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各高校的专业实习普遍面临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有限等诸多困境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构建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简约、高效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一种“分层递进式” 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在制定实习教

学计划时遵循以下基本的思路或原则:

1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南的原则我们将市场营销专

业的实习教学目标确定为着重培养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具体来说,着重培养学生在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区域市场开拓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原则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

习实践教学相互配合,我们一方面在时间安排上使二者紧密衔

接,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使二者协调一致。就时间安排而

言,我们将实习教学安排在相应学期的期末,即每学期的理论教学一般在第16 周结束,之后便是可供实习教学支配的时

间。这种实习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二是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实习活动的集中组织和统一指导。

3因地制宜,简约、高效的原则我们在主要专业实习方面并不一味地依赖或局限于校外实习基地,而是根据学校所处地区新兴中小企业多、企业营销力量相对不足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开展短期的、双赢式的合作,这样既能达到我们的实习目的,也能满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营销服务的需求。与纯粹的实习基地式实习相比,我们这种实习方式投入少、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并且加大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实习主动性。

4各实习环节之间“分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我们的主要专业实习名为“营销策划实习” ,还设置了认识实习、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践环节。其中,营销策划实习是各实习的中心,该实习集寻找实习单位、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编制市场营销策划书于一体,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显然,如果学生缺乏前期的基本训练,要让他们在短短的几周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实习任务是不现实的。为此,认识实习须先行承担营销策划实习中的部分基本技能训练的功能,这就是“分层递进”的思想。这种递进关系同样存在于营销策划实习与后续的网络营销实战模拟之间,以及前三种实习与毕业实习之间;另一方面,每一后续的实习在内容和目标上又应当是其先行实习的延伸,承担着巩固先行实

习成果、进一步锻炼和强化有关的营销实践技能的功能,这就是“环环相扣” 的思想。“分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习实践模式改变了以往各项实习之间各自为政、忙闲不均的格局,实现了各实习环节的有机整合和实习资源的滚动利用,形成了协同效应。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框架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操作框架如

图 1 所示。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一)认识实习该实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专题报告阶段。邀请部分公司经理、营销专家做专题报告,旨在增加学生对企业及其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本专业领域的理解,近距离了解企业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业过程,从而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认识基础。

2观看视频阶段。视频内容分为宏观经济视角和微观企业视角两大类。通过观看前一类视频,增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现实宏观环境的认识,补充专业课程学习的不足;通过观看后一类视频,增强学生对企业、企业管理者及其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

3统计分析问卷、撰写实习报告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高年级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中已实施的市场调查问卷,练习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的技能。

4总结实习心得、撰写个人实习报告阶段。上述实习中,前两个阶段占用 1 周时间,后两个阶段占用 2 周时间,其中第三个阶段“统计分析问卷、撰写实习报告”是认识实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从中收获最大的方面,学生们从中学到了EXCEL 在市场调研中的运用,掌握了相应的市场调研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的实地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打下了基础。

(二)营销策划实习

营销策划实习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之后紧接着进行的,时间为 4 周。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营销策划实习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如图 2 所示。

营销策划实习不仅有效锻炼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其在整个“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意义还体现在:高年级学生从事过的营销策划实习,为低年级学生在认识实习中进行调查问卷整理、统计和分析练习提供了真实的实收问卷;同时,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中真实接触实习企业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又为他们后续要进行的实习――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提供了客观的背景材料。不仅如此,高年级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结束后产生的若干鲜活真实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案例,还可以被用来作为低年

级学生的理论教学案例素材。这不啻为一种简约、高效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此外,学生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专业上的,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及吃苦耐劳精神也在这项实习中得到了有效历练和提升。

(三)网络营销实战模拟

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了《网络营销》课程之后进行的,实习地点设立在我校商务与管理实践中心。实验内容和要求是:让学生自己虚拟一个公司,通过市场分

析与市场调查,设计某种产品并进行宣传、销售,最终完成全部商务往来,实现盈利。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包括:

1、申请注册企业,建设企业网站;

2、开展网上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环境;

3、选择目标市场,实施网络促销和销售,可采取的网络促销手段有:①在门户网站发布网络广告和新闻;②在商贸网站发布供求信息;③搜索引擎营销;

4、处理订单,管理购销合同;

5、促销效果评估,产品利润分析。

通过上机模拟操作,学生不仅对网络营销的技术基础及网络营销在企业中的各种应用有了感性认识和了解,真切体会到网络营销的实战性,而且在实战模拟中进一步锻炼和巩固了其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的技能,所不同的是,调研活动是通过模拟教学软件中的“调研中心”模块在网上开展的,而营销策划则主要是针对虚拟的公司进行的网络促销策划。

(四)毕业实习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递进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助益。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分散,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数学需要学生专心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就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有趣,但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思维不够缜密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发掘数学学科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桎梏,当提问的形式和解题的方法稍有改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理想。递进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体,在反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递进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巧设疑问。数学问题包罗万象,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说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时,书中给出了两种判定游戏公平的方法,即掷骰子和掷硬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疑问:“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种方法,比如说制作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将小球放在盒子里,抽到红球小明先行,抽到白球小华先行,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公平的。所谓公平就是小明和小华先行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50%,而且只能存在两种结果,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教师也可以根据书中的题目设计新的问题,如;“小红和小明分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最后一个该给谁?”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题目很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认识到这与书本上的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点,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如利用比赛胜负、猜数字比大小来决定等等,从而逐渐掌握迁移思维的能力。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关于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的探索

关于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的探索 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的概念,并对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的基本概念、涵盖内容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做了详细阐述,同时阐述如何将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生的实训中去。 标签:递进式;项目化;应用型;实践应用 一、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概念 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系列完整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 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递进式。实训学生拿到零件图之后时,分析各工序、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该图纸先学习相关基础操作方法,熟悉相关实训环节,然后逐层深入,最后完成实训任务。 第二,实践有效性。项目要求目标与生产实际操作、提高技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实用和实效性。 第三,操作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图纸内容和展示形式,由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决策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發展。 第四,项目发展性。实训整体系列项目内容与分阶段、分项目、分内容有机相结合,构成实现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的过程。 第五,综合性。学生完成本项目实训后,将实现从掌握基础知识到掌握专业知识的提高,从简单的零件特征加工到复杂零部件的综合加工能力方面的提高,从单方面加工参数的选择到综合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技能的提高。 二、递进式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 递进式项目化实训具有一定难度,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在一定范围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得到一定提升,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实施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还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提升学生处理突发问题能力和处理应急问题思维变通能力。 如,在数控实训中使用其中一个项目——FANUC系统数控车削阶梯轴类零件加工,就可以运用递进式项目化教学法。实训要求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张阶梯轴零件图,利用所学的数控编程以及机械相关加工知识,完成零件特征的分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0T12:29:26.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作者:张风芹[导读]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264500 现阶段,小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极为显著,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本文主要就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随着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深入度不断提升,经研究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难度有规律的提升。 一、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分层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工作环节。课程分层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课程的分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期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时,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依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可先讲解简单的图形知识,之后再讲解因数分数类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该项分层工作同样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必要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细致地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较高,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可以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C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实际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设置“自行寻找素材,并依照素材画出与之相匹配的折线统计图”;对于B组学生,教师设置具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依照该素材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对于C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其进行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并告知其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设置出具体的题目,并将折线统计图设置一半,让C组学生完成未完成的图形绘制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当中有效的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吉林松原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方案

高店乡中心学校“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第一阶段总结 暨第二阶段启动推进会实施方案 一、序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也实现“保稳定、求质量、创特色、立品牌”的学校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行将近一年,我们认真而充分的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奠基,精心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强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进行改革。学习、培训、研修、借鉴、讨论、反思,务实的行动让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已有当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崭露头角,有传统课堂模式开始走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彰显特色、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新景象。我们能够看到参与课改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看到多数老师已经能够编写出合乎规范、质量较高、符合我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教师角色有所转换,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师的舞台,学生不再是听众。我们力争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坐标,并朝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前行,自由开放、尊重民主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既然我们选择了“以课改求质量”的目标,那么就只能树立“只

谈怎么改,不谈改不改”的态度,坚持“学习——探索——实践——再学习——在探索……”的姿态,消除等待观望的心理,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把高店乡中心学校课改全面推进到第二阶段。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班级学生数太多,不适宜组织分组活动;教师办公条件相对落后,几人供用一台电脑,电子白板没有配到位;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编写等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面对问题我们要探索,有效解决。因此全乡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停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制约中心校发展的瓶颈,提升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高店乡中心学校的课改工作会在不断尝试、探索下走向完善,高店乡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在课改的推动下不断攀升。 我们在行动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工业设计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工业设计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室项目为驱动,不同层级任务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实践新时期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能创新”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的支撑[1],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发展,提升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但是,由于传统的本科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上重

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加之课堂教学内容较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工业设计人才很难满足现阶段社会需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工业设计人才,更好地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服务,是本科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要深入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 一、国内外教学模式现状综述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其中最为典型的教学模式有德国包豪斯模式、“双元制”模式和美国、加拿大的CBE (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体系”。其共同点都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结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3],教师会根据企业标准来制订教学流程:将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材料选择、工艺结构、成本核算等严谨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反观国内,除了少数几个院校将工业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学依然维持着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走马观花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应付作业、考试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到了实践环节,学生又被集中限定在无法获取设计素材的固定教室中,围绕着

《“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1、以旧带新的导入。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联系生活实例的导入。日常生活中包含很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讲“解三角形”时能够这样导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 3、提问,质疑的导入。“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演艺术,在平静湖水中激起波澜,那就是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负数”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4、设置悬念的导入。好奇心理人皆有之,探求结果人皆可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奥秘的兴趣,就是“设置悬念”。 5、“开门见山”的导入。上课不绕圈子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的问题研究之上。 6、趣味性实验的导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法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 7、实际应用的导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搜索如果在教学中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必须吸引学生,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兴趣盎然。但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必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在数学学习中,挖掘生活素材,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和体验,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利用生活现象建模意识。 三、对照教材,探索新知 问题引入实行探究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问题引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见,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实行学习活动,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的新课程改革,不但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知识传授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珍视探究过程中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形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在“探究”中创新。本文从模式建构的角度探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使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四、强化训练,剖析释疑 根据课堂内容筛选经典有代表性的题目,以达到精讲多练的效果。 五、调用知识,回归应用 比如提出问题:租船活动。教师设置活动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回答。

递进式结构方法指导

递进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概念诠释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递进式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形式是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另一种形式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方法引领 1、按议论步骤递进(递进式结构) 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 造作; 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 慕高尚;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 的危害性。 2、按论点内涵递进(并列递进式结构)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 从下刀。)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中的应用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中的应用[摘要]递进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教学法, 其教学过程顺应案件侦查工作逐层推进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并且注重和强调开放式思维训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系统全面地梳理理论知识。文章从选择案例、切割整理、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修正微调五个环节探讨了递进式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关键词]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刑事案件侦查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公安院校“刑事案件侦查”课程专业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因为案例繁杂冗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者侦查工作分布于案例陈述之中,学生思维过程受到“答案”影响而训练效果不好;以及案例教学法本身不适合理论知识传授,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局限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经过多年案例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并且适应“刑事案件侦查”课程特点的递进式案例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 一、递进式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将教学案例按照侦查过程,划分为受案、立案、侦查、重点、破案侦查终结等五个层次(部分),其中二至五部分在教学初始阶段进行屏蔽,只给予第一部分案情介绍及设计问题,当完成本阶段课堂讨论、点评、理论讲授、侦查工作评析等教学环节后,进入案例教学第二层次,给予此层次案情介绍及设计问题,逐层依次推进直至五部分案例全部讨论结束,完成案例整体教学。 使用递进式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在逐层推进的教学中深化巩固,其应用能力也能得以提高。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刑事案件侦查的基本理论,巩固侦查办案的程序意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逻辑思维习惯。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比以往更容易把握讨论进程,控制讨论节奏和方向。由浅入深的案件侦查模块,使得学生可以很快上手,自觉参与度高,且能保持探究热情,很少出现冷场、僵局,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的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

递进式学习1

递进式学习法: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735900683.html, 2011年01月28日 16:51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成都党校报》执行主编赵汝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必须创新学习方法,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将解决现实问题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科学发展。“递进式学习法”,或叫“针对问题学习法”,就是针对现实问题,组织专题学习,提出对策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步骤: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专题学习—→对策建议—→组织实施—→总结提升。这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用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叫“递进式学习法”?因为它的学习效果是不断递进和深入的,其目的是通过层层递进,使现实中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科学发展。 一、查找问题 在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现代管理的实践中,将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如城市交通堵塞,房屋撤迁矛盾,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执行力不强等等,将若干现实问题汇总,选取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学习研究和解决

的对象。查找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查找问题的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信访部门的群众信访材料等。 二、分析原因 针对选取的现实问题,选择多方面人员,深入分析其原因,为专题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分析原因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主观原因主要从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工作作风、大局意识、服务态度、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客观原因主要从现时条件,如体制机制与制度、经费与物质、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 三、专题学习 根据存在问题的原因,选取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存在问题的现有法律法规;二是学术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专题学习的方式也有三种:一是组织涉及问题的相关人员集体学习;二是聘请专家辅导讲课;三是深入先进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作法。 四、对策建议 通过专题学习,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学术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性具体方案。方案应包括:解决问题的时间、人员、经费及难易程度等。 五、组织实施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2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推广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随即全面铺开。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示范校,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双循环递进式(课堂与车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理解、巩固理论,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质量。戴尔的“经验之塔”说明了做的经验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知识能力递进式提升,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 1.环境要求。学习环境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保证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在理实一体化车间或现代化技能教室进行。课堂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这种

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场所既要有教室的功能,如桌椅、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又要有足够的工位、实验实训器材。 2.师资要求。双循环递进式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还要熟悉企业管理文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化的教学环境,克服就业恐慌,实现学生到工人的无缝对接。 3.备课要求。备课要包括授课计划与教学考核。教学计划要求融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为一体,以任务为中心编制授课计划;教学考核是指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 4.学生要求。为保证课堂任务顺利完成,提高学生参与、合作能力,课前需要对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其符合社会相互依赖理论,即各个小组或任务相互联系和依赖、小组成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依赖、任务的分配内容上的依赖、小组成员角色的依赖、交流激励,等等。 二、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任务描述。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17:05:10.34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黎绍琼 [导读]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 黎绍琼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当前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笔者立足于班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客观差异,由教学目标入手,从小组划分、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授课及课堂练习分层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0-02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指依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并依据教学效果予以调整的教学模式。课改前,初中数学教学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和约束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环节中很难顾及到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难以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实现较理想的能力发展或潜力发掘。为此,笔者尝试性地将“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颇佳。以下仅介绍一些自身的教学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递进 “分层递进”教学可划分为两部分:“分层”即协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手段;“递进”则代指教学任务的基本目的,即促进智能层次不一的学生立足于固有知识建构,实现整体进步。与新课标所强调的“面向整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样,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进步,而不仅是针对于部分优生,不以牺牲部分人素质发展的机会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分层递进”教学强调、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视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学习小组互动的方式,促进班级竞争、学习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把“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缩短学生间的智能差异。 二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定期动态升降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的差异,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按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层次的能力要求,将学生由低至高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可通过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在座位编排时,将前后四人(A、C层各1人,B层2人)编为学习小组,便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讨论、辅导、交流、竞赛,实现班级群体的“优势互补”。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在阶段性的单元学习或期中测试后,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进行必要的层次间调整,鼓励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并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教师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及课程指导的前提。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共同目标、层次目标的区分。尤其是要注意转变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做法,如在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安排上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的渐进办法,允许学困生在有梯度的连贯的分目标练习中逐步达到课标要求;学优生则可适当超课标、超进度学习。应注意的是,各层次教学要求拟订力求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妥善解决学生间“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在“因式分解”的课堂教学目标可定为两部分:(1)共同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并可应用其初步解决简单问题。(2)层次目标:A层,因式分解简单的整式;B层,理解概念并熟练地分解因式;C层,在B层的基础上可熟练运用其概念去解决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综合问题。 3.分层次授课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分层递进”教学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低起点、缓坡度的弹性化教学。注意要让班级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提问可根据问题难度的高低,分别将简单、适中、有思维难度的问题交给A、B、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譬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给出以下方程:(1)x2+y2=4;(2)x2+2x-y=x2;(3)xy-y=6;(4)x2+y+z=6。要求A、B层次的学生判断方程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是或不是的理由。同时安排C层次的学生判断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所列的x、y的一对值,是否为方程组解? 在学生探究、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习小组间的成员互动,并就其疑难问题予以适当引导。尤其是对A、B层的学生,教师须深入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解答疑难,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强烈的求知欲。在C层学生的指导上,则应以课后指导为主,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避免占用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时间。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师考查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巩固与强化各层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获取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加以反馈、矫正,将所学知识点由点而面地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由此,教师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根据班级整体的层次分布科学重组或选编习题,遵循基本标准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由低至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本标准、习题综合与技巧归纳三个层次。 以“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可设计如下基础练习:(1)参考教材图例,重新证明勾股定理。(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4,且长为14,试求矩形的对角线长。(3)若三角形△AOB处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且已知O为原点,点A(5,0)、点B(0,12),试求 △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规定时间内,A层次同学要完成(1)、(2)两题;B层次同学在完成前两题的基础上对(3)进行思考;C层次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对层次不一的学生展开补偿评价与发展训练,逐层落实教学目标。同样的,分层教学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外,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浅谈分层递进教学 2004年9月在学部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成立了校本课题“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小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成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 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递进才是目的.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不同层面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判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 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我市自开展“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以来,得到了我校教师的热烈响应,所有的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次教学改革中,作为年轻教师我也借改革春风积极投身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收获较多,借此机会,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当支出敬请各位指正。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自评反思是基础 我在自评反思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典型课进行录象。课后,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认真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以《黔之驴》为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

我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案设计上,由浅入深,了解文学常识、疏通文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认识虎与驴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时,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放飞思维的翅膀,小组准备情景剧表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台词等展现加深对虎与驴形象的认识,起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作用。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表扬,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语文学科的博大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文言文的老大难问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整堂课教师忙忙碌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无兴趣可言了,所以,相关的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语文课的酵母”,在教授《黔之驴》的过程中,我用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充满了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