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域文化

贵州地域文化(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贵州地域文化1

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贵州历史悠久,早在2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这片高原土地上,创建了贵州的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代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火种。1949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省会贵阳,贵州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贵州历史灿烂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特色鲜明、绚丽多彩。贵州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和文化演绎,经历了脱离沉疴的阵痛和几千年历史的翻云覆雨。贵州以其独特的风韵、秀美的山川、神奇的美景和多彩的民风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独树一帜,此外贵州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浓郁且神秘的民族风情。成为贵州的一块瑰宝。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带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着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61.9%。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喀斯特地貌的面积占贵州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对贵州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喀斯特地貌及其覆盖的浓郁森林,把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景观与喀斯特森林翠绿多变的色彩、复杂多样的形态糅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石头上长树,石缝里生根,明河暗流,深潭溶洞,组合成了水上迷宫、水上森林、漏斗森林、洼地森林等一系列绝妙美景,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包含着奥妙的科学道理。喀斯特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在有水和

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位于贵州安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便是一个典型的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成为一个着名的自然景点,吸引了丛多的游客,带动了贵州的经济发展。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总和。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所谓季风气候就是随着冬夏季节的变化而明显改变风向的气候。由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主要受来自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冬季受来自于内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贵州位于中国季风区,纬度偏低,受夏季风影响强烈,所以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加上山地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茂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贵州在全国的温度带划分中属于亚热带范围,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因此受纬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表

现为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二)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

(三)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800~16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约16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为1200小时,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各地年雨日一般在160~220天之间,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0天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

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

(四)本省地处低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天气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

由于东、西部之间的海拔高差在2500m以上,故随着从东到西的地势不断增高,各种气象要素有明显不同。如西部的威宁较中部的贵阳海拔增高1163m,年太阳辐射较贵阳多96MJ·m-2,年平均气温低4.8℃,年平均绝对湿度小

4.0hPa,故威宁气候高寒,贵阳则气候温和。再将东部的铜仁与中部的贵阳作一比较,前者比后者海拔降低787m,年太阳辐射比贵阳少户234MJ·m-2,年平均气温升高

1.6℃,7月平均气温升高3.7℃,1月平均气温升高

0.3C,故铜仁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贵阳则是冬暖夏凉。在水平距离不大但坡度较陡的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更明显,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充分说明了贵州山区垂直气候的差异性。

三民族文化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少数名族都具有其独特的名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

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的名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贵州民族建筑特色鲜明。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间建筑,式样繁多,风格迥异,各具千秋。较突出的有黔东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栏”式住房;瑶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筑等。尤其是侗族鼓楼、风雨桥,布依族石头房,苗族吊脚楼最具特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各民族还利用地处高原,跬步皆山,创造了“石头文化”,用石头奠基,用石块砌墙,用石板盖顶,构筑了鳞次栉比的石头建筑。平坝县天台山的伍龙寺,就是省内规模最大、工艺最精、风景绝妙的典型石头建筑。安顺文庙的透雕盘龙古柱,大方奢香墓的圆雕彝族虎头,精美奇特,都是罕见的艺术杰作,是又一文化遗产的奇葩。

结语

随着全球文化的加快融合,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成为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基点。贵州建省虽仅有500多年的历史,但却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的历程充满了艰

辛。我们是贵州人,每一个贵州人的行动都像一朵小小的浪花,诠释了贵州文化的走向。我们在共同分享我们的灿烂文化,我们要尽我们所能传播我们所热爱的民族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

教师签名:▁▁▁▁▁▁▁▁ 所属院校:▁▁▁▁▁▁▁▁▁▁▁▁▁▁▁▁▁▁▁ 所学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重点复习资料1

1、贵州省情课程全面阐述了贵州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提供认识贵州的基本情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包括绪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坏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农业(夜郎时期的铁制农具),纺织业(秦汉时期的蜡染工艺),制陶业(汉代的制陶工艺)矿冶业(唐代的土法开采),酿造业(魏、晋时期烧酒蒸馏技术)。 4、贵州位于东经103036`-109035`、北纬24034`-29013`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陆山区;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又自中部向北部、东部、南部三面倾斜。 5、贵州总面积是176167平方千米,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山间小盆地只占7.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无三里平) 6、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贵州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3-6℃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 7、贵州河网密度较大。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纂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贵州还有丰富的地下河。 8、贵州的河流大都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同时又都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河段,对中、下游的泥沙含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河流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 9、贵州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贵州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的是水稻土。 10、贵州植物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贵州植物种类繁多,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木和草丛。而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差异和过渡性,从而相互重叠,组合复杂。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贵州的林业、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自然资源,重点掌握能源、生物、矿产、自然风光四大资源的特点,突出这些资源在全国的地位。 12、水煤结合,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1)、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千瓦,居全国第6位。特点: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又相对集中在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四江一河上,其中乌江是中国著名的水能“富矿”,国家梯级开发的11个大中型水电站中贵州占9个。(2)、煤炭资源,2010年基础储量128.1亿吨,居全国第5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储量的总和,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种齐全,质量较好,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于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成为西南最大的炼焦煤基地。 13、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贵州已探明储量76种矿产中,有41种保有储量全国前10位。(1)、铝土矿,2010年基础储量居全国第3位。质量优良,分布集中于贵阳——清镇——修文——遵义沿线。(2)、磷矿,2010年基础储量居全国第3位,富矿储存量为华夏之冠。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于贵阳、瓮安、福泉、织金等地。(3)、重晶石,基础储量占全国1/3,达1.26亿吨,居全国第1位,质量优良,分布广泛。(4)金矿,2011年储量260.02吨,居全国第11位。是中国首先发现卡林型金矿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黔西南,被称为“中国金州”。 14、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2010年达40.5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树种丰富,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山地草场较为广泛,分布最多的是威宁、水城、望谟、黎平、盘县和罗甸;农作物品种繁多,许多成为名优土特产品;药用

贵州地域文化1

贵州地域文化1 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 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贵州历史悠久,早在24 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这片高原土地上,创建了贵州的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代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火种。1949年11月15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省会贵阳,贵州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贵州历史灿烂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特色鲜明、绚丽多彩。贵州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和文化演绎,经历了脱离沉疴的阵痛和几千年历史的翻云覆雨。贵州以其独特的风韵、秀美的山川、神奇的美景和多彩的民风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独树一帜,此外贵州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浓郁且神秘的民族风情。成为贵州的一块瑰宝。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带 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 米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

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 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 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 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喀斯特地貌的面积占贵州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对贵州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喀斯特地貌及其覆盖的浓郁森林,把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景观与喀斯特森林翠绿多变的色彩、复杂多样的形态糅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石头上长树,石缝里生根,明河暗流,深潭溶洞,组合成了水上迷宫、水上森林、漏斗森林、洼地森林等一系列绝妙美景,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包含着奥妙的科学道理。喀斯特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位于贵州安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便是一个典型的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成为一个著名的自然景点,吸引了丛多的游客,带动了贵州的经济发展。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国开大贵州地域文化形考12

国开大贵州地域文化形考12 形考一 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 如何形成: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地理差异大–物质基础差异大–生活习惯差异大 2、移民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3、政治权力与行政区划的影响。 4、民族分布,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 感受: 第一,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

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上述的“秦”、“巴”、“蜀”、“荆”、“楚”、“吴”、“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样。

贵州电大地域文化(专)02任务-0001形考答案

贵州电大地域文化(专)02任务-0001形考 答案 1.1978年,贵州工业结构比例以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为主导,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仍占优势,比例为33.81%。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贵州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贵州的工业化程 度和城镇化进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三都水族是贵州现有的自治县之一。贵州的农产品分布 主要集中在黔东北地区,包括甘薯、油菜、花生和板栗,而毕节市管辖的一个自治县是。 3.目前在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回族、彝族、XXX和水族。贵州的民族节日大致可 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祭祀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和社交性节日,其中生产性节日最多,占全部节日的80%。

4.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华中华南相连。贵州境内拥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张家界风景区、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和长江三峡等,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5.2015年,贵州省常住人口为男女比例为51.66∶48.34, 而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贵州男女性别比例存在 失调问题。目前,贵州有55.5个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占全省总面积的%。 6.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贵阳市、遵义市、安顺 市和都匀市。黔东南地区最突出的农作物是苎麻,而黔南地区则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通用汉语,但也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国家也帮助他们创制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满分2得分2 32.赫章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由三个民族组成的自治县。 33.布依族传统的运动项目包括丢花、包板凳和操。

铜仁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铜仁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地域文化一词中的地域, 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和前提 因素, 本文中的“文化”主要是指一种精神文化, 即“一种包 括 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个 人所获得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1] 包括三个内容: 不 同区域内的人们逐渐形成各不相同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 土人情、生活方式; 地理环境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创造的丰富 多彩、千差万别的物质文化成果; 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相似 或相同的性格心理、宗教信仰、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文化特质。 地域文化的形成, 起源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发展于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文化中心的历史演变。铜仁, 位于贵州省东 北部, 武陵山腹地, 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 云贵高原向湘西 丘陵、四川盆地过渡地带, 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地区, 无论从 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还是从其文化发展形态上来看, 均可以 将其视为一个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地域, 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 地域文化特征。 一、铜仁地区地理环境分析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云 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东斜坡地带,东经107° 46’ 00〃一107° 25’ 05〃,北纬27° 07’ 43〃一29° 05’ 23〃, 全区18023平方公里,区内西北部地势较高, 向东南侧逐渐降

低。 1、地处武陵山区腹地, 梵净山主峰所在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 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山脉绵延之地, 主要包括湘鄂渝黔省市的四大边区, 具体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所辖的五个区县: 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2] 梵净山海拔2572米,为武陵山山脉的主峰,大约形成于10—14亿年前, 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梵净山横亘于铜仁中部, 并将铜仁全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2、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和卡斯特岩溶地貌梵净山、佛顶山一线以东地区, 属于洞庭湖水系的沅江上游地区, 总面积7 1 09平方公里, 占全区总面积的40%多。海拔多在300—800 米之间, 地表多为厚达4—6米的红色或黄红色的土层, 褶皱较宽、切割较浅、地势平缓, 相对落差一般在50—100 米之间, 是一个丘陵、低山、河谷、坝子错落其间的丘陵地区。 梵净山、佛顶山一线以西为铜仁西部地区, 海拔多在600—1000 米之间, 有多座1000 米以上的高峰, 地处乌江的中下游, 面积10914 平方公里, 约占全区面积的60%。地表多为石灰岩组成, 漏斗、暗河分布普遍, 由于岩溶活动和长期的雨水冲刷, 形成大量的石笋、石芽, 如思南的石林。这个地区的南北向山梁

贵州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贵州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贵州省情资料1 测试题一一单选题 1.从面上看看,贵州最低地区就是:()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答案就是: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答案是: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点来看,全省最高点就是:()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答案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点来看,全省最低点就是:()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答案是: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贵州省内危害最小的灾害性天气就是()a、旱情b、秋风c、凌冻d、冰雹答案就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 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答案就是: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 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答案是: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贵州最小的河流就是:()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答案是: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 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答案是: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贵州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的水系是:()a、清水江水系b、都柳江水系c、沅江水系d、红水河水系答案是:c

贵州苗族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很多比较相似的风格或形式,使得设计艺术缺乏创新,人们无论走遍大江南北,所感受到的都是雷同的设计。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创作源泉,与景观设计紧密地结合着。不考虑地域文化的景观是不成功的景观。各地的风俗、宗教、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造成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在景观的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使设计能够融入大的环境之中。 本文主要基于中国苗族第一镇景观设计为例,探索苗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手法,分析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出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生态性。 一、地域性文化与景观设计 1.地域文化 所谓地域性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可以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建筑风格及宗教信仰等。城市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建筑、方言、宗教信仰、民居。中国是一个多元的地域性文化的结合体,而地域性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传承与发展的历程。现代的地域文化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只有同外来文化相互借鉴吸收,逐步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被当今社会所接受。 2.景观设计 在中国,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迄今也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景观设计是以人为主体,并且使人能够直观感受到优美而舒适的外部空间环境,并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受到建筑学、生态学、材料学、美学等学科的影响。作为一门学科它还是新兴的,可它在每个国家都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始终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体现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追求及其对环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改造。三、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地域性问题 在景观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充分考虑这一地区的气候及其它自然环境原因,因为我们要充分发挥景观的作用和考虑它的寿命。其次,我们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地区的人文环境,一旦格格不如,那么景观的效果会适得其反。比如故宫门口,天安门广场,我们看不到高楼大厦,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突出主题的感觉。最后,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还起到一种引导性作用,不考虑地域文化的景观是不成功的景观。 4.地域性文化的作用 (1)使人产生归属感。景观地域性的核心问题要求景观环境为当地人提供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使人体验到自己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因此,探讨景观的地域性问题,就必须探讨如何塑造当地人民认同的景观环境,必须深深植根当地人民已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优良文化传统。 (2)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在社会经济政治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护传统民族特色文化成为了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景观环境应当是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客观载体而存在,提供给人标识自身社会属性的感官框架。尊重地方的历史民俗文化,也是对于具有某种集体精神意义形式的重新肯定。 (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域性景观设计可以对当地植被产生保护作用。尊重植被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乡土植物的尊重,乡土植物作为本地区的土生物种,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早已适应。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乡土植物既能保证正常生长,又能表现地域特色。而在城市公园中,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体现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在对地域自然条件的尊重上,可以更加完整地保留原生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各个城市的景观都要体现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习惯,为我们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创作提供了很

贵州电大地域文化(专)01任务-0001形考答案

地域文化(专)01任务-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94.0 一、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 贵州省的形成和府、州、县的设置过程,实际上是不断 2. 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3. 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4. 贵州地势,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5. 开宝七年(974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 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6. 贵州北部有 分水岭,主峰为 7. 清朝时期,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

8. 贵州降雨丰富,雨量最多的是晴隆、 9. 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 六盘水。 10. 贵州高原是中国 二、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1. 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红水河 •乌江 •北盘江 •赤水河 满分3 得分3 12. 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广西 •云南 •四川

•贵州 满分3 得分3 13. 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干旱 •秋风 •凌冻 •冰雹 满分3 得分3 14. 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赫章 •玉屏 •威宁 •黎平 满分3 得分3 15. 下列()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青岩教案 •遵义教案 •开州教案 •安庆教案

贵州民俗与地理环境关系

苗家龙船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汉族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的风俗,苗家的龙船节一般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 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待龙船节前,村民举行过隆重的祭祀龙船的仪式后,方抬下龙船,放入清水江练习和比赛。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申报书活页

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组织对于那些具有民族民间特征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文化的称呼和理解不同。国际上采用版权保护的国家和组织统称其“民间文化艺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侵害行为的国内法示范法条》(以下简称《示范法条》)中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作了如下界定:由传统艺术遗产的特有因素构成的,并且列举了四种具体的表达形式包括口头、音乐、活动和有形表达形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89年通过的《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建议案》中称其为“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并将其定义为: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有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表达形式;它的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和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其形式包含在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俗、工艺美术、建筑及其他艺术之中。我国的文化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国际、国内研讨会中,则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和立法现状,将其称为“民族民间文化”。 本课题的“民族民间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指贵州范围内,贵州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四渡赤水长征文化;贵州茶文化、酒文化;贵州民间艺术;贵州风景名胜;、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红色文化;苗族飞歌、芦笙舞;水族双歌、铜鼓舞;瑶族《打猎舞》;布依族姊妹箫、山歌《好花红》:以及彝族斗牛舞;贵州仡佬族饮食文化、傩戏面具文化;赤水丹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侗族大歌、琵琶歌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目前,还没有人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只是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地域文化,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贵州少数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特别是苗族文化属典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这些具有原生态的宝贵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和流失。由于我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没有提到应有的程度,以及民族文化保护的法律不健全,导致我国的民族文化保护不容乐观,保护制度也不够完善。本课题诣在教育学生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源, - 活页1 -

贵州建筑地理文化元素

2.1贵州地域及地理环境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土地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河流顺势分流。西部海拔1500—2800米,中部1000米左右,平均海拔1000余米左右,距最近的海岸线1000余里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2.1.1贵州地域环境 贵州地处西南中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在国内处于“不边不内”的地域位置。也即是说贵州既不是边疆,不以毗领我国的域外接壤,也不属内地。由于地域环境的因素,贵州受内地主流文化和毗领我国的域外文化影响均较少,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地域内的生活,包括居住和建筑文化都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 2.1.2贵州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其主峰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有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部有武陵山,由湖广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乌蒙山高耸,主峰韭菜坪海拔2900.6米。韭菜坪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黎平县地坪乡

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境内的大娄山为乌江和赤水河、綦江分水岭,苗岭为长江、珠江分水岭,武陵山为乌江、沅江分水岭,乌蒙山为牛栏江和乌江、北盘江分水岭。域内河流多发源于中、西部,向南、北、东方向呈扇状放射,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面积11.57万平方公里,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65条。 全省地理环境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高原山地占87%,丘陵占10%,盆地占3%,域内河流在体呈西部、中部河床下切严重,激流峡谷居多,北部、东部和南部河床开阔,水流相对平稳。因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习俗,也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文化。 2.1.3贵州气候环境 贵州距最近的海岸线1000余里,处于大陆性气侯与海洋性气候的交界线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贵东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区向干湿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伟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加上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致使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由于处于大陆性气侯与海洋性气候的交界线上,贵驯气侯总体呈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状态。 贵州雨水充沛,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多阴雨,少日照。气候的地域和垂直性差异显著。

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

1.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1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0个民族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4.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5.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 7.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8.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9.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10.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11.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2.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15.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8.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19.贵州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其景观被称为“天上石林 20.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2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24.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25.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26.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27.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 28.20世纪60 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29.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1955年2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人民委员会。这是贵州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除了履行相应的职能外,还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31.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32.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33.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34.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5.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36.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3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38.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39.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下。 40.贵州省2011年常住人口为3469万人,人口密度为240人/平方千米。 42.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43.开宝七年(974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44.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45.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46.贵州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起点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 47.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48.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 49.《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 50.截至2010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51.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52.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5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4.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油菜、花生和板栗。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复习资料

2013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 (此复习资料仅做参考)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 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3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5.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贵州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5 )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6.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7.贵州省2011年末总人口为(4238.44)万人,人口密度为(240.55 )人/平方千米。 8.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9.目前铜仁市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10.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11.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12.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

贵州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 B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 A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 D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P2 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 D P5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A ;P5 A、威宁 B、玉屏 C、赫章 D、铜仁 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P8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17

A、5 B、6 C、7 D、8 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全国排名第 C 位;P17 A、一 B、二 C、三 D、四 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 D 位;P8 A、6 B、7 C、8 D、9 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 A 位;P18 A、五 B、六 C、七 D、八 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D %;P2 A、50 B、72.8 C、80 D、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P15 A、% B、 % C、 D、 % 15.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 C 的独特天气;P6 A、阴雨多、日照多 B、阴雨少、日照少 C、阴雨多、日照少 D、阴雨少、日照多 16.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达亿吨;以 B 分布最多,占全省铝土矿储量的74%;P19 A、贵阳、清镇 B、清镇、修文

2021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分解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练习答案 第1题: 贵州人口发展快速增加期是(解放后)。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第2题: 正确答案: 正确贵州向北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黔北旅游线。 第3题: 黔北最突出农作物是下列(烤烟)。 A、苎麻 B、芭蕉 C、烤烟 D、西瓜 第4题: 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域旅游网络一个关键部分, 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第5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 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份。其中, 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 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是苗族。 第6题: 1949年11月28日, 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第7题: 从点上看, 全省最低点是: 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第8题: 下列矿产中, 贵州储量排前三名有(重晶石、磷矿)。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第9题: 黔东北最突出农作物是下列(花生)。 A、花生 B、芭蕉 C、核桃 D、柑橘 第10题: 贵州对外贸易中关键出口商品包含下列: (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橡胶制品)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第11题: 明初, 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 形成了特色鲜明“屯堡文化”。 第12题: 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城市是(贵阳)。 A、遵义 B、凯里 C、贵阳 D、都匀 第13题: 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不停探索符合贵州省情发展道路, 工业关键发展消费品生产是: (卷烟、酿酒) A、土特产 B、棉布 C、卷烟 D、酿酒 第14题: 国务院同意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侗族大歌、苗族蜡染、茅台酒制作技艺)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