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doc 16页)

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doc 16页)
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doc 16页)

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doc 16页)

壹、前言

「麦当劳」(McDonald’s)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之一,它的势力范围早已超越美国本土与快餐业界,进而扩展到全世界人类生活的各个重要领域(Ritzer,1993,p.1)。事实上,麦当劳不仅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在流行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开幕,都可能会成为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或者跃登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许多电视节目或电影剧情也自然地将麦当劳融入其中,俨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更有甚者,人们对麦当劳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视其为一种神圣机构的代表。举例来说,当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隆重开幕时,被描述为是一种具有特权的大教堂,而川流不息的顾客则像是奉行某种宗教的消费者。麦当劳的影响力还不仅如此,根据一九八六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六的学校孩童都认识「麦当劳叔叔」(Ronald McDonald),这项排名仅次于第一名的圣诞老人。麦当劳除了在城市与乡镇陆续开设连锁店之外,它也跳脱以往竖立于校园附近的开店模式,迅速地将触角深入学校的饮食部门,甚至后来还出现在飞机供应的餐点之中,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Ritzer,1993,pp.4-7)。截至今日,这种以「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为中心的重要过程仍持续不断地在社会的其它领域中成长茁壮,并且展现无远弗届的影响力,正如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一样地令人不可抗拒。因此,一般美国人对于麦当劳连锁餐厅已经习以为常,成为日常生活不可获缺的要角,这种影响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进行的更快、层面也更深远,它所触及的不只是消费品味的层面,而是更根本的世界观,甚至是思考认知过程的形塑与改造。

针对此一现象,George Ritzer曾于一九八三年发表〈社会的麦当劳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一文,深刻地描述麦当劳在美国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若就Ritzer的分析深入剖视,可以发现他的论点多数是植基于现代性(modernity)的模式,此乃形塑其思考与论述的重要基础,它所强调的是理性重于情感,理性重于非理性(Hartley,1995,p.418)。事实上,现代性不仅仅是外在的转型,它已经完全改变日常社会生活的实质,甚至影响到人类经验中最为细微的面向。然而,由于启蒙理性随着科学的进步而逐渐转化为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并进一步合法化了科层体制(bureaucracy)和市场驱动的经济系统。市场经济又转过来对于教育的各个层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功利实用的思维逐渐支配教育的理念、政策与实务(转引自李奉儒,民89,页34)。面对这种「知识商品」的市场导向消费,首当其冲的便是高等教育。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渐染上功利色彩,重视效率、成就指标和可评量的结果,同时也运用非人性化科技取代以往的人工操作。学习者不再是启蒙意义下的理性个体,而是消费的个人,将教育视作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货品之一。基于此,本文乃希冀运用Ritzer的麦当劳化概念作为诠释机制,分析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marketization)的趋势。传统上,高等教育一直享有相当的自主权;但

麦当劳化的面向

社会的麦当劳化正持续地进行中,同时也证明这种趋势几乎是无可抵挡的潮流,而麦当劳化的基本面向正是此一模式成功的重要核心。麦当劳化的主要面向可分为四个特征,包括效率、可计算性(可量化)、可预测性以及控制(Ritzer,1993,pp.9-12)。尽管这些概念彼此间有重迭之处,但为了进一步澄清麦当劳化的概念,以下仍分别针对四种向度的内涵加以说明

一、效率(efficiency)

「效率」意指系统提供人们完成工作最适切的方法。在一个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多数人生活步调紧张且终日忙于工作,此时人们要求能有效率地填饱肚子,同时也满足其它各种不同的需求。许多机构起而仿效麦当劳的模式,展现各种不同工作性质的效率,例如瘦身减肥、汽车美容、开立处方或者填写税单等。

若以麦当劳餐厅而言,效率是指以最适当的方法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包括时间、空间以及人员管里。而其中展现效率最明显的做法便是「得来速」(drive- through)窗口的设立,它可以比找车位、停好车、走向柜台、点餐、付款、回到车上等一连串动作,来得更节省时间与精力(Ritzer,1993,p.39)。无疑地,它已经成为时下快餐餐厅点餐最具效率的方式。在一个互动频繁的社会中,人们总是来去匆忙,经常使用汽车在不同的地点穿梭。如果能够把握快餐餐饮的效率,人们在不必下车的前提下,只须透过得来速窗口便能外带食物,那么这种做法势必会获得大众的热烈欢迎。此外,快餐餐厅所推出的餐点也同样具有效率的特色。举例而言,食用McNuggets比其它带骨、带筋或带皮的鸡块,来得更方便且有效率。最特别的是,麦当劳的顾客也被融入讲究效率的消费过程中,这是透过排队点餐、餐后自动清洁、以及用手指来吃东西而不是用餐具等方式来进行。以此观之,快餐餐厅的模式提供人们一种满足各种需求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隐含在效率概念中也包括资源的理性化运用,这同时也意味着产品本身将是可明确界定的、精准的,而且不会有丝毫的模糊不清。

二、可计算性(calculability)

「可计算性」是麦当劳化的第二种向度,它是指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测量与估价的,甚至连空间也都能够详细地计算。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客观的、去除模糊不清以及节省时间,同时也允许各种比较与竞争。若以快餐餐厅产品的命名为例,这些名称通常强调产品在数量上的规模,包括Big Mac、Whopper、Whaler、Big Xtra以及Big Gulp等(Ritzer,1993,pp.62-63)。这种对物品量化的强调也反映在销售数字、供应餐点与连锁店扩充的说明上,包括报导已经售出几十亿个汉堡、超值全餐(value meal)在几分钟内可以上桌、或者是开设第几千家连锁店等。此外,可计算性不仅牵涉到对数量的凸显,而且可能是对质量兴趣

的相对漠视。在快餐餐厅中,这种现象很明显地表现在对大规模以及低价位的关注,但同时也导致口味要求的标准逐渐沦丧。

事实上,麦当劳也提供许多消费的乐趣与刺激。人们经常可以感受到只要花费一般的金钱,就能获得许多食物。无形中,数量已经等同于质量,东西的多寡代表质量的好坏,人们已经深深地相信「数大便是好」(例如美国职业运动对球员记录数字的强调亦是如此)。因此,人们点餐时总是点Quarter Pounder、Big Bite及Biggie Fries等,他们已经将所有东西数量化,并且认为只要花费普通的价钱便能获得许多食物。当然,这种消费的计算逻辑忽略一项重要的课题,亦即尽管顾客随时随地精打计算的进行消费,但是最后真正获益的还是快餐餐厅本身。另外,可计算性也牵涉到时间的估量,人们通常会详细计算开车来回麦当劳所需花费的时间,并且与在家里自行准备餐点所需花费的时间相互比较。然而不论对错,人们总是会认为到快餐餐厅用餐比在家自行开伙来得节省时间。这种时间的计算性便是达美乐(Domino’s)与其它外送连锁经销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部分麦当劳化的机构甚至开始着手将时间与金钱两者结合,例如达美乐保证比萨在半小时内必定送达,而必胜客(Pizza Hut)则保证个人份比萨五分钟内上桌,否则食物免费赠送。

三、可预测性(pedictability)

谈到「可预测性」,我们必须要强调「纪律、秩序、系统化、形式化、规律、持续性以及方法的操作」(Ritzer,1993,p.83)。可预测性也发展出Henry Ford 的理念,他认为对工作人员的控制可以透过「装配线」(assembly line)的设计来进行。如此一来,工作人员的自主性将逐渐消磨殆尽,技术与判断亦将被弃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双手来进行工作,而不是靠头脑(Hartley,1995,p.411)。

对快餐餐厅而言,可预测性表现在产品、装潢摆设以及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它意味着人们在不同地区的连锁店所获得的各种食物与服务都是相同的。举例而言,麦当劳餐厅的形貌都是以一座金色双拱门为店招,并辅以红色的屋顶、透明的落地窗与一排排整齐的桌椅。Roy Rogers汉堡连锁店服务人员的穿著都是统一的牛仔风味,并且都使用相同的问候语来欢迎顾客(Ritzer,1993,p.85)。人们也都知道,在纽约享用的Egg McMuffin与在芝加哥或洛杉矶所吃到的是相同的;同样地,人们亦了解在下周或明年所点的东西将会和今天所吃的食物是大同小异的。尽管麦当劳所提供的可预测性缺少意外的惊奇,但是却能让顾客倍感安心,因为他们在某时或某地享用的食物将会与其它时空相同一致。职是之故,麦当劳模式的成功已经使得许多人们逐渐喜欢一个「没有意外惊奇」(no surprise)的世界。

四、控制(control)

麦当劳化的第四个向度为「控制」,系指运用非人性化科技来取代人性化科

技,以便完全掌握人们的表现。诚如我们所了解,任何一位人性化的工作者,不论事先经过多么详细的计划与安排,仍有可能在系统运作的过程不小心出差错。一位动作迟缓的工作者则会使得Big Mac的准备与递送变得毫无效率,而拒绝遵照规定的工作者可能会在汉堡中加错调味酱料,使产品变得无法预测。基于上述理由,麦当劳被迫逐渐使用非人性化科技来取代工作者,包括饮料分配器、薯条计算机(potato computer)、程控收款机、多功能奶昔机以及汉堡制作机等。上述所有科技都导致快餐餐厅的工作人员受到极大的控制,结果促使麦当劳得以确保工作人员的服务与质量。

由此可知,各种不同的非人性化科技将控制快餐餐厅的顾客与店员,它们可以适切地控制处理食品的时间与步骤,取代人类真正的操纵与管理。快餐餐厅的工作人员被训练成去执行经过精密安排的任务,连锁店经理的责任便是确保工作人员按照手册行事,一切遵循质量、服务、清洁的标准。而透过间接与巧妙地安排,在快餐餐厅的顾客也同样受到控制,包括排队点餐、有限选择的菜色、以及令人不舒服的座位等,都使得顾客用餐的动作迅速且餐后不久便离开,而这些正是管理人员所乐见的结果。

正如Weber所言,形式理性系现代世界中的独特发展现象。当我们从理性的观点来探讨现代世界时,经常会认为现代世界具备高度化的形式理性。然而,形式理性系统中存在着内部的问题与限制,意即Weber理论中所指陈的「理性的非理性事物」(the irrationality of rationality)。最明显的事例是与形式理性产生连结关系的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在走向理性化的过程中,随理性化而来的常是非理性的事物,这种现象称为合理性本身的矛盾。举例来说,快餐餐厅的得来速窗口被视为是一种具有高效率的点餐方式,但是它也往往会导致相当没有效率的后果,因为许多顾客会发现自己正陷入冗长的点餐车阵而动弹不得,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同样地,信用卡也会引发非常没有效率的结局,顾客往往会因为想要利用长途电话的服务而必须面对一连串的电话号码,有时候甚至必须完成数十个以上的按键才能拨通长途电话。这种无人性的世界是非理性的,也是高度去人性的,因为人们总是与非人性化的机器互动与问答(Ritzer,1998,p.111)。

参、麦当劳化的理论渊源

诚如上述,麦当劳化牵涉到效率、可预测性、可计算性以及控制等重要因素。若从麦当劳的历史观之,这种发展特色其来有自,早从创办人Kroc开始,麦当劳就是在发展一种封闭式的企业文化,包括无数的执行细节、严谨的教育训练系统、极度简单的产品组合。而当麦当劳总公司决定推出某项产品时,首先必须要使产品「麦当劳化」。

事实上,就Ritzer的观点而言,麦当劳化不仅代表快餐餐厅的经营原则,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消费文化,而快餐餐厅与信用卡只是新的消费方式其中的两

种特例。其它新的消费方式还包括购物商场、超大型商场、超级商店、家庭购物电视网络、电子购物商场、信息购物商场等(Ritzer,1998,p.1)。若就Ritzer 的分析深入剖视,可以发现他的论点多数是植基于现代性的模式,而且受到F. W. Taylor科学管理、福特(Ford)汽车自动装配线、以及Weber理性化概念的影响(Ritzer,1993,p.18)。由此可知,麦当劳化并非凭空想象的结果,它本身自有其先前的发展与理论渊源,而其中又以Weber的科层体制与理性化过程影响最为深远。Ritzer在一九七○年代开始发展其理论分析架构时,便深受德国社会理论学家Weber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关于理性化过程的观点。Weber视科层体制为理性的典范事例,同时认为理性化系统是非人性与去人性化的,社会的各个领域最终都将被理性化,成为一个理性机构交织而成的网络。一九八○年代初期,Ritzer将Weber的理性化理论与对快餐餐厅成长的关切相互结合。在此之前,麦当劳已经在快餐餐厅企业中独占鳌头,而且连锁店正迅速地扩张至社会的各个角落(Ritzer,1993,pp.xi-xii)。

麦当劳化可视为是Weber理性化理论的延伸。对Weber而言,理性化过程的典范事例即是科层体制,它在当代世界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当人们讨论麦当劳化的现象时,Ritzer相信系肇因于形式理性作用的结果,而Weber在定义形式理性时所使用的名词类似于在描述快餐餐厅特色的字眼,包括效率、可预测性、可量化、以及运用非人性化科技来取代人性化科技的控制。以科层体制说明之,首先它是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最具效率的结构,没有其它机构可以如此有效率的处理大规模数量的工作。而且由于本身拥有明确的规范与典章制度,科层体制的运作亦能具备高度的可预测性。举例来说,公司职员都了解其它处室成员的行事方法以及应对之道;同样的,外部的人员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接受的待遇。再者,科层体制尽可能地将许多事物加以量化,成员的表现往往被化约为一连串可计算的工作,譬如公司出纳人员被要求每天必须处理固定数量的帐目。至于评定表现的良好与否则牵涉到实际处理事情的多寡,数量少即意味着表现不佳,而处理的数量越多则是等同于表现优异。然而,这种量化的趋向本身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亦即对处理事情的质量毫不关心,只在乎任务有没有达成,而不重视处理过程是否用心投入。此外,科层体制也强调对人们的控制,亦即运用非人性化科技来取代人性化科技。科层体制本身可视为一个庞大的非人性化科技,自动化的功能系指以规则、条文及结构来取代人类的判断。许多工作人员受到劳力分配的控制,按照组织的规约完成指定任务,而不被允许去做其它自行决定的事情。这种理念是把人类化约成机器或计算机,进行严格的操控管制,只容许极为有限的个人判断(Ritzer,1993,pp.20-22)。

关于理性化过程的描述,Weber认为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理性化的过程,现代西方的科学、法律、代议民主、资本主义、科层体制、大学、艺术、神学等等都是理性化的表征。因此,理性化过程早已深植于西方文明中,而且有一段长久的发展历史。Weber一直有个中心的观念,认为有某种形而上的变化力量在支配着西方社会迈向更为理性的世界,这就是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是指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社会学与日常生活 1.联系具体例子谈谈高科技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高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于更迅速的了解社会信息。借助于高科技电影、电视制作技术日臻完善,人类能够拍摄出可视性更强的影视片。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高科技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然而,正如一切事物一样,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着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甚至是灾难。例如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电池。以前没有电池的时候,电不能随身携带,或多或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有了电池之后,电则可以随身携带,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废电池如果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到大自然的话,则会对大自然起到非常大的危害。以前没有塑料袋的时候,人们买菜、买东西时只能用篮子装菜,很麻烦,也不方便。自从有了塑料袋后,人们买菜、买东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但是,人们在使用塑料袋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它的危害呢?是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经过专门的处理,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呢?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菲利普?G?阿特巴赫 ? 2012-11-22 16:10:36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1期作者简介:菲利普?G?阿特巴赫,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美国波士顿MA02467 菲利普?G?阿特巴赫(1941—),男,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内容提要: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高等教育不平等中心边缘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Internet)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

等(inequality),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1] 长期以来,大学深受全球环境的影响,因而受到校园外以及跨国界的环境的影响。然而,当人们分析21世纪的全球化时,往往忽略了这种现实。由于大学的深厚历史根源及其对大学气质和治理方式的持续影响,当我们考察大学时,采取一种长远的视野是有裨益的。正如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指出的,那些16世纪20年代以前成立的机构(institutions),其中只有85个至今仍然存在,包括罗马天主教教会、英国议会、几个瑞士行政区和约70所大学;在它们之中,可能大学的变化最小。[2] 从一开始,大学就代表着全球性的院校机构,因为它们使用统一的语言——拉丁语,并且为国际顾客即学生服务。当时的教授同样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的学问。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学,除了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以外,均起源于共同的渊源——中世纪欧洲大学,特别是有教授治校传统的巴黎大学。由于殖民统治的缘故,非西方世界很多地区也输入了欧洲的大学模式。即便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国家——如日本、泰国、埃塞俄比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接受了西方学术模式。[3]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尽管该国业已建立坚实的本土学术传统。中国大学表现出了国际性和中世纪欧洲大学传统的特征,譬如院校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向。 美国大学结构在全球影响深远,表征着世界各地大学特征的基本结构,但其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麦当劳

实用案例2 麦当劳:有效实施管理控制 1955年,克洛克在美国开办了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然后迅速发展,在每个州都建立了连锁店,并于1967年在加拿大开办了首家国外分店。至1983年麦当劳在美国国内的分店已超过6000多家,并将业务拓展到了全世界40多家,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麦当劳可以说形成了自己的快餐文化,每天都有1800多万人光顾麦当劳。 其实,麦当劳菜单上的品种并不多,都是一些美国人常吃的“汉堡包”、“炸薯片”之类的食品,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几十年一贯制,在品种上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和创新。那么,是什么吸引人们趋之若鹫,百食不厌呢?说起来很简单,人们爱吃快餐,图 的就是其快捷方便、价格低廉、新鲜可口、清洁卫生的特点,而麦当劳公司正是以几十年一贯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在快餐业中,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成功的关键。道理虽然简单,但其管理和 控制的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像麦当劳这样的大型连锁店,在世界各地拥有上万家分店,要保证始终如一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其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麦当劳在采取连锁经营这种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各连锁店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制定了一整套周密、完善的管理办法,强调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烹制程序及售卖乃至厨房布置一条龙的标准化严格管理。使麦当劳的顾客,无论在世界各地的哪一家分店,享受的产品和服务都是没有差别的。 麦当劳公司通过授予特许权的方式来开辟连锁店,目的是采用这种激励机制,使分店经理人员成为麦当劳的合伙人,分享其经营利润,从而把工作干得更为出色。这种制度在无形中对其扩展的业务产生了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麦当劳公司在出售其经营特许权时非常慎重。总是通过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选择恰当的人选,对已获得特许权的经理人员,一旦发现不合要求,就当机立断,撤销授权。法国的一家麦当劳分店,就因为在快速服务和卫生方面不合标准,尽管盈利丰厚,还是被撤销了经营权。麦当劳公司认为,如果不采取这样严格的控制,一家分店产生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其他分店的生意,从而损害整个公司的声誉。 麦当劳公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快餐店的日常工作,如制作汉堡包、炸薯条、 清理餐桌等进行了细致的工作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各项工作的最佳操作方式,编制成详尽的程序规则和质量控制标准,要求世界各地的麦当劳经营者和员工都严格按照这些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为确保这些规章制度都能得以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公司还开办专门的培训中心一一汉堡包大学,所有的经营者都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一个月的 培训,然后再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怎样管理麦当劳化与高等教育

壹、前言 「麥當勞」(McDonald’s)是美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發展之一,它的勢力範圍早已超越美國本土與速食業界,進而擴展到全世界人類生活的各個重要領域(Ritzer,1993,p.1)。事實上,麥當勞不僅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同時也在流行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一家麥當勞連鎖店開幕,都可能會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或者躍登當地報紙的頭條新聞。許多電視節目或電影劇情也自然地將麥當勞融入其中,儼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獲缺的重要部分。更有甚者,人們對麥當勞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視其為一種神聖機構的代表。舉例來說,當第一家麥當勞在莫斯科盛大開幕時,被描述為是一種具有特權的大教堂,而川流不息的顧客則像是奉行某種宗教的消費者。麥當勞的影響力還不僅如此,根據一九八六年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六的學校孩童都認識「麥當勞叔叔」(Ronald McDonald),這項排名僅次於第一名的聖誕老人。麥當勞除了在都市與鄉鎮陸續開設連鎖店之外,它也跳脫以往豎立於校園附近的開店模式,迅速地將觸角深入學校的飲食部門,甚至後來還出現在飛機供應的餐點之中,這些都對人們的生活形態產生深遠的影響(Ritzer,1993,pp.4-7)。截至今日,這種以「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

為中心的重要過程仍持續不斷地在社會的其他領域中成長茁壯,並且展現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正如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一樣地令人不可抗拒。因此,一般美國人對於麥當勞連鎖餐廳已經習以為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獲缺的要角,這種影響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進行的更快、層面也更深遠,它所觸及的不只是消費品味的層面,而是更全然的世界觀,甚至是考虑認知過程的形塑與改造。 針對此一現象,George Ritzer曾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社會的麥當勞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一文,深刻地描述麥當勞在美國社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若就Ritzer的分析深入剖視,能够發現他的論點多數是植基於現代性(modernity)的模式,此乃形塑其考虑與論述的重要基礎,它所強調的是理性重於情感,理性重於非理性(Hartley,1995,p.418)。事實上,現代性不僅僅是外在的轉型,它已經完全改變日常社會生活的實質,甚至影響到人類經驗中最為細微的面向。然而,由於啟蒙理性隨著科學的進步而逐漸轉化為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並進一步合法化了科層體制(bureaucracy)和市場驅動的經濟系統。市場經濟又轉過來對於教育的各個層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導致功利實用的思維逐漸支

关于麦当劳国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分析

关于麦当劳国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分析 1955年雷.克罗克在美国开设了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从此就拉开了快餐业在世界范围内疯狂扩张的序幕,传统的进餐方式已经不再能留住形色匆匆的路人的脚步!麦当劳的出现在餐饮业创造出了奇迹,事实是麦当劳不仅掀起了全美国饮食习惯的巨变,而且在全世界里掀起了整个社会的麦当劳化。那么麦当劳是如何一步步进入国际市场的呢? 首先麦当劳选择了特许经营的模式。特许经营与许可证的进入方式相似。它是授权方授予购权方或加盟方独立经营的特许权。授予权力可以包括店名、产品、经营管理和营销技术、商业研究成果等。美国商务部把特许经营定义为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经营系统(包括商品、商号等企业象征的使用,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企业则交纳一定的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麦当劳公司利用特许经营的模式进入外国市场第一,遵循了其在国际市场上提供自己具有唯一性、标准化的产品或经营模式的准则。第二,也充分利用了国外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迅速的扩张和迅猛的发展。第三,麦当劳公司在资金上不必对国外分公司投入。应为特许企业的资金完全由加盟商筹措,加盟商在财务和法律上完全独立。所以如果因国外分点经营不善而导致重大问题时,麦当劳总公司不会因此遭受财务方面的重创和法律上的困扰。第四,虽然加盟方拥有人事、销售和分配权,但是经营权还是控制在授权商的手中。这样就便于麦当劳总公司对其众多反公司进行调控但在加盟商自主调控各种资源的情况下又不会影响总公司迅速扩张的需要。第五,授权商麦当劳公司向加盟商提技术和销售方式上的指导使其的产品和经营服务达到了全球标准化。 麦当劳在全球提供的标准化产品是麦当劳式的西式快餐,以及麦当劳式的服务形式和经营战略。他的餐点主要包括了汉堡包、可乐、薯条、浓汤、咖啡等等。这些产品和传统的快餐是截然不同的。不仅在制作程序上简单迅速而且在口感上也好吃,易于人们在短时期内接受。所麦当劳目前的消费者忠诚度是很高的。去年英国对13岁到15岁的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的受访者将麦当劳列为自己最钟爱的食品。它的含义是,在全球市场上推出一种在技术上难以被替代的产品使其在自己的这个领域内能够实现垄断。在长久的发展中,麦当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他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 麦当劳提供本土化产品是为了在标准化服务的同时适应各地区不同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吸引不同时品文化背景下的客户。这对麦当劳的大规模扩张也是有利的。麦当劳是一个发展了很长时间的企业,其规模和离任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现在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麦当劳在英国业绩下降。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公司在其欧洲总部所在地英国遭遇尴尬。1日,英国媒体纷纷报道称,麦当劳决定关闭在英国的25家餐厅,另外再卖掉50家快餐店。 首先是年度业绩差。在2005年业绩报告中,麦当劳首次公布了利润率从2004年的15.6%下降到14.9%,主要原因就是受英国销售状况不佳的影响。因此,公司决定关闭英国境内的25家餐厅,另外再卖掉50家快餐店。 1974年,麦当劳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明亮的彩色装饰、统一的塑料家具和颇具个性的壁画很快就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麦当劳已经在英国开设了1200家分店,几乎每条主要大街上都有麦大叔的身影。作为麦当劳在欧洲的主要销售市场,英国同法国、德国的销售额几乎占麦当劳全球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其次品牌名声差。其实,关店对于一向喜欢扩张的麦当劳公司来说真是不得已而为之,据估计,关闭这些门店的总经济损失将达到2300万英镑。有人抱怨说是公司僵化的管理机制导致其竞争乏力,有人则抱怨咖啡连锁店和三明治连锁店抢占了市场。但根本的原因之一是英国人已经对这种垃圾食品“恨之如骨”了。 在英国,有些人专门在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店的门口“站岗”,劝告大家不要“步入

麦当劳化 社会学论文

《麦当劳的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 ——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麦当劳化原则 10播主任艺 作为美国快餐的一个著名品牌,麦当劳流行于世界各地,家喻户晓。麦当劳源起于美国,最初由麦当劳兄弟创立。如今,麦当劳业已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其触角不断在更宽层面、更深程度上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不但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甚至被移植入世界其他很多文化之中。以当今社会的“麦当劳现象”为话题重点并引向深入的社会学著作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与思索,书名《麦当劳的梦魇》,你也许很难将其同社会学联系到一起,本书作者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乔治.里泽在第一章开篇就这样写道:“这并不是一本关于麦当劳或是快餐业的书,虽然本书会频频提及这两个方面。本书将麦当劳(以及它扮演的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快餐业)作为范例来研究一个范围广泛的进程,笔者将其称之为‘麦当劳化’,即快餐店的规则逐渐住在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乃至世界其他地域的进程。”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经指出,不断扩张蔓延的合理化社会制度最终会形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成为桎梏人的巨大“铁笼”,无法逃离门也没有出口。将韦伯的说法表述地更现代一些,就是麦当劳化。可以说不仅仅是快餐业,在其他很多行业,克隆麦当劳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世界很多国家都遭受了“麦当劳化”的美国企业入侵,甚至出现了那些美国企业的本土克隆版。本书作者里泽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加以讨论,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出生、成长并可能继续经历的真实世界。通过分析麦当劳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危害,深入剖析快餐文化如何渗透并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对“理性与非理性化”的潮流予以批判,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方案。 乔治.里泽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家,马里兰大学杰出教授。他曾经担任美国社会学协会理论、组织和职业社会学分会的主席等重要学术职位,还曾经获得过马里兰大学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的教学杰出贡献奖。在《麦当劳的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里泽用数字和实例说明了麦当劳迅速扩张的趋势。1993年麦当劳的总销售额达到236亿美元,利润几乎达到11亿美元。在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平均每家店的年销售额大约在160万美元。麦当劳快餐店在1955年首次开张营业,到1993年末,麦当劳在全世界大约有了14000家快餐店。而且,对很多人来说,麦当劳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制度。当麦当劳在莫斯科开业时,一名记者把这种专卖店描写成美国标志的“终极偶像”。在这部书里,里泽所意欲揭示的是,快餐店的原则正在主导美国社会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越来越多的部门,并“提出一个警告,告诉人们不应该让麦当劳化的诱惑把我们蒙蔽起来,使得我们看不到它的许多经验。”麦当劳化不仅影响到餐饮业,也影响到教育、工作、医疗、旅游、休闲、饮食、政治、家庭,事实上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在里泽看来,“麦当劳快餐店以及麦当劳化不代表某种新的东西,它只是贯穿20世纪的一系列合理化过程的顶峰而已。” 麦当劳模式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它为消费者、工人以及经理人员提供了高效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进而被社会其他方面纷纷模仿。 首先,麦当劳化提供了巨大的高效性。高效性意味着选用最佳方案来实现既定目标。但是,实现某个目标的真正最佳方案几乎是找不到的。由于受到特定历史背景、经济环境、组织形式和人自身局限性等方面的限制,人和组织机构的效率很少能达到最大化。然而,组织机构还是怀着他们至少可以逐渐提高效率的希望,在不断的追求效率最大化。麦当劳快餐店的流水作业集中体现了它的高效性,很多社会领域其实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对于顾客和银行家来说,免下车窗口服务使银行业务流水线化了。免下车冲印亭可以收取胶卷底片,然后把

麦当劳手册

麦当劳手册 标准化的典范——麦当劳手册 麦当劳进入北京之初,曾有一些国内同行到这里来取经,最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管理井井井有条,餐厅制定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员工们严格按标准确行的程序运转。 麦当劳的创始人克罗克为了使企业理念“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能够在连锁店餐厅中贯彻执行,保持企业稳定,每项工作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即“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册”。 他指派麦当劳的主管透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针对几乎每一顶工作细节,反复、认真地观察研究,写出了营运手册。该手册被加盟者奉为神明,逐条加以遵循。 与此同时,还制定出了一套考核加盟者的办法,使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这么说,透纳在建立麦当劳那著名的连锁店和一致性上的功绩,足以跟克罗克媲美,为麦当劳的标准化、规范化及不断地扩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保证麦当劳的经营观念“Q、S、C&V”(即“品质、服务、清洁和价值”)得到忠实地贯彻,麦当劳制定了自己的企业行为规范——“Q&T manul、SOC、Pocket Guide、MOP”,从而把每项工作都标准化,即“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册”。 Q&T manul,就是麦当劳营运手册。随着麦当劳连锁店的发展,麦当劳人深信:快餐店只有标准统一,而且持之以恒坚持标准才能保证成功。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张刚刚三个年头,麦当劳公司就编写出第一部营运训练手册。 在手册里,详细说明了麦当劳的政策,餐厅各项工作的程序以及步骤和方法。30年来,他们不断完善营运训练手册,使其成为规范麦当劳有效运转的“法典”。 麦当劳的政策与精神 1、彻底推动QSC的基本手册 (1)麦当劳的最高政策:Q(quality)品质、S (service)服务、C (clearness)清洁 不但是在餐饮业界,甚至对运输配销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在服务业界广受推崇,经营者都以它作为工作指标。 (2)基本精神:秉持(what why when how much)。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麦当劳运营管理规定

麦当劳运营管理规定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麦当劳运营手册和店面运营管理制度 2008-04-09 营运手册 一、彻底推动QSC的基本手册 1.麦当劳的最高政策——Q(quality)品质、S (service)服务、(clearness)清洁,不但是在餐饮业界,甚至对运输配销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在服务业界广受推崇,经营者都以它作为工作指标。 2.基本精神:秉持(what why when how much)。 麦当劳为了彻底执行这套基本手册,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品质控制方面,有营运手册、内部结构、流程规定;在服务方面,有SAM促销手册;清洁方面有建筑维修预防手册。这些手册由总公司相关单位编制而成,内有相关主题的短文、照片及范例说明。 在实际营运时可分为几个部分: (一)训练计划; (二)工作检查表;

(三)各种指导资料; (四)工作评价; (五)工作心得报告。 在计划方面,适用于店职员的有: (一)经营管理训练计划; (二)经营开发计划; (三)主管训练计划。 麦当劳的基本政策 麦当劳基本政策的七大要素: (一) QSC+V(品质、卫生+价值) (二) TLC(tender、loving、care,细心、爱心、关心) (三) Customeris First(顾客永远第一) (四) Dynamice、Young、Exciting(冲动、年轻、刺激) (五) Right Now and No Excuse Business(立刻动手、做事没有借口) (六) Keep Professional Attitude (保持专业态度) (七) Up to you (一切由你)

QSCV——标准化执行的核心

QSCV——标准化执行的核心 一切用数字衡量 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集团,从1955年创办人雷·克罗克在美国伊利诺斯普兰开设第一家麦当劳餐厅至今,它在全世界已拥有28000多家餐厅,麦当劳的黄金双拱门差不多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最熟知的世界品牌之一。 2004年初,由国际闻名品牌研究机构推出的2003年世界最有阻碍力品牌100强中,麦当劳名列第二位。而在餐饮行业中麦当劳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品牌! 麦当劳金色的拱门允诺:每个餐厅的菜单差不多相同,而且“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它的产品、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差不多上标准化的,严格操纵。 不管市场如何样变化,麦当劳始终都紧紧抓住最全然的市场需求。 这些最全然的需求集中表现为:顾客在消费时总是精打细算,生活节奏的加快,顾客需要快捷的服务、清洁的环境和高质量的食品。这些之因此是最全然的需求,是因为它们可不能因国家与市场的改变而改变而且是普遍存在的。

在“品质、服务、清洁和物有所值”的经营宗旨下,人们不管是在纽约、日本、香港或北京光顾麦当劳,都能够吃到同样新奇美味的食品,享受到同样快捷友善的服务,感受到同样的整齐清洁及物有所值。 麦当劳是如何做到的呢?它的秘密是什么? 答案确实是——QSCV。 麦当劳将自己的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浓缩为“QSCV”(Quality, Service, Cleanness & Value),意即麦当劳为人们提供品质一流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清洁的就餐环境以及让人们感到在麦当劳就餐是物有所值的。 保证一流品质的产品——一切用数字衡量 QSCV中的Q:是英文quality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确实是品质、质量。 麦当劳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治理制度,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向顾客提供品质一流的食品。 麦当劳重视品质的精神,在每一家餐厅开业之前都能够体现。首先是在当地建立生产、供应、运输等一系列的网路系统,以确保餐厅得到

慕课教学的“麦当劳化”倾向及其超越-2019年教育文档

慕课教学的“麦当劳化”倾向及其超越 0 引言 2012年以来,慕课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学校参与到慕课的建设和应用的浪潮中。2015年10 月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慕课已经超过4 000 门,而在2011年慕课数还不到10 门。中国的慕课热始于2013 年,主要由国内的一些顶尖大学发展起来。2013年5 月,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慕课”平台Coursera ;10 月,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随后很多高校都开始着手建立起自己的慕课平台,例如深圳大学的UOOC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吉林大学的在线学堂等。从实践现状来看,中国大学发展慕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自身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为社会大众服务[1] 。 慕课的出现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慕课从诞生之初就被认为将会改变全球高等教育的生态格局,促进全球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重大变革与创新[2] 。慕课集聚了全球最优秀的师资和课程,并且面向所有人开放,只要网络条件满足,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慕课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慕课虽然具有推动教育进步,引领学习方式创新的巨大潜力,但是目

前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慕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慕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发挥其在教育变革和创新中的潜在价值。 1“麦当劳化”的内涵 麦当劳自从1940 年成立至今,已经拥有约32 000 家分店,遍布全球6 大洲的119 个国家,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在我国各级各类城市的街头,几乎都能看到麦当劳快餐店的身影。麦当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扩张到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美国著名社会学教授乔治 ?里茨尔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在于其一直遵循的4条极为重要的原则,即效率至上、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利用非人技术的控制[3] 。这4 条原则并非独立存在,其中效率至上是目的,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利用非人技术的控制则是具体手段,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紧密相连。另外,他在这本书中还首次提出了“麦当劳化”的概念,用其来形容其它组织采纳麦当劳的4 条重要原则的现象。如今,麦当劳的成功原则不仅被同类餐饮企业复制,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其它领域,越来越多的组织和部门表现出“麦当劳化”的倾向,如商场、医院、交通以及教育领域等。 “麦当劳化”是建立在官僚体制化、科学管理以及装配线模式的理论基础之上,是社会合理化进程中的典型表现。“麦当劳

麦当劳的经营管理-麦当劳的经营方式

麦当劳的经营管理:麦当劳的经营方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全球的竞争态势和在中国的并不相同。二者在全球范围看并不是一个重量级,麦当劳当仁不让是“老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麦当劳的经营管理,希望能帮到你。麦当劳的经营管理 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博大精深的东方饮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式快餐,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皇宫贡品到民间小吃,数不胜数。 二: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如果每人年均消费100元,就是1300亿元。中式快餐的市场之大,不可低估。 三:有着传统的特色品种:洋快餐品种都较为单一。而在目前可称得上中式快餐的有:上海的荣华鸡快餐,河南郑州的红高梁快餐,武汉蔡林记的热干

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云南的过桥米线,兰州的牛肉刀削面、牛肉拉面,宁波的夹心汤圆,台北豆浆大王等等,可谓是:东、西、南、北、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还有许多有名的小吃,稍加开发、形成规模,就能发展成为中式快餐。有着较为低廉的价格、可口的味道。 四:有着合理的营养搭配:洋快餐主食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为特点,而小吃和饮料则是以高糖、高盐和多味精为主。相反,人体所必需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很少,多吃对人的健康很不利。而中式快餐则采用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大多有着较为合理的营养和膳食搭配。麦当劳的经营管理劣势 一:缺乏高水准的企业形象管理:凡是到过麦当劳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你看到路边那M形的黄色拱门标志,你就知道,麦当劳在恭候着你;进

入餐厅,世界各地的麦当劳服务员,一样的红白条相间的着装,一样的笑脸相迎,一样的殷勤服务使你顿时感到“宾至如归”。无论你走到哪里,麦当劳都是如此。然而,中式快餐有哪一个品牌能像麦当劳那样拥有高水准的企业形象管理,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企业呢? 二:缺乏高效率:目前的中式快餐之所以无法与西式快餐相媲美,手工操作导致效率低下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三: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向来只注重对食物的外观形状和口味进行改进和完善,而对于提高其服务水平之类的“软性指标”往往有所疏忽,这是中国餐饮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追求高档的服务恰恰正好是现代消费的显著特点。 四:缺乏连锁经营战略: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的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西式快餐大多是全国甚至全球性连锁式经营,而中式快餐一般都局限于本地区、本省区,较少有全国性连锁经营的,更

麦当劳化的力量——《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与感悟

麦当劳化的力量——《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 与感悟 麦当劳化的力量——《社会的麦当劳化》读书笔记与感悟 麦当劳的名字与它黄色的双拱门标志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扩张,早已深入世界各处。麦当劳业已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不但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也被移植到世界其他文化中。 在乔治·里泽的《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作者指出麦当劳化意指快餐店的规则逐渐主宰美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乃至世界其他地域的过程。而麦当劳化的成功要素则在于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 在当今社会,很难想象完全没有受到麦当劳化影响的社会事物,可以说麦当劳化的力量无处不在。 但说到目前处于危机中的麦当劳企业,正是它的成功削弱了它的力量。很多竞争者已经采用了它的规则,接受麦当劳化,并且进入了麦当劳创造的快餐市场。 拿周黑鸭来举例,在周黑鸭2016年成功上市后,有不少人 将周黑鸭与精武鸭脖进行比较,针对二者一上市一衰落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说,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制作还是经营方式上,周黑鸭都完美的实现了麦当劳化。 周黑鸭对供应链、生产线及所有销售渠道都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材料从源头直采,全程可监察并追溯,连分割规格都严

格把控,规定鸭脖长短误差不得超过2厘米,锁骨必须附有一定厚度的鸭肉,目测时不得“露骨”等。2014年5月周黑鸭所有门店全面停售散装食品,只卖锁鲜装和真空装,此举强化了产品的辨识度,也让许多假冒店铺原形毕露。而采用直营模式,拒绝加盟,更是很好的保持了产品的统一性。 仔细研究周黑鸭的经营模式,可以从这里看到很明确的麦当劳化。无论是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还是可控制性,周黑鸭都十分精于其道。可以说,周黑鸭的成功,有很大部分是来于麦当劳化。 可反观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说也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但正是麦当劳化的发展为麦当劳企业培养了无数对手。而随着麦当劳化的触角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越来越多的麦当劳化式企业不断出现,即使麦当劳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麦当劳化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2014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单选题: 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孔德B.涂尔干C.韦伯D.马克思 2.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探讨了理性资本主义如何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兴起的问题。A.涂尔干B.孔德C.韦伯D.马克思 3.帕森斯是()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4.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5.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6.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7.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8.()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C.镜中我D.印象管理理论 9.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A.费孝通B.科尔曼C.林南D.格兰诺维特 10.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C.关系建立的基础D.关系的协调程度

11.()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B.社会资本C.经济资本D.人力资本 12.()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13.()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B.公司C.邻里D.教会 14.根据()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A.结构特征B.互动关系C.归属感D.从属关系 15.()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次级群体D.初级群体 16.家庭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A.抚育功能B.生产功能C.赡养功能D.消费功能 17.社会学家()提出了中层理论。 A.帕森斯B.默顿C.韦伯D.福柯 18.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19.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社会结构B.社会制度C.社会机制D.因果关系 20.“社区”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家()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 A.吉登斯B.滕尼C.恩格斯D.哈贝马斯 21.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22.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麦当劳的标准服务流程

麦当劳的标准服务流程 学管理的朋友,如果到麦当劳要多留意些它的标准化管理和数字管理,全球开店这么成功当然有秘诀,这是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和品牌,像麦当劳这样的名牌是质量、管理、效率的标志。名牌中凝结的是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管理功夫,是极高的效益,是极强的竞争力。多少国产快餐都倒在了它的旁边(因为是对着干的,国产快餐都洋快餐旁边开店),在没有这些,是不能成为名牌企业的。可能全世界标准化做的最完美的就是麦当劳了。 我来举几个例子:牛肉饼做出来10分钟后没人吃,扔掉;薯条炸出来7分钟后没卖掉,扔掉;咖啡30分钟后倒掉;洗手间半小时打扫一次,中午11点到13点,,下午17点到19点,平均15分钟一次,因为这是吃饭的高峰。 这里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麦当劳的服务流程。 1、与顾客打招呼 麦当劳要求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必须在正确的时机以正确的用语招呼问候顾客,而且必须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大声的向顾客打招呼问好。当顾客一进店就听到服务人员热情、真诚的问候,会立即对麦当劳产生好感。因此麦当劳在工作手册中明确规定了打招呼的问候用语:“欢迎光临”、“请到这里来”、“早上好”、“晚上好”等充满温情的语句。 2、询问或建议点餐 顾客准备点餐,服务员须保持一套惯常的礼貌用语,诸如“您要点什么?”、“请问您需要些什么?”等.若顾客询问新推出的产品或促销活动,服务人员必须以适当的速度、亲切的语气,简单而清晰的为顾客解说,以增加顾客购买的兴趣。顾客点餐完毕,服务人员必须复诵一遍顾客所点购的食品与数量,若发现错误须立即更正。另外服务人员应该抓住机会想顾客推销食品,但建议的食品不要超过一项,以免引起顾客反感,例如“今天天气这么热,您需要增加一个甜筒吗?”全部点购完毕,服务人员必须清晰的告诉顾客:“您所点的食物总共**元”,以便顾客在服务人员拿取食品时掏出钱来准备付帐。 3、准备顾客所点的食品 服务人员应先对顾客说“请稍等”,然后默记顾客所点的食品内容与数量。另外服务人员对拿取食品的先后顺序与放置在餐盘上的方式必须特别留意,因为这关系到食品的品质及食用的时间。为此,麦当劳制定了标准化的食品准备顺序:奶昔——冷饮——热饮——汉堡——派——薯条——圣代。而且服务人员在摆放商品时要注意标志朝向顾客,薯条靠在包上。 4、收款 当服务人员从顾客手中接收支付的金额以及找回零钱时,必须大声将各项金额复诵清楚。例如:“谢谢您,总共45元,收您50元,找回您5元。”当找回的零钱较多时,服务人员应将零钱放在托盘内,以方便顾客拿取。 5、将顾客点的食物交顾客手中 服务人员将顾客点购的食品全部拿齐后,用双手将托盘轻轻抬起送到顾客面前,并礼貌的向顾客说明,例如“让您久等了,请看一些是否都齐了?”、“请小心拿好”等。 6、感谢顾客光临 当顾客拿好食品离开柜台时,服务人员应真诚的说:“谢谢惠顾”、“欢迎再度光临”、“谢谢

最新 幼儿美术教育中“麦当劳化”的应用-精品

幼儿美术教育中“麦当劳化”的应用 “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词的提出源于美国学者乔治.里茨尔(GeorgeRitzer),他于1983年在一篇题为《社会的麦当劳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麦当劳化”现象,后于1992年正式出版《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此书将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方式作为一种现象研究,并指出社会上很多领域一包括领域、医疗领域、体育领域等的运作模式都符合麦当劳快餐店的经营特点。麦当劳快餐店因其食物品种单一、制作过程简单、食用方便快捷等特点一度风靡全球,而它的弊端追求量而非质的高效、可计算性、可预测性、非人性化的控制也逐渐呈现。里茨尔承认“麦当劳化”确实比以前的杂乱无章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更着眼于未来:如果世界不那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话,人们将会有比现在更多的思想、技能、创造力和更全面的潜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细枝末节处完全放手、举足轻重处稍作保留的话,或许人们的创造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一、“麦当劳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所谓“麦当劳化”是指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特色的过程。里茨尔认为,“麦当劳化”有四个特征: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 追求量而非质的效率。效率意味着为达到一既定的目标选择最佳手段。而“麦当劳化”的行业重视的所谓效率并非真正的高质高量,而是重量不重质。麦当劳快餐店将效率原则付诸实践有两大方式:一是采取流水作业,一是简化产品。这两种方式使得顾客能够很快取得已点食物,却不能真正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可计算性。可计算性要求客观的事物必须被量化,而非用主观感受代替。以业绩考评为例,麦当劳中央管理层对分店的考评依据是每个雇员平均销售量、利润、产出以及QSC(质量、服务以及清洁)率。这种僵化刻板的制作模式和评价方式虽然利于管理者合理掌控营销,却忽视了人的主观感受。 可预测性。可预测性就是指要提供标准化和均一化的服务。正如麦当劳快餐店一样,它在全球各地都有相同的金色拱门、相同的食物、相同的麦当劳叔叔雕像以及相同的服务,顾客完全可以相信不论他进入哪一家麦当劳,他所享受到的产品及服务都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带给了顾客安全感,却显得呆板僵化、毫无创意,当意大利的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时就遇到了数千人的普遍抗议活动,认为破坏了当地情调,最后这家麦当劳快餐店不得不改变建筑风格,设计成意式建筑。 非人性化的控制。控制意味着用高技术和严格的来实现对人的管理。麦当劳餐厅用精密的生产设备来实现对产品的控制,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对雇员的控制,甚至用不舒适的座位、不美味的食物来实现对顾客的控制,以达到让顾客尽快用完餐离开为新顾客腾出座位的目的。这种严格的控制虽使得经营

探析_文化全球化_与_文化美国化_

一、全球化与美国化 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一词就已经出现在了美国的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据文献考证,早先美国学者乔治?莫德尔斯用“全球化”这一概念来解释欧洲人的扩张,通过政府及其它共同体在一个全球贸易网络内实现一体化。如今,这一概念被不断引用,泛化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一般而言,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因此本质上,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多元概念。 “美国化”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从英国学者威廉?斯特德1901年出版的《世界的美国化》一书算起,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化”应归结于20世纪中后期才凸显出的一种现象。随着美国力量的强大,这一趋势也在日益加强。有学者将“美国化”行为特征总结为:“世界各地之人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化的食品,穿美国生产的或美国样式的服装,看好莱坞电影和NBA比赛,储蓄和携带作为硬通货的美元,讲美国英语,使用视窗和英特尔系统日夜上网,过分地关注美国,如果可能的话,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加入美国国籍。另一方面,……除了高技术产品,美国人出口他们的价值观、思想、政策和武器。”毕竟,这样夸张耸动的描述只存在于概念的探究中,事实上,世界各地的绝大部分众人还未对美国趋之若鹜。 总的说来,全球化是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它描述的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则是涉及全球范围内的深刻变革。即使20世纪90年代之后来势凶猛的全球化在很多方面打上了美国的烙印,但这种性质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美国 化只是局限于美国大众文化向外传播对全球发生的一种影响,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会导致被影响国的文化发生方向的改变,但不会使它们完全丧失自我认同,从根本上趋同于美国文化。 这样, 一个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社会完全美国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在现实中更不存在,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和美国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后者还只是对似乎正在发生的趋势的理论描述,并未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 二、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美国化 不少人在概念之初就将全球化和美国化等同了,继而对文化范畴中的两者再度混淆。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全球化”呢?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更倾向王存刚博士观点:“所谓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通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致性)的趋势。” 他总结了文化全球化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 1.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广泛,不同文化模式和传统之间相互接纳的程度逐步提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群体间的文化交往由于地域限制显得既不明显也不不活跃。但随着交通、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人类进行文化交流的手段也日趋先进与多元化,跨地域群体间的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表面泛泛的生活贸易的交往,到深入的传统、宗教和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可以说,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编织的世界网络中,人类不同群体间的文化交流早已不受地域的限制,交流的层面也逐步提高,当今国际社会中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便是其集中的体现。 探析“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美国化” 毛露敏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07-09-16 作者简介:毛露敏,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社会科学家 SOCIALSCIENTIST2007年11月增刊 Nov.,2007Supplement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全球化与美国化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面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深入探讨,文化全 球化是否会产生全球文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文化美国化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美国化中图分类号: G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7)增刊-0104-02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