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4.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5.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制度。

6.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设施。

7.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9.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11.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

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劳动社会学考试重点归纳

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 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5、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 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 染——“白色污染”。(4)解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2)几种纤维的性质比较实验: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高中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生活与哲学) [知识网络]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 社 会的 真 谛 社 会 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历 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 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坚定信念,铸就辉煌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2)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标解读] 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复习:(1)燃料燃烧时释放热量的有效利用,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2)燃料燃烧的安全问题,怎样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灭火;(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利用化学科学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通过复习,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说明: 1.根据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破坏维持燃烧进行的条件②或③,从而使燃烧停止。 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及酒精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因此可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其的完全燃烧,从而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能源。 3.可燃物的燃烧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应试方略] 考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能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

现象。知道在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和措施。(2)知道爆炸的条件,能用爆炸的条件去分析实际生活中发生爆炸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爆措施。(3)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它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会写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等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知道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了解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和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氢气作为能源的原因。会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了解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的用途,知道煤的综合利用的产品及其用途。(6)知道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措施。 [考点聚焦] 能源问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属于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题目以选择、填空、简答题为主,试题往往以信息题、开放性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设置上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分值占全卷的2%~6%。[名师解题] 例1.(2005年湖北黄冈)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 (3)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 (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能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 答案:(1)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2)天然气(4)“可燃冰”(3)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例2.(2004年广东珠海)某市一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发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问。几天后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试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请写出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的主要理由。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爆炸的条件和燃烧的条件以及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成分。(1)油罐泄漏,在其附近就会形成可燃性气体,遇拖拉机发动时冒出的火花就会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2)灭火后,油罐及其内汽油温度仍然较高,若不处理,任其聚积热量,一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又会引起燃烧、再度爆炸,因此当明火已灭后仍要设法降低油罐及其内汽油的温度。(3)汽油中含有C、H、O、S、N等元素,其燃烧会产生SO2、NO2、CO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主要监测这些气体的含量是否增大。 答案:(1)由于油罐泄漏汽油,使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汽油蒸气,拖拉机发动时;引起的火花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燃,从而导致油罐起火爆炸。(2)继续对油罐喷水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度,使其低于汽油着火点,防止汽油重新燃烧发生爆炸。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是SO2、NO2、CO等。 例3.(2004年广东)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甲)。请回答: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提纲 本单元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意义: 二、价值观 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集体利益关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么办?) 三、人生观:(综合探究)(注:考纲中无) 理想的含义及作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主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 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个人 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并非完全同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普遍规律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 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4)解 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docx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 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 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

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一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 1.教育学发展的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宗教性。教育无阶级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内容封闭。教育方法机械。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呈现终身化。教育具有国际性。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 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呈现终身化。教育具有国际性。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内涵的不同理解 东方

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 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即:一方面,人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发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发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中主要体现在德智体三个基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区别: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等。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②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运用】①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的。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强调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 参考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 在西方,法国的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6.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17.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18.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19.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0.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1.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3.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4. 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5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与备考专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

专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10%)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 化学与社会发展(15点) ⊙核心考点1 化学与能源 ⊙核心考点2 化学与材料 ⊙核心考点3 化学与健康 ⊙核心考点4 化学与环境

⊙核心考点1 化学与能源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定义: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 燃烧条件有空气或氧气 周围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燃烧与灭火点以上 隔离可燃物 灭火原理与方法隔绝空气 降低周围的温度 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熟悉一些与燃烧和爆化学与能源炸有关的图标 煤:工业粮食 化石燃料石油:工业血液 天然气 燃料及其利用乙醇 氢气 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和朝夕能 核能 ⊙核心考点2 化学与材料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水泥、陶瓷 化学与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涤纶、腈纶、 锦纶、尼龙等) 有机天然材料:天然橡胶、天然纤维(棉花、羊毛等) 复合材料:玻璃钠、碳素纤维复合材料 ⊙核心考点3 化学与健康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 水。 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 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磷钾等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化学与健康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碘 等。 预防无机盐中毒(食用不能过量) 不吃变质食品 远离有毒物质 拒绝烟草 远离毒品

⊙核心考点4 化学与环境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1)加强水质监测 (2)工业三废达标排放 保护水资源:(3)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4)生活污水合理排放,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5)革新技术迈向绿色化学领域 (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2)研究化石燃料中的除硫方法及回收技术 保护空气(3)改变燃烧装置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化学与环境(4)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5)采取综合措施,如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等手段 (1)倡导绿色化学,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与自然和谐相处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回顾和强化练习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回顾 及强化练习题 教育与社会发展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4)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变革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教育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B.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 C.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D.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E.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首先表现在它的继承性上;其次,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最后,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3)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 3.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 c)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4.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 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 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 5.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在宏观层次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 A.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其一,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1)文化的发展对享受文化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文化的发展是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 其二,文化的发展促使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 B.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其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一定的活动实现传承; 其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民族价值取向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其三,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制度的确立具有影响作用; 其四,无论民族文化传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是否一致,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都存在着影响。 2)在微观层次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A.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 B.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 C.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 2)教育能够选择文化 3)教育能够整理文化 A.文化对通过教育整理文化具有客观要求; B.教育自身具有整理文化的迫切需要; C.教师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D.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也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4)教育能够活化文化 5)教育能够促进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 A.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易于进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新生一代; B.教育帮助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集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因为()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必须通过实践突破原有历史条件对人的限制③人民群众的认识一定具有真理性④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家庭农场搞的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它的主要劳动力仍是家庭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可以方便农场经营决策,提高效率。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必须() ①增强农民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动性②从实际出发,按农业生产规律办事③承认农业生产中的联系是主观的④使农业生产关系适合农业生产力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贯彻了中共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①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则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来讲,养老的意义是回归家庭生活。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要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材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