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临床表现骨质疏松主要针对人群是老年人并且常见

骨质疏松的症状临床表现骨质疏松主要针对人群是老年人并且常见

骨质疏松的症状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主要针对人群是老年人,并且常见症状是腰背酸痛,使浑身不舒服,老年人一定要多注意这方面,平时一定要多做运动,这样会帮助老年人提高他们应急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 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测量。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关于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大家一定要很认真地阅读,大家如果出现了上述说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确诊阿,平时,我们多增加些钙的补充,多运动,但不要太剧烈,多吃蔬菜和水果和酸奶也好,还有就是良好的心态.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几大治疗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0598220.html,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几大治疗方法 作者:杨永红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020-01 1 运动疗法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促使骨质疏松患者提高骨矿含量,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真正。由于运动疗法简便易行,因此临床上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取运动疗效提倡度较高。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生应力,能够刺激骨形成,增加骨量。医生在患者开具运动疗法时,需要详细咨询患者有无心脏病史、肺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疾病,综合评定患者运动负荷耐受量。考虑到年龄情况,高龄老年人可散步为主,日常从事的体育活动需要注意运动量,避免运动伤害,严格预防跌倒。多数高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均较为低下,很多老年人患有关节炎疾病,因此在制定运动治疗方案时,可以散步、慢跑、游泳和体操等运动强度较低的运动为主。采取散步疗法时,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运动时心跳速率达到110次/分钟程度,微微出汗即可。散步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可早晚各散步一次,每周需要休息两天,可间隔休息。推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传统民族健身功法,可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和太极拳等,这类运动强度适中,对于身体机能提升作用极好。 2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的首要目的是促使患者恢复骨量和缓解症状,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物理疗法主要是光线疗法,照射人工紫外线和天然日光均可达到治疗目的。其他物理疗法还包括电疗、磁疗以及热疗,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仅起到简洁治疗作用,对于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有缓解作用。电疗、磁疗以及热疗均可对患者起到止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以及降低肌张力的作用,通过治疗可促使患者骨量增加,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人工紫外线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原理为特定波长能够促使人体7-脱氢胆固醇吸收速率加快,可促使维生素D合成速率增加,穿透患者表皮后能够激发光生物学效应,促使内源性维 生素D3合成过程加快,骨钙化增长量上升。使用紫外线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时,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具体疗法。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对紫外线灯管进行预热,待波长稳定后在进行照射治疗,为维持稳定紫外线波长,需要使用稳压器。(2)根据患者皮肤颜色设定治疗光强,根据患者种族制定治疗方案,与黑色人种相比,白色人种对于紫外线的敏感度更高。即使是同一人种对于紫外线的敏感度差异也较大,因此华患者接受治疗前需要进行生物剂量测定。(3)不同季節采取不同的紫外线生物治疗剂量,为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考虑季节影响,人体在春季时对于紫外线敏感性高,夏季时敏感性有所降低。(4)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磺胺、奎宁以及双氢克脲塞等药物都会导致机体对于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加。患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原发性OP 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 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 1.原发性特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指主要由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l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废率和死亡率增加,其治疗机理主要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高绝经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并通过对机体的全身性、多环节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老年人肾脏虚衰,三焦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或脾虚湿盛;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筋脉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痹阻筋脉,致筋骨失养;同时,痰瘀还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一步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产生。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温补肾阳,填补肾精)为主,并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化寒湿等法。 2.继发性继发性OP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或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妊娠哺乳 .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肝脏病 .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肌萎缩)等.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ast-Cell病等 .其他原因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骨的生长期:受精至20~25岁 平衡期:20~25稳定期,35~40岁骨吸收与骨生成平衡 骨衰老下降期:35岁以后开始衰老,骨量下降。妇女绝经后(50岁以后),10年内,每年以1.5~2%丢失。 骨质疏松难以控制的因素: ①绝经;②性别;③年龄;④种族;⑤体型瘦小(57kg 以下,危险性更大);⑥种族史。 骨质疏松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①日照不足;②长期低钙饮食;③不良的生活习性;④运动量少;⑤药物;⑥疾病。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大小: 激素>糖尿病>外来激素>抗癫痫药>泻药>低钙饮食

老年人骨质疏松课题

老年人骨质疏松课题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桂林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一.课题简介: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据统计,全球骨质疏松的患者大约有2亿。研究显示,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出现骨质疏松。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骨质疏松可导致疼痛、骨折、骨骼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髋部骨折作为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甚至可以引起患者死亡。老年人的年龄、体重、饮食、运动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都可以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目前,暂无桂林地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 本研究旨在调查桂林地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程度,为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可行性:考虑到桂林市社区人数较多,社区人群代表性好,而且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着较大的兴趣,医学院的同学做调查及宣传,配合度应该较好。 二.研究目的: 了解桂林市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 1.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以桂林市七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募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2.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认知情况; 3.设定评分规则,统计流行病学资料,利用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 四.拟解决方案 1.研究对象;选择桂林市七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募集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思维能力正常,愿意配合的老年人; 排除标准: 不能进行有效交流,病情不稳定者。 2.研究方法: 样本量确定:暂定1000人或以上。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婚姻、配偶等情况;生活习惯: 喝奶、豆制品、锻炼、晒太阳、补充维生素、补充钙剂、使用激素等;认知情况:包括骨质疏松知识题目和认知意愿及途径。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摘录

骨质疏松症 一、定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分类: 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受限等。 1、周身疼痛: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另一个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是骨折。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 2、身长缩短、驼背: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有时身高缩短5-20cm不等。 3、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好发部位为胸腰段椎体、股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踝关节等。 4、呼吸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常导致脊柱后凸、胸廓畸形,胸腔容量明显下降,有时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其中呼吸系统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峰值骨量: 在女性28岁、男性32岁以前,骨量处于增长年龄段,在随后

7-8年为峰值年龄段。峰值骨密度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但也受后天营养、运动、光照、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估量变化。 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头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 五、发生机理和病因: 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下列因素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 1、活性D减少; 2、甲状旁腺激素增加; 3、降钙素减少; 4、性激素减少; 5、维生素K2减少; 6、皮质类固醇升高; 7、遗传因素; 8、有多种成骨细胞因子及破骨细胞因子对骨形成与骨吸收有 着调节作用; 9、营养因素:钙减少、蛋白质减少; 10、运动和失重(制动); 11、吸烟、嗜酒、过多的咖啡因摄入。 六、诊断: 1、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测量骨密度数值下降及/或低能量外伤后出现的骨折(脆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使用双能X线设备(DXA)测得的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标准差(-2SD),或者骨量下降25%,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普通X线片一般骨丢失超过30%以上才能被发现。 2、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尿中有关矿物质含量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以评价骨代谢状况。临床常用的

骨质疏松的四种症状

骨质疏松有4种发病征兆,你知道吗 【导读】电视中经常报道骨质疏松就用盖中盖高钙片,那么是否是因为我们人体缺钙才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呢? 什么叫骨质疏松症呢?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1、活动能力减退,身体关节僵硬, 发现关节活动发僵,身体灵敏度及平衡能力的下降,伸展身体时出现不适,感到容易疲劳,双下肢发沉、动作缓慢时,就要注意避免摔跤了。 2、身高减少,出现驼背。 我相信只要稍微注意生活的人都知道,身高减少,出现驼背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在老年人的身上了。由于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压缩变形、前倾、背曲加剧,所以会出现身高降低,形成驼背现象。现在的长期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就得更加注意了,坐姿的不正确,饮食得不当都是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在你的身上出现的。 3、摔倒。 由于骨骼的僵硬及身体的灵活性降低,导致老年人更易出现摔倒这种事故。这主要就是因为骨质疏松这种症状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治疗。因此,老人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4、周身骨骼疼痛。

这种症状在现在的上班一族应该也是常见的,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就得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小编提示:生活中的一些小小征兆都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反映,关注生活点滴,关注自己的身体。关于骨质疏松的征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骨质疏松的发病,往往与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因此,大家在平时最好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的征兆,务必及时就医。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二、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三、如何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1、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过多抽烟 据调查,每日吸烟1包(20支)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就会增加。吸烟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烟碱可促使骨吸收增加,使血钙升高,反而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致使甲状旁腺激素降低,从而导致缺钙。 2、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运动时间少 有人说,骨质疏松是“坐”出来病。因久坐而户外活动少,接受日光照射不足,将直接影响体内合成维生素D。运动不足,骨骼缺乏必要的刺激和“承重”,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自我增生减弱,从而易造成骨质疏松。如宇航员、久病卧床者很容易骨质疏松,皆因骨骼缺乏运动所致。 3、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过量饮酒 饮酒确会“伤骨”,原因是酒中乙醇会抑制骨细胞的增殖,减少骨吸收、影响维生素D活化。长期饮酒又会损害肝脏,影响肠道对脂肪、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些因素都会加速骨质疏松进展,导致男性过早与骨质疏松“结缘”。如果嗜酒无度,还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4、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营养因素

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如氟、镁、锌等、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密切有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乏为主要原因。 5、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之遗传因素 骨量的丢失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生活条件、身体状态、环境因素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程度也有差别。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1、海米 海米之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富含有蛋白质,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非常丰富的。专家告诉我们,海米和其他的海产品之中所含有的钙质是非常丰富的,经常吃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 2、菜油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菜油之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蔬菜之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其中所含有的钙元素以及铁元素更是非常的丰富。日常如果能够多吃一些菜油,那么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健骨骼以及清血降压的作用。 3、黑芝麻 黑芝麻是一种非常好的补钙食物,其中所含有的钙元素是白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一].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 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现状 1.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目前我国60岁 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 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多个地区进行了关于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2003—2006年一次 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 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 患病率女性为%,男性为%,60岁以上人群中骨 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2.国外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最近报告的美 国2005—2006年数据显示,检测股骨颈部位骨 密度值,50岁或以上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 病率女性分别为49%和10%,而男性分别为30%

和2%。来自日本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日本骨质疏 松症患者达1300万。加拿大的随机调查显示:女 性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和%,总患病率为%。来自欧洲27个国家统计结 果显示:2200万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 三.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原发性Ⅱ型OP,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骨重建功能衰退 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 四.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2.椎体压缩 3.骨折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内分泌激素:性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降低,生长激素减少。 ?营养因素:缺乏VitD、钙,高蛋白饮食。 ?生活因素:活动量减少、过量饮酒、吸烟。 ?药物因素:糖皮质醇、巴比妥等。 ?家族、种族因素:基因有关。 ·慢性疾患:DM、肾功能不全等。 (二)健康史 ?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 ?运动及体力活动 ?有无腰痛及疼痛的性质 ?有无骨折,既往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 (三)身体状况 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 2.椎体压缩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多在突发性腰背疼痛后出现。老年人椎体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同时,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畸形还可引起心排出量的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肺活量下降等,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3.骨折当骨量丢失超过20%以上时即可出现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部位多见于脊柱、

骨质疏松试题

姓名: 分数: 外二科骨质疏松测试题 1、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 A: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B:骨硬度和弹性 C:骨长度和骨质量 D:骨矿密度和骨长度 2、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A:骨密度 B:骨强度 C:骨长度 D:骨质量 3、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 A:男性儿童和老年妇女 B:青年和男性成人 C:儿童及妇女 D: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内。 A:1-2年 B:3-4年 C:5-10年 D:6-15年 5、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A:55岁 B:70岁 C:80岁 D:60岁 6、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A:椎体骨折 B:髋部骨折 C: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D:腕部骨折7、()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A: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 B:畸形、疼痛、反常活动 C:畸形、疼痛、弹性固定 D:高热、寒战、腹痛 8、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而存活者中约()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A:30% 60% B: 50% 20% C:50% 50% D: 20% 50% 9、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 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cm。 A:1-3 B:3~6 C:5-10 D:10-20 10、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高于乳腺癌、子宫内 膜癌、卵巢癌的总和。 A: 50% B:40% C:30% D20%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docx

了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docx

————————————————————————————————作者:————————————————————————————————日期:

当心糖尿病无声杀手骨质疏松 骨骼好似生命这棵大树的树干,它默默地支撑着人体。有了骨骼,人体才能有一定的外形,维持一定的姿势;不仅如此,骨骼还具有保护作用,比如,头骨可以保护脑,胸骨、肋骨、脊柱等可以保护心脏、肺等内部器官;骨骼还是运动器官,它在肌肉牵动下运动,人体就能做出各种动作。 骨质疏松症与股骨头坏死 和身体的其他组织一样,骨骼也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骨骼的新陈代谢主要靠两种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形成新骨;破骨细胞负责代谢旧骨。当新骨的形成多于旧骨的流失时,人体的骨量就会增多,骨骼就会强壮、粗大,反之骨量就减少,就会形成骨质疏松。骨质的流失是悄然无声的,发生了骨质疏松的骨骼如同生病枯朽的树干,骨质会变轻、变脆,易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很难愈合。 关心骨骼健康,关爱生命大树—— 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趋势严峻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估计,我国约有8826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医疗费用估计需要150亿元人民币。50岁以上的女性每3人中就有一人遭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痛苦。由于骨质疏松症在医界与病患间被普遍误认为是老化现象,因此,多数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自今年10月20日的“世界骨质疏松日”起,在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骨质疏松症自我测试活动。为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特别编制了40万份“一分钟自我测试表”,在北京、上海两地共37家医院对高危人群进行测试,期望能呼吁医学界及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并及早治疗。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不是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残。据统计,髋骨骨折的患者20%会在一年内因为各种并发症致死,50%在随后的日子里致残。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健康问题。 您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吗? 骨质疏松的危险——一分钟自我测试表 1. 您的父母双亲中有无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 2. 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头? 3. 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 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老年人应该如何从饮食来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应该如何从饮食来预防骨质疏松 众所周知,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这种现象。如果上了年纪之后骨质的流失,钙质的缺乏没有重视,都有可能会让骨质疏松现象明显。而长时间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产生疼痛感,甚至容易骨折,都是比较危险的情况,因此需要认真对待,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调节。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从饮食来预防骨质疏松呢? 1、多补充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补充人体需要的钙质,这是预防骨质疏松关键的一点。很多老年人长时间挑食和偏食,加上肠胃的功能下降,吸收营养物质能力降低,有可能会出现钙质缺乏的情况。 而在钙质明显缺乏时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增加,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补钙。常见的牛奶、黄豆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含有的钙质比较丰富,如果老年人可以适当进食,都能够发挥良好的补钙效果,钙质提供充足,骨骼维持强健状态,老年人不容易缺钙而引发骨质疏松。 2、适当获取维生素D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饮食过程中获取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维生素D作为人体需要的维生素,需要从饮食中获取,或者适当晒太阳也能够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的合成。通过进食富含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能够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如果单纯补钙,身体却缺乏维生素D,可能补钙的效果并不明显,吸收钙质的能力薄弱,依然有可能会出现缺钙表现。因此,想要从饮食来预防骨质疏松,关键是做到饮食的合理,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也是十分关键的,这是防止骨质疏松比较有效的方法。 3、食物搭配要合理 如果老年人想要通过饮食来预防骨质疏松,还需要做到食物搭配合理。部分人虽然有补钙,但是在补钙的过程中方法不合理,经常搭配一些容易跟钙质结合的食物,有可能会诱发某些疾病。特别是摄入高草酸的食物之后就盲目补钙,有可能会让身体产生结石,补钙的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会增加肾结石的患病率。 因此,在饮食过程中食物的搭配需要合理,了解哪些食物容易相互反应,产生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只有这一点饮食注意要点掌握,采取合理的搭配方式来获取营养,才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并不难,关键是饮食方法合理。如果以上这几点都可以做到位,补钙的难度会降低,可以获取人体需要的钙质维持身体健康状态,骨骼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会降低。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一].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现状 1.我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目前我国60 岁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 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多个地区进行 了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2003—2 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 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 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 4%,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 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2.国外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最近报告的 美国2005—2006年数据显示,检测股骨颈部位 骨密度值,50岁或以上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 松患病率女性分别为49%和10%,而男性分别为 30%和2%。来自日本的数据则显示目前日本骨质 疏松症患者达1300万。加拿大的随机调查显示: 女性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 2.1%和7.9%,总患病率为15.8%。来自欧洲 27个国家统计结果显示:2200万女性患有骨 质疏松症。 三.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为原发性Ⅱ型OP,而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骨重建功能衰 退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 四.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2.椎体压缩 3.骨折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内分泌激素:性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降低,生长激素减少。 ?营养因素:缺乏VitD、钙,高蛋白饮食。 ?生活因素:活动量减少、过量饮酒、吸烟。 ?药物因素:糖皮质醇、巴比妥等。 ?家族、种族因素:基因有关。 ·慢性疾患:DM、肾功能不全等。 (二)健康史 ?询问老年人日常饮食结构 ?运动及体力活动 ?有无腰痛及疼痛的性质 ?有无骨折,既往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情况 (三)身体状况 1.骨痛和肌无力早期无症状,被称为“寂静之病”,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或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 2.椎体压缩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引起驼背和身高变矮,多在突发性腰背疼痛后出现。老年人椎体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同时,腰椎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章建华简介骨质疏松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患。 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 目前有不少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的定义应包括骨量的减少与骨强度的降低两个方面单纯的骨量减少应称为骨减少症(osteopenia)而把骨量减少所导致的骨强度降低称为骨质疏松症。 患者:女岁骨质疏松症分类根据骨质疏松的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 原发骨质疏松分为绝经后(Ⅰ型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骨质疏松)两大类。 此外还包括青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但相对少见。 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任何可明确病因的骨质疏松。 Ⅰ型与Ⅱ型骨质疏松的区别Ⅰ型Ⅱ型年龄岁岁性别(男女)::骨丢失部位骨松质为主骨松质与骨皮质骨丢失速度加快正常骨折部位脊柱和桡骨远端脊柱和髋部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增强钙吸收减少减少(OH)D转化为,(OH)D继发性减少原发性减少主要原因与绝经有关与老化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分类内分泌异常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ushing综合征糖尿病消化系统疾患胃切除吸收不良血液系统疾患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全身性肥大细胞症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痉挛药物肝素先天性疾患骨发育不良症胱氨酸尿症

EhlerDanlos综合征Marfan综合征Wilson病Menke病乳糖不耐受症制动、宇宙飞行其他酒精中毒金属中毒维生素C缺乏病老年性脊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在脊椎骨的表现,是老年人腰背痛的一个重要病因,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更为常见。 原发性骨质疏松常以脊椎的胸腰段受累最早、最明显,这可能与椎体骨松质丰富和所受压力相对较大有关。 致病因素、内分泌因素()、钙调节激素:某些参与钙代谢调节的激素水平异常起到重要作用。 ①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加速骨的吸收过程②维生素D③降钙素降钙素是骨吸收强有力的抑制剂。 ()、生长调节激素类:①生长激素②糖皮质激素③胸腺素④胰岛素()、性激素:()、其他:包括一部分在全身和(或)局部对骨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IFGⅠ、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骨钙素等。 、免疫因素: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的功能异常有关。 、营养因素:钙摄入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女性对钙的摄入量一般要低于男性而随年龄增长肠道的钙吸收能力又明显减低。 、废用因素:运动显然对骨代谢具有明确的影响。 老年人的运动量明显减少肌肉逐渐萎缩骨的形成与重建也因此而失去了所必需的应力刺激而明显减弱。 长期卧床者因制动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治疗老人骨质疏松常用的药品

治疗老人骨质疏松常用的药品 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其中以女性尤多。对于骨质疏松,重在预防,平时除了加强锻炼外,还要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骨质的流失,常见的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 1、维生素D及活性产物: 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二者联合平衡使用,可降低血清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骨钙回吸入血的量明显减少,增高骨钙。骨质疏松症者常对维生素D有抗药性,因此用量应加大到每日4000国际单位。 2、双磷酸盐: 双磷酸盐可以减少骨吸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能增加全身松骨骨量。目前常用的骨磷,日口服400毫克,3个月为一疗程。若病情较为严重可先用针剂,静脉滴注,可持续输注3-5日,但不宜超过7天,否则会引起低钙血症。 3、钙剂: 增加钙的摄入量,可使负钙平衡转化为正钙平衡,有利于骨重建,且正钙平衡骨量增加,可减少骨折的发生。老年人每日膳食中钙供给量至少应达到800毫克,但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一般比较差,饮食摄入量大多不足,因而最好额外补充钙质,且年龄越大,补充的钙质应越多,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补充钙应在1500-2500毫克。对于女性而言,补钙显得尤为重要,从出生发育停止到35岁这个阶段,一般每天应摄入钙800-1000毫克,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每日钙摄入量不能

低于1000毫克,如果不服用雌激素,每日钙摄入量应增加到1500毫克,要保证足够的钙量,单靠饮食摄入显然是不行的,还得额外补充。但肾结石病人或尿钙高、有发生肾结石危险的病人补钙应慎重。 4、性激素: 人体内的性激素能促进骨骼中蛋白质的合成,刺激骨细胞的生长,维护骨骼的强壮与坚固。可适当补充一些性激素,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男性可补充长效睾丸酮制剂,可增强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使骨矿物质密度增高。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应补充一些雌激素,因为雌激素可降低骨组织对副甲状腺的敏感性,刺激骨细胞产生骨基质,抑制骨吸收,纠正负钙平衡,同时还可使尿钙及尿羟脯氨酸减少,达到防止骨钙回吸入血的效果。但使用性激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剂的用量、疗程的长短及停药都要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并且还有密切注意用后的反应,尤其是有无肝脏损害及子宫内膜增殖以及功能性出血的情况。老年动脉硬化者用药应谨慎。 5、降钙素: 降钙素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目、降低骨转换的作用。此外,降钙素还有止痛作用。但它应与钙制剂联合使用,以克服降钙素过度降低血钙而加重骨回收。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其有效时间较短,一般在12-16个月,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抗药性。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1.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 1.1锻炼 运动能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冲击练习”的孩子们,如跳跃可以导致更高峰值骨量出现在成年;对中老年人的影响为练习有利于增加或预防与年龄有关的骨质流失。 跌倒的频率和严重性可以通过保持肌肉强度,肌肉质量,柔韧性,流动性,平衡性和便于移动的练习来降低。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可通过负重有氧运动和渐进性训练来提高骨密度。 1.2补钙 适量的钙对预防骨折是至关重要的。推荐的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是根据年龄和性别差异每天1000到1300毫克不等。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推荐的钙摄入量,所以有时需要额外每天补充500到600毫克的钙。补充钙,特别是当结合维生素D时,可以减少在饮食中钙缺乏的人,如年老体弱者的骨丢失和骨折率。补钙也被认为是最优化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但也一些有关于补钙安全性的争论尚未解决。一项欧洲研究显示,服用钙补充剂的人心肌梗死率增加。目前关于该问题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1.3维生素D 在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是25-羟基维生素D,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骨折的发生率。建议70岁以下的人,每天至少600 IU;超过70岁的人,每天至少800 IU;那些阳光照射不足或严重缺乏的人群,每天可能需要补充1000-2000 IU。在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应鼓励每天摄入1000-1300毫克的钙(理想的膳食钙量)。 2.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2.1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通过阻断破骨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骨吸收,能减缓骨

质流失,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大多数双磷酸盐类药物都具有相似程度的疗效。口服药物中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是首选,因为其具有成本低且每周一次给药,用药方便等优点。还有一些其他的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不常使用的口服磷酸盐类药物。口服双磷酸盐受其在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影响的限制,所以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35毫升/分钟/ 1.73M2则不能服用。此外,它也能引起显著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吞咽困难,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也禁止服用。 2.2狄诺塞麦 狄诺塞麦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能可逆地抑制骨吸收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加速破骨细胞凋亡。它增加了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并减少了椎体、非脊椎和髋部骨折。与二膦酸盐对比,狄诺塞麦可以在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人群中使用,但服用此药容易患低钙血症,因此钙和维生素D的水平基线评估应在开始服用此药前进行。 2.3雷洛昔芬 雷洛昔芬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减少绝经后妇女骨丢失。尽管它降低了椎体骨折的风险,但它并没有减少非脊椎骨折的发生。雷洛昔芬是双磷酸盐或狄诺塞麦的一种替代药物,特别适合治疗年轻的绝经后妇女脊柱骨质疏松症。此外,雷洛昔芬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所以它适用于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患者。但也有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患者服药期间应给予重视。 2.4锶盐 雷尼酸锶能减少骨吸收,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2008 Cochrane 系统评价的三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显示锶盐用于骨质疏松治疗后,椎体骨折发生率降低了37%,非椎体骨折在三年内减少了14%,但是,在治疗中监测骨密度比较困难。 最近有研究对此药的安全问题提出质疑,指出此药有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这也使得有缺血性心脏病,静脉血栓、外周血管或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禁用锶盐。锶在一些国家的使用量已减少,但它仍是

骨质疏松的症状临床表现骨质疏松主要针对人群是老年人并且常见

骨质疏松的症状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主要针对人群是老年人,并且常见症状是腰背酸痛,使浑身不舒服,老年人一定要多注意这方面,平时一定要多做运动,这样会帮助老年人提高他们应急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 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测量。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关于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大家一定要很认真地阅读,大家如果出现了上述说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确诊阿,平时,我们多增加些钙的补充,多运动,但不要太剧烈,多吃蔬菜和水果和酸奶也好,还有就是良好的心态.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简单地说就是单位体积内的骨量明显减少了,骨的微小结构遭破坏,从而增加了骨的脆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与老化有关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会出现骨质疏松症,这也是与老年人的生理代谢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关。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 1.骨痛骨痛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有3点: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应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或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疼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肋部及髂部,胸背部严重畸形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长缩短,驼背由松质骨和皮质骨组成的骨骼中,松质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容易产生身高变矮等症状。椎体平均高度约2cm,骨质疏松时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约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逐渐出现身高缩短。女性在65岁时约缩短4cm,75岁时缩短约9cm。椎体压缩,但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整个脊椎前屈和后突驼背畸形,驼背越重,腰背痛的症状也明显。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还伴有侧凸畸形。 3.骨折有研究证实,骨密度每减低0.1g/cm2(或低于峰骨量2SD)骨折危险性就增大1.5~2.5倍。发生时间多在绝经后5~8年,骨折的主要症状为疼痛。轻者常无明显感觉、重者压缩性骨折立即疼痛,约持续3~4周后逐渐缓解,以后遗留驼背、身高下降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发生在松质骨区域,导致骨小梁吸收,断裂,数量下降,同时在皮质骨区域出现穿孔,皮质变薄,从而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易于出现在富含松质骨的胸腰椎、髋部、桡骨远端以及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常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Colles骨折、肱骨颈、肱骨髁上骨折、踝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上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特点: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 4.呼吸系统障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呼吸系统障碍,主要是由于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所造成的。虽然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较少见,肺功能测定可发现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减少。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 人到老年,骨骼的保健是个重要课题。老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而维护一副质量完好的骨骼,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护理(精)知识讲解

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 护理(精)

第五节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护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渐进性的以骨组织退行性改变为主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其表现为骨量减少,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沉着减少,致其负载能力下降,其特征是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目前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患者总数超过两亿人,美国、西欧、日本有7500万人,而中国患者已超过9000万,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关注。 一、骨的构成与代谢 骨骼组织分为骨、软骨以及附属结构。骨组织中细胞占2%~5%,主要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矿物质约占成年人骨干重的65%,其中钙为37%~40%,磷占到50%以上。骨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和磷酸钙。 骨代谢受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雌激素的调节,维生素D有调节钙代谢的作用。 人的一生中骨重建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周期为两到三个月,老年期骨重建周期逐渐延长达半年,主要是成骨细胞不断形成骨和破骨细胞不断地引起骨吸收的一种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活跃能力大于成骨细胞,则会出现骨质疏松症。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年龄因素 随年龄增加,每年皮质骨约有0.3%~0.5%的丢失。老年人由于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受抑,成骨细胞分裂增殖缓慢及骨形成因子合成代谢受阻,由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的过程受到抑制、活性衰退致骨形成期延长,

骨形成率降低,同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骨吸收活性却仍相对处活跃状态,所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我国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达15%~ 16.1%,60岁以上人群则为22.6%,80岁以上人群50%的人患有此病;骨质疏松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增性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据,西方发达国家50~59岁、60~69岁和70~79岁的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的比例分别为15%、22%和38.5%。 (二)雌激素和雄激素 雌激素有促进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增殖的功能;雌激素减少,成骨细胞减少,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骨质丢失加速,常有脊柱骨质疏松,女子在经绝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不足,补充雌激素可以减慢或防止骨质疏松症。雄激素减少造成骨质疏松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机制有:①在成骨细胞表面发现有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直接与成骨细胞的AR结合,或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变成双氢睾酮后与AR结合并参与成骨细胞的一系列功能,如骨细胞增生、生长因子以及骨基质蛋白(如骨胶原、骨钙素、骨桥蛋白)的形成。去睾后骨形成率下降。骨吸收显著增加。可能是雄激素缺乏使成骨细胞活性下降,同时对甲状旁腺素作用的敏感性增高,引起骨吸收增强。②雄激素经P450芳香化酶作用,芳香化为雌激素,然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调节骨代谢。故男子在更年期后,也常有脊柱骨质疏松和骨折。 (三)1,25-(OH)2D3合成减少 晒太阳太少,肝脏功能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均可以影响1,25-(OH)2D3合成,因而影响钙的吸收、骨的重建和钙的排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