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新闻史复习题

新闻学-新闻史复习题
新闻学-新闻史复习题

进奏院状6:唐中叶以后,又出现“进奏院状”等古代报纸的新形式。当时,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形成,其最高行政长官节度使(有的地区为观察使)大权在握,不受中央政府所节制。潘镇设在京都的办事处的负责官员及一般成员都由地方上的节度使(或观察使)所委派,中央政府一般不敢过问。进奏官的任务,除了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与地方官有关的政务之外,就是不断向节度使提供京师消息,收集军政情报,考察地方驻京使节和办事人员的表现。这种由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新闻信息材料,被称为“进奏院状”。

小报10:古代报纸在宋代得到长足发展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小报的出现与盛行。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现象。小报是中国古代民间私自抄发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但是,进奏院状的商品化趋向,是小报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作为“邸吏辈为之”非法传播手段,小报出现后即受到政府压制和打击,但始终未能根绝。小报形式与官方朝报相似,其新闻来源与进奏院信息泄漏有关,主要从京城(即开封)流传出去。南宋时期,小报发展得更为成熟。

宋代后商业广告活动的日趋发达与印刷广告的问世17

随着商业活动日趋广泛与活跃,广告活动及其表现形式在宋代以后较前发展得更为迅速,出现了多种广告形式长期并存,互相融合的局面。

1、实物广告这一形式在北宋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店面装潢—彩楼、欢门等新形式的出现。

2、叫卖广告,因小商小贩已被允许串街走巷做生意而十分兴旺。

3、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标志广告,被注入了新的内容,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招徕顾客的作用。

4、明代以后,又出现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对联广告。

5、宋代广告发展的最大成果,是印刷广告的出现。

6、至元明时期,木版印刷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印坊所出小说、戏曲大都加有插图绣像,作为书商推销刊本的广告宣传。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1:1815年4月17日英国传教士米怜创办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他传教的主要工具。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揭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页。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其办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出版6年又4个月,共发表文章244篇,其中直接宣传教义的有206篇。在宣传策略上,为了不与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形态发生直接冲撞,该报在宣传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24: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以冀通过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来征服具有强烈的排外心理,傲慢自大的中国人。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已包括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俎等各个方面,并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已退居次要地位,不再刊载解释教义的专文。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所载《新闻纸略论》是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遐迩贯珍》34:1853年8月1日,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刊。实际上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英传教士麦都思为首任主编。在新闻报道业务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还出现连续报道的形式。并首次出现收费广告。

《申报》43: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美查创办《申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赚钱,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申报成为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报。

申报在发展过程中以商业经营为主,为中国商业性报刊的出现和发展做出了很多开拓性贡献,其中经历了史量才对申报改革影响巨大,1949年毕刊历时77年,是中国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性报刊。

商业模式的确立:

1、《申报》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2、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3、《申报》还不断拓宽新闻的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4、《申报》还注意加强报纸言论工作。

5、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也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

此外、《申报》在其它出版事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是出版发行各类期刊。

二是兼营书籍出版业务。

《申报》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无愧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外报在华的垄断及其侵略本质54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1、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的步步深入,是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

2、从在华外报的政治倾向来看,鸦片战争之前,大多数外报,特别是英文报刊,都积极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

护,鼓吹对中国实施武装侵略。鸦片战争之后,又为新的侵略扩张行为制造舆论,为助纣为虐的“洋枪队”

屠杀太平军大唱赞歌。英文报纸要比中文报纸的侵略性更强、反华的叫嚣更露骨。

在华外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55

1、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使得闭关政策被打破,中西文化交流得以恢复,对中国来说也并非

坏事。在华外报所作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外报还大量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等等。{实际上外报所宣传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大大超过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介绍。}

2、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近代报刊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与封建邸报的不同之外是有独立撰稿权,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在这一点上,如果不是西方殖民者在强行进入中国之时将近代报刊也带来中国的话,在严厉的封建统治之下是不可能产生近代报刊的。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办报思想(第一次办报高潮期间)

王韬的办报主张和思想60: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撰写了《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阐述了他对报业的认识和有关办报,特别是中国人办报的主张与思想。第一,阐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王韬提出了借日报立言,即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后来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第二,阐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1)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2)报纸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3)报纸可以“达内事于外”。(4)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第三,阐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实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第四,阐述了报纸的文风。应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第五,阐述了报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循环日报》66: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为创办宗旨,成为我国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图强的报纸之一。在业务上,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以“立言”为目的,大胆改革文体,首创并建设报刊政论文体,开我国国人自办报刊重政论的传统。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

《飞龙报篇》69:1866年1月14日在英国伦敦创刊,不仅重新续写海外中文报刊的历史,而且还揭开了欧洲中文报刊史的第一页。办刊宗旨,是为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生产厂商在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地区推销产品服务的,其终极目的是想通过广告来兜售产品。该刊的读者和服务对象,主要在中国等东亚汉语通行地区,应以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官僚、商人阶层为主。{该报取名“飞龙”,其意就在于契合东方文化之神韵,能为东方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77:主流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政治性报纸。

主要报刊:

前期代表:《中外纪闻》《时务报》(需了解)

后期代表:《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湘报》

主要报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江标、黄遵宪、徐仁铸、唐才常、谭嗣同

进步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一是思想启蒙。二是救亡图存。三是探索变法之路。

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报禁。

第二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并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第三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报章文体82:是指出现于现代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通俗浅近的文体,王韬等早期改良主义报人曾作过尝试,而梁启超则成为这一文体的集大成者,由于报章文体在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最好,因而被称为“时务文体”、“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和笔锋常带感情。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背景85:

1、有限度地开放“报禁”、“言禁”,给予人民以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是清末近代新闻法制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2、1906年9月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

3、根据法律、法令的规定,国民可自由创办报刊与传递新闻信息。

4、清末颁行的新闻法律、法令以及由这些法律、法令构成的新闻法律制度,是以当权者的意志为依归,并不严格依法办事,但对第二次办报高潮的出现有推动作用。

主要报刊90:主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上海、武汉、广州发展成革命派在国内的三大办报基地。

在上海:于右任《神州日报》“竖三民”报等。

在武汉:有《楚报》《商务报》和《大江报》。

在广州:有《拒约报》《时事画报》、《群报》。

1、清末出现的官报,也是政治性报刊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商业性报刊,文教性报刊等其他类型的报刊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代表报人:于右任、高剑父、潘达微

{《时事画报》:创刊于1905年9月,是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画报,由著名岭南画家高剑父、潘达微等人编绘出版}

“竖三民”90:(革命派所办的报纸)由于《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报纸都是于右任创办,报名都以“民”字开头,创办时间又相互衔接,史称“竖三民”报。

《大公报》*91: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创刊,由满族人英华(敛之)﹐创办并主持报务。创刊始,即明确宣称其“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故取报名为“大公”。在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其在发展过程中,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建立新记公司重组《大公报》,提出“四不”主义,对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和政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至今仍在香港出版,是中国迄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已达110年。

“苏报案”*89:《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在1903年6月《苏报》刊文介绍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同时还在“新书介绍”栏介绍章太炎撰写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中发表了对光绪皇帝不敬的言辞,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经过一番曲折,租界当局判决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及其影响100(论述)

《民报》创刊于1905年11月26日(日本东京)。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立场倾向革命,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新民丛报》为梁启超创办,旨在反对民主革命,鼓吹君主立宪的《开明专制论》。从1906年春,《民报》与《新

民丛报》进行了大论战。这场大战的主题,一是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二是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三是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四是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之祸。这场大论战,持续到1907年冬《新民丛报》停刊止,为时一年半,以《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而且还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士转变了立场,纷纷退出保皇会,加入同盟会。

“横三民”*110:一些较小的政党、政治团体以及个人也办起了不少报刊。如自由党在上海创办的《民权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了很多激进主义口号{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等},该报与《中华民报》《民国新闻》一起被人们誉为“横三民”报。

史量才《申报》企业化经营的措施及其影响113

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办报方针,在企业化方面,《申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大量开展广告业务。{设立广告推销科,聘请张竹平任经理。}

2、加强报纸的发行。

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

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申报》已经发展成为不仅是上海最大的报纸,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报纸。

“癸丑报灾”*112:“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把国民党诬指为“乱党”,大规模地摧残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刊也只剩下20余家,史称“癸丑报灾”。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具有以下特点118:(简答)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一、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二、针砭时弊,为民请命。

三、通俗自然,涉笔成趣。

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通讯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和评论当日新闻。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133

第一,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第二,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已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

第三,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第四,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因而特别重视政论的作用。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34:1918年10月14日成立,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蔡元培兼任会长,徐宝璜任副会长。该会的创建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的标志,还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

戈公振136: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兼新闻学者,其撰写的《中国报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多次重印,再版。

《新青年》创办的宗旨,内容及贡献139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陈独秀。

创刊并顺利出版的原因:

一是在内容上、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是以思想启蒙为要务。

二是在形式上、与一般文教性报刊无大差异。

《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贡献)

《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41

该报一创刊,就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作了大力宣传:

1、提倡民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斗争。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

3、发起文学革命运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学革命运动。

《每周评论》145:是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已任。在五四运动期间,该报刊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创新。

《共产党》月刊155:于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它的宣传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

二是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

三是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中央日报》的改组182

1932年,程沧波主持《中央日报》社务。提出“经理部要充分营业化、编辑部要充分学术化、整个事业要制度化、效率化”的改组方针,在体制上采用独立法人的形式,在言论方针上既强调“党派性”又标榜“人民性”,在编辑方针上加强采访力量、充实新闻内容。在事业的扩展方面,《中央日报》社新建了许多基础设施。

改革对《中央日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央通讯社”的改组183

1932年,萧同兹担任“中央通迅社”社长,负责改组事宜。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3条办社方针:

1、对外宣称其是一个“独立经营”的新闻通讯机构,使中央通迅社与报界及社会有了广泛的接触;

2、其工作业务也开始了以新闻为本位,发稿不受中央宣传部等党务机构的干预。

3、竭力罗致各方面人才,增加工作人员,扩大新闻来源网。

《布尔塞维克》*191: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秘密创刊。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担任主编。该刊一创刊,就以全力揭露国民党叛变革命的罪行和国民党改组派的反动本质,同时以大量篇幅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英勇斗争,及时报道“八一”南昌起义等情况。{三句话:抨击敌人,动员群众,宣传活动}

《红色中华》195:1931年12月11日由“红中社”编辑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其宣传报导内容:一是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二是协助党和苏维埃政权进行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三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罪行,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宣传中共的抗日救亡主张。该报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深受读者的欢迎,发行数直线上升,在根据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办报活动

《新华日报》(国统区)202: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由潘梓年任社长兼总经理,华岗任总编辑。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机关报刊。其办报经验:1、在发行上、《新华日报》建立了自己的发行队伍,雇请

了100多名报差,自办发行。2、在物质供应上、一方面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公平分配纸张,另一方面则到市场上去零星购买纸张,到产纸地收购纸张,后又在重庆附近办起了小型纸厂,以扩大纸源。3、在宣传上,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4、对于重大新闻及重要言论,不惜冒停刊的危险,全力突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向国统区人民群众进行报道与宣传。

《解放日报》改版205(党报三大改革之一)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实行改版。为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理论和模式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一是阐释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二是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任务,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与方针;三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了“人民公朴”的思想;四是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反对“技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

五是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六是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反“客里空”运动*215: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用一整版篇幅刊登《前线》剧本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客里空”是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但从不深入战场,而是呆在总指挥部,根据从指挥部里听到的一星半点材料胡编乱造。《晋绥日报》在编者按中说:“我们的编者作者应该更加警惕,并勇敢地严格地检讨与揭露自己不正确的采访编写的思想作风,更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因此《晋绥日报》发起的这场反对新闻虚假性运动,被称为反“客里空”运动。

邹韬奋(*/简)225: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及出版家。自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其办报经历:1、《生活》周刊,1925年10月在上海创刊,系职业指导与职工修养类刊物。2、1933年,邹韬奋被迫出国流亡。其经历撰写结集为《萍踪寄语》。3、1935年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并在1936年6月创办《生活日报》,同时出版《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新生》事件”227: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2卷发表笔名“易水”的小品文《闲话皇帝》,泛论中外君主制度,并涉及日本天皇。日本方面立即抓住这一把柄,声言《新生》周刊“侮辱天皇”。国民党政府于6月24日晚派人封闭新生周刊社,致使《新生》周刊于1935年6月30日被迫停刊。接着由南京政府命令上海公共租界中国法院对《新生》主编杜重远提起公诉。并判处杜重远有期徒刑1年零2个月,史称“《新生》事件”

埃德加·斯诺239:是美国进步记者。其一生中最出色的新闻报道活动是1936年7月至10月的陕北行报道。并写下《西行漫记》一书,又称《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对陕北行报道特别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突破了国民党政府对红区整整10年的严密新闻封锁,最早向全世界详细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建国初期新闻报道业务的建设281

建国初期,根据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这一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新闻报道业务的建设,集中在经济报道、政治报道和思想文化报道3个方面:

1、经济报道

一是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二是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展示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全貌,激励人们热爱祖国投身建设的热情。

三是让人民群众充当宣传报道的主角,突出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

2、政治报道

政治报道业务建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建国初期有关国家形象和抗美援朝两大报道中。

3、思想文化报道

一是加强理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对马列主义学习作了广泛系统的报道。

二是组织读者开展思想问题讨论,加强自我教育。

但也出现了三大失误:一是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二是关于《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的批判。三是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揭露与批判。

《人民日报》改版的原因、内容、影响及失败原因(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

原因287:

由于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的影响,对苏联经验的照抄归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有:1、习惯于直接代党政机关发言;2、脱离实际和群众生活,缺乏对新情况进行及时、深入的分析研究;3、新闻少,内容贫乏、枯燥,可读性差;4、报纸批评日益减少,没有不同意见的讨论等等。

内容289: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公开承认《人民日报》的工作仍然存在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等缺点,缺乏生动活泼的作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改革。

改版重点归纳为三点:

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

影响296:

首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得到了更新与解放。

其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再次,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从而也带来了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报数的大幅度增加。失败原因297:

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1956年兴起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各种原因而中途夭折。

“政治家办报”*307:反右派运动兴起后,为了保证新闻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主张。1957年6月7日毛泽东在同胡乔木、吴冷西谈话时指出: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

《三家村札记》*314:1962年邓拓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老报人廖沫沙(笔名繁星,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三人合作,在中央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杂志上开辟杂文专栏《三家村札记》,以“吴南星”为笔名撰写文章,自1961年10月10日至1964年7月10日,共发表60多篇。

深度报道333: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中,深度报道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推动改革的舆论作用。深度报道这个概念源于西方新闻界,80年代初首先被报纸采用,影响较大的有《中国青年报》对大兴安岭火灾的红、黑、绿三色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中国青年报》发表系列报道《青年厂长经理改革探索启示录》;《人民日报》发表的《鲁布革冲击》等报道,是这一时期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报道的代表作。积极意义:这种深度报道不再是对改革中一人一事作一般性报道,而是从改革的全局来观察问题,横向与纵向联系起来开掘、揭示改革的意义,使读者不仅看到改革的动态,而且看到改革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总复习名词解释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敦煌进奏院状 即现在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官报,是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 宋代小报 “小报”始见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是当时对非官方纸的习惯性称呼,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只是通过他所选刊的文件和消息来表示他的倾向,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读者范围很广,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它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 黄皮京报 清代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早期报房出的报纸,一般没有报头,也没有封面。同治以后各朝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普遍加了封面,大部分封面使用黄色连史纸,因而被称为黄皮京报,普遍有了报头。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三大部分。它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信息来源。其读者在清代的早期和中期,绝大部分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时务文体 一种“报章文体”,指维新派报刊开创的一种新的、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通俗浅近的报刊政论文体,具有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的特点。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的最好,所以称为“时务文体”。后来,又因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成熟,所以又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黄远生的“四能”说 1914年,他在回顾自己的新闻生涯时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所谓“能想”,就是“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所谓“能奔走”,就是“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所在,以时访接”;所谓“能听”,就是“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所谓“能写”,就是“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风度”。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填空题 1.古罗马帝国的手抄新闻是公元前59年由恺撒创办的《每日纪闻》。 2.1650年由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3.英国第一张日报是《每日新闻》,由爱德华·莱特创办于1702年3月11日 4.1777年元旦,《巴黎日报》创刊于巴黎,这是法国的第一家日报,创办者是科朗塞和卡德沃。 5.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著名诗人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强调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6.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有期号的定期刊物是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斯顿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月刊。 7.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提出新闻出版自由原则 8.世界出名的高级报纸之一的《泰晤士报》于1785年创办于伦敦,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 9.1783年5月30日,费城创刊于1775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由周三刊率先改为美国第一家日报,创办人是本·汤。 10.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 11.詹姆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被称为第一张现代报纸。 12.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55年6月29日创办的《每日电讯邮报》,由斯雷创办。 13.日本第一家日文出版的日报是1862年创办的《官版巴达维雅新闻》。 14.世界上第一家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1848年6月由马克思亲自创办的《新莱恩报》。 15.1803年3月5日,澳大利亚史上第一家报纸《悉尼公报和南威尔士广告人报》正式发行,由乔治·豪编辑出版。 16.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 17.900年12月普列汉诺夫·列宁在德国创办了《火星报》 18.115世纪中叶,约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19.1631年11月,在巴黎出版的《普通新闻》,是法国第一份周报,出版人是让·马丁和路易·旺多姆。 20.1615年由艾莫尔创办的《法兰克福报》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二,名词解释 1.英国《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在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1788年改名为《泰晤士报》。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记者前往法国发回许多精彩报道,使其成为一流报纸。1803年,沃尔特次子小沃尔特接管,他取消政府津贴,实现独立经营。1808年试行总编制,1817年正式实行。先后聘请托马斯·巴恩斯、约翰·德莱恩为主编。该报1785年至1908年由沃尔特家族主持,1908年至1922年由北岩集团掌握,1922年至1966年由阿斯特家族接管,1966年至1981年属于汤姆森家族,1981年至今,属于梅铎·默多克集团。 2.英国《每日电讯报》: 由斯雷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的《每日电讯邮报》,后由利维主持,改名为《每日电讯报》。初期并无特色,在利维三子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向美国报纸学习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打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招揽人才。1916年劳森去世后,《每日电讯报》开始没落,1928年由贝瑞兄弟接管,成为“高级报纸”。 3.美国《纽约时报》: 美国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高级报纸,继《泰晤士报》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报,,以消息灵通可靠著称。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创办,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改为现名,1896年由奥克斯接办,1935年由奥克斯女婿苏兹别革接管,1969年由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 4.美国《华盛顿邮报》: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1、广播和电视诞生的国家和时间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 2、什么是公共广播电视?什么是商业广播电视?(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3、美国NBC\ABC\CBS\FOX\CNN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4、无线电通信的发现与发明者是谁?(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发现电磁波理论;意大利人古格列尔莫.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5、AM ,FM分别指什么?(AM:调幅频段;FM:调频频率) 6、电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什么的发现?(是对视觉原理的发现) 7、什么是视觉暂留现象?(当物体在人们的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图像做快速运动,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8、电视之父是?(英国的贝尔德) 9、电报指什么?(以文字传递消息的传媒) 10、谁发明了实用型电报?(美国肖像画家莫尔斯) 11、电报的缺陷有哪些?(早期的电报速度很慢,线路常出故障;电报必须由经过训练的报务员来操作,对个人而言并不方便;此外,电报是通过抽象的简练文字来传送的,很难表达感情和语气;而且,电报还是单向的,缺乏及时的反馈与交流) 12、世界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电台是?(西屋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 13、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试播电视的时间?(1929年开始试播) 14、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是?(1936年11月2日) 15、ENG和SNG分别指什么?(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和卫星新闻采集设备) 16、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正交平衡调幅制,后来也称NTSC制) 17、法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也称SECAM制) 18、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是?(美国“同步2号”卫星) 19、第一个发射国内通讯卫星的国家是?(苏联) 20、广播电视体制指什么?包括什么?取决于什么?(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括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 21、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分类:私营商业制(商营制),以美国为典型;公共服务制(公法制),以英国全国独占式和德国地方分散式的体制为典型;公有国营制(国营制),以苏联为典型。特点:1、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

2006-2016年安徽大学62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内含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中外新闻史、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异常珍贵哦) 3、安徽大学本科生“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1份及答案 4、安徽大学新闻专业内部习题集(独家所有) 五、赠送资料(电子版,发邮箱) 1、新闻传播2012考研辅导班笔记 2、新闻专业2011专业课辅导班笔记 3、安徽大学外国新闻史笔记 4、安徽大学新闻全套精华笔记 5、芮必峰新闻学概论上课教案 6、李良荣论文集 7、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8、安大新闻学院院长眼中的新闻学概论34道重要习题(无答案) 资料实物图预览 以下为截图及预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史论2016参考答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 一、问答题 1、瞿秋白参加过哪些新闻传播活动? 2、怎样看待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3、胡适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 4、邹韬奋参加过哪些新闻出版活动? 5、廖承志参加过哪些新闻传播活动? 6、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过来的? 二、名词解释 1、《新闻报》 2、《申报》 3、《循环日报》 4、“竖三民”报 5、《中国日报》 6、中央通讯社 7、《人民日报》 8、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9、《中央日报》 10、中央广播电台 1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2、《新华日报》

13、《华商报》 14、《红色中华》 15、黄远生 三、多项选择题 1、明清京报所以能够长期盛行是什么原因?A、与官报的内容完全相同 B、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允许 C、当时根本没有官报 D、消息来源大多来源于内阁发布机关 E、因为人民需要,统治者屡禁不止 2、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A、封建统治者默许出版 B、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的运用 C、封建王朝内外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D、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E、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抗争斗争的形势 3、我国古代报纸产生在唐朝的原因? A、由于具备了发行手抄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阶级斗争十分激烈

C、由于藩镇割据势力需要了解朝廷动态 D、由于外族入侵,人民关心政治变化 E、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4、《万国公报》的主编是? A、马礼逊 B、林乐知 C、麦都思 D、李提摩太 E、福开森 5、梁启超办过的报刊有: A、《中外纪闻》 B、《中国日报》 C、《时务报》 D、《新民丛报》 E、《湘学报》 6、《申报》的历任主持人是: A、林乐知 B、美查 C、福开森

外国新闻传播史填空题

U n i t 1 1、人类古代新闻传播依据形式的演进,大致上经历了(原始传播)、(口语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等发展阶段 2、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奴隶社会初期)。公元前 3、4千年就出现了象形文字,古埃及的文字称(纸草文字),古印度的文字称(印章文字),苏美尔人的文字称(楔形文字)。 3、最早适应的传播方式是源于:(呼唤)、(体态)、(手势)。这是前语言时期的原始型人际传播。 4、(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5、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公告式的,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和(书信式的,新闻信)。 6、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公元前59年由(古罗马执政官尤列乌斯·凯撒)创办的官方公报是(《每日纪闻》)。 7、(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分别为人类传播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8、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的(金属活字)印刷术。 9、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手抄小报)和(新闻书)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过渡。 10、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所以又称(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 11、16世纪的意大利及德、英、法等国都有手抄小报发行的机构,其中最着名的是(富格尔金融贸易所(——“富格尔商业通讯”))。 12、(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13、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大约在1605-1610年间,其发源地之一是(德意志)地区,另一个发源地是(尼德兰)。 14、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一是(《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海因里希·朱利叶斯))、二是(《报道》(约翰·卡罗勒斯)),一般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 15、英国第一张定期报刊1621年的(《每周新闻》)。法国第一张定期报刊是1631年出版的(《公报》)周刊。 16、德国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办的(《新到新闻》)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英国第一张日报是1702年在伦敦的(《每日新闻》)。 法国第一张日报是1777年元旦创办(《巴黎新闻》)。 美国第一张日报是1775年创办,1783年改为日报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17、杂志最早出现于1665年1月,在巴黎出版了(《学者杂志》),直至今天还在出版。 18、(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试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物外编》 2、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报刊——《每周评论》 3、中国古代的官报称——邸报 4、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的是——胡适 5、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6、揭开了“拒检”运动序幕的——《重庆国讯书店》 7、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间——1940年 8、香港最早开办的有限黑白电视台——《丽的电视台》 9、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 10、托马斯·凯恩1776年月出版政论小稿子——《常识》 11、泰晤士报道创办人士——约翰·沃尔特 12、20世纪初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掏粪运动”的国家——美国 13、英国宪章运动中著名报纸——《北极星报》,创办人,奥康·劳尔 14、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时间——1938年9月2日 15、文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主的笔名——梁效 16、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后1904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17、将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列宁 18、法国最有名的字报——《世界报》 19、世界上最早运动的广播电视台——美国KD、KA电台 20、意大利晚邮报有一位女记者思维敏捷、提问尖锐——法拉奇 二、多选题 1、《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共同点 (1)都是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重要刊物。 (2)都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 (3)都有梁启超兼理笔政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创办了哪些报纸 (1)《华报》 (2)《集纳批判》 (3)《中华新闻社》 (4)《国际新闻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私营报纸主要有 华东区(28份):上海16份,分别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商报》《大报》《亦报》《百货新闻》《工商新闻》《烟业日报》《人民文化报》《剧影日报》《密勒氏评论报》《俄文新生活》《俄文公民日报》《俄文晚报》《字林西报》;杭州3份,《当代日报》《西湖报晚刊》《金融论坛报》;南京2份,《南京新民报》《南京人报》。其他各有一份私营报纸的城市有:无锡《晓报》,常州《常州民报》,镇江《大众日报》,宁波《宁波人报》,福州《星闽日报》,厦门《江声日报》,福建莆田《奋兴报》。 4、贝内特在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有哪些特点

新闻史题库

中国新闻传播史题库(五遍复习的总结)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倚马可待” 2、“进奏院状” 3、开元杂报 4、“敦煌进奏院状” 5、“邸报” 6、“定本”制度 7、“小报” 8、提塘报房 9、《万利邸钞》 10、《天变邸钞》 11、《急选报》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名解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3、《蜜蜂华报》 4、《香港钞报》 5、《德臣报》 6、《孖剌报》 7、《六合丛谈》 8、《万国公报》 9、《申报》 二、简答 1、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背景? 2、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三、论述 试述在华外报及其历史作用。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一、名解

1、王韬 2、《循环日报》 3、《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4、《国闻报》 5、“报章文体”&“新民文体”&“时务文体” 6、《金山日新录》 二、问答 1、王韬有哪些新闻思想? 2、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何意义? 3、《国闻报》的宣传特色? 4、戊戌变法期间的新闻立法活动有何意义? 三、论述 1、试述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及其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2、试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试述清末新闻立法活动及其意义。 4、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名解 1、《中国时报》 2、郑贯公 3、《开智录》 4、《民报》 5、《清议报》 6、“苏报案” 7、《苏报》 8、《大公报》 9、“竖三民” 10、于右任 11、《时报》

二、问答 1、《中国日报》的创刊有何意义?她早期宣传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2、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是什么? 3、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新闻思想的异同是什么? 4、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有哪些? 三。、论述 1、试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2、评述郑贯公及其报刊活动。 3、试述《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经过、内容、结果及意义。 4、试述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及其内容、特点、意义。 5、试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 6、试述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形成、发展、特点。 7、简述于右任的报刊活动。 8、试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及其与维新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9、试述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一、名解 1、黄远生 2、邵飘萍 3、胡政之 4、《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资料

中新史 1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最早的报纸是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两份,1907年前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3为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宋代实行定本制度。所谓定本,即是根据进奏官采集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们进行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宋代的定本制度,始于真宗咸平二年。 4小报始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5明代“邸报”的传抄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6中国近代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米怜作为该刊的创办人,一直担任编委,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办报的主要助手。 7 1822年9月12日,澳门立宪党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该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8 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与行情报》1828年该报改名《广州记录报》 9 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 10 1857年11月3日,孖剌报馆创办《香港船头货价纸》,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11《北华捷报》被视为“英国官报”,19世纪90年代,上海英文报界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闻》和《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12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创刊,周刊,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他被称为在中国传播种子的人 13《中西教会报》,1891年2月创刊,由广学会发行,林乐知任主编,内容以报道教会方面的消息和宣传教义为主,是《万国公报》的姊妹刊物 14《上海新报》革新后不久,傅雅兰将编务交给林乐知主持。(率先头号字排版,四号字排正文) 15《字林西报》,《新闻报》创刊,形成了“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上海商业性报纸出现大发展的局面。 16《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出版,突破了外人从事在华办报活动的最后一个禁区。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

一填空题 1. 古罗马帝国的手抄新闻是公元前59年由恺撒创办的《每日纪闻》。 2. 1650年由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3. 英国第一张日报是《每日新闻》,由爱德华〃马莱特创办于1702年3月11日 4. 1777年元旦,《巴黎日报》创刊于巴黎,这是法国的第一家日报,创办者是科朗塞和卡〃德沃。 5. 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著名诗人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强调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6. 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有期号的定期刊物是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斯顿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月刊。 7.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提出新闻出版自由原则 8. 世界出名的高级报纸之一的《泰晤士报》于1785年创办于伦敦,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 9. 1783年5月30日,费城创刊于1775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由周三刊率先改为美国第一家日报,创办人是本〃汤。 10. 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 11.詹姆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被称为第一张现代报纸。 12. 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55年6月29日创办的《每日电讯邮报》,由斯雷创办。 13. 日本第一家日文出版的日报是1862年创办的《官版巴达维雅新闻》。 14. 世界上第一家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1848年6月由马克思亲自创办的《新莱恩报》。 15. 1803年3月5日,澳大利亚史上第一家报纸《悉尼公报和南威尔士广告人报》正式发行,由乔治〃豪编辑出版。 16.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 17. 1900年12月,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 18. 115世纪中叶,约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19. 1631年11月,在巴黎出版的《普通新闻》,是法国第一份周报,出版人是让〃马丁和路易〃旺多姆。 20. 1615年由艾莫尔创办的《法兰克福报》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二,名词解释 1.英国《泰晤士报》: 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 1788年改名为《泰晤士报》。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记者前往法国发回许多精彩报道,使其成为一流报纸。1803年,沃尔特次子小沃尔特接管,他取消政府津贴,实现独立经营。1808年试行总编制,1817年正式实行。先后聘请托马斯〃巴恩斯、约翰〃德莱恩为主编。该报1785年至1908年由沃尔特家族主持,1908年至1922年由北岩集团掌握,1922年至1966年由阿斯特家族接管,1966年至1981年属于汤姆森家族,1981年至今,属于默多克集团。 2.英国《每日电讯报》: 由斯雷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的《每日电讯邮报》,后由利维主持,改名为《每日电讯报》。初期并无特色,在利维三子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向美国报纸学习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外国新闻史试题A卷试题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1.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议事纪录,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采用的传播形式是( C ) A.口头传播 B.新闻信 C.公告牌 D.印刷新闻 2.英国最早的定期报刊是1621年出版的( B ) A.《各地见闻》 B.《每周新闻》 C.《报纸》 D.《新闻报道》 3.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张日报是1650年在莱比锡创办的( A ) A.《新到新闻》 B.《每日新闻》 C.《法兰克福邮报》 D.《莱比锡新闻》 4. 依据形式上的演进,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 ) A .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 B .手写传播、口头传播、印刷传播

C.印刷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 D.口头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5.1450年前后,进行印刷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德国人是( B ) A.富格尔B.谷登堡 C.里兹赫D.福斯 6.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太阳报》创办于( A ) A.1833年B.1834年 C.1835年D.1836年 7.法国大革命中,马拉创办的报纸是(B ) A.《杜歇老爹报》B.《人民之友报》 C.《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D.《箴言报》 8.被人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美国报人是(A) A.普利策B.默多克 C.北岩D.赫斯特 9.目前,《泰晤士报》的拥有者是(D) 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 C.汤姆森集团公司D.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 10.1954年,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的机构是(A) A.美国全国广播公司B.英国广播公司 C.德国公共广播联盟D.苏联中央电视台 二、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谷登堡德国发明家,他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制造了机械印刷机,大 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复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外国新闻传播史填空题汇总

外国新闻传播史填空题汇总 Unit1 1、人类古代新闻传播依据形式的演进,大致上经历了(原始传播)、(口语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等发展阶段 2、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奴隶社会初期)。公元前 3、4千年就出现了象形文字,古埃及的文字称(纸草文字),古印度的文字称(印章文字),苏美尔人的文字称(楔形文字)。 3、最早适应的传播方式是源于:(呼唤)、(体态)、(手势)。这是前语言时期的原始型人际传播。 4、(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5、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公告式的,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和(书信式的,新闻信)。 6、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公元前59年由(古罗马执政官尤列乌斯·凯撒)创办的官方公报是(《每日纪闻》)。 7、(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分别为人类传播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8、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的(金属活字)印刷术。 9、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手抄小报)和(新闻书)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过渡。 10、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所以又称(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 11、16世纪的意大利及

德、英、法等国都有手抄小报发行的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富格尔金融贸易所(——“富格尔商业通讯”))。 12、(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13、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大约在1605-1610年间,其发源地之一是(德意志)地区,另一个发源地是(尼德兰)。14、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一是(《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海因里希·朱利叶斯) )、二是(《报道》(约翰·卡罗勒斯) ),一般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 15、英国第一张定期报刊1621年的(《每周新闻》)。法国第一张定期报刊是1631年出版的(《公报》)周刊。 16、德国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办的(《新到新闻》)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英国第一张日报是1702年在伦敦的(《每日新闻》)。法国第一张日报是1777年元旦创办(《巴黎新闻》)。 美国第一张日报是1775年创办,1783年改为日报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17、杂志最早出现于1665年1月,在巴黎出版了(《学者杂志》),直至今天还在出版。 18、(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19、(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离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