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将下面文字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勤学如春早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妖娆(ráo)襁褓(qiáng bǎo)喑哑(yīn)诺诺连声(ruò)

B.阴庇(yìn)腌臜(a zā)阔绰(chuò)即物起兴(xīng)

C.沉湎(miǎn)璀璨(cuǐcàn)倒坍(tān)戛然而止(jiá)

D.深遂(suì)踌躇(chóuzhù)慰藉(jiè)尽态极妍(yán)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锐不可挡及及可危毛骨耸然斜门歪道

B.顶力相助带罪立功以逸代劳变本加利

C.一枕黄梁无耻烂言别出心裁挺而走险

D.立竿见影名声鹊起销声匿迹融会贯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

....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

....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

5.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为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选自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

小说集。

7.《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花和尚,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为救林冲,大闹。他是一

个的人。(4分)

8.综合性学习(4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据统计,食品小作坊约占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70%—80%,大部分小作坊卫生条件差,生产设备简陋,无相应检验设施,对所生产的食品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卫生和安全。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

①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不安全食品的侵害。

②请你提出一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9.古诗词默写(6分)

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③,人迹板桥霜。

④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⑤在《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一诗中写出了诗人早出晚归,虽然辛苦却从

不抱怨的诗句是:,。

二、阅读(54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0—11题。(5分)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这首送别诗与其他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2分)

11.诗的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5题。 (10分)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诣.市卖之()(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

(2)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译:

14、选出与文中“以其贵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策之不以其道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徒以有先生也

15、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l6——l8题。(6分)

⑴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⑵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⑶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6.第⑶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17.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

...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答:

18..第⑶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以此作结尾,作用是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1题(6分)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

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証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1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20、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2分)

21、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四)文学作品阅读(14分)

与众不同的妈妈

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会开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随后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身形。“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

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天哪,这是什么地方”。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给丢尽了。“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前那个小女孩。

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

“你看看厨房的地面。”往往是妈妈先开口。

“哎呀,到处是泥巴,你才把它擦干净,”“观察家”同情地答道,“他们就不知道你干活有多累?”

“我猜他们就是健忘。”

“那好办,把污水槽的抹布交给他们,罚他们把地面擦干净,这样才能让他们长记性。”“观察家”建议。

很快,我们就人手一块抹布,照着“观察家”给妈妈的建议开始干活了。

“观察家”的语调和妈妈如此迥异,以致根本没人怀疑那就是妈妈的声音。

“观察家”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不时地挑毛病、出主意,所以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谁在跟你妈说话?”

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

时间流逝,妈妈的言行没有丝毫变化,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改善,一个偶然事件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拥有与众不同的妈妈是很不错的事。

我家住的那条街,有几棵参天大树,孩子们喜欢沿着树爬上爬下。如果一个妈妈逮到哪个孩子爬树,马上就会引来整个街区的妈妈们,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呵斥:“下来!下来!你会摔断脖子的!”

有一天,我们一群孩子正待在树上,快活无比地将树枝摇来摆去。刚好我妈妈路过,看到了我们在树上的身影。当时,大伙儿都吓坏了。“没想到你还能爬这么高,”她大声冲我喊,“太棒了!小心别掉下来!”随后她就走开了。我们趴在树上一言不发,直到妈妈在视野中消失。“哇!”一名男孩情不自禁地轻呼,“哇!”那是惊讶,是赞叹,是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总喜欢在我家逗留一段时间;同学聚会也经常在我家举行;我的伙伴们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一到我家,就变得活泼开朗,跟我妈有说有笑。后来,每当我和这些伙伴遇上成长的烦恼时,总愿意向我妈妈求助。

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16.文章第一段说“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为什么“妈妈”是“我的‘心腹大患’”?请根据文意回答。(3分)

17.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妈妈”和“观察家”的对话,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人。那么,“妈妈”为什么要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呢?(2分)

18.文章开头说“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结尾又说“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你整合文意回答。(3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把当今家长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事情生动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亲切而自然。

B.全文记叙条理清晰,议论精当有力,主旨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C.第二段中,“妈妈”开门方式的与众不同表明,“妈妈”尽管十分想讨好“我”这个公主,但当第一次来的伙伴们一脸迷惑地看着“我”时,“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脸上无光。

D.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意在说明两代人之间是有代沟的,如何抚平这些代沟,值得每一个做家长的人深思。

E.文章用“别人”的妈妈和“我”妈妈作对比,并用一个男孩情不自禁地赞叹作佐证,意在批评“别人”的妈妈不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20.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妈妈?为什么?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感受。(4分)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27、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这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初升,那片辉煌居然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要求:①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写字(3分)正确、美观、流利、3分;正确,较流利,2分;非正楷字、行楷字,l分;错写、漏写,0分。

2.(2分)C 3.(2分)D 4.(2分)C 5.(2分)D 6.(2分)A

7.镇关西(郑屠户)野猪林

8.①不吃零食。不购买小作坊生产“三无”食品。

②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范食品生产工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业自律。在社会倡导诚信经营的理念。加强食品质量监督,加大处罚力度。

9.(6分)(每空l分,有错别字该小题无分)

(1)莫道不消魂 (2)生子当如孙仲谋 (3)恨鸡声茅店月 (4)将军白发征夫泪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二、阅读

(一)(5分)

10.这首诗题为"送人"并没有叙述与朋友离别的情景,也没有抒发离别的情谊,而是一吐胸中块垒抒怀咏志。(2分)

11.三四两句使用对仗句式,采用对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3分)

(二)(10分)12.(1)到,往。(2)这样

13.(1)积累了一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他把(沉香木)带回家中。

(2)(他)立即(把沉香木)烧成了炭,带到集市上去卖,却连半车炭的价值都没卖到。

14、D

15、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三)(6分)16.举例子说明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

17.是否会“以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体现说明文用语的严密性、准确性。

18.议论作用:更具警示、警告作用,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四)(6分)19.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2分)

20.作为道理论据(1分),深刻、全面的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1分)

21.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1分),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1分)。

(五)(14分)22.(1)妈妈太与众不同了。(2)小时候,妈妈不同寻常的言行让我觉得自己的脸都给丢尽了。(3)以“观察家”的身份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让伙伴们惊愕。(每点1分,共3分)

23.孩子对父母的管教有一种逆反心理。妈妈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便减少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时的那种对抗。 (2分)

18.经过“爬树”事件,“我”发现别的妈妈都是“呵斥”孩子,而“我”的妈妈却给予“我”关心、赞扬和鼓励,并由此得到“我”许多伙伴们的认可和赞叹。“我”体会到了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良苦用心,这令“我”感到十分自豪。(3分)

19.AB

20.喜欢。因为这个妈妈理解孩子,用一颗童心去和他交流;能宽容孩子,对他的错误该罚则罚,该放则放;总之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孩子相处。

三、作文(50分)

(1)字数不足相应降级评分。

(2)错别字3个扣l分,重现不计,最多扣5分。

(3)符合一类文要求,请大胆给高分、满分。

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漫长而沉闷的夏日,在地上或者爬到树上去寻蝉蜕(tuì),是我单调的童年里最为有趣的记忆。

B、春天里每一朵春意盎然的小花,都是经过了长久的酝酿(liàng)之后才最终灿然绽放。

C、这千万朵海棠,贮(zhù)蓄了一冬的期盼,不就是为了与春天履行这一世的约定吗?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生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赡养船蓬苦心孤诣一泻千里

B、羁绊愧怍因地置宜俯仰生姿

C、独裁笑柄尽态极妍触目伤怀

D、凫水诀别本色当行味同嚼腊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从唐诗到楚辞再到“新古典主义”,真可谓孜孜不倦。

B、做大事者当有决断,切不可前瞻后顾,否则容易错失良机。

C、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艰深晦涩的文章,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D、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高扬英雄主义的浪漫气息,孤胆英雄深入险境却总能绝处逢生。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看她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_________,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A、双眉颦蹙侧身垂睫笑颊粲然

B、侧身垂睫笑颊粲然双眉颦蹙

C、侧身垂睫双眉颦蹙笑颊粲然

D、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侧身垂睫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深情回顾了鲁迅童年无忧而快乐的时光,读来倍感温暖。

C、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塑造了一个不完美的甚至有点平庸的父亲形象,然而正因为其不完美而平庸,反而更具真实感人的力量。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里的主人公,是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二、语言表达

6、仿照下面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语意连贯。

自然万物,因相依而多情。辽阔的夜空因星星的闪烁而有了慰藉,沉默的礁石因浪花的嬉戏而不感寂寞,________,________。造物主一定是多情的,不然为什么我们总能因它创

造的自然万物而感动不已?

三、综合性学习

7、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6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此前,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文化本身关注不够,出现过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甚至有过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思想。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勃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传统文化”热掀起的原因。(2)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6月12日在“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你为本次班会拟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为了扩大本次班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拟邀请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作为本次班会的特邀嘉宾。请你以九年级(1)班班长的身份,给高洪波先生发一封邀请函。

四、默写

8、古诗文默写。

①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杜牧《赤壁》)

④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古人善说相思。王湾《次北固山下》思乡之句“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怀友之句“________,________”,都将一腔相思之意巧妙地寄托在形象而有情韵的物象之上。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④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个“绝”字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大雪三日后西湖肃杀的冷寂。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写尽了作者当时孤寂无聊的心绪,可谓一字传神。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明写湖心亭游客,暗写作者,表现他们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引用舟子俗人之见,却暗含作者自赏之意。

(4)品味划线词语,说说下面句子写景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六、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③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④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⑤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选自《课堂内外》2016年12期,有删改)(1)作者围绕母亲的沉静写了三个片段,请概

括出片段一,二的内容。

片段一:________

片段二:________

片段三:我在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感受到了母亲神圣的沉静。(2)联系前后文,说说下面划线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受?

①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

②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划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母亲的“沉静”是神圣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们要好好说话

霍启明

①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现在其实活在语言的垃圾场,里面堆满了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流行词。这些词有好多人在用,也有好多人反感。为啥讨厌这些词,并不是大家有莫名其妙的偏见。最重要的是,这些词是死的,不是活的。

②检验一个语言是死是活,非常简单,只需把它扔在时间里就得了。活的语言,尽管它的作者早已死掉,但还被无数后代传颂。死的语言,刚被人说出口,最后一个音节还没发完,就已经腐烂了。

③比如,活的语言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而死的语言是:宝宝心里苦。

④活的语言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死的语言是:厉害了word哥。

⑥和菜头说过一句话特好:要想文章活得比人长久,那就尽量不要使用网络热词。没人天天爱吃臭鱼烂虾,也没人愿意和死尸跳舞。每个人都有表达欲,这是人性的刚需。人们去创作,去表达,都是想把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经历见闻给表达出来。完美的表达是一个幸福的事业,当那些经历已经被遗忘、已经褪色时,当你翻开那记述时,发现那些事物还在言语中闪闪发光。

⑦然而幸福的前提是你不能用网络词语描述。因为们根本不能用来描述任何庄重、独特的事物。比如我最爱看的电影《银翼杀手》中,人造人死之前,有一段极为壮美的追忆自己一生的台词,是这样说的:

⑧我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我见过太空飞船在猎户星座的边缘被击中,燃起熊熊火光。我见过C射线划过唐怀瑟之门那幽暗的宇宙空间。然而所有的这些时刻都将消失在时间里,就像泪水消失在雨中一样。死亡的时刻到了。

⑨如果用网络语言书写这段话,会是怎样呢——我的经历会让你们所有人高呼:厉害了word 哥,但是宝宝心里苦,篮痩、香菇,我选择狗带——怎么看怎么像个笑料。

⑩其实频繁使用网络热词的真相是:你的库存是有限的,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来描述。出于偷懒,就随手用一些黏黏糊糊、不清不楚的词语来打发自己。但其实你的感情和经历远超出了这些词狭隘的范围,干嘛要用不称职的词语糟蹋你自己的宝贵经历呢?

?你使用的语言像一把梯子或者是一个通行证,会把其相对应的空间和你连接起来。在传说中,阿里巴巴念叨着咒语“芝麻开门”,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山洞,迎接他的是一屋子的金银珠宝,由此变成富翁。

?当你使用“篮痩、香菇”这样的词作为通行证的时,另一个神秘的屋子开了门:里面堆满

了成千上万棺材,棺材里躺着的,都是那些曾经流行的词汇:猴赛雷、人艰不拆、雷人、累觉不爱、臣妾做不到、在下叶良辰、我好方……

?当你再辛苦一点,追寻的是诗歌、文学的语言,这些语言会领你到达一个图书馆,里面坐满了西塞罗、李白、屠格涅夫、博尔赫斯……那些古老的灵魂躺在那儿,只要你愿意,他们都能成为你最真诚可贵的朋友。

?人体要锻炼,饮食要健康,修辞和语言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所以啊,在垃圾语言泛滥的时代里,我们要好好说话!

(摘自《格言》2016年12月下,原文有删改)(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请在第⑤段横线处,仿照③④段句式补写一个与内容相关的“活的语言”和“死的语言”。(3)作者在第⑧段引用“人造人”死之前台词的目的是什么?(4)文中的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才能“好好说话”?

七、命题作文

1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一: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种日子: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知道有一双眼睛在看。那双眼睛属于一个你在乎的人。他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友人,也许是你仰慕和崇拜的人,……有了这双眼睛,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这双眼睛的主人。他会怎样看这件事情?因为感到他在看或者相信他会看,我们总是奋力做到最好。所有的一切,变成不是为自己做,而是为他做,渴望的得到他的认同或赞许。我曾经为了一位老师的一双眼睛而每个星期认真听课。我也曾为了父亲的一双眼睛努力上进。

那一双在远处辉映的眼睛,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情绪,是我们多么想去讨好却又害怕失去的一双眼睛。

(摘自《张小娴散文精选集》)

请你以“远处的一双眼睛”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民国《开明国语课本》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那只羊怎么那么有趣呢?它不像别的牲畜一样只懂得吃草,它还懂得欣赏花的美好。多么有灵性、有情趣的一只羊啊!它可能是在吃饱了草之后,便开始悠然自得地赏花,充分享受着生命的愉悦。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B项“酝酿”比喻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酿”应该读作“niàng”。

2、【答案】C

【考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船蓬”应为“船篷”;B项“因地置宜”应为“因地制宜”;D项“味同嚼腊”应为“味同嚼蜡”。故选C。

3、【答案】C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含贬义。用在句中不合适。

【点评】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4、【答案】D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舞者表情的,要和对应的心理活动“哀愁、喜乐、娇羞”相对应。

5、【答案】B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主要情节或情节的梳理,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B项《社戏》是小说,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二、语言表达

6、【答案】寂寞的山谷因鸟儿的歌唱而心生欢乐;荒寒的峭壁因梅花的跳舞而有了期盼【考点】续写式仿写,语言生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仔细观察例句,了解句子的句式特点,做到字数相同、词性相同、风格一致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

7、【答案】(1)①国家(领导人)的指引和提倡;②传播媒介的大力推动;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④日益强盛的中国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现的必然。(2)①示例1:走进传统经典,复兴传统文化。示例2:让经典之花,盛放在我们的田野!

②示例:尊敬的高洪波先生,您好!我是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班长。我们班拟于6月12日在重庆成功中学“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们关注传统文化,想邀请您作为特邀嘉宾。真诚地期待您的莅临!【考点】表述题,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能力。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通过阅读三则材料,可以概括出传统文化”热掀起的原因:国家(领导人)的指引和提倡;传播媒介的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日益强盛的中国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现的必然。

第(2)小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和邀请函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

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邀请他人时要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的,发出邀请即可。必要时还可以提醒对方做好某方面的准备,同时注意语气委婉,称呼得当。

四、默写

8、【答案】风掣红旗冻不翻;何当共剪西窗烛;铜雀春深锁二乔;沉舟侧畔千帆过;身世浮沉雨打萍;不畏浮云遮望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易错字有:掣、畔、萍、畏、雁、郎等。

五、文言文阅读

9、【答案】(1)撑(船);全;哪能;客居

(2)①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B

(4)示例一:划线词语运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又富含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示例二:划线词语精炼准确地概括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突出这些夜色雪景的单调和渺小,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人与自然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考点】句子翻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一般常用实词

【解析】【分析】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年代:明末清初(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其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焉得”意思是“哪能”。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①中“绝”是“消失”的意思,句②中“强”意思是“尽力”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B项中“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表现作者孤寂无聊的心绪。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文段中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点评】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六、现代文阅读

10、【答案】(1)七岁的我冒险在悬崖边顽皮蹦跳,母亲沉静相望;成年后我写作《钟鼓楼》的前后,母亲沉静陪伴(微笑、讲述、嘱咐)。

(2)①符合七岁儿童冒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我”故意让妈妈看见“我”身处险境而着急的心

理。

②写出妈妈看到“我”深处险境沉静观察而又异常紧张但故作镇定的心理。

(3)连用三个“没有”,“更”“也”层层递进,写出我对母亲当时异乎寻常表现的极度惊异,突出了母亲的冷静、沉着、智慧,表现了母亲对孩子宽容博大的爱。

(4)教子有方、智慧:比如当我获得矛盾文学奖时,母亲并未祝贺,教会我更智慧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从容沉静:例如面对我在悬崖边的蹦跳顽皮,母亲沉静相望。

(5)①母亲沉静中都包含对孩子强烈的爱;②作者在母亲仙去12年后,懂得母亲的爱后,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深沉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筛选、提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如果事件中只有一个人,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如果人物较多,要弄清楚人物的关系,归纳出人物之间的联系,概括情感。仔细阅读文章,围绕“母亲的沉静”的三个片段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句①中“蹦蹦跳跳”符合七岁儿童冒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我”故意让妈妈看见“我”身处险境而着急的心理;句②中“抿着嘴唇”,表现了母亲因为担心我心情紧张,文中“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跟我相对平行的移动”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紧张和担心。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文中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

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三个“没有”,“更”“也”层层递进,写出我对母亲当时异乎寻常表现的极度惊异,突出了母亲的冷静、沉着、智慧,表现了母亲对孩子宽容博大的爱。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5)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母亲沉静的面对孩子的冒险,并且在我得意忘形时也沉静的地嘱咐我最容易忽略的家务事,让孩子及时冷静下来.这种沉静也是母爱,伟大的母爱,因此母亲到的沉静是神圣的。

11、【答案】(1)(在垃圾语言泛滥的时代里,)我们要好好说话

(2)活的语言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而死的语言是:篮痩、香菇……(3)与干瘪的网络语言对比,突出了用文学语言描述庄重、独特事物的强大感染力。(4)对比论证,将“活的语言”和“死的语言”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你使用的语言像一把梯子或者是一个通行证,会把其相对应的空间和你连接起来”的观点。

(5)增加知识“库存”,少用“垃圾语言”,用合适的词语来描绘自己的感情和经历。例如:我们要多阅读好书,增加阅读的广度、深度、厚度,积累好词好句,少用“蓝瘦香菇”等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提高自己语言和修辞的能力。

【考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主要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文章通过前文的论述,最后一段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在垃圾语言泛滥的时代里,我们要好好说话!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补写句子的能力。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仔细阅读三四段的内容和句式,仿写句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仔细也读文章,分析第8段的内容,这段话是电影《银翼杀手》中“人造人”死之前台词,这段语言很有感染力,与第9段干瘪的网络语言形成对比,突出了用文学语言描述庄重、独特事物的强大感染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仔细阅读第???段,将“活的语言”和“死的语言”进行对比,运用对比论证,突出地论证了“你使用的语言像一把梯子或者是一个通行证,会把其相对应的空间和你连接起来”的观点。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文章通过论述,使我们看到了文学语言的强大感染力,也认识到网络流行语言的乏味,两相对比,突出论证了“在垃圾语言泛滥的时代里,我们要好好说话!”的观点。由此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来谈论。例如:我们要多阅读好书,增加阅读的广度、深度、厚度,积累好词好句,少用“蓝瘦香菇”等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提高自己语言和修辞的能力。

【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