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黄芩汤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柴胡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木香1两1分,茵陈蒿1两1分,山栀子仁3分,大黄(细锉,醋炒)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寒热气未解,恶寒头痛,壮热,4-5日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下朴消末半钱匕,空心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未通,以葱豉粥投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看了上文对柴胡黄芩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柴胡

柴胡(《本经》)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原植物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原植物柴胡生长于向阳旱荒山坡、路边、林缘灌丛或草丛中;狭叶柴胡生长于干燥草原、狭叶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地。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功效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用名有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药性论》: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 《日华子本草》:味甘,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狂热乏绝,胃胁气满,健忘。 《开宝本草》:味苦,平、微寒,无毒。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温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开宝本草》:仲景治伤寒,有大、小柴胡汤,及柴胡加龙牡、柴胡加芒硝汤等,故后人治寒热,此为最要之药。 《本草衍义》:《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虐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药类法象》: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此少阳、厥阴行经本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痛。若本经病,非他药能止也。治心不痞,胸膈痛神药也。 《药性赋》:味苦,平,气微寒,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四:左右两傍胁下痛,日晡潮热往来生。在脏调经内主血,在肌主气上行经。手足少阳表里四经之药也。 《汤液本草》:气平,味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纯阳,无毒。 少阳经、厥阴经行经之药。 《象》云: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妇人产前后必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痛,非他药能止。治心下痞,胸膈痛。 《心》云:少阳经分之药,引胃气上升,苦寒以发表热。 《珍》云:去往来寒热,胆瘅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结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入足少阳,主东方分也,在经主气,在脏主血。证前行则恶热,却退则恶寒,虽气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经。若佐以三棱、广、巴豆之类,故能消坚积,是主血也。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汤主之,加以四物之类,并秦艽、牡丹皮辈,同为调经之剂。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的神奇功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小柴胡汤。 【处方】 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清热育阴。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柴胡散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柴胡散这种方剂。 【处方】 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半两。 【炮制】 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柴胡45克(去苗)白术30克白茯苓22克甘草22克(炙微赤,锉)五味子30克干姜22克(炮裂,锉)附子22克(饱裂,去皮,脐)防风22克(去芦头)桂心1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210毫升,去津,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 【处方】 柴胡30克<去芦头)赤茯苓30克羚羊角屑30克细辛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决明子30.克栀子仁30克子芩30克车前子30克石膏12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泻肝除热。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脘有灼热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竹叶14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炙炸、热面。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 柴胡30克(去苗)甘草30克(炙微赤,锉)决明子15克车前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四者,皆属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兹所讨论者,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四主方依次述之于下。 一、小柴胡汤方 柴胡24克黄芬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 方解:柴胡苦平,本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舒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用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于里,气血不足于外也,补中滋液,实此时驱邪的要着,徐灵台曰:“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是也。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热寒,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由以上的说明,则小柴胡汤为病自太阳传少阳的主治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即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有以下之情况者,均可用之。 1、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2、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妇人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者。 4、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5、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6、呕而发热者。 7、诸黄腹痛而呕者。 8、新产妇人昏迷而痉,大便硬,呕不能食者。 (一)小柴胡加石膏场: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为日常服用的良方,无论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表虽解而高热不退,其人呕逆不欲食,胸肋满,口舌干,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如裂,或眩晕者,用之则立验,并以本方屡愈小儿肺炎,即未满月的婴孩,以奶瓶频频饮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属本方证。总之,凡有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体细节难为一一列举也。 (二)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白芍12一18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里急后重者宜加大黄。 (三)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咳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更加石膏,扁桃体炎多本方证,宜注意。 (四)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原方加吴茱萸9一12克,煎服法同 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而呕吐剧甚者,若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小柴胡加桔皮汤:原方加桔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呕逆或干嗽者,小儿百日嗽可增量大枣有验。 (六)小柴胡与葛根汤合方:小柴胡汤再加葛根12克,麻黄、桂 枝、白芍各9克即可。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治小柴胡汤证与葛根汤证同时出现者。剧重的感冒,初发病时每见此合方证,喘家被外感诱发者亦常见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七)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取二方药味合为一方,煎服法同 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证与小陷胸汤证同时出现者,肺病、肺结核多见本方证,咳呕者更宜合用泻心场,骨蒸劳热者,可兼与黄连解毒丸。 按:小柴胡汤的加减或合方,均不止于此,兹仅略举常见者数则以供参考而已。 二、大柴胡汤方 柴胡24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12克生姜10克积实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水煎温服。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并病的治剂,除柴胡证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为应用本方的要征。 有关大柴胡汤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汤: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 原方。 治大柴胡证,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烧不退,虽现柴 1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功效与作用 柴胡的功效: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分别北柴胡及南柴胡。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别名:茈胡、地薰、山菜、茹草,柴草。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9g 柴胡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柴胡的作用: 北柴胡: 和解少阳:用于外感发热,或邪入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及疟疾寒热等,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 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热入血室:妇女患外感发热期间遇到月经来潮,外邪传入血室,致寒热发作。如(<和剂局方>逍遥散)。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满疼痛,及肝郁血虚,月经不调等,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南柴胡 根茎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 特点: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 特点: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醋柴胡 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常与枳壳、香附、川芎等同用。 鳖血柴胡 苦,微寒。归肝、胆经。鳖血炙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常与青蒿、地骨皮、白芍、石膏、知母等同用,增强表里退虚热作用。 1、柴胡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2、柴胡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

黄芩在皮肤病临床应用(一)

黄芩在皮肤病临床应用(一) 【关键词】黄芩皮肤病临床应用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枯老中空者称枯芩(片芩);细条者称条芩;条细中实而坚者称子芩。黄芩味苦性寒,入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炭可止血,长于清肺热,泻上焦之火。一般用量10克。皮肤科临床取其清肺泻火之功,常用于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红斑类疾患。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1功用 1.1清肺胃火之功能: 本品专清肺胃上焦之火,可治疗痤疮、酒渣鼻等;同时对积热上熏之疾,如唇炎、唇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亦有治疗作用。 1.2燥湿清热之功能: 本品能泻大肠下焦之火,又治湿热疮疡之疾,如带状疱疹、湿疹等。 2药理作用 2.1抗菌作用 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2抗真菌作用 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 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2.3抗病毒作用 黄芩可抑制HIV-Ⅰ病毒逆转录酶(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P24抗原和成人TCC白血病毒,抑制HIV-Ⅰ在H9细胞中生长。 2.4抗过敏作用 黄芩甙、黄芩素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对多型变态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Ⅰ型变态反应为强。此外对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性损害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佐剂所致骨退化和破坏的增强 2.5免疫调节作用 黄芩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花环百分率。黄芩甙可以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和脾脏B细胞分泌溶血素的含量,可提高IGM的水平增加IgG的含量,体内用药还可增强整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黄芩有望成为新的免疫调节剂。 3临床作用 3.1痤疮、酒渣鼻

四季花老师讲中药 柴胡

今天学习柴胡。 这就是原生态柴胡。 这是柴胡饮片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等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柴胡的药性: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柴胡的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柴胡的应用 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柴胡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柴胡的功效及其临床配伍应用

柴胡的功效及其临床配伍应用 柴胡为伞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现就柴胡的功效及临床配伍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和解退热 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临床上以柴胡为主组方,用于和解退热方面的方剂如下。 1.小柴胡汤:方药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如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故以柴胡为主药,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配伍黄芩清泄少阳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清泄,两者相配伍,而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正如《伤寒论》中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2.大柴胡汤:方药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大柴胡汤来源于《金匮要略》,是由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得方剂,主治少阳、阳明同病。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证治要点。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3.柴胡桂枝汤:方药由柴胡、半夏、黄芩、党参、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伤寒论》中用于“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来去者0。本证型属于太阳、少阳同病。方中柴胡发散少阳,桂枝开太阳,以调和营卫。” 4.柴葛解肌汤:方药由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柴葛解肌汤来源于《伤寒六书》,治疗少阳证兼阳明证。以葛根解肌清热走阳明之表,在此基础上,柴胡可充分发挥其疏解的作用,使之托邪外出。太阳之表在皮毛,阳明之表在肌腠,生石膏是通过清热生津而解肌腠之热。柴、葛合用则升散透达;柴胡、石膏相伍,则疏解清热。 5.荆防败毒散:方药由柴胡、羌活、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组成。荆防败毒散来源于《摄生众妙方》,是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成。临床多用于恶寒发热、咳嗽等外感表寒症。荆芥、防风本为辛温解表剂,可以祛邪外出,若佐以柴胡之升散,可以加强荆芥、防风托邪外出的作用。荆芥散太阳之表,防风祛阳明之表,柴胡和解少阳之邪。太阳、阳明、少阳三者和解,辛散而不助热,散寒而不伤正。

柴胡

柴胡 概述: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别名:地熏、茄草、竹叶柴胡、红柴胡、黑柴胡。 药性类别:发散风热药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 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用法与用量:3~9g。注意: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主治肝气郁滞证。陈 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 芍药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水一盅半, 煎八分,食前服。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 2.小柴胡汤(《伤寒论》)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热入血室。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解少阳的目的。 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主治往来寒热,胸胁 苦满,呕吐不止,烦闷,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 解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且有力者。柴胡12 黄芩9 白 芍9 法夏9 生姜15 枳实9 大黄6 大枣5枚。方中柴胡、 黄芩和解少阳。

第十七章 一、黄芩汤方

第十七章·黄芩黄连汤类方 一、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黄芩主肠澼下利,本方用为主药。甘草、芍药、大枣治腹挛痛且缓急迫,故本方为治下利有热、腹挛痛而急迫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之发热恶寒与少阳病之口苦咽干同时出现,故谓太阳与少阳合病,若此合病自下利者,宜与黄芩汤;若更呕者;则宜黄芩加半夏生姜主之。 按:发热腹泄,或痢疾而腹挛痛者,即可用本方,不必限于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宜更加大黄。 【辨证要点】发热腹泄,腹痛者。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10克,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l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黄芩汤加半夏、生姜,即黄芩汤与小半夏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见黄芩汤方。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1条:干呕而下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解:干呕较呕证轻,干呕而下利者,当然有用本方的机会,但宜参照上条所述证候为妥。 【辨证要点】黄芩汤方证又见恶心、呕吐者。 【验案】刘某,女,50岁。初诊日期1965年9月12日。因吃不洁葡萄后,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泄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退而吐利不止,苔白厚,脉弦细数。证属太少合病,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体温恢复正常,腹泄止,胃稍和,仍不思饮食,服二剂,身微汗出,食饮如常,仍感乏力。 三、六物黄芩汤方 【方剂组成】黄芩、人参、干姜各10克,大枣4枚,桂枝3克,半夏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复制,不过以干姜易生姜,以人参易芍药,且加少

小柴胡汤新用 (柴胡黄芩)1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1 【摘要】从小儿久咳迁延不愈的病理特点和经脉循行方面介绍了小柴胡汤治疗久咳的机理,并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关键词】咳嗽久治不愈;小柴胡汤;少阳经脉咳嗽在小儿科临床中是常见的症状,小儿肺常不足,感受外邪后正气亏虚,经过治疗后往往留下咳嗽这一症状,无论滋阴、祛湿、化痰、收涩,却疗效不佳,迁延不愈。病程日久,伤及肝脾,投用小柴胡汤治疗,效果甚好。现从小儿久咳病理特点论证投用小柴胡汤的治疗机理。1正虚邪恋,枢机不利是外感后久咳不愈的病机特点小儿咳嗽久治不愈是因为正气和邪气并存,正邪力量抗争,经过对症治疗,邪气力量已明显减弱,无力与正气抗争,两者相持,以至于邪留不去。从六经角度来看,病位已离太阳之表,显然也未至阳明之里,客于少阳之所,即一般所谓的半表半里,因而气机郁遏不达,肺不行水,津液不下,枢机不利,气机失于条达,以致木叩金鸣,故而出现外感后久咳不愈的临床表现。而小柴胡汤又是治疗少阳病的名方,故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疏利枢机,通达三焦是治疗外感后久咳不愈的基本方法太阳经走人身背部,主表;阳明经走人身之胸腹部,主里;少阳经脉行于 人身之两侧胁肋部,属于太阳、阳明之夹界,故主半表半里。《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故太阳为开,其病为表证;阳明为阖,其病为里证;少阳为枢,其病为半表半里证。另外,少阳胆依附于肝,其位也在胁下,与肝表里相连,其气也有疏泄作用,可通达表里内外,外可从太阳以开,内可从阳明以阖,开则为阳,阖则为阴,此即少阳为枢之意。小儿外感后久咳的病位在少阳。太阳表邪不愈,邪气入里,郁于少阳。少阳为枢,枢者,运转门户之枢轴,枢轴运转,三焦升降协同,调节气机运行,少阳以三焦为通道,内合脏腑,外达腠理,生发活动,流通畅达,不郁不结,方能调和内外。当其受邪,则失枢轴之效,气机运行不畅,上逆成咳。如少阳受邪,正邪纷争,进退于表里之间,必影响开阖枢机的不利。因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证,其治既不能发汗,更不能吐下,只能疏解少阳之郁滞,使枢机得利,三焦得通而达到解表和里的目的,即“和解少阳”。所以小柴胡汤为首选方剂。3小柴胡汤组方特点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症的主方,其主证向来合称“柴胡八证”,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但在《伤寒论》中却有几处涉及该方运用于咳嗽的治疗。如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另有一条云:“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以上两条均明确指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咳嗽论》中提出:“治嗽大法,盛则下之,久则补之,风则下之,更量大小虚实,意以施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防癌抗癌润肺健脾养脾养胃健胃补气解暑 禁忌人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柴胡。 详细信息 目录 ?柴胡的食物介绍柴胡的保存秘诀柴胡的选购技巧柴胡的食用方法柴胡的烹调方法 柴胡的食物介绍 柴胡是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柴胡的保存秘诀 柴胡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即可。 柴胡的选购技巧 柴胡属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次分枝。叶为宽或窄的披针形,背面具有5–7条明显突起的纵脉,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伞形花序常有伞幅10–15,伞幅长2–3厘米,形成开展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6,披针形,长0.5–1厘米,宽1–3毫米,向后反折,顶端渐尖;小总苞片通常5,少数7,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条,少数2–3条。柴胡花期6–7月,果期7–8月。 柴胡的食用方法

1. 柴胡可以在煮粥时加入少许,搭配其他药材起到相应食疗效果。 2. 柴胡还可以与山楂,当归等冲泡成茶饮用。 3. 柴胡可以在炖肉或者炖鸡时加入少许。 柴胡的烹调方法 柴胡可以搭配其他药材与乌鸡等煲汤食用。

黄芩药对详解

黄芩药对详解 1.【黄芩、黄连】 两药都是清热燥湿之品,但黄芩善清肺与大肠之火热,黄连善清心火而除湿火郁结,相配则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更显著,可用于治一切热病的高烧,烦躁及疔疮、痈肿等证。 2.【黄芩、白芍】 黄芩燥湿,清肠热,白芍敛阴,缓肠急。相配有清热敛阴缓急作用,可治湿热痢疾、发热、里急后重。 3.【黄芩、栀子】 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清泄肝胆之火、利湿热。相须为用,有清利湿热的功效。若加茵陈利胆,黄柏降火燥湿,可治湿热发黄。 4.【黄芩、知母】 黄芩降泄肺火,知母润肺清热。相须为用,有清肺热止咳作用,可用于急慢性肺热咳嗽。5.【黄芩、夏枯草】 两药都能泻火,而黄芩泻上焦火,夏枯草泻肝胆火。相配可治肝火亢盛的头晕、头痛。若加牡蛎软坚,常用于治肝火郁结的瘰疬。 6.【黄芩、地榆】 两药都能泻大肠湿热,止血。相配可治中风热便血及肠痈之发热腹痛。 7.【黄芩、桑白皮】 两药都能泻肺火,但桑白皮止咳优于黄芩,黄芩清肺火优于桑白皮,相配可治肺痈、肺热咳嗽。 8.【黄芩、半夏】 黄芩苦寒清热,半夏辛散降逆。相配清热降逆,能除痞满、降呕逆,可用于治邪热与湿浊痞结的痞满、泛恶、口苦、咽干。 9.【黄芩、柴胡】 黄芩泄半表半里的里邪,柴胡泄半表半里的外邪。相配能解少阳邪热,为治外感疾病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诸症的重要配伍。柴胡长于解郁,黄芩善能泄热,相配则既能疏理肝胆气机不舒,又能清泄内蕴湿热,故对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痞痛者,常配伍应用。10.【黄芩、青黛】 两药都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芩善泄肺经之火,青黛专泄肝经火毒。同用可治热病发斑,吐血、衄血及痰热咳嗽、口舌生疮等。 11.【黄芩、射干】 黄芩泄肺火,射干利咽喉,相配有清泄肺火之功,可用治肺热咽痛咳喘。加桔梗宣肺利咽,可治咽喉肿痛,声音不扬及肺痈,喉痹之属实热者。 12.【黄芩、白术】 黄芩能清热安胎,白术能补气安胎。相配用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之证。 13.【黄芩、木通】 黄芩泄大肠湿热,木通利水通淋、泄小肠之热。相配用于下焦湿热,小便涩痛。 14.【黄芩、白芷】 黄芩泄肺火湿热,白芷散胃、肺、大肠三经之风湿之邪。两药相配可治风热眉棱骨痛。15.【黄芩、辛荑】 黄芩清热燥湿、抗过敏,辛荑散风邪、通鼻窍。相配可治鼻渊头痛,鼻塞,香臭不分,浊涕常流,症属偏热者或过敏性鼻炎。

柴胡的功效与应用上课讲义

柴胡的功效与应用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柴胡 (《本经》) 【异名】地熏、茈胡(《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 【植物形态】①北柴胡,又名:竹叶柴胡(《植物名实图考》),铁苗柴胡、蚂蚱腿、山根菜、黑柴胡、山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②狭叶柴胡,又名:红柴胡、细叶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深长,不分歧或略分歧,外皮红褐色。茎单1或数枝,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复伞形花序;伞梗3~15;总苞片缺,或有2~3;小伞梗10~2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花瓣5,先端内折;雄蕊5;子房下位,光滑无毛。双悬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3毫米,分果有5条粗而钝的果棱,成熟果实的棱槽中油管不明显,幼果的横切面常见每个棱槽有油管3个。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干燥草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除上述2种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亦作柴胡入药。主要的有:长白柴胡分布东北;兴安柴胡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大叶柴胡分布东北;长茎柴胡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膜缘柴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小柴胡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金黄柴胡(又名:穿叶柴胡)分布新疆:多脉柴胡分布四川、甘肃、内蒙古。 【采集】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药材】①北柴胡 又名:硬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柴胡的功效与应用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柴胡 (《本经》) 【异名】地熏、茈胡(《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 【植物形态】①北柴胡,又名:竹叶柴胡(《植物名实图考》),铁苗柴胡、蚂蚱腿、山根菜、黑柴胡、山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布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②狭叶柴胡,又名:红柴胡、细叶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30~65厘米。根深长,不分歧或略分歧,外皮红褐色。茎单1或数枝,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复伞形花序;伞梗3~15;总苞片缺,或有2~3;小伞梗10~2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花瓣5,先端内折;雄蕊5;子房下位,光滑无毛。双悬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3毫米,分果有5条粗而钝的果棱,成熟果实的棱槽中油管不明显,幼果的横切面常见每个棱槽有油管3个。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干燥草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除上述2种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亦作柴胡入药。主要的有:长白柴胡分布东北;兴安柴胡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大叶柴胡分布东北;长茎柴胡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膜缘柴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小柴胡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金黄柴胡(又名:穿叶柴胡)分布新疆:多脉柴胡分布四川、甘肃、内蒙古。 【采集】舂、秋挖取根部,去净茎苗、泥土,晒干。 【药材】①北柴胡 又名:硬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长6~20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柴胡

柴胡 文章目录*一、柴胡的概述*二、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三、柴胡的分类*四、柴胡的药方选录*五、柴胡的服用方法*六、柴胡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柴胡的概述 1、柴胡的概述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症。 2、柴胡的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3、柴胡的性状形态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 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4、柴胡的性味归经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5、柴胡的来源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6、柴胡的产地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1、柴胡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达3.8%,并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剧毒,它们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03 毫克/千克,3.13 毫克/千克。 2、柴胡的功效作用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症。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大家都知道柴胡是一种中药材的,它的功效作用是比较多的,但是具体有哪些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欢迎阅读参考!! 北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1.北柴胡是一各味苦、性微寒的一种中草药,北柴胡有很好的解热作用,还有止痛效果,对于伤寒是有好处的,北柴胡还有很好的镇静作用,特别对失眠多梦的人来说效果特别好,北柴胡可以镇咳,也可以抗病毒,特别对一些流感病毒以及肝炎病毒和一些牛痘病毒和Ⅰ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等都是有好处的,北柴胡对于疱疹病毒也有不错的效果. 2.北柴胡可以促进免疫功能,对于一些病毒类的细胞有很好的吞噬作用,同时北柴胡也可以疏散退热,所以说常拿北柴胡来治疗一些感冒类的发热和寒热类疾病,北柴胡对于疟疾也可以治疗 3.北柴胡也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肝郁气滞以及胸肋部有胀痛感.医学上现在对北柴胡的应用一般就是在这些,临床上北柴胡的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北柴胡已经成为了医生的常用药物了.人们也把北柴胡制作成一些中成药,这样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柴胡的成分 柴胡的成分主要是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脂肪酸(油酸、亚麻 1

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此外,还含有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而且在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而且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剧毒。 北柴胡常治疗疾病 1、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本品味辛苦,气微寒,芳香疏泄,尤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为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少阳证之要药,多配黄芩等同用,如小柴胡汤;用治感冒发热,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常与甘草同用,若热邪较甚,可配葛根、黄芩、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汤;现有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2、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本品能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如逍遥散;对于胸胁疼痛,不论内伤肝郁,外伤跌扑,均可应用,常与香附、川芎、芍药等同用,加柴胡疏肝散。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本品长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善治气虚下陷神倦发热,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症,常配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中药北柴胡的用法用量

炒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炒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相信大家对柴胡比较了解了,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经常被人们利用来与其他中药搭配治疗疾病,该中药具有归经入肝等功效,能够治疗感冒发烧、疟疾、月经不调等问题。 一、柴胡的功效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二、柴胡的作用 柴胡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具有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三、柴胡的食用方法 柴胡可以在煮粥时加入少许,搭配其他药材起到相应食疗效果。 柴胡还可以与山楂,当归等冲泡成茶饮用。 柴胡可以在炖肉或者炖鸡时加入少许。 四、柴胡的食疗药方 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②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③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④治肝气,左胁痛:柴胡、陈皮各-钱二分,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钱,炙草五分。(《医医偶录》柴胡疏肝饮) ⑤治肝经郁火,内伤胁痛:柴胡、黄芩、山栀、青皮、白芍、枳壳。(《症因脉治》柴胡清肝饮) ⑥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甘草半两(炙微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局方》逍遥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