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课件背景资料

概述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设计

(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2)采用敞肩。

(3)单孔。

(1)桥址选择比较合理,使桥基稳固牢靠。

(2)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

(3)在保持大桥稳定性方面采取了许多严密措施。

(4)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

三绝

(1)“券”小于半圆。

(2)“撞”空而不实。

(3)洞砌并列式。

桥联

对联:

望之如月出云,长虹饮溪。

上联:水从碧玉环中过;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驾石飞梁尽意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

河,名叫洨河。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鲁班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柴荣独轮车的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赵州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赵州桥》 学习目标 ⒈理解“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准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 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 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⒊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相 关桥梁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很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 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⒉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 的桥梁,古人有很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 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 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很多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 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全长应为64.4米],桥面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券,读“xuàn”]净跨37.37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赵州 桥由隋朝石匠李春主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赵州桥的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弓形的,因而大拱上面的 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一般桥都有桥墩,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洞,都采用半圆形的弧,桥洞的高一般是这段桥身长度的一半,这样 桥才稳固。赵州桥如果只用一个桥洞,桥洞两边架桥墩,那么桥洞就 得高25米(因为桥长50米),车马行人过桥就会像爬山一样困难。 而要想降低桥的高度,就得多修几个桥洞,多造几个桥墩。这样既费工,又费料,桥下行船也不方便。(因为当时造桥全用石料,但那地 方石料不易取得,所以造什么样的桥才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就需要 精心设计和建造。) 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实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因为李春及其他工 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 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的资料

赵州桥的资料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 2 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东民谣) 这“潮”,指的是潮州;这“桥”,说的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居闽、粤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等同居中国名桥之列,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

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简介 摘要: 历经千年的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本文主要从赵州桥的建造背景,使用功能,受力特性,建造技术及社会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并指出了石拱桥的一些缺点及改进办法。 关键字: 赵州桥敞肩式力学性能历史地位 一、赵州桥的背景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波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至公元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全长64.4m ,净跨37 02m ,弧矢7.05 m 。弧半径27.7 m ,大弧拱的二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伏拱.两小拱的半径分别为2.3 m 和1.2m ,跨度分别为3.81m 和2.85m。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 敞肩式的结构赵州桥建成距今已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7.6级地震时,这里也有4级以上地震,而赵州桥却完全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屹立千年不倒。 赵州桥自重2800吨,但是是赵州桥的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高1.55米的桥台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人们脑海里,这是人类造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赵州桥课件背景资料

概述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设计 (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2)采用敞肩。 (3)单孔。

( (1)桥址选择比较合理,使桥基稳固牢靠。 (2)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 (3)在保持大桥稳定性方面采取了许多严密措施。 (4)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 三绝 (1)“券”小于半圆。 (2)“撞”空而不实。 (3)洞砌并列式。 桥联 对联: 望之如月出云,长虹饮溪。 上联:水从碧玉环中过;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驾石飞梁尽意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 河,名叫洨河。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鲁班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柴荣独轮车的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三年级语文下册《赵州桥》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三年级语文下册《赵州桥》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写作背景】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种用词精确,结构清晰的范文,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即上承“词句训练”,下启“段的训练”,所以其教学重点在抓主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感悟的基础上,再加大对段的训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李春与赵州桥 李春是中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最伟大的 杰作,这个浓缩了中华人民智慧晶的标志性桥梁,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 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赵州桥的敞肩圆弧拱 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敞肩圆弧石拱桥, 已经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 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 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舟船在桥下航行,人马车辆从桥上驶过,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为洨河两岸人员来往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座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仍巍然屹立在洨河上。 解放以后,赵州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对这一古代大桥进行了彻底维修,以保持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赵州桥已成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 11 赵州桥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第3自然段是怎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写作: 能用上“世界闻名”等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的设计以及这种设计的好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人文主题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3自然段是怎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 2.上网查找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2.导入: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桥构成了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并参加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谁知道这座桥的名字?请同学们欣赏它的雄姿吧! 3.课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并请大家说一说:这座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雄伟、坚固、美观……)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去参观赵州桥,领略这座桥的飒爽英姿吧! 4.板书:赵州桥。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表格,学生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赵州桥。 (1)学生互相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随机正音:“计、济”是同音字,要注意区分;“史、智”是翘舌音,“拱、匠、横”是后鼻音。尤其要注意多音字“爪”,在表示猛兽、猛禽的脚时读zhǎo,表示小动物的脚时读zhuǎ。 (2)学生读课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

中国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主要内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赵州桥的背景和历史 2.概述赵州桥传说的主要内容 3.分析赵州桥传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总结赵州桥传说的意义 正文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赵县境内,横跨赵家河,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石拱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8 年),距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古桥之冠”。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代工程技师李春,他运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使得赵州桥历经千年仍然屹立不倒。 关于赵州桥,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赵州桥所在的地方并没有桥梁,人们过河要靠渡船。有一年,河上发了大水,渡船被冲走,数百人溺水而亡。当地的一位善良的农夫赵大伯,为了救人,奋不顾身跳进激流,不幸也被洪水卷走。 赵大伯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派来了一位神仙,在赵州河上修建了一座美丽的石拱桥,以方便人们过河。这座桥就是赵州桥。从此,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过河的危险,赵州桥也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和象征。 赵州桥传说的主要内容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它体现了民间对英勇行为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传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赵州桥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赵州桥传说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首先,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如英勇、善良、助人为乐等,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具

有积极意义。其次,赵州桥传说反映了古代民间对建筑技术的钦佩和对玉皇大帝等神话人物的信仰,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总之,赵州桥传说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的一部分,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更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中国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主要内容 摘要: 一、引言 二、赵州桥的传说背景 三、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四、故事的主要情节 五、故事寓意及影响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赵州桥,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赵县境内,横跨赵家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自古以来,关于赵州桥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为这座古老的桥梁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本文将详细讲述中国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主要内容。 二、赵州桥的传说背景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61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开敞式石拱桥,对世界桥梁建筑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赵州桥的传说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勇敢。 三、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1.李春:赵州桥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据传为隋代著名工匠。

2.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故事中的主要推动者。 3.鲁班:古代神话中的著名木匠,被尊奉为工匠之神。 四、故事的主要情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赵州地区有一条宽阔的赵家河,河水湍急,给两岸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方便交通,当时的隋炀帝命令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一座桥梁。李春经过一番考察,决定采用先进的石拱桥技术,设计出了赵州桥。 在建造过程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化作一位老者,前来考察李春的技艺。他要求李春在桥上刻上一道符咒,以保佑桥梁坚固耐用。李春答应了张果老的要求,并在桥上刻下了符咒。然而,在符咒刻完之后,张果老发现李春并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将符咒刻在正确的位置,于是决定考验一下李春。 张果老邀请李春参加一场工匠比赛,比谁能建造更坚固的桥梁。李春答应了张果老的挑战,并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在比赛当天,鲁班也前来观战。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李春最终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智慧,赢得了比赛。张果老见状,对李春的技艺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并亲自将符咒安置在赵州桥的正确位置。 五、故事寓意及影响 赵州桥的传说故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勇敢,展示了他们在桥梁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故事中的李春、张果老和鲁班等角色,不仅是民间传说的形象,更是古代工匠精神的象征。赵州桥的传说故事,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结论

赵州桥教案配套课件

赵州桥教案配套课件 教案题目:赵州桥教案配套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赵州桥的建造过程,掌握一些古代建筑工艺和技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赵州桥的建造过程和历史背景; 2.理解赵州桥的独特设计和建筑工艺; 3.学习赵州桥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 1.赵州桥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互动式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3.学生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简要介绍赵州桥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 1.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赵州桥有更深入的了解;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赵州桥的认识和疑惑; 3.给学生分发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4.通过展示古代建筑工艺和技术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独特设计和建造过程; 5.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拓展: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让他们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了解; 2.学生利用互动式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自己研究的古代建筑,与全班分享;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总结: 1.回顾赵州桥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

延伸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著名的古建筑或博物馆; 2.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建筑工艺; 3.引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分享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深入了解。评估方法: 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检查学生对赵州桥相关问题的回答和理解程度; 3.评估学生在延伸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提示: 1.教案中的活动可根据具体班级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从历史与文学角度解读《赵州桥》教案

从历史与文学角度解读《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这座古老的桥梁,不仅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一。无数文人墨客在历史沧桑中留下了对赵州桥的怀念和赞颂。而今天,我们来从历史与文学角度解读陈纳德先生的诗作《赵州桥》。 一、赵州桥的历史背景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赵州镇境内,是晚唐赵匡胤时期所建。据《赵州桥记》记载,赵匡胤大中祥符四年(1001年)筑桥于此,当时名为“横桥”,是为了便于水运运输。赵州桥全长217.56米,拥有62个石拱,因其独特的连通形式,被誉为“大中华桥”。赵州桥的建造不仅解决了水运交通的问题,也便于长城的修建和保卫北方的重要关口。 赵州桥以其庄严典雅、古朴沉稳的石拱桥风貌著称。其巍峨壮观的桥身、石拱、铁索、亭台、碑刻等建筑形制和细节工艺,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汗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同时,赵州桥也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从北齐、北周时期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留下了对赵州桥的记载和传承。 二、文学名篇《赵州桥》的创作背景

中国古典文学中,赵州桥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主题。作品《赵州桥》就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这首名篇由英国传教士陈纳德先生于20世纪初期创作,其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陈纳德先生在中国传教期间,曾来到了赵州镇,并在此观赏了赵州桥。面对这座独特的古桥,他深入的感受到了赵州桥的沧桑与厚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 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在汉口之战期间创作的。当时,陈纳德先生作为一位传教士,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伤痛,心中充满着一份对和平的思考和追求。当他回到英国后,想起了赵州桥和汉口之战期间的种种,便萌发了创作《赵州桥》的想法。 以上说法虽然无法确定哪一种是真实的,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到陈纳德先生以赵州桥为灵感,创作出了这首触动人心的诗歌。 三、文学名篇《赵州桥》的文学价值 《赵州桥》以其清新朴实的文字表达,抒发了对赵州桥与中华文明的热爱和景仰。陈纳德先生用平淡而有力的语言,铺陈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将读者带入到了赵州桥这个历史、文化的地方。这首诗不仅带有强烈的情感和思考,而且凝结着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执着。 在文学史上,这首名篇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代表。它在诗学形式和措辞上的创新,深受诗歌爱好者的推崇和欣赏。《赵州桥》不仅具

教案二: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之一,《赵州桥》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见证,承载了古人对于历史怀念和感慨的情感。 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歌的作者,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王之涣,《资治通鉴》中的辑录和《书断》记载,曾任唐中宗、唐睿宗两朝的上书房学士,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描写细腻,清新雅致,颇具古风之美。而《赵州桥》这首诗,更是凝聚了他对于时代的热爱和思考。 那么,《赵州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这首诗歌的背景是发生在唐代的加急州赵县一带的大旱灾,由于缺水缺粮,导致当地百姓处境极为艰难。而当时唐宫内部的宫廷官员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使得灾情越发严重。直到某天,唐代宰相李德裕率领文武百官千里迢迢而来,视察灾区的情况,并通过劝慰和扶贫政策来缓解当时的灾情,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这时,《赵州桥》也应运而生。王之涣通过这一作品,抒发了自己对于故乡人民与时代状况的怀念和感慨,同时对于李德裕等人的抚民政策表示褒奖和感谢。在诗中,他以赵州桥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于祖国的依恋和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官员和民众之间紧密的联系,感慨天下之大,唐朝祖国之美。 正如王之涣所写:“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他通过对于自然景象和城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与时代的怀念和情感。 除此之外,这首诗歌在历史上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人文精神的诗歌。在王之涣的笔下,“赵州桥”成为了人文关怀的象征和感人至深的代表作品。它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漫着对于祖国和故土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动所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而在当代,这首诗歌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关注灾难和不公,表达我们对于家和故土的眷恋,同时也提示我们,在时代变革与文化流转的底层,历史事件与文化情感的互动是一道无尽的风景线。 因此,对于这篇关于了解《赵州桥》历史背景的文章,我们应该不断探究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当代为我们所用,进一步发掘出古代文学的奥秘和价值,使其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和附加价值。

部编三下赵州桥 公开课课件

部编三下赵州桥公开课课件 部编三下赵州桥公开课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理解其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感受赵州桥的魅力,激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赵州桥的基本情况介绍 2、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分析 3、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步骤 1、导入: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赵州桥的外观和结构,引出本文的主题。 2、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时间、地点、设计者等信息,引出赵州桥的历史背景。

3、建筑特点和分析:通过阅读课文和展示赵州桥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工程技艺,并分析其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创新之处。 4、历史地位和影响:通过讲解赵州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5、总结:回顾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历史地位和影响,强调赵州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地位,理解其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难点: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工程技艺和文化内涵,感受赵州桥的魅力,激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些练习题,例如填空、选择等,以检验学生对赵州桥的基本情况和建筑特点的了解程度。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就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赵州桥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赵州桥的图片、资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演示、互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赵州桥的相关知识。 2、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反思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延伸 1、阅读相关文献: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赵州桥的文献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赵州桥的理解和认识。 2、进行实地考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前往赵州桥进行实地考察,以增强学生对赵州桥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3、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赵州桥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年级语文赵州桥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语文赵州桥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语文赵州桥知识点 字词: 雄伟坚固美观雕刻缠绕遥望双龙戏珠游动智慧才干遗产 重点句子: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地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地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赵州桥地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地特点和其好处。体会作者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了解有关桥地知识,查找赵州桥的资料。课件。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古代建筑。你知道中国古代有那些著名建筑? 2板书课题:赵州桥。课件出示,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介绍课前查找的资料,对赵州桥的设计者及赵州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A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B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C独体字应查的部首:“击”:应查“一”部。“且”:应查“|”部。 D区别形近字,口头组词巩固。 2.读课文。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带着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三学习第1自然段。赵州桥优质课教案设计 1.自学第1自然段,这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赵州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1

《赵州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 式)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赵州桥》第二课时 学科语文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 相关领域阅读 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的思考) 教材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排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说明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古人在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三篇说明文,分别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通过这些内容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第一学段(1-4册)中,教材中已经渗透有关“关键词句"的语文要素,如第三册第六单元“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第四册第六单元“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此外,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赵州桥》一课介绍了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一座著名石拱桥——赵州桥。全文结构清晰,表述准确,语言虽平实却充满感情,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中,可以重点让学生理解“横跨"“创举”“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以及通过“既……又……”“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导学案及知识点

11.《赵州桥》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1.在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 出示:各类桥图片 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 3.这些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并参与修建的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3.欣赏赵州桥图片 4.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一同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5. 板书课题:赵州桥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县、拱、济”等11个字,会写“赵、省、县”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爪”。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学会用关键词介绍赵州桥。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字词运用 (一)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zhào shěng xiàn jiàng shèjìshǐ 赵省县匠设计史 chuàng jǔqiězhìhuìlì 创举且智慧历 指名学生领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重点指导写“设”字第四笔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辨析“县”字方框里面是两横,而不是三横。 (二)读准词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