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分析

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分析
平行四边形思维导图分析

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3、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

)探索证明方法时,动态体现转化过程.

:探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自主学习,探索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第二课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放缩尺

统计思维导图

第十一章 统计与概率 第一节 统 计 统计 知识梳理 学法指导 总结升华 统计的相关概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数据 平均数 中位数 学习误区 1.认真理解各个基本概念的实质,找出区别与联系. 知能提升 理解各个统计量的作用,使分析数据更具有方向性. 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画统计图 即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常用于设计实际应用题.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画频数分布折线图的方法 取直方图中每个矩形上边的中点,把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即可.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利用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 数形结合法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统计图表 调查的方式 众数 极差 方差 标准差 总体、样本的概念混乱. 分不清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弄不清三种统计图的表达意义的侧重点. 3.注意题目的侧重点来选取合适的知识解题. 1.收集数据;(放到统计图内) 7.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数据来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观察分析各类统计图表,解决相关问题. (2)根据已知条件,绘制或补全各类统计图. 1.比赛成绩的评估. 2.植物长势的判断. 3.对事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他们都是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这三个量越小,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小,也越稳定;反之亦然.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有关,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众数的大小只与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 中位数只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 2.计算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极差; 3.确定组距与组数; 4.确定分点; 5.列频率分布表; 6.画直方图; 在统计中,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 在统计中,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在统计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那部分个体. 在统计中,所提取的样本个数.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频率分布图 直方图 普查 抽样调查 为了一定的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的方式. 算数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注:有时会有多个). 一组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据的差.

数学思维导图案例

数学思维导图 (2012山东高考·满分12分)如图,几何体E -ABCD 就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 (1)求证:BE =DE ; (2)若∠BCD =120°,M 为线段AE 得中点, 求证:DM ∥平面BEC 、 [教您快速规范审题]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证结论― → 求证BE =DE ―――――――――――→ 需证明△ BDE 就是等腰三角形 应证明EO ⊥BD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CB =CD ―――――→O 为BD 中点CO ⊥BD ―――→EC ⊥BD BD ⊥平面EOC ――――――→ OE ?平面EOC BD ⊥OE ―――――→ △BDE 就是 等腰三角形 BE =DE 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错误!错误! 错误!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证结论―→DM ∥平面BEC ――――――→需证面面平行 或线线平行 平面DMN ∥平面BEC 或DM 平行于平面BEC 内得一条线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结合条件与图形 ――→ 法一 证明平面DMN ∥平面BEC ――――――――――→ 由面面平行推证线面平行

DM ∥平面BEC ――→法二 在平面BEC 内作辅助线EF ∥DM ――――――――→利用线面平行得判定 DM ∥平面BEC [教您准确规范解题] (1)如图,取BD 得中点O ,连接CO ,EO 、 由于CB =CD ,所以CO ⊥BD 、 (1分) 又EC ⊥BD ,EC ∩CO =C ,CO ,EC ?平面EOC , 所以BD ⊥平面EOC 、 (2分) 因此BD ⊥EO 、 又O 为BD 得中点,所以BE =DE 、(3分) (2)法一:如图,取AB 得中点N ,连接DM ,DN ,MN 、 因为M 就是AE 得中点,所以MN ∥BE 、 (4分) 又MN ?平面BEC ,BE ?平面BEC ,所以MN ∥平面BEC 、(5分) 又因为△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BDN =30°、(6分) 又CB =CD ,∠BCD =120°,因此∠CBD =30°、 (7分) 所以DN ∥BC 、又DN ?平面BEC ,BC ?平面BEC , 所以DN ∥平面BEC 、 (9分) 又MN ∩DN =N ,所以平面DMN ∥平面BEC 、 (10分) 又DM ?平面DMN ,所以DM ∥平面BEC 、(12分) 法二:如图,延长AD ,BC 交于点F ,连接EF 、 (4分) 因为CB =CD ,∠BCD =120°,所以∠CBD =30°、 (5分) 因为△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BAD =60°,∠ABC =90°、(7分) 因此∠AFB =30°,所以AB =1 2 AF 、 (9分) 又AB =AD ,所以D 为线段AF 得中点.(10分) 连接DM ,由点M 就是线段AE 得中点,得DM ∥EF 、 又DM ?平面BEC ,EF ?平面BEC ,(11分) 所以DM ∥平面BEC 、 (12分) 函数实际应用题答题模板

统计思维导图

统计思维导图应用 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及创新存在困惑,究其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对于知识的不理解,只是单纯地去记忆公式,违背了统计学的特点及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中引入统计学思维导图,经实践证明,有利于学生掌握统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在市场营销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首先,变异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采用统计方法,可以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从而对营销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假设加以科学的验证。其次,结合统计学的知识,可以针对企业的特点,开展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描述,明确销售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医药市场营销的相关专业中,普遍开设了统计类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经常不知从何入手,教学内容主要以记忆为主,违背了统计学科应用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方法的创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我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效果。 1 统计思维导图 统计学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将各级各层的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的

层级图形表现出来,把关键词和图形、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脑的机能,利用记忆、思维等规律,协助人们对问题进行学习和理解,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 2 统计学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采用了PPT 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直观,能通过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其同样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吃力,跟不上授课的进度。而且,多数幻灯片对于学习内容的排列方式是线式的,不符合人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统计学与一般的理科学科有所不同,它的知识自成体系,有逻辑,有层 次,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统计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及创新。 2.1 思维导图在统计描述中的应用统计描述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统计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统计学中,经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揭示和反映原始资料的数量特征和信息。在药学营销问题中,如果需要对理论问题加以验证,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经过严谨的统计设计,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筛查或转换,然后就可以通过统计描述的方法来总结这组数据的一些重要的特征,使得实验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晰,便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描述可以是直观的图表,也可以是客观定量的计 算,无论是何种方式,都需要根据数据的类型及分布的类型等因素进行适当的选

大数据时代思维导图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不是样本而是全部小数据时代的随机取样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谷歌流感趋势预测分析美国整个互联网检索记录,可以推测到某个城市的流感状况L y tro 相机 记录整个光场里的所有光,具体生成的照片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乔布斯癌症治疗对乔布斯DNA 、肿瘤DNA 全测序,根据其特定基因组成按需用药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谷歌翻译虽然搜集的有错误翻译,但巨大的语料库优势完全压倒了缺点,使其好于布朗、微软的班科和布里尔、IBM 的C a ndide F a c e bo o k 等社交网站 由用户随意贴标签分类照片象棋残局1 w o rd 语法检查 1 更混杂的数据量而不是更精确的算法大数据不只是优于少量数据那么简单,而是能创造更好的结果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亚马逊推荐系统根据产品间的联系推荐,增加100倍销售量沃尔玛飓风来临前,将蛋挞与飓风用品摆在一起可增加销量基于相关关系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塔吉特与怀孕预测美国折扣零售商通过对女性消费记录分析,可以发现她是否怀孕,从而在相应阶段寄送相应的折扣券U PS 与汽车修理预测U PS 国际快递公司通过监测车辆的各个部位,提早更换需 要更换的零件早产儿病情诊断实时监测病人信息,提早预测感染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风险--让数据主宰一切的隐忧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亚马逊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微博窃听到了我们心中的TA f a c e bo o k 似乎什么都知道,包括我们的社交关系网 隐私被二次利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告知与许可、模糊化还是匿名化的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预测与惩罚预测犯罪并提前制止;老年人需要交更多保险费;这否定了人的自由权利、公平,无法独立选择和自由意识数据独裁过于信任、依赖数据掌控--责任与自由并举的信息管理个人隐私保护让使用者承担责任公司负有特定时间之后删除个人数据的义务保护个人动因反数据垄断大亨程序员监控大数据并保持透明度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一切皆可量化坐姿转化成数据孕育出一些服务和一个产业汽车防盗系统能识别是否是车主,不是需要输入密码,错误则自动熄火识别盗贼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识别盗贼提醒疲劳驾驶坐姿与行驶安全关系通过分析事故发生前的坐姿变化情况地板数据化适时的开灯、开门根据体重、站姿、走路方式确认他的身份监控商店人流量文字变为数据谷歌数据图书馆谷歌翻译沟通变成数据微博情绪数据化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人每天、每周的心情都遵循着相似的模式-2011.s c ie nc e 监听新微博发布频率预测电影成败分析微博数据文本,作为股市投资信号位置数据化G PS 通过手机预测交通情况处理来自手机的数据预测人类行为流感时期:通过分析每个人去了哪里见了谁,知道应该隔离谁,怎么找到他数据创新数据的价值不只是漂浮着... 数据再利用网页流量测量揭示用户喜好-Hitw is e 公司数据重组整合手机用户信息与癌症患者信息揭示手机是否增加致癌率-无关扩展数据利用零售店监控摄像头零售店监控摄像头除了安全保卫,还可以跟踪客流及客户停留的位置从而设计店面最佳布局、判断营销的有效性;最终变纯粹的成本为可增收的投资数据折旧及时剔除失去基本用途的数据,如亚马逊推荐系统一般不用用10年前客户买的书来进行推荐数据废气利用谷歌根据用户点击的搜索结果所在的位置来更正排名,将更相关的提前谷歌拼写检查反馈系统通过用户自行更正的搜索词、或点击显示正确拼写的页面来完善相比微软创建维护词典库更先进,变碎屑为金粉开放数据开 放政府数据的倡议响彻全球;私营部门社会对数据的利用更具创新性;数据的价值不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数据、技术、思维三足鼎立数据拥有者数据拥有者可以选择将数据授权给其他公司,如ITA S o ftw a re ;可以自行开发分析,如M a s te rCa rd ; 大数据技术公司微软Am a lga 系统,减少病人再度入院、大数据思维公司与个人20岁的克罗斯与四个朋友创办了F lightCa s te r 预测航班晚 点数据中间商 结语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而是参考答案,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完全被替代。世界不是贫乏规整的惨象,而是纷繁复杂的,天地间存在的事物也远远多于系统想象 大数据时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讲解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讲解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阅读书籍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1、构建框架 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2、录入重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3、调整方式 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绝对不关心作 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4、论证引入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时候就是该细化的时候了。 5、细化语言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 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 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6、处理杂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 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并不相关。 7、内容归档 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 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数学科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数学科 活动2 >> 文本案例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教学设计:姜金族【版本信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之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了函数变化率与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计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并做到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并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在给定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提高运算求解能力以及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与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教者使用思维工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充分发挥课堂的效率最优化。 【本节知识结构】 图1 知识网

【教学设计导图】 图2 教学构思 课题:1.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思路(思维工具:目标分析法、可能性分析法、优先分析法): 首先,确立整体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教者计划把本节课设计成探究课,突出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训练。 其次,围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充分考虑多种目标可能性的基础上,优先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以及在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的概念。 2、结合图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会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会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 3、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图形结构美,提高学习热情. 重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教学步骤

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风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二、目标导向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数据收集(一)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成简单的统计表;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风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课时重难点重点:经历收集和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你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学生回答)(2)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来组织个比赛好吗?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学生解放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3)意见不一致,这该这么办呢?(学生解放发表意见,老师适时导入)(4)收集一下数据,收集什么数据呢?(学生:最喜欢的运动)(5)引入新知:数据收集。 二、揭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手把手教你数据分析全流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064260.html,/ 手把手教你数据分析全流程 听到数据分析,很多竞价小编都会干到头很大有没有,正因为头大,所以我们才应该针对这方面去多种练习,一直练到什么时候拿到这个数据分析的任务感觉得心应手的时候正是我们成功的时候。 下图是某账户的营销数据。从你的角度看,你会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 分析好之后,你便可以带着自己的答案看下去。 确定目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是为了什么? 降低成本,增加对话、增加流量质量...等等。 但其实,最终我们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目的:增加转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064260.html,/ 那我们在分析时,便可以基于这个目的来出发。 发现问题 既然明确了目的,是增加转化,那便可先从结果出发。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线索是逐步上升,但线索成本并没有下降。 那...从结果分析来看,我们的获客成本是较高的。 分析、确定问题 线索成本高,要么是因为我们的均价高,要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对话率低。 但从对话率来看,它的数据我们可以接受,说明流量质量没问题;点击率略微下降,均价居高不下,所以导致对话成本也是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 那,由此可以确定:对话成本高从而导致了一个线索成本的问题。 分解问题 确定了问题,我们就要分解问题。 建议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草稿或电脑上罗列出一个思维导图。 对话成本高,我们可以从两点来解决: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064260.html,/ 1. 降低对话成本 2. 增加对话量 降低对话成本 降低对话成本,要么降低整体点击均价从而降低成本,要么提高对话率,以量取胜。 降低整体点击均价:我们可通过筛掉那些均价高、转化低的词来达到这一目的。 提高对话率:对话率往往和一个流量质量、转化引导有关系。那我们便可通过对以下四点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自身影响对话的一个薄弱之处。 抵达分析 承载分析 转化能力分析 流量质量分析 增加对话量 增加对话量,不过就是一个增加流量质量和流量数量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增加流量数量的同时,筛选出垃圾流量。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分词来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最初的目的是增加转化,那么便可先筛选出转化较好的词,然后进行分类。 均价高转化好:先加词,拓量之后优化创意,来控制流量。 均价低转化好:利用提价和放匹配相结合。 操作执行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5]。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所需时 课内共5课时,每周5课时;课外2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从《标准》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 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 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据此,本单元设立“统计调查”“直方图”两个专题。 专题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和问题3介绍了抽样调查。 专题二: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基础。 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调查、讨论、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

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 2、认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了解组数、组距和频数布表的概念,能够读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所包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统计调查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特征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读图能力,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 2.能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体会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

思维导图++案例分析

第一篇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木器厂房防火案例分析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三级的丙类厂房最多允许层数为 2层。 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消 防车道与厂房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 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尽头式 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 ;供重型 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消防车道路面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 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 与停靠的要求。 附设在该木器厂房内的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和通 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不低于1.50h 的楼 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相关规定 增加1倍。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 面积的1倍计算。 案例2 皮制品仓库防火案例分析丙类仓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丙类仓库中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其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4.00h 。一、二级耐火等级仓库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 应低于1.50h 和1.00h 。 (1)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 (3)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4)消防车道与仓库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5)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6)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 ;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x18m 。 (7)消防车道路面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8)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毛皮制品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0h 的楼板与库房隔 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 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厂房耐火等级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3000m 2)构造防火防火分区木器厂房耐火等级构造防火消防车道丙类仓库内办公室、休息室布置 皮制品仓库

思维导图经典案例--如何画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1. 最重要 把握什麼? 2.需要準備 什麼? 3. 怎麼畫? 捕捉腦/圖間的思維 流動互動 聯結 讓腦內/內在 資 訊自由的延伸疏展 只要把握基本原則: 自由度 & 流暢度 畫的好不好不是重點 一般工具 紙 最好白紙 或任何可以書寫的紙筆多種顏色書寫筆 修正帶 修改用 取代工具 電腦/ Mind Map 軟體 白板/ 白板筆 ..... 畫Mind Map 的心情 & 意願 試試看的心 不做任何的預期,看看會畫出什麼? 讓心緒/思緒在紙上自由的遊走! 補捉腦中資訊 出來什麼寫下來、畫下來 用關鍵字 腦會聯想,不用全記 突顯資訊 運用圖像 儘量分支對比顏色粗體字 加框/加邊 捉不到 算 了 捉下一個 最後總會回來的 想不出來停下,做別的事 出去遊盪一陣子 腦需要一些化學反應(醞釀)的時間 再 想! 想出來後,給自己一點掌聲 不要管 這樣畫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畫符不符合規則? 應該用什麼關鍵字? 分支擺在這裡對不對? .................. 如何畫Mind Map ?(1)

4. 小竅門 5. 手畫 V.S. 電 腦 有順序的畫空間利用比較好順時針 或反時針 分支的要有 曲度 不要直線 書寫空間較大 運用圖像 生動 易於聯想 和感覺連結訓練右腦 表達文字以外的訊息 留白 清爽、清晰 用顏色 生動、有生氣 給自己一點新鮮感 如何用關鍵字? 自然即可 who, what, when, where,whey, how...用問句當分支主題 一頁寫不下怎麼辦?另外寫一頁,編頁碼 將分支當主題,另畫一頁分支有錯怎麼辦?用連結線修正註解、說明 如何畫圖? 補捉腦中影像,畫出來 不會畫圖怎麼辦? 只用文字、不畫圖 剪貼、描繪 練習畫圖 愈畫愈煩怎麼辦?問最關鍵的是什麼?用正向字眼 腦太快,手較慢→調整協調性 手畫 不用解字,更流暢 手腦間距更短補捉思緒較快 較隨心所欲寫字畫圖 顏色 聯結 .... 較人性/溫暖毫無頭緒時較適用 擴散度低 電腦要有電腦 & 軟體 較有組織、邏輯性 便於修改 擴散性高 需要思慮周密時使用 適用於組織想法及資料 較冷感 如何畫Mind Map ?(2)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单元设计 适用年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级 所需时 课内6课时,课外2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按照统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顺序展开统计内容。尤其是讨论和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这两个环节。具体地说,第1节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然后从事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该活动揭示统计的过程、环节,并引出数据是如何收集的问题。第2节讨论由于调查对象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通过前两节,完成了数据收集工作,从第3节开始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频数直方图的制作,并能从所学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应的信息。第4节将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的特点,寻找各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同时也将帮助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获取准确的信息。 本章的数据收集必须通过活动来完成,为此本章注意了素材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也注意到素材的延续性。学

生只有亲自经历这些活动,对实现这一目标才是有帮助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理解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 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的蕴涵的信息。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展示数据。 会制作扇形统计图,频数直方图,直观有效地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

思维导图案例设计教案资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媒体】 投影、实物展示台(或者相机) 【教学方法】 1、鉴于五年级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形象思维,我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交流、探索,让他们通过用纸笔画思维导图进行积极思考。 2、大胆地引入开放题设计方案,力求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使他们的思维插入上翅膀,并且能透发讨论和交流激发创新意识。 3、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课前演讲,师生点评 2、谈话引入课题 (二)生本导学 1.自主阅读 各人把自主阅读时已获得的资料、信息和个性化理解画在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中; 2.小组交流、讨论 用思维导图呈现各人的阅读理解,提出疑问,并认识、记忆那些较为重要的内容; 3.小组合作 分线条在黑板上或白纸上,绘制成为一个代表集体智慧的阅读思维导图。 在这过程中,每个组员的见解都得到了发表的机会,提升了个体的团队归属感和合作感。共同讨论时,又会产生更多新的理解。合力完成的思维导图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交流展示 用相机拍下来,然后投影到大屏幕中,展示学生作品,在把握课文整体脉络的前提下,发现学生思维的不同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5.质疑释疑 为什么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 6.训练点拨 读了这一篇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很多,把你得收获练成一条简洁的语言,写到你画图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及思维导图 作者

平行四边形面积及思维导图 作者:孙淑萍 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3.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感受公式的确定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计算。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展示公路两侧种植的草坪形状。 2.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揭示课题,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引入新课,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一理念,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下一步探究知识做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猜想: 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谁来大胆的猜想一下? 2.验证: 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探究工具,剪一剪,拼一拼,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想一想,该怎么办?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师:想好的同学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想办法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不会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再不会可以咨询老师。 (3)全班研讨: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是怎样剪拼的。

(学生到展台演示拼摆过程。) 预设: 生:沿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作高,沿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平行四边形沿中线对折,过中线的两端点向底边作高,剪开的两个小三角形左右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 师:(点击课件)刚才同学们是这样剪拼的,有的过一个顶点做一条高,沿高剪开,然后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有的沿任一条高剪开,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还有的沿中线对折,从折线的起点向底边做高,沿高各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左右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3.概括模型: 提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谁来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研讨。 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不是象这位同学说的这样呢?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闪动) 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生说师板书用不同颜色的笔)

数据分析思维导图与步骤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感觉跟我分析时的思路差不多,于是想模仿写一篇游戏方面的。我的数据分析都是自己长时间磨练出来的,没有什么高明的老师指点,只求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懂什么数据模型,只求方法简单实用。 三部曲的前提是你对工作有热情,愿意去钻,如果没有热情纯属白搭,有低潮的时候就不太看数据,就算看也是草草而过,没有心情去深究。所以有热情才谈得上数据分析。 第一步:宏观数据 宏观数据是每天都要观察的数据,例如全服的人数(注册,在线,登陆,充值,消费…),钱数(充值数,消费数,ARPU…)。 看这些数据是为了发现“异常数据”和“趋势数据”。 异常数据:就是某些宏观数据的突变,这个时候问题已经发生。能够短期内对数据造成较大影响的问题比较好发现,也比较容易解决。下面一步就详细说明。 趋势数据:数据变化较平缓,但是有一种趋势,我们要利用对我们有利的趋势,减弱对我们不利的趋势。这种数据可以指导长期计划,同时这些数据下也会藏着较隐蔽的问题(此类问题不容易发现,不容易解决)。 第二步:细分数据 当发现异常数据的时候,我们知道有问题,想要知道什么问题,必须细分数据,层层深入。 细分的维度无非就是:付费额度,等级,服务器,消费点,时间点… 我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大致写了一些细分的思路。

(点击可放大) 有了思路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得到想要的数据?! 在有数据的情况下,多花时间,多花心思,一定能有所收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细分的时候不要加入任何主观的判断,直接就论断出原因。这样就无法再细分下去,无法发现问题的根本。 第三步:结合数据,主观分析 很多时候,数据只能告诉我们一些现象,但是最终的问题原因我们无法从数据中得知,只能通过自己对游戏,对玩家的了解来做一些判断(建立在数据之上),下面是主观分析的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初二数学第四章思维导图

初二数学第四章知识点初二数学第四章思维导图 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条。从n边形 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三、矩形 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案例分析讲解学习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教案及案例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同时又颠覆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典型,所以加以简要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重点) 【课前预习】 给学生下发如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分解得到上图,图中一级节点有4个,分别为燃烧的现象、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根据教学要求标注学习内容重点。又通过第二级的提示性分支让学生回顾铁丝、蜡烛燃烧时的现象,为给出燃烧准确定义做铺垫。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均画出3个分支留白,作为课文阅读的一种提示。其中灭火的原理给出关键词“概括性”提示学生总结灭火原理的概括性说法。 这样的预习思维导图,兼具引导性和概括性,让学生的自主预习阶段有明确的学习思路,改变了枯燥读书,难以寻找重点的低效学习状态。同时通过铁丝和蜡烛不同种类物质的燃烧,提示同学们关注发光放热现象,注意到燃烧不一定有火焰这一事实。燃烧和灭火条件的末端分支均为三个而且标出1,2,3项目序号,激发出学生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相对应的思维方法。同时灭火原理中的特别提示,便于同学们联系书本把灭火原理进行整合概括得出灭火原理本质上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的一般性结论。

【课堂教学】 导入新课后布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定义。布置以下三道习题,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燃烧,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2.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涉及燃烧的有哪些?这些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根据上面的分析燃烧现象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什么? 目标1看似三个问题,实际上可以总结成一个关键词,就是燃烧。学生从“燃烧”这一关键词出发绘制思维导图在完成1,2习题之后,对思维导图进行整合就可以初步得到燃烧的定义。再加之课前进行过预习,完成目标1水到渠成。下面是我按照某学生手绘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的例子: 经过课后与该同学探讨,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该同学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以及思维发散的过程。因为需要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该同学从关键词“燃烧”出发,首先想到了与之对应的课堂上学过的反应,这恰好是第2道思考题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