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及以下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要求

10kV及以下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要求
10kV及以下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要求

10kV及以下项目初步设计(代可研)要求

一、技术部分

1、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不再单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作初步设计(代可研)工作。其深度原则上按照贵州电网公司《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代可研)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进行编制、设计;

2、设计依据:应将勘测设计合同、2009-2013年县级电网规划等作为设计的依据;

3、气象条件中覆冰情况应参考设计线路经过的路径在2008年冰灾的覆冰情况进行设计。线路经过地区若出现过0℃的气温,设计覆冰不宜少于10mm。覆冰超过15mm的,应参照该覆冰情况验算后确定线路的设计覆冰;

4、安全系数:3

5、50线径建议取3.0,70线径建议取3.5,95以上线径建议取3.8-4.0;

5、10kV、400V线路要求采用50及以上导线。为了今后负荷的发展,10kV主干线的线径原则上不小于120,负荷较重的次干线不小于95。10kV线路拉线线径建议采用比导线规格小一号的镀锌钢绞线,不宜小于35;

6、70以下耐张杆拉线埋深不宜低于1.8m,直线杆埋深不宜低于1.5m;

7、拉线的埋深应根据土壤的情况确定其埋深。冲刷土壤、堆积土壤拉线应加深,或加卡盘;

8、需要加固的线路:加固段连续5基以上的直线杆,应考虑1基电杆打防串倒拉线;支线工程第一基杆建议用耐张杆;变压器前后各一基应设为耐张杆;

9、所有10kV线路设计必须办理规划、林业协议(可打捆办理);

10、电杆原则上不采用方杆,都采用非预应力杆。要求壁厚为35mm的混泥土标号不宜小于C60,壁厚为50mm的混泥土标号不宜小于C50;交通运输困难的地段,建议采用两节普通杆,中间用法兰盘连接;

11、杆塔平均档距建议在60-65m之间,支线杆第一基不宜超过40m;

12、涉及变电站出线的10kV线路,设计图纸应包含主干线的变电站出线布置图。结构部分要求有杆型一览图、金具组装图、基础示意图、特性曲线等。低压线路要求提供平面示意图;

13、线径在120及以下导线的耐张绝缘子均采用XP-70,直线杆在覆冰较重的地

段采用P15-P20;

14、线路路径图中应标注导线型号、长度、变压器名称及其容量,新建(或改造)部分用颜色或粗细区分开来,400V线路在相应线路上打四个斜杠,220V线路在相应线路上打两个斜杠;

15、提供的图纸、说明书、概算书必须签字、盖章;设计说明书应附工程汇总表;

16、设备、材料型号的选择原则上参照《贵州电网建设工程设备材料信息价(2009年1-6月)》中的设备、材料型号进行选择;

17、10kV线路、配变、柱上开关、低压线路等图纸、说明书必须以10kV线路名称为单位打捆设计、出版。如10kV金城线工程,内容应包含10kV线路工程、配变工程、柱上开关工程、400V线路工程、220V线路工程等等。其中10kV线路工程必须说明(或标注)主干线以及每条分支线的长度、型号,配变工程必须分别说明(或标注)每台配变的名称、型号,400V线路工程、220V线路工程必须分别说明(或标注)每台配变的400V线路工程、220V线路工程的长度、型号等等。

18、电缆工程:

1)对每条需开展设计的电缆工程的现状(包括电缆的型号、长度、现有的联络情况、负荷情况、配变台数、容量、电源点等)进行阐述,改造工程还需说明原有线路的电缆、架空线路的长度、型号,并结合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及《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

2)初步设计(代可研)说明书应结合规划进行5~10年的负荷预测,根据负荷预测、互倒能力,确定电缆截面、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对于需转移已有线路部分负荷的,应对工程建设前后负荷的分配情况进行说明;

3)电缆工程必须提供政府关于10kV电缆入地项目土建部分出资和完成时间的承诺函以及电气部分出资的承诺函;

4)所有电缆工程都必须考虑负荷转移工程,转移工程与电缆工程一起进行设计;5)需安装环网柜、分支箱的电缆工程应根据负荷预测、可靠性规划和网络优化情况, 确定环网柜、分支箱的数量和安装位置。环网柜、分支箱需说明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

6)接入电缆工程的配变,原则上由环网柜或分支箱接入,不能直接接电缆;7)由变电站引出的电缆工程,应提供变电站出线布置图,并标明接入间隔的位置。不是直接接入变电站的电缆工程,应说明该电缆工程首端和末端接入位置。8)零星电缆工程(配变)工程,每条必须说明建设理由,每条电缆型号应根据负荷情况进行选择,长度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确定,不能估计;

9)对于用户专用变压器,电缆工程只考虑为该变压器留接入端口,其接入由用户投资建设;

二、技经部分

1、编制说明要简明扼要的介绍工程概况,包括线路长度、导线规格、杆塔数量、地形、地质、运输等基本情况。编制依据要说明其依据来源。概算书中的工程量应与设计说明书的工程量一致;

2、定额按照《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执行;

3、设备、材料的价格主要参照《贵州电网建设工程设备材料信息价(2009年1-6月)》的价格;

4、10kV线路、配变、柱上开关、低压线路等概算必须以10kV线路名称为单位打捆设计、出版。如10kV金城线工程概算书,内容应包含10kV线路工程概算书、配变工程概算书、柱上开关工程概算书、400V线路工程概算书、220V线路工程概算书等等;

5、有拆除工作的,特别是电缆工程,因建电缆而拆除的架空线路部分以及由电缆工程转供电而拆除的配变架空线路部分等,概算必须考虑拆除费用。

10kV线路典型设计(架空线部分)说明

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依据的规程、规范有: 1.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 1.2《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87 1.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 1.4《环型混凝土电杆》GB396-1994 1.5《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5130-2001 1.6《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 1.7《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DGJ62-84 1.8《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 1.9《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 2.图集内容 2.1杆塔图 2.2机电图 2.3部件图 2.4铁塔基础图 2.5铁塔加工图 3.气象条件 3.1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气象条件 3.1.1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气象条件见表一: 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气象条件组合表(表一) 3.1.2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气象条件的确定应注意以下情况:如果沿海及跨海峡地区风速超过35m/s,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算。 3.2广东省山区气象条件 3.2.1广东省山区分为Ⅰ、Ⅱ类气象区,气象条件见表二: 山区气象条件组合表(表二) 3.2.2山区气象条件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情况: 山区覆冰超过10mm、风速超过25m/s的特殊情况,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算。对于当

地不同的气象条件,可分别以最大风速和覆冰厚度相对应,选出大致相当的气象条件。对于相差较大的气象条件,可参照以下定值: a)电杆强度计算大致以aCdL p V2为定值进行参照计算。 其中:a----风速不均匀档距折减系数,取值为:1.0(V<20m/s),0.85(20m/s≤V<30m/s), 0.75(30m/s≤V<35m/s),0.7(V≥35m/s); c----导线风载体型系数,取值为:1.2(d<0.017m),1.1(d≥0.017m); d----导线外径或覆冰的计算外径,单位为m; L p ----水平档距,单位为m; V----计算风速,m/s; b)横担强度计算大致以γ 3AL V 为定值进行参照计算。 其中:γ 3 ----导线自重加最大覆冰重的比载,N/(m.mm2); A----导线截面面积,单位为mm2; L V ----垂直档距,单位为m。 c)城区设计风速按《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d)山区风速可按不高于25m/s考虑。 4.架空线路 4.1导线的选择 导线一般应选用钢芯铝绞线。主干线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结合各地10kV配电网的发展规划,主要采用LGJ-150/20、LGJ-185/25、LGJ-240/30等几种;分支线导线截面按安全载流量和电压降选择,主要有LGJ-50/8、LGJ-70/10、LGJ-95/15、LGJ-120/20等几种。 4.2导线的安全系数 4.2.1广东省角钢组装塔、砼杆及钢管杆安装导线的安全系数见表三: 导线的安全系数取值表(表三) 4.2.2如果导线的平均运行应力上限超过导线拉断力的22%,要考虑防振措施。 4.3导线的排列 单回路导线采用三角形及垂直排列两种方式,多回路采用垂直排列方式。铁塔部分垂直排列横担间距离为1000mm,双回路铁塔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为1800mm,四回路铁塔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为1000~1600mm。直线砼杆垂直排列横担间距离基本为800mm,单回路耐张砼杆垂直排列横担间距离为1000mm。 4.4档距及线间距离 4.4.1档距 城镇地区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取40~50米,郊区及农村地区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取60~100米,高差较大的地区取60~200米,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1千米。市区及县城的配电线路供电半径一般控制在3千米以内,近郊地区控制在 5千米以内。 4.4.2线间距离 10kV配电线路最小线间距离详见表四: 10kV配电线路最小线间距离(表四) 对于表四,应注意以下几点: a)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 b)为满足变电所出口短路时的要求,在变电所的出口处的终端杆塔线间距离一般增加到 0.85m。 c)当变电所出口短路容量较大时,应采用综合措施。 d)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m,如为双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为0.45m,距下排主干线横担为0.6m。 4.5杆塔

水利工程可研初步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时期的设计报告 一、总体定位 (一)三时期划分 依照国家前期工作治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时期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时期等3个时期,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时期要紧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时期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时期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时期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时期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 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上述三时期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时期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打算治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进展的理念,对三时期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时期报告编制规程的要紧作用 1.项目建议书应依照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

10kV线路典型设计

第八卷 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 第一篇总论

第1章总论 1.1设计依据 1.1.1设计依据性文件 南方电网公司关于配网工程标准设计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意见。 1.1.2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GB 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14049-1993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导线》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396-199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T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 绝缘选择标准》 GB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DL/T 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程》 DL/T 51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499 2001 《农村低电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0 2002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Q/CSG 10012-2005 《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CSG 10703-2009 《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原则》 Q/CSG 11501-2008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抗冰加固技术导则》 1.2设计内容 10kV架空线路标准设计包括杆塔的标准设计和机电组装图及加工图的标准设计。杆塔的标准设计,即对于不同的材质、导线截面、气象、回 1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审批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 审批要点 目次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二、水利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程序 三、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及概算调整 四、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批实例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1、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投资进行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 基本建设的内容。 基本建设的主要作用。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2、水利基本建设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水利固定资产并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水利项目。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已批准的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专业和专项规划及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2、水利基本建设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项目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从隶属关系上划分中央项目、地方项目。 按投资主体: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 按项目规模:大型、中型、小型。 按项目类别:水库枢纽、水电站、河道治理工程、引调水工程、灌溉排涝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 按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项目。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1、我国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进步和提高设计质量; 初步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是编制开工报告、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

一、总体定位 (一)三阶段划分 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 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编制。

10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张唐铁路丰南南站10KV配电所外部电源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张唐铁路丰南南站10KV配电所外部电源工程 1.2工程地点:丰南 1.3主要工程内容: 1.3.1柳树圈220KV变电站至丰南南10KV配电所架空及电缆电源线路1条,黄各庄110KV变电站至丰南南10KV配电所架空及电缆电源线路1条,以及2条线路的电力试验。 1.3.2丰南南10KV配电所电源线路的引入接口施工及送电前试验。 1.3.3完成丰南南10KV配电所电源进线的供用电及送电手续办理。 1.3.4完成丰南电力公司要求的相关流程手续办理,按地方要求办理完成各种规划的相关手续。 1.3.5负责协助甲方完成线路施工的青补及征占地工作及相关手续的办理。 1.4承包内容及方式:本工程包含供用电手续办理、包含线路设计、定测及线路施工、包含除甲供料(架空导线、高压电缆)外的其它所有材料设备供给及电气试验,包含工程验收及开通送电等。 1.5工程性质: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10千伏及以下外电源工程,按唐山供电段和丰南电力公司要求进行线路和设备安装施工,并按供电段和丰南电力公司要求进行线路和设备试验,并提供供电段和

丰南电力公司认可的试验报告。 第二节施工期限 2.1 丰南南10KV配电所外电源开工日期2015年6月5日;竣工日期2015年6月30日。到期如乙方不能按期送电甲方将采取临时送电措施,临时送电发生的费用全部从乙方的施工费用中扣除。 2.2双电源供电线路的送电时间根据前期商量可将其中一条线路放宽时间于2015年7月30日前送电。 2.3由于甲方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正常工期可依次顺延。 第三节设计依据和规范 1.1设计依据: 1.1.1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张唐铁路项目经理部的设计委托。 1.1.2国网冀北唐山市供电公司批复的供电答复单 1.2设计所依据的主要规程、规范: 1.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1.2.2《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1.2.3《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1.2.4《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DL/T5394-2007)1.2.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2.6《电缆防火标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2.8《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

10KV架空线路设计施工方案

10KV架空线路施工设计 一、工程名称:毛纺甲乙线石油分新建改造工程。 二、建设规模: 新建10KV架空线路总亘长3750M,其中双回1442M,单回866M ;新建10KV电缆线路总亘长4587M,其中双回1875M,单回837M。架空线路采用185绝缘线8900M,120 绝缘线2600M ;电缆线路采用YJV22—3X240型电缆470M , YJV22 —3X120型电缆2070M , YJV22—3 X70型电缆1150M , YJV22—3 X50型电缆900M,直埋敷设。新立12M水泥杆45 根,新安装315KVA变压器1台,500KV/X 2箱变一座,柱上真空断路器4台,电缆分支箱2台,更换630KVA变压器3台。 三、工程地点:XXXXXXX。 四、工程计划时间: 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02年9月20日 工程计划竣工日期:2002年10月28日 五、工程组织机构: 工程经理:XXX 工程监理:XXX 工程技术负责人:XXX 工程安全负责人:XXX 六、施工小组机构: 第一小组组长:XXXX安全员:XXXX 第二小组组长:XXXX安全员:XXXX 城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XX供电局城网改造工程,依据改造现场的实际制定本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时,按本方案认真执行 一、城网改造工程分别由两个施工小组执行。 第一小组:负责本次城网改造工程施工。 第二小组:配合第一小组停送电及工程竣工验收。 二、施工方案: 1、运输: ①水泥杆的运输:水泥杆到位后,利用拉杆车运至现场,分别到位。 ②导线及三盘运输:导线到位后,用放线车装载绑扎牢固后,用四轮车牵引运输到现场,进行放线。三盘到位后,用汽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2、施工进度表的执行: ①耕地内施工,可于春种前或秋收后进行施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更。 ②其它地段施工随施工进度表进行。 3、施工方法: ①水泥杆起立:水泥杆到达现场后,利用12吨吊车进行立杆,人工扶正及回填土。水 泥杆起立前,需安装横担,进行电杆组立。 ②新建开关台组装:水泥杆组立后,由4人组装开关台金具、引线及开关安装,安装标准执行设计图纸。 ③导线架设:对于改造工程,采取旧线带新线方式进行放线,用汽车进行牵引,牵引过 程中通讯必须保持畅通,防止有卡线、断线等故障发生。 ④过路顶管:施工前需在路两侧挖4M X 3MX 4M的操作坑,以便于顶管施工。

2017年咨询师继续教育100分试卷(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水利专业

2017年咨询师继续教育 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设计灌溉面积,应根据灌区气候降雨条件和生产习惯、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种植结构和灌区作物组成,拟定不同的灌溉面积方案,通过()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设计灌溉面积。 A.水土资源平衡 B.水资源规划 C.水资源分析 D.土地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综合利用水库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和规模较大电站的装机容量等规模指标,应在()阶段基本选定。 A.项目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 C.初步设计 D.施工图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深度和精度要求,水文的主要参数和成果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 A.基本确定 B.初步分析 C.初步拟定 D.确定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适用的工程类型和规模包括:() A.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B.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C.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D.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港口航运工程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具有发电功能、同时承担农业灌溉、供水任务和有下游生态基流放水要求的综合利用水库,其出库流量具有()等特点,因此应统筹分析各方面用水特点,协调发电用水与其它用水的关系,合理选择单机容量和机组机型。 A.出库流量过程较均匀 B.库水位变化小 C.水温较低 D.流量过程不均匀,水位变幅大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防洪标准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A.总体上要与流域、区域的防洪标准相协调,注意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洪标准相协调。对于跨界河流,要严格按照防洪规划提出的防洪标准进行建设,不得任意提高、改变防洪标准,避免水事纠纷和矛盾 B.防护区可以分为几部分单独进行防护的,应按分区设防分别确定各分区的防洪标准 C.防护区保护人口和耕地数量原则上应按可能淹没范围内实物进行统计 D.确定防洪标准时,可适当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和近远期结合要求,需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水利水电工程的类别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予以确定,其中正确的是()

10kV线路 设计 规范

2 2 10kV架空配电线路总体说明 2.1 总体说明 2.1.1规划原则 2.1. 1.1、供电区分类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按行政级别、城市重要性、经济地位和负荷密度等条件将供电地区划分为四级、供电分区划分为六类。配电网设备按照不同地区级别、不同供电分区装备技术要求有所差异,满足不同负荷密度下、不同供电分区的需要。 表2.1.1.1-1 地区级别划分表 表2.1.1.1-2 地区级别与供电分区分类对照表 2.1. 1.2、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及电网结构 表2.1. 1.2-1 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及网络结线方式 (1)10kV配电线路的长度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各类供电区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类3km,B类4km,C、D类6km,E类10km,F类15km,E、F类供电区的线路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2)A、B、C、D类供电区10kV线路应实现绝缘化,E类宜实现绝缘化。 (3)同一地区同类供电区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应尽量减少并标准化。电缆环网结线方式每回线路主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过多。架空线路应合理设置分段点,减少故障停电范围。在配电网络规划与建设改造中,应根据规划导则,结合地区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供电区域的用电性质、负荷密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配电网络接线方式。 (4)各种网络结线方式示意图为: 单环网接线方式

多分段单联络接线方式 单环网、多分段单联络都是通过主干线路末端之间的直接联络,实行环网接线,开环运行。这种接线具有运行方便、结线简单、投资省、建设快等特点;对于架空线路,只 要在主干线路上安装若干台杆上开关即能实现。当主干线路任一段线路或环网设备故障、检修时,可通过分段开关切换,确保非故障段(非检修段)正常供电,大大提高了系统供电可靠性。但该接线方式要求每条线路具有50%的备供能力,即正常最大供电负荷只能达到该线路安全载流量的1/2,以满足配电网络N-1安全准则要求;一般每条线路配变装接容量不超过10MV A。双环网接线方式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及杆型图(试行).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及杆型图 (试行) 舟山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编 (2015年1月)

第1章典型设计依据 1.1 编制设计依据文件 《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2013年版) 第2章典型设计的说明 2.1.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设计与建设规范 2.1.1 导线截面的确定 10KV架空线路导线根据不同的供电负荷需求,主干线路采用240mm、150mm截面两种导线,其中新建线路采用240mm导线、改造线路采用150mm导线;支线(包括分支线)采用70mm导线,根据规划有可能成为干线的导线宜一次性敷设到位。 0.4KV线路主干线导线采用120mm,支线选用70mm导线;分支线采用4*50mm架空平行集束型导线,分支线与单户接户杆采用2*25mm架空平行集束型导线;低压线路设计时宜采用四线一次规划敷设到位,沿墙敷设的低压线路宜采用架空平行集束型导线; 对于旅游聚区域三相四线制低压采用接入的低压结构配网可以电缆与架空混合布置形式,既主线采用架空线路、支线采用电缆接入户外分支箱,采用电缆接入用户集中由分支箱接入。 2.1.2 导线类型的选取 2.1.2.1 线路档距在100m以下,应采用架空绝缘铝绞线或绝缘铝合金绞导线,并应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 2.1.2.2 线路档距在100m-350m,城市应采用绝缘铝合金绞导线,农村地区采用钢芯铝绞线。 2.1.2.3 线路档距在350以上m,应采用钢芯铝绞线。 2.1.2.4 海岛的实际情况,城镇区域宜采用绝缘导线,农村跨越山区的线路宜采用钢芯铝绞线。 2.1.3 线路杆型结构 2.1. 3.1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杆型按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直线杆、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分支(T接)杆和跨越杆等6种类型;10KV按呼高分12、15、18m。 2.1. 3.2钢管杆按杆头布置分:单回路三角型杆头布置型式;双回路杆头分双垂直(鼓型)、双三角型;按照转角分10°、30°、60°、90°度;按呼高分12、14m。 2.1. 3.3 10KV配电线路耐张段长度控制在500m之内,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水泥杆,终端、耐张及转角杆在满足施工地形的条件下一般采用钢管杆。 2.1. 3.4 0.4KV线路一般均采用水泥杆,0.4KV按呼高分8、10、12m;对于受地形限制无法设拉线的杆塔,宜采用混凝土预浇杆塔基础。

水利工程可研初步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 一、总体定位 (一)三阶段划分 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 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

10kv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XX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XX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 [XX]70号)的安排,对原水利电力部1987年1月颁发的SDJ206--19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规程有以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本标准将范围明确为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以满足城市和农村供电的要求。 (2)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1990年以后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线路建设中逐步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故本次修订增加了10kV及以下绝缘导线设计的有关内容。 (3)对交叉跨越提出了补充,补充了典型气象区。 (4)原规程中某些不适合当前生产要求的章节条款,已予删除或修改。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J206--1987。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供电设计院、武汉供电设计院、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森、程景春、许宝颐、刘寅初、刘纲、王学仑。 1 范围 1.0.1 本标准规定了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原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l2527 额定电压l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l4049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

2015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72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深度和精度要求,水文的主要参数和成果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要()。 A.基本确定 B.初步分析 C.初步拟定 D.确定 2.初步设计文件经批准后,如发生重要修改和重大设计变更,须由以下哪个单位审查批准?() A.业主单位 B.施工单位 C.地方政府 D.原审批机关 3.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 A.理论依据 B.法规性文件 C.技术标准 D.参考资料 4.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设计水平年和供水保证率、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多年平均年引(供)水量、设计年引(供)水量,以及水源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河道取水工程的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骨干输水工程的设计流量等规模指标,应在()阶段予以确定和选定。

A.项目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 C.初步设计 D.施工图 5.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通过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论证,选定灌溉、供水水库的()。 A.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 B.死水位 C.正常蓄水位 D.兴利库容 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 A.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工程的任务及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 B.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C.查明影响方案比选的主要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其他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详查 D.确定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选定基本坝型,不选定工程总体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型式 2.“综合说明”章的内容要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A.重新论证 B.层次清晰 C.内容完整

水利工程可研初步设计

水利工程可研初步 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 一、总体定位 (一)三阶段划分 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 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编制。 3.初步设计报告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编制项目的总概算。初步设计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编制。 4.三个阶段设计报告是指导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技术文件。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勘察设计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促进安全生产的源头,勘察设计单位应依法进行工程勘察设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勘察设计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勘察设计的成果质量负责。

10KV架空线路设计施工方案

10KV架空线路设计施工方案 一、工程名称:毛纺甲乙线石油分新建改造工程。 二、建设规模: 新建1OKV架空线路总亘长3750米,其中双回1442米,单回866米;新建10KV电缆线路总亘长4587米,其中双回1875米,单回837米。架空线路采用185绝缘线8900米,120绝缘线2600 米;电缆线路采用YJV223120型电缆2070米,YJV22350型电缆900米,直埋敷设。新立12米水泥杆45根,新安装315KVA变压器1台,500KVA2箱变一座,柱上真空断路器4台,电缆分支箱2 台,更换630KVA变压器3台。 三、工程地点:XXXXXXXo 四、工程计划时间: 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02年9月20日 工程计划竣工日期:2002年10月28日 五、工程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XXX 项目监理:XXX 项目技术负责人:XXX 项目安全负责人:XXX 六、施工小组机构: 第一小组组长:XXXX安全员:XXXX

第二小组组长:XXXX安全员:XXXX 城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XX供电局城网改造工程,依据改造现场的实际制定本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时,按本方案认真执行 一、城网改造工程分别由两个施工小组执行。 第一小组:负责本次城网改造工程施工。 第二小组:配合第一小组停送电及工程竣工验收。 二、施工方案: 1、运输: ①水泥杆的运输:水泥杆到位后,利用拉杆车运至现场,分别到位。 ②导线及三盘运输:导线到位后,用放线车装载绑扎牢固后,用四轮车牵引运输到现场,进行放线。三盘到位后,用汽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2、施工进度表的执行: ①耕地内施工,可于春种前或秋收后进行施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更。 ②其它地段施工随施工进度表进行。 3、施工方法: ①水泥杆起立:水泥杆到达现场后,利用12吨吊车进行立杆,人工扶正及回填土。水泥杆起立前,需安装横担,进行电杆组立。

10KV配电架空线路设计要点分析 曾朝勇

10KV配电架空线路设计要点分析曾朝勇 发表时间:2019-08-06T17:06:43.8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曾朝勇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10KV配电网建设越来越多。 广东电网河源连平供电局工程建设部 517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10KV配电网建设越来越多。通过对配电线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对10kV配电架空线路设计的要点进行探究,追求其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以保证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10kV;架空线路;设计要点 引言 10kV配电线路以及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而降低电力公司供电服务的水平。为了追求配网线路的安全稳定,需要根据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内容。搜集分析配网系统中配电线路相关的大量数据,从而设计更好的方案服务大众。 110kV配电架空线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意识方面 10kV配电架空线路设计中,首先应该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提高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设计人员如果自身安全意识不足,设计出来的方案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电力施工单位能够在施工安排设计时建立明确统一的考核标准,结合实际情况,从思想和专业技能等多个角度把握考核标准,聘用经验更为丰富的设计人员,为后续安全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线路的运行。大风天气、雷雨天气和地震、泥石流等等,导致线路运行安全性大大降低。缺乏定期维护与检修,出现漏电或者短路等问题。 1.3用户设备故障 客户设备故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客户的配电室运维不当,配电室防护手段不够全面,门窗破损、封堵不严,造成小动物进入配电室引起电气设备短路故障。第二,客户资产设备的日常管理不到位,不进行定期巡视和检修。第三,客户的资产设备不按规定开展周期性预防试验。 2配电线路设计流程 为了提高线路设计的合理性,要将最初设计思路展现在人们面前。要想合理设计配电线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设计图纸,落实设计流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开始就掌握路线的具体位置,结合导线截面、天气等各方面因素,通过线路设计工作者去现场进行严谨科学的检测,最终将设计结果清晰标注在设计方案上。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设计者给出的设计方案进行杆塔选定。相关设备和材料清单的罗列,有助于对工程投资金额进行预算,再经过分析得到结果显示方案的经济性,最终确定所需要的技术投资。除了需要掌握设计工作的流程外,还需要明确影响设计工作因素之间的关联,通过提高对流程的了解,增加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设计流程的合理性。针对10kV配电线路的设计工作来说,在设计工作者明确所需要设计线路的起始点和重点后,需要根据沿途气象、地势以及转角等因素确定初步方案。要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和安全等问题,通过数据优化和路径图的计算,确定杆塔形式,从而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3 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3.1配电网结构设计优化 配电网结构往往会影响10kV配网供电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这一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设计形式的科学性,立足宏观层面科学选择设计方式,明确设计原则,保证设计具有环网、双回和多分段特性,并且要确保相邻线路符合具备互供功能。在10kV配网主干线路上,需有秩序的设置分段开关、环网开关等,并结合线路符合具体密度来科学分段,将平均负荷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以免加剧故障几率,一般情况下平均负荷以2200KV A/段为限值。电气设备的选用必须保证高质量与低能耗,并通过灵活设计控制以维护系统安全运行。 3.2路径选择 对于10kV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进行架设杆塔选择时,应该尽量选择避开当地居民的居住地。此外,需要尽量避免配电线路横穿野生动植物的生活区,减少对当地居民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第二,路径设计需要尽量减少拐角的出现,从而减少施工的困难程度,提高施工效率。此外,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方案的经济性。第三,在线路铺设工程中,为了减少对当地居民田地、房屋的占地,需要借助当地环保和相关部门解决类似问题,以提高铺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主动寻求当地负责部门对施工方案检测的方式,加速施工进程,同时解决因为占地和环保问题带来的后顾之忧。第四,线路的铺设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用电问题,因此在进行线路铺设前需要调查当地居民的用电情况和未来在用电方面的增长情况。不能为了普及线路铺设,在无需铺设线路或者不需要铺设大量线路的情况下进行线路铺设,从而切实提高线路铺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应该选择在不经常受到影响的地方增强施工效率。第五,需要考虑用电线路铺设完成后的线路维护和改造问题,避免将线路铺设到地形险峻的地区,增大后期对线路定期维护和改造的困难,同时减少线路铺设过程中的难度。 3.3基础设计 充分考虑到水文环境和地质条件等众多因素,同时对10kV配电架空线路的基础受力条件进行选择。钢筋混凝土杆塔的基础参照受力模式可以划分为上拨、下压类基础和倾覆类基础。诸如,电杆的拉线盘、底盘、卡盘等,而在一些粘性或者沙性土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灌注桩基础。 3.4避雷设计 (1)架空避雷线。一些电力网络尤其是10kV的电力线路架空配电线路多数处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在雷电环境下很容易遭受雷。对于这部分架空线路的布设可以参考电线杆架设的方式,设置避雷线或是采用屏蔽保护的措施以降低线路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在完成防护设备的架设之后,雷电仍会绕过架空避雷线路对整条线路造成破坏。(2)线路避雷器。该设备的运行原理主要是结合绝缘设备一起相互作用来

10KV线路典型设计2016-3-271

10K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 第一章概述 1、设计依据文件 1.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0kV和380V/220V配电线路分册(2006年版)》; 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220V~10kV电能计量装置分册》; 1.3《新疆电力公司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典型设计》的委托书; 1.4《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2、主要设计标准、规程和规范 2.1DL/T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2.2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2.3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2.4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2.5Q/GDW371-2009《10(6)~500kV电缆技术标准》; 2.6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报批稿)》; 2.7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8DL/T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2.9DL/T5131-200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2.10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2.11Q/GDW347-2009《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 2.12国网生(2009)133号《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2.13Q/GDW212-2008《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2.14国网农(2009)378号《农网完善工程技术要点》; 2.15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 2.16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3、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范围从10kV线路接入系统联结点至低压线路接户线,工程主要内容:3.110kV架空线路:120mm2及以下、185mm2~240mm2单、双回路水泥砼杆杆型设计。 3.2低压架空线路:185mm2及以下0.4kV砼杆杆型,低压接户线部分。 3.3柱上设备:单回路杆型带电缆上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等设备;双回路杆型电缆上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等设备。 3.410kV钢管杆带0.4kV架空线路:240mm2及以下带钢芯绝缘导线带0.4kV低压线单回路杆型;240mm2及以下带钢芯绝缘导线带0.4kV低压线双回路杆型。 3.5电缆及电缆敷设:电缆上杆、电缆头安装、电缆排管、电缆隧道及电缆工作井。 3.610kV带0.4kV高低压砼杆:120mm2及以下、185mm2~240mm2单回路水泥砼杆带0.4kV杆型设计。 4、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的选取一般应采用工程所在地气象台站提供的15年一遇的气象资料,对最大风速应采用10m高度持续10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做样本。考虑到新疆地区地广人稀气象台站分布较少的特殊情况,当工程所在地无气象台站时可参考当地的线路运行维护经验,并咨询当地长期居住(一般应在20年以上)居民的气象描述以及当地县志等历史资料,综合确定气象条件的取值。 国网典设中将设计规范中的七种典型气象区进行了归并整合,归纳出了三种气象区,本典型设计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采用国网典设中的C类气象区,该气象区能够代表新疆绝大多数地区的气候特点。 气象条件成果表 条件 状况 气温(℃)风速(m/s)覆冰(mm)最高气温+40 0 0 最低气温-40 0 0 平均运行应力-5 0 0 最大风速-5 30 0 覆冰-5 10 10 大气过电压15 10 0 操作过电压-5 15 0 安装状况-15 1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