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大众传播时代新闻信息传递的伦理建构和道德探究

论文范文:大众传播时代新闻信息传递的伦理建构和道德探究

一、绪论

(一)泛传播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活动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网络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新闻传播,很大程度上来说,它还是传统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的依托与平台。互联网囊括了传统媒介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征,还拥有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至此,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闻传播时代来临,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阳有权将这个时代称之为“泛传播”时代。泛传播,是指以因特网平台为依托,通过超文本协议、超级链接、URL 等,对声音、画面、文字信息进行查询、分类,并建立搜索引擎,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与沟通的新闻传播形式。简言之,泛传播就是利用所有渠道、途径和手段,获得所有时间、空间的全部信息。

(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媒介生态构建

以“信息高速路”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揭开了信息全球化的序幕。美国著名理论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指出,全球化就是“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以此种关系将远隔地区相互连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的过程。不同国家、地域间的新闻传播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地球真正成为了一个“村落”。新媒体传播的这种即时、共时的特征,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也影响着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媒介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互动而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实现受众—媒介—社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动态过程。

二、新闻传播与伦理道德的契合

(一)新闻传播的内涵

在新闻传播领域,经典的“新闻”定义是1943 年陆定一在延安提出的“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汉语中,“传播”的意思就是“广泛散布”,它并没有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中所包含的“传达”、“交流”、“交往”、“通信”甚至是“传染”的意思。综上所述,“新闻传播”就是传播者通过泛化的媒介使新近发生的事实在公众中广泛散布的行为和过程。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从个体本身看,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新闻传播推动着这一转变过程,个体通过新闻传播了解并学习社会语言与生活技能,继承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习得社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从而使个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角色。第二,从社会整体看,新闻传播是社会延续与发展的充要条件。社会是一个庞杂的巨系统,生活在其中的个人、集团和组织都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他们按照特定的规则从事社会活动并通过新闻传播把新想法、新认识、新成果广泛散布,引起对方的认同并试图激发其反应。正是这种新闻传播活动,使社会中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相互影响、互补不足,使其有机关联起来,共同维持与促进良好的社会运转,从而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第三,新闻传播是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协调着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又协调着组织与组织以及各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新闻传播的属性

新闻传播的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方面。社会的政治素养、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文化是在一代代传承的基础上提高与创新的,这是建立在社会个体的政治素养、经济意识以及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新闻传播在个体全面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传播向受众传递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理念、经济理论、科技文化知识以及价值取向,使其深入了解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了解社会习俗与道德观念,并据此调节自身的行为,推动社会发展。这既是新闻传播的义务。也是它不容推卸的责任。早在1956 年出版《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中,美国新闻传播学巨匠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就特别指出:“报刊(新闻传播媒介)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等。”3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新闻无处不在,铺天盖地的报纸,无处不在的广播电视信号、多如牛毛的网站把良莠不齐的新闻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个人、社会一方面在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中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侮辱、

诽谤、黄赌毒等不良新闻信息的干扰中堕落、腐化。法律在泛传播时代的不良新闻传播面前已显苍白无力,此时,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它对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

目录

三、新闻传播伦理道德概述 (10)

(一)新闻传播伦理道德 (10)

(二)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本质 (11)

(三)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功能 (12)

(四)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 (14)

四、新闻传播主体——传播者 (19)

(一)主体及新闻传播主体 (20)

(二)新闻传播主体多重角色间的伦理冲突 (21)

(三)新闻传播主体的失范行为及其后果 (23)

五、新闻传播媒介 (28)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9)

(二)新闻传播媒介功能说 (29)

(三)新闻传播媒介价值论 (31)

....................................................

结论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4种新的节目形式,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不同观点、多种声音的交

流提供了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为受众与受众、受众与社会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普及,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大众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为社会的发展、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二者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使新闻传播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大众全面发展的健康积极的因素,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对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新闻媒介、受众三者进行伦理学的考察和透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它能够“经世济用”,即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推动社会大众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伦理学分支之一的新闻传播伦理学,其实践性更是不得而知了。新闻传播伦理学对伦理道德准则的解释说明和具体论证,一旦被传播者、新闻传播媒介、受众接受、理解,就可以成为主体特有的心理认知与知识结构,转化为其伦理道德观,再进一步,内化为伦理道德修养,从而指导他们的新闻传播行为及活动,推动自身的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社会的安定和谐。新闻传播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行为,是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它不仅具有伦理道德属性,并且和社会道德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泛传播时代,“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新闻传播,受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列伦理道德问题,危害了新闻传播者“社会良心”的美誉度、新闻传播媒体

“社会公器的”公信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面临伦理道德的选择的时候没有明确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正确指导。

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篇一: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自媒体在这一社会背景中应运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同时,传统新闻传播也受到了相应影响。文章首先对自媒体进行了基本介绍,然后分析了自媒体新闻传播,最后探究了其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和重塑。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传统新闻传播;解构;重塑 现如今,我国新闻传播行业发展效果显著,尤其是自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优化了新闻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这对新闻传播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本文分析这一论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1自媒体基本内容介绍 1.1基本定义 所谓自媒体,指的是依据网络信息技术,以此为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新闻内容传播,并且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具有时效性特点,同时,还会丰富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促进新闻信息快速发布,广大人民群众也能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关注并评论新闻内容,新闻工作者在分析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新闻决策,以此扩大新闻传播空间,提高新闻收视率。此外,自媒体还具有开放性特点,应用自媒体的用户观看新闻信息时并不受任何权限制约,所接收的信息属于最新信息,从中能够看出自媒体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化特点,除了这一基本特点外,自媒体新闻还具有多功能性,即信息内容相对丰富、信息形式相对多样、新闻传播效果相对优化[1]。 1.2表现形式 自媒体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微博,除微博这一形式外,还有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以及博客,在多种表现形式中,应用率最高、应用效果最好的当数微博。主要是因为微博具备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消息及时、应用范围广等基本特点,与此同时,微博用户能够主动搜索、关注其他用户,并且还能发布文字消息、图片、分享连接,此外,还能转发、针对性的评论,我国相关部门也会利用这一平台形式进行信息发布,并参考群众给出的意见做出合理决策。其中,使用博客的用户基本上属于高水平知识分子,并且还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自媒体新闻传播相关分析 2.1主要特点 特点一,它主要通过用户主动、自行传播,因此,所传播的新闻具有及时性,由于新闻传播主体在知识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性,不同传播主体面对同一新闻内容会发表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新闻信息具有碎片化倾向。特点二,受网络传播载体影响,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进而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接收,新闻信息不会延时传递。特点三,网络平台作为新闻信息的主要发布载体,一条新闻信息一旦被发布,信息接受者将会是多人,进而新闻信息转播率和消息传播范围会相应提高和扩大。特点四,自媒体操作主体针对新闻信息发布时,会具有自主化倾向,即针对自我喜欢的信息内容进行随时、随地发布,并且新闻信息发布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特点五,新闻信息形式多样,既能单一配文、配图,又能图文并茂,从而能够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全面、有效性表达。 2.2优点和不足 优点:自媒体新闻传播具有内容广泛、短时性、多样性、共享性、讨论性等优势,这不仅能够增进群众间的交流,而且还会提升群众对新闻信息的辨别能力,有利于优化新闻决策,促进决策活动顺利开展。不足:受用户多样性影响,信息传播主体的文化水平、新闻素养存

数字信息时代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探析-职业道德论文-会计论文

数字信息时代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探析-职业道德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网络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的表现 (一)虚假类新闻泛滥 现代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大量的假新闻充斥在网络上,传播负面消息,使得新闻的受众群体对社会、对人生产生消极的看法。[1]如此这般,归根究底就是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对新闻受众群体的不负责任。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也是个博取眼球的社会。一些网络媒体工作者,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不遗余力地捕风捉影,制造各类虚假的消息,他们如此做法,已经违背了一个媒体人最基本的对观众负责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此做媒体,媒体的公众信誉度何在。 (二)网络化、低俗化严重 不得不说,现在的网络化、低俗化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网络媒体,原本是靠着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快等特点被大众所喜爱和关注的,可是现在的网络,不仅说是低俗化,甚至是

烂俗化了。现在无论是打开手机还是电脑,网页上总会跳出低俗的广告页面,这一现象使得家长对网络讳莫如深。一些网络媒体工作者为了在网络中生存,蓄意刊登一些、凶杀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信息。 (三)侵权问题 在版权方面,国内本就关注很少,网络媒体的推广应用更是将版权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在的社会掀起了一切向钱看的风潮,只要有利可图,哪管什么侵权还是犯法,网络媒体更是滋长了这一问题。一些网络媒体为了“钱”,抄袭、利用他人创意或作品,为自己谋求利益,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窃取,实属不道德行为。 二、应对网络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具有公众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工作者,更应该严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为了应对网络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加强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必须使媒体工作者从深层次认识到自己职业道德失范带给社会的危害性,让他们从内心反思自己的做法,重新去认识自

社会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格式

社会时事政治论文2000字格式 社会时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种题材,时事政治有助于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社会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时事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论网络“哥”“姐”热现象与传 媒社会责任》 摘要:近年来,中国网络“哥”“姐”现象愈演愈烈,各种“哥”“姐”人物层出不穷,这是过度逐利的、社会责任缺失的传媒对公众不当引导的结果,同时也构成了当前“传媒-公众”之间的不自觉共谋的特殊景观。将试着解读网络“哥”“姐”热现象背后所凸显的传媒社会责任缺失问题。 关键词:“哥”“姐”热;传媒;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国的虚拟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热点人物,他们“被戏谑”、“被中心化”,“被主流化”,他们引发了公众一阵又一阵褒贬不一的热议,同时吸引着众多商业关注,其中的典型如“犀利哥”“凤姐”;然而这些在现实中处于社会边缘的角色,为何一次一次地犹如商品般被送进消费工厂符号化,接受大众狂欢式、围观式的消费?探究现象的背后,不难发现是社会责任缺失的传媒在名利追逐游戏中使他们成为牺牲品。 一、“哥”“姐”热现象 2005年前后,将性爱日记上传到互联网上的“木子美”引发大量关注;将大量雷人照片传到互联网上的“芙蓉姐姐”也引得公众热烈讨论。如果说彼时的这些网络人物的火热现象只是中国网络红人热的滥觞的话,近年来几乎是引发全民关注的“凤姐”“犀利哥”等网络红人,则将中国互联网红人拖进了后“哥”“姐”热时代。早先的网络红人依靠的是对公众猎奇心理的吸引和对许多敏感话题的底线的扩大来吸引公众的眼球,而后“哥”“姐”时代的他们则无法用简单的猎奇心理来解释了。 公众对“哥”“姐”们的关注,也许仅出于“好玩”或者“恶搞”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这是一篇关于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欢迎大家欣赏!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群体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群体性事件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道路。 2、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群体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群

体性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a.议程设置如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b.舆论研究的社会性理学维度 c.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社会模仿”理论 e.说服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f.中国媒体宣传的特点 g.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2、国内有关研究的动态 “群体性事件”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专有名词了,可以看看中共《党的建设“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词典》中给出的解释: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通用5篇)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通用5篇)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篇一 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失范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后果。笔者把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引入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的传播活动中,将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也分为内外两个因素: (一)外部因素 (1)法制建设滞后,导致无法可依。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新闻事业的法律,虽然有些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凭借“第四权力”、“言论自由”的名义滥用媒体,但惩罚却无法可依,使得这些从业者有恃无恐,成为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2)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导致生存环境压力较大。如今,我国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市场、受众,媒体之间抢首发、抢独家的现象十分激烈,从业者在这样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就会忘记自身的使命,从而成为赚钱的工具。 (二)内部原因 (1)网络新闻媒体行业自身的体制不完善:行业岗位混乱,权责不够明晰;人事管理的不到位,门槛越来越低,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这就为职业道德失范埋下了隐患;考核制度的不规范,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丧失前进的动力。 (2)从业者自身有问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只向“钱”看齐,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下降,助推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失范现象。此外,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也导致网络媒体从业者对新闻客观性、公正性认识不够深入。 二、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防范对策 网络新闻媒体事业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已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做出努力来遏制此现象的发生,具体防范措施为: (一)净化网络新闻媒体行业环境 (1)完善网络新闻媒体机构的体制建设。从三方面入手:一要梳理岗位、明确全责明晰,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事。二要强化人事管理,逐渐提高从业者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从而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三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从业队伍道德素质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媒体法规。逐步完善的互联网新闻法律制度,对网络媒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媒体和从业人员都自觉服从党、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并接受职业道德的规范。 (二)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自身素养 (1)提升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网络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最终还是要依靠从业者自身来完成。不仅要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还应当严格约束自我,保证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真实,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2)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倡导的是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中立性,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推崇职业化教育。网络媒体从业者应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维护正义、真理,坚持摆事实、说真话的原则,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从根本上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新闻教学体系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篇二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青年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世界拓宽了青年学生的知识途径,极大扩大了青年学生的交往圈,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沉溺其中,从而荒废学业,严重时甚至使学

信息伦理析义

信息伦理析义 摘要:信息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带给人类效率和文明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可能对信息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信息伦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首先论述了信息伦理的发展史及其对信息伦理的概念、涵义,探究了信息伦理的本质,分析了信息伦理的特征,并提出了信息伦理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信息伦理;信息交往;信息道德;自律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06)06-0823-06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全球性信息通道在有利地推动经济、文化等全球化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可能对信息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诉诸相应的法律规范,更离不开新型的信息伦理的指导。 信息伦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特别是信息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带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产品花样翻新、信息传播将轻而易举,从而导致未来社会将有层出不穷的信息伦理问题出现。因此,许多国家从90年代开始加大了信息伦理研究力度,信息伦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 1 信息伦理学的发展史 信息伦理学的形成是从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研究开始的。信息伦理的兴起与发展植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困境,以及建立信息社会新的道德秩序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促使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在对信息化及信息社会理论的研究进程中,西方学术界逐渐发现了一系列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并为此开辟了一门新的应用伦理学——信息伦理学。它最早源于计算机伦理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授W·曼纳首先发明并使用了“计算机伦理学”这个术语,1971年G·M·温伯格在《计算机程序编写心理学》一书中,首先对信息技术对社会伦理问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信息伦理论文和专著的涌现,使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85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计算机伦理”概念。同年,德国的信息科学家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发表题为“信息科学的道德问题”的论文,研究了电子形式下专门信息的生产、存储、传播和使用问题,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信息科学伦理学”、“交流伦理学”等概念,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信息伦理学的问题,包括信息研究、信息科学教育、信息工作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他将信息伦理学的研究放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知识等背景下进行,他认为任何伦理理论都是对人的自由的反映,通信与信息领域的伦理理论也是如此。这是最早以信息科学作为伦理学研究对象的论文。1986年,美 国管理信息科学专家R·O·梅森提出信息时代有4个主要的伦理议题:信息隐 私权,信息准确性、信息产权及信息资源存取权。 90年代,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冲破了计算机伦理学的 束缚,将研究的对象更加明确地确定为信息领域的伦理问题,在概念和名称的使用上也更为直白,直接使用了“信息伦理”这个术语。1996年,英国学者R·西蒙和美国学者W·B·特立尔共同发表题为“信息伦理学:第二代”的文章,他 们认为,计算机伦理学是第一代信息伦理学,其所研究的范围有限,研究的深度

新闻学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1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获得受众肯定的同时,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还关注到娱乐化方式产生的不良新闻传播情况,这在多种媒体中也有所体现,对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利弊共存的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制作出符合媒介市场化环境下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新闻信息,这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传播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方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2 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这些界定主要是围绕使用新闻娱乐化的新闻报道现象总结基础上进行的归纳,通过对已有

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

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受众接触信息传播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电视新闻传播要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抓住观众对新闻传播的注意力,就要有创造性思维表达方式。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文一:新闻传播业分工结构和运行方式研究【摘要】在现代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环境下,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新闻向播音播放形式过度,通过鲜明的标题醒目展示信息,并以播音新闻载体将信息传播。但是在现代高校音乐主播教育的体系创建上,还未建设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这就为现代社会的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增添了难度。为解决这一教育体系内部的不足,本文从现代化的分工教学模式,以及社会运行方式进行总体的教学体系构建分析,并探究其改良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新闻传播业;分工结构;运行方式;播音主持教育 我国在近年来的教育建设中,已经基本建设起较为健全的教育体系,而对于播音主持艺术形式的教育上,虽然有着较为健全的教育体系,但是伴随着近年来从业人员的不断扩展,在管理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为保证这一迅猛的发展动态,我们丛现代播音主持的教育体系运行方式一起新闻传播行业的管理结构上进行简要讨论。 一、播音主持教育体系的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状况 就目前我国的播音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广播电视播音和广播电视发展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而伴随着现代学科目录的应用理解,也需要完善对广播电视播音形式的改良。在现代学科领域内,应用先进的教育结构体系进行教育改革建设,成为了会议整体的部署应用根本。从我国电影电视部相关政策与管理部门成立之初开始,在这一会议体系的建设中,就已经开始逐步的成熟起来。但是在近年来的社会实践教育中,应用语言学进行指导,并为学生展开科学化的体系认知,并完成对本科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内部设置,在这样的结构建设上,也实现对全面设施建设的整体调控,我们从文章的证明效益来看,这一

新闻传播论文范文

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篇【一】 摘要:体育新闻信息相当有限,特别是竞技性比赛的独家信息非常有限,为了获得更多的体育新闻信息,应该根据各媒体的特点及优势,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的策划,这样才可以做到出奇制胜。 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民众体育 我国体育事业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尤其是我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我国体育新闻传媒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近年来,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大众传媒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在杂志、移动端、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中,各种体育新闻报道量越来越多,体育新闻已经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重要板块之一。大众体育传媒具有广泛性、大众性、传播性等优势,这对于全民体育教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和大众体育传媒二者之间属于相互影响、相互进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我们应该充分、全面了解、掌握大众体育传媒的优势特点,尽可能扬长避短,全面促进体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1全民体育教育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必要性 1.1体育教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体育具有竞争性、激励性、艺术性等特点,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具有很多其他文化没有的独特魅力,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众媒体必然也非常关注全民体育教育,各种大众媒体渠道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传播体育新闻,传播力度越大,传播的体育信息量也就越多,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教育方面的了解也就会越详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他国家的体育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各种媒体的宣传下,青奥会、亚运会、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亚锦赛、世界杯、单项世锦赛等各种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广为人知,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回忆过去,科学合理地预测将来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态势,分析我国大众体育传播的具体情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深入了解体育教育,明确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尽可能少走弯路,打造极具“中国特色”的大众体育。 1.2全民体育教育是我国走向“体育强国”的一条必经之路 1983年,原国家体委最早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战略思想的概念—体育强国,2008年,胡锦涛同志于《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正式强调了“体育强国”这一战略思想,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强调应该坚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增强全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将体育在增强人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能够和谐发展。“体育强国”的本质以及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全民体育发展质量。分析、总结目前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的特点,不难发现这些体育强国的全民体育素质普遍较高,而且体育竞技水平也比较高。我国以往都是以体育大国著称,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成功举办后,我国正式提出了“体育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通过大众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可以进一步加快全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2)发展适应时代精神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理念并不是简单的代表能够在体育竞技中胜出,这个理念更加注重的是其可持续发展性、科学性、合理性。比如,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国CBA)以及国甲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完美的结合体育赛事以及市场经济。 2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在现代社会中,媒介传播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波到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篇一:《全球化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策略》 摘要: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形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新闻传播能力明显要弱于西方。我国的新闻传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形象的宣传,因此对我国新闻传播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对外新闻传播能力,才能使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互相依托。 关键词:全球化;新闻传播;国家形象;战略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媒体形象塑造的作用日益突出,并释放出强大的势能。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国家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形势下,国家应该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巨大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外宣传,从而为我国对外发展提供助力。 一、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对宣传国家形象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信息提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大众传媒,使社会公众了解国家信息,并在公众心中形成国家形象。虽然新闻传播无法决定公众具体怎么想,但却可以或多或少地影响公众想什么。在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新闻传播的存在,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新闻传播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唯一渠道,并通过这一渠道形成对国家的看法。相关学者表明:在潜移默化之下,新闻传播能够影响公众对国家的看法,特别是通过新闻传播使公众了解国家时事、为公众提供舆论平台、形成规范评价等。利用新闻传播的巨大作用,能够塑造和宣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能够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研究(4篇)-新闻传播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研究(4篇)-新闻传播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的讨论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这为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推动力与驱动力。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普及范围的不断拓展,使得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传播主体、传播手段和传播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传播手段的诞生,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接受者可以通过借助新媒体设备进行新闻信息传递,进而使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因而,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变迁

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和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共同组成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环节所处位置和自身特点的差异,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存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新闻传播模式中的应用,新闻信息接受主体和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相对的改变,并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相应的变迁。然而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而言,研究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现象,进而对新闻活动的发展趋势形成一定的认识,是促进新闻事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关系的转变 所谓新媒体,是指具有个性化、数字化、大众化和交互性等特征的一种媒体形态,如互联网媒体、移动接受媒体、数字电视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在新媒体的概念问世之后,以报纸、期刊、新闻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浅谈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 摘要: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不仅事关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与读者的认可度,更是 涉及新闻队伍的实力、尊严乃至生存的根本问题。必须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培 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新闻编辑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 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舆论 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闻编辑;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 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 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 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 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 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 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 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范围和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职业人员的 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 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为实现职业的 目标而奋斗努力。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做不好的,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是职业道德所要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地为人做事,讲信用、守诺言,这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3.办事公道就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大学新闻论文2000字范文

大学新闻论文2000字范文 一、引言 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 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 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 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

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 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 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

新闻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新闻传媒是传播新闻和社会建设的主要媒介,是人民生活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人们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家时政,知晓国家各 项政策变化,关注百姓生活动态。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 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浅析新闻科技发展 新闻和科技之间紧密联系,新传播时代总是随着科技和传播 技术的更新而成立。新闻传播同科技一样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 在许多相关学者都试图用媒介技术的发展历史划分出不同的传播 时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因素都是传播时代划 分时应考虑的参数,科技本身就是在一定社会情况下发展、提高,可以说其根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文化意识、物质需求和 科技发展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促进。 1新闻科技的含义 新闻就是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并将信息以一种便于大众传 播的形式散播。新闻科技是科技基础和应用以及设备的总和,将 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包装成大众乐于接受的各种新闻产品,以此 为大众提供信息传播服务的整个行业过程,完整的科技体系为新

闻行业服务。新闻科技就如同新闻产品生产一样,分别都是社会科技系统和社会生产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新闻科技是一种信息产生、检验、传递、利用等过程的一种信息技术。新闻信息具有某种特性时就会采用各种措施来实施,这就是利用科技对新闻信息进行处理。能源、材料和信息革命的加和就形成了科技革命。现在的新型技术中最典型的就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这“3C”技术。 2新闻科技发展现状思考 21对媒体行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传统媒体面对严峻的行业竞争,纷纷开发新模式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例如:手机阅报、网络访谈等方式。传统媒体业面临着舍弃自身优势或追逐潮流的两难选择。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方向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不知会丢掉报纸阅读的优势,还会失去一些传统手段接受信息的民众。 对于新媒体业而言,他们的技术发展对信息能快速的收集,传播。但科技的快速更新也让其难以适应。新媒体对信息传递的真实度缺乏控制。就如同现在的互联网,信息往往通过和无法查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论文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论文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论文 信息伦理学(informationethics)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生产、组织、传播与利用中的伦理要求与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伦理关系。信息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根源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冲突和建立信息社会新的道德秩序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内容方面,对国外信息伦理学的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介绍,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进展的考察,在比照参考的意义上促进我国本土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发展。 1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概况 信息伦理学最初以计算机伦理学(computerethics)的面目出现。1985年,美国著名哲学杂志《元哲学》(Metaphilosophy)10月号同时发表了摩尔(JamesMoor)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和贝奈姆(TerrellW.Bynum)的《计算机与伦理学》两篇论文,被西方学术界视为计算机伦理学诞生的重要理论标志(需要指出的是,W.曼纳早在1976年就提出并使用了“计算机伦理学”这一概念叭但其工作没能成为西方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学术起点)。之后,哲学界、计算机界、信息管理界等具有各种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开始介人计算机伦理问题研究,思考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中所产生的大量道德和社会问题,i卜算机伦理学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成为西方应用伦理学(appliedethics)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伦理学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因特网的应用,信息网络成为新的社会基础结构,计算机伦理学所设定的研究视域对解答西方信息网络社会整体上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已显得力不从心1996年,罗格森(SimonRogersom)和贝奈姆共同发表题为《信息伦理学:第二代》的文章,指出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为研究内容的计算机伦理学研究范围有限,深度不够,应用领域狭窄,属第--代计算

哲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论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哲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论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 问题 毕业论文 标题:论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I.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网络欺凌、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盗版、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等。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问题,以期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安全的网络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II. 意义与目的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对互联网时代道德与伦理问题的认识,同时为网络伦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网络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III. 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当前网络伦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具体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网络道德与伦理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IV. 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将继续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网络道德与伦理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次,需要关注网络社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与伦理问题;最后,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将网络道德与伦理问题与现实社会问题相结合,提出更加切实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V. 结果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伦理问题严重存在,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提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网络道德与伦理问题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和关注,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安全的网络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VI. 建议和方案 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案: 1. 加强网络道德与伦理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网络道德与伦理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道德与伦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论文范文:户外媒体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伦理原则探究

论文范文:户外媒体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伦理原则探究 第一章国内外户外传媒发展趋势 道德理想。道德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户外传媒作为一种新媒体,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家庭之外”悬挂的电子显示牌、灯箱、橱窗、立体造型物、条幅,利用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都属于户外传媒范畴。 户外媒体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又具有伦理意义。户外媒体对产品的宣传和价值观的推广,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和社会风尚。一定的社会风俗道德又制约着户外媒体的产品传播。 一、户外传媒发展趋势 户外传媒诞生于90 年代后期,发展、壮大于近两年。现在,

绝大多数的广告、传媒公司愈加注重户外广告的创意、设计。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希望通过户外的这种大众传媒途径,迅速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传播商业的内在信息。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也十分愿意和希望通过户外传媒,如LED 看板等,树立城市和部门形象。这就为户外广告制作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展示利用的平台,也因此对户外传媒的发展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中明确,户外传媒包罗以下内容:利用户外场所、空间、设施发布的,以展示牌、电子显示装置、灯箱、霓虹灯为载体的广告;利用交通工具、水上漂浮物、升空器具、充气物、模型表面绘制、张贴、悬挂的广告;在地下铁道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通道,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候机楼内外设置的广告;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登记的其他形式的户外广告。............ ................... 第二章户外传媒伦理基础和价值标准

根据魏英敏教授对道德定义,道德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道德作为人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规范和体系。但是,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调节和引导主要依靠的是社会舆论以及道德良心。而道德良心对于人的调节属于人的主观世界的自我调节,这种调节是一种“软调节”,不具备强制性。人们总是希望做对的事情,避免错的事情。道德的行为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就是对的行为或者正确的行为。道德判断不仅是对自己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判断,而且对即将发生的行为进行判断。 对于道德起源问题,专家学者历来有诸多看法,形成了各种派别,如具有宗教色彩的神启论和天赋论、情感欲望论、动物本能说。其实,无论哪种观点或者学说,都体现了一个问题:人的道德与人的主观观念有着紧密联系的意识,这种意识不具备强制性。科学的道德起源论认为,人的道德产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活动中形成了善与恶、利与害之间的观念。从科学的道德起源论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德是关于利与害的观念,是关于是非善恶的观念。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无

新媒体时代论文2100字_新媒体时代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新媒体时代论文2100字_新媒体时代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新媒体时代论文2100字(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传统文化,有必要分 析新媒体的特征,并将其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促進传统文化的传播。该文以 新媒体网络的特征为基础,分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劣,从而提出新文 化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试图促进和帮助传统文化更好的得以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机遇挑战 1.引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传统 文化,但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地位,受众更倾向 于泛娱乐化、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内容里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表现 出不重视的态度,泛娱乐化的内容充斥在各个媒介中,又因算法的精准推送,受 众在其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为了提升传统文化 传播的影响力,传递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的媒 体形式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新媒体网络的特点 开放性。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浏览全球信息,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网络平台快速完成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如今,移动短视频平台以全新的媒体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被大众所接受,特别是青年人,正因其开放性的特点,大家可以在平台任意浏览、推送并制作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说,大众兼具“传者”与“受者”双重身份。 娱乐性。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娱乐空间,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在流量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大量的内容呈现娱乐化的趋势,内容普遍具有无深度、浅显化的特征,甚至很多内容为了抓住用户的眼球,满足用户猎奇心理而制作大量娱乐化、同质化的内容,无形中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表现形式多样。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体的表形式兼具互动性与趣味性,以实现内容表现的丰富性,更加重视视觉化的表现,如趣味字幕、互动视频、短视频、各种特效等体现。 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利弊分析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首先,媒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新媒体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