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绪论 练习题

教育学绪论 练习题
教育学绪论 练习题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但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上述事实表明()。

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下列关于教育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是按照教育的作用方向来分的

B.隐性功能是不能转化成显性功能的

C.教育的社会功能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

D.隐性功能不见得都是负向功能

3.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竟技”一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解析:古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是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A.素质教育B.终身教育C.全人教育D.全纳教育

解析: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地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入职后的教育要统一起来,“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5.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

6.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这体现了什么教育理论?()A.远程学习B.连锁学习C.终身学习D.观察学习

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朝B.商C.周D.秦

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夏朝的"庠、序、校"。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句话反映出古代教育的典型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解析: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意思就是体力劳动者将受制于脑力劳动

者,也就是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比体力劳动者高,因此,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

9.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

10.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这一特点是出现在()。

A.原始教育B.古代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1.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B.继承性C.相对独立性D.历史性

12.“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书院最早萌芽于唐朝,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于宋代。

13.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4.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

教育制度成为()。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15.主张“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

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观点的当代教育思潮是()。

A.继续教育B.终身教育C.生涯教育D.补偿教育

16、“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出自于()。

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17.我国最早的私学出现在()。

A.春秋B.战国C.夏D.商

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

18.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A.文法、修辞、辩证法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D.几何、天文、音乐

19.西周的官学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

A.府学B.内学C.乡学D.藩学

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其学校系统包括国学和乡学。

20.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是()。

A.梁漱溟B.黄炎培C.蔡元培D.陶行知

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他针对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这也是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民国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第一个实行了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新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旧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进步主张,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1.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梁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

22.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做出的是()。

A.“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2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教育性B.公平性C.科学性D.培养人的活动

24.“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功能的重要性。

A.个性化B.社会化C.职业化D.主体化

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

26.下列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②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④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调控着整个教育过程

A.只有一个是正确的B.只有两个是正确的

C.只有三个是正确的D.全部正确

27.学校教育一般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三个要素。

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

28.“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相对独立性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文化制约性D.教育的保守性

29.在教育中,()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A.教育内容B.教育活动C.教育方法D.教育中介系统

30.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班次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D.教师、学生、教材

31.“学为文士”是()的教育目标。

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印度D.古埃及

32.“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思想出自()。

A.陶行知B.胡适C.陈鹤琴D.梁启超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柏拉图认为,应该为国家统治者的教育开设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其中最为重视的是()。

A.算数B.哲学C.体育D.军事

2.亚里土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即奴隶主贵族)所应享受的,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其实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分别是闲暇和()。

A.自由时间B.自由学科C.教学科目D.自由教学

3.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柏拉图

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家是()。

A.格赛尔B.赞可夫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5.批判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A.杜威B.皮亚杰C.舒尔曼D.谢夫勒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7.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

9.()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有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

10.1632年,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目的、学校性质和结构、教育原则和方法、课程教材内容与组织等内容,建立起了“大教学论”体系。他在论述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时,首要面对的问题是

()。

A.教学是什么B.教学生学什么

C.如何教学D.教学的作用

11.19世纪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引人教育研究,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强调教育学科科学性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裴斯泰洛奇C.赫尔巴特D.康德

12.赫尔巴特说:“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显著的标记,它使我们非常容易把握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相反,在教育的其他一切职能中,学生直接处在教师的心目中。”根据这段话和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基本主张,这里的“第三者”最有可能指()。

A.知识B.技能C.德育D.价值观

1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B.解释教育问题

C.提出教育对策D.揭示教育规律

14.“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15.“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渭“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

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孔子

16.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下列观点不属于朱熹的教育有主张的是()。

A.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之本

B.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C.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D.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致;而精之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17.下列称号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A.教育课程理论之父一一泰勒B.现代教育之父一赫尔巴特

C.实验教育学之父一一斯宾塞D.幼儿教育之父一福禄贝尔

18.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

19.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这与下列哪位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类型基本一致()。

A.杜成B.布鲁姆C.布鲁纳D.泰勒

20.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A.凯洛夫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卡普捷列夫

21.“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

22.在古代,“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期的()。

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

23.《我们怎样思维》的作者是()。

A.杜威B.怀特海C.卢梭D.布鲁纳

24.首次将《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进行讲授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奇

25.开展“教学与发展”实验,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概念的提出者是()。

A.巴班斯基B.维果斯基C.杜威D.赞可夫

26.开展教学过程最优化与教学质量提高实验研究的教育家是()。

A.马卡连柯B.赞科夫C.奥苏贝尔D.巴班斯基

2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以W.C.巴格菜、IL.坎德尔、R.芬尼和T.布里格斯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其理论主张与进步教育相对立。这一教育思想流派是()。

A.要素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存在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

28.先秦时期阐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学记》C.《论语》D.《师说》

29.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辦、笃行”主张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中庸》C.《学记》D.《尚书》

30.《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洛克

31.被尊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赫尔巴特

32.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中心”、主张“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维果茨基C.布鲁纳D.杜威

33.把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五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商鞅D.墨子

34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

A.学生B.教育理念C.教育问题及现象D.教育方针

3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守仁曾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府常。不敢以为非也。他主要强调的是()。

A.学习需要独立思考B.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C.教育应循序渐进D.教育不应该抹杀儿童的天性

36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最早出于我国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37近代教育史,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38.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的教育家是()。

A.卢梭B.赫尔巴特C.柱威D.裴斯泰洛奇

39.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A.康德B.孔德C.培根D.洛克

40.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苏联教育理论著作是()。

A.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B.凯洛夫的《教育学》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D.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41.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辦之、笃行之”?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4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3.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44.被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教育名言是()说的。

A.马卡连柯B.乌申斯基C.赞科夫D.夸美纽斯

4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

47.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乌申斯基

48.《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也。”

A.学思结合B.教学相长C.因材施教D.循序渐进

49.教育史上的新三个中心是()。

A.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B.教材中心、教育中心、课堂中心C.教师中心、教学中心、课堂中心D.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50.首倡班级制教学的是()。

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单击下列各小题题目可显示该小题答案,以下各章相同)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答案:B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中庸》 D.《大学》答案:A 3,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论》答案:B 4,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答案:A 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答案:A 6,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论》答案:B 7,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答案:B 8,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答案:A 9,《教学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答案:D 10,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 A.基础学科 B.应用学科 C.决策学科 D.管理学科答案:A 11,《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 A.皮亚杰 B.布鲁纳 C.赞科夫 D.凯洛夫 答案:B 12,《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答案:B

1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答案:A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 ,揭示________ 的一门科学。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_________ 现象和教育_______ 现象。答案:社会,认识 3.教育规律是教育________ 之间、教育与________ 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答案:内部诸因 素,其他事物 4.教育学是庞大________ 体系中的基础学科。答案:教育科学 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___________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的 作者是古罗马的_________ 。答案:《学记》,昆体良 6.以捷克教育家________ 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答案:夸美纽斯 7.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___________ 发展和 ________ 发展的作用,提出了__________ 的原则和“泛智”的教育思想,论证了________ 等教学理论。答案:社会,人的,教育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 8.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主张__________ , _______ ,“课堂中心”;倡导“分 科教学”。--被称之为“传统教育派”。答案:“教师中心”,“书本中心” 9.杜威提出________ ,________ 的观点;主张_________ ,“经验中心”“从做中学”。--被称之为“现代教育派”。答案:“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 10?赞科夫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提出了体现一般发展”思想的①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以理论知识为主导,④_________ ,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条教学原则。答案:高难度,高速度,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11 ?布鲁纳提出了_______ 课程论和_________ 教学理论。答案:结构主义” 发现法 12?皮亚杰提出了儿童_________ 与教学关系的理论。答案:智力发展阶段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带答案) 1. 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b )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映了教师劳动(a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c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 C.学生的被动性 D.教师的主导性 4. 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a )。 A.报复 B.逃避 C.顺从 D.自尊 5. 许多教师认为,( c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的是(c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 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 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正负冲突 9. 哪种情况下学校不能处分教师()。 A.体罚学生 B.因生病没来上课 C.侮辱学生 D.因缺课造成学生成绩普遍下降 10. 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1 / 5

C.熟练化 D.做出创造 11.( a ),是教师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A. 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学习和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12. 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A.不舍专业不分科 B.非师范学校培养 C.不确定发展方向 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3. 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C.在快要退休时 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14. 教师在创造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A.适应环境 B.学习基础知识 C.教育教学能力的熟练化 D.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 1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B.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D.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1. 教师学是以教师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教师个体的发展规律。 2. 教师的角色冲突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两个方面。 3.教师的地位一般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的部分。 4. 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的四大问题是: 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5. 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所谓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 堂教学的导人 、。 7. 教师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既研究教师职业与群体的演变规律,也研究成长发展的规律。 8. 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 9.在职业生涯目标的设计中,教师的自我定位包括和两个方面。 10. 生涯设计的过程包括自我反思、目标设计和成长设计三个阶段。 1.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包括那几个阶段?

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 新授课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1. 理解概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2. 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难点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 讲授新课 (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 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 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 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第一位家长的做法符合孩子成长规律; 第二位家长过 度保护;)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 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 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 蔬菜并进行管理, 问题研讨: 【归纳总 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 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 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 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什么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学好 本学科的方法; 做好观察记录。 案例1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 例2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教育无处不在(保护、激励、慈爱)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及答案重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现代教师学导论试题 1月 一、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1.专业是在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下面不属于专业性的职业是( )。 A.医生 B.律师 C.会计师 D.售货员 2.”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反映了教师劳动( )上的特点。 A.手段 B.成果 C.对象 D.过程 3.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 ) A.对象的限定性 B.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被动性D.教师的主导性 4. 1997年8月7日,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原国家教委颁布实行了(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B.《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5.许多教师认为, (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6.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指的是( )。 A.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B.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 C.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D.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7.在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中, 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 )。 A.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 数学知识等 B.教师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 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 这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 C.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 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D.教师所具备的十分广博的文化知识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学活动、揭示教学规律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极爱专著《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捷克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德国康德使教育学在大学里开设。 3.教育学的作用:a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学实践b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c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4.学习教育学要注意: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D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5.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按社会形态来划分教育:A原始社会教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E社会主义 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A生产性B民主性C科学性D革新性 8.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方针:A贯彻“三个面向”B实施科教兴国C推进素质教育 9.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A在身体素质方面B在学习知识方面C在思想品德方面 10.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A全民性B义务性C全面性 11.学制:把学校教育机构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12.西欧12-13世纪有平民教育,我国20世纪才有教育。中国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演学制”。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揆卯学制”是第一个

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年颁布“壬戍学制”,沿用到新中国成立,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至今还被广泛采用。 13.我国现行学制:A幼儿教育(幼儿园)3-6岁幼儿B初等教育,主要是全日制小学教育,6-7岁儿童入学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D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院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学校 1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 A设置目的不同 B调节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15.学校公益性的2个表现: A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B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16.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撑起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7.学校文化从形式看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8.学校制度文化分为:传统。、仪式、规章 19.学校传统:在学校中,师生关系、领导关系、读书风气、考试风气、交往时的词汇、语境、逻辑、价值态度、上课方式、应试方式等经过实践的积淀都有可能形成某种传统。 20.学校规章: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 21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

小学教育概论

小学教育概论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 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 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着 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着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着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第一章: 两种教育价值观 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 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教育的形态: 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 育 第二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 分离出来)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著作)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环境因素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小学教育概论重点速记

1.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教育专著(《学记》) 2.英国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他提出来著名的白板说 3.《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4.《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杜威。他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 5.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提出者(布鲁纳) 6.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7.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开端的。 8.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认为(第一次社会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 9.古希腊雅典的教育是(多方面发展教育,崇文)而斯巴达则主要是(军事体育教育)。 10.古代社会教育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社会是(奴隶社会)教育 11.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主要是(政治制度)教育(不能脱离政治经济)。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13.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决定教育社会性质的因素是(政治制度)。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创造更新文化)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和主观能动性)。 1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16.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别差异性)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不平衡性)教育循序渐进的进行(顺序性)人的发展的内因是(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个体差别性)。 17.人的发展动力观(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8.首次中央文件“素质教育”(1994)年。素质教育培养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9.古希腊主张教育应由奴隶主国家主办(柏拉图) 20.《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点。 22.狭义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广义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0 23.《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教师法》规定:教师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教师法》第二十条规定:“教师考核的结果是受聘任教、(工资奖惩)实施的依据。(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权利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24.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 25.教师职业专业化始于(1890年)。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中小学教师来说,首先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经历(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四个阶段。 26.教师专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吗,专业能力。教育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研究能力)方面。 27.学生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8.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29.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即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详解-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论 1.1 考点精讲 考点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发送行动去实现目的,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的言语或行为。 4.心理过程三方面的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人的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 (2)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3)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个性心理特征

最全小学教育学(含答案)

《小学教育学》配套练习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 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得科学。 二、填空题: 1、古代得教育思想常常就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得。 2、世界上最早得教育专著,应就是中国得《学记》。西方最早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得教育学体系。 3、最早得具有比较完整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就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 年写成得《大教学论》。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 年发表得著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就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得教育学著作。 她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得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 5、教育学发展得“源”在教育实践。 6、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得总趋势就是多样化。 7、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与教育改革面临得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革传统教育得思想与模式,实事求就是地 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 8、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得位置,就是基础学科与

必修学科之一。 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就是与师范学校得设立同时进行得。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得教育主张出自我国古代伟大得教育家孔子,她得言论散见于《论语》一书。 11、教育学就是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得。 三、选择题: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得以( ABC )为中心得“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得教育理论与 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A、教师 B、书本 C、课堂 D、学生 2、以下属于美国教育家杜威得教育观点或教育思想得有: (ACDEF )。 A、教育即生活 B、教师中心 C、儿童中心 D、活动教学 E、社会即学校 F、从做中学 3、教育学得发展,反映了( ABCD )。 A、当代社会与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得要求 B、现代科技手段得应用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所起得巨大推动作用 C、现代社会对人得发展研究得深入 D、教育学与其她学科关系得发展日益密切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1、为什么要学习小学教学理论?P6 2、什么是双基教学?P31 什么是双击目标?什么是四基目标?P36—P37 如何实施双基教学?P38—42 3、NCTM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57 4、国际小学教育的改革特点是什么?P73—75 第四章题目 1、什么是显示数学教育?归纳数学教学原则?P80—81 2、什么是波利亚的“解题”?P84 怎么解题的具体过程?P85 3、简述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相关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P91—95 4、发现学习P94 第五章题目 1、第八次课改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97—99 2、标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05(表) 3、新教材的主要基本特点?P115—119

4、论述题:怎么在小学课程当中实施素质教育?分析当前小学教育中与素质教育不符的活动及影响因素。P133—138 第六章题目 1、什么是小学数学学习?P140 2、什么是数学认知结构?小学生是怎么进行数学认识的? 3、新一轮课改倡导哪些学习方式?P155 4、怎么落实小学教学学习的基本要求?(P163的一二三四) 第七章题目 1、儿童数学知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70—172 2、小学数学课堂教育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是什么?实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194 第八章题目 1、什么是数学问题?P204小学数学问题常见类型有哪些?P205 2、数学解题一般包括哪些步骤?P207

第九章题目 1、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测验如何设计?(P230第二节大标题) 2、新课改理念下有哪些新型的评价方法?P237—246四点 第十章题目 第250页学习提要里的第2题(P258—262),第3题(P264) 第十一章题目 如何选择和申报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第十二章题目 1、名词解释:小学数学学科德育(P291),数学文化P304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教育技术?P312

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节时间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1.理解概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2.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什么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难点:学好本学科的方法;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讲授新课 (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 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 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第一位家长的做法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第二位家长过度保护;) 案例2: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 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 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案例1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例2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归纳总结】教育无处不在(保护、激励、慈爱)。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