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就诊身份信息,急诊科身份不明患者在其床头挂上白色标志牌,内写“救助”,在识别腕带上填写“无名n”,诊断、入院时间等。

2.挂号室在输入患者身份信息时必须加以核对,对昏迷急救病人、未取名婴儿、不愿提供个人信息者等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加以核实。

3.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不符,及时纠正:

(1)电话通知挂号室,病人带就诊卡并重新填写修改相关内容,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

(2)协助患者纠正纸张错误信息。

4.门诊医生在为医保患者开写处方、各种检查单及住院证时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由于核对不仔细而发生的医疗费用,根据医保规定由该医生本人承担。

5.住院患者持有效证件,由住院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

6.每位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护士应该对住院单上的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诊断等信息再次审核,如有不符,按上述第3点执行,按需要(危重症、新生儿、婴幼儿、老年人、有精神异常、手术等病人)填写和佩戴患者身份识别腕带:

(1)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

(4)对佩戴身份识别腕带者,如有遗失或损坏,必须立即补上新腕带。

(5)身份腕带一般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

在脚踝上。

7.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应该核对身份识别腕带,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使用二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中必须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五、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2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 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 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45’C10,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标本的送检样本应置于被承认的本质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病房标本由各病区工人负责运送,门诊标本由我科工友运送,标本采集后均应及时送检。运送过程中标本管口垂直朝上放置,避免振动、外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要防止运送过程中的污染。 3、标本的签收所有标本均可能具有传染性,涉及标本处理的全过程均应按科室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进行。各室标本的接收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接收标本时须检查标本状态、核对标本管标识与检验申请单内容的一致性,如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等,有不清新情况时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核实。工作人员有权拒收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的、标识不清的标本。各室应根据检验目的对标本的

标本采集,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

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在护理人员所承担的所有工作中, 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相对于其他操作而言, 工作量虽然不大, 但相当重要。影响这方面工作的因素有多种, 完全消除虽不可能, 但经过努力, 尽量减少是可以做到的。本文将针对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初步的调查分析,谈谈一点体会。 1 资料收集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后送达检验科等实验部门,由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做验收认定, 不合格的标本注明原因后退回。本文收集近年来退回的部分不合格标本的相关资料, 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分类。近年来, 标本的容器大多采用真空的试管, 不同检验目的标本, 所使用的试管不同,要求也各有差异,不合格标本在这方面占多数。总共收集 926例。 2 结果所收集到的不合格标本约占总送检量的 8%,以需要抗凝的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标本为主。按照量不准、凝固、溶血、其他等情况进行分类,各项所占的比例。 属于“其他” 部分的, 包括:患者资料不符合、检验目的与标本要求 (抗凝或不抗凝不相符、需隔绝空气的标本 (如血气分析混入空气等。 3 讨论 3.1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量不准:如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标本, 因试管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抗凝剂, 要求与一定量的血液成比例的混匀。血液过多时会因为抗凝物质不足而使抗凝效果不佳,只要有微弱的凝集 (肉眼看不到 ,便明显的影响检验的质量,如使血常规的血小板等细胞计数结果减少,凝血功能试验的 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血液过少则无形中使血液被稀释,造成与以上相似的不良结果。 (2凝固:不同的检验项目要求使用不同性质的标本, 如血清、血浆或全血。血浆或全血的标本均需要抗凝, 而凝固的标本显然已无做相关检验项目的价值。 (3 溶血:溶血指部分红细胞被破坏,此时的标本中增加的红细胞碎片和红细胞内容物均可影响检验结果。如血常规标本溶血,既会使红细胞的结果降低, 又会使白细胞的分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

就诊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 (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4)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必须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在病人的、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进行病人的识别码,以便与病人进行核对 (5)在给病人治疗、用药、输液、输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核对。 (6)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 2、有效改善相互沟通 (1)在工作只能需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接到各类的紧急口头报告时,必须有一个口头确认过程,护士或接听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写下来,要有书面记录,然后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医嘱的全部内容、各类检查紧急的口头报告内容,对方确认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 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 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 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 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 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 理。

检验标本采集核对 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核对、运送、交接制度 临床检验的任务就是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室结果,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因此,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输、交接处理是确保临床检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制订检验标本采集核对、运送和签收制度。 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2、护士为患者采集标本时要实施正确的双人核对。双人核对医嘱、标本容器及标识、患者身份等,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3、正确选择标本采集时机。晨起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为大部分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静脉采血前至少要禁食8h;血脂测定需禁食12-14h;做微生物培养检查,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大便隐血检查前要素食3天;尿液检查应按不同项目分别留置取晨尿、随机尿、计时尿等。 4、正确选择标本采集体位。如住院患者建议采用卧位采血,非住院患者可采用坐位;醛固酮检测要在起床前卧位取血,起床后活动4h 立位取血。 5、正确选择标本容器。护士根据采集血液、尿液及粪便等不同标本种类及容量,准备合适的采集容器。在容器外整齐规范地贴上条形码。 6、正确使用止血带。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压迫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见到血液进入采血容器后立即松开止血带。当需要重新采集标本时,应换另一手臂。

7、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液标本。因为血液被稀释、输入药物可能干扰检验结果。静脉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的患者,应在输液结束1h后采集标本;输入脂肪乳剂的患者,应在输液8h后采集标本。如必须在输液时采集标本,要避免在输液同侧的静脉采集标本。 8、采集血液标本时,要避免导致标本溶血的因素。包括:标本管壁粗糙、容器不干燥和不清洁、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从血肿处采血、抽血速度过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激烈、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或让患者反复拽拳、运送标本震荡及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 9、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如:患者体位、采集时间、患者体温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标本,请在条形码空白处用文字备注,字迹清晰。 10、不得随意涂改标本条码上的信息,包括:患者信息、检验项目等。 标本运送和签收制度 1、各病区、科室标本采集后,由责任护士与运送工人双方做好交接清点、并做好交接记录(项目、数目、时间、签名),再由运送工人送检验科。 2、安全、及时地运送标本。标本应统一安排后勤服务公司专职人员送检。标本运送应遵循唯一标识、生物安全和及时运送三大原则:(1)唯一标识原则:应用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是解决唯一标识最好的方式。 (2)生物安全原则:要求使用可以反复消毒的专用容器运送标本。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为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按照《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经医务处、护理部和门诊部研究决定,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身份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医院重点病人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身份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佩戴腕带前,逐一填写各项内容,字迹端正、清楚,严禁涂(修)改; (二)佩戴腕带必须双人核对(班内只有一名工作人员时,由下一班人员进行核对),同时采用双向式核对; (三)无法沟通的病人,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病人的身份; (四)腕带遗失或损坏,必须立即按照新腕带建立程序进行补充;(五)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手腕(注意松紧程度),如有病情禁忌,则佩戴于脚踝上;

(六)病人不配合,不能保留腕带有效核对信息时,立即去除腕带。 四、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上述流程须在《患者交接登记本》中记载。 五、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六、各科室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实施细则。 七、职能部门(医务处、质控办、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定期检查各部门落实本制度情况,并有记录。 八、本制度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双向式核对:指在诊疗操作前、中、后的查对内容,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向患者方向的核对,另一方面是医护人员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的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方向的核对。 .

检验科工作查对和交接班制度

检验科工作查对和交接班制度 1、目的: 本制度对科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查对和交接班等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及医疗安全,避免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查对和交接班的管理。 3.职责: 科主任负责对检验科的工作查对和交接班制度的制定。分管科主任负责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并监督贯彻执行。 4.要求: (1)采集者在门诊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发票和条码标签内容,如患者姓名、年龄、检验项目、标本容器等,并与患者本人进行交流以确定患者身份,无误后将标签一联贴于真空管或标本盒上,并根据相应操作程序进行采集。 (2)接收标本须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标本量、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的审核, 所送标本必须与条形码上标本信息相符,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重送。 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检验申请是否正确、完整、 规范,如有不符合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参照各实验室样本接收、拒收及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3)报告单审核时,认真查对检验报告内容,包括检验项目中文名称、 报告单位、标本类型、参考范围、异常值提示、唯一编码、标本采集和接收日期时间、报告日期时间、备注、检验者和报告者的双签名。报告单书写必须规范,打印清晰、严禁涂改报告。

(4)在报告单发放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标本漏测、报告单漏发。门诊报告凭病人的就诊卡或条码号取化验单。病区报告 后, 检查核对有无漏打,无误后由专人下午送到病房各科室。避免丢 失、 遗落,由病房护士核实接收。报告单如有丢失,各实验室负责查找记录补发报告。 (5)标本完成检测后,将已检验的标本按序存放在冰箱内,记录贮存的标本数并签字,以备查询和复查。 (6)下班前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双方面对面交班,并在交接班本上记录和签名)及部分标本的转送工作(酒精浓度测试、细菌培养标本、 环孢霉素浓度检测标本等),重要的交班内容应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汇报。 (7)值班人员必须准时接班,上一班值班人员必须等待接班人员来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以保证交接班不脱节。如接班者未到而离岗者,依据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8)工作期间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急诊标本的接收和报告记录、标本清退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等。 (9)下班前,由值日人员检查水、电、门窗、仪器安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LC─017: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类别临床管理编号 LC─017─2题目患者身份确认制度页数 1/1生效日期 2012.4 修改日期 2014.9 1 目的 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急诊科身份不明患者的管理见《“三无病人”管理制度》。 2 门诊患者身份确认 2.1 对门诊就诊患者以就诊卡、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为唯一身份标识,门 诊收费处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加以核实。 2.2 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不符, 及时纠正。 a 电话通知门诊收费处,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 b 协助患者对填写错误的信息加以纠正。 2.3 门诊医师在为医保患者开写住院证时必须核实患者的医保卡;由于核对不仔细而发 生的医疗费用,根据医保规定由该医师本人承担。 3 住院患者身份确认 3.1 住院患者以住院号为唯一身份标识,住院处必须正确输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身份证号、住院号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并对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加以核实。住院处、 医疗保险科履行核对患者身份证、军官证、医保证(卡)等证明的义务。 3.2 每位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主班护士应核对电脑上住院病历首页上的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诊断、住院号等信息是否与患者门诊病历信息相符,如有不符,应电话 联系住院处,纠正错误信息。 3.3 责任护士应在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信息无误后立即为患者佩戴识别腕带。 3.4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或住院 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3.5 患者在院期间须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 3.6 护士应用正楷字体认真、清晰、完整填写或打印“腕带”内容,便于患者身份的准确 识别。 3.7 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医护人员均应核对患者信息,至少 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床号等(禁 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获经批准 院长日期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及血液领发的核对制度

XX市人民医院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及血液领发的核对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输血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采集血样时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 2、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应先进行血型鉴定,需要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样。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3、血样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送交输血科,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双签名,核对有误时应退回样本并与有关科室联系。 4、择期手术应至少提前一天,并于上午十点之前提交《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样,以便血库备足所需血液及血液制品。

5、取血时,由医护人员携带运血箱,凭医嘱和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按规定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检查从输血科领出的血液及输血记录单,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血袋标签标记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是否相符; (2)核对领取血液的条码、血液有效期、品种、剂量与输血记录单是否相符; (3)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确认患者是否正确; (4)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 6、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回: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新)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试行) 一、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各种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三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房床号、姓名、性别等,不得仅以房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查对时请患者亲自告知其姓名和∕或查对“腕带”上姓名等信息。 二、对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新生儿科患者、急诊科患者、需抢救患者、输血和血制品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产妇、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三、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必须佩戴“腕带”,由医护人员为其命名如:无名氏+性别+序号。 四、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确认“腕带”信息。 五、使用“腕带”时,内容应填写齐全,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佩

戴。 六、在急诊、病房、手术部、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室等之间交接患者各关键流程中,建立、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并记录。 七、在手术当日患者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 八、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应交待注意事项,不可自行去掉,发现皮肤过敏现象及时处理。

各种操作前身份确认流程

一、“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对手术患者、重症医学科患者、新生儿室患者、急诊科患者、需抢救患者、输血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产妇、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必须佩带“腕带”。 (二)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三)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 (四)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 (五)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六)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七)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八)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二、“腕带”身份识别规定 (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二)对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新生儿科患者、急诊科患者、需抢救患者、输血和血制品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产妇、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

标本采集核对守则

精心整理 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五、输皿、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注明抽取时间并双签名。 毒、麻、精、放类药品管理制度 l 2 3 4 5 安瓿。 6 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前, 1 2 3 4 5 6 护师职责 1 2 3、熟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在上级护师指导下参与制订重危患者护理计划并参与实施。 4、承担病区危重、疑难、抢救患者的护理工作及难度较大的技术操作。负责病房一定床位的临床或门诊护理工作。带领护士完成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5、参加病房护理查房、会诊及病例讨论,不断积累护理经验。 6、协助护士长进行本病区低年资护士和实习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考核。 7、参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及担任临床护理专业讲课。 8、对本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及院内感染进行分析,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建议。 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上级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精心整理 2、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做好查对及交接班工作,防止缺陷、事故的发生。 3、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主动巡视病房,密切观察与记录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须及时报告,做好护理记录。 4.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及抢救工作,准备和保管各种抢救物品、药品。 5、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负责采集各种检验标本。 6、指导护生和护理员、工勤人员的工作。 7、做好病人健康教育,经常征求病人意见,改进护理工作。 8.维持病房秩序。办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手续,以及有关登记工作。 9.加强学习专科护理常规,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努力学习外语。 10、参加护理教学和科研,接受上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和指导。 、`

医院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 为了医疗安全,必须采集患者身份的真实信息: 1.1 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的身份信息。 1.2 持二代身份证的就诊患者可直接扫描录入身份信息。 1.3 住院患者须如实填写入院通知单上的信息。 2 在医院所有场所进行的诊疗操作之前以及诊疗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患者身份确认。包括:问诊前、给药或发药、输血或血制品、手术、有创性操作、静脉注射、采血或采集其他标本、检查之前、患者转交接、报告危急值、血液透析、放射治疗、发放饮食、其他任何诊断、治疗、操作等。 3 挂号室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加以核实。为鼓励患者参于患者身份识别,患者需自述姓名,需要时配合核对进一步信息如生日,住址,手机号等。 4 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不符,及时纠正: 4.1 患者或家属持有效证件到门诊病案室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 4.2 协助患者纠正纸张错误信息。 5 门诊医生在为医保患者开写处方、各种检查单及住院

证时必须核实患者姓名、病历号、年龄、性别和医保卡;由于核对不仔细而发生的医疗费用,根据医保规定由该医生本人承担。 6住院患者由住院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医保类别,并打印条码身份腕带。 7 每位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责任护士应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上的患者姓名、病历号、性别、诊断等信息是否与患者住院证、医保证、条码身份腕带上的信息相符,如有不符,按上述第 3 点执行,并为患者佩戴身份腕带: 7.1 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医保证。 7.2 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 7.3 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 7.4 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条码身份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必须立即补上新腕带。 7.5 身份腕带一般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8 使用二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中必须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条码识别。患者姓名的辨识方式:询问患者姓名,如:“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核对患者所回答姓名与医务人员所持辨识工具上的姓名的一致性。患者病历号的辨识方式: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3。5。1.2患者身份得确认制度、方法及其核对程 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得唯一依据)。 2。能有效沟通得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得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得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得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得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得手段,以确保对正确得患者实施正确得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得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得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得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得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得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一、目得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得准确 性,确保所执行得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得安全,特 制定查对制度。 二、定义 医疗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得流

患者身份的确认制度、方法及其核心程序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1护理查对制度

文件名称:查对制度文件编号: 起草部门:护理部起草人:王瑛 审定人:张华丽发行日期:2016/5/23 变更原因:版本号:2016 全。 2.依据: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医疗核心制度》 3.范围:全院各科室 4.责任者:王瑛 5.规定内容: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1.2.1查对制度 附件1 色达县人民医院“临床 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实施方案 为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当前安全医疗现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确保诊疗工作中查对制度落到实处,减少医源性损害,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诊疗环境,实现患者安全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考核标准,督促查对制度的学习、评价、考核等工作。 组长:张华丽

副组长:杜金玉 成员:王瑛陈友万王清兵王祥林 (二)成立临床工作查对制度督查考核小组,检查各科室查对制度自查整改情况,并依据方案要求实施考核。 1、医疗组: 组长:杜金玉 成员:张彬蒋登高 2、护理组: 组长:王瑛 成员:俄谢拉姆更登格马章虹格桑志玛 扎西志玛王芝秀 3、药学组: 组长:陈友万 成员:李红 4、医技组: 组长:王清兵 成员:高建群周娜 三、督查活动实施步骤 (一)学习、自查阶段 1、组织学习: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查对制度的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用和严格执行。 2、开展自查: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查对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逐一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前写出书面自查整改报告至相应的管理部门(医、药、技交医务科,护理交护理部)。 (二)整改、督查阶段 1、各科室通过自查,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的整改措施与办法,“边整改、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 序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及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腕识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识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识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识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识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定期检查腕识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 1?.采血步骤 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注意事项 (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 4 )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 5 %~ 15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 5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 6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二)动脉采血法 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 60 °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采血注意事项见血气分析部分。 (三)真空采血法 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

标本采集规章制度

标本采集制度 1. 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2. 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3.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4.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 5.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 1、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五、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2、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容: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制度

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留样保存管理制度 1、病人血液标本采集由两名护士共同配合采集静脉采血 5ml,血清和血浆都可以用于交叉实验和抗体检测,最好是血清标本,标本使用限制在3 天内含有肝素等抗凝标本可以用凝血酶或硫酸鱼精蛋白处理使其凝集析出血清。 2、允许通过静脉输液口采集标本,但必须丢弃受残留静脉输液影响的 5ml 标本。 3、一般不允许使用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实验前后必须做溶血程度的比较。 4、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的所有资料必须填写清楚 5、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6、由护士及时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配血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7、患者标本管上必须有标签,收到标本时应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即双方逐项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采血日期等,并检查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与申请项目的要求相符,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进行书面记录。收到标有“急”字样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8、配血室科工作人员应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对中心血站提供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血液制品也应核对ABO血型后按血型分类保存在4℃冰箱备用。 9、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小时,逾期应重新抽取血样。对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以避免患者体内因回忆反应而产生抗体。

10、确定输血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血样在交叉配血之前,应再次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血型。交叉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按日期的先后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逾期的血样应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 12、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冰箱的温度要定期监控记录,如发生故障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试题

---WDRD格式--可编辑-- 核心制度试卷 姓名:成绩:时间: 一、填空题( 100 分) 1、一、在实施任何 __________或__________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 __________________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 少同时使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 ____________、无自主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患者,建立使用“____________”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 对患者 ____________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 _________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 __________________适宜,_______________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_______________进行督导并有 __________。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