上清液澄清。

++:表示部分(约50%)细菌发生凝集,凝集物较少,呈颗粒状,上清液基本澄清。

+:凝集物很少,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上清液基本浑浊。

-:表示不凝集。与阴性对照管相同。

(4)判定凝集效价(滴度):以凝集物明显可见,且血清稀释度又最高的那一号试管的血清最终稀释度为血清效价。

4.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应认真仔细,如向试管内插放吸管宜轻,以免戳穿试管底;取货加样应准确;稀释血清时应仔细地逐管进行,以防跳管。

(2)观察结果时,最好不要振摇试管,以免凝集物摇散振碎而影响他人观察。

四、间接凝集试验

1.原理

本实验是将已知的可溶性抗原吸附或偶联在与免疫无关,有一定大小的颗粒性物质(载体颗粒)表面上,然后再与相应抗体混合,并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由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生肉眼可见的载体颗粒凝集。该实验可用于细菌、病毒、钩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以及某些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肾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0的检测。

可用作载体的物质有红细胞(如Rh-O型血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兔红细胞等)、聚苯乙烯乳胶颗粒,活性炭以及硅酸铝颗粒等。若所用载体为红细胞,即称间接血凝实验,如载体为乳胶颗粒,则叫间接乳胶凝集试验(见后述)。

2.方法(类风湿因子测定)

(1)用生理盐水将待测血清稀释1:20。

(2)用巴氏吸管吸取1:20待测病人血清一滴于载玻片上,然后加一滴类风湿免疫诊断试剂。

(3)持玻片轻轻晃动使之充分混匀。5分钟内出现均匀的乳白色凝集颗粒者为阳性,无凝集者为阴性。

3.注意事项

应在5分钟内观察结果。因放置过久可出现假阳性。

五、间接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1.原理

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抗体混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再将其与相应抗原致敏的乳胶颗粒混合。如待测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便可与加入的抗体结合,当再加入致敏乳胶颗粒后,就没有相应的抗体与乳胶颗粒表面的抗原结合而发生凝集,这就是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如图5-2)。所以,不发生凝集者为阳性,表明待测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发生凝集者为阴性,提示待测样品中无相应抗原。

图5-2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本法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乳胶妊娠试验,就是先将待测孕妇尿液(含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已知抗HCG抗体作用,从而抑制了抗HCG与致敏乳胶颗粒表面上的HCG结合,于是乳胶凝集被抑制。

2.方法(见表5-2)

(1)取凹玻片一张置实验台上,用标记笔划线分为三格,并注明甲、乙、丙。

(2)用巴氏吸管取生理盐水一滴加入乙格中,然后取待测孕妇尿一滴加在甲格中,另用巴氏吸管取HCG阳性孕妇尿一滴加在丙格中。

(3)于甲、乙、丙格中各加入一滴兔抗HCG血清。分别用牙签将反应液充分搅拌均匀,静置30秒至1分钟。

(4)于甲、乙、丙格中各加入一滴HCG致敏乳胶试剂,分别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左右后观察结果。

表5-2 乳胶妊娠试验程序

3.注意事项

(1)所用诊断试剂必须是有效期内。用前应充分摇匀。

(2)拌搅用的牙签不能共用。

(3)加样不宜过多,玻片应平置,以防两格之间反应液溢流相混。

(4)如肉眼观察不够清楚,可借助放大镜观察。

【实验报告与思考】

1.记录玻片凝集实验的材料、方法、结果(最好用文字加图示),并讨论。

2.记录血型鉴定试验的材料、方法与结果。

3.记录试管凝集试验的材料、方法、结果及测定效价(可用表格方式表示)。

4. 记录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试验的材料、方法与结果。试对结果作讨论分析。

5.记录乳胶妊娠试验的材料、方法、结果及判定。试验结果予以分析讨论。

6.玻片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有何区别?直接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试验有何不同?【BioRike博瑞克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d19012898.html,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凝集素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3.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 一、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经典排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例子的作用,中和

凝集反应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1)

凝集反应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1)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直接与相应特异性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反应。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而抗体则称为凝集素。直接凝集反应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一)玻片凝集反应 在玻片上进行的直接凝集反应,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数分钟之内便可观察结果,快速、简便。常用于细菌的分型鉴定,也用于ABO血型的测定。 【实验材料】 ( 1)抗原:受检菌液或受检者的血细胞盐水悬液。 ( 2)抗体:用于细菌鉴定的1:20稀释诊断血清。 血型检测的A及B诊断血清。

( 3)生理盐水、玻片、吸管、接种环。 【实验方法】 ( 1)于洁净玻片的一端加诊断血清1滴,另一端加生理盐水1滴作阴性对照。 ( 2)用接种环取待检菌液或血细胞悬液分别涂于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 ( 3)轻摇玻片,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 玻片上抗原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团块状或絮状凝集物,其周围液体澄清,为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和生理盐水对照均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混浊的乳状液。 【注意事项】 细菌鉴定时,特别是肠道菌种的沙门菌属或志贺菌属,原则上先用多价诊断血清检测,如为阳性,再用单价诊断血清进行分群或定型。血型测定时,室温需保持在 20oC左右,若低于10oC,易出现冷凝集现象而造成假阳性的错误诊断。 (二)试管凝集反应

是用定量的颗粒性抗原悬液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在试管中进 行的凝集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判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对血清中抗体进行半定量分析。此法目前仍常用于某些病原微生物感 染的免疫学诊断,例如,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肥达氏( Widal test) 反应,诊断斑疹伤寒的外—裴氏反应(weil-felix test)。 【实验材料】 诊断菌液, 1:10稀释的待检血清,生理盐水,小试管,刻度吸管,试 管架,恒温水浴箱。 【实验方法】 (1)稀释待检血清取8支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依次编号,每管加入0.5 ml生理盐水。于第1管中加入0.5ml待检血清,充分混匀后,吸出 0.5ml 加入第2管,同法混匀后又吸出0.5ml加入第3管,依次类推,连续稀释至 第7管,最后从第7管中吸出0.5ml弃去。第8管为生理盐水对照管。 (2)于各管中加入诊断菌液0.5ml,振摇试管架,充分混匀。 试管凝集反应操作程序 (3)将试管静置于37oC恒温水浴箱中40min。 【结果分析】

凝集实验报告

凝集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 二.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 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 土豆块茎

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 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2HPO41.48g,KH2PO4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 4.2%的红细胞 四.实验步骤: 1.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 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 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 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 分混匀。 4. 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PBS缓冲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 孔内,充分混匀,做对照实验。 5. 摇晃5—10min后,观察有无发生细胞凝集并置显微镜下观察。 图左为PBS缓冲液对照图右为土豆凝集素 图一图二土豆凝集素(*4)图一中为在振荡了11min后,细胞凝集的现象,中间凝结成血块,周围叫澄清,边缘为干涸的红细胞凝结成的颗粒附着在玻片上。在低倍镜(*4)下观察,可以看到红细胞凝结成块状,周围液体近乎透明,说明红细胞发生了凝集。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

血液凝集实验报告 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如RF因子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

抗a、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型。 2.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B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如出现凝集块者为阳性反应。混合后仍均匀浑浊,无凝集块出现者为阴性反应。根据血清凝集效价判定待检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即在试管内用已知颗粒性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试验。本次实验

免疫学实验-凝集试验

实验一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 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试管凝集试验 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2) 凝集反应

第五章(2)凝集反应 Chapter 15 Agglutination Test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2.玻片凝集实验 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 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 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 A。菌种鉴定 B。血清学分型 C。人类ABO血型鉴定 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 E。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 A.“+”B.“+或++”C.“++”D.“+++”E.“++++” 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 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 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 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 A.低温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 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 D.用胰酶处理 E.加入抗原 2。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可辅助临床诊断的疾病 A.痢疾 B.伤寒和副伤寒 C.恙虫病 D.布鲁菌病 E.霍乱弧菌 3. 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 A.人O型红细胞 B.聚苯乙烯胶乳 C.皂土 D.明胶颗粒 E.活性炭 4.符合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原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很高 E.特异性不强 5.符合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体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很高 E.特异性强 6.符合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是 A.检测标本中的抗原B.抗原致敏载体C.抗体为诊断试剂 D.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

红细胞凝集反应名词解释

红细胞凝集反应名词解释 红细胞凝集反应是指在适当条件下,红细胞聚集成团的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由血清中的非抗体凝集素(如补体,凝集素等)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所引起的,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无特异性免疫反应。红细胞凝集反应在实验室检查中常用于诊断和监测一些疾病的免疫学指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红细胞凝集反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进行: 一是直接凝集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血清中的凝集物质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直接结合而形成凝集,产生红细胞堆积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抗体或凝集素对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机械性的聚集。 二是间接凝集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血清中的凝集物质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再与另一种抗体结合形成凝集。这种反应通常是由于补体的活化作用引起的,补体在活化后能结合到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上,再与另一种抗体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反应主要有直接凝集试验和间接凝集试验两种: 1. 直接凝集试验:该试验是通过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直接结合,观察是否出现红细胞凝集。该试验主要用于检测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肺炎球菌感染、脑膜炎球菌感染等。这些感染性疾病通常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凝集素,与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结合形成凝集,从而可以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来判断是否感染。 2. 间接凝集试验:该试验是通过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再加入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抗人球蛋白),

观察是否出现凝集。该试验主要用于检测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会产生抗自身抗体,这些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凝集。 通过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指标,如抗体水平、免疫复合物形成等。红细胞凝集反应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疾病的监测,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辅助作用。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凝集反应 复习资料汇编

临床检验主管检验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凝集反应复习资料汇编 一、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二、凝集反应的特点 (一)可定性检测,也可进行半定量检测。 (二)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三)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三、直接凝集反应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一)玻片凝集试验

(二)试管凝集试验 四、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致敏颗粒),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用于检测标本中相应抗体的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好,成本低。

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选用已知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则能抑制原先的血凝现象。 五、协同凝集反应 实质上是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但所用载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细菌、病毒、毒素及各种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1)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试验结果稳定,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等特点,其敏感性高于胶乳凝集试验和直接凝集反应。

(2)胶乳凝集试验:是以聚苯乙烯胶乳微粒(0.8μm)作为载体,将抗原(或抗体)与胶乳颗粒结合成为致敏乳胶后,直接用以检测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凝集反应。 (3)明胶凝集试验: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红色明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血清作用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则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六、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快速、敏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实验设备,可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测定。

间接凝集实验报告

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如rf因子检测 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 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a、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型。 2.实验方法: (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b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 (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 1.实验原理: 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如出现凝集块者为阳性反应。混合后仍均匀浑浊,无凝集块出现者为阴性反应。根据血清凝集效价判定待检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即在试管内用已知颗粒性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试验。本次实验是以定量的伤寒杆菌为抗原,根据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对应的抗体;根据各试管凝集程度的不同,来判断抗体的效价。 2.实验方法: (1)取试管6支,用马克笔进行标记,依次放入试管架中。 (2)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0.9ml,其余各管加生理盐水0.5ml。然后在第一只试管中加入伤寒免疫血清0.1ml,用吸管将它与生理盐水吹打混匀后,取出0.5ml加入第二支试管中;再将第二只试管的液体吹打混匀,取出0.5ml加入到第三支试管中,其余各管依次按照上述步骤将血清对倍稀释。至第五支试管时,将试剂混匀后,取出0.5ml弃之不用。是第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 1.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 多糖或脂质等大分子化合物。当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 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发挥免疫作用。 2.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三、实验步骤

1. 制备试剂 将所需试剂按比例配制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样品处理 将待测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 加入试剂 将样品加入已经配制好的试剂中,并混匀。 4. 观察结果 观察混合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 试剂的配制和消毒处理应注意卫生和安全。 3. 样品处理时应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对样品造成损伤。

4. 操作时应注意洁净卫生,避免污染试剂和样品。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凝集现象。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了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医学、生 物学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实验,用于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使得玻片上的抗原被抗体识别并凝聚形成可见的凝集物。 玻片凝集试验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制备玻片和实施凝集反应。 首先,需要制备玻片,这包括涂覆玻璃表面、添加抗原和加入适当的缓冲液。为了确保凝集反应的准确性,玻片上要均匀涂布一层抗原物质,这样能够确保抗体与抗原充分接触。其次,为了保持试验的稳定性,缓冲液的添加起到了重要作用。缓冲液不仅可以调节pH值,还可以稀释玻片上的样本,以便观察和解读凝结的结果。 接下来,实施凝聚反应。准备好的玻片与稀释的抗原样本(通常来自待测血清)先行混合,接着加入抗体。这样,在抗原与抗体之间引起的特异性结合作用的作用下,便可观察到玻片上的凝聚现象。如果待测血清中存在与玻片上抗原相匹配的抗体,那么在抗原和抗体发生结合之后,会出现可见的凝结反应。而如果待测血清中没有相匹配的抗体,那么玻片上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将无法发生,凝聚反应也不会发生。 玻片凝集试验的优势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快速得到结果。这使得玻片凝集试验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此外,它还常常用于检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玻片凝集试验虽然简单易行,但结果的解读仍需谨慎。因为凝集的程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原和抗体的浓度、pH值、温度等。因此,正确的凝结结果需要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分析。 总之,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可靠、快速、经济的免疫学实验,适用于许多医学领域,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合理的操作和准确的结果解读将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免疫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凝集反应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用试管凝集反应测定抗血清效价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参加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 三、实验材料 1.试剂抗原、石炭酸生理盐水、阳性血清、被检血清、阴性血清。 2.器材及其他载玻片、小试管(1 cm×6.5 cm)、试管架、移液管、吸管、水浴锅。 四、方法步骤 1.玻片凝集实验 (1)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大肠杆菌菌悬液。 (2)在一端的菌悬液中加入一滴1:10稀释的大肠杆菌抗血清,另一端悬液加入一滴生理盐水。 (3)将载玻片小心地振动使混合液混匀后静置于室温,数分钟后便可观察到加抗血清的一端产生凝集块,而另一端生理盐水对照没有凝集块产生。若反应不明显,可放入培养皿中(皿内放入湿滤纸,以保持一定湿度),37℃保温30 min后观察结果。亦可将载玻片放置显微镜下,凝集块明显可见。 2.试管凝集试验 (1)抗血清的稀释抗血清稀释采取倍比稀释法。取干净小试管7支,排列在试管架上,依次注明号码,每支试管用移液管加入0.5 ml生理盐水。 (2)按下表操作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将待检血清稀释成4个稀释度,5、6、7管分别设为抗原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3)加入抗原各管中加入抗原0.5ml,充分混匀。 (4)抗原抗体反应把各管混合液振摇混匀,置37℃水浴箱中水浴4 h或在室温中过夜,观察结果。 (5)结果观察与效价判断 ①生理盐水对照管中的抗原(细菌)应分散,无凝集块沉淀而呈混浊菌悬液。 ②实验管如有凝集,管底可见到凝集块,液体上部澄清、半澄清或混浊度降低,管底凝集块轻摇即浮起,呈片块状。 ③凝集强弱的判断(以“+”表示) “-”:细菌不被凝集,液体混浊、无透明度,管底无伞状沉淀,但由于菌体自然下沉,管底中央出现圆点状沉淀,振荡时复呈均匀混浊状态。 “+”:液体透明度不明显(25%清亮),25%菌体凝集,管底有少许不明显的伞状沉淀。 “++”:液体中等混浊(50%清亮),50%菌体凝集,管底有中等量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小絮片状。 “+++”:液体几乎透明(75%清亮),75%菌体凝集,管底有明显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小或大絮片状。 “++++”:液体完全透明(100%清亮),100%菌体凝集,管底出现大片的伞状沉淀,振荡时呈大絮片状,但可打碎成小絮片状。 血清的效价就是呈现50%凝集(即“++”反应)的最高血清稀释倍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血清倍比稀释过程中,力求准确。一是防止液体溢出管外,二是在连续吹吸3次混匀液体时,第2次吸入移液管中的液体高度不能低于第1次,最好是每一稀释度换一支洗净的移液管。试管水浴或静置后,观察前不宜摇动振荡,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思考题 记录实验结果,试讨论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 内容: 四、直接凝集反应 (一)玻片凝集反应一细菌的鉴定、ABO血型鉴定 (二)试管凝集反应 五、间接凝集反应 (一)正向间接凝集反应一间接凝集乳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一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 (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试验、直接凝集反应 (Direct agglutination reliction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㈠玻片凝集反应(Slide agglutination) test 玻片凝集反应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在玻片上混合,在有适当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等。 1.细菌的鉴定: 【材料】 ⑴1 : 20稀释的伤寒杆菌的诊断血清。 ⑵ 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培养物、生理盐水。 ⑶洁净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等。 【方法】 ⑴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划分为三格,并依次编号为1、2、3. ⑵ 用灭菌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于玻片的三格内,各加23环。 ⑶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自平皿挑取少量大肠杆菌置于第2格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同法分别取少许伤寒杆菌于第1格及第3格,与生理盐水混匀。 ⑷用灭菌接种环于第2格加伤寒杆菌诊断血清23环并混匀,同法取伤寒杆菌诊断血清23环,加于第1格中混匀。 ⑸轻摇玻片,静置12分钟后,观察结果, 【结果】 如上述混合悬液由均匀混浊状变为澄清透明,并出现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凝集块者为阳性;如混合物仍呈均匀混浊,无凝集物者为阴性。 【注意事项】 ⑴每一待检菌均须作生理盐水对照,如对照凝集则表示细菌发生自凝,试验无效。 ⑵取细菌培养物时,不宜过多。与诊断血清或生理盐水混合时,必须将细菌涂散,涂均匀,但不宜涂得太宽,以免很快干涸而影响结果。 ⑶伤寒杆菌为肠道致病菌,在实验中务必严格无菌操作,遵守实验规则,用后的载玻片应立即放入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内。 2.ABO血型鉴定 【材料】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案

《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验教案 实验一 实验名称: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计划学时: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T淋巴细胞形成E-花环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T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方法。 实验仪器、试剂: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u)、1%绵羊红细胞、肝素抗凝人血、无钙镁Hanks液、水平离心机、0.8%戊二醛、37℃水浴箱、 显微镜、其他。 实验对象:实验同学 实验原理:体外测定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方法有多种,以玫瑰花环试验最为简易常用,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有 一定关系。人周围血液中T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与绵 羊红细胞相遇时,在其周围形成花环样细胞团,凡能结合三个以上绵 羊红细胞者称为E攻瑰花环形成细胞。正常人的花环形成率为 50~70%,大致可以代表周围血中T细胞的百分数。临床上多用于某 些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操作方法: 1、取肝素抗凝血1~2ml,用分层液分出淋巴细胞并洗涤,用Hanks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2.5×106ml。 2、取小试管加入l ml淋巴细胞悬液及1%羊红细胞0.l ml,混匀置37℃水浴箱5分钟。 3、800~1000 r/min低速离心5分钟,放4℃冰箱2小时。 4、轻轻旋转试管使团块混匀,加2滴0.8%戊二醛液,摇匀,室温静置10分钟,使E花环固定。 5、取悬液一滴放于载玻片上,将稀释的瑞氏染液加入玻片上染色3分钟。 6、弃去染液,待干后油镜观察,计数200个淋巴细胞中形成花环的细胞效,算出百分率。 实验现象与数据:1、淋巴细胞染成深蓝色,羊红细胞染成淡红色。 2、每个淋巴细胞上粘附三个以上羊红细胞者即为玫瑰花环形 成细胞。 结果分析与结论:共计200个T淋巴细胞,算出形成花环细胞占全细胞数的百分率。正常人的花环形成率为50~70%,大致可以代表周围血 中T细胞的百分数。临床上多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 观察。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PH8.6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PH8.6 0.05mol/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单项选择题] 1、用免疫学方法确定女性是否妊娠的方法属于() A.直接凝集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 C.单向琼脂扩散 D.间接凝集试验 E.间接凝集抑制实验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2、下列有关SPA的特点正确是() A.SPA可与IgG的Fab和Fc段非特异结合 B.SPA可与IgG的Fab段非特异结合,Fc段不受影响 C.SPA可与IgG的Fc段非特异结合,Fab段不受影响 D.SPA可与IgG的F(ab')段非特异结合 E.SPA可与IgG的Fab和Fc段都不结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面,仍保持其结合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考点:间接凝集反应 [单项选择题] 3、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的方法属于() A.直接凝集试验 B.双向琼脂扩散 C.单向琼脂扩散 D.明胶凝集试验 E.胶乳凝集试验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间接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例如间接凝集试验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诊断艾滋病,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等。考点:间接凝集反应

[单项选择题] 4、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是() A.胶乳颗粒 B.红细胞 C.明胶颗粒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间接凝集反应适用于各种抗体和可溶性抗原的检测。以载体来分,常用的为红细胞、胶乳颗粒及明胶颗粒等。考点:间接凝集反应 [单项选择题] 5、协同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试验的区别在于() A.载体上包被的抗原不同 B.前者只能包被抗原,后者包被抗原或抗体均可 C.前者的载体颗粒只能是聚苯乙烯胶乳,而后者可以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作为载体 D.前者是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中的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而“标记”上抗体,而后者是用理化方法将抗原或抗体结合于载体颗粒表面 E.载体上包被的抗体不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协同凝集试验是指: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面,仍保持其结合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象。间接血凝试验其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考点:间接凝集反应 [单项选择题] 6、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B.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成了反应的载体 C.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可与IgG非特异性结合 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菌体 E.可用于微生物的快速诊断,定种及定型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葡萄球菌A蛋白质(SPA)一个分子内有4个相似的活性部位,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猪、兔、豚鼠等)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露在葡萄球菌菌体表面,仍保持其结合抗原的活性和特异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能出现特异的凝集现

泸医免疫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供基础、预防、口腔、麻醉、药学、临床医学类专业用 泸州医学院 二零零六年六月

目录 机体的天然免疫…………………………………………………………………………………()实验一、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实验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实验三、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凝集反应…………………………………………………………………………………………()实验四、直接凝集反应……………………………………………………………………()实验五、间接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实验六、环状沉淀反应……………………………………………………………………()实验七、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实验八、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实验九、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实验十、火箭免疫电泳试验………………………………………………………………()实验十一、免疫电泳试验…………………………………………………………………()补体参与的反应…………………………………………………………………………………()实验十二、补体结合试验…………………………………………………………………()实验十三、总补体活性测定………………………………………………………………()实验十四、免疫荧光技术…………………………………………………………………()实验十五、流式细胞术……………………………………………………………………()实验十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十七、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细胞的检测…………………………………………………………………………………()实验十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纯化……………………………………………()实验十九、E玫瑰花结试验………………………………………………………………()实验二十、溶血空斑试验…………………………………………………………………()变态反应…………………………………………………………………………………………()实验二十一、动物过敏试验………………………………………………………………()实验二十二、肥大细胞过敏试验…………………………………………………………()综合性试验………………………………………………………………………………………()实验二十三、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实验二十四、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实验二十五、人体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检测…………………………………………()设计性试验………………………………………………………………………………………()实验二十六、可溶性抗原定量检测的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