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和“滑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49124.html,

“泥石流”和“滑坡”

作者:韩吉辰

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13期

最近,我国汶川特大地震过后连续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和“滑坡”等继发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引起各界的关注。

什么是“泥石流”和“滑坡”?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对山区的城镇、村庄、铁路、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常造成严重危害。

当泥石流发生时,洪流中有大量泥沙石块,混合成一股黏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沿陡坡奔腾而下,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其中泥沙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大于10%,最高达80%,流速一般为5~7米/秒,最高可达70~80米/秒。泥石流因流速快,黏度大,其侵蚀、搬运、堆积过程特别迅速,在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内即可将数十万立方米至数千万立方米土石搬出沟口,并摧毁或掩埋沿途房屋、道路、农田及一切工程设施,造成重大地质灾害。所到之处,良田变荒漠,房屋变废墟,冲毁路基、桥梁,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失。

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山剥皮”等。根据滑坡体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滑坡根据其滑动速度可分为4类。蠕动型滑坡:人们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泥石流”和“滑坡”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常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震产生的震动力量会导致山体失稳,从而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下面将详细探讨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一、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 1. 地震震动:地震的震动力量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受到强烈的振动,导致山体内部的土层和岩层发生破裂和位移。这种位移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进而引发滑坡。 2. 断层活动:地震通常伴随着断层活动,即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断层活动会导致山体发生位移和断裂,加剧了山体滑坡的风险。特别是在断层线附近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滑坡。 3. 地质条件:地震引发山体滑坡还与地质条件有关。如果山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倾斜度、脆弱的岩石和松散的土层,那么地震震动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此外,地下水的存在也会对山体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 触发因素:地震可能成为触发山体滑坡的因素,但通常还需要其他的触发因素共同作用。例如,地震可能导致土壤湿度变化,使土壤饱和度增加,从而削弱土壤的黏结力和抗剪强度。在这种情况下,降雨或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很可能成为山体滑坡的直接触发因素。 二、地震引发的泥石流灾害 1. 山体滑坡的后果: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往往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流和泥石流。当山体滑坡发生时,滑坡物会沿着山坡迅速下滑,并与周围的土壤和水混合形成泥石流。这种泥石流具有高速度和巨大冲击力,能够摧毁房屋、损坏基础设施,并对人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堰塞湖溃坝: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还可能导致堰塞湖的形成。当滑坡物堵塞河道时,河水被拦截形成堰塞湖。但由于滑坡物通常不是很牢固,当湖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滑坡物可能会崩溃,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3. 降雨的影响:地震引发的泥石流还受降雨的影响。降雨会增加泥石流物质的含水量,使其流动性增强。尤其是在地震后降雨频繁的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概率更高。 4. 地形条件:地震引发的泥石流也与地形条件有关。地势陡峭的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因为地震震动会削弱山体的稳定性,而山坡的陡峭度使得泥石流的速度和冲击力更大。 为减少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地质灾害监测: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地震仪、位移仪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壳运动和山体变形情况。及时预警和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灾害成因与分布情况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构成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人类经济 工程活动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气象因素关系最为紧密。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暴雨、旱 情等许多气象条件常常沦为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引致因素。尤其就是强降雨(大到暴雨或 者大暴雨)及已连续降雨,就是引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另外,高原地区的冰雪融水、冰湖溃决以及冰崩、雪崩融水等也会引发这类灾害。山 体滑坡与泥石流多发生在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质构造破碎程度大和植 被较差的山区,多发于夏季汛期暴雨频发期,其特点往往表现为发生突然、历时短和破坏 力极强。 在我国,山体滑坡的出现类型和原产具备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云南、四川、重庆、贵 州和西藏等地,秦岭-大巴山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地为滑坡出现的主要地区;另外,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以及暴雨多发区 及异常的强降雨区也属滑坡易发和多发区。泥石流主要原产在西南、西北、华北山区和青 藏高原边缘山区。 发生之前有征兆 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虽然就是一种突发性的、破坏力极强的灾害,但常常存有一些前兆 可以协助我们推论灾害与否出现,以便实行快速、恰当的打火方法。 对于泥石流是否发生,除了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外,还可以 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如果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 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如果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 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另外,沟谷深处天色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者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山体滑坡的前兆通常整体表现为:滑坡前缘坡脚处阻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发生泉 水(井水)忽然枯萎、井水位变异等相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发生纵向及横向 放射状缝隙,说明已步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发生上隆现象,存有岩石脱落 或被剪切侵蚀的声音。 科学防范是关键

滑坡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给人们生活和财产安 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预防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措 施来减轻其危害性。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定义、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机制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来阐述滑坡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环境下,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灾害性现象。滑坡和泥石流是其中比较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 滑坡是指在山坡或高边坡上,由于地层结构破坏或受力过大而导致 土壤和岩石沿一定面向下滑的现象。滑坡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层结构、 坡度、坡向、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如地震、断裂等,以及长期的雨水侵蚀和地下水位变化,都可能引发滑坡的发生。 泥石流是指由于大量降雨、雪融、地震等原因,引发山坡上的土石 混合物和水形成的一种流动现象。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山坡坡度、降 雨量、地形地势等因素有关。当大量降雨导致土壤饱和,无法维持原 有的结构强度时,土石混合物会随着水体的推动而向下流动,形成泥 石流。 为了预防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首先需要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警 系统的建设。通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站点和专业团队,及时监测地质 灾害隐患,提前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同时,建立完善的预警

系统,通过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建设和政府监管。各级政府应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相关责任单位的职责和义务。此外,还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 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和处罚,提高违法建设成本,同时加强对地质灾 害隐患区的巡查和整治力度,确保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再次,加强土地规划和合理利用。在城市和乡村的土地规划中,应 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隐患的存在,避免在高风险地区进行重要建设。对 于已经存在的建设工程,应对其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加 固措施。同时,要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 地资源,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准备。通过开展 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 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应急管理和准备工作,建立健全 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总而言之,滑坡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包括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 建设和政府监管、加强土地规划和合理利用、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 范意识和应急准备等。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地预防 和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面对山洪如何防范和自救 如何避免遇到山洪灾害,山洪来了怎么办?这些知识很重要!

(1)注意观察是否有井水浑浊、地面忽然冒浑水的现象; (2)是否有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应等; (3)暴发泥石流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轰轰响声; (4)发现明显前兆应迅速果断地撤离现场; 自救措施 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 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宅里,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物,在水上转移。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时,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进入汛期,不要随意靠近河边,天气再热也不能下河游泳。 面对山洪如何防范和自救 如何避免遇到山洪灾害,山洪来了怎么办?这些知识很重要!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措施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措施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 切坡等因素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 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那么,大家知 道有哪些可以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两种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就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 或集中地顺斜坡向上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滚,群众中除了“跑山”、“淹山”或 “山去皮”等又称(图1)。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 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2)。 滑坡的特点就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就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 是“流动”,都就是在重力促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到地形坡度的制约,即为地形坡度平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 动速度较快;地形坡度较陡峭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 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实行积极主动防卫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就是可以减低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 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 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 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山地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毁坏城镇、村庄、农田,破坏工厂、矿山、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和国防等各种设施,破坏生态环境。山地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总损失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山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1000到1500人。 山地灾害危害城镇 山地灾害危害交通 山地灾害危害水利水电事业 山地灾害危害工厂、矿山和村庄 山地灾害危害旅游 山地灾害危害农田 山地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是有效临空面、易滑岩组和软弱结构面。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三大条件概述 地形条件 凡是有斜坡的地方就有发生滑坡的可能,滑坡发生几率最大的地形坡度是10°~45°,但是小于10°的近水平斜坡也有可能发生滑坡,不过数量较少,且具有特殊成因。45°以上的急陡坡是崩塌发生的最佳坡形。发生滑坡的必要空间条件是前方要有足够的临空面。 使滑移控制面得以暴露或剪出的临空面,称为有效临空面。 地层岩性条件 有些岩层很易发生滑坡和经常发生滑坡,这些岩层分布区内滑坡往往成群出现,如三 峡库区的巴东、奉节、巫山、秭归等;与此相应,一个滑坡广泛分布的区域内,一定可以 发现滑坡的.发生与某些岩层密切相关,滑坡多分布于这些岩层的界线之内。通常把这类 岩层称为“易滑岩组”,如三峡库区的巴东组就是典型的易滑地层。事实上这些岩层不仅 本身容易发生滑坡,而且它们的风化碎屑产物也极易滑动,甚至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后期堆 积层也容易沿着这类基覆界面(基岩与覆盖层界面)或风化碎屑物顶面滑动。 地质构造条件 对滑坡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地质构造条件是断裂构造,深大断裂带通过的区域,滑坡 常密集分布。受断裂带强烈作用的斜坡,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为滑坡周界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其中能被滑坡发育过程中利用的软弱结构面称为优 势结构面。 可以发展沦为滑动面、滑坡后壁、滑坡侧壁的懦弱结构面主要存有:单薄堆积层与基 岩的界面(基覆界面);相同岩性的岩层分界面;岩层的层理面、岩层内部的节理裂隙面;构造性断层、侵蚀拎和错动面等。

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在关系

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在关系 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由地表土壤和岩石等材料发生流动的地质灾害。它们在地质学和地貌学领域有很多共同点,因此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首先,滑坡和泥石流都与地表土壤和岩石的流动有关。滑坡是指 地表土壤和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的现象,通常是在陡坡上由 于土壤松动造成的。而泥石流则是在强降雨或融雪的作用下,地表土 壤和岩石形成泥浆状物质发生流动的现象,通常是在山区陡坡上发生的。因此,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材料的流动现象,都受到陡坡、降 雨等条件的影响。 其次,滑坡和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都与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有关。滑坡往往发生在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如断裂带、断层附近等。这些 地形构造的活动可能导致地表土壤和岩石的松动,从而形成滑坡。而 泥石流则更多地与地表形态有关,如陡坡、沟谷等地形更容易形成泥 石流。因此,滑坡和泥石流在形成过程中都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 的影响。

此外,滑坡和泥石流都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影响。滑坡和泥石流都会改变地表形态,破坏植被,堵塞河流,甚至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无论是滑坡还是泥石流,都是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的地质灾害。 最后,滑坡和泥石流在防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由于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材料流动造成的灾害,因此它们的防治措施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可以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加固地表的方法来预防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也可以通过引水渠和堰塞湖的修建来降低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因此,滑坡和泥石流在防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滑坡和泥石流在地质学和地貌学的领域有着内在的关系。它们都是地表材料流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都受到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影响,都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也都有一定的相似的防治措施。因此,深入研究滑坡和泥石流的内在关系,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问题。这些灾害不仅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原因 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对山体的破坏和重力作用的影响。大量的降水会渗入土壤,使得土壤变得饱和,减弱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过量的水分会扩大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这样,一旦山体受到外力作用,如地震、洪水等,就容易发生滑坡。 二、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影响 1. 生命财产损失: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常常发生在山地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是人口密集的区域。当这些灾害发生时,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阻断等,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2. 环境破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会带走大量的泥沙,对水域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这些泥沙带来的物质和能量也会破坏山体生态系统,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地退化。 3. 社会经济影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会导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困难。此外,灾后的重建工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地方政府和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应对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的措施 1.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预警系统,可以提 前监测和预测有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及时发出警报,减少 人员伤亡。 2. 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治理等手段,加强山体的保持和 稳定,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此外,开展山地造林和提升水土保 持能力等措施也可以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3. 建设防护设施:在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建设防护设施 如挡土墙、拦砂坝等可以有效减缓灾害的影响,保护周边居民和基础 设施的安全。 4. 加强综合管理: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山地开发和土地利用的规划和 管理,避免在高风险地区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的场所。此外,加强灾害应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 结论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 在面临这样的灾害时,我们必须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对人 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如预警系统建设、生态修复、建设防护设施等,我们可以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保护人 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滑坡和泥石流是一些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其危害可以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有关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专家从地质环境、气象环境、物理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下面就对这些条件进行解释,便于人们更好地防御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首先,地质环境是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因素。许多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在容易受滑坡影响的山脉地质结构的地区发生的。这些地区常常是构造相对较平的地质地貌,统称为平台平原,它们的地层特征有利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这些平台平原的地质结构特征是砂岩、泥岩、散石层、山地、溶岩等。其中,砂岩和泥岩占主要比例,因为它们有相对较大的阻力,能抵抗滑落,但也容易受到水和风的侵蚀,如果切口开深,就会增加滑坡的机会。 其次,气象环境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山区,由于降雨和大风的影响,地表悬臂岩体、崖壁和悬崖等部位的岩石很容易受到水和风的侵蚀,因此也就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此外,降雨可软化岩石分层,加速滑坡的发生。 此外,物理环境也会影响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坡度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只有坡度超过一定角度,地面物质才会滑落。此外,地形地貌也很重要,在坡度较高的地质洼地、山谷和河谷等部位,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率远高于平原地区。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例如,人们在山区采矿、开采石料、修建公路、发展水利等活动,都会影响地质

环境的平衡,甚至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几率。 最后,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影响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许多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地区,有许多贫困群众,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不能合理地发展经济,也不会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这就使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几率更大。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要有效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从地质环境、气象环境、物理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开展防治工作,及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 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将介绍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关知 识点,包括定义、成因、特征、防治措施等内容。 一、滑坡知识点 滑坡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岩土体的失稳或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岩土体在一定面上发生坡面破裂,并沿该坡面向下滑动的地 表滑动现象。 1. 成因 滑坡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地下水位变动、降雨等,这些因素会改变 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使地表岩土体失去平衡,从而发生 滑坡。 人为因素包括水库蓄水、开采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下水 位或地表地质情况,使岩土体受到破坏,引发滑坡。 2. 特征

滑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坡面破裂:滑坡发生时,岩土体会在一定面上发生破裂,形成一个坡面。 (2)下滑运动:滑坡后,岩土体沿着坡面向下滑动,速度较快。 (3)推土体:滑坡运动中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推土体,形成土 石流现象。 (4)破坏范围广:滑坡的破坏范围通常较大,能够波及到下 方的建筑物、道路等。 3. 防治措施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调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 地质情况,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爆破、加固地基、支护结构等。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情况,及 时发布滑坡预警信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知识点 泥石流是指在降雨、雪融、冰川冰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山坡上 溃坡或岩石垮塌,使大量的雨水、卵石、土壤等混合物质沿着沟 谷或河道迅猛流动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1. 成因 泥石流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降雨、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当降雨量大于土壤的渗透和排水能力时,土壤会饱和,失去 抗剪强度,加上地势陡峭,导致土壤流动形成泥石流。 2. 特征 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流动速度快:泥石流的流速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每秒, 有的甚至超过百米每秒,速度较快。 (2)破坏力强:泥石流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能够摧 毁房屋、冲毁桥梁、阻塞河道等。 (3)含沙量高:泥石流中含有大量的卵石、土壤等颗粒物质,形成泥沙混合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

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 夏季滑坡泥石流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两种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图1)。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2)。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

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二)泥石流沟的识别 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18知识讲解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1. 滑坡发生的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人为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一一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软弱面一一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破坏平衡的触发条件——在前面两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分渗入软弱面,就会使原本处于重力平衡中的山坡失去平衡。 2. 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不仅破坏了地面的结构,损毁了 植被,而且使破碎物质增 多。 3. 典型滑坡的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 ----------- 急剧滑动 ---------- 渐趋稳定 (数年到数十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4. 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滑坡体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也越大 。 【典型例题】(2015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二期中)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4月23日,陕西清涧县发生山体滑坡致两车被埋, 材料二下图是清涧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考点解读 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 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 _ 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 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 __________ 、具有丰富的 ________ —的岩体与土体,在_ 、地 势 _______________ 较大、 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 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 _______________ 频繁的 ________ 、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生在地形 以及短时间内有 ____ 的地区。 。典型滑坡一般可分为 ______________ 、 泥石流发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 — 三个阶段。 3.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滑坡会 ___________ 石流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 _______________ 江河, 的危害。 4 .我国是多山之国。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 _ 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 爆发 、规模 的 国家之一。 5 .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 _______ 地域上具有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 ____ 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 .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 的地质地貌条件下, 、类型 _______ 变化。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 1.不稳定 重力破碎起伏 植被 工程建设 2.暴雨 陡峻 松散物质 大量水流 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 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滑动渐趋稳定 3.破坏 掩埋 堵塞 摧毁 4.松软 广泛 齐全 频繁 巨大 5.季节 广泛 相对集中 要点精析 要点一:滑坡 【高清课堂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366379 滑坡 蠕动变形急剧 :植被破坏;工程建设。 不适当地开挖坡脚, 在坡面上增加负荷,过多的水 1人死亡。

泥石流、滑坡部分常识

泥石流、滑坡部分常识 一、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 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

源; 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三、泥石流发育规律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四、泥石流预防工程措施(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