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1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1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1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1997年6月联合国大会第九次特别会议上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共同向大会散发

概要

《21世纪议程》是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亦称“地球高级会议”)的182个国家政府在1992年6月14日通过的一个综合性的行动纲领。作为第一个取得了国际上一致赞同的环境与发展的文件,《21世纪议程》提供了一个保证地球从现在到21世纪有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它确定哪些环境和发展问题可能会造成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灾祸,并提出一个实现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本文件将《21世纪议程》转化成为一个关于旅游业的行动纲领,旅游业在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受益,而这些资源正是这个产业的核心,而且,旅游业也有条件保护这些资源。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有能力取得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巨大改善,能为其所在社区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为了发挥这一潜能并保证取得未来长期的发展,各国政府和旅游业的各个部门需要采取一致的行动。

本文件的上篇简要地分析了《21世纪议程》和旅游业在实现该《议程》的目标中可以发挥的作用。该篇强调了政府、旅游业和其他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它还分析了旅游业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并论证了使整个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关注“生态旅游”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说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消费方式是持续性。

本文件的下篇讲的是行动纲领,第二章的内容针对负责旅游业的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第三章的内容针对旅游公司每一章都提出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和几个优先考虑采取行动的领域,并对每一个优先领域都确定了具体目标,还对实现该目标可以采取的步骤做了简要说明,所附案例用来说明世界各地的有关组织是如何开始处理一些领域的问题的。

对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来说,其首要目标是确立能够体现以决策步骤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动机的系统和程序,确定为实现可持续性旅游发展应当采取的行动。应当采取行动的9个优先领域分列如下:

1.评估现有的法规、经济和志愿体系实现可持续性旅游的能力;

2.评估该组织活动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方面的影响;

3.培训、教育与公众意识;

4.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划;

5.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信息、技能与技术的交流;

6.促使社会各部门的参与;

7.设计以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旅游新产品;

8.测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9.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伙伴关系。

对公司来说,其主要的目标是确立起一些系统和程序,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核心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并确定为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应当采取的行动,应当采取行动的10个优先领域分别是:

1.废弃物的最小化、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2.能源的效能、保护与管理;

3.洁净水资源的管理;

4.废水的管理;

5.危险物质;

6.交通运输;

7.土地使用的规划与管理;

8.使职工、消费者和社区参与环境事务;

9.为可持续性而设计。

关于实现本文件中所提出目标的困难,文件做了充分的估计。这将需要对旅游业做根本性的调整。但是,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花费一定会大大超过采取行动的花费。从短期来看,对旅游业资源的破坏将会继续,其经营活动,特别是随着联合国对里约程序后续措施的实施,将会面临更加严厉的法规或经济方面的惩罚。从较长期来看,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现在为支持《21世纪议程》所采取的行动。

术语定义

旅游(Travel and Tourism)

是指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消闲、公务或其他目的而到外地旅行或逗留连续时间在一年之内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满足现代需求而又不妨碍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发展。(Brundtland Commission)

在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活的同时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如果一项活动是可持续性的,实际上它可以永远地延续下去。(IUCN,UNEP,WWF)

环境(Environment)

地球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理和生物资源。

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可以设想,可持续旅游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的资源、在保持文化完整、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化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WTO)

可持续旅游产品是与当地环境、社区和文化保持协调一致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旅游发展的永久受益者,而不是牺牲品。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21世纪议程》与旅游业:简要分析

在一个国家内和国与国之间,人类面临着重大的差异,饥饿、贫困、文盲和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日益严重。清新空气的缺乏、气候的变化、土壤的退化、森林的滥伐、生物种类的减少,以及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等造成的生态后果威胁着我们的未来。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的差异已经加大,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在发展中国家,10亿多人没有充裕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而生活在发达国家中的人却消耗着世界绝大多数资源。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是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们不仅影响全球人口的生活,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在过去的30年中,环境不断恶化,这一恶化的表现包括当地区域的烟雾、清新空气的缺乏、森林被滥伐、土壤贫瘠化等现象,人们对此越来越关注。如果任全球性生态平衡的破坏继续下去,那将危及地球维持生命的质量,进而,必将导致生态和经济的双重灾难。

什么是《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是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亦称“地球高级会议” )的182个国家政府在1992年6月14日通过的一个综合性的行动纲领。它提供了一个保证从现在到21世纪地球有个可持续未来的蓝图。在同类文件中,它首次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赞同,这反映了在最高层次上全球性的认可和政治上的承诺。

这一《议程》由一系列的主题组成,其中包括40章和115个单独的活动领域,每个领域都代表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议程》的各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全面的行动清单。这些行动是针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问题的总体而言,它也包含着许多激励、鼓动以及具体的措施,以减少贫富国家差异,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减少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降低难以支撑的人口增长速度,这种人口增长速度既威胁着发展,也威胁着环境。

《议程》意味着什么

这个内容广泛的行动纲领是出席大会的所有182个国家一致通过的。也许,这是迄今为止在一次国际性的大会上协商制定的一个最复杂的文件。《21世纪议程》虽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它有着道义上和实际上的威力。实际上,这个《议程》最大的力量在于这样一个现实;它不是事先由专家们制定而提交给政府去批准,而是由负责实施的政府代表经过逐字逐句斟酌协商产生的。

从根本上讲,《21世纪议程》集中体现了对一种战略目标的承诺,现在这个目标的实现特别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需要商界的积极性。没有这些社会团体的承诺,这个文件中所制定的目标——为所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谁来负责

简言之,大家负责。《21世纪议程》是针对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其他政府间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商业界和实业界以及广大公众提出来的。为了保证我们这个星球取得成功并有个美好的未来,上述每个社会团体都必须参与实施该《议程》所提出的行动。《21世纪议程》认为,各国政府对指导这个进程负有最大的责任。不过,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广泛的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在实现《议程》的目标中,可以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开展行动的核心要求

《21世纪议程》的成功实施需要坚定的承诺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其中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承诺是由社会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层做出的——从根本上讲,这就是一种“全球性的伙伴关系”。为了使这种伙伴关系真正发挥作用,那就必须在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确立新层次上的合作,增强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

该《议程》的实施需要对优先考虑的问题进行较大的调整,这包括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完全灌注于经济与社会政策之中,包括在国家和国际的范围内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在很多情况下,从这种调整中可以得到明显的好处:政府将减少在疾病方面的开支,降低净化的花费;实业界将从高效的资源利用中减少开支;旅游目的地将获得长期的成功。最终,我们的孩子们将保证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描述了旅游业应当采取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可能看上去有点吓人,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问题将更加严重。从短期看,会导致对商业活动的法律或经济惩罚的增加,可能会对风光、野生动物、纪念物和建筑物以及文化多样性等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而这一切又都是旅游业的决定因素;从长期看,不采取行动将会造成环境和经济上的灾难。

实现目标的工具

《议程》指出,各国政府为实现议程的目标可以使用以下三个最重要的工具:

1.实施新的或强化现有的法规以保证人类身体健康和环境得到保护;在《议程》中,法规发挥的是一种辅助作用,只有当其他措施不大可能获得改进,或当人类健康或环境会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时,才利用法规。

2.利用市场机制使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越来越能够反映资源投入、生产、使用、回收以及根据国家特定条件而设置的环境保护费用;政府经过和实业界讨论而提出的这些工具被认为在提高废弃物最小化、改进水管理和能源管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在发达国家中,这些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某些服务的涨价。

3.产业导向的志愿活动。这些活动的宗旨是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角度来保证产品和生产过程实施负责任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管理;这些活动应当以适当的契约和行为准则为指导,将环境意识融入实业策划决策、促进公开性和与雇员和公众对话等所有因素之中。

尽管这些工具并不是新东西,但对后两点的强调则是异乎寻常的。该《议程》并没有指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工具,确实也没有指出哪些工具的组合最为有效,有些决定留给各国政府去做。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工具的使用将根据各个部门或部门之间所确定的具体的活动项目来确定。

旅游:开路先锋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1994年在国际间一共运送35.28亿人,产生了3220亿美元的收入(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旅游业是个重要的经济力量,1995年创造的总产出大约为34000亿美元,为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9%,为2.117亿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在新设施和设备方面的投资为6939亿美元,对全球税收的贡献达6370亿美元。到2005年,预计旅游业在全球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其总产出达72000亿美元,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1.4%,为3.05亿人创造就业机会,新设施与设备的投资达16130亿美元,税收贡献将超过13690亿美元(世界旅游理事会:《新经济前景》)。

鉴于在世界经济中的这一地位,从道义上讲,旅游业有责任带头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这样做,它也有其既得利益。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出售都完全依靠洁净的海水、原始的山坡、未受污染的水域、干净的街巷、保护完好的建筑物与考古现场以及多彩的文化传统。

尽管旅游有其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它的存在依赖于环境的质量,但是在《21世纪议程》的文件中只在很少几处提及旅游。例如,在第11章中提出,各国政府“促进和支持野生动物(和)……生态旅游的管理”;第17章中说“沿海国家应当探索扩大依靠海洋生物资源开展消遣和旅游活动的潜力”;第36章中号召各国“促进合适的有利于环境的消闲旅游活动……合理地利用博物馆、遗产遗址、动物园、植物园、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约翰逊编辑的《地球高级会议》)。其重点是放在能够改善环境的具有特种兴趣的、以自然为导向的和根据定义被称做低容量旅游(即生态旅游)的潜力上。不过,生态旅游,就其根本意义上讲,在全球旅游市场上只占据一个很小的份额。现在对这个市场的估计差别很大,其比重在3%到7%之间。按照被广泛承认的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包括公务、社会、文化、宗教、消遣和度假等多种目的的国内、国际旅游。如果仅将其关注点放在生态旅游上,就不能实现旅游业对整个世界改进的巨大潜力。而真正的利益在于使所有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行动纲领

《21世纪议程》提出了旅游业为取得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的行动和各国政府可以促进这一进程的方法。本文件将该《议程》转化为旅游业的行动纲领,其宗旨在于帮助负责旅游业的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和旅游公司实现它们在地方和全国范围内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它提出了到2005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其建议的实施能够将旅游的力量用于:ê为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否则,这些资源的保护将被视为没有财政上的价值;这些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如狮子和鲸鱼)、自然区域(如森林和荒漠)、建筑物遗产(如泰姬陵和吴哥窟)和文化遗产(如传统的生活方式)等;

ê为像城市中心和古老的工业场所等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激励和财力,包括在这些区域创造就业;

ê为旅游者和居民建立基本的基础设施,如水处理厂;反过来,这也会促进其他经济活动;

ê研究与开发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技能,这些技术和技能可以转让给其他公司、国家和东道社区;

ê利用与顾客和东道社区交流的机会传递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与做法;

ê为发展中国家和岛屿国家提供有利于环境的增长方式,以此帮助它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ê通过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和交流关于良好环境管理的信息与计划,引导其他工业采取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经营方法。

第二部分行动的框架

第二章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的责任

简介

本章讨论负责旅游的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机构所发挥的作用。

旅游业归属于许多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之中,其中包括旅游部、交通部、贸易部、环境部等,所有这些政府部门都会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往往是政府部门,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如此。从传统上讲,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一直是负责市场营销、规划和就旅游事宜向中央政府提供建议与咨询的。处于这样一个地位,很多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就很可能落到它们身上。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往往有旅游公司成员,并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为这些公司说话。它们处于促进政府与产业之间伙伴关系的一个最佳位置。它们可以向其成员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好处,同样,也可以向政府反映其成员的需要,促进制定为实现可持续旅游业发展切实可行的支持性政策。

近些年来,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的区别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在从事它们传统活动的时候,经常包括来自旅游公司的代表,并为旅游公司提供咨询。与此同时,行业组织也越来越多地执行一些传统上属于国家旅游管理机构的职能,例如,就旅游政策向政府提供咨询。由于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之间职能的交叉,决定在本章中将它们一起作为对象。在许多方面,它们在实施《21世纪议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相似的。

本章讲述的是总体目标,并确定到2005年之前采取行动的9个优先考虑的领域。对每一个优先领域都确定了目标,并开列了为实现该目标可以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本章并没有就实施行动提出具体的建议。

但是,不能指望每个组织都会发现和它们相关的所有的目标和行动。各个组织应当选择那些与其有关、在其预算范围内可以解决并可能取得最大改进的目标或行动。

另外还应当记住在开展许多此类活动的时候,需要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尽管某一单个的组织可以取得重大的改进,但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只能通过世界各地所有涉足旅游业者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

总目标:制定一个可持续旅游的计划

目标:建立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容在决策过程核心之中的系统和程序,确定为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应当采取的行动。

可持续性是个长期的目标,但是,可持续未来的基础需要马上就建造。在下列任何目标实现之前,一个可持续旅游纲领的总体框架或计划需要制定、商讨和取得一致意见。该计划的宗旨是建立起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都体现在该组织所有决策之中的程序。这样,这些优先领域和目标才可以在总体框架之中进行探讨。

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在决策中所需要的程序步骤包括:

1.保证最高层管理人员对可持续观念的承诺;

2.将制定可持续旅游纲领的意向和这一纲领的目标告诉给所有的职工;

3.在该区域内评估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确定优先采取的领域,将重心放在《21世纪议程》指出的和本文件以下几页中确定的优先领域上;

对每个确定的优先领域来说,其实施步骤如下:

5.为每个优先领域确定切合实际并可以实现的目标;其目标应当具体而且清晰(例如,在年底以前,所有的在校儿童要接受至少一个小时的环境教育),并有一个实现目标的时限;

6.指定负责实现每个具体目标的主要组织和其所需要的合作伙伴;

7.实施行动纲领;

8.通过实际运作情况和既定目标的对比来监测实施的进程;

9.对内对外提出报告。

制定、监测和重新制定目标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的。随着更多的国家制定出可持续旅游的计划,其目标可以根据国际比较来确定。在整个过程中,值得提醒的是,各个组织并不是孤立的。政府的一些其他部门可支配的资源往往更多,它们也和产业及行业组织一样,都在致力于《21世纪议程》的实施。对《21世纪议程》事宜的审查应当构成更加广泛的全面性审查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便确定存在哪些机遇,哪里最迫切地需要更多的资源。为了节约稀缺的资源,该组织应当尽力避免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伙伴的工作重复,尽力不要介入到那些机构责任明确或现行政策或计划存在差距的地方。

优先领域之一:评估现有的法规、经济和志愿体系开展可持续性旅游的能力

目标:评估目前关于可持续旅游的法规、经济和志愿的条款,并制定——或建议制定——促进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政策。

可持续旅游需要所有涉足旅游业者的变化。这里针对的各个组织可以通过参与制定有利于保证发生这些变化的政策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影响规章的制定,有必要和相关的管理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很可能在建筑条例、规划法规以及健康和安全制度方面找到最低的标准。在那些没有明确的地方,有必要对适宜的最低标准和加强它们的控制手段进行评估。

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需要:

ê评估现有为实现可持续旅游总体纲要所确定的目标的法规(国家与国内)是否适宜;在那些政策和可持续性目标不一致的领域需要特别注意解决矛盾;

ê与有关的管理机构和旅游业建立伙伴关系,以便评估法规、经济和志愿方面实现可持续性和为每一个或几个机制取得最适宜条件的最佳手段;对每一措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价应当在取得一致同意之前进行;需要收税的地方,税赋应当在财政上是中性的,以便实现旅游在取得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方面的潜力;

ê使用经济手段:

△将在产品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所造成的任何环境破坏成本打入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去;

△为实施废弃物最小化程序和利用再生和可回收的产品的公司提供损益分析;

△保证能源消耗的实际价格在其最终消耗成本中反映出来,从而使能源使用最少的公司受益;

△对潜在有害物质的使用和管理采取预防性措施,这主要是通过强调“谁污染谁付费”(Polluterpays)的原则,制定标签计划(Labelling Schemes)以保证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采取激励措施逐步淘汰那些可能有害的物质,否则这些物质会对人类和(或)环境造成不可控制的风险。

ê评估旅游业内部对奖励保持良好环境做法的最适宜的激励制度;

ê通过行业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昂贵的管制来鼓励负责任的企业家精神,特别是支持包括固有报告制度在内的活动计划;ê设立一个“可持续旅游”专门小组,以促进确立大、中、小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交流关于更好的支持旅游政策方面的经验。

优先领域之二:评估该组织活动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方面的影响

目标:审查该组织内部运行情况,以便评估其本身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影响。

任何公司只有在确信已经对自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影响作出评估之后才会鼓吹可持续旅游的价值。为了达到该点,需要审查其经营活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筹划下列改进计划,以便:

ê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资源(如能源和水资源)的效能;

ê废水排放之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只要有可能,在运行过程进行回收和重新利用;

ê通过降低消耗、重复利用产品和(只要有可能)回收材料等活动将废弃物降低到最少程度;难以避免的废品应当进行负责任的处置;

ê尽量减少使用可能有害的物质,对难以避免的废弃物和残留物进行负责任的处置;

ê鼓励职工只要有可能就使用“软”型交通(如自行车、徒步等);

ê采取政策与计划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特别要考虑妇女和本地人的需要;

ê向职工和客户传达环境信息,以便产生更多可持续性消费方式;

ê保证该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对目的地特色有个真实的介绍,并向其客户建议怎样做就可以帮助保持其独特的环境和文化质量。

优先领域之三:培训、教育与公众意识

目标:教育旅游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关于开发可持续旅游的必要性,并为他们提供在这方面执行任务的必要技能。

管理不善的旅游可以导致环境与文化的破坏,最终导致经济的衰退,在很多情况下,问题出于愚昧,而不是设计。对今天和明天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是实现《21世纪议程》目标的最根本的一步。

培训有两大要素。第一要素,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性质和范围的认识是最根本的;第二要素,实现可持续旅游所需要的技能应当传授。本章所针对的组织在第一要素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大可能具备提供第二要素的专门知识。

旅游业的性质是指,它处在一个很理想的位置,通过利用与东道社会、旅游者和职工的交流,提供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在促进这一作用的发挥方面大有可为。

为了改进这一领域的工作,各组织应当:

ê与负责教育的政府部门和其他有关机构一起保证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列入学校的课程之中,特别是列入旅游的高等教育课程之中;

ê与各种规模的公司一起建立培训网络,促进合适的培训材料的交流;这些网络应当将重点特别集中在帮助小型的旅游公司和安置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型旅游公司上;

ê与旅游公司和组织一起向那些目前在各个层次上从事这一行业者提供合适的环境管理技能;尽管这个组织不大可能直接提供这些培训,但是它应该收集和传播有关公认的环境培训课程或合格的培训者的信息;

ê鼓励各个公司向顾客、社团和供应商们传播可持续性的信息;

ê和行业一起开发在职培训课程,达到旅游环境管理方面公认的资格。

优先领域之四: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规划

目标:制定和实行有效的土地使用规划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业潜在环境和经济利益,同时使可能发生的环境或文化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促进其所在目的地经济繁荣和环境的改善方面,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规划和管理不善的旅游可以损害它所依赖的资源。环境和文化的损害可以通过采取和加强合适的规划措施加以避免。本章中所针对的组织处于一个理想的位置,可以提供关于这些规划措施制定的咨询,促进与所有其他资金投入者们商讨,从而取得实施这些措施的赞同。

在这一领域中,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以及(在一些合适的地方的)行业组织应当:

ê与当地和区域的规划机构一起提高对由于旅游规划和管理不善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认识;

ê通过提供指南,诸如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地方规划师指南》,为地方当局提出关于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构成的建议;

ê在特别敏感或受保护的地区指导旅游的发展;在有些情况下,这可以包括在开发决策之前推荐一个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或者甚至劝告放弃某一开发项目;

ê保证规划的规章、方法或原则是可操作的,并能够通过志愿或法规的手段实施有效地控制;

ê帮助地方和区域当局就主要资源(土地、水源、能源、基础设施的供应等)、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化)和文化要素评估目的地的“容量”;

ê在交通领域:

△开发与推行效益好、效率高和低污染的交通系统;

△与地方当局和公司一起保证公共交通的高效运行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

△保证新的旅游开发项目位于公共交通便捷且利用率高的区域,或在那些将交通设施的提供包括在规划建议之中的地方;△同政府部门、社区和旅游公司一道提供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使用的安全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到度假目的地或在度假目的地内使用私有汽车的需要;

△重视交通管理的效率,特别是在空中和陆路交通方面;

△将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的需求。

ê建议采取适宜的政策,像“环球蓝色旗帜活动”(Global Blue Flag),保证在保护和完善旅游者使用的海滨浴场方面,旅游与沿海开发能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对立;

ê将旅游当做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工具。

优先领域之五: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技能与技术方面的交流

目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交流可持续旅游方面的教训。

这个领域也许是这里所指的组织可以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立即做出贡献的领域。很多组织已经具备一些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或活动的经验,交流这些经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有利于沟通能够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种交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特别是在旅游并没有做到可持续的国家和旅游业尚属新兴产业的国家之间进行。

在这个领域,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应当:

ê将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贡献给资源中心,例如,世界旅游环境研究中心(TTERC)的环境保护好做法的数据库;

ê与欠发达国家一起开发伙伴活动项目,就可持续旅游的构成提出建议;

ê与旅游业一起,特别是与跨国公司一起,就旅游的“清洁技术”(Cleaner Technology)提出建议;

ê向其他组织提供关于资源与活动的信息,诸如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地方规划师指南》和“绿色地球活动”;

ê为其他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举办关于环境责任的研讨会和务实的讲习班;

ê向发展中国家就可持续旅游活动设计和开发的资金和资助款项的来源提出建议;在没有此类资金的地方,与适当的政府部门一起共同寻找为可持续旅游活动的海外资金。

优先领域之六:促使社会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

目标:保证给予社会所有阶层,包括妇女、本地人、年轻人和老年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平等机会。

可持续发展理论意味着代代平等、人人平等,旅游业劳动密集性质表明,它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可以采取下列行动来保证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机会均等:

ê促进妇女和本地人参与适当形式的旅游开发;

ê保证本地人对旅游的参与与其社会和文化相适宜;

ê保证妇女、本地人、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能够得到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ê与公司和教育部门一起开发适宜的培训项目;

ê向区域当局就与当地社会协同工作的事宜提出建议。

优先领域之七:设计以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旅游新产品

目标:与旅游业和地方当局建立伙伴关系,保证新的旅游产品是按照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而设计的。

只有当所有的产品的设计都考虑到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的标准时,可持续旅游的目的地才会出现。以往的错误,例如在马耳他、西班牙的南部沿海和靠近罗马格尼亚(Romagnia)的沿海等地,都表明不考虑旅游的可持续性就会造成代价昂贵的过失,在这些国家和许多公司的经验中,按照可持续性和产品质量来设计要比旅游者感到不满意并离开之后再想法把他们吸引过来划算得多。

在这方面,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其促销活动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提供收集和宣传在可持续性度假地设计方面做得好的中心点;确定可以从可持续性旅游发展中受益的领域,奖励成绩卓越的项目。

许多生物繁多而经济衰退的地区也可以从可持续性(或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受益。这里的难点是保证旅游业不要对自然“爱得要死”,并保证本地人对其文化或环境不感到疏远。

和平是可持续旅游业的前提,通过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了解,精心设计的旅游产品可以对世界和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这一优先领域中,许多动议都意味着与其他政府部门、当地规划师、旅游公司、社区和适当的开发商一起工作。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采取下列措施可以帮助保证所有旅游产品的可持续性:

ê在其管辖的区域里,对可持续度假地的构成进行限定;在一个广泛而多样化的环境里,也许帮助当地或区域管理人员发挥这一作用的更为合适的方法是为他们提供工具;

ê与相关的机构和旅游公司一起制定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程序;

ê保证新的旅游开发尽可能利用实行可持续性管理的供应渠道提供的当地材料;

ê保证新的旅游开发包含关于能源、水、废水及废弃物处理的适当资金与设备,而且,这些资金与设备要在建筑法规中体现;ê在洁净水缺乏的旅游区域,开发备用水源或水的回收系统,并与相关的机构一起依照“人人有份而不是一些人多占”原则供水;

ê保证旅游开发中使用的材料和成品都无害于健康或环境;

ê保证将劳动密集技术用于工程建造之中,特别是在高失业地区,以便创造就业;

ê保证旅游设施的建造能抗御暴风雨、洪水、地震、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

ê促进各国的信息交流,保证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该区域内旅游受到的影响能全面地通报;

ê帮助开发商遵照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清洁”技术纲要和绿色地球等方案工作,以保持与“清洁”技术同步;

ê利用旅游业的潜能促进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的和平;

ê通过采用或制定适宜而有意义的绿色标签的方法,帮助消费者选择已知的对环境负责的旅游产品;

另外,为保证旅游保护环境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实现,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应当:

ê鼓励低影响的森林利用;

ê通过保证对开展可持续旅游的山脉资源实行适当的管理来保护作为水之源泉、生物多样性之宝库、濒临灭绝物种之庇护所的山脉栖息地;

ê利用精心管理的旅游作为沿海地区保护的工具;

ê鼓励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保证保护生产性但不经济的农业土地。

ê利用旅游作为复兴城市或工业环境的工具。

优先领域之八:测定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目标:制定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现实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适用于地方和国家,通过这些指标对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监测和评估。只有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可持续旅游行动的有效性才能够进行适当的评估。但是,这些指标应当适应政府、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本身的需要,也要适应地方、区域和国家当局和旅游公司的需要。这些指标应当提供评价政府有效性的精确量度,并帮助找出取得的成就和潜在忧虑。但是,这些指标必须简单、可行,依靠能够易于收集和汇总的数据。可持续旅游发展指标的制定正是国际合作伙伴关系能格外受益的领域。

为制定和运用这些指标,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应当:

ê考虑如何使用现有的数据来评估本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进展;有用的数据包括像旅游者人数、旅游带给当地社区的经济利益、供水状况、水污染的证据回收废水的公司数量、用电的户数、机场容量等;

ê与世界旅游组织(WTO)一道,通过其正在进行的活动,制定一套可能为地方和国家当局使用的关键指标;

ê与其他组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组织)交流经验与指标。

优行领域之九: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伙伴关系

目标:确立伙伴关系以促进负责任的企业活动。

由本章所针对的组织确定的伙伴关系的质量将决定着它们活动的成功。下面开列的许多行动很可能是对这些组织的重要挑战,如果单枪匹马地行动,那么它们真正取得的成就是有限度的,而最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很可能是那些为共同利益所确立的。

另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国际行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了保证《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的实施符合政府总体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很可能需要与其他政府部门建立新的工作关系。因此,这些组织将需要找出政府部门之间、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现有的或潜在争端的领域,并充当谈判的角色以保证其可持续旅游发展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伙伴关系问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而这里所指的组织则是许多这样合作伙伴关系的最适宜的促进者。

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和行业组织确立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采取几个步骤:

在负责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和环境的政府部门之间提供一个协调机制;

致力于保证由政府部门为旅游业制定的政策和提出的建议连贯一致;

促进公司间和国家间的信息交流,以帮助旅游业开发更加可持续性的活动和产品;

与政府和公司一道制止或扭转保护主义,从而使旅游业可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推荐或采取激励手段和创造意识的措施来帮助旅游业接受更加可持续的程序;

推广像“绿色地球活动”这样激励负责任的企业活动的管理工具;

鼓励旅游业的各个部门提高人们的环境管理知识;

与政府一道保证使公司按照对环境负责的方式经营(如污水处理厂、回收设施等)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到位;

帮助旅游业接受关于降低能源和材料的利用、废弃物的最小化、洁净水资源的管理和污水管理的合适目标,并不断地实现这些目标。

广告理论与案例分析1、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脑白金议程设置的

广告理论与案例分析 1、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脑白金 议程设置的核心观点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和态度。十余年来,“脑白金”广告换汤不换药,虽然卡通老人版广告做了群舞篇、超市篇、孝敬篇、牛仔篇、草裙篇、踢踏舞篇等多个版本,但广告本质不变,并且广告语永远如一。准确的广告定位,单一的广告形式,再经媒体狂轰滥炸。人们“被迫”牢牢记住了这个令人生厌的脑白金产品。脑白金的销量也因此一路飙升,稳居保健品行业销售之首多年。 2、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理论:高露洁牙膏 在某个专业的领域很精通或者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的人,他们的言行会不自觉的令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信赖感。“高露洁”广告中邀请口腔专家现场证明的方式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引起人们对口腔卫生的重视,同时,对高露洁牙膏进行了宣传。 3、传播学中的恐惧诉求在广告中的应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恐惧诉求也称“警钟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在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中,经常可见未系安全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画面,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理来追求特定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交通安全的目的。 4、传播学中的累积性效应:飘柔洗发水系列广告 累积性效应是传播效果中的一种传播策略。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生产价值享受回报的一个过程。飘柔洗发水采用了分段式的故事情节,将飘柔洗发水所宣传的产品诉求融合进广告主人公两相识、相知、相恋到最后终成眷属的过程中,且每个广告只有一个主题。通过长期对观众的视觉造成累积性冲击,最终达到其营销的策略。 5、受众心理学猎奇心理:香港某百货公司广告语 人们对于那些不熟悉的、罕见的、新奇的事物,具有一种新鲜感、名贵感。香港某家百货公司的广告标语:“鸡会不多!”充分吸引人们的注意。然而副标题写的是“鸡年将逝,鸡会当然不多,特别折扣,当然更不多……”。广告标语的新鲜独特,妙趣横生,利用谐音造成双关法,起到了很好的营销策略。 6、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麦当劳奥利奥麦旋风冰淇淋广告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

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它是从目前至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的行动蓝图。 文件综述 《21世纪议程》是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800页的旨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行动蓝图,它于1992年6月14日在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地球首脑会议的组织者说,这项计划若实施,每年将耗资1250亿美元。文件包括有关妇女、儿童、贫困和其他通常与环境无关联的发展不充分等方面问题的章节。《21世纪议程》是将环境、经济和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单一政策框架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21世纪议程》载有2500余项各种各样的行动建议,包括如何减少浪费和消费型态、扶贫、保护大气、海洋和生活多样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的详细提议。《21世纪议程》内的提议仍然是适当的,后来联合国关于人口、社会发展、妇女、城市和粮食安全的各次重要会议又予以扩充并加强。 制定过程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该文件着重阐明了人类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作出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21世纪的行动蓝图,涉及与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它应是从目前至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的行动蓝图。 基本内容 《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20万余字。大体可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若干章组成。每章均有导言和方案领域两节。导言重点阐明该章的目的、意义、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难点;方案领域则 《议21世纪议程》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应如何采取的行动。 文本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由序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或持续发展立法与实施、费用与资金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团体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共六章组成,有18个方案领域。这一部分从总体上论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必要性、战略与对策等,提出了到2000年各主要产业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上述目标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由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

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

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对外关系结束了一个多世纪屈辱的历史,开创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新纪元。从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概念的提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交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在人权问题上相互配合,不断挫败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企图。为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赞扬,中国对外关系的顺利发展,使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60年代成为核大国,70年代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作为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国,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开始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大的新兴市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连续多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高盛证券公司2003年10月份发表《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经济报告,预言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是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受到世界的关注,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一场危机世界的大规模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经济危机,使多数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发展受到冲击,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还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有关经济专家表示,进入21世纪,引领世界风骚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根源于美国的盎格鲁-萨克森模式转变为中国模式。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这使中国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 其次,在国际政治方面,中国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国际社会在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努力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而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善、以

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议程设置理论分析 论文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的报道,表明某一问题若被大众媒介关注,那么该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就会升高。 关键字:议程设置,演化,发生原因,后果 一.议程设置的演化 1972年,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媒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可以像广大受众指明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从发展的观点看,“议程设置”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出版的李普曼·沃尔特《舆论》一书,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把“外在的世界”形成“我们脑中的图画”的作用。此后,朗·诺顿在1958年发表文章,对确定议程的功能进行直接论述:“报纸是所在地议事日程安排的最主要的提议者,它在决定大多数人将要谈论什么”以及“大多数人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1963年,科恩在《报纸与对外政策》一文中再次表明这一观点,“报业在告诉人们去想什么上往往难以奏效,但告诉人们该考虑什么什么却会惊人的成功”。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明确提出“议程设置”这一概念,但其观念已经形成。 二.议程设置为什么会发生? ⒈与导向需求的关系密不可分 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新环境下时,也就是说处在一个认知真空中时,就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直到我们搜索并了解了这个新环境之后,这种感觉才会消失。回忆你刚刚进入大学的那一年,你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在这种情况下,新去的人会产生一种认识当前环境

的需求。大学会开设内容广泛的新生课程。出版商也不会错过挣钱的机会,他们会为游客提供指导类书籍,包含地图、饭店目录以及其他向导信息。这就是导向需求。 同样,在公民领域也有许多需要指导的情境。从概念上讲,个体导向需求可以通过两个次级概念来界定:关联性与不确定性。关联性(relevance)是导向需求的初始界定条件。在许多情境中,尤其是在公共事务领域中,我们大多数的人并没有心理方面的不适感,而且亦没有导向需求,因为我们觉得这些情境与我们个人之间没有关联。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只要个体认为某个话题具有关联性,那么,下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话题的不确定性程度(level of uncertainty),不确定性程度是导向需求的第二个也是其后的界定条件,一般来说,个体已经获得了相关话题所有的欲知消息,他们的不确定程度更低。舆论在很长时间里都非常稳定的公共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⒉与自己的亲身经验有关 大众媒介并非我们了解公共事务的唯一来源。个人经验也告诉我们许多议题,。这些个人经验包括与家庭成员、朋友及同事的谈话。当然,在不同的议题上,这种影响力的来源也不同。对于诸如通货膨胀这个经济议题来说,直接经验通常是主导来源,如果经济中出现了较大的通货膨胀,那么个人在日常购买行为中会发现这种情况。我们既不需要大众媒介提醒我们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大众媒介消除我们对其重要性的不确定性。相反,对于国家贸易赤字或者预算赤字等经济议题,新闻媒介可能是我们获得指导的唯一来源。除此之外,在许多其他公众议题上,尤其是外国事务方面,亲身经验及其受限,甚至根本不存在。用理论术语来说,一些议题是具体的(obtrusive),也就是说,它们不容商量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进入我们的直接经验。其他议题是抽象的(unobtrusive),我们只在新闻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1.基本含义: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2.理论背景: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Public Opinion)中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1968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两位研究人员马尔科姆·麦肯姆斯(Maxwell Mo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对李普曼的思想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论文——

人居议程

第一章序言 1. 我们认识到,改善人类住区质量是最根本的需要,因为它深刻地影响着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幸福。大家感受到良机,希望能建立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可以通过国家内部和各国之间的团结和合作,通过在各级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使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指引下的国际合作和全世界团结一致,以及本着伙伴合作精神对改善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2. 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人居二)的目标是探讨两个具有同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人是关切的中心,包括要使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建立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务使人类有权享受与大自然和谐的健康而充实的生活。 3. 关于第一个主题,世界上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缺乏住房和卫生设施,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我们认识到,获得安全而有益于健康的住所和基本服务,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和经济福利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应当是我们为10亿多缺乏像样生活条件的人所采取的紧急行动的基本内容。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种可行的办法建设和改善无害于环境的住房,实现人人(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贫困者)享有适当住房。 4. 关于第二主题,可持续人类住区建设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充分尊重包括发展权在内的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并且提供一种达成以道德与精神的远见建立起来的更加稳定与和平的世界的手段。民主,尊重人权,社会各个部门透明的、代议制的、且负有责任的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民间团体的有效参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诚然,没有发展,而且赤贫普遍存在,必然会妨碍充分有效地享受人权、民主和群众参与也必将风雨飘摇。但不能以这两种情况作为违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借口。 5. 当认识到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时,国际社会通过召开“人居二”认定,协调一致的全球性行动可能非常有助于促进实现这些目标。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环境恶化、人口变化、普遍和持久的贫困,以及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现象会产生地方性、跨国性和全球性的影响。各社区、地方政府以及公共、私人和社区部门的合伙单位共同努力制定综合、敢想、富有新意的住房和人类住区发展战略越快,人民未来的安全、健康和幸福就会越美好,解决全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前景就越光明。 6. 考虑到1976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人类住区会议以来的经验,“人居二”重申近年来各有关世界会议的成果,并归结这些经验,形成人类住区议程:《人居议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地球首脑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在该会议上,国际社会商定了可持续人类住区建设框架。其他各会议,包括第四届世界妇女会议(1995年,北京)、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1995年,哥本哈根)、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1994年,开罗)、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全球会议(1994年,巴巴多斯)、世界减轻自然灾害会议(1994年,横滨)、世界人权会议(1993年,维也纳)、以及儿童问题世界首脑会议(1990年,纽约)和普及教育世界会议(1989年,泰国宗甸),也都讨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内容,其成功地实施则要求在地方、国家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议程设置的源头和概念 议程设置的思想可以追朔到李普曼发表于1922年的经典著作《公众意见》中的著名思想:“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图像,由新闻界提供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以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展开调查,以夏普希尔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个还未明确投票意向的选民以及影响这一地区的几个主要的媒介,探究媒介报道与选民议题的相关性。1972年他们根据这次研究成果发表了《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并且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个概念。文章指出,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信息,同样作为大事反映在选民的认知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选民的重视程度也越高,传媒的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感知。 二、议程设置的研究领域 自议程设置理论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一个被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得到许多项目的验证,并逐渐超出了它的原始领域——议题显著度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涵盖了五个理论研究领域:即: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媒介议程的来源和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和竞争性媒介议程,使得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者麦库姆斯都在质疑这个理论的效果是否会与几十年前基本相同还是会最终消失。 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的讲座上,三位理论提出者麦库姆斯、肖以及Weaver 认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依然光明,并且确认将议程设置理论由原先的五大领域、两个层面扩展为七大领域和四个层面。 (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议程设置的第一层) 从议题的显著性、政治人物和其他注意力客体方面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从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开始,在关键公共问题和政治传播的其他方面上,新闻传播学者的很多研究都采用对比分析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分析发现,媒介关注越强烈,报道越多,公众关注得越多,讨论得越多,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呈正相关。麦克姆斯和肖在研究中发现,在媒介和公众的议程中,媒介的优先议题也是公众的优先议题,报纸标题的大小,篇幅的长短,电视新闻的位置和时长,很容易成为受众挑选议题的线索。 (二)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第二层) 属性议程设置关注议题特定属性及其影响公众舆论的过程,其焦点是在于属性显要性如何由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转移。传统的议程设置效果研究没有超越认知范畴,关注人们想什么而忽视人们怎么想。属性议程设置研究可以超越认知范畴,涵盖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关注人们怎么想,研究进入到关注人的态度层面。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原则立场和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中国21世纪议程》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国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认识到,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国家整体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各社会阶层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才能保护好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论述了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制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意义、原则立场和主要行动领域,其中特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费用与资金机制,加

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21世纪的世界格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 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

变。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 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这些小范围的冲突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冲突,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民对话互动的机会增加;二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的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宪法的权威未得到足够的维护,宪法对政治的稳定性不够。由于法律未能有效的独立于政治,容易造成国家的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放变,极易造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薄熙来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最后,人民享有的权益我们应该得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为了发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又何在呢?

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编辑] 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 意义: 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它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局限: 1)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2)尽管"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是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编辑]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探讨的无疑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那么,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编辑] 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 1)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成某种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2)提高责任,引导舆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关注与该事件相关的议题,故记者的责任心就很重要。 3)构造事件,吸引眼球:公关人员要想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相应的媒介事件。 [编辑] 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这个假说提出后,引起了传播学界的广泛注目,许多学者纷纷对它进行探讨和验证。较有体系的研究有美国学者D.H.韦伯在1976年的调查,日本学者竹下俊郎在1982年和1986年进行的调查等等。 1.“ 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学者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第一个角度称作“认知模式”,第二个角度是“显著性模式”,第三个角度是“优先顺序模式”,一般认为,大众传播主要是通过这三种机制来设置议程的。从“感知”到“重视”再到为一系列议题按其重要程度排出“优先顺序”,这是一个影响和效果依次累积的过程,越往后效果越大,影响也越深刻。(揭示的是长期效果)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10-11-09]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办作者: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 究基地江瑞平教授 [字体:大中小]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是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这一系列重要变化,也为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提供了多层面的重要机遇。 机遇之一: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 一般认为,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其时间起点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至少从三方面增大了经济外交需求——越来越需要通过经济外交拓宽国际经济交流渠道、形成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化解国际经济摩擦。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向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对经济外交的上述需求仍呈强化之势,但进程遇到阻碍,势头受到挫折,从而其速度也显现出减缓甚至停滞之势。其主要表现包括:(1)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最近一段时间每到WTO、APEC、G20等重要全球和地区经济组织举行会议期间,就会遇到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等各类团体和民众举行越来越广泛和激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即是其突出表现。(2)新保护主义影响扩大。目前新保护主义已扩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资源环保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加重要的是,实行保护主义的已不再是那些传统的弱小、落后国家,那些强大、先进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成为新保护主义的主要执行者。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事例是,2007年夏开始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在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均带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彩。(3)国际经济组织功能缺失。这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各地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而改革又停滞不前;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原定于2005年完成,而迄今仍未真正启动等事实中即可得到证明。而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本该扮演重要角色,是经济全球化必需的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和监管者。(4)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贸易迄今仍是全球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最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其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之势,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中更是如此。如据IMF资料,1991—2000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达7.1%,而2001—2010年将降到3.5%,下降一半以上。2009年更是出现了11.0%的负增长。(5)国际投资剧烈波动。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近前其发展势头出现的剧烈波动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重要表现。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后,于2000年达到历史高点(流

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

论21世纪中国发展趋势 柴静:各位好,今天是公元2000年12月31号,这里是XX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青年》千年论坛的北大直播现场,现在是下午三点,距离21世纪的到来只以小时来计算了。但是在今天开播前的一个分钟,我觉得下午还是很寻常,阳光很温和,外面的人走来走去、行色匆匆。有一个小孩子正看着天上飞过的飞机,在猜测它来自哪里、去向何方。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的所有的人在一起谈论21世纪中国发展的趋势,其实也不过是像这个小孩子一样,怀着一样的谦恭跟好奇来探寻自己以及这个时代跟中国来源与去向。我们选择了北大作为我们凝视的一个角度,是因为在我身后的北景板当中写的这段话,在1915年,有人写下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作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X、传延、流转无穷,把陈腐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扫荡催尽,别开一种新局面,这样的发韧,才能配称为新纪元,这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那么在这个世纪已经走到尾声的时候,我们重新回到北大,站在这里问问自己,那黄钟大吕的声音,还能否在今天的心底激起同样的回响?而我们今天的自己是否具备了足够的道德、勇气和能力去前瞻属于自己的未来?今天节目中,我们特别请来了两位北大的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学者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看一看在我们这个以文明传承的强大伟力占有了这个星球上最悠久历史的民族,能否在下个世纪以自己最独特的文化跟历史的基因创造与发展。首先请各位一起用掌声有请来自北大

的著名学者,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薛汉伟教授。我们希望这一场真正的发问与问答能够成为新纪元的贺礼。来,有请薛教授。 薛汉伟:《世纪之交》是我今天要讲的题目,世纪本来是计算时间的一个符号。但是到世纪之交的时候,人们之所以那么重视它,跟一个原因有关。就是世纪之交往往是划时代的标志。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18、19世纪之交是工业文明到来的标志;19、20世纪之交和20 、21世纪之交这两次世纪之交,恰恰是两次技术革命达到高潮的时候,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的较大发展,因此就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世纪。但是这两次世纪之交给中国提供的机会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这个问题,我先讲四点。第一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并没有给中国现代化提供机会;而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给我们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机会。当西方国家实现了工业革命以后,开始向东方侵略,同时侵略了俄国、日本、中国,但是三个国家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反映,俄国反应最快,日本反应最强烈,而中国的清朝政府却表示出惊人的麻木。结果俄国和日本开始了改革,而清朝政府没有及时的开展改革,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时,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之时,俄国和日本利用这次机会走向了现代化,而中国却没有机会走向现代化,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样一个后起的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它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第一,要有一个有现代化趋向的强大的政府;第二,要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市场力量,由于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的软弱和没有发动广大的基层群众,因此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这两个课题,国民党政府它并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实现中国的统一,抵抗外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用来说明媒介有意无意的建构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话题的一种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首次提出“议程设置”的概念。他们对1968年总统竞选期间的议程设置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议程设置假说。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选民们(受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恰是这一时期该地区主要新闻媒介所突出报道的问题。议程设置基于两个观点:(1)各种媒介是报道新闻必不可少的把关人;(2)人们需要由把关人帮助决定那些超出他们有限感受的哪些事件和问题是值得他们关注的。 1.起源和发展:李普曼、科恩等早期思想家对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阐述: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中最早提出了“头脑图像和身外世界”的观点(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把”外在的世界”变成了”我们头脑中的图画”)区分了媒介现实、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伯纳德.科恩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报纸在告诉人们如何思考上可能不太成功,但在告诉人们应该考虑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麦库姆斯和肖先后进行了查普尔希尔研究和夏洛特研究,并于1972年最早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2.议程设置就是通过反复报道强化某一主题对受众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议论的顺序。即新闻媒介提供给受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某事重要性的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媒介议程与公众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是简单的完全吻合,而与接触媒介的频率有关,经常接触大众媒介的人的个人议程与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高程度的一致性。媒介不仅为受众提供议程,还为受众对复杂的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议程设置理论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意义:(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媒介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2)理论中的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对于我们详细的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4)为人们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角度;(5)它只强调了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并且至今未透彻理解议程设置是如何起作用的;(6)尽管“议程设置”的功能比较强大,但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3.现实意义:能够帮助人们积极承担“环境守望者”的角色;对引导正确的舆论,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抵御不良信息,保护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对实际的新闻传播工作有积极意义。 4、应用和举例: ⑴建立共识、实现对话:通过议程设置,使意见相左的集团就某一议题达成 一致,实现不同团体的对话。

21世纪的中国国防

21世纪的中国国防 中国追求的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中国21世纪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的持续发展,才能给国防提供强大而长远的战略资源及潜力,同时,只有树立新的国防发展观,才能维护和支撑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21世纪中国国防战略资源及潜力面临的挑战 邓小平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要综合地看,全面地看。”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所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就已出现了。我们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又要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因此,开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同时也维系着国防和军队的发展。21世纪中国国防战略资源及潜力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一)人口因素对国防的影响 国防人力资源是国防潜力的主体部分,是直接关系到国防实力的决定因素。影响国防人力资源的主要因素是:1.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国防人力资源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取决于国家总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两者成正比例

关系。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人左右,从21世纪国防人口资源的总量上说是不缺兵源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人口数量的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国防资源和潜力是一个综合体系,国防人力资源丰富是国防实力的一大要素。但由于人口多,也必然给其它资源带来负载,新增国民收入的必将被新增人口消费掉,这实际上也给发展国防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和压力,使国防建设难以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改观。 2.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随着人民生活安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随之出现。到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1.6至1.7亿,到2040年,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7%。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老年人的增加和家庭的“四二一”结构所产生的种种矛盾,也必然会给部队官兵带来服役期间的一些实际问题. 3.人口素质偏低的制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贫穷、落后,在农村依然存在着早婚、早育、近亲结婚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民的婚配范围绝大多数没有超过25公里。在农村新生人口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遗传生理素质低下的问题,征兵体检时视力不合格和有慢性疾病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另外,1990年统计,全国文盲、半文盲人数仍达1.8亿以上,农村青年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6%。在战士入伍登记表中虽然填写的是初中生、高中生,但有些实际并未达到应有的学历。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 当二十世纪临近尾声之时,经历长期政治动乱的中国终于恢复了元气,开始重新扮演她自记忆以来一直扮演的角色。"述往事,思来者"。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这个古老的民族以其生命的痛苦为代价获得新生的悲壮的史诗。这场持续至今的革命实质是中华帝国自前二二一年问世之后发生的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改版-----其三版宋元明清帝国作为一种高雅而孱弱的实验国家(类似柏拉图笔下由哲学家领导的"理想国")在西方帝国主义扩张的压力下迅速崩解;不屈不挠的中国民族以普遍野蛮化为代价重建适应西方国家关系体系的现代中华帝国-----这一新版的大样在正在进行的邓小平革命中已经最后成形。在中国历史的这一阶段,领导宋元明清帝国长达千年的优雅的知识贵族因其无能被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交出统治中国的印信-----白话运动就是一个信号-----并在此后遭到历史的放逐;绚烂的中国文明亦随其载体的失位破坏殆尽(配合中华民族野蛮其体魄的需要)。在残酷的内战中崛起娴于权力斗争的新一代王者-----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他们缔造了适应群雄逐鹿之"大战国时代"的第四版中华帝国-----人民中国。 第三中华帝国至其末期文极而敝,与生机勃勃的资本主义列强相比如同一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老人。"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人者出,为了恢复古代中国的光荣领导族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千百万热血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终于旋转了乾坤。"泰山如砺,黄河如带",在大一统国家新生之日,我们不能忘记为了民族的复兴鞠躬尽瘁的五位伟大的中国人。 孙先生是再世的耶稣基督。当华族困顿不堪之际,这位伟大的医生挺身救治一个在当时世人的眼里无药可医的民族,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正是其平生写照。 在历史的最危急的时刻,蒋先生以其钢铁般的意志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终于赢得胜利-----正是八年抗战扭转了华族百年颓运。临终之际,这位失败的英雄仍然念念不忘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国民族。 起身布衣,奄有天下,毛先生辉煌的一生就是一曲贝多芬的"英雄"。当其战友沉缅于富强之梦的时候,这位旷代天才挥动手中的权杖,唤醒了华族心灵深处沉睡的伟大的理想,八亿人民为之如醉如痴。他给族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而其族人仍然尊之为神。 为了"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周先生投身革命、建军开国,终于在生前以其高度的智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没有这位融黄老之"柔弱"与墨者之"无我"于一身的奇人,幼稚的大一统国家也许会因一位天才的即兴创作毁于一旦。 从政治迫害的痛苦中邓先生领悟出高贵的宽容,由此化解了中国革命带来的深重的戾气。因其豁达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中国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商鞅变法以来最为成功的改革。 伟大的英雄以其多采的人生见证了华族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正是这原始生命将激励中国人民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创建更加辉煌的业绩。 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基督教民族和基督教文明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现在已经到了退潮的时候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渡尽劫波的中国文明必如不死鸟浴火重生。文明开化四千余年的华族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最为元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早在中国民族之幼年时期即以其独特的形式发生。两千八百年前的幽厉时代,周文明的"上帝"就随着中国民族心智之发育被迫"退隐",由此引发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之际五百余年的政治动乱。在历史的阵痛中,与原始的天帝崇拜相适应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而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终于在战国时代呱呱问世。信仰危机孕育了历史上最早的哲学繁荣-----诸子纷纷起而创说,不懈地探索可以折服日益成长的"理性"的天道性理;而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这场掀翻天地的伟大的宗教革命才尘埃底定。此前的中国是"刑名之士"和权谋家的舞台;他们以世人为利欲"原子"设计优良的制度和政策,使华族在自然法则之机括中愈陷愈深。而当这个饱经沧桑

议程设置研究历程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 理论来源上,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政论家李普曼(Lippman,1922)。他在《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此后我们才进一步认识到,无论是媒介现实还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现实都有别于客观现实。 与议程设置论研究最有直接关系的是科恩(Cohen,1963)在《新闻与 外交政策》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科恩有一句名言:“在多数时间,报纸或评论不能让读者怎样想,但在让读者想什么上却是惊人的成功。”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最直接来源。 1968年,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韦尔·麦考姆斯(Maxwell 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等人在一项对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媒报道对选民所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

1972年,麦考姆斯等人在《舆论季刊》(Public Opinion Quarterly)上发表了研究报告《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将媒介的这种传播效果命名为“议程设置”。“议程设置”遂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经典性理论学说。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研究分两部分,一部分对新闻媒介(五家报纸、二家新闻杂志、二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把所报道的包括选举在内的社会问题分为三大类,看哪一类比例最高。 另一部分是问卷调查法,研究人员随机抽样询问了当地未决定投票意向的选民,要求他们根据其所见所闻列出国内目前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调查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主题。受访者的反馈被划分为15个主题3大类,其中涵盖了主要社会问题和其他选举新闻。 最后,把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发现媒介议题与选民议题非常一致,其相关系数在0.96以上。 但是,以上的研究有缺憾。 最重要的是,这一研究无法辨别因果方向,即虽然证实了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相关,但不能确定是谁影响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