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完整word版)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2.3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

三河市第二中学景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

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所以在讲解中最好配以视频或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

【导入】设置情境,以身边的自然灾害为导入,提高学习欲望。

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吗?如果没有经历也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一生平安幸福,远离任何灾害的伤害,当然也不要有遗憾,我们可以在地理课上共同来了解我们国家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讲授】用康定地震视频来让学生注意地震的相关知识

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我们需要了解的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全在这段视频中,所以大家要仔细把握有关信息,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回答你从这段视频中所了解的知识。

播放康定地震视频,展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灾区的地形、人口密度、主要经济活动、受灾程度等相关信息。

视频主要内容如下:

2022年11月24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8千米,震中距成都220公里。由于地震灾区

地处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是纯畜业乡,人口稀少,经济水平较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很少,灾区房屋损毁程度不严重。

【活动】自主学习地震相关知识

2

1.教师展示“地震构造示意图”及课本第17页地震小词典内容,学生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例: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地震波、烈度等。

结合视频信息,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从视频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提纲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3.我国的地震分布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我国泥石流频发的原因[来2.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3.我国滑坡频发的原因[来 4.我国滑坡的分布 四、教学建议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考虑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并且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建议本节讲3课时,“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用2课时。另外1课时,结合本地的地质灾害类型,开展校本课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开展选修课程。 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一样都是影响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巨 大损失。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不同的是在我国虽然分布很广,有一定的地质规律,但它不如 气象灾害那么普遍。并且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较强,虽然频发但很难完整记录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学生对地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同步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Word版含答案

课时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3.利用地图说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①断裂或②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③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④震源,B为⑤震中,BC为⑥震源深度,AB为⑦震中距。 (2)D为⑧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与⑨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用来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与⑩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分布: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思维活动 1.“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说法对吗? 答案不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也容易发生地震。 二、滑坡和泥石流

思维活动 2.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答案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等。

探究点一地震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强烈震感。芦山县距离雅安市市区33千米,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龙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多发。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其各有何特点? (3)什么是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4)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为什么这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 答案(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产生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左右摇晃。 (3)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的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质量等。 (4)世界上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主要地震带。因为这些地区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多地震。 反思归纳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案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⑪带状或⑫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⑬辽东、⑭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⑮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⑯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⑰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⑱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⑲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其中以⑳秦岭—错误!川西-错误!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 思考 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 【自主学习】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 ****************** 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 西部东部 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 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 【跟踪训练】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截至发稿时,已有245人获救,1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目前仍有人员受困,救援仍在持续。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台湾多断层分布的原因。 (2)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成因。 (3)列举②处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解析: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碰撞地带附近,地壳强烈活动形成断层。 ①地发生地震,较近的②地震中距小,附近断层多、地壳稳定程度差,所以烈度更大;此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导致岩层受力断裂错位。 (2)②较大。原因是②地距震中较近,且地质构造不稳定。 (3)滑坡、泥石流。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自主学习】 1.泥石流灾害

(完整word版)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完整word版)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2.3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 三河市第二中学景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 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所以在讲解中最好配以视频或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 【导入】设置情境,以身边的自然灾害为导入,提高学习欲望。 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吗?如果没有经历也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一生平安幸福,远离任何灾害的伤害,当然也不要有遗憾,我们可以在地理课上共同来了解我们国家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讲授】用康定地震视频来让学生注意地震的相关知识 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我们需要了解的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全在这段视频中,所以大家要仔细把握有关信息,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回答你从这段视频中所了解的知识。 播放康定地震视频,展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灾区的地形、人口密度、主要经济活动、受灾程度等相关信息。 视频主要内容如下: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一、地震 1.地震的基本特点 (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成因 (1)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地震的分布 (1)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2)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二、泥石流灾害 1.主要类型⎩⎪⎨⎪⎧ 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经102°以西的高 原上 2.形成 因素 ⎩⎪⎨⎪⎧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 暴雨决定性因素等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 积等

3.分布 界线 界线以西 界线以东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 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呈零星分布 三、滑坡 1.成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 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 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 界线 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差异 东西 差异 东部 稀疏 西部 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省际差异 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贵州等省 考点|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考点整合] 1.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特点与分布 地质灾害 多发原因 特点 分布 地震灾害 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 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带之间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 滑坡和泥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范围广、危害大 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

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防泥石流、山体滑坡安全教案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教育目的: 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资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预备: 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难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课题 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育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难多发区的学习,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难,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别,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

剧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难发生。尤其是地震灾难,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惊心理最严峻的灾难,是我国四大类灾难中应当首先赐予关注的灾难。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难的成因。 2、结合案例熟悉地震猜测和防震意识在灾难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缘由,重点熟悉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缘由。 2、唐山地震灾情严峻的缘由。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中国的地质灾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关于地质灾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寻下载《中国的地质灾难》的地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别力量。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缘由、特点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_滑坡》教案湘教版

《滑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滑坡的发生条件; 理解滑坡的危害; 了解如何防御滑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滑坡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滑坡情景,了解滑坡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分析滑坡发生条件;通过滑坡灾后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归纳滑坡的危害,并引入深层思考并设计滑坡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滑坡视频及课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防灾和抗灾意识;养成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滑坡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归纳滑坡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滑坡类比,从而正确归纳出滑坡的发生条件。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诱思探究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利用图片显示灾情报道让学生来说是什么灾害?导入新课——滑坡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滑坡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展示:今年暑假中在鲁甸灾区的滑坡图片和视频,引入滑坡的概念; (同学们不禁要问了,这些灾害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讨) 2、滑坡的发生条件: (老师拿出滑坡的模型并分组发下去,然后提出对每一组的要求) 模型介绍: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材料:模型共6个。其中1号用来演示降水与滑坡的关系;2号两个模型坡度对比较大用来演示坡度与滑坡的关系;3号用来演示岩石破碎程度与滑坡的关系;4号用来演示植被与滑坡的关系;5号用来演示地震与滑坡的关系;6号演示人类活动与滑坡的关系。每组配发竹片用于拨动土层;备两瓶开口有喷水孔的水瓶,在实验时让学生选择使用。 实验:学生分为6组,分别发给不同的模型。 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滑坡?结合课本内容,实验时间10分钟,找学生说出各组的结论(每组至少一人,可由同组人补充) 第一组:用水瓶模仿降水,较大的长时间的降水易出现滑坡。一号模型; 第二组:二号模型,在两组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坡度大小对滑坡的影响,得出“无坡不滑”的结论; 第三组:裸露的岩石,什么方法也不会滑坡,得出结论岩石破碎也是滑坡的必要条件。 第四组:地表植被破坏,易诱发滑坡。 第五组:地震越强烈,烈度越大,滑坡发生可能性越大。 第六组:通过工具的使用,沿坡下修筑公路、房屋时易导致坡度不稳,诱发滑坡。 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回答; (以上是关于模型的分析,归因到影响因素: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利用这个直观的模拟实验的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这些因素较容易地分析出模型产生现象的原因;之后再与实际的滑坡相联系,这样的过渡,学生较易接受) 小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条件并归纳为:天、地、人三方面。 滑坡的形成条件:天:降水 地:坡度(必要条件); 破碎的物质(必要条件); 植被 地震; 人:人类活动 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诱发因素?其中人类活动在众多诱发因素中比较明显,具体有哪些人类活动易诱发滑坡呢?课件展示出几种现象,让各组分别演示出来,并解释原因。(10分钟) (以上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的突破。)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 12 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 4 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 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 师: (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 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 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 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 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 板书: 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 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 1920 年的海原地震) 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 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 理解。 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 师: (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 板书:泥石流的分布于危害 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 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 了适当的拓展。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储备、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本节专 题学习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连发性的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同时还要防御它,保护自己,珍惜生命。

滑坡泥石流教学教案

滑坡泥石流教学教案 滑坡泥石流教学教案 1. 引言 滑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增强学生对滑坡泥石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份滑坡泥石流教学教案,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对滑坡泥石流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2. 教学目标 - 理解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形态特征; - 掌握滑坡泥石流的分类和区域分布; - 了解滑坡泥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学会预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及其应对措施; -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步骤 3.1 滑坡泥石流的定义与形成原因(500字) 滑坡泥石流是指在较陡的山坡或河流沿岸地区,因地表松散物质失稳而发生坡体滑动,携带大量碎石、流泥以及水分而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势、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及自

然因素等。详细介绍了这几个方面的含义和相关知识。 3.2 滑坡泥石流的分类和区域分布(500字) 根据滑坡泥石流的规模、速度以及破坏性,可以将其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滑坡泥石流。根据不同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滑坡泥石流也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具体介绍滑坡泥石流的分类和区域分布情况。 3.3 滑坡泥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500字) 滑坡泥石流对人类的生活、农业、交通和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滑坡泥石流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并用实例展示了灾害后的重建工作。 3.4 预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及其应对措施(500字) 通过了解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分类与区域分布,我们可以对其发生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滑坡泥石流的预测方法和防灾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3.5 团队合作与创新实践(500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与创新实践。学生将分成小组,展开一次关于滑坡泥石流的研究项目,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进行滑坡泥石流的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估。

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2)

小学生防泥石流、山体滑坡安全教案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教育目的: 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

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教案 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滑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滑坡的发生条件; 理解滑坡的危害; 理解如何防御滑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滑坡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滑坡情景,理解滑坡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分析滑坡发生条件;通过滑坡灾后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归纳滑坡的危害,并引入深层考虑并设计滑坡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滑坡视频及课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防灾和抗灾意识;养成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滑坡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归纳滑坡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滑坡类比,从而正确归纳出滑坡的发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诱思探究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利用图片显示灾情报道让学生来说是什么灾害?导入新课——滑坡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滑坡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展示:今年暑假中在鲁甸灾区的滑坡图片和视频,引入滑坡的概念; 〔同学们不禁要问了,这些灾害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讨论〕 2、滑坡的发生条件: 〔教师拿出滑坡的模型并分组发下去,然后提出对每一组的要求〕 模型介绍: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材料:模型一一共6个。其中1号用来演示降水与滑坡的关系;2号两个模型坡度比照拟大用来演示坡度与滑坡的关系;3号用来演示岩石破碎程度与滑坡的关系;4号用来演示植被与滑坡的关系;5号用来演示地震与滑坡的关系;6号演示人类活动与滑坡的关系。每组配发竹片用于拨动土层;备两瓶开口有喷水孔的水瓶,在实验时让学生选择使用。 实验:学生分为6组,分别发给不同的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滑坡?结合课本内容,实验时间是是10分钟,找学生说出各组的结论〔每组至少一人,可由同组人补充〕 第一组:用水瓶模拟降水,较大的长时间是是的降水易出现滑坡。一号模型; 第二组:二号模型,在两组间进展比照,引导学生归纳坡度大小对滑坡的影响,得出“无坡不滑〞的结论;第三组:裸露的岩石,什么方法也不会滑坡,得出结论岩石破碎也是滑坡的必要条件。 第四组:地表植被破坏,易诱发滑坡。 第五组:地震越强烈,烈度越大,滑坡发生可能性越大。 第六组:通过工具的使用,沿坡下修筑公路、房屋时易导致坡度不稳,诱发滑坡。 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展分析,辅助学生答复; 〔以上是关于模型的分析,归因到影响因素: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利用这个直

自然灾害主题教育教案

自然灾害主题教育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doc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一、研究目标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4.强化学生的科学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课件: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视频:《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查看图片及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 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 质灾害。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研究过程 1.地质灾害的概念 与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地震 1)播放视频《地震》。 2)课件出示地震构造示意图,提问学生什么是地震?它 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3)课件出示“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指出世界两大 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展示地震后的废墟图片和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归纳地 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火山喷发

预防泥石流、滑坡、山洪自然灾害主题教育教案

预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主题教育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发生后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山洪、泥石流、滑坡这几种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泥石流自然灾害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通常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大量降雨。 2、大量碎屑物质。 3、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三)、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时间规律: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6-9月),泥石流发生的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四)、泥石流造成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可造成水灾、堰塞湖、山崩、地震、滑坡等次生灾害。 (五)、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六)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 1、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2、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4、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5、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二、滑坡灾害 (一)、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或“走山”、“垮山”、“山剥皮” (二)、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