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

目的分析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2年5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分成不同护理组,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结束后评定整体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95.0%)、护理满意率(98.0%)和常规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术后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行综合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减轻疼痛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标签: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效果;管理

Nursing Management of Surgical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ain

MA Ke-fen

Xundian county in kunming,yunnan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ndian,Yunnan Province,65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surgical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effect.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 March 2015 voluntary survey of surgical patients as objects,divided into different nursing groups,namely:the routine group (primary care),intervention group (integrated care),to assess the overall effect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prognosis of intervention group pain score lower than normal group,there are difference (P 0.05)。

1.2 方法

临床针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如: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行止痛护理,指导其合理饮食,以清淡类食物为主;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临床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疼痛知识宣传,使每位患者均充分了解术后疼痛内容,提高知识了解度。然后对其实施科学化的控制,便于消除外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2]。当术后患者感觉到疼痛后,护理人员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并叮嘱患者不可刻意忍受术后的剧烈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实施健康教育,促使其掌握术后疼痛理念,教会其深呼吸方法,便于自我缓解疼痛度。

1.2.2 体征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每隔1 h对患者的心电、血氧和血压进行一个监测记录;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记录患者24 h尿量(应>2 000 mL)、尿的性质和颜色。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6-01T11:47:3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郭荣华[导读] 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郭荣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林业局职工医院兼社区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 15302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81-02 【摘要】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的反应,并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时使我们难以理解,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特征,行为反应才能进行相应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外科择期手术。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种,急性阑尾炎9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11例,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急性胰腺炎17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5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他20例患者通过应用解痉镇痛药后疼痛缓解。 2 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 2.1心理因素疼痛不仅有着性别、性格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男性比女性疼痛的高,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痛觉较为敏感,而文化程度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悲伤可致疼痛加重,快乐可减轻疼痛。 2.2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清洁,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提高痛阈。 2.3引流管影响各种手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地对抗疼痛。 3 病人术后疼痛的特征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侵袭的防御反应。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慢性痛和急性痛。术后疼痛一般是反射反应的急性痛。疼痛的程度分锐痛和钝痛,锐痛时间短,病人比较能耐受,钝痛时间长,范围广,病人难以忍受。 4 行为反应 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5 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术前给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和病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调柔和,亲切,绝不能对病人冷若冰霜地解说,致使病人产生恐惧,失去信心。术后注意病人情绪,争取病人的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此外,为了提高语言的效果,护士在说话时可把自己的手放在病人的被子上或握住病人的手,使其感到温暖,并给以增强疾病的耐受力。 5.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静,光线柔和的病室,护士动作轻,说话小声,保护环境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减轻疼痛。 5.3保持引流管清洁并固定好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要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瓶。引流管长短要适宜,利于病人反翻身引流管过长,易扭曲,受压,致使引流管不畅引流管过短,翻身时会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5.4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5.5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麻醉MedicalGroup前天 来源:中华麻醉在线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 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 验。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 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 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术后痛 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

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镇痛,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短期不利影响 (1)增加氧耗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甘肃省中医院三病区护理部许海燕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8例骨科术后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72h疼痛评估中干预组发生重度疼痛者只有14例,占20.28%,较对照组79.71%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既是组织细胞病理的提示,也是机体保护性防御反应的紧急信号。手术后反复疼痛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骨折患者术后第一感觉是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剧痛还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有效地止痛是骨折术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手术病人,男96例,女42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

龄38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15例。 2.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2 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2.3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2.4 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5 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3.护理措施 3.1 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3.2 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病室氛围,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尽可能降低噪音,有良好通风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等。 2、落实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呼吸道准备: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5)体位训练: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包括麻醉恢复情况;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伤口情况;各种引流管道通畅情况及引流量;疼痛及症状管理;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皮肤受压情况;安全管理等。 2、护理措施 (1)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2)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3)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5)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 (7)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8)心理护理:祝贺病人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的心理。 (9)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等。 (10)早期活动:手术后如无禁忌,应鼓励病人床上自主活动,协助翻身、叩背、活动肢体、鼓励深呼吸,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逐渐下床活动。

术后疼痛的护理护理综述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护理综述 论文题目术后疼痛的护理 学生姓名:许晓红、詹玥、耿婷婷、刘欢、方晶晶、张婷婷 学号:0825200188、0825200189、0825200190、0825200191、0825200192、0825200193 所属院系专业:08护理乙33小班 2010年4月

摘要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如何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他直接影响疼痛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先要对疼痛有正确的评估,如害怕药物成瘾及药物副作用,在护理中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做到积极、有效的用药镇痛及各种辅助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工作,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有效的减轻疼痛。 关键词:外科手术后的疼痛/疼痛的评估/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1前言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病人对止痛的依赖,延长住院时间。有研究表明:护士和医务人员应对病人术后疼痛负主要责任,因此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现实中可以看到有许多病人在术前因为害怕疼痛而推迟手术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如胸腹部手术.咽部.气管部等。 2正文主体 2.1外科手术后的疼痛产生原因: 2.1.1 手术切口疼痛: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手术疼痛按时间分为早期疼痛和后期疼痛。早期疼痛的护理:分三期,即麻醉清醒至24小时内、术后2~3天、术后3~4天,第一期一般为切口痛,切口疼痛部位明确最剧烈。心胸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12h 左右达到最大限度,腹部手术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患者精神上承受极大的痛苦。这时会烦躁、心情沮丧。 2.1.2手术后并发的因素:一些手术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使得在术后一些其他的疾病一起出现,加重病情,加重疼痛。如一些复杂的大手术需要血管的吻合,可能会产生血管危象,

第四节-外科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管理

外科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通常病程小于6周),是困扰外科手术病人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75%手术病人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痛。以往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未能引起护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病人也往往将术后切口疼痛视为术后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更新.术后急性疼痛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病人安全性、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为及时控制和缓解术后疼痛提供了保障。 一、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和镇痛意义 (一)术后疼痛原因 术后疼痛是机体在手术后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是感受神经元产生疼痛感知、传播疼痛的感觉。术后麻醉药的药效作用消失后就会出现疼痛感觉,术后疼痛主要分为伤口痛、躯体痛、内脏痛三类。引起术后疼痛的常见致痛因素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包括内源性致痛化学物质和降低痛阈的化学物质。物理(机械力学)因素包括:水肿、肿胀、梗阻、牵拉、挛缩、张力、撕裂、感染、炎症、压力等。每一类型疼痛可由多种致痛因素作用引起,但多以某种因素为主.疼痛的多因素性增加了术后疼痛研究和管理的困难。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现已认识到术后急性疼痛对病人病理生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恢复期的病人是十分不利的.要认识术后镇痛治疗的临床意义,首先有必要了解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镇痛治疗在其中的作用。 1.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疼痛刺激可以引起病人体内的一些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术后急性疼痛引起机体释放的内源性物质包括:①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②肾上腺皮质释放的醛固酮和皮质醇;③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素。这些激素将直接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并且通过使体内水钠潴留间接地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可导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体内水钠潴留,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2.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水钠潴留可以引起肺间质体液的增多,而后者又可导致病人的通气/血流比例失常。在胸腹部手术的病人,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可以造成病人的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这些改变又可促使病人术后发生肺不张,结果导致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在大手术病人或高危病人中,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一50%),早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刺激分钟通气量代偿性增加,但长时间的呼吸做功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袁竭。 3.术后疼痛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体内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除了一些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管紧张素和抗利尿激素)外,应激反应的结果尚可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高血糖素的增加。另一方面,应激反应导致了促使合成代谢的激素(如雄性激素和胰岛索)水平的降低。肾上腺素、皮质醇和高血糖素水平的升高通过促使糖原分解和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最终导致高血糖,蛋白质和脂质分解代谢增强,也使得术后病人发生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的康复。醛固酮、皮质醇和抗利尿激素使得机体潴钠排钾,从而影响体液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这亦可引起外周和肺血管外体液的增加。此外,内源性儿茶酚胺使外周伤害感受末梢更敏感,使病人处于一种疼痛→儿茶酚胺释放→疼痛的不良循环状态之中。 4.术后疼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能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功能,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临床上病人表现为术后胃肠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导致术后病人尿潴留,增加了相应的并发症(如与导尿有关的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率。 5.术后疼痛时机体免疫机制的影响 与疼痛有关的应激反应可以导致机体淋巴和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此外,麻醉恢复期病人体内的中性白细胞的趋向性减弱,从而抑制了单桉细胞的活性.这些因素使得术后病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6.术后疼痛对机体凝血机制的影响 疼痛等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包括使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强,纤溶功能降低,使得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对临床上某些有心血管或脑血管疾患的病人尤为不利,甚至可能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或血栓形成造成的心脏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位:514011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雪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收治的126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应用常规疼痛的护理方法,治疗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认知、心理、行为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3、7天的术后疼痛采用NRS法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指数,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标签:护理干预;外科手术;术后疼痛 Correlative study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surgery WANG Xue-mei.People’s Hospital of Mei town in Guangdong,Mei town 514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surgical.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ata of 126 case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3 patient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had been offered by nursing of the conventional pain-care,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other 63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resorted to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or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centions, such as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so on. Moreover, Using the NRS method to do an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of their postoperative pain in the two groups on the first,third or seventh day after surgery.Results After contrast on the ext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it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apparent, and it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tients’postoperative pain index for patients who had the surgery, it will help patients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in 手术治疗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的疾病,但是手术后患者会发生术后疼痛,可持续很长时间。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反应,术后疼痛如果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疼痛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而且易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一、手术后疼痛原因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手术后疼痛,多是损伤的直接结果,但疼痛的类型、范围、强度及伴随着躯体反应与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 1、身体部位的伤口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术后疼痛的程度与病情、病程、手术类型、 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有关。 2、体位影响疼痛术后患者由于麻醉后去枕平卧,加上常规静脉输液,留置尿管,不动、不翻身呈固定仰卧位,使疼痛加重。 3、精神因素影响疼痛有的患者担心手术会影响以后的身体健康;患肿瘤者,则怀疑自己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有的担心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关系等等,紧张多虑的情绪导致复杂的心理变化,因此加重了疼痛。 4、其它影响因素如受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态度等,均会影响疼痛的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 二、术后镇痛治疗好处 1.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手术后疼痛刺激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增强,出现心率增快。由于心率快,心脏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而出现心肌供氧不足,以及交感神经刺激而出现冠状血管收缩,均可导致心肌缺血。而恰当的术后镇痛可使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降低,因此术后镇痛可减轻原有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痛”的感觉。 2.降低肺部并发症。由于疼痛引起的呼吸肌痉挛和运动力下降,可引起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吸烟者和患呼吸系统疾病者更明显。而充分及时的术后镇痛能使肺部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的发生率降低。 3.改善凝血功能。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会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对于有些患有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极为不利,可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和血栓形成,造成心脏和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也可使髋部、膝部、前列腺等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移植再栓塞率下降。 4.促进胃肠、泌尿功能恢复。适当的镇痛方法能使交感神经阻滞而迷走神经相对亢进,增加肠蠕动,减少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减轻腹胀和膀胱胀那种欲罢不能的痛楚。 5.保护机体免疫力。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等应激反应的结果可能使体内的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数量减少。术后镇痛治疗可减轻或防止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而引起的机体免疫力减弱,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减轻心理压力。手术后疼痛对人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失眠。这些心理反应加之疼痛的影响,无疑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过程,使一些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帮助患者度过术后72小时的难以煎熬的疼痛期,这对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手术后疼痛护理 近年来,随着疼痛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对术后疼痛的认识逐步提高,在使用药物、给药技术和其他非侵袭性方法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护士在为术后疼痛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1、转变观念,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将疼痛作为继T. P. R. 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第五生命体征,贯穿于每个病人的护理始终。据报道,有50%以上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一般病人在接受手术的同时也接受了术后会疼痛的观念,而这一观念也成了医护人员对术后病人主诉疼痛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一体位及活动 (1)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堵塞气道。 (2)腰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位6小时,避免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针眼流出,导致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头痛。 (3)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平卧4-6小时,防止生命体征不稳。 术后患者如无休克、心衰、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现象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床上做足趾和踝关节伸屈活动,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 二病情观察 1 监测生命体征:中小手术患者术后血压监测6小时,大手术持续心电监测,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停止检测,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特护记录。 2 伤口及引流管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 (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意外脱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和瘘。

(4)妥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在低于引流口部位,避免反流,防止逆流感染。 (5)注意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 (6)留置引流管较多者,做好标记。 3 疼痛:术后24-48小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20-50mg肌肉注射,采取舒适的体位:如胸、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卧位,减低切口部位的张力。 三并发症观察: (1)严密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感染、静脉血栓和疾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协助患者每两小时床上翻身、叩背排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以防肺不张、肺炎及压疮的发生。 四健康教育 (1)非腹部手术者返回病室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即可进正常饮食。 (2)腹部手术后行胃肠减压者,给予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并监测电解质变化,待2-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然后进软食、普食。 (3)进食原则:少量多餐,循序渐进。 (4)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2014)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 一、病人自控镇痛的概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指由病人自己根据疼痛情况,自行决定并通过微量泵向体内注射镇痛药,按需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PCA的种类(给药途径) 1、静脉PCA(PCIA):是通过静脉系统给药,这种给药途径操作简单,目前应用最广,可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适用药物较多,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如氯胺酮等均可使用。PCIA起效快,效果可靠,适应症广泛,如癌痛、术后痛、创伤痛、烧伤后疼痛、炎症疼痛等,但PCIA针对性差,对全身影响较大。 2、硬膜外PCA(PCEA):通过硬膜外腔给药,适用于胸背以下区域性疼痛的治疗。PCEA用药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续时间长久,且作用范围局限,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可用于分娩痛、胸腹部、下肢等术后或此类部位的癌痛治疗,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无菌要求高。阿片类药物尤其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注射可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因而PCEA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我院常选用此种方法进行术后镇痛。 3、皮下PCA(PCSA):皮下置管,病人自控皮下注入镇痛药,可分别采用吗啡、丁丙诺啡等药。管理较PCIA途径简单,并发症也较之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PCIA给药的80%。使用PCSA应注意定期更换皮下针放置位置,以免吸收不良造成镇痛不足。 4、外周神经阻滞PCA(PCNA):在给予外周神经阻滞后留管,病人自控局麻药进行外周神经阻滞。 三、PCA常用药物及工作原理 镇痛药物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给药途径决定。常用药物有:(1)阿片类药物:吗啡、杜冷丁、芬太尼、阿芬太尼、曲马多等;(2)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3)神经安定药:氟哌利多、咪唑安定等。PCEA给药多选择吗啡复合低浓度的局麻药;PCIA给药多选择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 我院硬膜外镇痛(PCEA)配方:局麻药+阿片类受体药+止吐药。具体为0.75%罗哌卡因或0.75%左布比卡因40ml+舒芬太尼50ug或地佐辛10mg(或酒石酸布托啡诺5mg)+欣贝(盐酸托烷司琼)5mg+0.9%生理盐水配制成160ml,加入镇痛泵。 镇痛泵持续输注为2.5~3.5ml/h ,单次追加(PCA)为2.5~3.5ml ,锁时为45分钟。(开启镇痛泵后,每小时固定2.5~3.5ml的麻醉药输入,如患者觉得疼痛可按单次追加按键,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病人,安置床位,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及适宜的温湿度。 2、测T.P.R.BP、体重,做好入院介绍,通知主管(值班)医生。 3、及时采集病史,评估病人,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4、一般病人每日测T.P.R.两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每天记录大便次数,如有异常,通知医 生,予以处理;新入院病人3天、手术日、术后3天、危重病人,体温超过38℃,每天测T.P.R.四次,如体温超过39℃,应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1小时再测T,并在体温单上表示出来。 5、协助病人生活护理,每星期给病人修剪指甲一次。 6、危重病人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鼓),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8、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准备: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解释,使病人以 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提高病人手术耐受力护理: (1)了解病情及全身各系统情况,协助病人行相关检查; (2)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3)配合手术的知识宣教:①有吸烟嗜酒习惯的病人劝其戒掉烟酒; ②训练深呼吸运动;③短期内不能起床病人,应训练床上排 尿、排便; 3、手术前常规准备: (1)药物过敏试验;(2)皮肤护理(3)备血;(4)胃肠道准备:①一般手术前需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②灌肠:一般手术前晚灌肠。如为肠道手术,按肠道手 术的术前准备。 (5)术晨:、①按医嘱执行术前各项准备;②女病人询问有无月经来潮;③排空小便,于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时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与病房护士交班,了解术中情况,妥善安置病人, 选择合适体位。 2、接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量、色及性质。 3、生命体征观察: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 4、营养与输液: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5、若无手术禁忌,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6、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腹部损伤的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突遭意外伤害,常有焦虑、恐惧等心理,尽快向病人解释、安慰及告之 治疗方法,以取得合作。 2、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输液、输血等,补充血容量。 3、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必要时吸氧。 4、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疼痛感觉,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明显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从而减少疼痛所导致的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改变,减少肺不张、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可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1 引起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分析 1.1 手术因素:胸外科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和部位、麻醉方法、管道的留置有很大关系。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12小时左右达到最大程度,居术后疼痛和不舒适原因的首位。其中上腹部、胸部、关节、背部等手术较痛。胸部手术中,以横切口为主的疾病术后疼痛比以纵切口为主的严重。胸外科患者多施行剖胸手术,手术范围大,手术切口较长,胸骨正中切口时须劈开胸骨,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且手术切口位于肋间,使肋间神经和其分支被损伤。这些使胸壁的创伤大,术后切口及局部疼痛较重。 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也有关。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胸外科患者术后常留置多根管道,这些管道的留置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1)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期间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不能说话,气管插管对咽部刺激是患者反映最难以承受的痛苦;(2)尿管刺激,患者尿意感较强,有的患者感觉尿道灼痛;(3)胸腔引流管刺激肋间神经或因牵拉刺激皮肤可引起局部明显的锐痛,这种疼痛较手术切口疼痛发生早,是术后当日疼痛的主要原因。总之,各种管道的留置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或疼痛感,当管子拔除之后,疼痛也就逐渐消失。 1.2 伤口因素:胸外科手术必然造成躯体的损伤,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伤口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刺激痛觉神经终末感受器而产生疼痛,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下也会产生疼痛。所以控制手术伤口感染对术后疼痛的降低至关重要。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也会产生疼痛。临床发现,如手术后伤口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变化时,伤口会延迟愈合,疼痛也会延迟消失,甚至加重。 1.3 心理因素:疼痛是主观感受,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对同等程度的伤害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1、护理? 1.1 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等。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2 保持术后正确的体位 术后回病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体位。如颅脑损伤病人术后6h 血压平稳,采取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改善脑供血,有利于缓解脑血肿和脑低氧,从而降低颅内压。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感到舒适。 1.3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应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d 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1.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1.6 术后用药观察与疼痛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某些药物的特殊要求、药物的配制等。抗生素的半衰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准确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使用放松法或分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感? 1.7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引流管带来的不适等而致翻身困难,易发生肺部感染;保留导尿易致泌尿系感染;术后营养失调、剧烈活动等因素,造成切口裂开。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重视病人的营养平衡。还应掌握不同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吻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临床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十分有效的控制,探讨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与地位。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深,尤其以手术当天和夜间最为强烈。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疼痛的原因,才能减轻疼痛。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女性高于男性,其他伤害高于工伤,农村高于城市,夜间高于白天,由此可见,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个性、情感以及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等都会对疼痛产生感觉影响。所有的人都害怕疼痛,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忍受疼痛,所有人都经历过疼痛并被它所困扰。经常感到疼痛不适的人当中,有30%至50%是由于承受过大精神压力所导致。尤其夜间疼痛常常难以控制,术后疼痛治疗除了镇痛泵,肌注药物等方法外,也应注意其他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术后疼痛的因素: 1.外科手术的部位,手术性质。 2.切口的深度。 3.精神状态。 4.术后并发症。 5.麻醉用药。 6.大多数手术白天做的,到晚上麻药消退了。 认识术后疼痛的因素,正确处理就能消除必不可少。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术后疼痛的护理: 1、心理护理:有效沟通,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支持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多与病人说

话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感觉温暖,可减轻疼痛。 2、药物止痛:了解药物的性质,不良反应,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可用吗啡类以免掩盖病情,成瘾药物尽量不用。 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安静休息,好的睡眠可减轻疼痛。 4、减少疼痛刺激:护士在操作,治疗,检查动作应轻柔,减少疼痛刺激,保持舒适体位。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5、体位护理:腹部手术可取半卧位,可减少腹部伤口的张力,减轻疼痛,以利伤口愈合,肢体手术可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肿胀。 6、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瓶,长度适宜,利于病人翻身,不宜过长过短,翻身时会有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7、分散注意力: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 8、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严重的术后疼痛可导致病人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组织修复慢,延长住院时间,护士注意自我调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家属讲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鼓励、支持、体贴、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因此有效地消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

3.1 术中出血 由于静脉壁薄如纸张,随时会发生出血情况。术中需要术者操作谨慎,熟悉解剖位置。钳夹大血管时避免损伤血管,防止撕破血管壁。血管一旦破裂,出血迅速凶猛,配合手术的护士应立即准备中转开腹。这就要求手术护士反应灵敏,动作迅速,配合默契。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3.2 脏器损伤 可发生肠道、泌尿道损伤(输尿管、膀胱损伤)。器械护士也应熟悉各种器械,及时准确传递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3 神经系统损伤 臂丛神经麻痹是由于上肢过度外展而引起,应尽可能避免上肢长时间外展。坐骨神经、腓神经损伤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病人处于头低脚高并取膀胱截石位,若手术中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肢体神经损伤。因此手术中护士除关注手术基本情况外,应充分重视膝部神经保护,尽量避免压迫病人双腿,必要时适当被动活动腿部并按摩局部,以避免神经受压牵拉导致损伤[3]。 3.4 术后局部疼痛(皮下气肿与肩部背部酸痛) 多由于CO2气体残留与弥散而引起,术毕应尽可能放尽气体,防止由于气体过多残留刺激膈肌,肩部乳酸堆积而造成局部酸痛。 腹腔镜目前已是公认的一个非常有效的侵入性检查治疗工具。由于腹腔镜视野可放大5倍~7倍,所以盆腔结构较传统开腹更为清晰。在腹腔镜下施行淋巴清扫术,可减少术后盆腹腔粘连。而其切口小,损伤较传统开腹大为降低,病人恢复速度也明显缩短。 其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指证仍在探索中,但总的趋势是腹腔镜手术指证不断扩大,所以对手术者的要求很高,同样也需要有相当经验能熟练配合的手术护士,只有术前做好充分准备,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巡回护士在手术中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仔细观察病人手术中一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手术者和麻醉师反映,同时应加强对某些细节(体位、肢体受压时间)的关注。充分做好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真正显示其微创优势。 参考文献: [1] 魏苹,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56. [2] 陈士,赵新.妇产科手术致腓神经损伤3例[J].实用妇科杂志, 2007,23(8):511. (本文编辑李娜)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刘明敏 1986年国际疼痛协会(IA 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各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1]。疼痛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外科术后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术后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但仍有50%~70%的病人未得到充分的术后镇痛[2]。因此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引起病情变化的观察、镇痛效果的观察以及病人心理护理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术后疼痛的观察和护理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 术后疼痛对机体带来的影响 外科术后病人明显的疼痛可持续8d以上,尤以胸外科、腹部外科以及骨科手术更为严重[3]。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4]。疼痛既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又是一种保护机制,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 1.1 对心理的影响 术后疼痛会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痛苦、烦躁、焦虑、不安等。 1.2 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术后疼痛会引起病人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平衡,影响了机体正常的分解代谢,加重病人的负氮平衡,并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痉挛等严重后果。严重的疼痛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消化能力下降、食欲减退以及影响睡眠等。 1.3 对呼吸的影响 术后疼痛因保护性反射引起咳嗽,深呼吸障碍;有可能导致肺部并发症引起活动障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1.4 对心脏的影响 术后疼痛可引起心脏做功增加和全身阻力增加而导致心脏缺血。 1.5 对人机体的影响 术后切口的疼痛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5]。 2 疼痛评估 术后全面的疼痛评估应从病人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集体评估。自我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病人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临床上常采用客观化的疼痛评估工具让病人更正确地评估自我的疼痛程度,常见的有101点数字评分法、数字疼痛分级法(NRS)、M EGIL L疼痛问卷法、M emellan疼痛估计表等。对疼痛的评估还应考虑病人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宗教信仰、既往对疼痛的体验等因素。疼痛的评估是持续动态的过程,应经常对疼痛及治疗效果进行连续性评估,以便及时修正护理计划。 3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6]。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也随之提高,减轻了术后病人痛苦,为病人康复、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高低决定着对病人护理质量的高低[7]。要敏锐地观察病人疼痛反应,听取他们的诉说,尊重病人的主诉。护士要特别关心那些没有明显外在表现的疼痛病人,细心从他们外部反应体察其疼痛程度。在同情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安静、整洁、温馨的病室环境,如病室整洁、床单位平整,在病室中放置一些鲜花,使病 87 护理研究2008年6月第22卷第1期增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