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

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

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

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2.质疑问难。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昌乐小学数学备课组 孙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 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 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 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 直角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

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目前我县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是好几年了,在"走进课堂月"活动和平时的下乡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课例:一位教师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片段。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动画片: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草地,飞过花丛,又飞过一片树林,和树叶有一段对话,最后树叶对蝴蝶说:“其实呀,在图形的王国里,我们是一家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不出来为什么树叶和蝴蝶是一家,课堂一片寂静。明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呀!教师只好不停地引导:“你们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几经周折,终于引出了课题。至此,十几分钟过去了。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一节观摩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课例:两个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这课时,在让学生统计一分钟内十字路口通过的小轿车、客车、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一环节上,第一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后,马上根据自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来统计,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第二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让学生各自选择方法统计,由于时间短、车辆多、速度快,每个学生都无法统计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统计,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恍然大悟,自己进行分组和分工统计出准确的结果,合作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小朋友的脸上。 同样是统计一分钟内某十字路口通过小轿车、客车、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一环节,都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是“强迫”进行的,一个则是基于学生迫切需要而展开的。总之,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及判断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师:对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王国,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谁能告诉老师,哪里有角?(学生上台指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 (多媒体播放剪刀、钟面、三角板,并用红色线条描画出这三件物品上的角) (课件动画播放三件物品上抽象出的角) 师:这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个生活中的情景和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来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学会辨认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 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图中找出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来加深对角的认知,让学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师:出示三角板问:“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生:三角板 师:“那为什么我们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两角板、四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能指出角在哪里?(学生来指) 生:······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角?比如我们的教室。 生:门(四个角)、黑板(四个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师:对于“角”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角”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补充完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现实中的角(直观感知现实中的角) 师:打开课件

师:观察课本38页图,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引导一个如老伯伯剪树 师:还有······· 生:老师、踢球的同学、做操的同学 师:那我们找一找这里面的角。 生:球场的边角线、老师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说出很多角来,还是主要引出几个关键的角。 如果没有足球门的话,老师进行引导:还有足球门。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准确的将叫找到。 老师将找到的角标记出来。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角的存在。那我们在观察一下,这几个图都是什么?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角?试一试 生:剪刀口、吸管弯弯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过于要求) 2、折一折(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师:同学们你们太优秀了,太棒了。我们能把生活中的角找到,现在我们一起来折一个角,老师先示范给大家看,先折一下,在折一下。看看这个是不是角了? 生:是 师:老师已经折出来自己喜欢的角了,大家动手试一试。老师会找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折好了吗? 通过老师的示范折角,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纸片,折出角。展示两名同学折的角。 师:他们折的是角吗?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角的初步认识 执教:王巧玲 上课日期11月10日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假设、亲自探索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考虑到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平时与角接触较多,对角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角的特征,尤其是从生活中的角,首先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却是非常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从而引入正确的表象,再通过摸角、描角、找角、做角、创设角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将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融为一体,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做角。 2、数学思考:在对角的形状、大小、组合的探索中,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角,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其作用的大小。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体会几何图形的美感,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角的初步认识 一、导入课题 出示五角星三角板 师:比较一下五角星、三角板上有什么? 生:角 二、探索新知 师:三角板有几个角?谁上来指一指。 生指点 师:我把你们指的角描在黑板上(描点) 师:这是你想像中的那个角吗?怎样指才是一个角 生指 师:把**指的角描下来。 师:这是角的顶点,这两条是角的边(板书:顶点、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由一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这个图形就是角。(再画上一条弧线作角的标记) 2、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 3、描三角板上的一个角 4、练习P34/1要求:是角的标上角的记号 P39/2增加6边形和扇形 三、找生活中的角 1、书本情景图中找角 2、教室里找角 四、创造角 1、按照要求做一个活动角 2、能不能把你的角变大 师:怎么把角变大 把角的什么变大,角就变大了? 学生操作活动角使他们变大变小 师:你发现了什么?怎么样就变大了?怎么样就变小了? 3、创造角:小组活动,选用线、圆形、吸管进行折角,组长分工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 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果不加以思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得过且过”就会出现如下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低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上述问题,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人为的制造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数学来源于生活《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中心小学:郑丽萍 【案例背景】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教材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从观察实物切入,逐步抽象出几何的角,紧接着是直叙角的各部分名称,进而指导学生画角。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改教材正面直叙的呈现方式,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变演示为操作,变直叙为研讨,以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为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化的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一种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初步认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各种数学素质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和亲历操作活动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物并从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4、让学生知道画一个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5、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难点】 画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片断】 片断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了老师手中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经典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 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 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 学生:好!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走进生活——认识角 1.认识角 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教师:你更了不起!发现了角除了有一个尖尖的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看屏幕,通过咱们集体的力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学生:顶点。 教师:你真棒!那两条线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朱敏 困惑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困惑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

而且他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北京市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大兴区兴海学校 曹月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如红领巾、张开的剪刀和三角尺等,抽象出角,初步感知认识角的样子,认识角,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够自己画角。 2、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的同学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角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角不尽相同,学生在理解上面会遇到一定的难度。

3、教学方式 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通过感知角,摸角,做角,画角,辨认角等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实践中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技术准备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在动手操作、观察和相互交流中提升对角概念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教学难点: 学生会自己制作角,并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角,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同等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学朋友这种图形叫做———角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二、精讲点拨: 1、认识角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校园图 师:谁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这幅图片 师:在这幅图中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来找一找。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创造:做角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评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这样的 作业,比如:“一棵大树高16厘米”、“一个鸡蛋重30 千克”、“每分钟走10米”、“爸爸的年龄比爷爷大多 少岁?”等错误的现象出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想有很多老师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作为一名老师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感都没有。”那么我们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呢?下面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 一、在学生生活情境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 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教学“1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 来感受用“1”来表示事物:1个人、1本书、1杯水、1 棵树、1片森林、1个地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和很大的物体。让学生感悟到“1”是这些事物的抽象实质。再如:在学习

“千米的认识”后,量出1000米的长度,让学生亲自去 走一走、跑一跑,感受1000米的距离;在学过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站在里面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如果给你一根1米长的直尺,你能画的面积最大有多少等等。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表象,有了面积的大小“感觉”, 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再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商店或菜市去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一些物品和蔬菜的重量,感受1千克、100克、10克、1克等的实际重量。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行为, 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二、在数的运算中发展数感 学生在运算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 计及对算法合理的解释,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数的运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口算训练。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口算反映学生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发展学生更高的数学思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和教材分析(共3课时).doc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案例及分析 【教案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案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案重点】认识角。 【教案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案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本学期第课时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在平面图形中正确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纸、小棒、两根制作活动角的硬条. 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丰富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学生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 1、“摸一摸,猜一猜” (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能不能不用眼睛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 (2)每组派一位同学摸一次,说出摸得是什么图形.并运用已学的平面图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通过摸感知物体有几条边,几个尖尖的角就知道是手摸图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旧知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通过百度搜索各种带角的物体)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多媒体演示)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在角上画弧线) 提问:这些图形都是什么? 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板书画点)在从这点画两条直的线,(板书画两条射线)这个图形就是——(角)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现在你脑子里有角的图形了吗?请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