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

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据此完成第1~2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气

压带的控制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2.C

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盐渍化

B.云贵高原——沙漠化

C.江南丘陵——红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沙漠化。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第4~5题。

4.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提高植被覆盖率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4题,图示地区共同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5题,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主

要是植被覆盖率低,风力较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

5.A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

成第6~7题。

6.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牧区草原——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

7.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合理做法是(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6题,农作区应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牧区草原应减少

水井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第7题,绿洲前沿地带应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应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7.A

8.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

是、。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

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日渐扩展的土地

荒漠化?

(1)题,图中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六个因素对应六个坐标轴,其中过度放牧代表的数值离原点

最远,数值最大,所占比重最大;同理,城市交通建设比重最小。第(2)题,新疆处于西北地区,深居内

陆的位置和高山环绕的地形决定了本区干旱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影响下相应的植被、河流等特征。因为缺水,在荒漠的绿洲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第(3)题,一

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在一些地区退耕还牧;另一方面对牧区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保护草场。

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

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水

资源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

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

1题,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河西走廊主要是沙漠化;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

于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层流失后,底层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三北”防护林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该地区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

2.A

3.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调查我国“三北”地区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图

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过度放牧所致。

下图为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6.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4题,图中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且本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第5题,从材料中所给的纬度及图例中的内流河等信息可以判

断本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带,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水分条件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6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

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故A项错;乙地可能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故B项错;丙、丁两地位于下游河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退化,产生荒漠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

5.B

6.C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8.下列地理过程最能反映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D.大水漫灌→蒸发加强→降水增加

7题,草甸出现在湖泊周边,向外依次是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第8题,该湖泊位于沙漠地区,河流水量不大,河流中上游大量引水,会导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8.C

9.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1)题,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荒漠化类型主要是土地次生盐渍化。R地位于沙漠边缘,主要荒漠化类型是土地沙漠化。第(2)题,根据图中河流形状判断,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风沙的影响,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R地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第(3)题,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有利于保护铁路,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危害。

地为土地次生盐渍化;R地为土地沙漠化。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风沙;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3)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危害。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克里雅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99毫米,其中4—9月的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大,6月份降水最多,平均为26.3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39.9毫米,集中在4—9月。

材料二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地区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护林体系示意图。

(1)在图中绘出克里雅河的流向。

(2)简述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较重的人为原因。

(3)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蒸发量比沙丘地区。

(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影响关联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1)题,克里雅河从南部山地发源,流向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第(2)题,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因此径流特征是水量小、季节变化大;由于沿途引水灌溉,因此下游地区会出现断流现象,土地沙漠化加重。第(3)题,西北地区防护林的功能主要是防风

固沙、保护农田,绿洲地区的风速和蒸发量都比沙丘地区小。第(4)题,该区人口增长导致植被破坏及取水量增加,再加上不合理的灌溉,引起荒漠化扩展现象。

绘图略(大致自南向北流)。

(2)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

(4)从左向右、从上而下依次填C、E、A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播放《一路有你》,感知荒漠的景观。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荒漠化和沙漠的不同 阅读课本p36-38,你能说出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吗?实质是什么?出示我国各地土地退化的图片。 [讲解]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沙漠化:土地沙质荒漠化,即沙漠化 ——实质是土地退化 【过渡】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哪里?阅读课本得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任务二:【合作探究】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阅读新疆荒漠化的扩大,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提示:自然和人为) 3、展示人为的饼状图 小组回答并小结: (1)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2)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原因: 1、气候干燥, 2、大风频繁 3、植物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1、过度放牧 2、滥砍滥伐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小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而消除和减弱人为因素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途径。 【案例分析】阅读课文p36探究: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同学分组活动总结: 自然原因: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理解荒漠化的过程。 .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掌握分析土地荒漠化问题一般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术语,学会迁移运用知识。 .认识全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前预习 .荒漠化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荒漠化是区域性问题还是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的荒漠化有哪些特点?我国荒漠化最突出区域在哪里?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简单描述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发生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一般荒漠化的发生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从哪些自然方面描述荒漠化的发生) .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是哪方面因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针对不同区域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通过材料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荒漠化的发展情况。 河西走廊: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 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 .我国西北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什么?遵循什么原则?包括哪三方面内容?有哪几大具体措施? .腾格里南部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一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堂探究 一、荒漠化的概念

[合作探究一] .结合教材,讨论到底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有什么区别。 .荒漠化有哪些表现形式?荒漠化是不是就是沙漠化? [重点讲解]人为原因导致的荒漠化,过程如下: [难点突破]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 地退化。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出现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发生和发展。这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 生盐渍化。在我国的分布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荒漠化不同于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营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 主要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 的过程。 荒漠化也不同于荒漠,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 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 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沙场点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1.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片段:中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图、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状况、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西北地区干旱成因关系图、西北地区东西方向水热状况和自然景观演变图、西北地区荒漠按成因分类情况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状况表。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课时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第二课时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第三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课后活动的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们查阅荒漠化的资料,对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影响有所了解。 导入新课 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 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 北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从课标要求来看,就是要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并了解该问题危害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4.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1.荒漠化的概念、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课本插图等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荒漠化景观,在情景导入的同时,直观地理解荒漠化的含义、表现、类型。 2.讲解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发展的保证.本章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换荒漠化的防治、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探讨在不同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 【讲授新课】:

本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 [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况 [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页第一自然段, 学生找出以下有关荒漠化的:含义、成因、表现及现状。 [讲解]: 1. 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成因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 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点拨]: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4.现状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过渡]: 接下来我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板书]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展示地图]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要求学生读图观察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大致边界、省级行政单位和邻国),并请一位同学指图表述。[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东起大兴安岭,南到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一线,北面和西面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相邻,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和中部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练习八十九 第1题【单选题】 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 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 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 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 ) A、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C、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

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 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 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下列各题。

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水资源短缺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全球变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 为例 备课者:古再丽努尔阿卜杜拉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3)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教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1996年,摄影师在加州拍下这个美景,如今这里面目全非,下图就是摄影师10年后在同一地方拍的。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土地荒漠化 [教师讲述]很好。这幅图正是反映了草地退化呈现荒漠化趋势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板书]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展示世界荒漠化概况的图片) [教师讲述]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的陆地和三分之二的国家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影响,有36亿公顷的土地直接受到荒漠化影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4。从这些数据得知,荒漠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然而,到底什么是荒漠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看看书本18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 一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同学们看完了吧,请大家一起朗读荒漠化的定义。 [学生朗读]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教师讲述] 很好,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板书] 1分布: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实质:土地退化 3表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的地区 [教师讲述]在我国荒漠化的情况也很严峻:截止20XX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18个省,其中80.7%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西藏三个省区。由此可见,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西北地区。下面就利用我国西北地区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西北地区,请同学们浏览课本18-19页的内容。 [板书]二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展示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教师讲述]我国西北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北干旱?我们可以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以及植被等方面来分析,请同学看19页图2.1,并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板书]位置与地形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请同学来回答下。 [学生回答] 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达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并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组合。 [教师讲述]那么西北地区的气候与植被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看课本20页的图2.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荒漠化的概念内涵 1.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 2.原因 是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4.现状 (1)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学习活动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地形区范围: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地形以和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西部(新疆境内)是和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1)干旱成因:深居_______,高原山地阻隔 (2)景观特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自东向西随着的增加而,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学习活动三:合作探究 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学习活动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 (1)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学高中地理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荒漠化的形成背景; (2)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b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增强对资源环境和保护意识、法治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课型】新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反思近两年来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引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让学生意识到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教学开展>解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荒漠化的概述 (学生思考并回答) 荒漠化一般发生在什么地区? 荒漠化的本质是什么? 荒漠化的表现有哪些?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关系如何? 荒漠化的现状如何? (教师)点拨,并出示荒漠化的现况资料,引入西北地区。 二、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思考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 西北地区内部自东向西景观的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变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 答案A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 答案B 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 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答案A 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 A.气候干旱少雨 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 答案B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 答案B 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 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

高中地理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核心突破】 核心要点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归纳总结】 1.认识荒漠化 2.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 3.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4.具体成因 【方法技巧】 1.图解荒漠化的成因

2.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 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春季多风是北方气候固有的特点。这是由于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异较大,就会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天多浮尘,是因为北方是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就起,形成浮尘、扬沙乃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即使遇大风也不会出现类似天气,一是南方以粘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地表非常干燥,这就为沙尘暴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 【典题探究】 【例1】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材分析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课标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结合必修一的整体性和必修二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分析,综合性较强。学生学完必修一和必修二,已经具备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整合信息知识的能力。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难度较小,但综合分析能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本节课的指导上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分析,把握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 四、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3.人地协调观: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五、教学目标 1.了解荒漠化,能够区分荒漠、荒漠化、沙漠化三个概念 2.能够结合资料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总结荒漠化的成因及措施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六、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归纳荒漠化防治的方法体系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八、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探究、理解地理事物,紧扣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 九、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 (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1)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位置因素: (2)植被因素:

(3)人类活动因素: [温馨提示] 形成荒漠化的人文因素首先是人口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注意不同地区形成荒漠化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式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道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错误! 3.具体措施举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4.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 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其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教材P36~37活动] 1.(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 ②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 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练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解析: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 )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 解析: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C )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解析: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

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C ) A.abc B.cba C.cab D.bca 解析:这是一组人类治理沙漠示意图,从图示来看,c图是最早时期,表现在沙丘形态明显,陡缓分明,为流动沙丘。从沙丘形态来看,缓坡为风来的方向,受重力影响,在风的去向形成陡坡. 6.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A ) A.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达标检测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下图示意“我国30°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 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第1题,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且本区气候干旱(时令河),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2题,从材料中所给的纬度及图例(时

令河)等可以推出本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水分条件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3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甲地位于乙地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故A错;乙地引水灌溉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故B错;丙、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并退化,产生荒漠化,故C正确、D错误。 答案:1。D 2.B3。C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5.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第4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5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 答案:4.D 5.C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7.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