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文学概说

隋代文学概说
隋代文学概说

隋代文学概说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并于58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270余年南北对立的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王朝。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文学也空前繁荣。唐朝亡于公元907年,经过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前后不满四十年,但它又是一个统一的迅速强大、快速灭亡的王朝。在文学上,南北文风的交流和融合是其最突出的贡献。

诗人以质朴刚健为主调,而揉合南朝细腻柔美的技巧;后期南朝入隋的诗人以

而融入北朝阔达明快的气质。

色的诗作。

唯卢思道得

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

,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

,讽刺武将邀功求赏,

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

30卷,已佚。今传《卢武阳集》1卷。存其文10余篇。事迹见《北齐书》、《全

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着名的是温子升、邢劭、魏收三人,号称北地三才。

邢劭,北朝齐文学家。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10岁能作文,为当时名士所赏识。北魏明帝初,授奉朝请,迁着作佐郎。后任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等职。北齐时累官骠骑将军、西兖州刺史,太常卿兼中书监,后授特进,死于任上。

劭字子才,河间鄚,魏光禄少卿虬第二子,小字吉,少时有避,遂不行名,释巾魏宣武挽郎,除奉朝请,迁着作佐郎;孝昌中,元罗请为青州司马,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普泰中,兼给事黄门侍郎,寻为散骑常侍;太昌初,直内省,除卫将军、国子祭酒,解职归;后为尚书令,加侍中,

复解职归。文襄辅政,除给事黄门侍郎,与温子升对为侍读、皇建中,出除骠骑将军。西兖州刺史,武成时入为中书令,迁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后授特进,有集三十卷。

邢劭擅长骈文,史称其“所作诏诰,文体宏丽”。又说“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劭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北齐书·邢劭传》)。他现存的文章多为应用文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北史》和《颜氏家训》都说他爱慕和仿效南朝梁沈约的文风。除骈文外,他也能作诗赋。诗现存8首,其中如《七夕》、《思公子》等,内容与形式均摹仿齐梁诗。他的《冬日伤志篇》较有特色,写到了北魏都城洛阳经尔朱荣之乱及高欢挟魏帝迁邺后的残破景象,以“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作结,风格比较高古,情调也颇苍凉。他的赋仅存《新宫赋》佚文一段,《艺文类聚》有着录,似是铺采摛文的大赋。

诡”(《萧仁祖集序》)。他还说:“沈侯文章用事,)这些议论都很有见地。此外据《北齐书·杜弼传》

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隋书·经籍志》载,邢劭集原有31

百三家集》中。

“八米卢郎”

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但又结合

隋代诗人、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

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为北周丞相,深相结纳。

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

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杨素是一个豪杰式的人物,心雄志大。他的诗无论是写边塞题材,还是叙旧述

怀,都寄寓了一种人生的悲感,诗境苍凉老成。但也有一些细巧的文笔,如《赠薛播州诗》其十四:

衔悲向南浦,寒夜黯沉沉。

风起洞庭险,烟生云梦深。

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

木落悲时暮,时暮感离心。

离心多苦调,岂假雍门琴。

诗中表现离别时的牵挂、离别后的孤寂深婉细致。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

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

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

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

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薛道衡的一些行役咏怀诗,慷慨有力,如《渡北河》:

塞云临远舰,胡风入阵楼。

落燕泥。

的长处,一向为人们所称道。

隋代另一群作者,

文学家。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人)

的作品。隋炀帝即位后,

其一: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使诗歌创作转向咏物和咏宫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的

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故称一祖三宗。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前期,是中古文学第一段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和演化,表现于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典论·论文》是“文学自觉时代”启动的标志;《文赋》显示“文学自觉时代”趋于成熟。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地论述创作的文学理论作品。 《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文心雕龙》的贡献: 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汉以来文学是学术,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并立。 2.区分各种文学体裁。《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文赋》则分为十类,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

3.对文学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 二、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汉代人物品评(政治、道德)——魏晋人物品评(人物审美)——文艺审美 新的文学思潮的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文学成为个人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汉代大赋——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 汉乐府影响了五言古诗,个人抒情之作越来越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完善语言技巧和格律,新体诗得以形成,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准备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一、乱世与乱世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在战乱和朝代更替中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祸福的无常,命运的难卜,形成文学悲剧性的格调,以及作为悲剧性格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在悲剧性格调和文人处于政治斗争的环境下,文学创作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游仙、隐逸主题。 这些主题与“药”和“酒”分不开: “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 “酒”: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 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代文学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隋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1.识记: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识记:卢思道及其代表作品《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 理解:卢思道《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以关塞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3.识记:杨素及其《出塞》诗。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行伍出身,亲历征战,对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于诗中表现得亦更为真切。代表作《出塞》(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简单使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美女篇》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薛道衡《昔

昔盐》(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综合使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表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诗为作诗而作诗。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曹操,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短歌行》。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英”。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蔡琰,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8、阮籍,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部兵。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9、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0、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潘岳的《悼言诗》影响。 12、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郭璞。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抒怀。 13、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14、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5、最为杰出的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16、北朝民歌中有一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的诗篇是《敕勒歌》。 17、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谢灵运。他的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18、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颜延年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和谢灵运、谢眺。 19、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记游写景说理”这种章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联系在一起的。 2.()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文学自觉最终还是表现在对()的自觉追求上。 4.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有()、()、()。 3.钟嵘《诗品》中提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 4.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生死主题中提到对人生的态度有哪几种? 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1.()阻碍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和()的对立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2.()的大量出现与()有直接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利一起世代相传。 3.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还表现在对()和()的强调。 4.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魏晋南北朝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的离乱形态就是()。 2.从()到()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3.真和自然有相通之处,他们不仅属于()的范畴,有属于()的范畴。 4.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和名理之辩。 5.什么是魏晋风流? 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大量翻译,其影响波及的()和()极其广泛,其中阶 层是指()。 2.佛教已经为魏晋南北朝文学造成一种新的()和()。 3.杨衒之所撰()记述北魏洛阳佛寺,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 4.论述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开始的。 2.在文学史上,正史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和()。 3.西晋末年,在士族清淡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 4.()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的人物。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习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习题集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 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 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 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 第二,。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 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 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 指、和;“七子”是 指、、、、、 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唱,代表作有《》。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 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 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 _________________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 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 是和。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 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 遇的《》3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阮籍的代表作是《 》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

文学派别

文学社团、派别、刊物 七星诗社: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文学中代表贵族倾向的诗歌团体。由龙沙、杜贝雷等七位诗人组成,1549年由杜-倍雷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该团体致力发展法兰西民族语言和诗歌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创作上具有热爱自然、歌颂爱情自由,反禁欲主义特点。其主要贡献在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创作上。 他们要改革流行于各地的差异极大的地方语言,统一法兰西民族语言,反对用拉丁文写作。在诗歌创作上,反对矫揉造作的浮华文风,倡导清新自然的风格。七星诗社还大力推广亚历山大诗体,推崇古希腊,罗马的诗体和意大利十四行诗,要求创造性地接受古希腊、罗马的文学遗产,建立与古希腊,罗马相媲美的民族文学。 大学才子: 英国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洛、李利、格林、基德。他们出身中产阶级,在大学读过书,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熏陶,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故称“大学才子”。 大学才子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集团,其作品在取材、思想倾向和文风上各有不同。其中约翰·李里是贵族倾向的典型代表。其剧本比喻丰富,语言典雅,文体华丽,喜欢援引神话历史,保留了英国的传统文风。罗伯特·格林的创作则充分表现了民主的倾向克里斯朵夫·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对歌德的《浮十德》有重要影响。大学才子的创作提高了英国戏剧水平,促进了英国戏剧的繁荣。 冈果拉派: 十七世纪曾在西班牙占统治地位的贵族文学流派。创始人是抒情诗人路易斯-德-冈果拉(1561-1627)。这个诗派专为高雅人士写作。作品中多堆砌夸张的词藻,大量使用比喻、典故和隐晦难解的词汇。作品的内容也大都是表达人生无常,终归毁灭的思想。 代表作家冈果拉的前期创作主要是故事诗和抒情诗,具有抒情和讽刺的特点。后期创作则具有纤巧、造作、晦涩的风格特色。代表作:牧歌题材的长诗《孤独》,赞美牧人生活的单纯朴实,诗中充满隐喻和晦涩难解的词句,表现了冈果拉派诗风的特点。 百科全书派: 指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学者,因参与《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而得名。他们以先进的思想观、科学理性总结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就,对宇宙人文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封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进行了猛烈抨击。该派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成熟和高潮,推进了反君权、反教会的思想斗争。主要代表人物有:达朗贝、狄德罗、卢梭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试题整理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山水田园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名词解释 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田园初唐四杰 1、 他们是王勃,杨烱,卢照邻,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朝宋谢灵运,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其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山水田园期,他们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提倡刚健反对纤巧绮靡,追求: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骨气。他们的诗风代表了与宫廷诗风不同的一般士人的诗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鸟风。其代表作有卢照邻的《行鸣涧》等,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杨炯的《从军行》边塞诗派、4沈宋 2、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盛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唐边塞诗全面成熟。该派诗人大都有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边塞生活体验,描绘了壮阔苍凉、绚型。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

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内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想感情。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代表作宋之问的《度大庾岭》句的形式。杰出诗人及作品高适《燕。《渡汉江》 山水田园诗派、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歌行》、3. 征》等。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 诗史、5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他们具有“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独特的审美品味,他们在艺术上力求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代表作韩愈的《晚春》、孟郊的《游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子吟》。《潼活画面。代表作《新安吏》8、不平则鸣;总称“三吏”《石壕吏》关吏》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了“不平则鸣”理论。他的。总称“三别”“不平则鸣”,包括抒发各种、大历诗风6类型的情志。因此,从本质上李端、大历时期的诗人司空曙、看,“不平则鸣”应是和司马卢纶等的创作风格,集情趣于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山水,寄心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魏晋南北朝文学测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2. 文学家族:魏晋时期政治上采取官位世袭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族观念不断加强。加之两汉时期,当权者重视经学,世族为迎合政治需要,逐渐垄断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文化活动。经学的传播由师传变成了家传,平民基本接触到这些,也没有门路。长此以往,世家大族在文化上形成了极高的声望,文化素养成为门第高低的评判标准,世族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社会价值取向,大力提高族中子弟素养,形成良好家风,维持家族声誉和影响,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家族。如:“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 3、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

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如干宝《搜神记》等。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第三,对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3、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 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4、“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是___《蒿里行》__中的名句。 5、.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_《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_。 6、“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7、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_____《西洲曲》______。 8、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_ _不为五斗米折腰__。 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_志人小说___两大类。 10、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 三、简答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摆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风,给诗坛带来清新健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闻一多先生称他们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诗庄词媚:是对诗词总体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首先表现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体现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再次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时之思。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简答和论述 试述陈子昂诗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四隋唐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前言 这一编是古一中难度最高、所占分值最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唐诗与晚唐五代词这一部分,非常之重要。难点一:务必将列出的,有书名号的诗词作品一一读熟。因为单选题很容易考,论述题也会要求“举例论述”。难点二:诗歌流派非常之多、诗人群体非常多,务必要带着名字、时期、特点全部记清楚。如果这一编掌握得好,那么通过考试就相对容易了。 【选择】所有诗人及其作品 【简答】或【论述】所有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贡献 【名词解释】所有的诗人团体或者创作流派 第一章南北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一、南北朝旧臣(北齐北周入隋)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一)卢思道 《从军行》歌行,边塞诗。贞刚之美,体现北方诗人重气质。 (二)薛道衡 《昔昔盐》成名作,虽然也涉及边塞征夫,但仍是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二、杨广及南朝文士 杨广、虞世基、无名氏 自从隋炀帝杨广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朝文学就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 (一)杨广 《春江花月夜二首》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明朗,情韵耐人寻味。 (二)无名氏 《送别诗》“竟似唐人手笔”(沈德潜〃《古诗源》) 格律为近体,七言绝句,韵律和谐。

第二节贞观诗坛 李世民、虞世南、上官仪 唐太宗为文坛盟主。 贞观诗坛的新边起于对南北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 (一)李世民 《辽东山夜临秋》辞采华丽,怀抱壮大。 (二)虞世南 《蝉》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 (三)上官仪(宫廷诗人)【名词解释】 《入朝洛堤步月》入宫朝见。多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被称为“上官体”。贡献:总结南北朝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第三节王绩与初唐四杰 一、王绩 《野望》代表作。五言律。 冷眼旁观世界以化解心中不平。 二、初唐四杰【名词解释】 王勃、杨炯、(前二擅五言律诗),卢照邻、骆宾王(后二擅七言歌行) (一)特点:未脱绮靡余风,但: 1、从宫廷诗走向关山塞漠(即题材上拓宽)。 2、情感浓烈壮大。 (二)王勃《滕王阁序诗》贡献:末联使用对偶句法。 (三)骆宾王《咏蝉》特点:用典自然,语多双关。 (四)杨炯《从军行》贡献:粘式律,同台阁诗人促进五言律的定型。(五)卢照邻《长安古意》 第四节五言律的定型 一、文章四友【名词解释】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一)作诗以五言律居多。 (二)杜审言,文章四友中最有诗才。《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2017年网络文学行业阅文集团分析报告

2017年网络文学行业阅文集团分析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公司简介:中国网络文学先锋 (4) 二、行业分析:网文市场快速增长,IP变现迎来热潮 (5) 1、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快速发展、空间仍大 (5) 2、多项政策出台,加强版权保护和内容规范 (8) 3、网络文学IP改编和泛娱乐化浪潮来临 (9) 三、公司分析:腾讯旗下文学支柱,网文行业绝对龙头 (10) 1、公司运营多层次生态系统,庞大文学库为核心竞争力 (10) 2、自有渠道及腾讯渠道合作助力 (14) 3、财报亮眼,变现进入上升通道 (14) 4、内容成本占比高,产品推广力度加大 (16) 5、未来发展战略:培育作家+提升内容筑基,IP变现+海外探索添花 (17) 四、主要风险 (19) 1、政策监管趋严风险 (19) 2、人才流失风险 (19) 3、内容成本大幅提升风险 (19)

阅文集团分拆申报港股上市,盈利进入上升通道。阅文集团于2015年由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成立,腾讯间接控制65.38%股份,旗下产品包括QQ 阅读、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潇湘书院、红袖添香、榕树下等。2016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5.68亿元,同比增长59.1%;净利润从2015年亏损净额3.542亿增长为盈利304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由2015年亏损9400万增长为盈利8110万。 阅文为网文行业绝对龙头,已建立庞大的网文阅读平台、读者与作者互动社区以及运营所属文学的版权改编,多层次生态系统竞争力强:公司庞大文学库为核心竞争力,2016年底共管理530万位作家,840万部文学作品(占市场72%),中国10大最高搜索网文中9本来自内容库。2016年平台作家更新及创作2200万新章节,内容相关成本达9.67亿元。 自有及合作渠道强势,自有平台月活用户数1.75亿,并与腾讯渠道(手机QQ、QQ 浏览器、腾讯新闻、微信读书)合作,亦将内容授权予百度、搜狗、京东、小米及中国移动等第三方。 在线阅读贡献主要收入,IP 变现卓有成效。2016年在线阅读收入达19.7亿元,增长103%,占收入77.1%,其中自有平台及自营渠道贡献占收入67.3%。此外,IP 变现收入2.47亿元,占比9.7%,2016年中国网文IP 改编中,按票房/收视率/下载计前20大电影/电视剧/网剧/游戏中分别有13/15/14/15部来自公司平台作品改编。 未来发展战略:培育作家+提升内容筑基,IP 变现+海外探索添花。通过系统地吸引、培育和推广作家,继续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上官体:贞观后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六对八对),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较为空泛,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2、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诗歌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有些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苏李 4、沈、宋:武后时期代表性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发明黏对,四声平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最后完成五律的定型,有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5、吴中四士:初唐开元年间,张若虚、张旭、贺知章、包融四人的并称,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辞俊秀。 6、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以边塞诗著称,诗风相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初现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寄情趣于山水景物,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8、韩孟诗派: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由重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和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9、刘、柳:中唐诗人刘禹锡、柳宗元的并称。二人交情甚笃,才华相当,政治遭遇非常接近,因“永贞革新”获罪遭贬,所以诗歌思想内容也十分接近,多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10、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乐府诗的并称。二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人,早岁同窗,交谊甚深,诗风相近,所作乐府诗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抨击剥削统治阶级,同情广大人民,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明代胡应麟《诗薮》更以“元白长篇,张王乐府”并称。 ---------------------------------------------------------------------------------------------------------------------- 11、晚唐小品: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下的产物,其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作品感情炽烈,生气贯注,主要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12、三十六体: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等各种文体,文风华丽浓艳。 13、唐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1]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文学绪论 一、谈谈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情况 二、谈谈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情况如何?汉代文学主要分几个时期?分别有何特点?出现了哪些代表作家?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 二、了解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桓宽、刘向、王符的散文代表作 二、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 四、简答 1.《吕氏春秋》的作者、成书及体例及艺术特点? 2.《淮南子》成书、内容及艺术特点? 3、西汉散文的演变情况如何? 五、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2.结合作品,分析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 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二、了解贾谊赋、枚乘、汉武帝、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刘向、刘歆、班彪、班固、张衡、蔡邕的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 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 四、简答题 一、《七发》的艺术成就? 二、《子虚赋》与《上林赋》在的艺术成就? 三、扬雄赋的特点? 四、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 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二、名词解释: 《史记》、《汉书》、《吴越春秋》、本纪、世家、列传、李陵之祸 三、简答题 1、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带来了重要影响? 2、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实践其写作目的的? 3、《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有哪些? 4、《史记》的地位何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6、《史记》的风格特征? 7、《汉书》的体例、地位如何? 四、论述题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技巧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东门行》、《焦仲卿妻》,

古代文学史第二册隋唐文学重点

杜甫: 诗歌成就: 拓宽了律诗的表达范围和表达手法。以律诗写组诗。高超境界和出神的技巧。善于锤炼字句。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风格多样。萧散自然。 思想:“奉儒守官”的出身,忠君恋阙。忧国忧民。 李白: 思想:多元复杂。庄子放达避世。屈原忠君爱国。儒家积极入世。道家无为。儒道侠纵思想杂糅,以道家为主 性格特征: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志的追求。对人性、人权的追求。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自信自负豁达。狂荡不羁飘逸洒脱。 诗歌特征:讴歌理想、抒发抱负、张扬自我、突出个性、揭露现实的黑暗,抨击时弊。五言:清新朴素,有谣谚之风,多以白描的手法,显现出情真意远的画面。反复吟咏,耐人寻味。 艺术成就:主观色彩强烈。想像奇特。明丽爽朗。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诗歌风格:反应现实。强调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注重写实提倡通俗。 艺术特点:(1)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2)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3)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韩愈: 字退之,“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思想:韩愈以儒家道统的传人而自居,一生弘扬儒学,排斥佛老,不遗余力。诗风和艺术特征: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以文为诗。他的五、七言绝句中,不乏情韵缠绵、轻灵有致之作,他七言古诗则写得古朴浑厚、平淡自然。 影响:诗刻意求新致使语意晦涩,意象过于丑陋怪诞,大量使用散文化句式和哲理性议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 高适: 字达夫。 诗歌特点:高昂的爱国情怀,奋发的时代精神。仕途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不平。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尚和习俗。 总体:沉熊悲壮,多胸臆语,尚质主理 艺术特色:善于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反应生活现实,同情民生疾苦。酬赠、送别之作。 岑参 边塞诗特色: 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多变的节奏。写景奇丽: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与色彩之丽,给读者流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传情别致:或正面烘托,或反面映衬,使全诗情意深蕴,耐人寻味。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风格比较 相同点: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一向被并称为“高岑”,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二人在艺术风格上也确有相近之处。 不同点: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高适内容较为丰厚,于沉郁中见豪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五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装…………………订……………线……………… 考试科目:古代文学考试方式:考试试卷类型:闭卷 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期:2008到2009学年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每小空1分,20×1=20) 1、《哀江南赋》 2、左思 3、田园诗、咏怀诗 4、《白马篇》 5、《文赋》 6、谢灵运,鲍照,颜延之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8、王绩,《野望》 9、《春江花月夜》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秋兴八首》 12、《长恨歌》,《琵琶行》 13、《莺莺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5=20分) 1、永明体: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新诗体,也称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眺等“竟陵八友”。这种新体诗促进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为唐代近体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初唐四杰:这是对初唐诗坛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四位诗人的誉称,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弊,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起到扫荡作用。 3、山水田园诗派:这是盛唐诗坛一个以描写山水风光田园情趣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重要诗歌流派,诗风清新流丽,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他们的诗歌创作,把我国山水田园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郊寒岛瘦:这是苏轼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孟郊一生贫寒,他的诗歌反映社会的冷酷,透露出浓重的寒意。贾岛一生坎坷,诗多求仕不遇之慨,生涩瘦硬。 三、默写(每小题5分,3×5=15分)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