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课--图画展览会 教案

鉴赏课--图画展览会 教案
鉴赏课--图画展览会 教案

音乐欣赏课《图画展览会》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创造性潜能,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打开心灵去完整欣赏音乐,从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的喜爱方式投入到乐活动中去,提高积极性,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容。本课以欣赏为主,结合歌唱、体验、想象、绘画、创编、表演、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对“音画”有理性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出于对挚友至诚的感情,出于对哈特曼作品的强烈印象,几乎一挥而就。在这个作品中,作曲家用音乐的手法通过一幅幅画面来描绘显示中的景物人物,用音乐的手法再现画作的精美构思和意境,给人以身临展厅的奇妙感受。作者去世后,被许多作曲家改编成不同版本的管弦乐曲。其中法国作曲家拉威尔1922年的改编曲最为流行。整个作品由引子与起连接作用的“漫步”主题和十首带标题的乐曲构成。漫步主题平稳庄严,徐缓的节奏好似人们在展厅中款款漫步。(节选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view/343744.htm)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以欣赏为主,结合体验、想象、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音画”有理性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积极性,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容。

通过欣赏和介绍掌握“音画”这一概念,并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五、教学重点: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让每一个学生从真实感受出发以他们喜爱的方式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音诗音画>,同学们没有去参加过一些展览会呢?都有哪些展览会?(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房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师:这些展览会都是用看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奇特的展览会,那就是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动漫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6%AF%C2%FE% D5%B9&in=4490&cl=2&lm=-1&pn=4&rn=1&di=25115262900&ln=2000&fr=&fmq=&ic=&s= &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i25115262900&objURL 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2Fimages%2Fpiclib%2F200910%2F09%2Fbatch%2F1%2F4 2418%2F125505404395652vhdsko5l.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2Fpi cview.jsp%3Fparam%3Dci225792%2Fca1&W2560&H1440)

汽车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6%FB%B3%B5% D5%B9&in=21474&cl=2&lm=-1&pn=3&rn=1&di=11306739501&ln=2000&fr=&fmq=&ic=0&s =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11306739501&ob 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2F20111001%2FImg321115804.jpg&fromURLhttp %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2F20110930%2Fn321115801.shtml&W600&H400)

美术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C0%CA%F5% D5%B9&in=25582&cl=2&lm=-1&pn=3&rn=1&di=25587004470&ln=2000&fr=&fmq=&ic=0& 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25587004470&o 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2F201007%2F28%2F9021_1280304916OLLy.jpg &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13058169.html,%2Fspace.php%3Fuid%3D9021%26do%3 Dblog%26id%3D571004&W1200&H900)

2、新课:音乐欣赏《图画展览会》

点题,出示课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哈特曼

音乐——音画作品——美术

一、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

学生选择其一。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课件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美丽的村庄》《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初听《漫步主题》

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二、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

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得花园》、《墓穴》等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强调、语气加重)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唱唱:随老师一起将这段音乐主题进行视谱演唱。

四、熟悉漫步主题后,我们将在它的旋律伴随下依次来欣赏图画展览会中展出的三幅作

品。三幅绘画作品我们邀请同学配合老师来进行现场解说与介绍。

以上环节目的:简单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下面各段音乐旋律。《漫步主题》的视谱演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这段贯穿全曲的音乐旋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视唱能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1、伴随着轻声的“漫步主题”音乐欣赏第一幅图片(课件)。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请用词

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特征。请同学回答。

(消瘦、哀怨、贫穷、富有、肥胖、蛮横……)

师:这幅画中的两个犹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其中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哀怨。

师:看黑板上的表格,仅仅只在欣赏了这幅图片后就请两位同学凭你的设想来填写。(板书/课件)本组同学可帮忙。表格填写可供选择的词语:强、弱、缓慢、急促、重、轻、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小号、傲慢、威风凛凛、神经质、机灵、趋附逢迎、哀怨、自满而乐观人物戈登堡什缪耶尔

节奏

旋律

力度

乐器

情绪

填写结束后对《两个犹太人》音乐段落进行欣赏,边听边看刚才填写的表格是否正确,另外两组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后对表格的填写进行批改。

师:聆听后,学生表演

请同学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来设计一段哑剧动作,三个方阵各派一组代表,看哪组能将音乐与图片中这两个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给2分钟排演,教师到各组给以辅导)

2、第二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课件)老师只给看5秒钟立即关闭图片。请同学回答。

提问:刚才这幅画面中有哪些建筑?除此之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回答时肯定以大的建筑物为主,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分析出画面中与音乐有关的内容,比如:教堂、大门、欧式建筑、街道、欢歌的人群。)PPT:11

分段播放音乐《基辅大门》当听到音乐中提供了某些线索时立刻举手示意,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建筑?

A、庄严的颂歌,它像巨人一样宏伟和有气魄。管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所有特有的气质——雄伟的城门,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

B、虔诚而严肃的音乐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祷,祥和安宁的唱诗声和祈祷声,又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建筑?教堂

C、听这一声声规整有序,有着金属质感的声音,它像是什么东西发出的?教堂的钟声

D、热烈辉煌的钟声,表现了古俄罗斯的节日气氛,在这雄伟的城门下,我们还能看到

什么景象?节日里欢腾雀跃的人民

听赏完毕再次打开PPT观看图片,对比音乐与绘画作品的吻合程度,强调在艺术领域中除了美术外,也可以用音乐的手段来描绘自然景物。注意音乐还中隐约出现了“漫步主题。”

3、听着轻柔的“漫步主题”音乐,我们来到今天要欣赏的最后一幅图画作品前。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但这幅画不在老师这里,而是在同学们的手中。(学生议论、觉得诧异、开始翻书)

这最后一幅画先要请大家认真去听,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哈特曼的这幅图画作品了。

教师边听边引导提示: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一辆大货车正缓缓驶来。这是一辆什么样的大货车呢?(华丽精致/笨重简陋、轻松行进/蹒跚而来、车上农民心情是喜悦/悲痛、牛车是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小结回顾:

今天我们欣赏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首音乐作品。三首音乐都有与之对应的绘画作品,而且三首音乐都在描写和描绘着现实生活中一个个不同的自然景物,像这类型的描绘性的交响诗就被称为“音画”。贯穿这些画面的则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漫步主题》。回忆轻声哼两句,加以巩固复习。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个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欣赏课《展览会上的图画》

欣赏课《展览会上的图画》 篇一: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三、教学准备: 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黑板、音箱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 (二)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 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音响: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加过一些展览会呢?都有哪些展览会?(动漫展、汽车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这些展览会都是用看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奇特的展览会,那就是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2、新课:音乐欣赏《图画展览会》 作者简介: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能当众演奏协奏曲,13岁进禁卫军士官。毕业后,他在军队里担任军官,并参加了“强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图画展览会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 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基辅大门》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在情绪中

刻画出来。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 二、新课教学: 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3、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

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得花园》《墓穴》等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强调、语气加重)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熟悉漫步主题后,简单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下面各段音乐旋律。 5、分段播放音乐《基辅大门》,当听到音乐中提供了某些线索时立刻举手示意,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建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适当引导,借用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答题。 A、庄严的颂歌,它像巨人一样宏伟和有气魄。管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所有特有的气质——雄伟的城门,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 B、虔诚而严肃的音乐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祷,祥和安宁的唱诗声和祈祷声,又让我们联想到了什

图画展览会_教案

《图画展览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2、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知道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并能唱《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 教学重难点: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四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跳蚤之歌》,阅读歌词。从各种意义上来讲解刚才歌曲的意义。(生活压力,社会黑暗,昏君统治,民不聊生)由此引出作曲家: 穆索尔斯基。

并简单介绍: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 三、新课教案 1、介绍其作曲家另外一首作品《图画展览会》 简单讲解作品创作情节故事,以及命名由来 2、讲述从“《漫步》”概念来欣赏图画。 试唱漫步主题。讲述《漫步》主题音乐是衔接各主题音乐的部分。并再次欣赏《漫步》主题。 3、欣赏《牛车》,欣赏过程中提问牛车音乐的感觉? 提问:力度是怎样的?(由弱到强,再由强减弱) 视觉画面感觉是怎样的?(牛车由远处走向近处) 感受是怎样的?(渐强,非常沉重的感觉,坚定的脚步) 作曲家通过《牛车》所表达了什么感情?(沉重) 最后讲述其含义:作曲家对画家的感觉?(39岁在社会生存压力折磨所死),百姓在残暴统治下艰苦生存。 4、欣赏《犹太人》主题音乐。 讲述音乐中两段音乐好比两个犹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 提问谁是富人?(富有、肥胖、自满乐观、气势汹汹的是富人)谁是穷人?(贫穷、消瘦、怯懦是穷人) 讲述穆索尔斯基运用了僵硬、冷漠的印象以及间歇的节奏刻画了富人的冷酷和傲慢,以颤抖的同音重复描绘穷人在富人面前的胆怯与苦苦哀求,最后两个主题交汇在一起,富人主题占优势,穷人的主题被富人打断。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2、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知道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并能唱《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 教学重难点: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不同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跳蚤之歌》,阅读歌词。从各种意义上来讲解刚

才歌曲的意义。(生活压力,社会黑暗,昏君统治,民不聊生)由此引出作曲家 : 穆索尔斯基。 并简单介绍: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 三、新课教学: 1、介绍《图画展览会》。 简单讲解作品创作情节故事,以及命名由来。 2、提出《交响诗》概念:交响诗也称“音诗”,它是一种由李斯特首创的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李斯特式的交响诗出现之前,音乐家通常写作音乐会序曲的形式。 3、讲述从“《漫步》”概念来欣赏图画。 初听《漫步》的音乐,提问主题音乐的速度?(中速) 并试唱漫步主题。讲述《漫步》主题音乐是衔接各主题音乐的部分。并再次欣赏《漫步》主题。 4、欣赏《牛车》,欣赏过程中提问音乐的感觉? 提问:力度是怎样的?(由弱到强,再由强减弱) 视觉画面感觉是怎样的?(牛车由远处走向近处) 感受是怎样的?(渐强,非常沉重的感觉,坚定的脚步) 作曲家通过《牛车》所表达了什么感情?(沉重) 最后讲述其含义:作曲家对画家的感觉?(39岁在社会生存压力折磨所死,百姓在残暴统治下艰苦生存。)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 、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 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 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 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 (二)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出示课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哈特曼 音乐——音画作品——美术 (三)新课教学: 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学生选择其一。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课件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初听《漫步主题》 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3、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得花园》、《墓穴》等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强调、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初中音乐《图画展览会》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感受音乐不同选段抒发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好友怀念之情。 2.通过聆听乐曲,以小组合作、模仿的方式探究乐曲的风格特点,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能正确体会音乐不同选段所表达的内容,并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段落,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音乐表现得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能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并了解音乐的情感内容。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激趣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们遇到好看的风景,想告诉其他不在场的朋友时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说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用音符把它谱写下来,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图画展览会》去聆听美丽的画作。从而引出课题。

(二)聆听感悟 1.教师分别播放乐曲两遍,并引导学生的聆听的过程中,分别思考两个问题: (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2)乐曲一共描绘了几幅图呢? 2.学生仔细聆听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感觉有辉煌、低落的。一共描绘了十幅不同的图画,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等十段音乐。 (三)研究欣赏 1.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基辅大门》、《牛车》三个音乐选段,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2.学生仔细思考自由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刚才大家所选择的音乐《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钢琴曲套曲共分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教师播放《漫步主题》,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做出行走的律动,体会漫步的感觉。 4.当《漫步主题》音乐结束,学生停下脚步时。待音乐结束后教师立即播放《牛车》音乐选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风格特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作? 5.学生仔细聆听自由作答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同时通过多媒体呈现《牛车》音乐选段所对应的画作图片。教师总结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乐队中低声部缓慢而沉重,表现了沉重的牛车艰难前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农民生活没有自由、艰苦的悲痛感受。利用小鼓模仿牛车吱吱的声音,再利用低音单簧管闪现,表现牛车渐行渐远的感觉。

《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图画展览会教案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听赏《图画展览会》,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对相关艺术作品产生兴趣。 二、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概念。 2、了解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中的主要音乐作品。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发现并体验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美的情感中深刻理解音乐的内容。 学情分析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恰当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唱唱、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发现并体验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体会音乐要素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较为准确地把音乐与图画相对应,初步了解音乐表现手段与美术作品相结合的蕴意。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1、出示“大海”图片。 提问:大家看这幅画,能想到些什么呢? 2、播放德彪西《大海》第二乐章“浪之嬉戏”。 提问:从音乐中我们能听出些什么?与这幅画是相吻合的吗? 3、出示本单元课题,简单介绍“交响音画”。 (在艺术领域里,每一个艺术种类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们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相互通融。在绘画、文学、音乐、建筑等诸多艺术领域中,音乐和绘画的关系最为密切。) 4、引出本节课欣赏的作品——《图画展览会》。 【讲授】学习新课(一)简单介绍《图画展览会》作者穆索尔斯基。 (二)“漫步主题” 1、播放《野蜂飞舞》、《漫步主题》、《圆舞曲》。 活动:请三位同学根据播放的音乐行走。 提问:我们参观画展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听一听哪段音乐的速度和意境适合你来参观画展呢? 2、介绍《漫步主题》并哼唱主旋律。 本曲中分为漫步、侏儒、古堡、杜乐利花园、牛车、蛋中小鸡、穷富犹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辅城门楼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 (三)“两个犹太人” 1、出示图画《两个犹太人》。 提问:从这幅图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2、听《两个犹太人》 提问:穆索尔斯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两个主题分别代表了哪个人物? 小结: 人物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美鉴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湘版高中美术课美术鉴赏系列《新的实验》教案 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 《深沉雄大的汉雕塑与绘画》说课文稿 静物构图说课稿 湘美版美术:《战争与和平》说课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图画展览会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图画展览会》欣赏课教案 教材来源: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图画展览会》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执教者:荥阳二中吴明霞 【目标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领域三:创造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表演活动。 2、教材分析: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全曲共分十段,但书中仅引用了其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及《基辅大门》这三个乐段。此三段音乐作品与相应的图画作品交相辉映、完美结合,不仅给了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冲击,更让学生体会到了“音画”的含义及特殊的音效作用。 3、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和七年级的音乐课学习,学生的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大部分学生的表演方面缺乏表现力和自信心。 【学习目标】 1、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能够说出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评价任务】 1、聆听《基辅大门》,能从音乐中发掘图画内容。 2、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能用力度、速度、音区等音乐要素分析《牛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导入】 知识回顾 交响诗:将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文字性的交响诗称为“音诗”,描写自然景物等绘画性的交响诗称为“音画”。 1、听音乐,回答问题。音乐节选自《基辅大门》 音乐1 音乐2 音乐3 问题:根据音乐片段2、3提供的信息,说说基辅大门是给什么建筑毗邻? 2、根据音乐描绘的内容用简笔画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3、对比37页图片内容。 作品历程 穆索尔斯基------参加亡友(哈特曼)画展-----《图画展览会》(组曲)-------管弦乐曲(拉威尔) 上环节目的:简笔画的创作之后再欣赏原作,一来是对比,二来也更进一步让学生确信“音画”作品是能用音乐清晰展现自然景物画面的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 点题,出示课件: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图画展览会(交响音画) 出示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 1、组曲中的十首乐曲,用“漫步主题”贯穿。先聆听,再跟旋律哼唱。 以上环节目的:《漫步主题》的视谱演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这段贯穿全曲的音乐旋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视唱能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2、伴随着轻声的“漫步主题”音乐欣赏第二幅图片(课件)。 3、师:这幅画中的两个犹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并且这两个模特不在一张画作上。然而在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中让他们相遇。他们在相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聆听----- 4、对《两个犹太人》音乐段落进行欣赏。 表格填写可供选择的词语:强、弱、松散、紧凑、中低音区、高音区、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小号、傲慢、威风凛凛、、趋附逢迎、哀怨。 5、情景再现 富人主题----穷人主题-----矛盾冲突------富人气势咄咄逼人 6、请同学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来设计一段哑剧动作,看哪组能将音乐中这两个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2分钟排演) 7、两组分别表演,进行哑剧表演。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名称)。[漫步主题]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三、教学过程:1、漫步主题从第一帧就向我们迎面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19世纪沉重的历史步伐;穆索尔斯基把握们带到了多彩的历史画廊面前。2、了解作曲家生平。3、了解《图画展览会》作品全貌(图式略)。4、学生活动:欣赏《漫步》主题,感受怡然

自得观画的情绪体验。5、学生活动:欣赏《牛车》主题,在音乐声中描绘联想之物。6、漫步主题徐徐而来,我们看到了两个滑稽的人物形象——7、欣赏《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8、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讨论)。9、漫步主题在打击乐与铜管的进行中,把我们带进了中世纪的基辅古城——10、欣赏《基辅大门》,了解它的三个主题(重点)。11、生活动:讨论这三个主题使用不同的乐器法(哪些乐器)。12、生活动:(A)评价作品及作曲家;(B)自己有什么收获?13、小结。音画诗韵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A了解美术家加尔特曼的《图画展览会》的作品 B了解穆索尔斯基的简单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与《基辅大门》这两个音乐作品2过程与方法 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1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2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3

县级一等奖作品 图画展览会 教学设计

8年级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图画展览会》 【教学课题】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 【课型】器乐欣赏 【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穆索尔斯基参观哈特曼的纪念展览会后不久,从展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了一套钢琴曲,叫做《图画展览会》。在用音乐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方面,这部作品足以称为一个辉煌的范例。其管弦乐改编曲至少有5种。其中以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的一种最为出色和广为流传。全曲共分十段。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教材选了其中三个段落),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 “漫步主题”在乐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教材中也用箭头和脚印表示了此主题的连接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各种手段多听几次,多唱几次,引导学生联想、想像,如创设情境:踏着“漫步”感觉的步伐,踩着作者当年的足迹…达到能深刻记忆并背唱这两小节主题的目的。 单元习题中有“用两种色彩或图形来表示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为《牛车》作简笔画”等。在聆听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作活动。以初中生年龄特征,在欣赏《两个犹太人》乐段时开展创编活动,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因而以此设计为详为重。《基辅大门》乐段,音乐形象鲜明,各种音乐要素突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可放在《两个犹太人》之前,引导学生提出音乐要素,为创编活动打下基础,因此设计为次详。《牛车》为略或舍,视时间情况而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技能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使学生对交响音画感兴趣并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过程 中获得享受,拓宽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重点与难点】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美术鉴赏第十六课教案

美术鉴赏第十六课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图画展览会》教案1

《图画展览会》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教学重点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对表现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三、新课教学: 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学生选择其一。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课件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 初听《漫步主题》。

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3.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因为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尔斯基去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经过筛选从中挑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的一套钢琴曲。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得花园》、《墓穴》等十段音乐。每一段乐曲描绘了特定的景物,(强调、语气加重)而整个作品则用《漫步主题》加以贯串和统一起来,所以说这段音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跟随钢琴伴奏,随老师一起将这段音乐主题进行视谱演唱。 5.熟悉漫步主题后,我们将在它的旋律伴随下依次来欣赏图画展览会中展出的三幅作品。三幅绘画作品我们将按照抽签号码,分别邀请各方阵的同学配合老师来进行现场解说与介绍。以上环节目的:简单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下面各段音乐旋律。《漫步主题》的视谱演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这段贯穿全曲的音乐旋律,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视唱能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6.伴随着轻声的“漫步主题”音乐欣赏第一幅图片(课件)。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请用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特征。请中间方阵的同学回答。(消瘦、哀怨、贫穷、富有、肥胖、蛮横……) 7.这幅画中的两个犹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其中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哀怨。 8.对《两个犹太人》音乐段落进行欣赏。 9.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来设计一段哑剧动作,三个方阵各派一组代表,看哪组能将音乐与图片中这两个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给2分钟排演,同时轻声播放音乐,教师到各组给以辅导) 10.轻柔的“漫步主题”音乐,我们来到今天要欣赏的第二幅图画作品前。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但这幅画不在老师这里,而是在同学们的手中。(学生议论、觉得诧异、开始翻书) 11.后一幅画先要请大家认真去听,继续利用分析音乐要素的方法对穆索尔斯基的这段音乐进行赏析,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哈特曼的这幅图画作品了。 12.播放《牛车》音乐。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最大程度发挥想象,老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给予一些小的提示来帮助同学感受画面。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分析音乐要素中的乐器、音区、旋律、力度等特征。 教师画外音引导提示: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一辆大货车正缓缓驶来。这是一辆什么样的大货车呢?(华丽精致/笨重简陋、轻松行进/蹒跚而来、车上农民心情是喜悦/悲痛、牛车是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13.结束,请同学拿出带来的纸张和笔,根据刚才的分析与欣赏,当场进行简笔绘画。请两

初中:《音乐与绘画》教案(参考文本)

初中音乐标准教材 初中:《音乐与绘画》教案(参 考文本) Learning music can cultivate sentiment, improv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make people happy, and make life colorfu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初中:《音乐与绘画》教案(参考文本)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图画展览会

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 设计者:占丽霞洛阳市龙门第一实验学校 一、概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诗音画”第二课时——《图画展览会》。 ·“音诗音画”是交响乐的一种,全称为“交响音诗”与“交响音画”。顾名思义,这是一种音乐与画面、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图画展览会》是俄国著名音乐家穆多尔斯基的代表作,共分为多个小标题,每一个标题都用一段音乐来表现一副图画,通过音色、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现了一个个生动的图像。 ·本课安排欣赏《图画展览会》中三段标题音乐:“漫步”、《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 ·内容学习需教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术家加尔特曼的《图画展览会》的作品 (2)了解穆索尔斯基的简单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与《基辅大门》这两个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深刻理解音乐的内容 3、情态观与价值观

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艺术之间的相关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课后找资料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表现手段与美术作品想结合的蕴意。 (3)以新的视角(美术、文学等)来理解音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以“欣赏课”为主,“欣赏”音乐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从学生刚开始接触音乐课时,就已经开始了各类音乐的欣赏分析。 学生对音乐欣赏普遍有很强的兴趣,在长期的赏析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欣赏的基本元素(音色、节奏、音高、速度、旋律的运行方式等),基于此,本课以学生的聆听、分析为主,教师做适当的引导与总结点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和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表现、鉴赏音乐的美。音乐课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打开心灵去欣赏音乐,让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容,体会“音画”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段落,设置视听结合,自主表演,听音创作绘画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投入到音乐与活动中去,提高积极性。 学法:本课以欣赏为主,结合歌唱、体验、想象、绘画、创编、表演、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