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及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卫生事业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卫生事业具一定公益性质;目的是增进社会成员健康。

二、卫生事业的特点:

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 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三、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发挥作用。

四、卫生事业管理

1、概念: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

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2、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

3、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①卫生组织体系;②卫生系统活动;③社会卫生措施

4、

五、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1、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

研究与正确的卫生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方法

研究我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2、学科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强,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直至相交叉的应用型学科。

3、相关学科

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卫生经济学

卫生法学

公共政策学

财务管理学

4、管理的本质:协调

第三章卫生规划

一、卫生规划,是一种按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确定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速度和规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事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二、区域卫生规划

1、概念: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一般以市(地)行政区域为规划单位)

2、区域卫生规划特点:

针对特定区域

●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涉及社会各个部门

●是从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

3、意义

①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充分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的需要

②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的重要途径

③是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现对卫生事业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

4、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①坚持健康需求导向。

②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③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④坚持统筹协调发展

5、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程序

①编制准备

②卫生形势描述: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资源状况,人群健康状况,生活行为状况及卫生服务状况。

③卫生问题诊断:健康问题;卫生资源配置问题

④确定区域卫生规划发展目标

⑤拟定实现发展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⑥分析卫生资源需要及资源开发策略

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方案

⑧区域卫生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

⑨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与评价:适宜度评价(放在规划实施之前);

6、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5年

7、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①县级医疗机构承担:常见病、一般疑难性疾病的诊疗

②市级医疗机构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症的诊疗

第四章卫生组织体系

一、卫生组织

1、组织:指为实现目标,按一定结构形式、规则和程序所形成的权责角色结构。

2、卫生组织(health organization):指以促进、恢复和维护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机构或团体。

二、卫生组织体系

1、卫生组织体系: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区域卫生规划、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组织群。

2、卫生组织体系具有专业协作的综合性特点:越往高层,分工越细;越往底层,综合越强。

3、分类

①卫生行政组织体系:管理卫生事务的卫生行政组织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如卫生部,卫生厅)

②卫生服务组织体系: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构成(卫生服务组织如医院,诊所,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科研机构);

②卫生第三方组织(第三方组织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

三、卫生行政组织体系的设置:

中央政府(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

省市自治区卫生厅

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

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2)卫生行政组织的特征:①权威性;②服务性;③系统性:多层次,复杂结构的社会管理系统;④动态性;⑤法律性

(3)卫生行政组织基本职能:指挥;计划;监督;协调

(4)执行第一线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县级卫生监督部门

(5)中央一级的预防服务提供组织----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四、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设置:

1、分类(多选)

①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以疾病治疗为主,同时具有预防、康复、健康咨询等多种功能相结合,为保障人民健康进行服务的服务组织

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运用预防医学理论、技术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监测、科研、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机构,是当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

③妇幼保健机构:从事妇幼卫生业务工作的专业组织,包括各级妇幼保健院、所、站及儿童保健所。负责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婚前体检、优生、遗传咨询、保健、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宣传任务。

④健康教育机构

⑤卫生信息机构

2、我国几乎不存在完全符合标准的非政府组织

3、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1)我国城市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

①1997年前,分为市(中心医院、专科医院、市中心防疫机构等)、区、街道三个层级;2、

②1997年后,市级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区级机构逐渐萎缩,街道级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是“六位一体”: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

(2)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守门人”作用:管理服务/费用/健康

1)决定用药/检查/转诊/住院杜绝浪费

2)主动管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生存质量及成本/效益

5、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2)特点

①县级卫生机构(中心):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职责。

②乡镇卫生院(枢纽):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③村卫生室(网底):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一般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3)农村卫生三大法宝: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

注意: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分为两条线(城市和农村)-城市以社区保障,农村以新农合-新农合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

6、第三方组织:第三方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服务组织之外的一类组织。特点: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五、各国卫生组织体系概况:

英国(政府导向型):1、行政组织:卫生部:制定卫生政策;大区办公室:管理地区卫生局、医院联合体;地区卫生局:评估居民需求,购买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委员会:维护病人与社区利益。2、服务组织:服务机构实行分级制,呈金字塔形;全科诊所是一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体,政府为社区居民购买服务,实行GP首诊和双向转诊;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医院)不负责一般诊疗。

美国(市场导向型):1、行政组织: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制定政策、分配资源、协调卫生相关机构关系;州公共卫生局: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在内的公共卫生事务;地方卫生局:负责地方临床、预防。2、服务组织:公立医院不到三分之一,私立医院占绝大部分;非营利性医院占大多数;预约式就诊,三级诊疗

德国(社会导向型):1、行政组织:联邦:多部门管理;州:设卫生部(有独立立法权)基层:行政卫生处。2、服务组织:公共卫生体系:联邦-州-县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开业医生、医院、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四类;医院有公立医院、非营利医院、私营医院三种形式;公立医院占主导,其次是非营利医院。

第五章卫生政策

一、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

1、政策: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辞海》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2.目标性

3.价值选择性

4.强制性

5.普遍性

6.相对稳定性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2.调控功能:指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各种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

3.分配功能:必须解决分配给谁?如何分配?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调动积极性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

1) 元政策:也叫总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对其他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价值性元政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向性元政策,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程序性元政策,如民主集中制

2) 基本政策:是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和整体利益,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通常是政府涉及各个部门的政策,如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基本政策是连接元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

3) 具体政策:是在基本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如我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等。

2.从社会生活领域的角度

①政治政策是政府在政治领域中为处理政治问题、协调政治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政治体制政策、政党政策等

②经济政策是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为处理经济问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③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领域中为处理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④文化政策是政府在文化领域中为处理各种文化问题、发展文化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科技政策、教育政策、体育政策等。

三、卫生政策

1、卫生政策的基本作用:①指导作用;②控制作用;③调节作用

四、工作方针

1、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核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战略重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

第六章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一、绩效(Performance )的概念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绩效指的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等多个方面。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某一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的衡量。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应该承担并履行社会职责(义务)的能力与效果等。

二、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和组织的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二)绩效管理的特点

以组织目标为核心

保证目标内在一致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和原则

1.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目标管理

绩效考核

激励与控制

2.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

(1)清晰的发展目标

(2)量化的考核标准

(3)一定的组织文化和员工职业素养

(4)绩效考核体系要“三重一轻”:重过程、重结果、重效率,轻便快捷、便于实施三、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评价是以组织目标的实际实现效果为价值取向,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对组织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对被评价对象做出合理、量化的综合评判。(二)绩效评价的分类

根据评价的对象:成本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综合业绩评价

根据评价的层次:组织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的评价

根据评价的范围:全方位绩效评价、局部性绩效评价

根据评价的阶段: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

(三)绩效评价要素

1.评价者

2.被评价对象

3.评价的维度和指标

4.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5.选取单一指标或者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四)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

投入( inputs )主要是指各种资源输入,如设施、人力、资金、政策等;

过程( process )是指有组织、有步骤的工作或行动,如开展培训、实施干预措施等;产出( outputs )是指产品输出或卫生服务等;

结果( outcome )指产生的直接结果;

影响( impact )是指产生的长期效应。

(五)绩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在具体选择和应用绩效评价方法时,还需要注意评价的精确性问题。

(六)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1.评价目的

2.评价者

(1)单一主体评价

(2)多元主体评价

第二节卫生系统绩效

一、卫生系统

1、卫生系统( Health System ):指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通过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卫生行动是指无论是个人卫生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还是部门间发起的以增进健康为首要出发点的行动。

3、卫生系统的目标

①促进健康---优质和个体差异最小

②增强反应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非医疗结果期望程度

③筹资的公平性

4、卫生系统的职能

2000 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提出,卫生系统的职能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规制( stewardship )

②筹资( financing ):筹集经费、建立统筹基金、资金分配

③服务提供( provision ):个人、公共卫生服务

④资源筹措( resource generation )

(卫生系统绩效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卫生系统职能的发挥情况)

二、卫生系统绩效

⏹卫生系统绩效就是指在在给定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卫生系统三个总目标的完成情况。

⏹卫生系统绩效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总体目标的实

现程度。

三、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1、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就是对于卫生系统的关键产出结果和效率进行检测和评价的过程,并据此选用衡量指标和方法,分析影响绩效的因素,提出改进绩效的政策建议,提供卫生系统发展的可靠信息,增强决策者的监督管理能力。

2、五项绩效评价指标

①人群健康水平

②健康在人群内部的分布

③卫生系统的整体反应水平

④反应性在人群中的分布

⑤费用分担的公平性

3、WHO 关于卫生系统成就业绩目标:

对健康状况 (health status) 的改进程度

对人群普遍、合理期望的反应性 (responsiveness)

筹资公平性 (fairness of financial)

第三节卫生系统绩效评价主要指标和方法

一、健康状况

1、传统指标

(1)生命统计资料: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2)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及残疾率等

2、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

减寿人年数(PYLL);健康期望寿命(ALE);无残疾期望寿命(DF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

3、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 WHO将DALE选定为最合适的居民健康总体衡量指标

二、卫生系统反应性

(一)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概念

1、卫生系统的反应性是指卫生系统对公众普遍合理需求与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

2、反应性包括:基本人权(对人的尊重、治疗时的自主性和保密性);病人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治疗的及时关注、社会支持网络、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以及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选择性)。

(三)测量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意义

1.重视人们的合理需求是卫生系统的功能核心

2.反应性涉及到基本人权问题,

3.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改善无需过多的投入,

4.反应性的改善可实现于其它内在目标改善之前

三、筹资公平性

(一)筹资公平性的概念和测量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第三个指标是筹资的公平 (fairness of financing) 和抗风险能力,即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卫生投入,个人或家庭对卫生的投入应当按照其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而定,而不是根据其所获得的服务成本来确定。

四、卫生服务可及性、质量和效率

(一)可及性

1.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指通过个人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利用来研究潜在的促进和阻碍服务利用的各种因素。

2. 卫生服务可及性反映了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方便程度,是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二)质量

1.卫生服务的质量:卫生服务质量是医疗卫生机构利用一定的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以满足居民明确或隐含需要的特征的总和。

2、构成卫生服务质量的要素:由卫生服务质量的定义可知,卫生服务的质量应包括功能性质量和技术性质量。从质量要素上讲,卫生服务质量应包含以下质量要素:安全性、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性、效益、公平性、可及性等。

3、卫生服务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病人安全,避免诊疗护理过程对病人造成伤害。

②适宜性,所使用的诊疗手段与患者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相适应,不存在过度提供服务或服务提供不足的现象。

③连续性,短期内不能完全康复的患者应该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④有效性,基于医学科学知识提供医疗服务,使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⑤可接受性,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偏好、需求与价值观,使得患者乐于接受。

4.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

(1)公平性

(2)卫生服务及时性

(3)卫生服务安全性

(4)卫生服务的效率

(5)卫生服务的效果

(三)效率

效率指的是使所使用的资源发挥尽可能高的价格(或者使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

五、OECD 国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通过借鉴 WHO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框架,提出了一套概念框架,包括三个主要的目标:健康促进或健康结果、反应性与可及性、财务分担与卫生费用,这些目标被划为平均水平和分布两个层次,平均水平的三个目标反映了效率,分布的三个目标反映了公平。因此,该框架包含 4 个部分的测量指标:健康促进与结果、反应性、公平和效率。

第八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一、卫生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数量和质量),包括人口资源>劳动资源>人才资源>人才。

人力资本(HCM –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因素之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1、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2、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3、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在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在职职工,以及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等在农村工作的医疗卫生工作者。

4、卫生人力资源的分类:1 医疗人员;2 公共卫生人员;3 护理人员;4 药剂人员;5 其他技术人员、健康管理师、营养师;6 卫生管理人员。

5、卫生人力资源的质量构成:健康;经验;知识;技能;.忠诚

6、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

①能动性:主观和能动以及可激励性——运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②两重性(增值性):投资和创造财富

③时效性:不用则退化。

④再生性:一代代人的交替发展

⑤个体差异性

⑥培养周期长

⑦时效性

⑧社会性(需要的地区差异性)

⑨开发过程的连续性

⑩知识密集性:学历层次和工作性质

(⑥---⑩是卫生人力资源独有的特点)

二、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对其所有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护进行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2、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宏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政府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通过协调卫生人力规划、卫生人力培训和卫生使用三个环节,采用政策、法规、经济等手段,促进卫生人力和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使卫生人力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四个方面适应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2)微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各类卫生组织内,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录用、聘任、任免、调配、培训、奖惩、工资、福利、辞退等一系列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开发(书上说,分为九个环节,最核心的是获取、激励、绩效管理和开发)

三、卫生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原则:

因岗设人——能级对应,量才使用

责权利一致——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值,获其荣;失其职,惩其误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合理流动,人尽其才

四、卫生规划

1、未来卫生人力需求量预测:是卫生人力规划最重要、最困难的步骤之一。

五、卫生人力开发

1、卫生人力考核:卫生人力考核是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卫生人力管理的全过程;卫生人力的鉴别、选拔、培养、使用和奖惩等都需要进行考核;卫生人力考核是卫生人力管理的依据,是卫生人力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2、绩效考核:也称绩效评估,是指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员工的发展情况等,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成绩、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

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是人员培训的依据;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是平等竞争的前提。

第九章医疗服务管理

一、医疗服务管理

1、医疗服务管理的性质:

法律强制性

社会公益性

职业人道性

时效性

2、医疗服务体系的分工与职能

①公办医院:主体

②社会办医院:不可或缺

3、个人或单位在筹建医疗机构之前,必须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医疗机构开业前需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医疗质量评价管理

1、传统的医疗质量概念: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临床技术科室和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

2、现代医疗质量概念: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服务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和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质量具有可比性;医疗质量更加公开化

三、医疗评价

1、是指为了更高提高医疗质量,以医疗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

四、医疗服务准入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考试分“四类二级”

(1)“四类”: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公卫医师、中医师

(2)“二级”: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2、中国二级妇幼保健院的床位:不少于100张

中国三级妇幼保健院的床位:不少于150张

五、卫生服务质量管理(重点)

(一)质量

1、优质服务:是指患者对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期望值和满意度“相对统一”的服务。

2、质量:产品或者服务所固有的一组满足要求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包括:搜寻质量,体验质量,信誉质量,

卫生服务是信誉质量为主的服务。

3、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员参与;最高领导者的领导和支持;为组织内成员提供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将质量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紧密挂钩;重视“社会效益”,尽可能满足社会要求.

4、全面质量管理原则:顾客至上;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系统思维;预防为主;强化控制;持续改进;以事实为依据。

5、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三全一多”,即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多种方法实施质量管理。

6、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策略: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实施步骤为一个PDCA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

7、成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是“三个面向”:面向顾客、面向员工、面向过程

8、卫生质量管理模式:

①服务过程导向的管理模式把质量保证与控制的重点放在服务的过程上,认为优质的卫生服务集中体现为安全而有效的诊疗过程。

②客户需求导向的管理模式。认为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是由可靠、敏感、能力、礼貌、方便、沟通、安全、移情、证据等因素决定。

③供求互动导向的管理模式。认为卫生服务的本身是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相互交往的过程,必须把握互动过程的性质才能提升服务质量。

④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二)卫生服务质量

1、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质量指的是医院、CDC等卫生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利用者的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

2、Donabedian认为:应该用“结构、过程和产出”来界定卫生服务质量。结构指与卫生服务相关的“硬件构成”;过程指卫生服务提供的具体步骤与经过;产出指卫生服务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病人的满意度。结构、过程、产出三者结合,而以最小的危险与最少的成本给予患者最适当的健康状态。

3、Donabedian认为医疗质量包括:技能保健质量;人际关系质量;舒适与美的感受

4、质量审核的类型:服务质量审核;程序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

5、风险管理的概念: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结合各种经济、社会及其他有关因素对风险进行管理决策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即对降低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选择、执行及评价的过程。

五、医疗安全管理

第十章卫生服务营销

卫生服务市场:是卫生服务产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是各相关经济主体之间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更是一种卫生经济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或手段。

卫生服务营销:指卫生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通过创造,同交换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服务产品(包括服务和有形产品),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和欲望,同时满足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卫生服务产品:是指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给服务对象用于满足其健康的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事物。

1、无形性;

2、服务与消费同时性;

3、不可储存性;

4、差异性和变异性。

医疗服务除了服务行业共有的特性以外,还有自己的特性:

1、服务提供方主导。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尽量在顾客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需要掌握适

度原则。二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决不能利益患者的无知和自己的权利来做违背医学道德的事情

2、接受服务者心态不同。这就要求服务者必须遵从医学伦理,要具备比其他服务行业更加

强烈的同理心,推己及人。安慰患者应该成为最常使用的治疗和营销手段。

3、组织多重性。也就是说医疗服务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

能让医院真正做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医院满意、政府也满意。

4、服务组织双重管理。医院受行政和医疗双重管理,行政管理要求医院正常运营,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

5、第三方付费。人们不是参加国家兴办的社会医疗保险,就是参加了商业医疗保险。

6、相关法规约束多。

7、高风险性。

8、延续性和紧密性。

医疗服务的无形性和高接触性质决定了医院服务经营就是服务运营、服务质量、服务营销的整合。

服务营销组合(7PS):服务产品(Product)是指社会营销工作者所期望的行为以及与这种行为相关的各种利益。它包括任何支持和便利目标群体改变行为的有形物品和无形的服务

服务定价(Price)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价格指目标群体为了改变习惯和观念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

服务渠道或网点(Place)是社会产品被递交给目标接受者的方式,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中,

递交服务的分销场所和渠道,位置、存货和运输等。

服务沟通或促销(Promotion)指通过活动来促进目标群体了解这些观念

服务人员与顾客(People)指销售和递交社会产品给目标接受者的人

服务的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目标接收者在得到或使用社会产品时依据的直观的、感性的因素。

服务过程(Process)目标接受者取得社会产品的步骤。

7PS的核心在于:揭示了员工的参与对整个营销活动的重要意义

服务营销体系:

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特征:1、产品特征;2、营销目的;3、消费者需求;4、竞争;5、营销主体;6、社会营销的难度大于商业营销。

第十一章医疗保障制度

一、基本概念

1、社会保障: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现金或实物帮助的制度。

2、医疗保障制度(medical security system):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和。包括:实施医疗救助、医疗保险及免费医疗等方式。

二、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1、改革以前的形式主要有:

公费医疗

劳保医疗

农村合作医疗(集资形式)

自费医疗

医疗救助

2、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改革方向: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2)统筹层次: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3)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的缴费率占职工工资总额6%

(4)基本原则:基本保障;广泛覆盖;统账结合;自愿参保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

1994年:两江试点

1996年:扩大试点

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3年:农村医疗救助试点

2005年: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

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2008年:新农合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

2010年:新农合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开展

2011年:门诊统筹探索与试点

新型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型职工医疗保障制度。2、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为基本原则,建立新的筹资机制。

三、医疗保险筹资支付方式

1、医疗保险筹资:医疗保险资金的来源渠道、水平和筹集方式等。(广义:分配、使

用和保值增值)

2、筹资方式

现收现付制

完全积累制

部分积累制

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1、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医疗保险的费用支付指医疗保险机构在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

务后对其花费的医疗费用进行全部或部分补偿。

按服务项目付费

总额预算付费

按人头付费

按服务单元付费

按病种付费

2、按服务项目付费:

(1)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按服务项目的价格计算费用,然后由医疗保险机构向病人或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

(2)特点:方便实行,容易调动医方积极性,被保险方及时获得服务。

(3)缺陷:容易产生过度服务和诱导需求现象,费用控制力度较弱。

3、总额预算付费:

(1)属于预付制,指保险机构与医院协商确定的以年度预算总额为最高限度的支付方式。(2)特点:费用高度控制,且供方参与控费保险机构管理简单,成本低

(3)缺陷: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额度较困难,供方可能阻碍患者住院治疗,或减少服务项目。

4、按人头付费:

(1)属于预付制,指保险机构根据医院所服务的参保人数,定期向医院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医院提供合同规定的一切医疗服务。

(2)特点:服务和费用的控制力度较高

(3)缺陷:可能诱使医疗机构推诿疑难重症

5、按服务单元付费:

(1)属于预付制,按预先规定的次均门诊费用或住院日费用标准进行支付。

(2)特点:鼓励医生降低成本

(3)缺陷:可能诱使医疗机构分解服务人次,延长住院时间,或拒收危重病人

6、按病种付费:

(1)属于预付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将住院病人的疾病诊断分为若干组,

每组又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合并症分为若干组,分别对每一组的不同级

别定价,按这一价格向医院一次性支付。

(2)特点:重视成本,节俭处方,合理检查

(3)缺陷:诊断界限不确定时,供方使诊断升级;缩短住院日,增加住院次数等,

测算各类各级疾病的诊疗费用难度大

五、国外部分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简答):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税收)——以英国为例(好处:具有很高的福利性,覆盖面广,公平性;不足:效率低下,病人等候时间长)

商业性医疗保险模式——以美国为例(好处:政府承担有限责任,节约公共资源

不足:不公平性严重,费用增长过快)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以德国为例(好处:全社会共济,分担责任,分散风险

不足: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意识,难以控制)

储蓄医疗保险模式——以新加坡为例

第十三章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一、初级卫生保健

1、全球卫生策略: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的 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即1977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策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2000,HFA)

2、初级卫生保健:

(1)是世界卫生组织于 1978 年《阿拉木图宣言言》提出

(2)初级卫生保健( y Primary h Health Care, PHC )是实现“ 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

3、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

(1)四个方面: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伤病;康复服务。

(2)八项内容

宣传主要的卫生问题及认识、预防和控制这些问题的办法;

改进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促进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

妇幼卫生保健,包括计划生育;

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

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提供基本药物

二、社区卫生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①基层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是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顾,也称为首诊服务,是基层

群众最先接触的服务,是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门户;社区全科医生被称为健康的“守门人”。

②综合性照顾。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性”或“全方位”的服务。

③持续性服务。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服务;对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的服务;任何时间、

地点,对各种健康问题的服务

④协调性服务。为居民提供广泛而综合性的卫生服务,但并不能代替各门专科医疗服务。

对服务对象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全科医生是协调人,动员各级各类资源服务于病人及其家庭的枢纽。

⑤可及性照顾。地理上的接近;使用上的方便;关系上的亲切;结果上的有效;价格上的合理。

⑥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全科医生的 --服务对象 --工作场所 --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⑦以社区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要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内人群的卫生需求为导向;社区为

导向的基层医疗将全科医疗中的个体和群体健康照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⑧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注重从生-心-社-文整体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现在基层医疗的身心疾患问题日益增多。

⑨以健康为中心

⑩以预防为主

⑪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社区卫生诊断:与病人诊断比较

(2)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灵魂,是初级卫生保健重要任务之一。社区健康教育的根本精神是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和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总目标。

社区健康促进。促进人们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它要求采取一种合适的策略增进人们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个体对健康的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个人行为改变,还要求有政府行为和社会环境条件改变。

(3)社区预防和慢性病管理。全科医生对人-家-社健康负有整体和全程责任;兼顾个体与群体,必然采取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①一级预防:防发病计划免疫和健康促进等;②二级预防: 防发展无症状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三级预防:防合并症康复,早日回归社会或带病正常生活。

(4)社区保健。社区婴幼儿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妇女保健;社区精神卫生保健。(5)社区医疗。全科医生向社区内的居民及其家庭提供的、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的基层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主要的服务,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

(6)社区康复。患者或残疾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为促进患者或残疾者的身心进一步地康复,由社区继续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7)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社区的某些传统特征制约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水平,所以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落脚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小分队;社区卫生服务合同;公共卫生、预防服务;热线咨询;双向转诊。

三、分级诊疗制度

1、一个目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

2、一个体系:健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以基层为重点和相互协作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区别:专科:注重疾病诊断和治疗,易忽视病人其他需要;全科:重视人胜于重视病(有个性有感情的人,不仅是疾病载体)尊重病人,激发其主动性。病人是个体化的,每个病人问题都不同。

四、全科医护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守门人(首诊病人),把关人(留家、转院),照护人(防病、保健),咨询者(健康教育),协调者(各方协作)。

全科医疗:1、定义:根据全科医学基本原则,由全科医师在社区开展的医疗实践活动。

2、性质:(一线七最)初保第一线的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最基本、最广泛、最易得、最亲切、最及时、最经济、最周到

全科医生:定义:是全科医疗的主要协调者和执行者。(接受全科医疗的专门训练,运用全科医学原则与方法,重点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首诊医生,以门诊为主;在家庭、社区解决病人及其家庭健康问题;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供高素质初保服务;发挥咨询、教育、辩护、牧师、朋友、政治组织作用终生学习。

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趋于学科间的横向发展(掌握各学科与其职责相关的知识,用系统整体论哲学思维整合与运用广泛的学科知识)专科医生的知识结构以纵向发展为主。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

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①处理常见疾病与病患的能力;②处理“个人”问题能力;③处理家庭问题方面的能力;④社区工作能力;⑤处理社会与伦理学问题的能力;⑥自我发展

全科医学的服务模式:1、全方位健康管理;2、动态健康观:健康不等于无病;3、个体-群体相结合;4、团队合作的全方位管理。

附:简答题

1、国家机构改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意义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建,体现了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2)更加突出“健康”这一核心目标导向,即更加明确了卫生工作是手段,国民健康是目的

(3)从组织架构上改变了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功能定位——统一协调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初步形成。

2、我国卫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①组织体系布局不合理,导致服务可及性差

②组织体系中条块分割导致管理困难

③市场机制对多元组织结构的影响

④政府职能的缺位与不统一导致组织功能的不确定

3、公共政策的特征

政治性

目标性

价值选择性

强制性

普遍性

相对稳定性

4、工作方针

1、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核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战略重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

4、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5、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对建设健康中国指导意义:

5、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意义?

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卫生事业 概念 1.卫生事业 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 2.卫生行业 是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是为政府所制定的卫生工作目标而建立的组织体系。 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社会公益 2福利政策 3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 卫生事业的特点 o 1.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 O 2.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o 3.服务全体人民 o 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o 5.卫生事业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锦涛 地位和作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o 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o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 o 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o 发展卫生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把握如下几个观念 o 1.以人为本的观念 o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o 3.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 o 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卫生事业管理 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主体 是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方式1.计划方式2.法律方式3.经济方式4.行政方式5.项目方式 对象 1.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 2.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 内容 1.优化卫生政策 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3.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 4.提升卫生系统功能 目的 总体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独特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最新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内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是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公共组织为建立与维持公共秩序、实现和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2、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包括制定卫生政策、筹集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3、卫生管理学: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简称,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从而指导卫生事业管理实践的学科。 4、卫生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卫生事业管理中具有指导性的问题 2)研究政府在公共卫生事务中的主要职能和这些子系统的管理 3)研究卫生事业各职能领域带有共性的问题 5、卫生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依赖于研究者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判断,确定被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有专家法(特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观察法(参与式和非参与式)、访谈法(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文献分析等。 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到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数量特征来表现社会卫生事物关系和事物发展的研究。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方法(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实验研究法(单项实验研究和综合实验研究)、分析研究法。 第二章:中国卫生事业概述 1、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2、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危害。2)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3)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初步健全了卫生服务体系。4)重视中医药的地位与作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建设。5)不断深化城乡卫生改革,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3、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2)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3)基层卫生服务系统逐步发展 4)建立了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障制度5)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6)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7.医学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4、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1)公共卫生系统存在薄弱环节,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2)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和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3)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4)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弱势人群无有效保障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第三章: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1、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或不能做,但又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事务,而且,这里的共同利益,一方面是指体现全体公民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体现现实中的全局利益,因而是全体公民都十分关注的事务。 2、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1)公共性2)基础性3)长远性4)非营利性 3、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就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及其关键特征 2.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1.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3.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4.社会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5.心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三、卫生事业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结构 1.卫生事业的组织模式与分类 2.卫生事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3.卫生事业管理的层级结构与职责分工 四、卫生事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1.卫生事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卫生事业管理实施的重要政策和措施 五、卫生事业管理的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质量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六、卫生事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人力资源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七、卫生事业管理的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财务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八、卫生事业管理的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信息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九、卫生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价 1.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绩效评价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十、卫生事业管理的危机管理 1.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危机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十一、卫生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管理 1.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公共关系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十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创新与 1.创新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创新与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以上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卫生事业管理学涉及 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和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卫生管理学重点

卫生管理学重点 1、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未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包括制定卫生政策,筹资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卫生管理学的概念 卫生管理学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简称,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卫生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卫生事业管理活动中的方针政策,卫生资源,组织结构,保障制度,运行机制,经验教训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同时,卫生管理学又与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卫生法学等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交叉学科; 3、卫生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它依赖于研究者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判断,确定被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 ◆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 1专家法德特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 2观察法 3访谈法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 4文献分析 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学以及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数量特征来表现社会卫生事物关系和事物发展的研究; ◆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2实验研究法单项实验研究,综合实验研究 3分析研究法 4、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5、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的三大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6、社会公共事务的类别 一是公共规则的建立与维持;二是公共产品的提供 7、公共产品的特点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和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 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产品的使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使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产品的数量或质量 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8、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 承担保障人民健康的政治责任 承担医疗卫生筹资和支付职能 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行业监管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及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卫生事业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卫生事业具一定公益性质;目的是增进社会成员健康。 二、卫生事业的特点: 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 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三、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发挥作用。 四、卫生事业管理 1、概念: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 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2、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 3、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①卫生组织体系;②卫生系统活动;③社会卫生措施 4、 五、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1、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 研究与正确的卫生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方法 研究我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2、学科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强,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直至相交叉的应用型学科。 3、相关学科 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卫生经济学 卫生法学 公共政策学 财务管理学 4、管理的本质:协调 第三章卫生规划 一、卫生规划,是一种按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确定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速度和规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事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最新)

单选10*1=10 多选10*2=20 简答5*8=40 问答2*15=30 性质: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详见课件) 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重要性:1.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发展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保证群众健康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②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③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④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⑤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也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居民 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方针也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面临的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 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第三方组织 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a)卫生部 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按照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卫生工作方针,对全国卫生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围绕卫生工作战略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国卫生事业,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加强政策法规、综合规划、监督执法和信息服务等工作,并对部属企事业单位做好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管理工作。 卫生部内部机构设15个职能司局:卫办厅、人事司、规划财务司、卫生政法规司、卫生应急办公室、农村卫生管理司、卫生监督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司、医政司、疾病预防

(完整版)《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系统的概念; 卫生系统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目的的,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2、文化环境对卫生事业影响的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社会整体价值观、医务人员的行医理念、人群的健康期望。 3、卫生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①提供卫生服务; ②提供医疗保障,具体包括筹资,建立资金池,分配资金以购买服务; ③资源筹措,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④管理,即卫生系统作为管家,管理资金、分配权力,并且对人群赋予他们的期望作出应答。 4、卫生系统的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1.改善健康 2.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 3.分担疾病经济风险确保筹资公平性 5、卫生事业的概念; 指国家和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有规模的从事所有社会服务的总和 6、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P10 是以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国家和社会采取的所有管理事务 7、卫生事业管理的手段有哪些?P13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项目管理手段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P16内容:

1.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 2.卫生事业的管理体制 3.卫生事业的运行机制 4.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 定量研究方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法。 9、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12 主体:包括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社会其他管理者,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等。 客体:包括卫生组织及其构成要素和职能活动两类。 10、卫生系统的特殊性有哪些?P5 a)卫生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专业性; b)大多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状况 第二章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1、卫生工作方针的概念;P19 是国家指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思想,使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指导国家各项卫生工作和制定各项具体卫生政策的依据。 2、新时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P23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 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题库含答案(终极完全版)

ACDBB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A. 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 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6( ) A. 组织的技术问题 B. 组织的管理者问题 C. 组织的目标价值问题 D. 组织的社会心理问题 7( ) A. 广、快、真、准 B. 广、快、真、精 C. 广、快、精、准 D. 广、真、精、准 8( ) A. 标准需求 B. 表达需求 C. 相对需求 D. 认识到的需求 9( )基础上确定卫生服务的需要量。 A. 专家意见 B. 人群生物学基础

C. 人群社会学基础 D. 人群生物学基础和专家意见 10( ) A. 适宜度评价 B. 恰当性评价 C. 进度评价 D. 结果评价 11( ) A. 一级医疗事故 B. 二级医疗事故 C. 三级医疗事故 D. 四级医疗事故 121996年我国开始实行的“三网合一”是指( ) A. 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检测和同产儿死亡监测 B. 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新生儿死亡监测 C. 出生缺陷检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婴儿死亡监测 D. 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13有医疗事故 A. 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 B. 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 C. 医疗意外和医疗并发症 D. 医疗意外和疾病自然转归

14 A. 以专家为基础的服务 B. 以保健为基础的服务 C. 以医疗为基础的服务 D. 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15 A. 财 B. 人 C. 时间 D. 信息 16 A. 年每千人住院天数 B. 两周患病率 C. 每千人口医生数 D. 每千人两周就诊次 17 A. 三级医疗事故 B. 四级医疗事故 C. 一级医疗事故 D. 二级医疗事故 18 A. 固定成本 B. 变动成本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附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2、卫生事业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政府发挥主导作用。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们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我国的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1、以农村为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技与教育5、动员全社会参与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章卫生组织 卫生组织体系构成:1.卫生行政组织;2.卫生服务组织;3.第三方组织。卫生服务组织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包括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 第五章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的分类:(一)基本医疗保险(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三)商业性医疗保险(四)医疗救助(五)农村医疗保障 新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为基本原则,建立新的筹资机制;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提高服务和水平,妥善解决特殊人员的医疗待遇。 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的用人单位 目前存在的问题:覆盖范围仍较低,保障水平与职工实际消费需求存在差距,医疗保障体系仍然比较单一,基金管理和监督工作仍需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保障立法滞后。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史和问题:1.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2.“新”特点:政府主导、三方筹资责任明确;保大病为主;全体农民参加、以户为单位;县级统筹;分级分段分项支付。存在的问题:①政府对卫生投入的政策资源和财政资源严重不足。②筹资难度大,资金不易到位;③保障水平低,有限的政府投入和农民收入水平跟医疗需求之间差距大。 第七章卫生规划 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原则:1.协调发展2.可持续发展3.系统全面4.目标和过程。 卫生服务规划工作规划步骤:1.背景分析2.拟定目标3.修正目标4.制定战略5.实施战略

卫生事业管理简答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5.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 6.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1.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计划工作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也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职责,它与其它四个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指编制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价计划的全部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仅仅指计划的制定过程;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工作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风格)和方法。控制工作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 2.卫生事业具有哪些特点? 2.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的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正常人和二者之间的人;(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证国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其政策是责任的具体体现;(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卫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没有选择性。 3.简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3.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管理方法都会不同。(2)经济基础:卫生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即经济落后的国家,难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卫生事业,其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受到影响。(3)管理水平:同样的资源条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期结果。(4)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①卫生人力资源,即培养的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质和量; ②健康教育水平,人们实施或接受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都与文化背景有关;③卫生保健的可接受性,卫生保健措施在文化背景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接受程度也高。(5)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既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6)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祖国医学事业得到了发展。(7)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卫生事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另外,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之一。 4.简述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4.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1)实态性调查研究,它是直接从自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中,或从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中搜集资料,记录事实,即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有关客观存在事实的资料,通过分析以找出其规律或发现问题的方法。卫生管理中最常用的实态性调查研

卫生事业管理简答

第一章:绪论简答题 5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 6 .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 1 .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计划工作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也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职责,它与其它四个 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指编制计划、实施计划 和检查评价计划的全部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仅仅指计划的制定过程;计划工作是事先决 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人员配备是对各 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 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 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工作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风格)和方法。控制工作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 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 纠正。 2 .卫生事业具有哪些特点? 2 .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的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2)卫生事业 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正常人和二者之间的人;(3)卫生事业 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证国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其政策是 责任的具体体现;(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卫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没有选择性。 3 .简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3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管理方法都会不同。(2)经济基础:卫生事业与其他事 业一样,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即经济落后的国家,难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卫生 事业,其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受到影响。(3)管理水平:同样的资源条件,管 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期结果。(4)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主要从 三个方面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①卫生人力资源,即培养的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质和量;②健康教育水平,人们实施或接受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都与文化背景有关;③卫 生保健的可接受性,卫生保健措施在文化背景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接受程度也高。(5)人 口状况:人口状况既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6)科技 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祖国医学事业得到了发展。(7)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卫生事 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另外,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也是卫生事业 发展的一个标志之一。 4 .简述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4.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1)实态性调查研究,它是直接从自然存在的社会现 象中,或从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中搜集资料,记录事实,即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有关客观存在 事实的资料,通过分析以找出其规律或发现问题的方法。卫生管理中最常用的实态性调查研 究方法是现况调查。(2)实验研究,卫生管理中常用的是类实验研究(或称自然实验研究),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 1.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2.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2.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与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3.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卫生事业的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指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5.我国卫生事业的成就与挑战: 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基本建立起遍与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用群中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们健康需求不适应 6.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我国与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卫生事业管理学时保证和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学科。 7.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里理论、方法、政策、资源、组织、系统、行政和绩效这些构成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1.管理:通常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活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科学属性○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3管理必然性 3.管理的对象: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 4.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第三章 1.定性研究:是依赖于研究者个人的直觉和哲学的思辨思想,然后根据主观经验判断,相应地提出一些看法,最终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2.定量研究:就是运用概率论以与统计学原理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3.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专题小组讨论○4选题小组讨论○5文献分析○6德尔菲法○7SWOT分析法○8利益相关者分析法○9政策研究情景分析○10循证政策分析 4.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1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2关键路径/临床路径○3卫生事业管理的督导和评估 5.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

卫生政策卫生事业管理简答题

简答题(40个) 1.把握政策问题所在领域对进行根源分析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题思绪:可从两个方面说明:把握政策问题所在领域,一是在能够去熟悉或明确该领域有哪些运作规律,二是为确定问题坐落范围及搜寻影响原因奠定基础。 2.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与政策问题根源分析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题思绪:能够从卫生系统在政策问题根源分析步骤中发挥作用进行阐述,比如借助宏观模型“子模-概念-指标”关系,能够明确问题坐落范围;借助各子模之间关系能够搜寻问题影响原因,并建立关系链等。 3.我国卫生事业特点有哪些? (1)卫生事业是促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升民族质量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轻易建立统一标准;(2)卫生事业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但包含病人,也包含正常人和二者之间人;(3)卫生事业政策表现了社会和政府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确保国民享受基本卫生保健,其政策是责任详细表现;(4)卫生服务垄断性,因为卫生医疗服务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没有选择性。 4.简述政策方案研制基本目标。 政策方案研制基本目标是提供各种可能科学、客观、可行政策方案,供决议者备选。详细而言,政策方案研制现实目标,主要表现在

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怎么处理政策问题(政策思绪)?处理到什么程度(政策目标)?用什么详细方法方法来处理政策问题(方法方法)?最终形成一系列可供选择政策方案。 5.简述政策方案研制基本任务。 政策方案研制基本任务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思绪推导:即怎样依照政策问题根源、影响原因和形成机制,定性推导“治本、治标、标本兼治”三类政策思绪。 二是政策目标明确:即怎样依据政策思绪,视时间、精力和资源等条件,结合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期望,按三类政策思绪主要性次序——“标本兼治、治本、治标”,依次将定性尤其是定量研制结果,转化为特定政策方案目标体系,并选取适宜指标加以量化表示。 三是政策方法伎俩选择:即为实现政策目标,怎样寻求实现目标详细方法和伎俩。 四是政策备选方案研制:即在明确方法基础上,怎样结合现实条件设计和形成特定政策方案,并进行细节设计,形成可供选择备选方案。 6.政策方案研制基本步骤包含哪些? 政策方案研制包含政策思绪推导、政策目标确定、方案轮廓构想、方案细节设计四个基本步骤。其中,政策思绪推导包含前期信息继承、政策思绪推导、优先序位推论三步;政策目标确定包含明确政策预期、建立目标体系、量化政策目标三步;方案轮廓构想包含搜寻方法方法、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

卫生事业管理 (6月18日15W周四上午9:00-11:00,2204) 一、名词解释 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3.德尔菲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采用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然后将他们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各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反复,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4.临床路径:首先按病种、病情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形成规范的医疗路径。 5.卫生规划: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的过程。 6.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7.卫生筹资:是指为各项卫生活动筹资所用资金,以及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金。 8.卫生支付:是指卫生市场在交易过程中资金从一方转移至另一方的过程。 9.按项目付费:属后付费的传统形式,其特点是医院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数量直接相关,即总费用=∑(服务项目费×项目价格)。 10.总额预付:属于预付制,由政府或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供方协商,确定供方一年 的年度总预算额,医疗保险机构在支付供方费用时,依此作为最高限额,相当于对供方设立了一个封顶线。 11.按人头付费:属于预付制,该支付方式以注册的个人为支付单元,固定支付一定时间 内(比如1年内)的所有服务费用。 12.按病种付费:是以某个疾病治疗方法的主操作为基础根据事先确定的临床治疗方案, 将特定的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额包干,支付方据此支付,结余归医院,超支不补。 13.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 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4.卫生服务营销:指卫生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通过创造,同服务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 服务产品(包括服务和有形物品),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和需要,同时满足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15.卫生人力资源:又称卫生人力,是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额一切人员,主要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也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支持人员。 16.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 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17.反应性:是指卫生系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合理期望的程度,这个期望并非是对医疗结 果的期望,而是指病人在享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非医疗结果的各种期望。 18.卫生系统反应性: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 知和适当的反应。 19.卫生系统绩效:指在给定的卫生资源下,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

卫生事业管理简答.doc

卫生事业管理简答 第一章绪论简答题5.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6.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1.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也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职责,它与其它四个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指编制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价计划的全部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则仅仅指计划的制定过程;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 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 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领导工作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风格)和方法。 控制工作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 2.卫生事业具有哪些特点2.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的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正常人和二者之间的人;(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证国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其政策是责任的具体体现;(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卫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没有选择性。 3.简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3.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管理方法都会不同。 (2)经济基础卫生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即经济落后的国家,难以将更多的资金

卫生事业管理简答论述

卫生事业管理简答论述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特点。 1.公共政策的特点主要有:(1)倾向性:政策都带有鲜明的倾向性;(2)价值选择性: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体系对政策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3)层次性:公共政策有层次要求,一般而言,高层次的政策对低层次的政策具有指导作用;(4)阶段性: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5)功能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看,政策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6)合法性:要求政府合法,政府行为合法,制定程序合法;(7)权威性(强制性):强制性主要源于公众利益的差异性和层次性;(8)普遍性(公共性):政策在其框定的范围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是针对个别人和个别事的;(9)稳定性: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什么? 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当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3.当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是:(1)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2)改革卫生管理体制;(3)健全卫生服务网络;(4)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5)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6)加强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7)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8)重视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 1.结合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谈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功能。 答案要点: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看,对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指导功能、规范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分配功能。(结合卫生方针的内容对政策功能进行简单阐述。) 1.简述结果评价主要包含的内容。 1.结果评价或结局评价系指对项目计划实施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评价以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结果为基础,但并不局限于结果,有时还要结合项目的投入做效率与效益评价。 结果评价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效果评价:效果是指由于计划的实施对某一卫生问题或改善卫生状况所取得的卫生结果。效果可以用来评价项目计划中干预措施实施后,对目标卫生问题解决程度或达到计划预期目标的实际程度。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计划的价值做出科学的判断。(2)效率评价:效率评价是指干预措施实施后,卫生服务量与质的变化(产出)与项目实施所投入的资源之间的比较评价,也就是每提供单位资源所产生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量。效率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与提高服务系统实施与管理水平。(3)效益评价:效益是指实施卫生计划所获得的结果以货币的形式表达。效益评价是指为实施项目计划所投入的成本与所产生的卫生效果或将卫生效果转换成货币量度之间比较分析,前者为成本效果分析,后者为成本效益分析,效益是在卫生效果的基础上测得的。(4)影响评价:影响评价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项目某项干预实施后在项目实施地区内对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另一是项目实施后,产生预期结果的可持续性,此时干预措施仍在继续实施并发挥作用,特别是当去除干预措施中外来施加影响部分如资源支持后,转入常规运行,完全依靠项目产生的运行机制而产生的效果。 2.评价按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 2.评价按内容可以分为:(1)恰当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所确定的卫生问题的针对性。(2)适宜度评价,实际是对卫生计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一致性及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性评价。论证评价的重点是评价项目计划与现行的卫生政策、社会经济政策及社会经济卫生文化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项目计划所提出的卫生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手动整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手动整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卫生事业 一、概念: 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二、性质: 1. 是社会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服务成本需要得到合理补偿 2. 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社会、市场也应该并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特点: 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 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卫生事业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 四、地位和作用: 是健康的保证 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与经济建设发展相辅相成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 一、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而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1.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卫生事业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在卫生领域的应用。 研究方法: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与结合 2. 过程 计划:卫生事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和卫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战略、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 组织:包括卫生组织体系、开展组织活动 控制:卫生与健康的发展需要进行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 3. 客体 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相关人员 卫生系统活动:服务提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制度体系: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 社会卫生措施: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织、卫生规划、卫生行为 4. 主要内容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卫生信息管理 药品管理 中医药管理 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 计划、法律、经济、行政、项目方式 三、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成就: 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