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辖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省会贵阳市。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市。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贵州秀丽古朴、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省内有“中国避暑之都”贵阳,“江南煤海”六盘水,“中国酒都”仁怀,“世界遗产”赤水丹霞、荔波喀斯特、侗族大歌,有亚洲最大最美的瀑布、溶洞。

省名由来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 “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历史沿革

贵州省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从文献记录来看,贵州的建置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贵州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国。战国后期,夜郎国兴起,从战国后

期到西汉初年,夜郎是西南夷各部中最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盟出使夜郎,经过谈判,夜郎侯同意在其属地设郡县。公元前126年设置了夜郎县、且兰县。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

民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地形地势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气候特征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

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河流水文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35.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以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共有56个县、 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和697个镇、760个乡(其中含253 个民族乡)、82个街道办事处。省会为贵阳市。

贵州省简介

贵州省简介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辖6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省会贵阳市。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市。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贵州秀丽古朴、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省内有“中国避暑之都”贵阳,“江南煤海”六盘水,“中国酒都”仁怀,“世界遗产”赤水丹霞、荔波喀斯特、侗族大歌,有亚洲最大最美的瀑布、溶洞。 省名由来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 “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历史沿革 贵州省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从文献记录来看,贵州的建置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贵州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国。战国后期,夜郎国兴起,从战国后

各个省的简介

各个省的简介 贵州省: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云南省: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陕西省: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甘肃省: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甘肃省因甘州与肃州而得名,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 青海省: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省简称青,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台湾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北京市: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上海市: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今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

贵州简介

名称:供贵州孵化机 湖南意达孵化机厂在贵州省主要城市: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都匀、兴义、凯里供应电孵箱,孵化箱,孵化机,全自动电孵箱,全自动电孵机,微电脑电孵箱,微电脑孵化箱,微电脑孵化机,各种大型,小型,中型,孵化机孵化设备。贵州百科名片黄果树瀑布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中文名 称: 贵州 外文名 称: GuiZhou 别名:贵、黔 行政区类 别: 省 所属地 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9个地级行政区,88个县级行政区 政府驻 地: 贵阳市中华北路电话区 号: 0851 邮政区 码: 550000 面积:176167k㎡人口:3975.48万(2007年末) 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 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 点: 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 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 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火车站:贵阳站,遵义站 车牌代 码: 贵A、B、C、D、E、F、G、H、J 主要高 校: 贵州大学 主要民 族: 汉,苗,侗,彝,土家,布依等 基本概况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唐[1]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人文古迹与别致景区众多,有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典雅肃静的遵义会议会址、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赤水丹霞、武陵仙境的梵净山、了无边际的威宁草海等。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行政区贵州政区图 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区人民政府驻贵乌路)南明区(区人民政府驻箭道街)小河区(区民政府驻黄河路)金阳新区(新区管理委员会驻北京西路世纪金源大酒店旁)花溪区(区人民政府驻贵筑街道办事处贵筑路)乌当区(区人民政府驻新天街道办事处航天路)白云区(区人民政府驻艳山红镇)修文县(县人民政府驻龙场镇)息烽县(县人民政府

贵州简介

贵州省概况 贵阳市乌当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 六盘水市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 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铜仁地区铜仁市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 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黔东南州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省概况 简称贵,别称黔,省会贵阳市。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525万(2000年)。2004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达到390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6.28万人。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遵义市 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市总面积30762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733.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9.60万人,非农业人口104.20万人。市人民政府驻红花岗区,邮编:563000。代码:520300。区号:0852。遵义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遵义市面积30763平方千米,人口723万人(2004年)。 红花岗区面积 595平方千米,人口 50万。邮政编码563000。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路。 汇川区面积 709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563000。区人民政府驻南京路。 赤水市面积1801平方千米,人口 30万。邮政编码564700。市人民政府驻人民街。 仁怀市面积1788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政编码564500。市人民政府驻中枢街道。 遵义县面积4104平方千米,人口115万。邮政编码563100。县人民政府驻南白镇。 桐梓县面积3190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邮政编码563200。县人民政府驻娄山关镇。 绥阳县面积2566平方千米,人口 51万。邮政编码563300。县人民政府驻洋川镇。 正安县面积2595平方千米,人口 59万。邮政编码563400。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 凤冈县面积1883平方千米,人口 42万。邮政编码5642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湄潭县面积1845平方千米,人口 47万。邮政编码564100。县人民政府驻湄江镇。 余庆县面积1630平方千米,人口 28万。邮政编码564400。县人民政府驻白泥镇。 习水县面积3128平方千米,人口 67万。邮政编码564600。县人民政府驻东皇镇。

贵州简介

贵州简介 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常住人口为3474.6468万人。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贵州经济正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财政总收入969.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3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4%和28.2%,年均增长21.6%和24%;固定资产投资31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年均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年均增长19.2%;“十一五”期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12.6%。 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下面将从地理、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对贵州进行概况介绍。 一、地理概况 贵州地势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交错分布。整个贵州省地势逐步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贵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和乌江等,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和瀑布景观,使得贵州成为了自然风光的宝库。 二、人文概况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贵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遵义的红色文化等。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经济概况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锌等。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

米、蔗糖、油菜等。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四、旅游概况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中,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溪公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黔西南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壮丽宏伟;黔东南的凤凰古城、雷公山、镇远古镇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深受游客青睐。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如镇远侗寨、西江苗寨等,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人文景观的省份。其地理特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贵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前往贵州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清镇四季贵州简介

清镇四季贵州简介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地带的省份,这里地形复杂,山高水长,气候湿润,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贵州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特点。而清镇市,则是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清镇四季贵州,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四季变化丰富多彩。春季,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清镇市的农田充满生机,一片绿意盎然。夏季,气温适中,山间的溪流水涓涓细流,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避暑纳凉。秋季,温度逐渐降低,清镇市的枫叶开始变红,成片的红叶美不胜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胜地。冬季,虽然清镇市不下雪,但寒冷的气候并不影响这里的美丽,清晨的雾气弥漫在山间,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清镇四季贵州,不仅因为气候而美丽,这里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贵州以丰富的民族文化闻名,而清镇市作为贵州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传统工艺,如苗族的“踩山花”和布依族的“织锦”等。游客可以在清镇市的各个角落感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 清镇市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清镇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猫儿山、红枫湖等。猫儿山是清镇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里山势险峻,山间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保护区。而

红枫湖则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的红枫树在秋季变得红艳如火,景色宜人。 清镇市还有丰富的美食文化。这里的美食以辣味为主,有着独特的风味。如酸汤鱼、酸汤肥肠、酸汤豆皮等,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清镇四季贵州以其独特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无论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和迷人的风情等待着游客的探索。这里的美丽和独特之处,绝对值得一游!

简介贵州的发展历程

简介贵州的发展历程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省份。贵州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黔疆、黔中、黔南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贡献。 贵州的发展始于古代黔疆地区。这个地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如黔中山脉、黔南盆地和黔东南高原等。这些特点为贵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的黔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区域,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努力,为贵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贵州的发展历程中,黔中地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地区是贵州的中心地带,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黔中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和钨等。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黔中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如红心薯、茶叶和柚子等。这些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为贵州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黔南地区是贵州的南部边陲地区,也是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黔南地区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盛满水的大地河和独特的天湖。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黔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此外,黔南地区也是贵州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凭借其优质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除了这三个主要地区外,贵州的其他地区也为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样化的

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使其成为贵州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黔西南地区是贵州的边陲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旅游和农业开发的理想之地。 贵州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跨时代的长期过程。从古代的黔疆、黔中、黔南三个部分,到现代的多元化发展,贵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贵州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例如,在贵阳市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为贵州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贵州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贵州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资源的省份,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贵州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过程,它不仅展示了贵州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贵州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一、自然地理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多山省份。全省地势西高东低,由中部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倾斜。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中苗岭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等是贵州的主要山脉。贵州省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的乌江、清水江、锦江等河流是贵州省的主要水系。 二、历史沿革 贵州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贵州为楚国西南夷地。秦朝时期,在此设置了郡县。唐朝时期,贵州成为南蛮之地。明朝时期,贵州成为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行政区域。清朝时期,贵州的行政区域基本稳定,但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近现代以来,贵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省份。 三、文化特色 贵州省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特色。贵州省有49个民族,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是主要的少数民族。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苗族银饰工艺等。 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贵州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贵州省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各个方面。贵州省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赤水河谷等。

五、未来展望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农业方面,贵州省将加大对山地农业和高原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工业方面,贵州省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旅游业方面,贵州省将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之,贵州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省份。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

贵州教育发展现状简介

贵州教育发展现状简介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尽管地处偏远,但贵州省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贵州的教育发展可追溯到明代,当时的贵州已设立了学堂。近代以来,为了改善教育状况,贵州省陆续建立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在改革开放以后,贵州省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行义务教育普及和九年义务教育。根据统计数据,贵州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已经达到97%以上。此外,贵州省还大力 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建设了一批重点大学和学院,为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平台。 贵州的教育发展不仅注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还非常注重高等教育。贵州省已经建立了一批一流的大学和学院,涵盖了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等多个领域。贵州大学是贵州省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贵州师范大学是以教育、文学、历史为主的多科性学科高等师范学府。此外,贵州省还建有一批职业院校和技术学校,为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选择。 贵州的教育发展也受益于信息技术的普及。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行信息化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贵州省教育厅还联合贵州移动等企业,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缩小了数字鸿沟。此外,贵州省还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推广在线教育等方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

了教育公平。 尽管贵州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其次,贵州省的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教师素质不高,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最后,贵州的山区学生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 综上所述,贵州省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高,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信息化教育成效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贵州省的发展注入人才支持。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偏东部,东经106°07',南纬26°33',紧靠观山湖区,城市总面积为8,034.4平方千米。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贵阳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贵阳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而闻名。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07'和北纬26°33'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山体地貌占全市总面积的96.9%,有2000多座大小山岳,使贵阳市成为一座拥有山水名城特色的地方。贵阳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至18℃,降水充沛。 贵阳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贵阳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痕迹。汉代时,此地为贵州郡和黔州的所在地。唐朝时,贵阳为贵州省的治所,被赐封为"

贵州"。明代时,贵阳成为贵州经济、文化中心。现今的贵阳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如鸿福楼、花果园、青岩古镇、青岩古墓群等。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贵阳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便于内外地的联系和交流。贵阳市是中国粮食、烟叶、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煤炭、化工、冶金等重要产业的集中地。贵阳市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涌现出来,成为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之一。 贵阳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贵阳市境内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如花溪公园、青岩古街、观山湖、黔灵公园、黔灵山、龙洞堡等。这些景点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此外,贵阳市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贵阳国际旅游文化节、贵阳国际购物节等,进一步推动了贵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贵阳市有着优越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批高水平学校和科研机构。其中,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是贵州省乃至全国

贵州省情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 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贵州省黔西南州情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州情简介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年5月1日,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国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下辖9个县(市、新区),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总人口350余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由于区位、矿产、气候、旅游等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又因州内黄金储量大、分布广,被誉为“中国金州”。 黔西南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珠江上游地区传统物资集散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汕昆、沪昆高速穿境而过,通过紫望、罗望、盘兴等高速公路连通广大乡镇;全州“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沪昆高铁通过州境,普安县高铁站连通内外;兴义万峰林机场航线航班已通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15个城市,2018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0万人(次)。 黔西南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黄金气候生态带,是全球独特的低纬度、中海拔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和煦、空气清新、气候舒适,是最适于人类居住和疗养的地区之一,被相关组织授予“世界春城”“避暑名城”称号。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地处北纬25°、东经105°,森林覆盖率56%,空气优良天

数100%,PM2.5浓度为20至32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每立方厘米约15000-32000个,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大空调”。 黔西南山川秀美,神奇多姿。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8.7%,境内峰林、峡谷、瀑布、云海、溶洞、天坑等喀斯特地形地貌比比皆是,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是天然的“山地旅游胜地,户外运动乐园”。马岭河峡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谷内岩页壁挂、群瀑飞流,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峡谷;绵延千里的万峰林,由2万多个山峰组成,峰林田园与布依人家和谐相处、山水美景如诗如画,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峰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万峰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岸万峰环绕,湖面烟波浩淼,与万峰林形成湖水、峰林、峡谷完美结合的奇特山水风光,被国内外钓友誉为“野钓胜地”;天造地设的双乳峰占地面积40公顷,相对高差158米,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堪称地质绝品,被誉为“天下奇峰”。 黔西南古生物化石群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三叠纪时期(2.4亿年前)蕴含的“兴义动物群”古生物化石举世罕见,其中“贵州龙”是全亚洲发现的第一个海生爬行类动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兴义人”在此繁衍生息,出土了100万年前的四球茶古茶籽化石,现仍有两万多株千年古茶树;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煤种:厚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总厚0—300余米。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为气煤—无烟煤。 四、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自西向东分为三个相区,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含煤0—60余层,一般可采1层(天柱)—41层(格目底),煤厚0.5—34.1米。 (一)过渡相区:分布于毕节、水城、盘县一线以西,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偶夹泥灰岩和透镜状菱铁岩。一般含煤40—50余层,可采十余层,多分布于煤组中上部,厚5.16—32米。煤质:中灰、低硫—中硫。煤种:气煤—无烟煤。 (二)海陆交互相区:位于过渡相区以东,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西。由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灰岩层数、厚度自西向东递增。煤组厚度、煤层层数变化较大,六枝矿区煤组一般厚360米,含煤8—32层,可采一般6层,厚12米左右。多为中灰、中—高硫煤。以无烟煤为多,也有部分烟煤。 (三)海相区: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东地区,自西向东龙潭组逐渐过渡为吴家坪组,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煤层。含煤1—数层,可采1层,厚约1米。为中灰、富—高硫煤。煤种:肥—贫煤。 五、上三叠统二桥组:总厚70—1460米,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及贵阳地区。分贞丰型和郎岱型。 (一)贞丰型: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灰岩,含煤2—80层,可采0—4层,厚0—5米。中灰、富—高硫;气—肥煤。龙头山向斜本组厚1389米,含煤22层,可采4层,厚约5米。 (二)郎岱型:碎屑岩夹煤线、薄煤、炭质页岩,一般无可采煤层。六枝郎岱本组厚334

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资料

贵州省贵阳市土壤气候特点简介 贵州全境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隆起,分别向南、北两面倾斜,海拔在100~2800米之间,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占全省面积的56.1%。全省年均温11.0~19.0℃,年降水1100~1300毫米。 总体而言是纬度低,海拔落差大,平均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部距海较近,北部是辽阔的亚洲大陆,地面坡度大,山地特性显著。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在全省大面积的分布,其出露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由于贵州所处纬度较低,海拔高差悬殊,地表崎岖,复杂多变,气候地域性差异大等特点,形成了从亚热带到中温带的5种气候类型。省内大部分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0~19.0℃之间;光能资源,常较同纬度的云贵高原其他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少,平均日照时数多为1200~1400小时,年日照率在25%~30%之间,太阳总辐射量年均91.05千卡/cm2·年;雨水充沛,80%以上的地区平均年总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全年5~10月降雨较多,6~8月降水量约占年总量的一半,但光照与雨量、温度变化基本同步,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发育与分布,其中红壤、黄壤、黄棕壤等为贵州省地带性土壤,其面积约占土壤面

积的60.1%;受母岩特性制约的岩性土壤-石灰土占土壤面积的29.9%;人工土壤面积及其它约占10.0%。 贵阳市气候特点 贵阳是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市中心位于东经106度27分,北纬26度44分附近,海拔高度为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 尤其在夏季,贵阳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 25-28℃之间,最低温度平均在17-20℃之间。最高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日数少,紫外线强度较弱。即使出现30℃的温度,早晚也很凉爽,只要不在烈日下曝晒,室内通风状况良好,没有空调设备也绝无汗流浃背、夜不能寐的炎热。在街头很少见人手持扇子,晚上还得盖薄被,而在高山上却有“一雨变成冬”之说,是“天然大空调”。特别是与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相比,贵阳不愧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在2006年“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选中,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是最

贵州历史知识

贵州历史知识 贵州,简称“黔”或“贵”,与云南、四川、重庆及广西接壤,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贵州省境内东低西高哦,从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由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地貌构成,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素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网上也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等调侃,这些说法都是网友根据贵州的地理环境以及发展历史得出的一些表面结论。大家真的了解贵州吗?我们今天就从贵州的名称由来和发展历史介绍一下贵州。 一、贵州省名称的来历 通过整理资料,“贵州”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说法,具体哪一个最贴近真相,还有待考证。 1、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在此地区的最早记载,那时候的“贵州”主要是指现今的省会贵阳。 2、以贵山得名。因为贵州省境内以前有一座“贵山”而得名。 3、源自“罗氏鬼国”,宋末,曾有“罗氏鬼国”(罗施鬼国)依附于宋,因为“鬼”不好听,才转音为“贵”。 4、因为贵州地势崎岖,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导致物资运输困难,物价昂贵,由此有“贵州”之名。

二、贵州的发展历史简介 贵州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贵州省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还有“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穿洞文化”等文化遗址,这些都证明了贵州的发展起源很早。贵州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时代:鳖人时代、牂牁时代、夜郎时代、郡县时代、土司时代以及行省时代。 1、鳖人时代。 这个时代比较久远,大约在五千年前,鳖人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是远古的鳖巴人,另一种说鳖人是古代蜀鱼凫部落的分支。 2、牂牁时代 牂牁时代也就是春秋时代,这时期的贵州南境牂牁国,北境鳖国共存。远古牂牁人属于濮越民系,大约于越王勾践称霸时代立国。勾践不仅被早期浙江越人、闽越人、南越人奉为祖先,他显然也是珠江上游牂牁人的祖先。牂牁历史是贵州早期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3、夜郎时代 夜郎时代及战国、秦、汉时期,这时候的夜郎国是牂牁国、鳖国的有一个部落国。夜郎国的全盛时期,范围囊括今天的贵州全境,四川南部、湖南西部、云南东部以及广西北部。秦汉初,夜郎国开始瓦解,直至汉朝才彻底击溃夜郎国。 4、郡县时代 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时期,为了让大家能够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