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广州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财农〔2015〕326号)的要求,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广州市“五个一”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广州市推进行政审批“条块结合、四级联动、以区为主、重点下移、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广州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在我市现有的建设基层政务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2015年底前部分区实行综合受理模式。到2015年年底,在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基本搭建完成基础上,区、镇(街)全面实行“三集中三到位”管理模式,其中:荔湾、黄埔、海

珠、天河、南沙实行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模式和集成服务模式。整合建设完成市、区两级“五个一”平台综合信息系统,全市政务综合信息资源共享率达到60%以上,网上办事大厅连接到全市所有社区(村)。

——2016年全面铺开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模式和集成服务模式。到2016年年底,全市区、街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机构全面建立,达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达到90%以上,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50%以上。

——2017年实现业务标准化和跨区通办。到2017年底,全市各级所有审批和服务类事项完成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统一名称、统一受理标准,60%的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区内跨街镇办理,30%的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办理,个人类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列入居民办证制度改革的87个个人相关证照、证明等全部实现电子化流转共享复用;推进经部门审核的电子申请材料共享复用;基层服务100%支持网上申请,业务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进一步建设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统一标识的

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一站式”基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机构及场所,明确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职能,落实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工作人员。

1. 进一步完善区、街镇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施“三集中、三到位”的管理模式。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系统、有经费的要求,完善办事大厅。按照“应进必进”要求,凡符合条件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纳入相应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全面实施“三集中、三到位”的管理模式。(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编办、市政务办、市直各审批职能部门、市法制办。完成时限:2015年12月底)。

2. 建设完善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村(社区)未建公共服务站的,要加大力度抓紧建设。在已有的或在建的村便民服务站基础上,统一挂“村(社区)公共服务站”的牌子,依托村委会、居委会作为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办公场所,村(社区)公共服务站集中受理村(社区)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受理代办区街镇职责范围内公共服务事项。村(社区)公共服务站主任由村支部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其余工作人员可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也可整合现有的计生专干、护林员、大学生村官等进入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确需额外聘请工作人员的,由街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

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完成时限:2016年12月底。)

3. 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集成服务模式。

一是完善区政务服务中心集成服务模式。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可根据本区场地及业务实际情况,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办事服务区域。区本级的事项,原则上应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编办、市政务办、市直相关审批职能部门。完成时限:荔湾、黄埔、海珠、天河、南沙区,2015年12月底;越秀、番禺、白云、花都、从化、增城区,2016年6月底。)

二是完善镇(街)政务服务中心集成服务模式。街(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可根据镇(街)实际情况,统一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综合办理窗口。镇(街)本级和市、区有关部门驻镇(街)机构办理的事项,原则上应纳入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有条件的镇(街)可逐步将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事项引进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统一管理。(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6年6月底。)

三是村(社区)公共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功能,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流程,做好政务服务功

能向村(社区)的延伸工作。(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完成时限:2016年12月底。)

(二)明晰权责,统一规范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和项目

1.明晰工作职责。按照“权责统一、便民利民”要求,在划定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服务三方面职能界限基础上,结合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权责,编列公共服务权责清单,明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职责。(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6年12月底。)

2. 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规范管理。按照省、市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要求,建立统一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制度,规范区、镇(街)、社区(村)三级事项的目录,统一事项的主项、子项设置及名称。严格规范事项实施依据、审批对象、审批类别等基本要素,实现区、镇(街)同一事项的名称、类别相同,同一层级的同一事项的子项设置、实施依据、审批对象、审批类别相同。未纳入目录的事项(涉密事项除外)不得实施审批或变相实施审批。编写格式统一规范的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优化重组行政审批要素、梳理再造行政审批流程、细化量化裁量标准。(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5年12月底)

(三)优化整合,统一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信息网络系统

按照连接畅通、简单高效、信息安全、运行稳定的要求,在整合原有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升级集“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一站式”的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信息网络。围绕省、市2015年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各项指标要求,全面完善基层网上服务站点。

1. 做好基础网络互联互通,确保信息资源共享到位。在已有网络基础上,结合各地工作实际,采取新建、升级、租赁等方式,以市区、区镇(街)千兆交换、镇(街)至村(社区)百兆交换光纤网络为最低标准,将网络连通到村(社区),确保应用系统能够部署到基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访问顺畅。(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6年12月底)

2. 加强业务梳理优化,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大厅。依照现行目录和标准,组织市、区、镇(街)、村(社区)各级部门开展业务梳理并推进事项进驻,进一步完善市、区网上办事大厅、镇(街)网上办事站,建设拓展所有村(社区)网上办事点,凡向公众提供的所有审批、备案、公共服务须全部进驻网上办事大厅,所有事项办事指南必须清晰、准确。10月底前,所有镇(街)受理的事项全部进驻本级网上办事大厅;11月底前,所有村(社区)网上办事站点全部开通,所有服务事项100%提供网上办理服务功能,超额完成省行

政审批事项全流程办理率达到60%与网上办结率达到50%以上的指标要求。(牵头单位:市编办、市政务办,配合单位:市各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5年12月底)

3. 着力提升全市网办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部门应用系统与本级“五个一”平台的对接联通,各级部门实行综合受理的业务原则上需全部通过本级综合受理系统开办业务,同步利用市统建网上申办系统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市级部门尚未建设在线申办系统的事项原则上使用市统建系统统一开通网上办事服务,推进网上办事入口逐步整合;区、镇(街)、村(社区)尚未建设在线申办系统的事项,原则上全部使用市统建系统开通网上办事服务,由各区负责实施;市、区各级部门已有网上办事系统需分别与本级网上办事大厅对接,整体提升全市网上办事服务能力。全市所有事项到场次数不超过2次,全部在线办事应用全部接入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并与市民网页、企业网页以及移动应用(手机版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对接联通、单点登录,办事结果电子证照化率达80%以上;70%以上的网上申办事项到现场办理次数不超过1次。(牵头单位:市政务办,配合单位:市各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5年11月底)

4. 建设完善基层网办服务站点。结合行政审批“联动集成”改革,按照集约统筹原则,完善镇(街)网上办事站;结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建设开通所有村(社区)网上办事点,试点建设村(社区)网办迷你厅和自助服务终端,为“最后一公里”政务服务提供支撑。按照市“五个一”平台建

设工作要求,各区统一本区内各镇(街)、村(社区)事项名称、审批标准和业务表格,同步提供申请材料电子样本和说明,整合相关数据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建设基础数据目录,及时向市“五个一”平台、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等公共平台共享办事数据信息;统一本级镇(街)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与网上办事站点进驻事项,促进基层事项网上办理。(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5年12月底)

5.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通过网上办事大厅(12345电话、网页、微信等多种受理渠道)和实体政务大厅统一受理平台,实现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从政务外网和前台综合受理、政务内网和后台分类审批到前台统一出件的全流程监督管理,促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一体化运作。通过自助服务、网格代办、邮政快递等形式,以及第三方平台(微信、支付宝等)提供服务,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推行跨区域、跨层级、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政务办、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区各有关部门。完成时限:市一级,2015年10月底;区一级,荔湾、海珠、黄埔、天河、南沙,2015年12月底;越秀、白云、花都、番禺、从化、增城,2016年6月底)

6.保障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做好数据备份,保障数据安全。(牵头单位:市工信

委。完成时限:2016年年底)

(四)严格规范,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运行模式

按照“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工作要求,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网同步的政务服务运行模式。(牵头单位: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政务,市各有关部门。完成时限:2016年年底)

1.建立标准化的区、镇(街)、村(社区)外部办事流程。对于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由区、镇(街)、村(社区)根据职责和权限,对于每一项业务均制定标准化的办事流程图,明确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的材料、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要素,并在区、镇(街)、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公示,在网上办事大厅公布。

2.建立标准化的办事内控规程。明确区、镇(街)、村(社区)办理政务(公共)服务业务的内控规程,将办事规程的逐一标准化。对应每个事项制定一个内部运行控制图,一般包括申请和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五个环节,对于逾期没有办结的业务,要设立提醒机制,督促业务部门加快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本人年度考核范围。

(五)完善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经费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经费保障机制。市、区、镇(街)按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各有关部门。完成时限:2016年完成)

2.建立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一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要求,将部分现行属于地方事权且信息复杂程度较高,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转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增强县级自主权,不断提高区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7年完成)。二是市财政加大对财力薄弱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8个山区镇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升级予以支持,以每个社区居委一次性补助5万元、每个行政村一次性补助8万元为测算基数。转移支付的资金由各山区镇所在区统筹使用。(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区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16年完成)

3.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属于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技

术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务等事项,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原则上可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各有关部门。完成时限:2016年完成)

(六)加强人员保障。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强化街(镇)政务服务及管理协调职能,整合街(镇)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明确负责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建立街(镇)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队伍,所需人员编制可通过调剂街(镇)现有编制解决或通过聘用人员方式解决。(牵头单位:市编办、各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政务办。完成时限:荔湾、海珠、天河、黄埔、南沙区,2015年10月底前;越秀、白云、花都、番禺、从化、增城区,2016年4月底前;各街(镇),2016年4月底前)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0月)。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省的方案要求,制定市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任务、工作阶段、实施步骤及相关要求。

(二)深入开展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按照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建设完善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2月底前对建设情况进

行综合验收,通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四)全面深化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完成省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市“自选动作”即2017年实现业务标准化和跨区通办,全面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水平。

四、加强组织

建立由市财政局、市编办、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政务办组成的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督办通报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牵头统筹组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工作落实,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经费保障机制;市编办负责指导区落实区、街(镇)政务服务中心主要职能、机构、编制,以及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队伍,配合市政务办统一规范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和项目;市政务办负责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信息网络系统的统一设计、标准制定、任务分配、组织推进、检查督办,指导各区落实开展建设完善基层政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各区要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负责落实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基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及日常运行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

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监督问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确保经费、人员、系统和场所投入,确保政务服务平台顺利运行、发挥作用。各街镇、村(社区)主要领导要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制定方案,抓紧落实。各区要按照市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分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和具体操作办法。对线上、线下平台的日常运转、功能发挥、系统维护等实行定点、定时、定员的跟踪,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三)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与我市当前开展的“五个一”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及行政审批“条块结合、四级联动、以区为主、重点下移、集成服务”改革工作紧密相关,要全面兼顾、通盘筹划、统一指挥、统筹实施,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顺利开展。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关注、支持政务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电子政务及操作规程等内容,切实提高区、街镇、村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确保各级服务平台快捷高效运行。

(五)严抓考核,加强督查。要把政务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各区各单位要组织好督查和指导工作,按照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从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廉政情况、民主评议等各方面加强对区、街镇、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各区各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等行为,及时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严格执行问责制度。

广东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广州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粤财农〔2015〕326号)的要求,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广州市“五个一”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广州市推进行政审批“条块结合、四级联动、以区为主、重点下移、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广州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在我市现有的建设基层政务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2015年底前部分区实行综合受理模式。到2015年年底,在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基本搭建完成基础上,区、镇(街)全面实行“三集中三到位”管理模式,其中:荔湾、黄埔、海

珠、天河、南沙实行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模式和集成服务模式。整合建设完成市、区两级“五个一”平台综合信息系统,全市政务综合信息资源共享率达到60%以上,网上办事大厅连接到全市所有社区(村)。 ——2016年全面铺开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模式和集成服务模式。到2016年年底,全市区、街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机构全面建立,达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达到90%以上,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50%以上。 ——2017年实现业务标准化和跨区通办。到2017年底,全市各级所有审批和服务类事项完成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统一名称、统一受理标准,60%的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区内跨街镇办理,30%的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办理,个人类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列入居民办证制度改革的87个个人相关证照、证明等全部实现电子化流转共享复用;推进经部门审核的电子申请材料共享复用;基层服务100%支持网上申请,业务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进一步建设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统一标识的

政务(含公共服务)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X

政务(含公共服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依据《工作方案》和《关于成立某县全面落实战略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数字X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工作任务。按照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的坚持统筹原则,建设各级各部门系统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多级即时在线的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政务服务(含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各政务服务部门依托“数字”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办好一件事”的标准进一步梳理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深化政务数据在政务服务全过程的共享应用,建设X县各级各部门系统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多级即时在线的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等功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政务服务“一事通办”,XX年底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即时在线、同网共享的可视化一站式办理。 二、建设目标 按照XX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积极推进各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XX县政务数据供需对接能力,实现系统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加快数据归类汇聚工作,打通信息壁垒、打破数据孤岛、推进集约共享、形成众源数据库;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为载体,承载包括医疗卫生、政务服务、教育、交通、警务等数字城市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的城市政务和公共服务,解决群众对数字城市建设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建设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早日实现把“数字XX”政务(含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纳入工作日程中来,为我县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提供应用汇聚、业务服务、数据服务提供业务支撑和数据支撑,我们把具体的建设内容分为三大块内容,按照“两个中心平台,一个移动APP端”的建设思路来开展,两个中心平台即是政务数据中心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XX”移动APP终端应用;首先由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基础的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报表展示,以及支撑第三方系统接入等工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XX”移动APP终端应用提供业务查询、业务办理、在线政务申报审批、便民服务等等相关的政务和公共服务等;

2023-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治理平台解决方案V2-1

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治理平台解决方案V2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治理平台解决方案V2,是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 的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而成的 一种综合治理平台。该平台包括了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环境治理、 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民众提 供更加完善、高效的服务。 本文将从平台功能、应用场景、管理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该平台解决 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该平台功能主要包括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环境治理、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几个方面。其中,政务服务提供了政务办理、征求意见、政策宣传、在线缴费等一系列服务;社会管理涵盖了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区卫生等服务;环境治理重点关 注垃圾、污染、卫生等问题;公共安全则提供了治安巡逻、消防预警、紧急救援等服务;民生服务涉及到了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多个方面。 其次,该平台的应用场景比较广泛,在乡镇、街道的民政、交通、环保、公安、医疗、教育等领域均可应用。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学生的 校园安全、城市垃圾的分类处理等都可以借助该平台实现数字化化智 能化管理。 最后,该平台的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运营模式,政府负责平台资金及政策保障,企业负责平台的技术开发、服务支持等,社会组织则是平台内的服务 提供者。二是“政府+企业”的运营模式,政府负责平台建设及资金, 企业则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这两种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选择。 综上所述,“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治理平台解决方案V2”是一种优

秀的综合治理平台,其功能完善,应用场景广泛,管理模式灵活。相信在未来的乡镇治理过程中,该平台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建设美好社区贡献力量。

2023年镇“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2023年镇“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作为社会主义基层组织的基本单元,乡镇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亿万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我镇正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挑战。为了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镇决定在2023年全面推进“四个平台”建设,提高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四个平台”,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二、具体工作内容 1. 创新“数字乡镇”平台 - 构建乡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镇信息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提高行政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 加强乡村产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 建设数字化农田,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 - 推广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升。 2. 健全“智慧乡镇”平台 - 建设乡镇智慧化治理平台,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 推广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应用,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推动健康乡村建设。 - 引导企业建设智慧工厂、智能物流,提高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3. 健全“平安乡镇”平台 - 加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安稳定水平。 - 推动智慧化交警管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 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的培育和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照顾,切实保障社会安定和群众利益。 4. 加强“服务乡镇”平台建设 - 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 加强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推动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 建设特色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平台,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 三、推进机制 为确保“四个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我镇将建立健全相应的推进机制。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城乡一体均衡、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全面推进就业、社保等民生保障工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一、做到“三个到位”,奠定坚实工作基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沟通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的桥梁,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政府有责任.为此,我们把构建“职能明晰、制度健全、规范高效、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了“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2012年,我们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高了各镇街区及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达成了共识.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市里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人社、发改、财政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基层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和指导.三是工作部署到位.市政府印发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从建设的目标、具体任务、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将各镇街区平台建设情况纳入对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期督查和通报,调动起了镇街区抓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人社局落实包靠责任制,成立了八个包靠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和2名科长组成,对包靠的镇街区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通过落实“三到位”,实现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领导、措施、责任“三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二、坚持“四化”并举,进行高标准建设一是坚持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标准化.认真贯彻落实印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鲁人社201138号和印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潍人社201189号文件精神,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标准要求,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先后投资50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项目概述 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在线服务平台,旨在提供便捷、高效、普惠的公共服务。该平台将整合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包括政府服务、民生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2.项目目标 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普惠的公共服务; 促进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3.平台功能 政务服务:提供政府部门的各类服务,如办事指南、在线申办、预约服务等; 民生服务:提供居民生活服务,如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

务等; 教育服务:提供教育资源、在线学习、教育考试、校园活动等; 医疗服务:提供医疗资源、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健康管理等; 文化服务:提供文化活动、文化娱乐、文化展览等。 4.平台特色 开放性:平台将与各个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开放接口,实现服务共享; 智能化:平台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 移动化:平台将提供移动端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使用; 安全性:平台将采用多重安全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5.实施步骤 立项:确定项目目标、建设方案、预算和时间表; 系统设计:进行系统设计、功能规划、技术选型等工作; 开发实施:进行系统开发、测试、上线等工作;

推广运营:进行平台推广、用户培训、服务运营等工作; 监控维护:进行平台监控、维护、更新等工作。 6.预期效果 改变传统公共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普惠的服务;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增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7.实施条件 资金: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包括系统建设、人员培训、运营维护等; 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支持,包括系统开发、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 人力: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负责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包括技术人员、运营人员、客服人员等;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精选3篇)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精选3篇)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篇1 一、建设目标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一中心”(信用信息数据中心)、“两体系”(信用信 息归集与共享交换体系和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一站群”(“信用湖北”网 站群)等设施,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 二、建设内容 按照理念先进、架构科学、规模适度、扩展性强的要求,主要建设数据 中心机房、平台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数据保障和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等内容,完成编制信用信息目录、建立信用主体标识、归集信用信息数据、保障信用 信息安全、规范和促进信用信息应用等任务。 三、工作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 常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平台建设作为先导工程来抓。 (二)科学设计方案,务实推进项目建设。在充分调研并邀请专家学者多 次深入研究论证基础上,提出了平台建设基本方案。 (三)编制信用目录,创新信息管理模式。以全省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 项清单为基本指向,采取“1+2+X”的目录编制方法,统一编制和集中发布全 省信用信息目录。 (四)统一信用代码,实现一码覆盖多码。编制发布了《湖北省信用主体 编码规范》地方标准,覆盖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两类信用主体,与身份 证号码等业务码关联对应。 (五)建设汇集系统,加强信用数据保障。开发了省信用信息平台行业领 域信用信息汇集系统通用软件。

(六)设立专责机构,充实平台建设力量。挂牌成立“湖北省信用信息中心”,抽调专人设立了省信用办,组织保障得以落实。 (七)建立两个清单,构建联合惩戒机制。在印发《湖北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研究发布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和企业失信行为惩戒措施清单,确保办法落地实施。 (八)推进试点示范,探索信用信息应用。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综合性试点和行业性信用建设试点示范,扎实推进“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九)加强考核督办,促进各方责任落实。制定了省直部门和市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评分办法,严格责任落实。 四、完善计划 为进一步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下一步,我省将采取滚动推进的方式,进行建设: 20xx-20xx年: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保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安全机制,推进信源单位数据标准化和系统接口适应性改造,开展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的应用服务。 20xx-20xx年:进一步加强信用数据建设,实现列入目录的信用数据基本入库,深化重点领域应用和试点示范建设,拓展平台功能,探索服务创新。

某年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某年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XX年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 实施方案 为加强政府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切实做好XX 年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根据《xx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X〕x号)和《xx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年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字〔XX〕x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积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成果,丰富网上政务服务内容,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优化简化网上政务服务流程,促进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大力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政府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规范的网上政务服务。 二、重点任务 (一)规范网上政务服务事项 1.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县行政权力清单,编制乡(镇、街道)行政权力清单,编制并公开市、县、乡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责任单位: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各县、市、区政府。列在首位为牵头部门,下同。) 2.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处罚事项实施清单。细化完善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分部门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处罚事项实施清单,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信息共

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运行系统,形成目录清单、实施清单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等,各县、市、区政府。完成时限:XX年8月底前) 3.简化优化网上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降低办事成本。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对办理条件中要求提供“其他材料”的,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外, 要予以明确和具体化。建立完善网上预审机制,按照即收即审、最长原则上不超过2个工作日的标准,明确网上受理前的预审时限,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按规定提供办理进度、办理结果实时查询服务。建立工作机制,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预约办理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等,各县、市、区政府。完成时限:XX年9月底前) (二)完善政务服务平台 1.整合建设统一政务服务门户。按照省级示范设计标准,结合电子政务集约化要求,统一编制市及所属县(市、区)政务服务门户整合建设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推进市、县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务服务网、政府信息公开网的融合。(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各县、市、区政府。完成时限:XX年10月底前) 2.健全平台业务系统。(1)根据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要求,利用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系统进行公共服务事项要素梳理,建设完善市县乡公共服务事项网络运行系统及电子监察系统, 实现省、市、县、乡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市编办等,各县、市、区政府。完成时限:XX年10月底前)(2)建设完善行政处罚事项网络运行系统、相关电子监察系统及

产业集群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二)

产业集群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改革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必须建设一个产业集群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二、工作原理 该平台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业务流程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等目标。具体来说,平台将提供以下服务: 1.信息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和政策变化。 2.供需匹配: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原材料、零部件、设备 等供需信息的精准匹配。 3.金融支持: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保

险等金融服务。 4.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 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5.人才培养: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 人才培养服务。 三、实施计划步骤 1.需求调研:深入了解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实际需求,明确 平台的服务内容和功能定位。 2.平台规划:制定平台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架构,明确各项 服务的实现方式和操作流程。 3.招商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伙伴进行招商合作,共同推进平台建设。 4.开发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包括数据库设计、系统研发、界面设计等。 5.测试上线:完成平台的测试工作,确保各项服务正常运 行后正式上线运营。 6.运营维护:定期对平台进行维护和升级工作,确保平台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适用范围 该平台适用于各类产业集群,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通过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方案

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综合服务平台迅速崛起,旨在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如餐饮、娱乐、旅游、医疗、教育、金融等。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综合服务平台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鸡肋、用户疏漏、内容不可信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计划开发一款全新的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提高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服务信息。该平台将涵盖多个领域,包括餐饮、旅游、医疗、金融、娱乐等,具备多种服务功能,如预订服务、点评评价、支付结算等。 二、项目目标 1.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全面、真实的服务信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让用户更加满意。 2.提高服务提供者效率:通过平台预订、支付等功能,提高服务提供者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3.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创新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服务提供者,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工作方案 1.平台建设

(1)技术选型: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平台的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 (2)平台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微服务实现,实现平台的高并发、高扩展性、高灵活性。 2.服务提供者入驻 (1)服务标准:制定服务标准,对入驻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服务的真实、准确、安全。 (2)服务管理:建立服务评价和监督机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日 常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3.服务功能开发 (1)预订服务功能:包括餐饮、旅游、医疗等,用户可在平台上 直接预订服务,提高预订效率。 (2)点评评价功能:用户可在平台上对服务提供者进行点评评价,促进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 (3)支付结算功能: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提高用户支付体验。 4.平台宣传推广 (1)线上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平台相关信息,吸引用户关注。 (2)线下推广:在商场、景区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展位,向用户 宣传平台特色和服务优势。

建立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方案

建立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方案 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是指一个集中展示和推广公共服务理念、创新模式和优秀经验的平台,以此来引导和激励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增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和满意度。建立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平台内容和功能 1. 打造体验式展示区:在展示区设置模拟场景,如医疗、教育、社区等公共服务场景,让公众现场参与体验,感受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改进和创新。例如,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社区,展示社区自治、智能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案例;还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医院,演示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果的新模式。 2. 集中展示优秀案例:搜集和展示国内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通过案例展示,向公众宣传和推广公共服务的创新成果,激发公众创新意识和参与动力。 3. 举办主题论坛和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公共服务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主题论坛和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这将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深度交流,推动公共服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4. 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志愿者和公众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设立咨询台,方便公众咨询有关公

共服务的问题,解答疑惑,提供建议。同时,提供培训课程,提升从业人员和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5. 实施公众参与项目:通过开展公众参与项目,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改进和决策。例如,组织公众投票,征集公众意见,形成公共服务改进方案。 二、推进建设的途径 1. 协调各方合作:成立建设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工作组织,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成。各方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资源。 2. 落实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借助社会投资力量,为建设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投资,实施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 3. 推动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政策支持。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并投入资金;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创新和改进。 4. 引入专业团队:积极引进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团队参与建设,为平台的规划、运营和管理提供专业支持。这对于确保平台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重要。 5.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预期效果和问题的解决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方案1、基本原则一是服务园区。坚持服务于园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同学校事业各项发展的紧密结合。二是突出品牌。坚持突出培训品牌,加大对优质培训课程和深度培训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各行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加快特别是循环经济产业与高层次现代管理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万山地区乃至于铜仁地区的的品牌培训机构。三是协调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相统一,结合循环经济产业特色及万山地区产业特色,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办班质量。四是立足公益。坚持履行立足公益的培训原则,注重基础职业培训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加强农民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2、教育培训方案规模 在园区建设初期,力争使年培训人次达到2000人以上,常年合作企业达到15家以上,稳定培训项目控制在20个左右。通过几年的发展,在循环经济园区方案中期,力争使年培训人次达到20000人以上,常年合作企业达到50家以上,稳定培训项目控制在100个左右。在园区方案远期,力争发展成为整个万山片区服务的教育培训中心。 3、教育培训建设方案 方案教育培训中心占地面积6.69公顷(包含预留用地),方案总建筑面积30000m2,其主要功能如下: (1)教学区,方案建筑面积10000m2; (2)生活区,方案建筑面积15000m2; (3)管理及辅助用房,方案建筑面积5000m2; (4)绿化率40%。 4、教育培训经费来源 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资金应由园区建设资金而来,运行培训费用应由受培训单位主体支付承担,园区税收予以补助。 (二)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1、科技研发中心方案规模 初步方案科技研发中心用地面积为10公顷(包含预留用地),方案总建筑面积为75000m2,其主要功能如下: (1)研发与实验区: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新产品初步实验,方案面积20000m2; (2)中试区:对研发中心新开发的技术及产品进行中试试验,以取得扩大生产的基础数据,方案面积40000m2; (3)研发成果展示区:对中心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方案面积5000m2;

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广大就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和帮助,为地方政府提供统一的就业创业监管和管理平台。 二、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建设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就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求职信息发布、职业培训、职业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申报、创业担保、创业培训等服务。 2. 建设就业创业政策库,收集整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为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 3. 建设就业创业监管平台,为地方政府实现对就业创业市场的统一监管和管理,包括招聘信息审核、职业培训认证、创业申报审核等服务。 4. 建设就业创业数据分析平台,结合各种数据来源,进行就业创业市场分析和就业创业政策效果评估。 三、项目步骤

1. 前期准备(1个月) 确定项目的目标和内容,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协商合作方案。 2. 系统设计和开发(6个月) 根据项目目标和内容,设计和开发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包括求职信息发布、职业培训、职业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模块以及创业申报、创业担保、创业培训等服务模块,同时建设就业创业政策库、就业创业监管平台和就业创业数据分析平台。 3. 系统测试和修改(2个月) 对已经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修改,确保其稳定可靠、易于使用。 4. 系统推广和落地(3个月) 在政府、各级机构、企业、高校等渠道推广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并与各地的就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达成合作,促进系统的落地和运营。 四、项目成果 1. 建设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和帮助,为就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申报、创业担保、创业培训等服务。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清远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4.13 •【字号】清府办[2012]26号 •【施行日期】2012.04.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就业促进 正文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清府办〔2012〕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二O一二年四月十三日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为提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需求,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1〕6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就业服务功能,积极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科学确定平台服务功能,合理制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健全完善信息网络,打牢基层就业服务和落实社会保障的工作基础,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建设目标与要求 全市共建设85个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其中:18个试点镇于2012年5月底前完成,其他67个乡镇、街道于2012年底前完成,全面达到“六到位”(即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到位)、“八统一”(即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帐、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和人员配备)的要求,实现服务场所标准高、设备好、服务优的目标。 (一)明确基层服务机构的职能和性质 1、完善机构职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相关资源,完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承担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人事人才管理、相关普法宣传等职责。 2、明确机构性质。乡镇、街道服务机构性质为公益类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一般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整合,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实现。 3、理顺管理体制。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同时接受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接受乡镇、街道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 (二)加强基层服务机构队伍建设 1、优化人员结构。制订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聘用资格标准,完善聘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广东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 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应用为先,示范带动。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发挥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总体目标。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到2020 年,实现以下目标: ——培育建设50 个左右各类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做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地市、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同时逐步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联盟。 ——各类服务平台累计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的次数达到每年500 次以上;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培训或讲座200 次以上,每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0000 人次。 ——服务平台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智能化水平,争取到2020 年底全省万人机器人数量达到100 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