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常识

质量检验常识
质量检验常识

质量检验常识

第一节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性。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每项检验的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工艺)方法,必要时对作业(工艺)参数进行监控,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二、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一)质量检验的必要性

(1)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就是向社会、市场提供满足使用和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规定的产品。但交付(销售、使用)的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需要有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证据证实,而质量检验就是在产品完成、交付使用前对产品进行的技术认定,并提供证据证实上述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确认产品能交付使用所必要的过程。

产品消费者(使用者)在接收产品、投入使用前,也要尽其所能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必要的技术认定,确认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确定产品是否接收或投入使用。这种技术认定也必须要有质量检验提供证实的证据。

(2)在产品形成的复杂过程中,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人、机、料、法、环)变化,必然会造成质量波动。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者必须对产品从投入到实现的每一过程的产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才能使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交付(销售、使用);以确保产品最终满足使用的要求,确保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生产者信誉和提高社会效益。

(3)因为产品质量对人身健康、安全,对环境污染,对企业生存、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十分重大,因此,质量检验对于任何产品都是必要的,而对于关系健康、安全、环境的产品就尤为重要。如药品、食品、饮用水、农副产品、燃气用品、运载工具等,都是如此。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

(1)按程序和相关文件规定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进货、作业过程、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各过程的产品质量,依据技术标准、图样、作业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对检验确认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给予接受、放行、交付,并出具检验合格凭证。

(3)对检验确认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按程序实施不合格品控制。剔除、标识、登记并有效隔离不合格品。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一)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就难以实现质量“把关”。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

(二)“把关”功能

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产品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复杂过程,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人、机、料、法、环)都会在这过程中发生变化和波动,各过程(工序)不可能始终处于等同的技术状态,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销售、使用),严把质量关,实现“把关”功能。

(三)预防功能

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还同时引起预防的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无论是测定过程(工序)能力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批数据或一组数据,但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这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过程(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过程的状态是否受控。如发现能力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出现了异常因素,需及时调整或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过程(工序)能力或消除异常因素,恢复过程(工序)的稳定状态,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2)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当一个班次或一批产品开始作业(加工)时,一般应进行首件检验,只有当首件检验合格并得到认可时,才能正式投产。此外,当设备进行了调整又开始作业(加工)时,也应进行首件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出现成批不合格品。而正式投产后,为了及时发现作业过程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定时或不定时到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

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广义的预防作用。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转序或入库前的检验,既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前过程(工序)的把关,对后过程(工序)就是预防,特别是应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找到或发现质量变异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就能改善质量状况,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

(四)报告功能

为了使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以及管理层进行质量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情况和合格率;

(2)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和等级率,以及相应的废品损失金额;

(3)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或作业单位划分统计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及相应废品损失金额;

(4)产品报废原因的分析;

(5)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

(6)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四、质量检验的步骤

(一)检验的准备

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首先要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测量的项目和量值。为此,有时需要将质量特性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时则要采取间接测量方法,经换算后才能得到检验需要的量值;有时则需要有标准实物样品(样板)作为比较测量的依据。要确定检验方法,选择精密度、准确度适合检验要求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试验及理化分析用的仪器设备。确定测量、试验的条件,确定检验实物的数量,对批量产品还需要确定批的抽样方案。将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用技术文件形式做出书面规定,制定规范化的检验规程(细则)、检验指导书,或绘成图表形式的检验流程卡、工序检验卡等。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

(二)测量或试验

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

(三)记录

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质量检验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因此数据要客观、真实,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需要更改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质量检验记录不仅要记录检验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由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

(四)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五)确认和处置

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处置。

(1)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交付(销售、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度分别情况做出返修、返工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

(2)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做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置。

五、质量检验的几种形式

(一)查验原始质量凭证

对大量外购物资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实物质量特性进行全部实物检验。在供货方质量稳定、有充分信誉的条件下,质量检验往往采取与产品验证密切结合的方式,具体是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等以认定其质量状况。一般要做到能证实供方原始凭证完整齐全;凭证质量特性数据齐全,并符合技术性能和有关标准要求;签字盖章手续合法齐备;实物数量相符。证实无误后,履行规定程序的签字手续,并将凭证分送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如生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物资供应部门等)。为了尽可能降低自身的质量风险,采购物资中对产品最终性能、对产品形成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物料和质量特性,还必须进行实物质量检验。

(二)实物检验

由本单位专职检验人员或委托外部检验单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后出具检验记录,作为提供产品合格的证据。

(三)派员进厂(驻厂)验收

采购方派人到(常驻)供货方对其产品、产品组成部分(如订购产品,外购产品及外协、委外加工件等)进行现场查验和接收,对产品形成的作业过程(工艺)和质量控制实行监督和成品质量的认定,证实供方质量受控,其提供的有关检验报告(记录)证实检验结果符合规定要求,放行和交付的原始凭证完整、齐全,产品合格,给予认可接受。这种方式在铁路的运输装备、军工、船舶制造业中仍被沿用。

第二节质量检验的分类

一、按检验阶段分类

质量检验按产品形成过程的相应阶段可分为:

(一)进货检验

(1)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否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

(2)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成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工序),影响产品质量。

(3)产品生产者应制定进货检验的程序文件(或制度),规定检验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检验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受控物资、物品的类型、范围和控制程度,列出明细和清单;制定检验规程(细则),规定检验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文件、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或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判定和接收、拒收的准则。

(4)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

①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核查物品名称、规格、型号、供货数量、交付日期、产品合格证或其他质量合格证明,核对主要技术、质量指标及确认供货方检验的印章和标记。

②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

③按检验规程(细则)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锈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擦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污染等质量问题。

④按照检验规程(细则)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

⑤记录检验、试验数据和结果,签认保存。

⑥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⑦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责执行。属受控范围内的采购物资、物品未经进货检验或验证的,不准办理入库手续,不许投放作业过程(工序)。

⑧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行的,应对该产品做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员签字,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投入

作业过程(工序)。对采购物资、物品的这种特殊处理方式称为“紧急放行”。

(二)过程检验

(1)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过程(工序)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过程检验对象是本过程(工序)完成的产品,目的是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并证实过程(工序)是否受控,未经检验和验证符合性的在制品不能转入下一过程(工序),以避免给下一过程(工序)作业(工艺)造成困难或有不合格品(如零、部件)装配交付,影响成品质量。对出现的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进行过程(工序)调整和纠正,防止再发生不合格。

(3)产品生产者根据自身作业规模、能力和管理形式制定出检验制度、检验规程(文件)。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和作业(工艺)特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和检验点。检验规程(细则)规定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验频次、检验方法、使用的计量器具和仪器设备、测试要求的环境条件、判定准则、检验或试验结果的记录等。

(4)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工序)完成检验之分。

过程检验中要十分重视首件检验。首件检验可有效地防止出现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的严重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确认过程(工序)形成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认作业(工艺)过程是否受控,有关作业(工艺)参数、作业环境条件、设备状态、作业方法、作业(操作)人员是否需要调整等。首件检验有时需要重复多次。只有在首件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正式批量生产。

(三)最终检验

(1)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最终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产品放行交付(销售、使用)、使用的重要依据。产品只有经最终检验,确认检测数据准确、完整,检验有关的原始记录、证实产品合格的凭证及其他随机文件齐全并按规定程序签字认可后才能放行,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和用户手中。

(2)最终检验应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都已完成,其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

(3)根据产品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方法也不相同。成品检验和试验应严格依据有关的产品技术标准规定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和试验规则进行。成品检验和试验包括外观质量检验、精度检验、性能和功能的检验和试验,安全、环保性能检验等。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和条件,有力学试验(验证产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符合性),空载、负荷、超负荷试验,高、低温试验、冲击试验、湿热试验、霉菌试验、盐雾试验、密封性试验及振动试验等环境条件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等。产品应作哪些试验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规定的技术性能和试验规则进行。

对成品进行全面完整的性能试验和相应的环境条件试验,通常又称为“型式试验”。通过型式试验评价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技术成熟、过程稳定的批量产品,可以不进行全项检验(试验),通常称为“出厂试验”、“交付试验”。

(4)最终检验和试验,一般根据产品生产规模和批量大小以及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和质量水平的不同,具体确定对整机和部件全数(逐台、逐件)、全项检测和试验,或进行抽样检验以及决定样本的大小。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的产品一般进行抽样检验。

(5)最终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的专职检验人员负责。最终检验后,根据检验记录所记载的检验结果和检验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技术文件,按规定程序对成品是否合格、能否放行、交付做出判定,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同时,还要对检测的记录、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后,对检验合格的成品签发合格证件(或质量证明书)。必要时,还要填写有关技术数据,随产品同时发往用户。成品验证是保证交付的产品质量合格,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用户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控制措施,是产品质量检验的最后一道“关口”。

(6)包装检验是最终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保护产品从交付到接收、使用期间不因贮存、运输等过程而发生损坏、变质等质量变异,对于有包装要求的产品在包装完成后,应检查包装文件要求;有卫生、安全要求的,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安全、卫生标准的规定;应有的运输标识是否完整、齐全、

正确、清晰,并符合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①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如防潮、防震、防锈、防霉、防碎等);

②检查包装材料、容器、箱、袋等是否严密、牢固、无破损,其规格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能保证物品安全运达目的地;

③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确认质量合格的标志、证明、证件齐全、无误。对安全、卫生有规定的,包装袋(件)要清晰标识产品品名、生产者名称、生产依据的技术标准、批准文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及其他规定要求;

④核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袋)单的一致性;

⑤检查包装的贮运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完整,到发地点准确无误。

二、按检验场所分类

(一)固定场所检验

固定场所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的作业场所、场地、工地设立的固定检验站(点)进行的检验活动。检验站可以设立在作业班组、工段的机群、设备较为集中之处和工地,便于检验;也可设置在产品流水线、自动线作业过程(工序)之间或其生产终端作业班组、工段、工地。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集中送到检验站按规定进行检验。

固定检验站适用于检验仪器设备不便移动或使用较频繁的情况。固定检验站相对工作环境较好,也有利于检验工具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二)流动检验(巡回检验)

流动检验是作业过程中,检验人员到产品形成的作业场地、作业(操作)人员和机群处进行流动性检验。这种检验的工作范围有局限性,一般适用于检验工具比较简便,精度要求不很高的检验,适用于产品重量大,不适宜搬运的产品。

流动检验的优点是:

(1)容易及时发现过程(工序)出现的质量问题,使作业(操作)人员及时调整过程参数和纠正不合格,从而可预防发生成批废品的出现。

(2)可以节省中间产品(零件)搬运和取送的工作,防止磕碰、划伤缺陷的产生。

(3)节省作业者在检验站排队等候检验的时间。

三、按检验产品数量分类

(一)全数检验

产品形成全过程中,对全部单一产品、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逐个(台)检验为全数检验。检验后,根据检验结果对单一(个、台)产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全数检验又称为百分之百检验。

全数检验源于工业化初期,是小规模作坊式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检验方法。这种方法尽管原始,但是可以有效地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转入下一过程(工序)或交付使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对生产批量很大、质量特性又重要的作业过程,采用自动测量装置进行主动测量和监控,对某些质量特性进行全数检验(如轴承滚子探伤),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全数检验的主要优点是:能提供产品完整的检验数据和较为充分、可靠的质量信息。

全数检验的缺点是:检验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周期长;需要配置的资源数量较多(人力、物力、财力),检验涉及的费用也较高,增加质量成本;可能导致较大的错检率和漏检率。

全数检验的适用范围是:小批量、多品种、重要或价格昂贵的产品;手工作业比重大、质量不够稳定的作业过程(工序);过程能力不足的作业过程;抽样方案判为不合格批,需重新检验筛选的产品。(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构成一个样本)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检验的主要优点是,相对全数检验大大节约检验工作量和检验费用,缩短检验周期,减少检验人员,特别是属于破坏性检验时,只能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抽样检验的主要缺点是有一定的风险。尽管由

于“数理统计”理论的应用,使现代的统计抽样方法,比旧式的抽样方法(如百分比抽样)大大地提高了科学性和可靠性,但只要是抽样检验,就会有错判的概率,要得到百分之百的可靠性是不可能的。

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是:某些不可能实现全数检验的检测项目(如破坏性检验,采用化学反应的试验);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作业过程;检验费用昂贵的产品、少量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产品(一般用途的标准联接件,如螺钉、螺母、垫圈、销子等)。

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

(一)自检

产品形成过程中,作业(操作)者本人对本作业(操作)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检,作业(操作)者可以有效地判断本过程产品质量特性与规定要求的符合程度;可以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了解本过程是否受控,是否需要进行作业过程调整。对能返工的不合格品自行实施返工直至合格。自检一般只能做感官检查和对部分质量特性的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互检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上、下相邻作业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相互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复核性检查。互检可能及时发现不符合作业(工艺)规程的质量问题,并及时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自检中发生的错、漏检造成的损失。

(三)专检

产品实现过程中,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形成所需要的物料及产品形成的各过程(工序)完成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的检验。

专检人员由生产组织专门设置的检验机构统一管理。专职检验人员熟悉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特性、产品实现过程的作业(操作)规程、检验理论,掌握相应的检验技能,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和检验的效率相对更高,检验的可信度、权威性也更高。

自检、互检、专检“三检”中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一般对采购物料、成品检验,对产品形成过程中质量特性要求较高,检测技术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检测设备复杂、贵重的检验均以专检为主。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一般检验可以自检、互检。

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

(一)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是指将被检样品破坏(如在样品本体上取样)后才能进行检验;或者在检验过程中,被检样品必然会损坏和消耗。破坏性检验如零件的强度试验,电子元器件的寿命试验,电器产品的周期湿热试验,纺织品或材料的强度试验等等。进行破坏性检验后,无法实现对该样品进行重复检验,而且一般都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二)非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是指检验后被检样品不会受到损坏,或者稍有损耗对产品质量不发生实质性影响,不影响产品的使用。非破坏性检验可实现对同一样品的重复检验。产品大量的性能检验、过程检验都是非破坏性检验。

六、按检验技术手段分类

(一)理化检验

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技术手段,采用理化检验用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和测试设备或化学物质和试验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而获取检验结果的检验方法。理化检验通常都可以得到定量的数值。

1.物理检验的基本概念

(1)物理检验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和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对产品的物理量及其在力、电、声、光、热等作用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检验。

物理检验是在机械、电子、电工、轻工、纺织、建材、压力容器、铁道、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等行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讲,物理检验可理解为仪器测量检验。

(2)按照检验原理和检验手段的不同,物理检验可分为6类:

①度量衡检验。利用几何量具和衡器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如几何量、质量、流量、粘度、容积、密度等)。

②光学检验。利用光学仪器通过检测产品的光学性能得到其物理、化学性能及成分、缺陷等的状态。

③热学检验。利用热学仪器测定产品在一定温度变化情况下的热学性能和参数(如玻璃、塑料、石油化工、食品、冶金产品的熔点、凝固点、沸点、闪点、燃点、导热性、耐热性、耐寒性的温度测量)。

④电性能检验。利用电工、电子仪器和适当测量方法测定产品的电学性能(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容、电感、频率、功率因数、介电常数等)

⑤机械性能试验。利用物理力学专用仪器设备对产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时的机械性能进行测量(如拉伸、压缩、冲击、振动、疲劳、硬度等)

⑥其他专门物理性能试验,如无损检测、声学检测。

2.化学检验的基本概念

(1)化学检验是利用化学试剂和试验仪器及一定的测试方法,对产品的化学组分及其含量所进行的测定。

(2)化学检验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

①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基础进行的测试。

②仪器分析。借助特殊用途仪器,通过检验试样(固体、液体)的光学性能(如吸光度、谱线强度)、电学、电化学性能(如电流、电位、电导)等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所测物质的组分含量。

(二)感官检验

1.感官检验的基本定义

感官检验是依靠检验人员的感觉器官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或判断的检查。一般是通过人的自身器官或借助简便工具,以检查产品的色、味、形、声响、手感、视觉等感觉来定性地判断其质量特性。

2.感官检验的重要性

感官检验是重要的检验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主要在于许多产品的某些质量特性只能依靠感官检验。例如,啤酒的透明度、色泽、泡沫、滋味和香气,家用电器的标志,涂装、变形、破裂、纺织品的色泽、条干、花型、风格、外观疵点,产品的包装好坏,机器设备操纵灵活性及使用、维护的方便性等。

感官检验是重要性还在于检验所提供的感官质量是向用户反映的第一信息,用户对于产品内在质量特性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检验手段而无法感知,但是对于感官质量,用户能首先直觉感知,因此对它的质量很有发言权。感官质量特性好的产品,往往会受用户欢迎,易于接受、购买,特别是日用消费品。

3.感官检验的优缺点

感官检验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判断迅速、成本低廉,因此,在产品检验中广泛应用。

感官检验的缺点是:感官检验属于主观评价的方法,检验结果易受检验者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审美观念、实践经验、判断能力、生理、心理(情绪)等因素影响,因而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较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判断能力,否则容易出现不确切的判断或错判、误判。

4.感官检验的分类

(1)分析型感官检验。是对产品的固有质量特性的检验。这类质量特性是不受人的感觉、嗜好影响,只根据产品的物理、化学状态而区分的特性,这种特性是产品所固有的,例如产品的形状、声响、颜色等。对这类质量特性中的某些特性,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来检验。但利用人的感官进行检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快速、经济等优点,有时甚至还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因此,现在不少方面仍然采用感官检验。分析型感官检验的准确性与检验人员实践经验积累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往往需要由训练有素的、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反应一致性的人员来承担。

(2)嗜好型感官检验。嗜好型感官检验是以人为测定器,调查、研究质量特性对人的感觉、嗜好状态的影响程度。这一类是受人的感觉、嗜好所影响的特性,例如食品的味道、衣服的款式、乐器的音乐等。这种检验只能而且必须要用人的感官进行。例如,化妆品的香型、家具的色泽、产品的造型等,不同人的

感觉、嗜好可能不同。尽管人们也在设法采用仪器进行测定,但效果不好。这种检验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客观地评价不同人的感觉状态及嗜好的分布倾向。

5.感官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感官检验结果是感官质量,一般多采用以下表示形式:

(1)数值表示法:以感觉器官作为工具进行计数、计量给出检验结果。如肉眼目测进行外观检查,给出不合格点的具体数量及粗略的量值、尺寸等。

(2)语言表示法:是最一般的感官质量定性表示方法,用感官质量特性的用语(如酸、甜、苦、辣、咸)和表示程度的质量评价用语(如优、良、中、差)组合使用表示质量。

(3)图片比较法:将实物质量特性图片和标准图片比较,做出质量评价(金属的显微组织图片)。

(4)检验样品(件)比较法:将实物产品质量特性和标准样品(件)、极限样品及程度样品进行比较判定(油漆样板、表面粗糙度样板、电焊样板、喷砂样板、板材样品等)。

(三)生物检验

1.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的生活是有益而且必需的,如农业用细菌肥料、农药、发酵饮料、酿造业、制革、石油脱蜡、医药工业上的抗生素和各种生物制品,都有微生物参与发挥作用,或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物制成的。但有些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极其有害的,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或使人和动植物发生传染病。

微生物检验有两种类型:

(1)微生物检验是用一定技术方法检查产品是否带有有害微生物(群),是否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法规、标准限制要求的检验。

目前,世界各国对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防治非常关注,对食源性疾病传染媒介物——食品的管理、控制和检验非常重视。我国以食品(包括肉、蛋、乳及其制品,水产品、清凉饮料、罐头、糖果、糕点、果脯、调味品、蔬菜、瓜果、冷食菜、豆制品、酒类等)、饮用水、药品和一些与人体健康直接有关的重要产品(如消毒卫生巾、消毒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均规定了卫生标准,以严格控制细菌污染,防止各种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侵入人体。因此,积极开展微生物检验是极其必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2)微生物试验是利用已知的微生物(群)对产品的性质进行检验,根据所得的结果,对照有关国家标准,判断产品是否具有某种(些)质量特性。例好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试验,生物降解性能试验等。

2.动物毒性试验

动物毒性试验是采用代谢方式与人类近似的哺乳动物,将一定剂量的待测物质,采用某种方式进入动物机体后,观察实验动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动物试验多采用幼小动物,如小白鼠、家兔、鸽等。为防止最大程度限制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产品对人体的伤害,一些化工、轻工产品、新资源食品、农药及化妆品等,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毒理学评价,而毒理学评价一般是采用动物毒性试验的方法做出的。

普通人应该具备哪些用药常识

普通人应该具备哪些用药常识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其效果也有所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避免滥用药物,科学 合理的用药物。用药安全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怎样做到用药安全?这不仅仅是医生、药师健康教育的职责所在,同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具备用药常识,确保用药安全,那普通人应该具备哪些用药常识? 一、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不少药物都有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主要是确定用药对象,禁忌症则是排除不符合、不适 用的用药对象。提高普通人的用药安全意识,增加用药常识,在他们用药之前,首先要了解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就小儿感冒药之一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主要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 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 用于儿童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禁忌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因缺乏新生儿和1 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 二、具备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用药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当人们服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药物时,要相当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药物作用有两方面,用药效果增强和用药效果 减弱,用药效果增强是药物相互作用的积极面,人们服用后有利于缓解和治愈疾病,增加用 药效果。但它的另一面,导致用药效果减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使用药者 出现不良反应等。因此,普通人具备用药常识,要让他们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备一 定的用药常识,提高用药安全。例如华法林是较为常用的抗凝药,但是,该药物与很多药物 都会发生相互作用,如维生素K、避孕药等,使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减弱,影响药物的用药 效果。 三、正确服用药物 服用药物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人们要选择最为正确的服用方式,提高药物的用药效果以及用 药安全,如空腹药物在空腹时食用,饭后药物最好在饭后食用,避免伤害和刺激胃肠道。在 服用药物时,多喝水,特别是药丸避免因药物过大堵塞气管和食道,同时,在水的作用下, 使药物更好的在胃、肠道等部位吸收,提高用药效果,注意不能用水送服的药物。最重要的是,确保用药效果以及正确服用药物,不能用酒、饮料、茶水、牛奶等送服药物,否则影响 用药效果,或者影响用药者的安全。对于服用和热敷的药物,不能混为一谈,要严格区分。 四、正确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在药物中,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这两者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安全性上,后者的毒副 作用较小,因此,在一般的药店上,普通人都可以购买,而前者,毒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 生药师等其它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用药。对于普通人可以在药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具有安全、 经济等特点,普通人正确认识它,有利于在用时之需购买及服用,预防、治疗较为普通的临 床症状,不必要花费时间去医院就医,例如,常用的感冒药、止咳糖浆、外用药等。但值得 注意的是,要了解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对于普通人不能随意获得的处方药,长期 服用人们易产生依赖性,最重要的是,毒性作用较大,对人们的健康有消极影响,如抗生素 类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处方药,不能长期服用或用药剂量过大,否则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般的,药物都有些许的不良反应,例如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等,副作用是指与治 疗目的有关的作用,如止痛药的副作用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毒性反应是指用药时间 过长或服用药物剂量过大,使药物在机体积累,长期蓄积发生中毒反应,因此,普通人在用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综合检测: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B、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C、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颈联,五六句为颔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D、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司马迁的《离骚》为其代表。 B、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C、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朱元思书》便是此种文体。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B、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D、曲,盛行于宋代,又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编年体史书如《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 B、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等。 C、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相如。 C、《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D、《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恶法

论恶法 孙婷学号:1012968 专业:法学 关键字:新婚姻法、“恶法亦法”、“恶法非法”、中国之法 摘要: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多人认为新婚姻法关于男女平等的规定已经违宪是不争的事实。文化价值取向的错误让新婚姻法更是有违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它从制度、法律和文化上撕开了中国转型社内心深处的一道口子。因此,有人说,新婚姻法就是被中国金钱社会高房价和高物价绑架婚姻之后派生出来的怪胎和“恶法”。可是,什么是“恶法”?“恶法”究竟是不是法?很早以前,西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就围绕恶法究竟是不是法的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而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中国,我们关注的不应只是“恶法”究竟是不是法的问题,而更应关注如何纠正中国的“恶法”,弥补法律漏洞,完善法律体系的问题。 所谓“恶法”,什么是“恶”?“恶”即是邪恶,与良善相对,而并非不科学、有瑕疵。那什么是“法”?这个问题也是法学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之一。正如圣·奥古斯丁的困惑:欲说明时间则不知时间是什么。一个千人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对于法的定义来说也是如此。分析法学派的边沁将法律看作是一种命令,是法律制定者意志的表达;美国法学家格雷就认为法律规则是法律适用者解释出来的规则;著名大法官霍姆斯宣称:“对法院事实上将做什么的预测而不是别的什么,便是我所说的法律”;新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英国法学家哈特将“规则的内在方面”、“次要规则”和“规则的确定中心”,作为法律本体论的三个要素,他说:“法律是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存在的根据不在于作为个体,即主权者的意志,而在于更高层次的超验的理想理性。而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哲学家马克思却说:“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恶法”?不同的法学家也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边沁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自然法学家阿奎那认为“非正义的、不合理的而且与自然法相矛盾的法律根本不是法律,恰恰相反,是对法律的歪曲”。而我们认为对恶法的判断不能过度依赖正义、理性等抽象的信念,因为这种标准本身容易给社群中个体不同的概念基础,造成判断结果上的混乱,最终使标准本身失去存在正当性,个体也无从守法。所谓“恶法”指的是邪恶的法律,并非不科学或有毛病的法律。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条、一组、一部法律或整个法律制度。“恶法”也要求在该法域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体地说“恶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不符合多数人的意志;(二)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三)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再者,“恶法”究竟是不是法?对于这个问题,两大法学派具有针锋相对的观点,也是法学界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分析实证法学派——“恶法亦法” “恶法亦法”理论萌芽于苏格拉底,形成于奥斯丁。以奥斯丁、凯尔森、哈特为代表的分析实证法学家们主张法律与道德相分离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奥斯丁说:“法的存在是一回事,法的优劣则是另外一回事。法是否存在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法是否符合一个假定的标准,则是另外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凯尔森认为,“科学法律的定义没有任何政治、道德的内涵,摆脱任何主观的价值判断,它仅表明法律是社会组织的一个特殊手段”。哈特认为“反映或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尽管事实上往往如此,然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真理”。 奥斯丁在论述“恶法亦法”这一命题时,列举了以下理由:(一)道德邪恶的法律,尽管人们憎恶和反对,也不会失去作为“主权者命令”的性质,同样具有强制力;(二)自然法学指出的评价法律良恶的标准,并不是有其绝对的客观真理性;(三)与理性法相冲突的法不可能具有义务性或约束力,不能被认为是法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哈特的论断是,即使违反道德性,只要是法定形式下制定的,就其内容仍然是法律:(一)法律是一种命令;(二)对法律概念的分析是值得研究的,它不同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也不同于批判性价值评价;(三)道德判断不能通过理性论辩、论证或证明来确立或辩护;(四)实际上设立的法律不得不与应然的法律保持分离。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麦考密克从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界定了新分析法学的立场:(一)从否定的角度来看,法律的存在不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对所有法律制度的普遍适用的任何特定的道德价值;(二)从肯定的角度看,法律的存在有赖于它们是由社会中的人们决定创立的。这样,法律和道德的分离就成为当代分析法学所坚持的最重要的立场。分析法学家始终认为“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它的功过是另外一回事”,强调划分“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与“应该是这样的法律”。在这里所说的“恶法亦法”具有以下两种性质,其一,必须为法律,必须经过特定的立法机关通过合乎程序的方式制定出来,其二,此种“恶法”具有“法的目的性”,并未脱离法的本质。

气体钢瓶基本知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气体钢瓶基本知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气体钢瓶基本知识 气瓶是指在正常环境下(-40~60℃)可重复充气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为0~30MPa(表压),公称容积为0.4~1000L的盛装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或溶解气体等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一、气瓶的分类 (一)按充装介质的性质分类 1.永久气体气瓶 永久气体(压缩气体)因其临界温度小于-10℃,常温下呈气态,所以称为永久气体,如氢、氧、氮、空气、煤气及氩、氦、氖、氪等。这类气瓶一般都以较高的压力充装气体,目的是增加气瓶的单位容积充气量,提高气瓶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常见的充装压力为15MPa,也有充装20~30MPa。 2.液化气体气瓶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时都以低温液态灌装。有些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较低,装入瓶内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全部气化。有些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较高,装瓶后在瓶内始终保持气液平衡状态,因此,可分为高压液化气体和低压液化气体。 (1)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70℃。常见的有乙烯、乙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氙、六氟化硫、氯化氢、三氟甲烷(F-13)、三氟甲烷(F-23)、六氟乙烷(F-116)、氟己烯等。常见的充装压力有15MPa和12.5MPa等。 (2)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大于70℃。如溴化氢、硫化氢、氨、丙烷、丙烯、异丁烯、1,3-丁二烯、1-丁烯、环氧乙烷、液化石油气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液化气体气瓶的最高工作温度为60℃。 第 2 页共 5 页

你必须知道的11条用药常识

你必须知道的11条用药常识 学会科学用药,不让“良药”变“毒药”。为健康,你必须知道的用药常识! 1、孕妇与抗生素 抗生素是处方药,应由医生判断是否要用。 四环素可能引起胎儿畸形,链霉素对胎儿听力和肾脏有影响,一般孕妇应禁用。 如在孕妇出现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类等相对安全的B类抗生素。 2 、抗生素和活菌药不要同时服用 抗菌药包括自然界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以及化学合成的其他抗菌药。它们进入体内后,只能杀灭或抑制相应种类的细菌,但无法区别其是否是对身体有益的。 由于抗菌药具有杀菌或者抑菌作用,如果在服活菌制剂的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很可能使这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遭到破坏或杀灭,导致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建议两者间隔2个小时错开服用。酸奶等奶制品也含益生菌,服用抗菌药前后半小时左右也不宜吃。 3、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不要同时使用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在许多感冒药、退烧药和止痛药中都有。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吃退烧药的同时

又吃了止痛药,容易导致过量中毒。 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损伤严重时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4、药物不能用牛奶送服 有些药物,如四环素等与牛奶同服时会降低药物的吸收量。 喝牛奶和服药的时间最好相隔2小时。 5、服药期间不能喝酒 服药时喝酒危害大,因为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酒精。服药时饮酒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服用阿司匹林时饮酒会增强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作用,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酒精能加大安眠药的镇静作用,可能引起昏迷;酒后服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肝脏对酒精的分解,导致呼吸困难或血压骤降。 另外,有些药物能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伤。因此,服药时不宜饮酒。 专家建议停药3天后再饮酒,如刚喝过酒,最好咨询医生可否用药。 6、药物服用时间你该了解的 “睡前服”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 “一天三次”是指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 “空腹”一般指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 “顿服”是指把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服下。 7、常见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和各种通用名为“XX西林”(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药物。

日常用药

百服宁:主要用于头痛、发烧及与喉痛、窦炎、感冒、流感、肌肉疼痛、经痛、牙痛和关节炎有关的疼痛。 双黄连口服液:适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及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等。咳嗽 养阴清肺糖浆: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胃病 胃仙-U: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胃痛,胃灼热,胸作酶等胃病. 香砂养胃冲剂: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罗内:用于因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胃灼烧、胃胀气等症状。 丽珠得乐冲剂:可成功地用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绿药膏:治疗范围广泛,临床用药证明:对皮肤粘膜的化脓溃烂,炎症,红肿,过敏性皮炎,搔痒,湿疹,老烂脚,蚊叮虫咬,冻疮,烫伤,皮肤皲裂,肛裂,痔疮及老年性皮肤干燥等症均具良好疗效。 好及施(温感):消炎止痛,局部降温。适用于跌打扭伤,骨折痛,肩周炎,冻疮等。对炎症初期的红肿,发热等尤为适宜。 慢支喘康速: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其他伴有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 扶他林:用于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为,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病和脊椎关节炎,脊椎痛性综合症,非关节性风湿病,痛风急性发作等。 滋阴进补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人参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益肾丸:调和阴阳,培补肾元,益气固精。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背酸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四肢发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发白早脱,尿频,夜尿增多,尿失禁,中年早衰,以及男女性功能减退等症。

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 为了每一个学生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学习以下安全知识: 一、交通安全 (一).不良的交通习惯 1. 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 2. 不走人行横道、天桥,随意横穿马路。 3. 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不服从交通管理。 4. 在车行道、桥梁、隧道上追逐、玩耍、打闹。 5. 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 6. 在铁路道轨上行走,玩耍。 7. 横穿铁路和钻火车。 8. 不听从铁道口管理和信号管理。 (二)中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2.缺乏交通安全知识。 3.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 4.存在麻痹思想。 5.存在侥幸心理。 (三)正常的行路常识 1.走人行道,靠路右边走。 2.横过车行道,要走斑马线,或走天桥。 3.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 4.上下汽车要避让过往车辆。 5.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打闹。 (四)正常的骑自行车常识 1.不要骑有故障的车。 2.不在人行道上骑车,非机动车靠右行驶。 3.横穿马路最好推车行驶。 4.转弯时减速慢行,观察并打手势。 5.不要双手离把,不并肩行驶。 6.骑车不打闹,追逐。 二、校园活动安全 1. 体育活动安全①学生不做不安全的活动。②在无人保护下不做危险活动。 2. 学校集会与集体活动:①上下楼梯不要拥护、礼让慢行。②不互相追逐疯打。③不开无味的可造成伤害的玩笑。 3. 校内劳动安全①严禁学生擦楼房外窗玻璃。②做清洁时、防止滑倒跌伤、玻璃划伤、钉子刺伤。③严禁学生用湿布擦电器旋扭开关。 4. 学生实验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略) 5. 学生住宿安全①不得允许非住宿人员入住宿舍。②不得私自接用电器电线。③不得疯疯打打。④不得将贵重物品带入宿舍。⑤不得在宿舍使用蜡烛。 三.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从实质违法性看_常识_常理_常情_张健一

2009年4月第21卷 第2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 fH unan Pub lic Security Co ll ege A pr 2009V o l 21 N o 2 收稿日期:2009-03-05 作者简介:张健一(1976-),男,山东济宁人,西南政法大学2007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来源于陈忠林教授 刑法前沿 课程笔记。 从实质违法性看 常识、常理、常情 张健一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31) 摘 要:所谓 常识、常理、常情 是指为一个社会的民众长期所普遍认同,并且分享的那些至今未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感情、基本道理、基本经验。 常识、常理、常情 ,作为一种现代法治的灵魂,作为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法理论以及法学教育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将其运用到实质违法性的判断中是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实质违法性;常识;常理;常情中图分类号:D 92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75(2009)02-0062-03 一、实质违法性 (一)德日刑法的犯罪论体系1 概说 犯罪论体系是围绕如何认定犯罪、行为如何构成犯罪来展开的(当然还涉及其他问题),核心应该是如何认定犯罪。关于如何认定犯罪,德日刑法理论一般认为成立犯罪要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三个要素(除此之外,有的学者提出了客观处罚要件的概念),每个要素代表一个判断阶 段。 [1] 关于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关系,争论颇大。Be li ng 最初提出构成要件理论时将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责性之间的关系切断,M ezger 则将构成要件作为违法的类型来考虑,日本学者小野清一郎提出了构成要件是违法有责类型的观点。但是,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都认可符合构成要件的 行为是违法性判断的对象。 [2](p73-79) 2 理解与评价 德日刑法理论在犯罪认定上,首先进行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后再进行违法性的判断,确认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违法后再进行有责性的判断。实际上这是一种阶层递进的体系,先进行形式判断再进行实质判断,目的在于防止法官在犯罪认定上的肆意性,实现罪刑法定。但是, 在实践中,99%的法官都不会按照这一体系认定犯罪 。 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恐怕是体系和逻辑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方面,德日刑法理论认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原则上被推定为违法,即肯定构成要件的违法推定机能。但是,刑法理论上同时认为存在排除违法性事由,就是说在具有排除违法性事由的情况下构成要件不具有违法推定机能,这就出现了体现上的冲突。 另一方面,既然认为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是事实判断,而违法性和有责性的判断是价值判断,同时认为构成要件具有违法推定机能或是违法有责推定机能,那么,就使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承载了过多的机能,同时具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性质,呈现出逻辑上的问题。 (二)关于违法性 违法是指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为法律所禁止、所不允许,或者说行为违反法的禁止或命令,这实际上是形式违法性。违法性的判断是一种具体的、非定型的价值判断。违法性阶段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判断,如果没有排除违法性事由就可以肯定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进而可以进入有责性的判断[3]。但是,如果将排除违法性事由仅仅局限于法定的情况,那么,显然是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毕竟刑法的正义应该同社会发展相适应,排除违法性事由的内容更应该符合民众的基本观念。 (三)关于实质违法性1 概述 针对以上问题,李斯特提出了实质违法性的理论,用违反实定法规以外的实质根据来说明违法性,即对行为为什么为法秩序所不能容忍要进行实质的判断。于是,出现了某些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进而将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结合 起来进行违法性的判断。 [2](p143) 2 立场 关于实质违法性的判断标准,主要有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的纷争。法益侵害说认为,违法性的实质是对法益的侵害与威胁。规范违反说认为,违法性的实质是违反法规范或者法秩序,也可以说违反刑法规范背后的社会伦理规范才是违法性的实质。 有的学者比如大 仁教授试图调和二者,提出可以同时 坚持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并将二者折中,实际上这种折 中说最后倒向了规范违反说。 [2](p143) 62

2017年第二学期军事常识期末试卷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军事常识》试卷 适用班级:高一(3.4.5..7)班复印240份 出卷人:江法民总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是为航天、航空、航海、巡航导弹和洲际导弹等提供导航信号与数据的卫星,相当于一个设在空间的无线电导航台。 A、侦察卫星 B、通信卫星 C、导航卫星 D、测地卫星 2.任何一个无线电系统都是由发信设备、收信设备和()的自由空间三部分组成。 A、中间电波 B、传播电波 C、连接电波 D、传播介质 3.人们习惯上称利用核能制成的武器为核武器。核能即(),它比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要大得多。 A、原子能 B、氢能 C、太阳能 D、氦能 4.弹道导弹是根据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以及洲际导弹,洲际导弹的射程()。 A、小于1000千米 B、介于1000-3000千米 C、介于3000-8000千米 D、大于8000千米 5.美军率先提出的C4ISR,是指()。 A、军队指挥自动化 B、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C、单兵作战系统 D、导弹防御系统 5.()打响了美国在21世纪推行“先发制人”称霸战略的第一炮,标志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再次成为赤裸裸的残酷的国际关系现实。 A、伊拉克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阿富汗战争 7.军用载人航天器的种类有航天飞船、载人航天站与( ) A、载人飞船 B、航天飞机 C、宇宙飞船 D、GPS卫星 8. ( )、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A、核武器 B、生化武器 C、航天武器 D、外军武器

9.哪个不是高技术战争可控性的方面() A、能有效控制打击的目标 B、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 C、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D、能有效控制战争的开销 10. ()不是航空母舰的优点。 A、兵力部署严密 B、预警、侦查能力强 C、目标隐蔽、不易受攻击 D、大纵深、多层次、立体化的防空作战体系 11、以下哪种火炮可适合单兵携带() A、线膛炮 B、火箭炮 C、高射炮 D、迫击炮 12、能够引导各种飞机执行防空、夺取制空权、空中封锁、近距空中支援、营救、护航等任务,被誉为“空中指挥所”的是() A、侦察机 B、预警机 C、战斗机 D、直升机 13、美国“爱国者”导弹是一种由路基车发射,用以对付高性能飞机的中远程、中高空的对空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类,它是() A、地空导弹 B、空空导弹 C、空地导弹 D、地地导弹 14、()是通过导弹上的导引头发射电磁波并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以此来探测和跟踪目标。 A、主动式制导 B、被动式制导 C、半主动式制导 D、自动式制导 15、目前我国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是() A、歼11 B、歼15 C、歼20 D、F-22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侦察与监视是军队为获取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整个目标探测过程可分为六个环节:发现、区分、识别、定位、监视和________。 2.电子对抗,又称电子战,它是指敌对双方利用_______设备、武器、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 3.无线电通信侦查按其侦查内容可分为无线电侦查和反侦查和______________。 4.精确制导武器除导弹外,还有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和________________。5.核武器具有光辐射、_____________、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等五中杀伤破坏因素。

第一章刑法概说(最终版)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一、刑法的概念 1.广义的刑法:泛指一切与犯罪和刑罚相关的法律规范。狭义的刑法:仅指一国的刑法典。 一般意义的刑法:指以刑罚为制裁措施的实体法规范。 2.我国刑法学界对刑法概念的界定①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②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 。③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④刑法是规定犯罪成立条件与适用刑罚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规范的内容: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犯罪的成立条件)及对实施了某种犯罪的人应该如何运用刑罚(国家适用刑罚的标准)。 对刑法概念界定上的迥别将导致刑法总论体系的聚讼 二、刑法学的概念 1.最广义的刑法学:研究有关犯罪与刑罚的一切问题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实体的规范、犯罪原因与对策、刑事诉讼程序、刑罚的执行等等。这种最广义的刑法学实际上是刑事法学。 2.广义的刑法学: 是指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刑法解释学)、对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进行阐释(刑法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对刑法的历史进行研究(刑法史学)、对不同的刑法进行比较(比较刑法学)的学科。 3.狭义的刑法学:仅指刑法解释学。 三、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政治属性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法律规范。 (二)刑法的法律属性 1.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归属:基本法、子法、公法、实体法 ◆刑法到底是独立法还是附属法? 2.刑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特殊性 (1)刑法调整内容的特殊性 ①涉及犯罪与刑罚②利益的整体性和利益范围的广泛性:涉及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③内容的确定性:经由其他部门法调整后形成的社会关系(重婚罪) (2)制裁方法的严厉性:以剥夺公民的基本人权为内容 (3)保护手段的终极性:保障法和后盾法

气体基础知识题集答案

气体基础知识题集 一.名词解释 1.压力:垂直均匀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密度: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4.体积:是指一个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5.容积:是容器或其它能容纳物质的物体的内部体积。 6.标准状态(气体):指压力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的状态。 7.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在-10~70℃的各种气体。 8.液化石油气:以丙烷和异丁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其中丙烷组分不得超过65%的摩尔分数。 9.永久气体:临界温度低于-10℃的各种气体。 10.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大于70℃的各种气体。 11.易燃气体:是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大于等于20%的气体。 二.判断题 1.物理变化时,物质本身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时,物质本身生成新物质。(√) 3.常压下,随着温度的降低,所有气体均可液化。(√)4.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 5.随着压力的升高,所有液体均可液化。(×)

6.气体能否液化,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7.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和热胀冷缩的特点。(√) 8.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同体积的不同气体摩尔数不同。(×)9.液化石油气瓶在向外输送液化石油气时,气相和液相处于平衡状态,(×) 10.物质气、液、固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变是相变过程。(√)11.永久气体不能液化。(×) 12.永久气体也可液化。(√) 13.液化石油气属于低压液化气体。(√) 14.气瓶超装越多,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15.盛装一氧化碳、煤气最好使用铝合金气瓶,主要是避免应力腐蚀破坏。(√) 16.沸点就是液化点。(√) 17.使气态氧变为液态氧的主要措施是降温。(√) 18.乙炔属于低压液化气体。(×) 19.空气、氧气、氮气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分类属于高压液化气体。(×) 20.临界温度越低、气体越易液化。(×) 21.在正常环境温度下瓶内气体处于气液两相平衡状态。(×)22.永久气体在充装或使用过程中允许出现充装或使用压力超过公称工作压力的情况。(×) 23.永久气体是通过控制气瓶充装终了时的重量来控制气体的充

安全用药知识

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 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 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 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

(推荐)常用药物知识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100ml 0.5g) 适应症:1.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治疗轻至中毒代谢性算中毒,一口服为宜。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则应ivgtt。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如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碱化尿液,用于尿酸性肾结石的预防,减少磺胺等药物的肾毒性,及急性落血,防治血红蛋白趁机在肾小管。 3.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4.ivgtt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但本品仅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因本品与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破裂。 用法用量:代谢性酸中毒,静脉滴注,所需剂量按下式计算:补碱量(mmol)=(-2.3-实际测得的BE值)×0.25×体重(kg),或补碱量(mmol)=正常的CO2 CP-实际测得的CO2 CP(mmol)×0.25×体重(kg)。除非体内丢失碳酸氢盐,一般先给计算剂量的1/3~1/2,4~8小时内滴注完毕。 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 碱化尿液,成人:静脉滴注,2-5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 静脉用药还应注意下列问题: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至8.4%;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中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短时期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当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高渗溶液时,可导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此在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更易发生。故以5%溶液输注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8mmol钠。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碱化尿液,成人口服4g,以后每4小时1-2g,静脉滴注 2-5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小儿口服,每日按体重1-10mmol/kg。 不良反应:1.大量静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于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2.剂量偏大或存在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水肿、精神症状、肌肉疼痛或抽搐、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代谢性碱中毒所致。

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导读:1、你对下列作家的情况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正确?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马说》一文中他慨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苏轼。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描写出紫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

常识、常理、常情-法律与道德的思辨

常识、常理、常情----法律与道德的思辨 一、引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我们从摇篮到坟墓。“天行有常”,无法则乱,将悠悠万事纳入规则的调整范围使之符合“正道”,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国无恒强,无恒弱,奉法强则强,奉法弱则弱”,依法治国,建设现代化的民主法治国家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降,古老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随之开始了近现代化的艰难转型,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其中的艰辛与盲目、痛苦与执着、血泪与战火难以详尽。在这一历程中,1901年沈家本主持修律开启了中国法治百年历史;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几乎移植了西方所有先进的法律制度,想借此步入现代化,但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同时,我们几乎全部否定了我们传统的法律制度,但是,宪政、法治、自由却还没有到来;法律至上的观念始终没有树立。相反,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犯罪泛滥、权力至上却在时时侵蚀着司法权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似乎堕入了一个怪圈:我们的法律传统几近灭失,民族的灵魂日益沦丧;同时,引进的西方法律制度往往难以与传统自然融合,人治的阴影如噩梦一样难以摆脱,这似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 为什么这样呢? 答案是在这背后是中国历史长时间封闭式简单循环式的发展,在简单循环背后是一种“让社会开放式进化制度”1 的缺乏。中国法治缺乏一种既固守优秀法治传统又容纳反映时代进步的先进价值观念的精神。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法并不是立法者有意创制的,而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才是实在法的真正创造者。

法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轻权利重义务的特质里并没有融入多少法治的内容,传统社会是有法制而无法治。法律是可以移植的,但仅仅是移植法律的生命(法律制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唤醒法律的灵魂。法律的灵魂里浸染着公平、正义、仁爱、诚实、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宽容等基本的价值。“一切知识都是地方性的”,这些基本价值构成了法治的伦理基础,这些价值就是一定地方人们的常识、常理、常情。 “徒法不足以自行。”司法权威的树立和生长离不开人们的常识、常理、常情。树立和巩固司法权威的过程往往就是实现法治的过程。 二、何为司法权威 法治的本意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端赖人们对司法权威的信仰与遵从。正如卢梭所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公民的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或代替那些法,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那么,何为司法权威?2 司法权的概念发端于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一书,自孟德斯鸠始,司法权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在中国,司法权从广义上讲,分为审判权和检察权,而审判权是司法权的核心,即司法机关以中立者的身份对已经发生的纠纷予以裁决并给出确定的结论,以达到定纷止争,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权威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3;政治学上认为“权威”是:“在政治生活中靠人们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成的支配力量。它通常以政治权力作为后盾,依据正义或人格的感召力产生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和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它是政治权力最有效能的表现方式。4简言之,权威是一种力量和威望。

工业气体钢瓶安全知识常识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712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工业气体钢瓶安全知识常识标准版本

工业气体钢瓶安全知识常识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气瓶为什么要戴安全帽 充装各种气体的钢瓶,在瓶嘴上都有一个控制气体进出的瓶阀。在这个瓶阀上配戴上帽子,以保证瓶阀不受机械损伤,保证安全,它是气瓶的一个重要附件,人们称之为安全帽。 因为钢瓶的瓶阀大都是用铜合金制成的,比较脆弱,尽管有的是用钢材来制造,但由于它的结构比瓶体细小,旋在瓶体上面使瓶颈与瓶阀接头间形成一个直角,它既是瓶体的脆弱点,又是瓶体的突出点,最易受到机械损伤或外来的冲击。如果在搬运、贮存、

使用过程中,由于损伤不慎,气瓶的跌倒、坠落、滚动或受到其他硬物的撞击,易出现瓶阀接头与瓶颈连接处齐根断裂的情况。 瓶颈或瓶阀断裂的后果,造成瓶内的高压气体失去控制,使高压的气体喷出,其反作用力使气瓶向反方向猛冲,能使机器设备、建筑物受到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瓶内高速喷出的气体将由气瓶内气体的性质决定而带来更加严重的二次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等)。如瓶内充装是可燃气体,由于高速喷射的激烈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或遇其他火源便可引起燃烧爆炸。 另一方面:瓶阀暴露在外面,在搬运、贮存过程中,很易侵入灰尘或油脂类物质,从而带来危险。而戴上安全帽就可防止灰尘或油脂类物质的沾染和侵入。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 1、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答: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的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时病情缓解,服药更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浓度,如过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来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2、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答:腹泻未必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政党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许多抗菌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3、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人过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日渐衰退,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患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并且常常反复地发作,久治不愈,痛苦不堪。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汇。因些,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