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心理特征(个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构成了人的个性

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同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两者结合,构成了人类完整的个性。

2、心理过程:人类的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情

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三者结合起来称之为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是既具有暂时性的特征,又具有稳固性的特征,是心理过程与个

性的统一的表现,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所以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

4、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首先,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其次,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第三,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而心理特征又会影响心理状态。总之,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既有区别而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5、什么是心理学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形

式的科学;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补充: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反映。)

6、心理学本身的研究对象(任务):①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②对心理现象予以

测定;③对心理现象予以解释;④对某些心理现象予以干预。

7、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一定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谈梅生津”“望梅止渴”)8、两种信号系统:一类是具有刺激物(如声音、颜色、气味、形状等等),称为

第一信号;另一类是抽象信号(即词和语言),称为第二信号,即信号的信号。

9、为什说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论述题)

①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与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

泉;③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④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⑤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第四章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填空: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功能。

3、注意的类型: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②是人的主观状态。

5、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简答):①对活动目的、人物的理解;②对事物

的间接兴趣;③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④培养自制能力。

6、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教学环境要避免干扰;②教学内容要

难易适当;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明确目的任务;②严密教学组织;③

严格教学常规。

3.注意转化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递进式转化;②交替式转化。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是感知的高级形式。

8、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0、观察与感知的关系:观察与感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就观察与感知

的联系而言,观察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脱离了感知就无所谓观察;②就观察与感知的区别而言,虽然观察是在感知活动中行进行的,但我们不能把观察归结为感知;③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是主动性;第二是思维性;第三是综合性。

11、观察的品质(简答):观察的品质是指观察活动中那些稳定的特点和特征。

主要有: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条理性;③观察的理解性;④观察的敏锐性;⑤观察的复杂性;⑥观察的精确性。

12、观察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观察对客体依存关系的规律:一是

对比律;二是活动律;三是组合律;四是协同律;五是整体律。2.观察对主体依存关系的规律:一是定势律;二是需要律;三是情绪律;四是知识律。

10、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表象:是指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也叫形象记忆。记忆表象特征:①直观性②概括性

13、记忆的分类:①根据记忆内容分类:动作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

记忆。②根据信息贮存的时间不同,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③根据记忆的意识维度划分,记忆分为内隐和外显记忆。

1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识记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目的律;②

意义律;③数量律;④位置律;⑤情绪律。二、保持的规律在教学中

的应用:①程度律;②任务律;③性质律;④休息律;⑤复习律。三、

回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组块律;②抑制律;③场合律;④情

绪律。

15、怎样复习:①复习要及时②复习要经常③复习要合理④复习要变化。

16、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进行,到了相当的时间,

几乎就不再遗忘。

17、记忆的品质(简答):是指记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特点和特征。主要有①记忆的敏捷性②记忆的持久性③记忆的准确性④记忆的备用性

18、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后学材料的干扰;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

19、过度学习: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

第五章

1、想像的概念: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想像在学习中的重要性:①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②能促进

学习生活全面地深入进行③能使学习生活具有创造性

3、无意想像:指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想像。

4、有意想像: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

5、再造想像:指根据阅读、符号、模型、图样等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

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像: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7、想像的品质:指想像生活中那些稳定的特点或特征,主要有①想像的主动性

②想像的丰富性③想像的生动性④想像的现实性⑤想像的新颖性

8、幻想的概念: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

未来的想像。幻想的种类:一种是理想;一种是空想

10、思维的概念:指对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的特点:①思维的间接性②思维的概括性③思维的问题性

11、思维有哪三种形式:主要有概念(关键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形式)、判

断和推理。

12、思维有哪几种操作方法:①分析与综合②比较与分类③抽象与概括④

具体化与系统化⑤归纳与演绎

13、集中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它是指综合多种已有的信息,朝着一

个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的或者最好的答案的思维(功能是求同);

14、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找

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功能是求异)。

15、创造性思维:指人们遇到按现成的知识经验、常规的方式无法完成思维任务

时,有些人会积极寻求新异的、突破常规的解决途径,这种新颖的、不拘一格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

16、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①“集中”与“发散”统一②形象思维参与③常从直觉

开始④处于迷恋状态⑤每有灵感出现

17、分析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知识经验2.定势作用3.功能固着4.问题情境5.

酝酿效应6.原型启发7.迁移影响8.动机强度9.问题表征10.情绪状态

18、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

第六章

1、非认知因素:又称非智力因素、非智能因素,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除

智能因素以外的但对智能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

2、非认知因素与认知因素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就组成结构而言:非认知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成分。就形成原因而言:认知因素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非认知因素主要由后天习得所决定。就发挥而言:第一,认知因素的诸多因素都直接参加认知活动,非认知因素一般不直接参加认知。第二,在认知活动中,组成认知因素的诸成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的。第三,在认知活动中,认知因素水平高越高,发挥的作用越大,活动效率和质量越高。在非认知因素在认知活动中不然。联系:非认知因素和认知因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1.非认知因素促进认知因素的发展①非认知因素参与认知活动;②非认知因素能够补偿个体智能上的某些弱点。2.认知因素促进非认知因素的发展①认知活动促进非认知因素的发展;②认知因素转化为非认知因素中的理智特征。

3、动机及其作用:动机指能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

标的心理倾向。作用①始动作用②指引作用③维持作用④调节作用

补充:(1)动机与学习的关系:1.动机对学习有推动作用;2.学习对动机有影响作用;3.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复杂影响。(2)奥苏贝尔指出决定成分的内驱力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3)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

趣、情感、意志、性格。

4、动机形成过程的五个因素:需要、内驱力、目标、诱因和强化物。

5、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获取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

要,是一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一般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领会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个体因自己胜任某项工作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种个体为了获得或保持长者们(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搞好学习的需要。

6、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积极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7、直接兴趣: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

间接兴趣: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事物或活动可能达到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补充:兴趣分为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

8、兴趣的品质①兴趣的倾向性②兴趣的广阔性③兴趣的稳定性④兴趣的效能性

第七章

1、情绪:是一种低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方面,常具有冲动性,

并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是一种中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情感持续的时间较长,外部表现不甚明显;情操:是一种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更稳定、更含蓄的特点。

2、几种主要的情绪状态:依据其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分为心境、激

情和应激

3、情操的分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审)美感

4、情感的功能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1)功能:①情感的动力功能②情感的调

节功能③情感的信号功能④情感的保健功能;(2)意义:一、就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而言,教师应注意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为学生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让学生能快快乐乐地学,饶有兴趣地学,无疑将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二、就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而言,中等强度的正性情绪最有利于提高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能力;三、就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而言,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生动而富于表情地教学,以此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个中的思想感情,形象地理解某些现象和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应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情动作的真实含义,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四、就发挥情感的保健功能而言,既然良好的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情绪气氛,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师生情感交融的原则,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教育社会心理气氛,也将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教师应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懂得情感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怎样培养自己积极的情感和调控消极的情感,必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5、情感的品质:①情感的倾向性②情感的深刻性③情感的稳定性④情感的效能

性⑤情感的丰富性。

6、意志: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

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征:①目的性②随意性③排难性

7、意志对学习的作用:①发动作用②抑制作用③促进作用

8、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意志的自制性

第九章

1、人格:指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亦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

和。

气质:指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

2、人格的基本特征(简答):①人格的整合性②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③人格的

稳定性和可塑性④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3、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

一、①胆汁质:优点:热情奔放、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坦荡直率、勇敢无畏、聪敏刚强等;缺点:冲动、任性、急躁、粗暴、鲁莽、自制力差等。②多血质:优点:情绪饱满、灵活敏捷、心境愉快、善于交际、容易适应环境等;缺点: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动机多变、感情肤浅、办事粗枝大叶、缺乏毅力等。③黏液质:优点:冷静沉着、坚忍不拔、善于自制、稳健持重、情绪较少受环境左右、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等;缺点:反应迟缓、机械呆板、感情不丰富、因循守旧、固执己见等。④抑郁质:优点:工作细致专注、责任性强、待人接物仔细谨慎、观察力敏锐、感情纯真等;缺点是,压力感高、挫折感强、多愁善感、疑虑多思、优柔寡断、精力和体力上易疲劳、耐久力差、缺乏进取精神等等。

二、四种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有着对应关系。神经系统的基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是神经系统基本类型的外在表现。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简答):从联系方面说:①性格能在一定程度上掩饰和改

造气质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③不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同一气质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从区别方面说:①气质是人的天赋特征,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受环境影响较大;

②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之分,性格类型则有好坏之分③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

仅限于心理活动的行为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而性格的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的心理方方面面的特征④相对而言,气质的稳定性更强,可塑性较小,而性格较之更易改变。

5、性格的特征: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包括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

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对自我的态度)②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包括是否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明确的程度以及是否使行为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对行为能否控制、行为的坚忍性、在困难或紧急情境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

6、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论述):教育工作者掌握有关气质的知识,将有助

于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工作质量。①善于区别和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②根据学生气质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③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加强职业指导;④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有助于扬长避短,提高自身修养。

7、性格教育的策略(论述):①重视家庭教育,搞好性格的早期培养②在学校教

育中重视对学生的性格教育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性格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性格教育的能力

●第十章

1、人格发展:个体从胚胎形成、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人生历程内,

由于经验与成熟的共同作用,其人各个成分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连续变化。

2、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认可的各种行为

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①遗传素质②环境因素③主观因素

4、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策略(论述):①重视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②积极参加

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加强体育锻炼,戒除不良习惯⑤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加强个别指导⑥重视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

5、青少年期人格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①身心发展失去平衡②在不连续文化

下成长③自我追寻中的困惑④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⑤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⑥身在福中不知福

6、人格测验: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人格特

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

人格测验的功能:①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②在心理辅导上的应用③在人事安排上的应用④在心理研究上的应用

●第十一章

1、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也称智慧或智能。有四种解释①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②个体学习的能力③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④智力测验所测得的能力;

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

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智力。

2、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简答或论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区别:首先,从

性质与作用上看。能力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具有个别差异;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有客观性。不存在个别差异。其次,从生理机制和发展特点上看。知识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动力定型的形成;能力则是暂时神经联系在形成和巩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征。②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前提,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只有在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简答):从功能上讲,两者的区别在于智力能使人们有

效地进行认知活动;而创造力的功能在于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它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能力。他们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4、智力多元论的主要内容(简答):①语文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能力②

数理能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③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空间的驾驭、形成、转换和使用表象的能力④音乐能力:包括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⑤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已完成精密作业、身体运动和协调的能力⑥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⑦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我,并能自主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5、智力发展的一般特点:①少年期以前是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②青年期的智

力发展达到顶峰,但智力的各成分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③成年期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

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补充:心理学工作者常常根据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把学龄儿童分为超常儿童、低常儿童和常态儿童。)

6、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与环境对智力的交互影响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③不同种族文化对智力的影响

7、智力发展的差异:①智力的类型差异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智力表现早晚

的差异④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8、智力开发的途径(论述):①加强智力的早期开发②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③

教学应走在智力发展的前面④加强元认知技能的训练⑤注重潜在课程的开发9、两种常见的智力测验(填空):①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②韦克斯勒智力测

●第十三章

1、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和对自我的直觉两个方面。

2、影响对他人知觉的主要因素(简答或填空):①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近因效

应:指最近的信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②晕轮效应(指当人们知觉到他人的某种鲜明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出相似的推断,也叫光环作用)③社会刻板印象(指对于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这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3、从众和众从:①从众: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

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②众从:指多数人服从少数人意见的现象。

4、暗示: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间接的方式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暗示的种类:①直接暗示②间接暗示③自我暗示④反暗示

5、群体:群体又称团体和共同体,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某种方式

组织到一起,产生相互作用的,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合的人群结构。

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6、集体:群体发展到高度和成熟水平的一种形式。

集体的特征:①集体的目标②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3.集体舆论与规范;4.高度的凝聚力

7、群体对个体活动影响有哪些方面:①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干扰作用②去个性

化及其产生的原因③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8、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结构:含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

10、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论述):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②主动交往;③移情;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

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

1、89年的健康概念: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此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

好的适应,并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两种水平:1.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即没有心理疾病;2.高层次

的心理健康水平,即充分发挥身心的最大潜能。

3、我国的心理健康标准(简答):①智力状况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③良好的意志品质④人际关系和谐⑤反应适度⑥自我悦纳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身心疾病:指主要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疾患;

心身疾病:指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患。

5、按照心理不健康的程度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类及其特点(简答或填空):(1)分类:①轻微的心理失调②轻度的心理障碍③严重的心理疾病;

(2)特点:轻微的心理失调的人能从事正常活动,只是有些轻微的心理不健康倾向,如一定的自卑、焦虑、抑郁等;轻度的心理障碍虽无器质性病变,但却存在心因性损伤,属于此层次的人,常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精神病。属于此层次的人已无法从事正常活动,需要住院或长期专门治疗。前两类人都可以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可以起到较好的恢复效果,第三层次的人,只有少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可以意识到自己有不健康的表现,而绝大多数精神病人对自己的问题不能察觉。

6、如何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①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②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③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④提供情绪释放的机会⑤提高自我修养

第十五章

1、心理发展:广义上说是个体心理的所有变化,狭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

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即由经验和学习所产生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变化。

2、年龄的特征:也叫年龄阶段,指个体心理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3、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4、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朱智贤):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社会和

教育向儿童和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补充:试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和动力:1.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②环境与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2.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社会和教育向儿童和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青少年思维的特点: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②思维

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促进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策略:①丰富感性材料,提高理解能力②增加知识储

备,强化理论思维③正确对待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①情感的冲动性和两极性②情感的丰富性和延续性

③情感的曲折性和内隐性④对异性情感体验的新颖性;

青少年情感发展的教育策略:①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②培养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良好的心境③正确对待内外情感表现的不一致性

6、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①树立正确观念,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②破除神

秘感,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性生理知识③正确对待青少年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心理变化④教育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目:下着毛毛细雨的傍晚,你撑着伞回家,在路上你捡到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下列的哪个? A、笑 B、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C、哭 D、咳嗽 有关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选择A: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比较有自信,因而你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际手腕相当了得,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你们的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那样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可自拔,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长久下去也很容易让人不喜。 选择B: 选择这个答案的你们性格有些孤僻,不喜和人交际,总是认为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更加自在更加快乐,因而你们根本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进入别人的世界。你们的这种想法会在某些时候让你们远离是非中心,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因而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 选择C: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相当没有自信,你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而总是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敢踏出一步,在与人交往时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自己的壳中。建议你们自信一

些,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因而还是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接触,那样才更加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 选择D: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神经质。你们非常在乎你们的人际关系,但是你们过于敏感,因而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 往往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让别人觉得不对劲。建议你们在与人 交往时放松一些,尽量以平常的心态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要总是 一惊一乍的。(完) 社交中你的交友能力如何?测试开始: (PS:本次为计分题,请把答案后面对应括号里的分数记下来。)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 充满向往(5分) 挺心满意足的(3分) 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1分)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 值得同情(5分) 这人没好运(3分) 活该(1分)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 完全赞成(5分) 部分同意(3分) 不同意(1分)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 十分憧憬(5分)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学习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学习心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华生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2.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B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斯金纳 D. 加涅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C )。 A. 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B. 学习习惯的养成 C. 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D. 知觉的重新组织 4.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B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D. 机械学习 5.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A )。 A. 安德森 B. 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 桑代克 6.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的知识,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这属于教学中的( A )。 A. 逐级分化策略 B. 整合协调策略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多表征策略 7.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是( B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 记忆策略 二、多选题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B、C、E )。 A. 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 学习是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C. 个体由于成熟等因素发生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D. 物种越低级,学习在其生命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E.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 学习理论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A、B、C )。 A. 布鲁纳 B. 托尔曼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E. 斯金纳 3.根据麦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包括( B、D、E )。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普通心理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分别介绍如下: ①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答:(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 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然而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意识现象,它对人的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来影响人的行为。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病人,其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心理学要研究的问题 ①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等。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②心理结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心理结构就是要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③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解释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④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心理现象是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出现了神经系统之后才真正产生的。脑的发育为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人的一生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⑤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又会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第六章记忆 1.记忆的分类: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 (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完整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 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 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 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 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 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 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 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 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 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 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第七章思维 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 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 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 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 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8、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和策略。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 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

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 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 人类情感种类分为: (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 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 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 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7.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是指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8.意志形成的两大阶段:决策阶段、执行阶段 9.气质的四大典型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0.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先天素质(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所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