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

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浮力

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

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二)高中:1、加深理解:

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

(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

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

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4、.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5、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附:1、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

2、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

三、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勤奋得法

学物理物理学难学肯下功夫难化易

论方法方法论易论付诸实践易中难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高考明确要求计算题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①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不画受力图,不知从何处着手,不能得出正确结果。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ν、μ、ρ、p, m 与M等,一定要认真书写,不少同学m与M不分,结果使表达式变味了。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 x、F y、初、末速度ν0、νt,等等。

②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④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第二章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准备

一、直角三角形

1、锐角∠A的三角函数(按右图Rt△ABC填空)

2、填表

∠A的正弦:sin A = ,

∠A的余弦:cos A = ,

∠A的正切:tan A = ,

∠A的余切:cot A =

3.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现把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计算器来算

3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间的关系:∠+∠= 90°

3)、边角间的关系:sin A = ; sin B = ;cos A = ;

cos B= ;

tan A = ; tan B = ;cot A = ;cot B =

二、正余弦定律

五、角的弧度制表示

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

径。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

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如

图:

∠AOB=1rad ∠AOC=2rad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

应该记住。你能自己推出30°、45°、

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ad 了吧!

六、实例分析

1、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的值.

2、一个物体A 点出发,在坡度为7:1的斜坡上直线向上运动到B ,当30 AB m 时,物体升高 ( ) A 730m B 8

30m C 23m D 不同于以上的答案 3、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0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

达C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

A 18海里/小时

B 318海里/小时

C 36海里/小时

D 336海里/小时

4、如图河对岸有铁塔AB ,在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向塔前进14米到达D ,在D 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求铁塔AB 的高。

5、如图,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的正西方300千米处,以每小时107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º的BF

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受这次台风影响的区域。

(1) 问A 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

(2) 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那么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

第三章力

初高中知识对接

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力的初步知识、力的表示、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2)主要能力要求:会观察和实验,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

(3)知识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胡克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4)主要能力要求:①用数学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例如:图像法表述,会用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②会受力分析③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运算)

二、知识对接:

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两种方法,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特别是力的示意图,在高中我们需要利用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重力:在初中讲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高中加强了对“重心”的应用。

3、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基础上,高中提出了胡克定律,能定量的计算弹力的大小,判定弹力的方向,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摩擦力:在初中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基础上,高中教材定量地分析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准确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5、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基础之上,高中扩充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6、微小变化放大: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

第一小节力的描述

一、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性质:物质性: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相互性:同时产生、消失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矢量性:大小、方向、作用点

等效性:一个力与多个力效果一样可等效处理。

Example1:磁铁吸引铁块。(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个孤立的物

体也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3、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单位是N(牛)。

(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是____;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__。

(3)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Example2: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

练习:作出下列力的图示:

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记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示。

不过后面我们为了简明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对线段的长度没有严格的要求

4、力的作用效果:变形或变态(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今后我们将定量地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分类:

(1)按性质与效果分: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浮力、向心力)

不同效果的力可以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如绳子的拉力、车轮的压力、路面的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

按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如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力、磁力都可以是动力。

(2)按接触与不接触分:电场力磁场力重力与弹力

上述关于力的分类,还要在不断学习中扩展并深化。在力学范围内,接力的性质划分,常见的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为了学好力学,首先要从产生、方向及作用效果上认清这三种力。下面几节就分别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这三种力。

二、力的描述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

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只有固态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压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而使之压缩,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而不改变其大小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C.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定同时存在

4.一个小孩拉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的运动,关于他们的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车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B.小孩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小孩和小车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孩和小车受到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5.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6.人用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 )

A.桨对水的作用力

B.水对桨的作用力

C.人对船的作用力

D.水对船的浮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性质的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B.不同性质的力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C.摩擦力不可能是动力

D.一种性质力只能有一种效果

8.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

A、浮力

B、弹力

C、重力

D、拉力

E、摩擦力

F、动力

G、阻力

H、压力

I、支持力

J、分子力

9.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10.力是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和物体而独立存在。

1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

12.力的图示法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箭尾常常画在力的上。

13.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水平桌面对桌面上的书产生30N的支持力;

2)某人用1600N的力沿跟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车;

3)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物体被某个人用沿着斜面向上的150N的力拉。

第二小节重力

一、知识结构:

1、重力的产生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明确:

①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也就是地球附近的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受重力。

②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方向: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能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

(2) 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a“静止”即不能出现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b“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不能是倾斜面

c“等于”:只是数值上相等,因为它们和重力施力物和受力物均不相同。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对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施力者是该物体。因此将“等于”二字换成“就是”二字是不对的。

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g为常数)

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重心

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

“认为”:重心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

“从效果上看”:等效代换的思想,即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如果想象把构成物体的全部物质压缩成一个点集中在重心处,将不影响研究的结果。

注意:①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不能说只有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重心可能在物体之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想一想.悬挂法侧薄板形物体的重心的原理

是什么?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形状有关,与质量分布也有关

重力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3.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 D.在地面附近,物体静止时与运动时,其重力大小是不变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5.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的重力还是2N的是 ( )

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

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C.将它放到月球上或木星上

D.将它放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6.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决定

D.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7.如图2-5所示,已知各物体的质量都相等且都静止不动,试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质量分布均匀,形状是中心对称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它的点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情况有关.

9.用手将质量为3kg的小球竖直向空中抛起,小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同时也受到小球对它的作用力.

10.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左端截去20cm后,其重心向端移动 cm,若使重心向左移动4cm,则需要在端截去 cm长度.

第三小节 弹力

一、知识结构: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在一定形变范围内,物体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叫做弹性形变。

形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

下面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拉、挤、压(接触面光滑)

判断的依据:假设法,可取走接触物,看另一个物体是否会动

4、弹力的方向 :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或与形变方向相反

几种弹力的方向:

(1)轻绳的弹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拉力沿线的方向.如图1一10右图所示,T 1和T 2分别表示两细线对O 点的拉力。

(2)支撑面的弹力:

①当两物体为“面与面”或“面与点”接触时,如图1-9所示,弹力N 1和N 2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②当两物体是“点与点”,接触时,如图1-10左图所示,弹力N 1和N 2的方向过接触点且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3轻杆产生的弹力: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平衡条件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决定其方向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杆

(4)轻弹簧的弹力:胡克定律 F=kx 弹簧两端均受力F

小结: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不是作用在自身上,而是作用在与它接触的迫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身上。

弹力衔接训练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C.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

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看不出有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D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3.关于弹力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斜面给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受物体给的弹力方向是向上的。

D.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线而指向受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因为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5.用弹簧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

B.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C.小球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小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

6.如图3-7,画出小球或杆受到的支持力和方向.

7.汽车停在马路上,轮胎对地面产生的压力是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地面对轮船的支持力是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8.在一根弹簧下端悬挂重15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20cm,由此你能求得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吗?

当这根弹簧下端悬挂重21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度为22cm,则此弹簧原长为 cm,劲度系数为 N/m。(均在弹性限度内)

9.如图所示,两根原长都是10cm的弹簧,劲度系数都是100N/m,小球A、B的质量相等,均为100g,

若不计弹簧质量,而且两小球的直径不计,则悬点O到B之间的弹簧总长度是 cm。(g取10N/kg)

10.如图示,一个重600N的人用300N的力通过绳子和定滑轮拉一个静止在地面上重1 000N的物体M,则人受到_______力、________力和重力的作用,其大小分别为______N、______N、______ N。M对地面的

正压力大小为_______N。

11.两长度相同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1500N/m,k2=2000N/m,在它们下面挂上同样重物

时,它们的伸长量之比x1:x2=________;当它们伸长同样长度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之比G1:G2=__________。

12.

第四小节 摩擦力

一、几个概念: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且挤压;

2、接触面不光滑;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三、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跟接处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分析物体A 所受摩擦力方向。(v 表示物体A 的运动) 分析得出:“相对”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四、摩擦力的大小:

1、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 与正压力N F 成正比,即N f F F μ=

例1: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N 20G A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4.0A =μ,使这个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 为多少?如果再在木块A 上加一块重为N 10G B =的木块B ,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B =μ,那么当A ,B 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运动时,对A 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少?此时B 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

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大小:据外力及运动状态决定 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max F F 0≤≤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理解“相对”含义;

2、摩擦力可充当动力和阻力;

3、静止物体可受静或动摩擦力,运动物体也可受静或动摩擦力;

4、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与物体所受外力有无及方向无关;

5、N 为正压力,可与重力无关;

6、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大小方向随外界条件即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7、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任何夹角

例2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 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变式2: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上F 和下F ,那么它们的关系

是( )。

A. 上F 向上,下F 向下,上F =下F

B. 上F 向下,下F 向上,上F >下F

C. 上F 向上,下F 向上,上F =下F

D. 上F 向上,下F 向下,上F >下F

小结: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例3: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 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例4:如图所示,用外力F 水平压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设受力F 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如将F 增大为3F ,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同步练习】

1、用手握住竖直的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B.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C. 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一定大于瓶子的重力 2、 关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

3、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5N ,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向右拉木块。

(1)当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N 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方向________。

(2)当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1N 时,木块就要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

(3)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为2N ,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4)若使弹簧测力计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 ,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 (5)木块离开弹簧测力计继续滑动,这时受到的是__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 4、如图所示,物体A 、B 各重10N ,水平拉力N 2F ,N 4F 21==,物体保持静止,则A 、B 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

5、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1F 、2F 和静

摩擦力作用,而且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N 2F ,N 10F 21==。若撤去力1F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多少?

6、 在下图中,质量为20kg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大小为10N 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 取10N/kg )( )。 A. 10N ,向右 B. 10N ,向左 C. 20N ,向右 D. 20N ,向左

7、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夹在两木板之间,物体左右两侧面与两块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把该物从上面匀速抽出,需50N 的力。若把它从下面匀速抽出,则需多大的力。(设两木板对物体的压力不变)

8、如图所示,两个长方体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同时用F 1=3N 和F 2=4N 的水平拉力拉A 、B ,A 、B 均静止,若B 对A 的静摩擦力为BA F ,地面对B 的静摩擦力为CB F ,则

CB F =_______N ,方向______;BA F =______N ,方向_______。

9、一木块重G=30N ,按图中四种方法放置时施加的外力分别为F 1=10N ,F 2=20N ,F 3=30N ,F 4=40N ,则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别为N 1=______,N 2=______,N 3=______,N 4=______.

10、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G=200N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F 1=15N 、F 2=30N 、F 3=80N 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______,f 2=______,f 3=______.

11、一块长l 、质量为m 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当木板受到水平推力F 向右运动伸出桌面1/3时,木板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12.如图,质量为m 的物块在质量为M 的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不动。物块与木

板间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求:(1)木板受物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 木板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如果物块相对木板向右滑动时,

木板被物块带动也向右滑动,求木板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附加题: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 由μ=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3.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均重G=10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同时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等于______,B对A的摩擦力等于______.

专题训练题:物体的受力分析

1、 一木棒斜靠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木棒的受力情况

2、一木板上放一木块斜靠在光滑墙壁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木板的受力情况

3、分析A 物体的受力:

4、分析物体A 在水平面上的受力:

5、分析物体A 在斜面上的受力:

6、分析物体A 在竖直面上的受力

7、分析物体A 、B 、C 的受力

A 、

B 相对静止且匀速向右运动 A 静止

物块向下运动,斜面不光滑

C

A 、

B 一起匀速向右运动

静止

第五小节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说明:“等效代换”;不同时出现;只有同一物体同时受到的力才能合成。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1-F2≤ F合≤ F1+F2

三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两个较小的分力之和与第三个较大分力比较) 【例1】3N、4 N,相互垂直,求这两个力的合力;两3N的力夹角为60°,120°时求合力。

4、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大于等于小于任何人一个分力

(2)合力大小恒定,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

(3)分力大小恒定,合力随夹角增大而减小。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①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两分力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 sinα

②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力

F垂直,如图所示,F2的最小值为:F2min=F1sinα

3、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轴、y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x合和在y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y合

④求合力的大小;合力的方向:tanα=(α为合力F与x轴的夹角)

【例2】.如图8,悬挂在天花板下重60N的小球,在均匀的水平风力作用下偏离了竖直方向θ

=30°角.求风对小球的作用力和绳子的拉力.

【例3】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摩擦系数μ,水平方向匀速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个? A.μmg B.μ(mg+Fsinθ)C.μ(mg+Fsinθ)D.Fcosθ

【同步达纲练习】

1.关于合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B .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 C .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 D .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

2.5N 和7N 的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是 [ ] A .3N B .13N C .2.5N D .10N

3.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4.某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转过90°角,但其大小保持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 [ ]

5.有三个力,F 1=2N ,F 2=5N ,F 3=8N ,则 [ ]

A .F 1可能是F 2和F 3的合力

B .F 2可能是F 1和F 3的合力

C .F 3可能是F 1和F 2的合力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6.三个共点力F 1,F 2,F 3。其中F 1=1N ,方向正西,F 2=1N ,方向正北,若三力的合力是2N ,方向正北,则F 3应是 [ ]

7.将力F 分解成F 1和F 2,若已知F 1的大小和F 2与F 的夹角θ(θ为锐角),则 [ ] A .当F 1>Fsin θ时,有两解 B .当F 1=Fsin θ时,一解 C .当Fsin θ<F 1<F 时,有两解 D .当F 1<Fsin θ时,无解 8.F 1、F 2、F 3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共点力,物体处于静止,撤去F 3后,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是_____。 9.有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2N ,5N ,8N ,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 10.如图3所示,六个力中相互间的夹角为60°,大小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各如何?

11.如图4所示,物体受F 1,F 2和F 3的作用,其中F 3=10N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F 1和F 2的大小各为多少?

12.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a 把物体挂起来,再用另一根水平的绳子b 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力是40 N ,绳子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 37°,绳子a 与b 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sin 37° = 0.6,cos 37° = 0.8)

13.重为40 N 的物体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 = 50 N 支撑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牛?要使物体匀速下滑,推力的方向不变,则大小应变为多大?

第六小节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回顾历史: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案维持了两千多年没有人发现)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理想实验:

小结: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题型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

例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 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

C. 无须事实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变式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

图所示的斜面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

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

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

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 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 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 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二、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理解: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2)确定了力的含义(3)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题型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问题:

例2、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

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

外力作用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变式2: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变式3:一个小球静止在列车车厢的水平桌面上,不计摩擦,当列车由静止状态突然启动时,小球将会向后运动,而小球并没有受到水平外力的作用,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

三、惯性与质量:

1. 惯性:物体保持这种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 2. 对于质量的理解:从物质角度理解:质量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从惯性角度理解: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

题型3: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利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变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以用手去接

B. 用力打出乒乓球速度很大,因此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

C. 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

D. 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状态变化大

变式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小球(21m m >),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确定 变式6:如图所示(俯视图),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光滑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由A 向B 运动。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 A.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 .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四、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特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练1、 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平衡

B. 弹力的作用力亦可能是摩擦力

C. 当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无先后之分

练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 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练3、.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N 的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N 6'F T =,则台秤的示数( )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N

C. 增加6N

D. 增加4N

五、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表。

问题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问题:

例1、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 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中哪对力是平衡力?

变式2:如图所示,水平力F 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作用力F 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作用力F 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例2.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

例3:拔河是一项常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其两队胜负的结果深含着物理学原理。当然,围绕两队的胜负原因分析也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其实,决定拔河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面的摩擦力、队员的体重、个人的力量、集体的合作等。

解析:甲、乙两队拔河的时候,其中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如图所示,在分析甲队拉乙队与乙队拉甲队的力的大小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甲、乙两队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在分析两队的胜负原因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因为要分别以甲、乙两队为研究对象。对甲队而言,如果地乙地甲F F =,则两队胜负未定;如果地乙地甲F F >,则甲队胜而乙队负;如果地乙地甲F F <,则甲队负而乙队胜。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力、能量、电磁学等基础知识,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学习更多的内容,例如波动光学、原子物理等。本文将总结初高中物理衔接的主要知识点。 一、力的衔接 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基本知识。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力的作用、力的分解、力的合成等内容。同时,我们还会学习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力的本质和作用。 二、能量的衔接 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等基本知识。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能量转化形式,例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功和功率的概念,深入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电磁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电阻和电压等基本知识。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电磁学知识,例如电场和电势、电磁感应等。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重要定律,深入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波动光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波的传播规律、声音的特性等基本知识。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波动光学知识,例如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同时,我们还会学习惠更斯原理、双缝干涉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光的行为和波动光学的原理。 五、原子物理的衔接 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知识。而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会学习更多的原子物理知识,例如原子的结构、核反应等。同时,我们还会学习质能转化、相对论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原子的结构和物质的本质。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我们在高中进一步学习和拓展了力、能量、电磁学、波动光学和原子物理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物理)

安徽中考4大题型复习(四)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 针对训练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x 轴上运动,从原点O 运动到位置A ,再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位置A 的坐标x A =5 m ,位置B 的坐标x B =-2 m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是2m ,路程是12m. 2.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 ,即v =s t ,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 表示,它等于前后两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 表示,国际单位是m/s 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Δv t .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 m/s ,经过5 s 后它的速度变为8 m/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__m/s 2. 3.如图所示,一重为2 N 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3 N 的拉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1 N .若撤去拉力F ,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加速运动(填“加速”或“减速”).

4.(2016·芜湖二模)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动能(填“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 5.(2016·芜湖三模)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应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会不动(填“动”或“不动”) 6.(2016·蜀山二模)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当移动导体棒ab 左右运动时,能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当导体棒ab在磁场中左右运动时,会(填“会”与“不会”)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力. 7.(2016·芜湖二模)2000年底,我国宣布研制成功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模型车,该车的车速已达到500 km/h,如图是磁悬浮的原理,图中A是磁性稳定的圆柱形磁铁,B是用高温超导体材料制成的超导圆环,将超导圆环B水平放在磁铁A的上方,它就能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在磁铁上方的一定高度.那么,在B放入磁场的过程中,B 环中将产生电流,该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若A的上端为N极,B环中的电流方向从上方观察为顺时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当稳定后,电流将保持不变(填“会

2020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衔接点05匀变速直线运动(含解析)

2020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衔接点:05匀变速直线运动(含解析) 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 2 1at 2 .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 -v 2 0=2ax . 1.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1 s 末,物体速度为9 m/s B .0~2 s 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 2 C .6~7 s 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 .10~12 s 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A .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9 m/s ,选项A 正确;B .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 1262 v t ?-=?m/s 2=3m/s 2,选项B 错误;C .6~7 s 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正确;D .10~12 s 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C 【解析】v t -图像的纵坐标表示速度,其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匀减速运动的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并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C 符合题意,故AD 不符合题意。故选BC ?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 22 m/s 3 B . 24 m/s 3 C . 28 m/s 9 D . 216 m/s 9 【答案】B 【解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2s 时的瞬时速度等于0-4s 内的平均速度:116m 4m/s 4s v = =,5s 时的瞬时速度等于4-6s 内的平均速度:216m 8m/s 2s v = =,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t =2+1s=3s ,根据加速度定义可得: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 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浮力 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 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二)高中:1、加深理解: 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 (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 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

初高中物理衔接试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试题 1.某块砖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则该块砖:( ) A. 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 B. 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 C. 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 D. 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 2.航天员在飞船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 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3.甲 、乙 、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所在的飞机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B. 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C. 甲相对于丙在匀速下降 D. 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上升 4. 如图1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 1=8N 和F 2=3N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 F 1撤去, 物体所受合力为:( ) A. 2N B. 8N C. 3N D. 0 5.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左向右移动时,三只电表的变化情况是:( ) A. V 1增大、V 2减小、A 增大 B. V 1减小、V 2增大、A 减小 C. V 1不变、V 2增大、A 不变 D. V 1不变、V 2减小、A 不变 6.如图3所示的电路较为复杂,但采用合理 的估算,就可以计算电流表A 与毫安表mA 的示数分别为:( ) A. 0.13 、 30 B. 0.11 、10 C. 0.33 、 30 D. 0.31 、10 7. 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 ,测得U 甲:U 乙=1:3; 断开开关S ,拆去电压表并 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流表,此时I 甲:I 乙是:( ) A. 3:1 B. 1:3 C. 1:1 D. 二、计算题(共31分) 8.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受光面积1 .4m 2 ,内装80kg 水,太阳每分 钟 辐射到1m 2面积上的热量是8× 104 J,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 收,问:20℃的水晒3h 后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 图2 图3 图7

衔接点11 受力分析和物体的平衡-2020年 初高中衔接物理(解析版)

衔接点11 受力分析和物体的平衡 1、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要确定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它都施加了哪些作用。 (3)按一定顺序分析:先重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是非接触力,容易遗漏,应先分析;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要依据其产生的条件认真分析。 (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2、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1.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中拉力为F,则木箱所受合力大小为 A.FsinθB.F C.FcosθD.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合外力为零,故D正确,ABC错误。2.如图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只受重力、绳的拉力作用 知识点梳理

B.小球只受重力、斜面的弹力作用 C.小球只受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作用 D.小球受到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弹力作用 【答案】D 【解析】地面附近物体一定受重力,故小球一定受重力;细绳拉紧,说明细绳对小球有拉力,且拉力方向沿绳子方向向上;假设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则小球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小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故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以及斜面上的弹力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块A静止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B正沿A的斜面匀速下滑,三角形木块A仍然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一定小于 B.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右 C.水平面对A静摩擦力一定为0 D.水平面对A的静摩擦力一定向左 【答案】C 【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N=(M+m)g 地面的摩擦力f=0,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如图所示,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全长55 千米,于2018 年10 月23 日进行开通仪式,24 日上午9 时正式营运,则由上述图文信息可得 A.大桥全长55km是指位移大小 B.24 日上午“9 时”是指时间间隔 C.大桥的桥面受到斜拉索的压力作用 D.大桥的桥墩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初中到高中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 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 【例1】 (初中)猎人用弓箭水平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弓箭射出的瞬间,它从树上跳下,但猴子在空中却被弓箭射中了,为什么? (提示:用参照物思考) (高中)A小球离地面高为H,以速度v水平抛出,此时与A处于同一高度的小球B点自由落体。(不考虑空气阻力) (1)若两小球间水平距离很远,求A小球落地时的水平射程X0 (2)若小球抛出点间距小于X0,求两小球是否会在空中相撞 (3 )若小球抛出点间的距离很大(>>X0)两小球每次落地后都会反弹,每次反弹时竖直方向上的

速度大小都不变(方向改变),求两小球最终是否会在空中相撞? ,B小球改为以速度v2从地面竖直上抛,若碰(4)若已知两小球间水平间距为S,且2X 0>S>X0 撞发生在B上升阶段,求v2的取值范围;若发生在B下降的阶段,v2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工__________ \ 从以上两题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异同: ①初中物理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或过程探讨结论和规律——由〃物〃到〃理〃。高中物理更加抽 象,根据已知原理,判断运动过程,由"理〃到"物”。 ②初中物理一般倾向于定性分析得出结果;高中物理较严谨,需定量分析判断(可能会有分情况 讨论) ③初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单过程、平衡态;高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或多对象,单过程 或多过程,平衡态或非平衡态。 ④高中物理与数学结合的更加紧密。对数学思维要求要高;但注意,每一种用数学思维解决的 题,都对应着一种简单解法,这种简单解法就是利用物理规律,跳过数学,直接判断状态、过程,得出关系计算结果。这就是高中物理的一一「物理思维。 初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同: ①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下公式定理的适用性不同,所以,一味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公式在高中物 理中是行不通的。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运动,根据状态和过程寻找因果关系。 ②高中课业压力重,老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总结模型和知识点!注意自己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初升高衔接物理测试(附答案)

初升高衔接物理测试(附答案) 1.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被称为力学之父 B.开普勒提出了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以下关于速度、加速度、位移及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单向运动,则路程等于位移 B.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以下仪器不是用于测量长度的是() A.弹簧秤 B.千分尺 C.游标卡尺 4.以下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的地球 B.研究旋转的乒乓球的运动时的乒乓球 C.研究跳水世界冠军吴敏霞在空中的技术动作时的吴敏霞 5.以下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功是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而能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B.做正功的物体的内能增加

C.站在三楼的人比站在二楼的人的重力势能大 6.以下关于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相同性质的力 B.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相同性质的力 C.如果一个物体仅受一对平衡力作用,则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7.以下仪器的选用及读数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为2 cm B.用天平测得一个鸡蛋为45.5 g C.用螺旋测微计测得一颗小钢珠的直径为3.003 mm 8.关于小明从高为h的滑梯顶端滑到滑梯底端这个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保持不变 B.该过程中有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D.小明在滑梯底端的重力势能比在顶端的重力势能少mgh (m为小明的质量)。 10.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小木块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一 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为1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由于拉力对小木块做正功,所以小木块的机械能增加。 11.如图,竖直放置的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 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在其上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受到的外力个数可 能有: B.3个。 12.牛顿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其中牛顿第一定律(又称 为惯性定律)阐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高一物理衔接教辅资料

高一物理衔接教辅资料 高一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高一物理知识对于以后的学习和 应试都很有帮助。但是,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同学们需 要一些好的教辅资料来进行衔接,以下是一些个人建议。 第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扩充发展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高中物理前需要进行 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选择一些初高中物理教材来进行学习,这些教材可以在图书馆或在 线教育平台上获取。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不仅能够巩固和回顾初中物理学习的知识点,而 且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选择好的高中物理教材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选择好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学 习情况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学习。一般而言,高中物理教材都会使用较为简单的文字描述 物理现象,同时也会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供同学们进行练习。通过学习教材,同学们能够 全面了解物理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第三,查漏补缺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不明白某个公式 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或者不知道某个物理概念的具体含义。对于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寻 找一些详细的资料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通过在 线课程/视频、学习笔记、在线问答等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第四,反复练习 物理学习对于理解和记忆有一定要求,同学们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可以使用一些习题集或在线测试工具进行练习,考查自己的掌握程度,逐渐提升自己的解 题能力。同时,需要反复练习的还有物理公式的应用,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公式 并能够熟练应用在相关问题中。 在学习高一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抓住机会学习,多看书、多练习,遇到问题及 时解决,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初高中知识衔接题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 类型1 光学 1。(折射定律)(2019蜀山区一模)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错误!,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错误!。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大量实验表明,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据此,当光线从 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_ (选填“偏离"或“偏 向”)法线. 2. (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此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如图,ABCD是两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光线从界面Ⅰ射入玻璃砖,再从界面Ⅱ射出,回到空气中,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Ⅰ时的入射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 A.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Ⅰ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B.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Ⅱ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C.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Ⅱ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

象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类型2 力学 3。(合力、分力)如图所示,当斜面上的木块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重力G、支持力F支和摩擦力f,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以判断出支持力F支与摩擦力f的合力方向是________. 第3题图 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将一根弹簧挂在支架上,弹簧长为10 cm,在下方用 3.2 N 的拉力竖直向下拉弹簧,弹簧长度为12 cm,如果用9.6 N的力沿竖直方向向下拉弹簧(没有超过测量范围),弹簧长度变为________cm。(不考虑弹簧自重) 5。(动摩擦因数)重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匀速滑动,则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已知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N的关系可以用公式f=μN表示,μ称为动摩擦因数,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此时μ=________. 6。(力的图示)(2019安徽黑马卷)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们可以将力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如图所示,一个受到100 N浮力的物体悬浮在盐水中,请

衔接点03 速度-2020年 初高中衔接物理(解析版)

衔接点0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Δx Δt,其中Δx是位移,不是路程. 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1.如图所示,是有关市区某段道路指示牌中数字“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此路段时平均速度限定在40m/s及以下 B.过此路段时瞬时速度限定在40m/s及以下 C.过此路段时平均速度限定在40km/h及以下 D.过此路段时瞬时速度限定在40km/h及以下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各路牌中限速路牌中的数字是以km/h为计数的单位的,所以某段道路指示牌数字“40”对应的单位是km/h;同时限速指示是对应路段的最高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故选D。 2.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知识点梳理

公里”分别是指 A.速度、位移 B.速度、路程 C.速率、位移 D.速率、路程 【答案】D 【解析】行驶200公里指的是经过的路程的大小,时速为110公里是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运动了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1.5m/s 【答案】B 【解析】ACD、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3m/s,所以位移不一定是3m,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在1s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3m/s,所以位移也不一定是3m,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 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故ACD错误;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由x vt 定是3m,选项B正确. 4.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 km 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义是 km h是平均速度, 100km是位移 A.80/ km h是平均速度, 100km是路程 B.80/ km h是瞬时速度, 100km是位移 C.80/

2019年中考物理初高中衔接之电学部分复习

. . 2019中考物理复习:初高中衔接之电学部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专题概述】 初高中衔接题,能很好地考查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高中学习中所必需的。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找准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成绩,而且还能为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体现物理学习的可持续性。 电学中,初高中衔接主要考查内容有:电源电表内阻、电表的改装、误差分析等方面。 【知识链接】 1.串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姆定律:__________________ 4.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 例1.某同学将一节旧电池、5欧的定值电阻、开关和电压表连接成图甲所示电路,发现开关断开和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的不同。他很好奇,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得知:干电池内部本身存在电阻,其情况相当于一节干电池与一电阻串联(如图乙虚线框内所示)。当开关闭合后,干电池内部的电阻分到了一部分电压,从而提供给定值电阻的电压减小。为了求证,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测出图甲所示电路中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1.4伏,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伏。 ②将定值电阻由5欧更换为12欧,测出电路中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1.4伏,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2伏。 (1)该同学将定值电阻由5欧更换为12欧的想法是:当电路中定值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干电池内部电阻分到的电压变小。实验①和②中测得的数据是否支持他的想法?____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 (2)根据实验②测出的数据,计算出该干电池的内部电阻为_______欧。 例2.实际测量中所使用的电表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A 中G 是满偏电流(即小量程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g =3mA 的小量程电流表,其电阻Rg =10Ω。问:(计算结果小数点保留两位数字) 要把它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如图B ),需要给它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 0? 例3.伏安法测电阻中电流表的“内接法”与“外接法”: 【变式训练】 1.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 和电阻r 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 、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 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 在图乙中R 1=14Ω,R 2=9Ω。当只闭合S 1时,电流表读数I 1=0.2A ;当只 闭合S 2时,电流表读数I 2=0.3A ,把电源按图甲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 和电阻r 。 2.实际测量中所用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电

暑期辅导——初升高物理衔接讲义与练习(完整版)

目录 第1讲——学法指导 P1 第2讲——力学综合 P6 第3讲——重力和弹力 P14 第4讲——摩擦力 P21 第5讲——牛顿第一定律 P26 第6讲——牛顿第三定律 P30 第7讲——功 P36 第1讲——学法指导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区别所在。 2、掌握快捷、有效、实用、符合自身实际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为学生准确、深刻、扎实地掌握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奠定思想基础。 二、学习重点: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区别。 2、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三、重点讲解:

高中物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高中物理将向同学们展现一个更多彩多姿的世界,举例给同学们说明一下: 实验一、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 实验二、带电鸟笼中的鸟安然无恙 物理的课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且物理学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一,高中物理课程与初中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第二、学习高中物理应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论上更抽象,题目难度更大,高考物理试卷的区分度更大。本节课重点给同学们介绍以下内容:

(一)认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的内容是力、热、电磁、光等,高中物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同样也是力、热、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但高中物理所讲授的这些内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高了一些,下面我们具体比较一下初高中物理的不同: 1、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本学期所学内容包括: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引入运动学的参量:提出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为下一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引入了质点的物理模型,提出了科学抽象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运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最后介绍了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知识的介绍中突出体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的物理思想。 第三章——相互作用。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与初中知识联系密切,重点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这三种力的研究,突出体现从力的三要素出发,即从大小、方向及作用点这三个角度加深对三种常见力的认识,其中弹力与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问题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是学习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与数学图形紧密联系,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具体的问题学生常表现为不知道如何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对用图解法进行力的分解及求极值问题感到困惑,因而亦为本部分内容中的难点。

2020年初高中衔接物理重点03 速度-(解析版)

衔接点0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知识点梳理 一、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Δx Δt ,其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 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1.如图所示,是有关市区某段道路指示牌中数字“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此路段时平均速度限定在40m/s 及以下 B .过此路段时瞬时速度限定在40m/s 及以下 C .过此路段时平均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 D .过此路段时瞬时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各路牌中限速路牌中的数字是以km/h 为计数的单位的,所以某段道路指示牌数字“40”对应的单位是km/h ;同时限速指示是对应路段的最高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故选D 。 2.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 A .速度、位移 B .速度、路程 C .速率、位移 D .速率、路程

【解析】行驶200公里指的是经过的路程的大小,时速为110公里是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运动了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1.5m/s 【答案】B 【解析】ACD、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3m/s,所以位移不一定是3m,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在1s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3m/s,所以位移也不一定是3m,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 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故ACD错误;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由x vt 定是3m,选项B正确. 4.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 km 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义是 km h是平均速度, 100km是位移 A.80/ km h是平均速度, 100km是路程 B.80/ km h是瞬时速度, 100km是位移 C.80/ km h是瞬时速度, 100km是路程 D.80/ 【答案】D 【解析】80 km/h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两地在道路的路径长度,为路程。5.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则v是

2.初升高衔接课程二-打点计时器和加速度-含答案

2.初升高衔接课程二-打点计时器和加速度-含答案

初升高衔接课程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加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原理。 2、重点掌握加速度的概念 【知识点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一、了解打 点计时器 1.作用 及分类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 时,它每隔0.02_s 打一次点.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配合,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及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供高中学生实验用的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 2.电磁打点计时器(1)工作电压:6_V 以下的交流电源;(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 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 留下一行小点. 3.电火花计时器(1)工作电压:220 V 交流电源;(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 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4.两种计时器误差比较电火花计

补充:数字计时器 1.计时装置的组成 由数字计时器和光电 门组成计时装置。 2.光电门发光装置(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线接收装置(光敏元件)构成。光敏元件接收由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通常处于亮(被光照)状态。 3.计时器有两 个输入插口与光 电门相连。 4.工作原理当宽度一定的物体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挡,光敏元件处于暗状态,向数字计时器发出脉冲信号, 触发数字计时器计时,遮光结束(物体通过)停止计时,这样就记录下物体遮挡一个光电门光线的短暂时 间。 数字计时器还可以记录物体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 时间,即任一光电门第一次遮光时开始计时,第二次遮光时停止计时,计时器显示的是两次遮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物体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 隔)。 【例题1】以下关于数字计时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初高中衔接物理专题(含答案)

初高中衔接教材(物理)专题讲座 《专题五 天体运动》专题综合练习 」、选择题 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 G mimm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r A. 公式中G 是常量,是第一次由卡文迪许较为准确地测出来 B. 当r 趋近于0时,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 C. m i 与m 2受到的引力若大小相等, m i 与质量也一定相等 D. m i 与m ?受到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A 【解析】公式中<1罡常量.是第一次由卡文迪讯妫准确地测出来,选项A 正确;当r 趋近于0时』 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选烦B 错误j 无论砂与码质量罡否相等,砂与眄受到的引力是一对相 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初]与叫受到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衝力,选 项D 错误.故选A. 2、近年来,人类发射的多枚火星探测器已经相继在火星上着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 的科学探究,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火星 探测器环绕火星做 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 ,则火星的平均 密度p 的表达式为(k 为某个常量) ( ) 【答案】 A 3、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 .观察测出:木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半 A. T 2 B. k C. kT 2 D. T kT 【解析】探测器绕火星做 近地”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故有: ―Mm 4 2 , G MF m7F R ,解得 M 养R 3 ,故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GT T 2 (k —为常量),故A 正确. G

径为r i 、周期为匚;木星的某一卫星绕木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匕、周期为T 2.已知万有 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题中给定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能求出木星的质量 B.能求出太阳与木星间的万有引力 C.能求出木星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 【答案】 B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已知木星卫星运行的周期、轨道半径和引力常量可以 求得中心天体木星的质量,故人错误』同理根將木星绕衣阳圆周运动的周期与半径可以章得太阳的 质量,再根据A 问中求得的木星质量,可次算得太阳与木星间的万有引力,故B 正确;由可決 算得木星质量.但不知木星卫星的质量,故C 无法求得,故C 错溟:开普勒行星运动宦律要面对同 —个中心天检而木星绕太阳运动,与木星卫星绕木星运动中心天体不同』故半径的三坎方与周期 的二次方比值不同,故。错误.故选D 点睛:一个物理量能不能求出,我们应该先通过物理规律表示出这个物理量的关系式, R 3 ,.. 再根据题目中已知物理量判断•开普勒第三定律为: 禺二k ,其中我们要清楚k 与中 T 2 心体的质量有关,与环绕体无关• 4、由于某种原因,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了,那么,卫星的 ( ) A. 速率变小,周期变小 B.速率变小,周期变大 C.速率变大,周期变大 D.速变率大,周期变小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 星的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有G 啤^ r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是天王星,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G 的值 B. 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不是惯性 C. 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 常数,此常 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有关 m 4^r 得: T 2 其速率变大,周期变小,故D 正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补充专题 竖直上抛运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补充专题 竖直上抛运动 一、单选题 1.(2分)据分析,著名足球明星C 罗曾在某次头球破门时重心上升了71cm ,估算此次头球破门时 C 罗离地的时间应为( ) A .0.75s B .0.38s C .0.27s D .0.54s 2.(2分)将演员从高处跳下的视频倒序播放,可突现演员轻松跳上高处的特效,在观众看来,演员 上升过程中在低处的高度变化( ) A .比高处快,加速度向下 B .比高处慢,加速度向下 C .比高处快,加速度向上 D .比高处慢,加速度向上 3.(2分)一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到最高点后又落回地面,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 定,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速度v 、加速度a 、动能E k 、机械能E 随时间t 或路程x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是( ) A . B . C . D . 4.(2分)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相同的是( ) A .位移 B .速度的变化率 C .平均速度 D .重力势能的变化 5.(2分)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初速度为v 0,不计空气阻力,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当物体的重力 势能为动能的4倍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 2v 025g B .v 025g C .v 024g D .v 022g 6.(2分)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则(g 取 10m/s 2)( ) A .前4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50m

B .前4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 C .第2s 末到第4 s 末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D .第2s 内和第4 s 内物体的速度改变量不相同 7.(2分)一物体自空中的A 点以大小为5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物体 可能会( ) A .在A 下方的某位置,以3m/s 的速率向下运动 B .在A 上方的某位置,以4m/s 的速率向上运动 C .在A 上方的某位置,以6m/s 的速率向下运动 D .在A 上方的某位置,以8m/s 的速率向上运动 8.(2分)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1.2t ,现 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3/4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为( ) A .0.6t B .0.3t C .0.9t D .0.5t 二、多选题 9.(3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球,自同一高度开始运动,甲作自由落体运动,乙以速度v 0作竖直 上抛运动,则在从开始运动到落地的过程中( ) A .两球动量的变化相同 B .两球所受的重力做功相同 C .两球动量的变化不同,乙球动量的变化较大 D .两球所受的重力做功不同,乙球所受的重力做功多 10.(3分)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竖直上抛运动先后两次经过同一点时速度相同 B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从某点到最高点和从最高点回到该点的时间相等 C .以初速度 v 0 竖直上抛的物体升高的最大高度为 ℎ=v 02 2g D .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是g 11.(3分)某小物体以v 0=4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物体在4s 时速度为零,此时没有加速度 B .前3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C .前5s 内物体的路程为8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