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体外循环操作常规

1.体外循环的术前的准备:

●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与检查:包括病史(过敏史),全身状况,

重要脏器功能,辅助检查及病人病情的评诂等。与手术医生沟通,

了解手术方案及对体外循环有无特殊要求。

●计算体表面积(BAS),公式BAS=身高(cm)*0.0061+体重(kg)

*0.0128-0.1529, 婴幼儿BAS=0.035*体重(kg)+0.1。或身

高+体重-60。

●术前制定合理的预充计划,根据病情,体重,手术难易等综合

考虑选择合适的氧合器,插管管道,微栓滤器等。以及选择灌

注方式,温度等。

●术前一天准备好体外循环的物品及仪器设备:

?物品:氧合器,进口主泵管,动脉微栓滤器,台上

配套,台下配套管,供血管头,冷停跳液针头,

Y型接管,左房减压管,4:1血冷停跳配套

管,及滤血器,ACT试纸,还有其他(单根

腔静脉管,右房引流管,进口逆行灌注管,冠

脏动脉灌注管,换能器,测压管,超滤器,输血皮

条各种管道接头,氧气管等)。

?仪器设备:a.人工心肺机:检查电源,要求电源要。

专用,牢靠,稳定并检查备用电池情况。检查泵头

运转情况,及体外循环机的备用摇把是否在原位

等。b.变温水箱:检查电源是否牢靠,是否和心肺

机的专用电源分开。开关及变温是否良好。水箱内

的水是否在运转范围之内。c.气源:氧气中心供氧

或瓶装氧气压是否充足,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

确。d.其他监测设备:如气泡监测,液平监测,ACT

仪,扎带枪,扎带血管钳,无菌剪刀等。

2.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1)管道安装:

?氧合器,回流室动脉微栓滤器及管道等,在打开包

装前应注意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消毒是否过期。

在打开包装后应进一步检查有无损坏。

?在无菌条件下按要求连接和安装管道。在连接管道

同时应注意检查管道是否完好。

?注意血液的进出口标志,切勿把管道装反。

?连接管道时注意各接头应光滑,呈流线型,以减少

涡流对血液的破坏;各接头务必牢靠,必要是用扎

带固定。不要忘了微栓和动脉灌注管扎带固定。

?未与台上连接的管道端口,应一无菌帽盖好,避免

污染。

?把氧合器,回流室以及整个循环管道安置在体外循

环机适当位置,勿扭曲。泵管装入泵槽时,应特别

注意泵的旋转方向及泵管方向。不要把泵管装反

?不要忘了连接氧气管

2)预充排气:

?使用前应详尽地了解氧合器性能。

?预充前注意装紧抽标本和加药的三通。注意在体外

循环中不得在动脉标本处加药,以防气体进入动脉

供血路。

?预充排气后,应注意铗闭侧支循环,以免进气。

?部分氧合器有进出水口的要求,应按要求连接出入

水管。预充排气前进行水循环,检查有否渗漏,水

温,水压勿超过规定的要求。

?预充时可以从回流室或氧合气器的快速预充口加

入液体,加大流量直至排净气体。必要时反复敲打

循环回路,微栓滤器等。

?气体排净后,铗闭动,静脉回路,调整泵头松紧,

排除多余液体,加入预充液,药物(勿忘在预充液

里加入肝素)等。

?使用膜肺应使膜肺低于回流室或储血室。循环排气

如发现渗漏应及时更换。

?保持出气口开放状态。

?预充结束是铗闭全部循环管道的出口端,包括侧支

环路等。

3.体外循环前中后管理:

体外循环

4.停体外循环后,根据血压,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脏是充盈等综

合考虑是否还血。心率〈70次/分不要还血。还血过程要慢50ml-150ml/min。

5.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无过敏反应,等台上供血管拔除后才可以撤

体外。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第一节转机前准备 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 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 (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 (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 A.检查水箱水量; B.变温水箱的电路; 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 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 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 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 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 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 1、氧合器 (1)选择氧合器类型 (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 (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 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 (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 (2)心内吸引管; (3)心外吸引管; (4)循环管道的准备; 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 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 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 二.CPB前准备工作 1、预充排气 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 ●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 ●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管到氧合器的 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 ●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夹动、静脉管 路; ●调整泵的松紧度,排净多余液体,并考虑是否加入胶体或血液,内走血式膜式氧合器在 灌注前应维持循环回流的自身循环; ●预充液、血内加入适量肝素,防止凝血。

第二章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体外循环手册 第二章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第一节基本灌注技术 一、常温体外循环 (一)适应症 用于少数简单心脏畸形矫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二)方法 1、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体外循环转机后体温会下降,若要保持正常体温,需有复温装置)。 2、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in/m 2,儿童流量>3.2L/min/m 2)。 3、轻度血液稀释,血色素土10g% (三)注意事项 1、全身常温心肌保护采用心表及心腔内局部深低温,阻断升主动脉后应特别注意心脏的低温保护,或常温持续停搏液灌注(具体见心肌保护)。 2、保证平均动脉压(MAP在正常范围~ (60~80mmHg内,保证脑等重要脏器的足够灌注。 3、不足之处高流量灌注使手术视野不清淅,高温炎性介质活动活跃,神经并发症较多。 二、浅低温体外循环 (一)适应症 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者,手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如轻症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二)方法 1、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8?30C。 2、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in/m 2,儿童流量?3.2L/min/m 2)。 3、中度血液稀释,血色素8?9g%

4、心肌保护方法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跳液,每间隔30分钟灌注一次; 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阻断升主动脉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心脏无电活动。 (三)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降温速度,以免在停止降温后温度继续下降过多,给复温造成困难。 2、提前将变温水箱升温,心内操作近完成时开始复温,保证心脏复苏时复温至鼻咽温>32C, 使心脏易于复跳。 3、保证较高水平的平均动脉压(成人MAP>(50mmHg)儿童MAP>(40mmH? 三、中低温体外循环 (一)适应症 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 (二)方法 1、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E,肛温降至28C。 2、中等灌注流量(成人流量?2.0L/min/m 2,儿童流量?2.8L/min/m 2)。 3、中度血液稀释,血色素土8g% 4、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三)注意事项 1、对心功能差的病人采用冷的含血高钾停跳液灌注(钾离子浓度为土20mmol/L),首次灌注量15ml/kg或酌情加量,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心脏的自动复跳率。 2、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除了单纯的顺行灌注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血管桥灌注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 3、对某些需要维持较高平均动脉压的病人,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可适当地增加灌注流量,保证并行循环时心肌的足够灌注,亦有助于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脑、肾脏等的灌注。 四、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 (一)适应症 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枝循环丰富、心内手术时有大量回血者,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目的是减少心内回血,减少血液

第一章 体外循环的历史

第一章体外循环简史 引言 体外循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历史。从人类不断的探索、发现,到外科手术频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之付出的辛劳汗水,这些都是心脏外科进展的镜子。最初的心脏缝合被视作危险、凶暴甚至是亵渎神灵的行为,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常规的方法。无疑这些领域的先驱们的勇气和决定更促进了体外循环的发展。 关于心肺分流术的历史和心脏外科的发展的介绍已经有很多,推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了解心脏外科的“界标”。本书后续章节将会详细的介绍心肺分流术的历史背景及该领域的细节问题。因此,本章节将简单的介绍一些在心肺分流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主要资料。 一、第一台体外循环机 John Heysham 和Gibbon(1903-1973)很好的定义了心肺分流术的定义。Gibbon教授出身于医生世家,在哈佛医学院跟随Churchill教授工作。1930年,一例行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患者发生了肺血栓栓塞并发症。Churchill教授对其实施了肺栓塞摘除术,但在当时的美国还没有行肺栓塞摘除术后存活的报道。Gibbon 教授负责该病人的后续治疗,也由此萌生了心肺分流术的念头。 在漫长的夜里,Gibbon教授无助的看着与病魔斗争的病人的血液逐渐变暗且血管逐渐扩张,Gibbon教授想到能否将病人的血液移走使其与氧混合并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富含氧的红色血液回输到患者的动脉,以此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设想能否绕过栓塞的血管在体外建立一个旁路来执行部分的心肺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接下来的20年,Gibbon教授与其妻子一起开始潜心设计机械性泵氧器。1949年IBM实验室设计了第一代心肺分流机,这种心肺机应用到小狗的心肺旁路仅有10%的死亡率,1951年开发了临床心肺机。1953年,历史上首次借助心肺分流术成功的缝合了房间隔缺损。 然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很快因为Gibbon教授后续治疗的四例病人的死亡而停顿。他开始重新审视这项技术并对自己的手术能力产生怀疑,由此暂停了这个项目。Kirklin教授使用改进的二代心肺机对8例心内缺陷的患者进行治疗,

建立体外循环步骤

建立体外循环步骤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电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吊心包成人7*17,小儿6*14,小小儿5*14。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肾蒂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成人用鞋带,小儿用线绳。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荷包线正反针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套管内,文式钳夹住,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用小尖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

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用普弯钳固定在切口边缘,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各套一套管,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套管。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套管,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体外循环亦称心肺转流,是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静脉血引出进行体外氧合,再经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其特殊装置为人工心及人工肺,统称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护理常规】 1.术前 (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确测量身高、体重,做好记录。 (2)保证休息、防止受凉。适当活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指导。 (3)指导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有针对性进行术后护理配合指导,如训练咳嗽、深呼吸、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等,利于术后配合。 (6)应用利尿药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告知患者术后控制饮水的重要性,维护心功能。 (7)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不涂抹指甲油,再次检查患者腕带佩戴情况,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 术后

(1)术后体位:术后给予平卧位,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45°。 (2)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拔除气管插管后,常规吸氧5L/min,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3)病情观察:对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预防及积极处理患者心率过快、过慢及频发异位心律的发生,维持血压在术前血压的20mmHg范围内。 (4)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对疼痛干预,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5)管路护理: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引流管。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性质的变化。引流液短时间内增多,应用止血药物处理后不见效果,引流液大于4ml/(h·kg),连续2h 以上,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密切注意有无心脏压塞征象,一旦确定立即做好开胸止血的准备。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电解质紊乱:体外循环中,常可见有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血清钾下降等,可采用体外转流过程中高灌注量和避免术中低血压和血容量改变;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及氯化钾静脉滴入;静脉输注氯化钾注意掌握时间、浓度,观察尿量变化,及时根据血清钾离子

体外循环发展史

体外循环发展史 一、体外循环的定义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回心血液引流至体外,经氧合后再输回人体,从而临时完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的一种专业技术,也称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体外循环技术使常规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心内畸形、高难大动脉疾病纠治手术得以开展,开创了心、血管外科学的新纪元,其也成为心脏、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必备技术。 二、体外循环的发展简史 (一)组织灌注 1812年,Le Gallois死亡动物的组织器官以血灌注后出现短暂生命恢复现象。建立体外模型,以保证器官的存活。 19世纪中叶,Brown-Sequard 以血液灌注死刑犯尸体,尸僵消失。 1929年,Brukhonenko和Tchetchuline以血灌注断头犬的头或全身,头及其它组织器官功能能维持数小时。 血液灌注的意义:向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保持生命内环境的稳定。 研究证明:保持含氧血液的灌注能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 (二)医疗要求呼唤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 先天性心脏畸形、大血管等疾病治疗的需要 1930年10月,美国波士顿麻省总院外科,一女病人行胆囊切除术后两周出现肺大块栓塞死亡,促动其监护医师、刚毕业的Gibbon产生设想:如果将此病人的静脉血氧合变成动脉血后再输入其动脉内,也许能救活此病人。 1953年5月,Gibbon用其自制的体外循环装置为一18岁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女孩cecelia bavolek 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房缺修补术。(三)进行体外循环三个基本条件: ①足够的血流动力(人工心或血泵) ②充分的血液气体交换(人工肺) ③满意的血液抗凝 (四)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 1.血泵: 注射器、活塞泵、隔膜泵、螺旋推进泵、指压泵、单滚压泵、多滚压泵、锥面 滚压泵、离心泵、涡流泵、重力皮囊滚压泵等。目前临床体外循环中最常用的 为滚压泵和离心泵,其具有足够的驱动力、精确控制流量、使用方便等特点。 转子 泵离心泵 2.人工肺(氧合器):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体外循环实施流程 第一节转机前准备 一.体外循环手术前期的物品准备 1、体外循环机的准备 (1)滚压泵的准备:检查滚压泵的运转情况。 (2)电源系统:检查电源连接线、插座等是否牢靠、稳固,供电是否正常。 (3)变温水箱的准备工作: A.检查水箱水量; B.变温水箱的电路; C.检查水箱的工作状态; D.检查温度指示系统; E.连接出入水口,检查水压及流速。 (4)变温毯、电热毯的准备情况,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探头的准备,是否工作正常。 (6)气源设备的准备:氧气气源、空气气源的准备,管道是否通畅,压力是否正常,气体流量表是否灵敏及准确可靠。 (7)ACT监测仪: A.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音频报警和计时器是否正常工作,试管井是否旋转; B.试管是否充足及过期;

2、体外循环中消耗品的准备 1、氧合器 (1)选择氧合器类型 (2)根据患者的体重及氧合器本身性能选择氧合器型号; (3)试水,检查是否有渗漏; 2、插管与管道的准备 (1)动、静脉插管,与手术医生核实插管部位及具体型号的插管; (2)心内吸引管; (3)心外吸引管; (4)循环管道的准备; 3、动脉微栓过滤器的准备:据术中最高流量选择相应型号; 4、其他物品:回流室及超滤器的准备; 3、药品准备:详见体外循环巡回组流程; 二.CPB前准备工作 1、预充排气 A.膜式氧合器的预充排气及注意事项: ●预充前进行水循环试验,观察变温器有无漏水; ●安装完毕后检查各接口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必要时扎带加固,连接氧气 管到氧合器的入气口,开放膜式氧合器的排气孔; ●大流量排净体外循环管道及心肌停跳液灌注管道内气体,排净后停泵,钳 夹动、静脉管路;

小儿体外循环常用公式和配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常规(草案)一、术前准备工作 每周五例会和外科医师就病例的手术方法和步骤,体外循环要求,体外循环模式进行商榷,制订手术方案。 1、认真随访病人,查看病例,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及核对各项化验指标。 2、如有手术禁忌(新近有外伤史、肝肾功能和凝血异常等)应及时与手术组医师联系。 3、申请血球、血浆等血制品并开具申请单。 4、根据病儿病情特点及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回收过滤装置等消耗品以及所需的特殊用品。 5、制定合理的预充和用药计划。 6、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温度及流量方式。 二、常用公式和配方 1、体表面积(s)= 身高(cm)×体重(kg) 3600 2、血容量 体重(kg)血容量(ml/kg) ≤10 85 ≤20 80 ≤30 75 ≤40 70 >40 65 3、预充液公式 (1)晶体总量=预充晶体量+碳酸氢钠量+甘露醇量+回收停搏液中的晶体量。 (2)预充胶体量=预充的人工和天然胶体总量+血浆量+库血量×(1-库血HCT)。 (3)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患者血容量×(1-HCT)。 (4)预充总量=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库血。 (5)转中预计HCT=(转前HCT×血容量+库血HCT×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6)转中晶胶化=晶体总量/胶体总量。 预计HCT×(预充总量+病人血容量)—病人血容量×HCT 库血用量(ml)= 0.6(库血压积)

胶体量(ml )= 4、插管、管道、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的选择 (1)、主动脉插管 体重(kg ) 管经(Fr ) <4 8(弹簧) 5-10 10-12 10-15 12-14 15-20 14-16 >20 16 18 (2)、腔静脉插管 体重(kg ) 上腔静脉(Fr ) 下腔静脉(Fr ) <4 12 14 <5 14 16 5-10 16 18 10-15 18 20 15-20 20 22 >20 22 24 20-30 24 26 >30 26 28 (3)、体外配套管备件 A 型: 台上管道:3/8 3.2m 一端红、一头兰×1 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 台下管道: 3/8 泵管 2.2m ×1 3/8 1m ×2 1/4 0.6m ×1 B 型: 台上管道: 3/8 2.2m 兰 1/4 1m 红×1 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 台下管道: 1/4 泵管 2.2m ×1 病人血容量×(1—HCT ) 2 —预充量 ×0.7

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体外循环时,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经人工心保持一定压力泵入体内动脉系统,从而既保证了手术时安静,清晰的手术野,又保证了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1953年Gibbon 首例应用于临床。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五部分。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脏排出血液,供应全身血循环的装置。根据排血方式分为无搏动泵和搏动泵两种。目前仍以无搏动泵应用较广泛,射出血液为平流,以滚压式泵为主,靠调节泵头转动挤压泵管排出血液。搏动泵排出血液为搏动性可分为与心脏同步和非同步两种。氧合器:即人工肺。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目前使用的有三种类型:①血膜式,血液散布在平面上形成血液薄膜,与氧气接触并进行气体交换,转碟式为其代表,可重复使用,但费时费力,目前国内已极少应用;②鼓泡式,血液被氧气(或氧与二氧合碳混合气)吹散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形成的气泡用硅类除泡剂消除,根据形态有筒式和袋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制并生产的西京-87型氧合器,其主要部件性能达国际水平,为国内各医院欢迎;③膜式,用高分子渗透膜制成,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血、气互相不直接接触,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纤维式。变温器:是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变温器的水温与血温差应小于10~15℃,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贮血室:是一容器,内含滤过网和去泡装置,用作贮存预充液,心内回血等。滤过器:滤过体外循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泡、血小板凝块、纤维素,脂肪粒,硅油栓以及病人体内脱落的微小组织块等,不同部位应用滤过器的网眼各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纵劈胸骨入路,纵行切开心包显露心脏,从心内注射肝素2~3mg/kg,经检测血液不凝后,顺序插升主动脉灌注管和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引流管,分别与已预充好的人工心肺机相应管道连接,即可开始外循环转流。体外循环预充,现在常规采用血液稀释法,预充液应考虑渗透压、电解质含量和血液稀释度三方面。血液稀释程度,各家掌握不一,血红蛋白5~10g%之间,血球压积10~30%不等。预充用的晶体液通常有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50%葡萄糖液等,胶体液可选用ACD血、血浆,白蛋白等,还需加入钾、镁、碳酸氢钠以及抗菌素等。体外循环方法,根据手术需要,可分为①常温体外循环,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时间短者。要求体外循环氧合性能好,能满足高流量灌注需要;②浅低温体外循环:采用体外循环血流降温,心内操作期间鼻咽温维持在28℃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血液复温,鼻咽温至35~36℃时停止复温;③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多在心功能差,心内畸形复杂,侧技循环丰富的患者应用。鼻咽温降至20℃左右,心内操作关键步骤可将灌注流量降低,最低可达5~10ml/kg/分。既保持手术野清晰又防止空气进入体循环发生气栓。微量灌注实际上对机体是停止循环,要尽量缩短时间;④深低温停循环,主要用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和成人主动脉瘤手术。术中将体温降至20℃以下,停止血液循环,可提供良好的手术野,但需具备良好条件和熟练的灌注技术。心内手术期间,为了便于精细操作,获得无血手术野,必须将升主动脉钳闭,阻断冠状动脉血液循环,这就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早期手术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肌缺血坏死。为此,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心肌保护的研究,以期在获得无血手术野的同时,又能使心肌得到妥善保护,术后恢复良好功能,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全身中度低温,心脏局部深低温,主动脉内灌注冷停跳液法,全身温度维持在28℃左右。心肌温度维持在15~20℃,其方法是升主动脉阻闭后,由主动脉根部灌注配好的4℃冷停跳液,使心肌迅速停止活动,减少能量消耗,并每20分钟灌注一次,同时心包内以冰泥包裹,或4℃生理盐水循环灌注。因心内膜温度偏高,必要时行心腔内降温。心内操作结束后,心脏复苏,停止体外循环,待循环稳定后,拔除心内插管,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体外循环下心脏麻醉步骤

一、麻醉诱导 1.心功能I一1l级者:硫喷妥钠、咪唑安定、异丙酚、地西泮、咪达唑仑、芬太尼。(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2.心功能Ⅲ~Ⅳ级低下者:可选用安定、依托咪醋、羟丁酸钠、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作麻醉诱导剂。(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轻微)。 3.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较容易。 4.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 5.先心有左向右分流的病人,二尖共关瓣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返流量大的病人等循环时间延长者,麻醉诱导时宜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的诱导。防波动。 6.心率不快者可用琥珀胆碱、泮库溴铵;心率偏快心功能低下者用阿曲库铵(慎)、维库溴铵等。 7.强效吸人麻醉荆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下降。异氟醚可使心率增加,且有强力血管扩张作用,同时也使冠状动脉扩张,可引起“冠脉窃血”现象。。 8.气管插管 要求RPP<12000,用药后不要急,试验反应:置入喉镜或导尿,如心率血压无大反应即可进行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具体方案: 咪达唑仑0.15-0.2mg/kg 安定0.08-0.1mg/kg 羟丁酸钠30-50mg/kg 乙托咪酯0.1~0.3mg/kg 异丙酚0.5~1.5mg/kg 阿曲库铵0.3-0.6mg/kg 维库溴铵0.07-0.15mg/kg 儿童不合作→氯胺酮5-8mg/kg肌注;合作→咪达唑仑0.15-0.3mg/kg静注 芬太尼20μg/kg(5-15);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有的需端坐呼吸半坐位,改10~15μg/kg;窦房结功能差心动过缓者,在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瓣膜病心动过缓,加少量氯胺酮0.2~1mg/kg,维持一定心率。 二、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 1,机械通气: PaCO24.6-6kPa(30~40mmHg),气压15-20 cmH2O,肺流量↑可增大。 成人 RR10-16 rpm VT10ml/kg I:E1:2或1:1.5 婴儿 RR 20-30 <15kg 10 小儿 RR 14-16 >15kg 12-15 2.麻醉维持: 芬太尼30~60μg/kg。 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动过缓者,芬太尼20~40μg/kg,氯胺酮1~1.5mg/kg。 心功能好者以吸入麻醉为主辅以小量静脉药物。

体外循环手术器械护士的常规配合

体外循环手术器械护士的常规配合 一体外循环的概念人工肺将上下腔静脉或有心房的血引出流入人工肺内氧合,再经过人工泵将氧合的血液输入大动脉,以维持机体在循环阻断时的生理功能。如此血液不经自体的心肺进行氧合和组织灌注的过程,称之。 二手术配合 1 消毒皮肤,铺无菌单按普通外科常规消毒 2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胸骨骨膜:用10#小圆刀切皮肤,干纱布拭血,电刀切皮下组织,电凝止血,沿中线切开胸骨骨膜,直角钳沿胸骨后窝分离,大弯钳持花生米沿胸骨后线做钝性分离胸骨后与心包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3 开胸:双头阑尾拉钩牵开剑突处,电锯锯开胸骨,电凝骨腊止血,胸腔牵开器撑开胸骨。 4 分离胸腺,切开心包:用心脏镊/心脏剪分离胸腺,电凝止血或4#丝线结扎,二把扁桃钳提起心包,心脏剪纵形剪开,取去胸腔牵开器,用9X17圆针7#丝线将心包两边分别间断悬吊于皮下组织,再用胸腔牵开器撑开胸骨,此时提醒麻醉师对病人进行全身肝素化。 5 心外探查:生理盐水给医生洗手,冲洗器吸生理盐水冲洗心包腔,然后心外探查。 6 插管:(1)插主动脉管用涤纶线缝主动脉插管荷包缝线,套入细小阻断管(尿管),蚊式钳夹线电刀或剪刀分离主动脉壁外膜,11#尖刀在主动脉壁切开小口插入主动脉管,收紧荷包线,10#丝线结扎固定二次。(2)插上腔静脉管心脏镊提起右心/心耳钳夹住/心脏剪剪开,涤纶线缝荷包,套入尿管,蚊式钳夹住,用二把扁桃钳提起心耳切口两侧,插入上腔静脉管,收紧荷包线,10#丝线结扎固定一次。(3)插下腔静脉管在右房壁上靠下腔静脉开口处,用心房钳夹住,11#尖刀切开,其余方法同插上腔管一样。三条关都插好后开始并行体外循环和血流降温。 7 游离主动脉后壁:用心脏镊/心脏剪剪开主动脉外膜并游离主动脉后壁,小蒂钳绕过主动脉后壁引出细棉线,小弯钳夹线。(帮助阻断主动脉时提起用) 8 游离上腔静脉:镊子剪刀游离好后,直角钳绕过上腔静脉引出阻断带,套入阻断管,大弯夹住带。 9 游离下腔静脉:有大蒂钳绕过下腔静脉,引出阻断带,大弯夹住带。 10缝停跳液灌注管荷包线/缝插左房引流荷包线/洗手/覆盖心脏保护巾/阻断上下腔静脉/阻断主动脉/插冷心脏停跳灌注针头/灌注停跳液/进行各种心内操作 1

心脏手术流程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 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 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内切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套上止血器,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 及手术配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 1切皮→递23号刀,电刀一次切开真皮皮下组织肌肉。递会阴剪剪开剑突,片拉钩分离胸骨后间隙 2开胸→电动胸骨锯自剑突向上锯开胸骨,递骨蜡,电凝止血。牵开器牵开胸骨。3切开悬吊心包→电刀切开心包,递7×17单针牵引线悬吊4-5针。(小体重可选用5×126×14涤纶编织线) 4缝主动脉插管荷包→递2-0强生6977荷包线2针(一正一反),分别套阻断管蚊 式钳固定。 5缝主动脉灌注针荷包线→递2-0强生6977荷包线一针正针,套阻断管蚊式钳固 定。 6游离主肺间隙→递组织剪 7游离上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上腔,直角钳,血管钳带阻断带 8游离下腔静脉→递组织剪游离下腔,肾缔钳,血管钳带阻断带 9固定体外循环管道→递扣扣钳两把,小纱,左、右心吸引管,管道阻断钳3把, 粗剪刀。 10插主动脉插管→扁桃钳,白线绳,11号刀主动脉插管。排气连接后,2把血管钳固定。 11插上腔静脉插管→蚊式钳2把,白线绳,11号刀上腔静脉插管。 12插下腔静脉插管→递11号刀,备组织剪,下腔静脉插管。 13插灌注针头→固定灌注管递血管钳1把,蚊式钳1把,组织剪,灌注针头。 14阻断上下腔静脉→收紧套管于上下腔静脉的阻断带,血管钳固定。 15阻断升主动脉→主动脉阻断钳。 插单房管手术配合

1-6同上 7缝右房插管荷包线→2-0强生6977荷包线/3-0prolene,套阻断管,蚊式钳固 定。 8固定体外循环管道同上 9插主动脉插管同上 10插右房插管→递蚊式钳1把,11号刀,白线绳,右房插管。 11插灌注针头同上 12阻断升主动脉同上 反针 1缝主动脉荷包第二针反针 2缝左心2/0亚克线(绿色)双反针带大垫片长套管长针持长镊子 3缝二尖瓣瓣膜2/0双反针 4缝主动脉瓣第三组双反针 5缝主动脉壁第一针双反针

体外循环建立撤除及注意事项

体外循环建立、撤出及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北京安贞医院 一、体外循环的历史 二、体外循环灌注人员的组成及要求 三、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 四、体外循环的设备 五、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改变 六、体外循环的实施方法 体外循环的历史 1812年LaGallois 提出用泵灌动脉血维持器官生命的设想,用血灌注斩下的兔头,但血凝固了。 1821年Prevost 和Dumas制出去纤维蛋白的不凝固血 1828年Kay 用静脉血人工循环使死亡的动物肌肉恢复活动性 1848-1858年Brown-Sequard 认识到用氧合的血灌注离体动物之头,使之能保护某些神经反射 1868年Luduig和Schmidt制成可以维持恒压的灌注装置 1882年V on Schroder制成第一套鼓泡式氧合器,用空气吹入静脉血使之氧合 1885年V on Frey 和Max Gruber制成第一套人工心肺机,用倾斜旋转圆筒使血成薄膜状,氧合血液并制成螺旋形的储血槽和变温器,泵如注射器。 1809年Sacobi用手间歇挤压放在动脉端的橡皮束,以产生搏动血液。 1900年Landstiner ABO血型 1914年Jay Mc Clean发现了肝素 1915年Richands 和Drinker制成微孔过滤器,使静脉血通过微孔丝网,并用活塞驱动玻璃圆筒泵 1915年Hooper研制鼓泡式氧合器,灌注离体肾,研究搏动压与肾功能的关系,并发明了螺旋式氧合器(硬橡皮蝶片),灌注动物的头。 1926年Bronstein 制成一种氧合器,血通过二个平行的圆筒,内有许多玻璃珠,使血氧合,用活塞泵泵血 1929年Brukhonenko用生物肺氧合血,灌注截下的狗头,可以保持几小时有反应。 1934年DeBakey发明了180度转动泵 1935年Alexis Garrel和Ghales Lindberg用硼硅酸玻璃泵灌注离体器官,存活一个月,搏动灌注。 1936年两件重要事情发生(1)肝素纯化;(2)发现了ABO血型 1937年John Gibbon 心脏直视手术的创始人,他在短暂阻断肺动脉期间用螺旋式氧合器进行体外循环维持了狗的生命 1938年鱼精蛋白的应用,对凝血机制的控制有了主动权。 1950年Clank 首次应用去泡剂A,解决了鼓泡式氧合器的去泡问题。、 1951年Dogliotte第一次用右心体外循环为一纵隔肿瘤的病人作了手术。 1951年Andreasen和Watson发现奇静脉流原理,将上下腔静脉阻断,仅开放奇静脉回流90-?ml/min 这时心输出量仅为10-16 ml/min/KG,在35分钟内动物的心 和脑无功能损害。 1952年Clarence Dennis做了第一个心脏直视手术,用旋转血膜氧合器,因诊断错误死亡。 1953年John Gibbon 用垂平式氧合器和滚压泵为一个18岁女ASD病人成功的作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 1954年Craford在体外循环下作了左心粘液瘤摘除手术。 1955年Lillehei Rewell交叉循环法 1955-1956年Lillehei Rewell发明鼓泡式螺旋氧合器 1956年Clowes首先将膜肺成功的应用于临床。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是将体内静脉血引至体外进行氧合,然后再输回体内,如此血液可以不经过心脏和肺而进行周身循环。心脏内因血液流动,为外科医师提供了切开心脏进行直视手术的条件,这种方法可使心内操作时间大为延长。使一些复杂的心脏畸形的手术成为可能,但是必须具备一套性能良好、安全可靠的人工心肺装置。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e technique of mechanically circulating the blood so the heart doesn't have to. The device used for ECC is called the heart-lung machine or 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ircuit. This device drains the blue blood from the patient, places oxygen in the blood, and returns (or pumps) the red blood back into the aorta for distribution to the whole body. To prevent clotting in the heart-lung circuit, strong anticoagulation with heparin is needed. 历史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术前准备] 1. 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 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 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 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 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钾的不足。 6. 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 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 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1_ 1-1 .瓶电正中切口 [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和低温麻醉是目前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建立动脉和静脉通道] 楼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1-2搁骨王中拗了崔开

[手术步骤] 1. 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 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 5cm o 2. 锯开胸骨 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 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 骨膜用电凝止血, 胸骨用骨蜡止血。 3. 切开心包 以利显露。 3]。 4. 心外探查 是否有震颤,还 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 建立体夕卜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 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 显露上腔静脉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侧绕过其后套带。 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 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 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 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 将荷包中央部分 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 3mg/kg )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 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 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 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 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 (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 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 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 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 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 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 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 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 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 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 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 套上止血器, 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 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 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 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 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 即可开始体外循环, 并行循环数分 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 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 ⑹阻断升主动脉:在全身温度降到 30 C 左右时,提起升主动脉套带,用主动脉阻断钳,阻断升 主动脉。立即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 4 C 冷心停搏液(10?15ml/kg ),同时心脏表面用 4 C 冰盐水或冰屑降温,以使心脏迅速停搏 [图1-4]。 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 平均动脉压 5.33?9.33kPa(60?90mmHg) 中心静脉压 0.59?1.18kPa(6?12cmH2O) 体温 一般手术28 C 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 心肌温度 保持在15 C ?20 Co 流量 50?60ml/kg 为中流 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 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 用撑开器撑开胸骨, 显露心脏[图1-1 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力以及 2?3mm 的心耳和 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 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 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切 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 20 C ?25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