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弹劾 彭斯当总统

特朗普被弹劾 彭斯当总统
特朗普被弹劾 彭斯当总统

特朗普被弹劾彭斯当总统

A US-based professor, who was among the few prognosticators who had predicted Donald Trump?s victory, has made another stunning prediction that he will be eventually impeached by a Republican Congress and replaced by a leader who can be trusted and controlled.

继准确预言唐纳德?特朗普将成功竞选总统之后(尽管只有少数几个“预言家”是站在特朗普这边的),美国某教授又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特朗普将被共和党国会弹劾,并由一个值得信任且易于掌控的领导人代替上位。

Professor Allan Lichtman has predicted that if elected, Mr Trump (70) would eventually be impeached by a Republican Congress that would prefer a President like Mike Pence someone whom establishment Republicans know and trust, the Washington Post reported.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艾伦?利希特曼教授曾预测道,即便70岁的特朗普被选为总统,最终也会遭共和党国会弹劾。因为他们更愿意像迈克?彭斯一样被共和党熟知且信任的政客来当总统。

“I?m going to make another prediction. This one is not based on a system; it?s just my gut. They don?t want Trump as president, because they can?t control him. He?s unpredictable. They?d love to have Pence an absolutely down-the-line, conservative, controllable Republican,” he said.

“我还要再预言一次。这次只是个人直觉而已,没有理论分析支持。他们不希望特朗普上任是因为他完全让人捉摸不透,无法控制。而彭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共和党人。他保守且易于掌控。对于共和党而言是更理想的选择。”

Meanwhile, an online petition that has been set up to demand that the Electoral College vote in favour of Hillary Clinton has gathered three million signatures, the Exp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722131668.html, reported.

另外,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报道,一封要求选举人团把票投给希拉里?克林顿的请愿书已经在网上获得近三百万民众签名支持。

The Electoral college will have to cast their votes to cement Mr Trump?s presidency. It is set to meet on December 19. Should an elector vote against the will of the people — i.e. go …faithless? — then it could have a huge sway on who becomes the next US leader.

选举人团将于12月19日进行投票,正式确立特朗普为美国总统。若其中有选举人代表违背民众意愿投票——即成为失信选举人——那么下一任美国总统又将可能出现反转。

The petition created by Elijah Berg states: “Mr Trump is unfit to serve. His scapegoating of so many Americans, and his impulsivity, bullying, lying, admitted history of sexual assault, and utter lack of experience make him a danger to the Republic.”

伊利亚?伯格在请愿书中这么写道:“特朗普先生没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总统。他让这么多的美国人作替罪羔羊;他意气用事,恃强欺弱,谎话连篇;他有性侵犯历史,却毫无执政经验。他将严重威胁到共和党的统治。”

美国历届总统排座次

美国历届总统排座次 美国的历史学家21日给了希望能凭借自己在总统任内创下的不凡政绩而被载入美国最杰出人物史册的克林顿当头一棒,他们对美国历史上的41位总统进行了一次座次总排名,克林顿的位次仅列21,其道德威信更是名列倒数第一,还落后于水门事件的主角理查德-尼克松。 全美国共有58位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参加了此次由专门报道公众事务的C-SPAN有线电视频道组织的总统座次排名活动,这个节目将在今年的总统日播出。亚伯拉罕-林肯在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其次是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第四名是西奥多-罗斯福,哈里-杜鲁门位居第五。 排在最后五位的美国总统依次是威廉姆-亨利-哈里逊、沃伦-哈汀、富兰克林-皮尔斯、仅以一票之差免遭议会弹劾的安德鲁-杰克逊以及詹姆斯-布坎南。曾连任两届的克林顿的综合排名只列在第21位,还落后于只当过一任总统、19 92年试图竞选连任时败在他手下的乔治-布什之后一位,只比他的同党先辈吉米-卡特领先一位。 美国的这些学者给历任总统进行排名的依据主要有10个方面,即公众说服力、危机处理能力、经济管理能力、道德威信、处理国际关系的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处理同国会关系的能力、做事的条理性、谋求彻底的司法公正以及在各自时代里的个人政绩。克林顿在经济管理能力和谋求彻底的司法公正两方面得分较高,都排在第五位。之所以他的综合排名位居中游,主要同他的道德威信排在最后一位有关。 有目共睹,克林顿当政期间的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历史上最长的,但他的同样众所周知的同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和因之而起的在1998年12月进行的弹劾案,则使他的所有成绩都打了折扣。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前总统尼克松,后者在因水门丑闻而面临被国会弹劾的情况下辞职,其道德威信一项排在第40位,综合排名列第25位。

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8日 11 版)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的真实记录,是中国文明与发展的经验智慧的“百科全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要学好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智力支撑。 吸收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丰富完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凝聚着智慧的力量,蕴藏着道德的精髓,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滋润我们文化素质的营养“母体”。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蕴含着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和科学人文精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它以经典文献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左传》、《吕氏春秋》、《易经》、《资治通鉴》……人生之真谛、万物运行之玄妙、事物发展之必然蕴含其中,每读一本就是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它又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予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的智慧和思想就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之中。从《毛泽东选集》中可以看到他引用过几十种典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毛泽东学习,继承祖先留下的极其丰厚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熏陶我们道德人格的精神家园。中国历史文化中积蓄着道德文明的力量,中华民族道德观融入中国人心灵深处,并成为民族延续的精神支撑。我们倡导遵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等,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涵盖的内容。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一定的历史文化继承性,是对两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悌、忠信、智勇、礼让、和善等,都是历代传承的道德信条。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凸显出了超越时代的道德属性。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汉使苏武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党员干部要从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中获得启迪与激励,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 借鉴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与水平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包含着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印证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借鉴历史经验就是要将它化作工作的智慧与动力,落实在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上。

浅谈水门事件

浅谈水门事件 一、水门事件的过程 水门事件,是19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丑闻,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事件开始于1972年6月17日,当时美国民主党全国总部地下车库通往大厦的门锁两次被胶布贴住,当时所在地水门综合大厦的保安人员偶然发现这一情况,于是立刻报警。前来的两名特警出其不意地抓获了5个嫌疑人,他们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和拍照文件。之后联邦调查局找到了这些钱中有不少联号的百元大钞,由此追查发现这是这伙人的活动资金,究其来源竟是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政治费用。 随着案件的展开,种种证据的出现包括前白宫幕僚在联邦参议院水门委员会的证词,这些都开始指向白宫幕僚。而受到调查的白宫幕僚主动交代出总统上任后曾在整个白宫安装有由语音自动启发的录音系统,并录下了白宫中几乎所有的谈话,这些证词的提出是为了自保。而根据对这些录音磁带进行监听后发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水门窃听案发前后,都曾经明示或暗示过应该掩盖其上任后无论是由其本人还是下属所有过的一些并不完全合法的行动。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司法诉讼,联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总统必须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总统最终服从了最高法院的判决。面对国会众议院几乎可以肯定会通过的弹劾总统的动议,并且也很可能会被参议院定罪。1974年8月7日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休·斯科特,众议院约翰·雅各布·罗德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尼克松,告知尼克松已全部失去国会的支持。罗德告诉尼克松,条款一旦众议院被投票,弹劾势在必行。戈德华特和斯科特告诉总统,参议员不仅有足够的票数给他定罪,而且不超过15名参议员愿意投无罪票。意识到自己没能留在办公室,尼克松决定辞职。1974年8月8日晚,尼克松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当天早上,辞职正式生效。尼克松夫妇携家人在东厅与白宫人员告别。直升机把他们从白宫带到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尼克松后来回忆:“直升机转移到安德鲁斯时,我考虑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我现在还能怎么办?”在安德鲁斯,尼克松家登上空军一号,飞往加利福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员,随后抵达圣克拉门托的家。 尼克松主动辞职下台后,国会中止了弹劾案的进程,但他仍然有可能受到来自联邦或州的刑事起诉。继任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于1974年9月8日宣布给予尼克松全面且无条件的豁免权,让他不会再因为任何担任总统期间“犯下或可能犯下或是有部分责任”的罪行遭到起诉。 二、事件过程中的媒体监督 1972 年6 月17 日凌晨, 五个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的人被值勤警察逮捕。这便是水门事件的萌发, 常被称为“水门盗窃案”。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霍华德·西蒙斯派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艾尔雷德·刘易斯去采访。次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此事的报道, 并在报道中指出窃贼中有前联邦调查局人员。6 月20 日,该报又刊文直接指出夜贼与一位前中央情报局探员有直接联系,可能白宫有人员涉案。不久,两名政府官员因涉案被捕。此时,华盛顿邮报开始察觉到水门事件不是一个普通的入门盗窃案,很可能与白宫内部密切有关。1973 年1月,华盛顿邮报记者证实了水门闯入者与白宫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将水门事件的调查进一步深入。

从新闻角度对电影《水门事件》的分析

《水门事件》观后感 电影《水门事件》以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两位《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历经艰辛揭开政治黑幕的过程。作为新闻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该影片的几点感想。 首先从记者应具备的能力谈起。 记者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职业。在事实和诱惑面前,如果我们能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所得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将是无与伦比的。对正义的信仰,对真相的渴求,对证据的坚守,足以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行业保持高涨的热情。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是权高位重的人,而是那些不断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并且有着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较强的推理能力以及巧妙的采访技巧的一线工作者。 在影片中,两位主角鲍伯和卡尔,是就职于《华盛顿邮报》的最底层的小辈记者,他们拿着卑微的薪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正是由于他们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让他们在一件看似普通的入室盗窃案中看出了门道,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味。这种职业的敏感度是他们一切调查行动的开始。 当我们惊羡于这种敏感度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敏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知识的沉淀,一种经验积累的质变。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善于观察细微,从细节中获得信息,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其次是对记者精神和记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理解。 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两位记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不屈和对事实真理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当事件最后直指政府核心成员时他们没有向政府屈服,没有向金钱或是危险低头,而是依然坚持着对事实的、对新闻真实性的还原,这样的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 记者是一个诱惑与危险并存的职业。当我们的报道涉及到某些人的核心利益时,我们是坚守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屈服于诱惑与危险——如何做出选择是需要我们树立了对社会、对公众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守住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身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在多少高级的报纸杂志工作过,而是我们最初的那份对事实和真理的执着可以坚持多少年。民族的觉醒,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辛勤记录社会点滴、揭露社会真相的记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极为严格乃至苛刻的个人操守,需要我们对新闻真实的坚守和执着。 最后从影片中看新闻行业与政府的关系。 在电影中,当事情的全部真相即将被公布前,布莱徳利(总编)对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说了这样一段经典的话:“这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关系到宪法第一修正案,关系到新闻自由,也许还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兴衰荣辱”。这段话体现了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任何权力组织都不得阻止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媒体是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绝不能沦为维护权力机构腐败统治的工具。 作为舆论监督的工具,政府的工作有必要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这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宣传,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保护,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践行。在现行体制下,如何让新闻工作更加自由,我相信还是一件需要多方努力的长期任务。

【精华版】历任总统名单、大事记

美国历届总统名单、大事记 任英文名中文名任期时间党派备注 1 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1789-1797 无党派“美国国父”,未上过大学(7位),领导独立战争,《告别演说》:孤立主义传统 2 John Adams约翰·亚当斯(老)1797-1801 美国联邦党华盛顿的副总统,总统父子,费城迁都,首任白宫主人,联邦党人(vs杰裴逊等共和党人),与好友汉密尔顿闹僵→杰裴逊当选总统,XYZ事件(塔列兰索贿,美法敌对),此时英法交战(拿破仑) 3 Thomas Jefferson托马斯·杰斐逊1801-1809 民主共和党亚当斯政敌,门徒众多,建民主共和党(反对联邦党建中央银行),起草《独立宣言》(拥有奴隶→言行不一),众议院裁决上台(得票相同),从法国购路易斯安那(领土扩一倍),死于贫困(全国募捐,政敌亚当斯也不好过) 4 James Madison詹姆斯·麦迪逊1809-1817 联邦党→ 民主共和党杰裴逊的国务卿,“宪法之父”,前期:《联邦党人文集》,《权利法案》,后期:放弃联邦党→与杰裴逊创民主共和党(中央银行只对北方有利),第二次独立战争火烧白宫(英法交战,英国扣押美船)(1815新奥尔良战役) 5 James Monroe詹姆斯·门罗1817-1825 民主共和党杰裴逊门徒(反对批准宪法),1823年门罗主义(孤立主义),弗吉尼亚三杰:杰斐逊、麦迪逊、门罗,三位得票率超高(华盛顿、罗斯福),穷困而死(六位穷死:杰斐逊、门罗、杰克逊、波尔克、菲尔莫尔、威尔逊) 6 John Adams约翰·亚当斯(小)1825-1829 国民共和党门罗的国务卿,第二任总统之子,从西班牙取得弗罗里达,总统难产→众议院裁决(vs杰克逊),国立大学 7 Andrew Jackson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 民主党第一位民主党总统【国民共和党解体→民主党(杰克逊)vs国民共和党(亚当斯)→后者改为辉格党→共和党】,平民出身,军人总统(1815新奥尔良战役英雄),川普以他自比,与神枪手决斗(侮辱其妻),创民主党→杰克逊民主,杰克逊主义,《印第安人迁移法》,政治分肥(分赃制度),非常强势:“皇帝总统”“安德鲁王”“老胡桃木” (Old Hickory),维护统一,以农立国,抵制中央银行,驴象之争(被讽为“驴蛋”) 8 Martin van Buren马丁·范布伦1837-1841 民主党杰克逊副总统,“拍马屁”(50岁学骑马跟随杰克逊),击败辉格党(刚成立),第一位建国后出生,反联邦党人,支持麦迪逊,杰裴逊民主继承人:政府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独立国库法》、十小时工作制,首次经济危机未连任 9 William Harrison威廉·哈里森1841 辉格党击败范布伦,任期最短(1个月,迷恋演讲且拒绝戴帽,肺炎去世),孙子是23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首位死于“特科抹人诅咒”(Curse of Tippecanoe),打击印第安人

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

给特朗普总统的一封信

给特朗普总统的一封信 给特朗普总统的一封信 万喆2017/01/21 尊敬的特朗普总统:您好!您已经成为美国总统了,在此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祝福!您一定有点奇怪,按理说,这种祝贺都是由国家元首发出的,我一个小老百姓,怎么会想起凑这种热闹呢?对抗还是共识?事实上,我自己也是存着一些疑惑的。本来,从我一个中国吃瓜群众的角度看,咱们各干好自己的事儿,不就行了吗?但是,自从您选举获胜以来,各种消息层出不穷,好像中美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阶段,许多人提出许多对抗性很强的议题,让人咂舌。作为一个啥也不是的人,生活在当今全球最重要的这段关系中,我也不禁被动和主动产生了一系列的想法,不吐不快。首先,尽管当前的舆论环境中的对立情绪似乎不弱,但通过现象看本质,我却认为,中美两国的这一届政府,至少在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上有几乎一致的共识。第一个问题是人民币汇率。要知道,在整个2016年,世界上有两个声音认定并大声疾呼中国的人民币被低估了,根本不应该贬值,甚至需要进一步升值。一个声音是中国的人民日报,另一个声音就来自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大选的特朗普总统您。第二个问题是国内改革。双

方新政府都显示出强烈的改革愿望,并且表示出将拿出决心、智慧和勇气推行、深化改革。第三个问题是目的。中美这一届政府都再三强调人民的福祉,并将使人民获得幸福作为努力的最终和最高目标。这些问题实际上奠定了政府运行的方向和基础,而两国如此相似。当然,两国一定有很多的不同,乃至分歧。但是,既然都是为了民众服务,不妨来看看,两国民众的基础观点或认识是否有合作的基础呢?美国人关心的问题对于美国民众而言,也许他们对中国所关心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中国是否尊重美国?这个答案其实是相当肯定的。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并非一日建成,尤其在二战后,与其说这是个经济强大、政治强大、军事强大的现象,不如说这是个漫长的、深刻的信用建立过程。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是个长期的事业,值得也获得了中国人的尊重。我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人,因此不能说代表了谁,但正由于我的普通,应该有很多人都和我差不多,爱中国,但也对美国怀有喜欢之情,看个美剧啦、吃个美餐啦,等等。这些喜欢也许非常鸡零狗碎,但从根本上,还是源于一种尊重。在近年来中国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概念中, 也将中美关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希望打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渠道,使大家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为全球治理的新秩序奠定更扎实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美国的问题是不是都是中国造成的?这个问题我其实也经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43人总排名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43人总排名 第一任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任期:1789年-1797年开国总统所属政党:联邦主义者 第二任白宫的第一个主人: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任期:1797年-1801年人称“老亚当斯”,儿子是第6任美国总统,和儿子共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所属政党:美国联邦党 第三任《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玛斯?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 任期:1801年-1809年民主共和党 第四任美国宪法的奠基人:詹姆斯?麦迪逊 (James Madison) 任期:1809年-1817年民主共和党 第五任“门罗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 任期:1817年-1825年民主共和党 第六任能干的外交官:约翰?昆西?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李学举部长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任期:1825年-1829年人称“小亚当斯”,父亲是第二任美国总统,和父亲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民主共和党 第七任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Andrew Jackson) 任期:1829年-1837年民主党 第八任第一个立国后出生的总统:马丁?范布伦 (Martin Van Buren) 任期:1837年-1841年民主党 第九任任职期最短的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 (William Henry Harrison) 任期:1841年上任一个月后便死在任期内,其孙为第23

任美国总统。辉格党 第十任第一个由副总统接任的总统,也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总统:约翰?泰勒 (John Tyler) 任期: 1841年-1845年辉格党 第十一任第一位“黑马”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James Knox Polk) 任期:1845年-1849年民主党 第十二任第一位职业军人出身的总统:扎卡里?泰勒 (Zachary Taylor) 任期:1849年-1850年死于任内辉格党 第十三任在奴隶制问题上不得人心的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 任期:1850年-1853年辉格党 第十四任声望很低的总统:福兰克林?皮尔斯 (Franklin Pierce) 任期: 1853年-1857年民主党 第十五任独身的总统: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1857年-1861年民主党 第十六任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 1861年-1865年在任内被暗杀致死 第十七任险遭弹劾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 (Andrew Johnson) 民主党 1865年-1869年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第十八任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 1869年-1877年 第十九任通过幕后交易上台的总统:拉瑟福德?B?海斯 (Rutherford

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共产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 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建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经历的刻骨铭心磨难、我们伟大民族进行的感天动地奋斗、我们伟大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伟业,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认识党的光荣伟大,不仅要充分认识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光荣伟大的业绩,而且要充分认识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水门事件报道

水门事件报道 《华盛顿邮报》1972年10月10日 联邦调查局人员已经确认,水门闯入事件的背后,是一场旨在维护尼克松总统连任的大规模的政治间谍与颠覆活动。该行为是由白宫以及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官员指使的。 据来自联邦调查局以及司法部文件的信息称,自1971年起,这些活动选定了所有主要民主党候选人为目标,被视为总统连任努力的根本战略。 在水门事件调查中,联邦调查局人员发现,尼克松竞选捐赠金中有数千万美元预留了出来,专供开展广泛的地下竞选活动使用,即当成破坏民主党候选人个人名誉或扰乱民主党竞选的活动开支。 据说,竞选中开展“情报工作”是正常的,且两党都有所行动。但联邦调查员称,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此次尼克松共和党一方采取的行动无论是从范围还是密度上看,都是史无前例的。 后两段描述的是那些肮脏的交易: 尾随民主党候选人的家庭成员;搜集他们私生活中的各种书面材料;伪造信件并盗用带有候选人抬头的信纸进行散发;向媒体泄露错误或伪造的新闻;扰乱竞选活动安排;窃取竞选机密文件并调查多为竞选雇员的私生活。 此外,调查员称,活动还包括有组织地培植一些活动分子,混入到共和党和民主党代表大会的游行中去;对于潜在的尼克松竞选捐赠者的捐赠确定到位以前,对他们进行调查等。 水门闯入事件48小时后白宫录音(1972年6月23日,尼克松与白宫办公室主任海德曼) 海德曼正在谈论他们自己对闯入事件的调查:“我们又碰到麻烦了,联邦调查局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那个格雷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管理他们……他们的调查……开始涉及到一些我们不希望他们掺合的地方……迪安……现在也同意米切尔的提议,解决这一切的唯一方式……就是我们得让弗农·沃尔特(中情局的副局长)给格雷打电话,就跟他说:‘你们别插手这事了,啊,别插手这个案子。我们不希望你们太多介入其中……’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停下来。” 尼克松:“好的,这样就好了……可你怎么把他找来呢?就是说你……好吧,我们来掩护赫尔姆斯好了……你把他们找来吧。” 海德曼:“没问题。” 尼克松:“要强硬些。他们既然使狠的,我们也要以奇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海德曼:“行,就这么办了。” 尼克松:“跟(赫尔姆斯和华特)说,‘看,这么做会把全部事情都暴露出去,就像整个猪湾事件一样,总统觉得’——啊,总之就不要谈什么太细节的东西。也别跟他们说我们没有参与,在这一点上不要太强调,就说‘这是个美丽的错误’之类的话,不要再在这上面查下去,‘总统认为那样将会又把猪湾事件之类的陈年旧事给翻出来’。嗯,‘这帮人是想从中再捞一笔’,他们应当把联邦调查局找来说我们是为了国家好,‘这个案子别再深挖下去了’。” 共和党主席鲍勃·道尔一次演讲中对《华盛顿邮报》的污蔑 本次竞选中最大的丑闻,莫过于《华盛顿邮报》成了麦戈文竞选的忠实仆人,无视法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美国第一位被弹劾审判的总统

美国第一位被弹劾审判的总统 安德鲁·约翰逊是美国第17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审判的总统。 安德鲁·约翰逊1808年12月29日生在北卡罗来纳州荒郊野外的一个公共棚屋里,家徒四壁,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他3岁丧父,当过流浪儿,后来学习裁缝,继而自己开了家裁缝店,生活才有了着落。 约翰逊从未上过一天学,靠自学并通过阅读别人的演讲稿获得启蒙知识;18岁结婚后,妻子伊莱扎教他写作。 1829年,约翰逊当选格林维尔镇议员,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之后历任镇长、田纳西州众议员、田纳西州参议员、联邦众议员、田纳西州州长、联邦参议员、美国副总统、总统等职,从镇议员到国会议员,从镇长到总统,民选官职他都干过,从最基层(格林维尔镇当时人口不足600人)一直干到美国权力的顶峰。 林肯总统遇刺身亡后,当了42天副总统的约翰逊于1865年4月15日宣誓就任美国第17任总统。约翰逊继续执行林肯总统的政策,对战后南方实行温和的重建,而国会则倾向激进的重建,为此,国会与总统的矛盾尖锐化。 当时,战争部长埃德温·史丹顿也看不惯总统的政策,常与总统对着干,约翰逊总统声称要解除他的职务。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总统任命官员必须征求参议院意见并获得批准,但给总统解除这些官员的职务则有自由裁量权。 国会借机向总统发难,于1867年2月18日通过了《公职人员任期法案》,规定总统解除官员的职务和任命一样,必须经参议院批准。约翰逊总统否决了这个法案,国会于1867年3月2日再次以三分之二多数票推翻了总统的否决,在这种情况下,法案无需总统签署即生效。 《公职人员任期法案》生效后,约翰逊总统坚持解除了史丹顿的职务。1868年2月24日,众议院以总统执意违反《公职人员任期法案》为由,启动了对他的弹劾程序,以128票对47票的投票结果通过。 弹劾就是罢免享有司法豁免权等特权的联邦高级公务员职务。美国联邦层面迄今共有19起弹劾案,其中对总统的弹劾案只有两起。另一起对总统的弹劾审判发生在1999年2月12日,第42任总统威廉·克林顿因在其性丑闻中犯有“伪证罪”和“妨碍司法公正罪”遭参议院弹劾审判,以17票之差免遭弹劾。 在弹劾程序中,众议院相当于普通公诉案件中的检察官,要列举被弹劾人的一条或数条“罪状”。如果其中至少一条“罪状”获得二分之一多数票通过,则将弹劾案提交参议院审理;否则,弹劾程序终止。 参议院审理弹劾案也叫“弹劾审判”,对总统的弹劾审判由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法庭主席,对其他官职的弹劾案由副总统担任法庭主席。弹劾审判是唯一没有陪审团审理的案件,参议院相当于陪审团,参议员充当陪审员。如果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认定弹劾的某一罪名成立,则被弹劾人的职务即被罢免。 弹劾审判属于政治审判,它只认定被弹劾人有罪,但不能判刑。官员被弹劾后就成了普通公民,其犯罪行为接受普通刑事法院的审判。 1868年3月5日起,参议院开始对约翰逊总统进行弹劾审判,至5月26日最后一场审判,参议院的表决结果是:35票认为“有罪”,19票认为“无罪”。也就是说,如果有1张“无罪”票转投“有罪”票,弹劾即获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总统立即下台,然后再对其进行刑事判决。 约翰逊总统胜诉,史丹顿立即辞职走人,参议院也批准了总统对约翰·斯科菲尔德,接任战争部长的提名。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六种能力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六种能力 这六种能力是:改革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共事能力和领导全局能力 一、改革创新能力 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能力和领导决策水平(引自党十七大讲话)。到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次上来讲,具体地说,要具有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管理能力和立足大局开拓创新能力。 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摆脱僵化的思想观念、不合时宜的做法的桎梏,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经世之学”、“济世之才”,识大体,有远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去谋事、想事、做事、成事。这样才能着眼经济发展大势,着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借鉴内外一切发展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长智慧,提高创新能力。避免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眼光分析和研究客观事物,避免就局部论局部、就眼前论眼前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目光短浅、墨守成规,或是固步自封,我们的事业就缺乏发展生机和活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来很远,但是我们的目光应更远。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施政方略是否符合企业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要以事实和数字分析说话。 例如:酒店营销政策的创意、餐饮部菜品的更新、足浴部新项目的推广等等,都是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改革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话言表达能力 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这不仅指日常言谈话语的表达,结合领导干部工作特点,还应具备三方面的素养。 其一,脱稿演讲。在合同洽谈、融资合作、会见来宾、重大接待、行业交流等场合,应具备这一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个人气质与修养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单位的品牌形象塑造。只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历练,才能不断塑造激情、亲切、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与魅力。应善于结合工作所在地所从事的职业,了解有关历史、风俗、传说、典故,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储备“才学”,做到“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二,半脱稿演讲。在部署工作时,要使指示、决定、措施、要求等更具号召力、鼓动性,可结合实际,借鉴有关经验、分析正反典型,即兴发挥,让大家喜闻乐见,产生共鸣,使动员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领导干部需要熟悉和掌握新形势下的管理理念、市场规律、领导艺术的基本要求,只有胸有成竹,部署工作任务时才能激浊扬清,条理清晰,激发智慧,更好地统一群众思想和行动。?其三,不脱稿讲话。在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或宣读通报、通令、命令等场合,应避免出现念错字、断错句、语言不畅等现象,因此,应加强文化知识、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提高话语表达能力,不应该满足于小圈子里的交际,而应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做到勤勉笃实,博览群书,“学而不厌,侮人不倦”。广博的知识,对于领导者管理和为人,能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也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有较强的话语表达及理解能力,也才能将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准确、翔实地传达到位,落实到底,防止出现不应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三、文字综合能力?领导运筹帷幄,把关定向,多靠文稿形式实现。文字撰写和材料综合能力,直接影响领导者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工作能力的发挥,而且还直接影响群众士气。 无论撰写讲稿,还是组织起草其他材料,或批改部门的请示、下属单位报送的文稿,都要求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业务指导能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有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本职业务素质、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知识,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和广阔视野。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拉链门”、“虐囚门”等。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为了要罢免要求他交出证据的特别检察官,迫使拒绝解任特别检察官的司法部长辞职,司法次长继任司法部长後,又因为拒绝罢免这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後第三任司法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面对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

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从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开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于1974年和1976年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水门事件内幕的书《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译《惊天大阴谋》)和《最后的日子》(The Final Days),两位记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采访、报道以及挖掘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 影视作品1977年,根据《总统班底》一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在第4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导等在内的共计四项大奖。向两位记者提供情报的人,代号为深喉,在2005年5月31日揭晓,是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W. Mark Felt)。 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也对水门事件进行了影射。 但最终,水门事件的卸任总统尼克松因继任总统富特对其无条件赦免而免受宪法制裁 拉链门 拉链门事件 拉链门事件,即莱文斯基丑闻,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连任成功后发生的一宗丑闻。这案是克林顿在任时最为人熟悉、最为人记着的一宗事件。 [编辑本段] 经过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束后,克林顿的白宫处于选后的放松状态,碰巧当时共和党的国会为了预算问题而与白宫抗争,冻结了联邦开支,许多政府雇员都被指示暂时不要来上班,造成了包括白宫在内的许多政府机关空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文斯基邂逅、调情、并发展为情人关系。 克林顿和莱文斯基的亲密关系维持了5个月。虽然外界并不知情,但是在总统周遭的执勤人员之间却是公开的秘密。1997年4月,莱文斯基的上司担心她与总统过从太密,于是把她调职到国防部。 莱文斯基在国防部认识了琳达·崔普,两人成为闺中密友。莱文斯基开始向崔普透露与总统交往的内容。她不知道,关于这个滔天秘密的电话谈话被崔普秘密录音。 1998年1月,宝拉·琼斯性骚扰案的原告律师开始搜集总统拈花惹草的证据,试图藉以证明总统的好色性格。莱文斯基呈交了书面证词宣称自己没有和总统往来,

那些年,遭弹劾的外国领导人(上)

那些年,遭弹劾的外国领导人(上) 2017年3月10日,随着韩国宪法法院宣布通过针对 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朴槿惠这位韩国首位女总统也成了该国首位遭中途罢免的总统。人们在对于朴槿惠这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颇有影响、个人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的东亚女政治家的悲剧性人生感到唏嘘的同时,也将视线再度聚焦到“弹劾”这一当代国际政治中重现率并不低的现象上来。 什么是“弹劾” 根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界定,弹劾是免除不称职公职人员的法律程序。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弹劾是民主制国家议会对总统、首相、大法官等政府高级官员的犯罪或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西方弹劾制度的理论根基是“分权与制衡”和“议会或国会至上”。由于政治体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不同,各国提出弹劾案的权限规定有所不同,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先由下议院或众议院提出弹劾,再由上议院通过投票裁定被指控者罪名是否成立,英国的议会和美国的国会属于此类;二是由议会两院共同组成特别机构来通过弹劾案并进行审判,例如日本;三是先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作出决定,提出弹劾案,再由宪法法院进行审判,如德国、意大利;四是由议会提出弹劾案,再由普

通法院进行审理,例如比利时。 弹劾起源于14世纪的英格兰,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国王与国会的交锋中得到发展。当时的弹劾主要被新兴资产阶级用来监督和制裁国王及其政府中的封建势力,以维护本阶级利益。后来,随着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和政府能力的增强,以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司法权的独立,过于繁杂的弹劾程序逐步为不信任案程序所代替。1806年对梅尔维尔勋爵的弹劾是英国最后一次弹劾案。与弹劾相比,大选中的失败或下议院中信任投票的失败是驱逐内阁大臣的更迅捷手段,对法官的革职则由议会自行裁决并公布。 许多国家效仿英国建立起弹劾制度。特别是在一些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国家,议会加强了对总统、政府的监督,较广泛地采用弹劾制度。《美国宪法》第2条第4款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因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而受弹劾并被定罪时,应予免职”。不过这仅是原则性的规定,在具体实践中各方对罪责的认定经常出现分歧,加上权力、党派、利益之争缠绕其间,美国历史上对总统的弹劾成功率极低。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由于在南方重建问题上采取妥协立场并否决民权法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面临弹劾危机的总统。1868年3月参议院启动对他的弹劾程序,罪名是“犯有重大罪行和行为失检”,最终他以一票之差被宣告无罪。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探寻未来——读《与领导干部谈历史》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探寻未来——读《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中华民族素有历史学习、历史借鉴的传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从历史中探寻未来,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汲取历史智慧,是增强理论修养和提高为政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撰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一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撰写的30多篇关于历史学习、历史借鉴的文章。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镌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孕育出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它蕴含着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民惟邦本;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如仁爱、孝悌、忠信、智勇、礼让等;它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英勇奋斗,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历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熏陶着我们的品格。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从历史经验中借鉴得失、汲取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本书围绕国家治理的大历史观、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历史中蕴含的

治国理政智慧等内容编排,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等六个方面,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系统归纳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与规律,弘扬中华文化的政治智慧,从历史的角度阐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该书序言中写道,波澜壮阔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但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并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的统一性寓于历史的多样性之中。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具体进程和丰富经验,都雄辩地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树立历史眼光,坚持以史鉴今。实践表明,历史是理解未来的一把钥匙,我们只有树立历史眼光、善于登高望远,才能不被浮云遮眼,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看清前进的道路,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更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树立历史眼光,把握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本书既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汲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