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

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10、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1、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次北固山下》

1、王湾是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从内容上看它属于诗。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次北固山下⑵客路青山外⑶风正一帆悬⑷乡书何处达

3、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诗中运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

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7、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些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9、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0、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1、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浅草才能没马蹄⑵绿杨阴历白沙堤

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4、本诗最具色彩美的诗句是,。

5、从远景总写西湖春景的诗句是。

6、本诗以为线索,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第句和第句组成颔联,颈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7、下面对本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象色,书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8、将“几处早莺争暖树”改为“处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改为“家家新燕啄春泥”有什么不好?

9、下面对本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景色。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艺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皆为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0、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印证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四、《天净沙·秋思》

1、在《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秋思”是,本散曲被后世诗评家誉为。

2、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枯藤老树昏鸦()⑵古道西风瘦马()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读本诗文意把握,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6、对这首曲的要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8、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食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优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9、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向;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11、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请你为春天选取意象。(至少四个)

参考答案:

《观沧海》第一部分:1、东汉曹操 2、《步出夏门行》《乐府诗集》3、⑴jié⑵zhì

4、⑴多么⑵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5、观实景虚景

6、“若”字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7、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草木丛生;百草丰茂

8、D

9、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C

2、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唐朝五言律诗羁旅 2、⑴路途中停留⑵旅途⑶风顺而和⑷家信 3、诗人泛舟车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湖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陆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更多的是放眼山川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心境。

4、D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是顺利地。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看出。

7、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8、时序的交替,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D 2、潮水满涨,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挂起。

《钱塘湖春行》第一部分:1、七言律诗 2、⑴埋没、淹没⑵通“荫”,林荫 3、孤山寺白沙堤早春最爱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水面初平云脚低 6、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对偶7、C 8、“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如改为“处处”、“家家”就不是早春之景了。《钱塘湖春行》第二部分:1、D 2、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指上去唱歌;燕是春天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剿。

《天净沙秋思》第一部分:1、曲牌名题目秋思之祖 2、⑴hūn ⑵shòu 3、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4、A 5、枯藤老树西风

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6、A 7、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8、D 《天净沙秋思》第二部分:1、B 2、C 3、东风、麦苗、杨花、柳絮、小草、嫩芽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教师版.doc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积累与应用 1. 根据课文,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早莺() 白沙堤() 2. 请选出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两项()()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E.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F. 树木丛生,白草丰茂。 3. 理解性默写。 (1)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使人胸襟广阔、想象奇特的 句子是: (2)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借景抒情又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3)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 春天,香格里拉草原野花开遍,芳草如茵,游客骑 马踏青,真可谓: ,( 用《钱塘湖春行》中诗句填空) (5) 《天净沙. 秋思》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 请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A. 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 B. 夕阳/ 西下,断肠/ 人/ 在天涯。 C. 几处/ 早莺/ 争暖/ 树,谁家/ 新燕/ 啄/ 新泥。 D. 最爱/ 湖东/ 行不/ 足,绿杨/ 阴里/ 白沙/ 堤。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诗人。 B.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C. 《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宋朝著名的戏曲作家。 D.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湾。 6. 请收集古诗歌中描绘“风”、“花”、“雪”、“月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花” 雪” 阅读与鉴赏 ( 一)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1 ------- 4 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青山”在这里指。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第一,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2)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可使用各种修辞。(3)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4)修辞手法:比喻、夸、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第二,试题设问式

(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3)诗人是如抒发自己情感的?有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第三,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种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容。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第四,解答真题示(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见常识整合)(3)掌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及效果。(4)熟悉基本的答题步骤。注意贴近诗句分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3全国2卷节选)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真题呈现】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技法示】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参考答案】(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得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得景象(限60字) 2.诗中得“妇姑”就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得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就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得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得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

4、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得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6、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得原因就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您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您同意她得意见吗?请简述您得见解。 、 11、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得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瞧,诗人得“夏意”就是什么?

。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得作用。 2、第三句中得“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得传神之处。 22、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瞧全诗,诗人陶醉得“碧山”就是怎样得世界?从中瞧出诗人崇尚得就是什么? 二、赠友别离诗 ? 25、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就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卢纶就是司空曙得表弟。 这首诗写“喜”,运用了反衬得手法;前人评论也认为,悲喜之情,正反相生。请结合全诗就此作 28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得“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得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得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三、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就是文学作品永恒得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她乡就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得思亲怀人得作品。其艺术手法大体与离别诗相近。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带答案)

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一幅辽阔、壮观的图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这样写景,不着悲痛之语,却尽显悲痛之意,渲染出一种寂寞萧条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遭贬谪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 上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式,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

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示例】夕阳西下,诗人骑着瘦削的老马走在曲折的山路上,西风嗖嗖地迎面吹来。走过小桥,几户人家,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留着三两只乌鸦,一幅凄凉的画面便映入眼帘。在夕阳映照下的“枯藤、老树、昏鸦、人家、瘦马”让人觉得格外的忧伤,由此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在外流浪已有多年,尝尽了一个“断肠人”在外羁旅生活的凄苦,又想到未曾回过久违的故乡看一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使我想到了自己有家的幸福。 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六、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点拨: 反复诵读这四首诗歌,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在背诵的基础上尝试默写,注意生难字词的掌握。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班别:姓名:学号: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与答案资料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与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 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 是,写静景的诗句 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10、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1、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次北固山下》 1、王湾是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从内容上看它属于诗。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秋风、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树木、百草”写的是静景。 三、探究提高 1、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慷慨悲壮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次”意为,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新人教版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的想象之句是:《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是代著名家。全曲中,暗含题目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次北固山下》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10.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1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16.这首曲的曲牌名是,曲名是。 17.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18.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19.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三、积累运用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与赏析《观沧海》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6.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古代诗歌四首》,回答下列问题。 一、《观沧海》第一部分: 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观沧海》第二部分: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习题

4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澹.澹(dàn) 萧瑟 ..(xiāo)(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 ..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达标(共6题;) 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 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4.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伟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__ ,有的灿烂盛开。 6.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请你归纳“雁”和“燕”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版)总复习:古代诗歌整体阅读与比较鉴赏

第五节古代诗歌整体阅读与比较鉴赏 命题分析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 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1.选材不拘一格。从全国各地试卷的命题看,从唐宋诗词,到元曲、明清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清代乃至近代佳作;从大家名篇,到以往关注度不高的作家作品,可谓百花齐放。这是广大考生复习时必须了解的。当然,唐宋诗、宋词以及大家名篇仍然居主体地位。 2.题材丰富多彩。田园、山水、边塞、风物、咏怀、咏史、送别、闺怨、羁旅、行役等题材都有所涉及。 3.难度有所加大。虽然传统的单诗鉴赏题仍是主流,但也出现了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型鉴赏题:有的题目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考点,而是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的不同考点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而且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类的难度较高的题目已有亮相。

走进高考【p188】 例1(2016·山东)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本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象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 ?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字) 2. 诗中的“妇姑”是指 3. 最后一句用了 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 1 ?“儿女各当家”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限60 0 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4.社 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春山多胜事, 兴来无远近, 1 .诗中说“赏玩夜忘归” 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6.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 处,楼台深翠微。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首联在全诗结

10.江南 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千 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 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 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 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 见解。 11.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