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潘新和)

“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潘新和)
“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潘新和)

“写话”“习作”与“写作”辨正(潘新和)

新课标的阶段目标,在书面语表达的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3-4年级)、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课标的制订者的初衷自然是好的,是想作教学梯度的区分,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但由于这些概念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淀了种种分歧的见解,在教学实践中也曾产生了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区分的利弊作进一步的探讨,使之真正有利于教学与学生的书面语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先说“写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写的是什么“话”?二是“写话”与“写作”是一回事吗?

第一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写话”自然写的是普通话。但问题随之而来,“写话”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普通话还远未普及的国家中,刚刚入学的小学生相当部分说的还是方言,还未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当他们被告知“写话”时,首先在他们脑子中反应出的必定是最常使用的话——“方言”,而不是对他们来说还较为生疏的普通话。“写话”这一概念,对不论操何种方言的孩子都可能造成误导,他们会以为只要根据自己所讲的“话”“写”出来就成,就是“写作”了。

假设小学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话”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写话”与“写作”是不是就是一回事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就对这一问题有过争论,而且多数学者都十分关注“写话”与“写作”的差异。例如朱自清先生说:“写的白话不等于说话,写的白话文更不等于说话。写和说到底是两回事。”“说的白话和写的白话绝不是一致的;它们该各有各的标准。”“朱光潜先生也指出了“作文如说话”这种见解的“语病”,从普遍意义上断言“说”与“写”在各国都是不一致的。“吕叔湘先生也谈到过“语言”与“文字”的差异。

固然,“说”与“写”也有相似点,但是毫无疑问,在“写”的教学中,尤须注重的不是二者的相似点,而是相异点,应注重“写”的特殊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观念。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都需要培养语感,然而两种语感是不一样的。“说”的语感,是建立在口头交际简明性、交互性和现场性之上的,“写”的语感,是建立在书面表达的可悟性、严谨性和间离性之上的。“说”的语言一般来说应通俗易懂,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写”的语言则可俗可雅,有点艰深隐晦也无不可;“说”的语言较为粗疏简陋、可以随意应对,听得懂就好,可以较多地使用“口语”语汇,“写”的语言得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注重修辞,可以较多地使用“书面语”语汇。“说”的语言由于具有“现场性”,所以不妨煽情逗趣、机智幽默,注重听众的即时的反应,“写”的语言是让人读的,可以一目了然,也可以通过反复揣摩品味,慢慢读懂,一首诗甚至可以读上一辈子。“写”的语感对于一个“写作”新手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说”的语言一般没有严格的“体裁”上的区分,因此可以不拘一格地“随便说”;而“写”,不论写什么,首先考虑的就是用什么体裁写。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思维,就是一种“文体”思维。在写作中,没有什么抽象的语感,所谓的语感,都是在特定文体中的语感,是在“文体感”制约下的语感。一个没有文体感的人,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语感的。离开了文体感讲语感,就跟只说买一把“椅子”,却不说用来干什么一样,可能买回来的椅子是全无用处的,因为,现实中只有具体的“办公椅”“沙发椅”“躺椅”等,并不存在抽象的“椅子”。当今语文界开始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这很好,遗憾的是,当人们把语感的重要性提高到几乎是语文教学的惟一目标的地位时,只是基于意识到需要的是“椅子”,忽略了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放在哪里都适用的“椅子”这个常识。

“说”与“写”既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当小学生刚开始学写的时候,是使他们以为“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好呢,还是让他们了解“文章”跟“话”是不一样的,使他们获得一种新的表达观念、从而开始一种新的言语实践与探索好呢?我想答案是十分清楚的。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不但是从“写话”开始,而且是在“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的确粗糙简陋得就跟“话”一样,真成了淡而无味的“白话”文了。由于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不很清楚究竟“说”与“写”有什么不同,所以,学生纵然经过了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读了不少书,也将就着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但是始终难以形成真正的书面语的语感。

也许有人会说,“写话”无非是从“说”到“写”的过渡,使小学生较易入门罢了。殊不知,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观念,也是为了培养某一正确的观念的。要是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写作时就形成了“写作就是写话”的错误观念,这对他们的写作的影响很可能是将来哪怕花上十倍的时间也难以扭转的。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观念应先于技能,观念比技能更重要,就是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比让他们学会某些写作技能更重要,只有在正确的写作观念指引下的写作行为和形成的写作技能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即使是从“教法”上考虑,也不应采用可能导致形成错误写作观念的“写话”法。

再说“习作”。虽然在新课标中这个词只限于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则换成了“写作”,但是,在“习作”教学中形成的写作观念却不会因改换了一个名称而改变。究竟“习作”这一名称隐含着什么样的写作观念呢?

我们不妨对此做一番语用学的分析。“习作”,从语义层面看,是“练习写作”或“学习作文”;从语用层面看,意思就比较复杂,可以是“这是练习写作,不必当真”(教师)“这是练习写作,不必认真”(学生)也可以是“这是练习写的或随便写的,写得不很完美或自己也不很满意”(带有自谦或自贬意味,如把得意之作故意称为“习作”,称将优秀的文章发表出来的刊物为“习作园地”等);从语效层面看,事实表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习作”一词带给他们的影响主要都是消极的。它导致了写作训练中的虚假性,形成了“学不致用”的“伪写作”教学。

从教师的角度看,“习作”只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写的训练,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虚拟的写作,不是一种真正的写作。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就出现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三种不伦不类的“教学基本型文体”,这三种“文体”在实际写作中是不存在的。比如,学生在“习作”时学写的记叙文,一般是指写一些他们熟知的、得到老师认可的“有意义”的真人真事。这些文章既不是散文、小说、传记,也不是专访、通讯、报告文学。所写的说明文、议论文也是这样,实际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体叫做说明文或议论文,只有具体的科学小品、解说词、说明书或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学评论等。就是说,他们在整个“习作”过程中学到的是一种在他们将来的写作实践中根本不存在的文体。学习这三种“教学文体”惟一的用处似乎就是完成“习作”、应付考试,就跟科举时代教写八股文、试帖诗一样。因此,如果着眼于实际写作的需要,在教学中实在没必要让学生训练写“教学文体”,应该直接培养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或有实际效用的某一具体文体,培养真实的“文体感”。

由于“习作”是虚拟性的写作,是一种训练,为了训练的便利和考核的需要,就得由老师来命题,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作文。于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习作”行为与“写作”行为的相背离。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在教学情境下,“习作”往往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这一“假能力”被视为最重要的写作能力。从小学到高中,教师从应试的需要出发,费尽心机地“命题”,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应如何“审题”,训练他们要如何“审题”。的确,这是“应试”写作的最重要的一环,“审题”失误意味着满盘皆输。然而,在实际写作中,绝大多数的写作都是由作者自己来命题的,有的写作可以不必事先命题,到写完后再确定一个题目,甚至还可以标为“无题”,根本就无须“审题”。在写作实践中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审题”,而是发现、感悟、猜测、质疑等,这些该有的能力在“习作”这一概念的屏蔽下统统都被消解了,剩下的是一系列在“审题”框架内产生的相关的写作教学行为:立意、选材、谋篇、表达等。在这里,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主体性,成为教师的“命题”意图的揣摩者和体现者。学生经过十几年的“习作”,到头来居然不会“写作”。因为他们只“习”过“审题”,从来没“习”过“选题”。在大学生中,写作教学中自行命题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选题,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不能不归咎于中小学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的缺失。

从学生来看,“习作”除了造成根深蒂固的心理惰性外,还导致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的淡薄。“习作”是给老师看的,老师只代表教材与应试的要求,只要立意高远、文从字顺就好,在教学中,师生都不考虑文章的读者对象及其要求;而真正的“写作”是写给特定的读者看的,是要给报刊发表的。读者有各种阅读需求,报刊有各种编辑意图,那些在教师看来可以拿高分的四平八稳的模式化的“好”文章,在读者和编辑那儿,大多只有被揉成一团扔到字纸篓里的份儿。对大学中文专业的新生调查表明,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以往写作时从不考虑读者对象的状况,不考虑文章写给谁看,压根儿就没有发表文字的意识。因此,当他们上了大学,开始意识到写作要进人“流通”领域,要参与“市场”的竞争,要接受“消费者”的检验时,他们在应试写作上的自信顿时化为乌有,他们的写作显得十分困惑。笨拙与艰难。

还有一个与“习作”类似的常用的概念——“作文”,也应一并加以反省。由于它长期用于“写”的教学实践,一说“作文”,所指便是“练习”写文章,写的基本上就是那些四不像的“教练文体”,在语义上与“习作”相似,在语效上也与“习作”相似。可喜的是在新课标中已不再用“作文”这一概念来作为课程的名称,这表明制订者已经意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宜再继续使用“习作”“作文”或“写作文”这类可能引起观念性误解的概念。

窃以为语文新课标中还是统一用“写作”这个概念比较好。因为它约定俗成地指向书面语的创制与表现,有利于改变“写”的教学的虚假性,使教学与实践归于同一。这也是与新课标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完全一致的。

小学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设计

小学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李爱玲 课题:词语训练:怎样积累词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组词汇(名称、事物、动态)以及怎样运用词汇来表达。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搜集、爱记录、爱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品味生活,用心体会人和事,培养感恩自然万物的心态。 教学重点:词汇的积累 教学难点:描绘人与事物间词汇的区分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从我们开始学习拼音字母到简单的汉字,然后到词组,用词组造句,最后到写日记、写短文、写大作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什么很多同学一听到写作文,有的才思敏捷,下笔成文,很多的写作素材马上涌现。但也有很多同学抓耳捞腮,难以下笔,不知从何处着手。归根结底是没有在平时养成一个积累观察的习惯,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必须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学习积累,提高阅读量,扩展知识面,多说,多交流,多练笔。接下来我们开始按照上述的方法进入今天的学习环节。(要求每位同学先做自我介绍)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游子吟 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仲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母爱。 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习作教学中确实需要创设情境

习作教学中确实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使用阅读课上学习的技能,根据特定境的和读者群来实行写作。周子房教授在“功能性写作学习”中举了一个例子: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用语言描述组内同学面部特征,再与另一组交换文稿,然后凭文稿找人。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获得“抓住面部特征写人”的写作技能不会太难。 我创设了一个“介绍暑假好去处的情境”,如下: 我给大家介绍暑假的一个好去处———杉木河。 杉木河水源来自当地原始次森林,绿树葱葱,泉水澄澈,无任何污染,对某些皮肤病,还有一定的疗效呢。在这清泉碧水里漂上三四个小时,你会发现身子更洁净,得脚气病的脚也不痒了。 那是一个幽静的山谷,碧水环绕,青山相对,仿佛就像一幅彩色山水古画,使看得人又兴奋又舒心。刚开始是“艇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的美妙境界,可迎面而来的是惊险!刺激! 进入急流河段,看着一条条船从几米的高空冲下来,听到船上的人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我的心很紧张了。终于轮到我们的船冲下去了。我们紧紧地抓住扶手,船飞快地往下冲了。“啊!”女儿尖叫一声,只觉得风呼呼刮过耳边,我们的艇一下被冲入了激流里,水花四溅,身上的雨衣形同虚设,一阵阵冰凉的水瞬间湿透了我们全身,霎时,我冷得直打哆嗦。白色的浪头汹涌,水花飞溅,“啪!”“啪!”橡皮艇在和岩石间激烈碰撞,我们死死抓住橡皮艇的抓绳,突然碰上一块石头,橡皮艇猛然跃起,又重重跌落…… 当我用语言描述时,学生被吸引了。 之后,你们想去吗?学生表示想去。那你能介绍你熟悉的一个风景优美地方吗?通过你的描述,让大家仿佛看到了那地方。学生立即带着兴奋小声说起来。我说出建议:为了让大家介绍的更精彩,同学们先打个草稿,然后在实行交流。看谁介绍的地方最能吸引大家。

写话、习作

写话、习作目标序列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非常重视:1、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提出要求,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词语写下来。3、把学生看到和想到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观察图片说句子,并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小学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1通过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词写句,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2根据具体情境,会说写疑问句和感叹句。并对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了,在培养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不是一种负担。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目标是: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因此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我让学生用拼音写一句话,不限内容。学习写生字时就用学习的生字(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写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事情,甚至是一条短信也可以。结果学生的兴趣很高,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每天不用我布置作业学生早早的就完成这项作业了。其实在写话中学生不仅有了乐趣也养成了一种好习惯,那就是乐于写话并且留心周围的事物。慢慢的大家总结出要写一句完整的话要交代清(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我感到很欣慰。到了中段,习作教学把写话教学提升了一个坡度。三年级就是一个转折期。好多孩子犯了难。针对此情况我从一句话加成了三句话慢慢变成一段话。而且我会在每天早读时间留五分钟时间讲讲我们周围发生的人或事或我对某一广播的看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将你看到的人或事写下来,这样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也让学生有话可写。通过我的鼓励,讨论孩子在交流中丰富知识,获得方法。 总之,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评价,我觉得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的评价要多鼓励。我爱写范文,也能起到示范的作用。遵循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从小抓起,扎扎实实做好训练,相信许多习作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1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口语交际教学因素,在阅读感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口语训练,加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联系,使它们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训练整体化、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的特点 1、有效性 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据此合理地选择、组合学习材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路径与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主动、有效的学习情景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应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有实效,首先应有明确目的,其次要有指导过程,根据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预设进行指导。 2、统一性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整体性 阅读课中进行有效的写话,口语交际训练,不是游离课文之外去另起炉灶。阅读课中的写、说应与读、思紧密结合。理解、感悟是写话、口语交际的基础,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写话,口语交际,是有感而发的写与说,是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写话、口语交际是理解、感悟的方法、过程,也是阅读的提升。 三、教学的形式 1.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1)仿写。 我们常常说,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很有特点。对于这些句子或语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并积累这些语言形式,作为例子,进

行模仿描写,迁移运用,形成语言能力。 (2)补写。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深层感悟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一扇探索文章的内心世界的“窗口”。文章的空白处很多,这种寻觅空白,增补练笔式训练,需教师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的未定点。这种练习应或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或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 2.阅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合理挖掘课文中口语交际因素,寻找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情境出发来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意境,在阅读中品位口语交际的知识技巧,向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规范;根据文章内容,抓矛盾进行辩论,积累优美词句当导游,获得启迪进行劝说,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等。 (1)辩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抓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表述。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辩论,在辩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训练思维,提高表达应对能力。 (2)解说,介绍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范例。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感受文章谴词造句的方法,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有特点的文章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做导游,学习解说、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化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3)课本剧 有些写人记事的课文,情节发展生动,人物刻画形象,这类课文可以采取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将表演作为驱动任务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学生抓重点词,关键句不断思考、讨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也不断深入。 3.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相结合 这种是前两类形式的进一步整合。这种课型中的口语交际形式以单向口语表达为主,如讲故事、介绍等。遵循从读到写,从写到读的一般步骤。

一年级语文下册看图写话练习8篇(附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看图写话练习1 范文1 摘菜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奶奶坐在菜筐边,弯着腰,正在一棵一棵很仔细地摘小白菜,看到奶奶这么辛苦,我连忙放下书包,跑到奶奶面前说;“奶奶我帮你摘菜吧。”奶奶笑着说:“好孩子真懂事,我们家小明长大了,知道心疼奶奶了。”听到奶奶的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范文2 尊老爱幼 星期六的早晨,奶奶在家择菜。小刚跑过去帮奶奶捶背,奶奶边择边一说:“你真的懂事了!”小刚笑了。 我们要向小刚学习,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看图写话练习2 范文 一杯“孝心水” 一天,阳光明媚,妈妈下班回到家里,没有休息一下,就坐在阳台上洗衣服。我看见妈妈很累,连忙倒了一杯开水送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辛苦了,喝杯水吧!”妈妈接过水杯,微笑“真是个乖孩子,这是一杯孝心水啊!” 看图写话练习3

范文1 不要摘花 秋天,妈妈和小红来到公园,看着花很美,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还有的端庄秀丽。我深深的被菊花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刚想摘一朵。妈妈看见了,轻轻的拍拍我的肩膀说:要“爱护花草”。花间的蝴蝶听见了仿佛在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范文2 不要摘花 一天上午,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在哪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很漂亮,尤其是那颗黄色的菊花,太美了。我不由自主的跑了过去,伸手就想摘,妈妈看到连忙摇摇手,对我一说:“小红,不可以摘,花是用来看的,更何况它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你瞧它开得多艳丽啊。你忍心看到它在你手中失去生命吗?”听到妈妈说的话,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心想:“我再也不摘花了,做一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孩子。”

写作功能内涵的分析

写作功能内涵的分析? 论文部落小编回答: 写作学习内容即写作学习的对象,它回答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学什么”的问题;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的话,它回答写作课程“教什么”的问题。写作学习内容与写作课程目标紧密相关,是写作课程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写作学习内容的确定,实质上是对学生要达到某种写作能力标准所必须要掌握的写作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的选择与规定。在参考已有的研究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功能目的、文体类型和过程阶段三个维度开发写作学习内容。与此相对应,本文开发写作学习内容的基本取向是恢复写作功能、回归真实文体和展开写作过程。 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一定是为了特定的读者、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这就是写作的功能性。换句话说,写作的功能指向的就是写作中的“为谁”与“为何”。 写作是为了读者的写作。“每个写作的人都是写给某人看或为某人而写,不管他心目中的读者对象不明确到何等程度。”读者的存在类型十分复杂,他们既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群体的;既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不明确的;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作者自己。作者自己作为读者,指的是文章是写给作者自己看的情况,比如秘不示人的日记、备忘录、课堂笔记等等。 写作是有特定目的的写作。写作的目的是指作者期望写作要达到的效果,是写作的意图与用途。每次写作都有一个或多个目的,比如,我们的写作可能是传达信息、融通感情、发布经验、唤起行动,可能是宣泄不满,也可能是为了娱乐等等 『论文部落』菁华学术联盟唯一授权论文服务平台,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提供论文发表,论文格式辅导,论文范文下载,发表论文咨询,论文检测,期刊目录查询等服务。 论文服务十佳互联网站点

写话与习作的衔接

写话与习作的有效衔接 太平小学王俊容 学生写作难,这是一直困扰我们老师的一个难题。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现在,对小学习作要求似乎更高了。这从新教材的编排上可窥一二:小学在三年级开始正式设立作文课。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大量识字及口头语言表达培养上的,虽然有序地编排了口语交际,但写话内容设计太少。不同的是,三年级教材习作训练紧接在了口语交际后,并且开始有成篇表述的要求。习作训练的出现,意味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从语言的片断向完整文章的靠近,无论是思维的跨度,还是心理的承受,师生都感觉是一种跨度,一种断层的困难。这来源于教材,也来源于平时的渗透积累。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书面表达成为困难,那么语言学习将失去了活力。所以我们感觉到在低段与中段之间缺少了一个环节,一个平稳交融的链接。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教学实践,在低段与中段的习作学习有效衔接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历训练写话——训练写片段——训练写成篇作文的过程。 一篇作文的基础是字句。字句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因此,作为培养作文能力的启蒙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尤其显示出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要充分展现字句教学的灵活性,为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各年段的训练重点,还要注意训练的连续性,做到立足本年段,心中有全局,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由写话向写片段再向写成篇文章健康发展。 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练习把一两句话、几句话写通顺,这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一般从一年级一册的下半学期就可以开始。低年级的写话训练,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要使学生感到,原来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而且感到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是很有意思的,是件愉快的事情。比如在写话起步时,我找来几篇生活小日记读给学生听,问:“这几篇文章写的好吗?想知道是谁写的吗?其实就是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写的。你们也能写好。” 1、拼音当拐棍。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可以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又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汉字夹拼音学写话,提高他们的写话兴趣。 2、写学生易写的。哪些是学生容易下笔的?先听听他们聊天的内容,“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穿着它去升旗”,那就写写《我的新衣服》,“我入队了,真自豪。”就写写《我入队了》;生病打针了,就写《打针》;“老师,昨天我帮助了一位老奶奶”就写写《我做了一件好事》……学生见过的、想过的、听过的、熟悉的而又乐于表达的,就一定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易写树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诚如学生说的那样“原来写文章是这么简单的事啊。”是的,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 3、写学生乐写的。写文章,应当充分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要写,好写,写有兴味。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

小学语文 如何把段落写具体素材

如何把段落写具体 要把一段话写具体,不论是写人状物,或者是叙事、记活动,先要考虑好几个部分,或者几个方面、几个环节来写,也就是分几层意思来写。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事情写得太笼统了,这就为"指导段落写具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分哪几层意思写的思路确定以后,就应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对事物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记叙和描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来写。如果离开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尽管写了许多"怎么样",让人读起来不仅不会有生动感人的印象,反而显得罗嗦、累赘。在此基础上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例:"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个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32万多斤重,最小也有4、5千斤。我国捕获过一头8万多斤重的鲸,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十分宽敞。" 这段话一开始拿人们熟悉的象和鲸作比较,接着用"32万多斤"和"4、5千斤"最大、最小的鲸的体重的具体数字,说明鲸的确很大。再接着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体重、长度、舌头重量等数字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例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里作者用"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了桂林的山奇就奇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了桂林山的秀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写出了桂林山的险峻。再如《趵突泉》最后一段话里有四处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泉是什么样儿的--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更有趣。"

阅读与写作教案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一)课题:句子训练: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巩固把句子写完整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句子通顺性的要领。充分利用词语的表达 和先后顺序达到句子的通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说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说话完整性、通顺性。提高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 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 良好的交际能力。善于与人交谈。 教学重点:句子通顺性的要求 教学难点:怎么做到句子通顺性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怎样把句子写完整的要领。在学习句子的同时,也掌握了词语的分类和怎样积累以及不同词语的运用。学习了写完整句子以后,就要利用每一个词汇以及词汇的先后顺序来把句子写通顺。怎样把学过的词汇组合成既完

整又通顺的句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句子,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所见 作者:【袁枚】年代:【清】体裁:【五言绝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 诗文分析:诗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夏日农村小景。诗人抓住牧童活泼好奇的特点,着意描写了“忽然闭口立”这一精彩的瞬间。 诗篇大意: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训练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训练及答案 一、看图写话。 提示:想一想,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要去干什么?图中有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图写话。 仔细看图,图上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图写话

语篇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教学;语篇;系统功能语法;写作教学 功能语法理论下的语篇教学理论主张语言教学以语篇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社会情景语境下选择适当的语言潜势,达到一定的交际目标,以此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各种功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语篇教学理论用于写作教学,改变了把写作活动作为词汇语法练习的做法,强调写作过程是一定情景下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的语篇创作过程。本文对语篇教学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加以探讨。 一、语篇教学理论 在语言教学领域,许多教学法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某种语言学理论。20世纪有三种影响较大的语法理论:传统语法、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形式语法和传统语法把语言看做是用于构造句子的一套规则,语言教学就是以句子为单位,传授有关句法规则知识的教学。功能语法所关注的首先是语篇的意义是如何实现的,语言教学就是以语篇为中心,教会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各种功能,并以此培养学习者语言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教学就是语篇教学。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能够实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的语义潜势系统网络。语言的交际不是通过句子实现的,而是通过语篇实现的。语篇不是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而是一个语义单位。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定义为具有功能的语言[1]。语篇是在情景语境的制约下,将语言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现实化的结果。同时,语篇也是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任何一个语篇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图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使语篇与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语篇是语言体现意义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模式的基本单位。 功能主义语篇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是以篇章为中心的语篇教学。此外,语篇的生成是在情境的制约下从意义潜势中不断选择的过程,特定的语篇类型是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中产生的,语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语境。 哈蒙德的语言模式为语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2]。他的语言模式由内到外分为四层,清晰地表现了语言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间的关系。他认为,任何语言交际模式的最里层都是语篇,语篇是从意义潜势中进行语义选择的结果,同时又是实现语义功能的手段。语篇中的语言、风格、结构是受其外层的情景语境的制约的。情景语境包括三个变项,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它们共同制约着语言的选择和配置,即语域。情景语境的变化会引起语域的变化。韩礼德[3]认为,语域这个概念是一种预测形式,如果我们知道了情景和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就可以预测出许多将要使用的语言。在情景即语境的三个变项中,话语范围是通过概念功能表达的,在语篇中体现为词汇和及物系统中的各种过程的选择。话语基调是通过人际功能表达的,在语篇中体现为语气、情态及人称代

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兴泉镇中心校:王维仙教学目标: 1、知道写文章要有一个中心,掌握写一段话要有中心句,并选好材料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2、掌握有条理地、生动地把中心句写具体。 3、培养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观察和想象,勤于习作,乐于与人交流作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古代有个读书人,十分好学,走了三百里路,去向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可三整天,忽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的围绕中心编织。”) (2)听后,学生交流感受,老师揭示课题。齐读:围绕中心写好一段话 2、看段落说说什么是中心句。 3、观摩三个段落,领悟中心句的位置及作用。 4、出示段落,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选好事例将段落写具体。

(1) 出示段落,自由读。 段落: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的。妈妈叫他上街打油,他话没听清,提着酱油瓶匆忙出去了,结果打回来的不是油而是酱油。写作文时,他把“老大娘”,写成了“老大狼”,“妈妈”写成“马马”,“老外”写成“老处”真是笑死人了。 (2)交流:这段话围绕什么话写?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事例。(板书:中心句写具体) (3)深入理解交流:小作者为什么不写小明学习认真、做事认真的事例?(板书:选事例:选与中心句紧密相关的典型事例) 5、学习经典段落,掌握要有条理、生动地把中心句写具体。(1)出示《翠鸟》一文中羽毛鲜艳段落,生自由读。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交流: 怎样把鲜艳写具体的? 顺序上是怎么写的?从上到下。板书:有条理 句子的描写有何特点?读起来有何感受?板书描写生动还有哪些办法也能让句子变生动? 6、巩固练习:给两个段添上中心句:《雨下得真大!》《春天的颜色真多!》,《公园真美!》。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学论”等6章。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看图写话练习范文20篇-附答案

看图写话范文: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填空练习20篇(附答案),替孩子收藏!

参考答案 不要摘花 (秋天)的(早晨),我和(妈妈)一起到(公园)观赏(菊花)。看着(美丽)的菊花,我忍不住伸手要(摘)菊花。 这个时候,妈妈(阻止)了我,并(告诉)我不能(采摘)。我赶紧把手(收)了回来。 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花木,不能随便采摘。

蘑菇伞 (早晨),小白兔去(朋友)家(玩耍)。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小白兔没有(带雨伞),它(急忙)地找地方(避雨)。这时,它(看见)了(大树)下有一(些)蘑菇。它(飞快)地跑到了大树下,(采摘)了(最大)的蘑菇,把(蘑菇)当做(雨伞)。于是,它(高兴)地回家了。 参考答案 让座 (放学后),小敏(搭着)公交车(回家)。

(这时),(经过)一个(站点)上来了一位(老奶奶)。看着(旁边)没有(空的)座位。小敏(赶紧)站了(起来),(拉着)老奶奶的手,(邀请)老奶奶(坐下)。老奶奶和车上叔叔阿姨都(夸)小敏是一个好孩子。 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送伞 (星期六)的早晨,小明在家里(认真)地(做作业),妈妈(提着)篮子上街(买菜)。 没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明(担心)地想:“妈妈出去没有(带伞),妈妈的身体不是特别好,淋湿了就不好了,我得马上给她(送伞)去!” 小明赶紧(行动/收拾)起来,他(拿起)雨伞,自己(穿上)雨衣,大步地向(菜市场)跑去。 雨点(密密)地斜织着,天地间(像)挂着珠帘。忽然,小明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只见她(一手)挎着菜篮,(一手)护着头,(急匆匆)地跑着。小明(赶紧/大声)喊:“妈妈,妈妈,我给你(送伞)来了!”妈妈(笑眯眯/高兴)地接过雨伞。妈妈(夸奖)小明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写话经验交流

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则是作文教学的准备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于2016年12月21日开展了写话、习作经验交流会。 会上,每班语文教师拿出本班优秀的写话和作文进行展示、交流。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都受益匪浅。 通过学生优秀作业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做法,也很值得借鉴。例如,低段的写话本上,二(4)班的学生讲画画与写话有机结合。画画本身就是学生最早发生的爱好,教师能抓住低段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来进行指导,便能讲作业巧妙地转变为兴趣,让学生写话时带着一份愉快的情绪,爱写、乐写,而不单纯地是为了完成任务。相较于其他作业,这一份图文结合的作业所显示出的语言文字是生动的,让人能透过孩子彩色的图画和真情流露的文字看到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这样长期地潜移默化,对今后的写话、习作有着铺垫作用。 另外,高段语文组的作业相比起低段童真童趣的风格,更多了一份对文章、最生活的自我感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1)班的作文的批改。这一份作文,采用的是教师打分,

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批改方式。自我评价能激起学生对于自己写作能力和自我认知的欲望和兴趣,能从中了解到自己与优秀作品之间的差距,从而再次改进。而学生互评在是抓住了少年儿童希望得到更多关注这一心理特征,把同学之间的互相关注加以引导,放在了写作中。这样的方法,更加有助于提起学生创作的兴趣和激情。学生互评中评语详细而精彩的作文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正是这样同学间的互相激励,让他们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作文的创作上。这种作文的批改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师对习作的包讲过多,忽略了孩子自身对周遭事物的感受,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才是创作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引导、相机评议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交流、体会,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的想法生动地表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为主人,才会有表达的兴趣与欲望,而不是单纯作为被教授的对象,写话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我们应该多多反思如何激发低段学生写话的写话兴趣,为将来写作文做好了铺垫。

最新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四年级)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1、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 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阅读与写作2 个人学习总结

学习完《阅读与写作》后,是我受益匪浅,使自己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阅读与写作的水平。 经过了这个学期这门课的学习之后,让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明白许多,具体总结如下: 一、搞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必备前提。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谈这篇阅读为什么感人、或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学生循序渐进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了初步认识,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写好作文。 二、明确写作是一种技能,需指导和练习 写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但写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语言等,写作文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而这样的优美片断往往散见于课文,让学生仿着课文去写,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一)开头、结尾的指导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 : 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二 ) 审题和立意的指导 凡是作文都有题目,根据题目作文必须符合题意。我常常与学生讨论我们的课题,如前两日学习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谈用此诗句来做课题的好处。学生不仅查出了此句的出处,还谈到古时战场上将士们为国尽忠,无白布裹尸而用战马的皮来包裹英雄的遗体。他们谈到:用此诗句为题说明了毛岸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只有青山才配埋忠骨。英雄不论死在哪里,只要是为祖国而死,英魂和忠骨于青山同在。在写读后感前,我要求学生的作文题要有大标题与小标题,大标题要凝聚自己的强烈感受,小标题要明确读于哪篇文章。有了要求,学生写《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大标题饱含激情:《大义凛然英雄绝唱》、《人民的英雄与骄傲》…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大标题有《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能再受辱》等题。我班有个别学生总是跑题,我告诉学生,审题就是要抠字眼,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分析,看它对写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审题是为了切题,只有把握准了,才能使作文不偏题。还引导学生学会立意,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审题而来,即所谓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 (三)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指导 我时常告诉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样,包括身材、长相、姿态、穿着打扮等。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会结合课文去谈。如《尊严》课后及时让学生习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的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训练及答案 一、看图写话。 提示: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看图写话。 思维提示:仔细看图,图中画的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发挥想象,写几句话。50字左右。 词语提示:鸟笼、小鸟、蓝天、自由、爱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图写话。 小朋友,请仔细看图,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哪里做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看图写话。

巧用“开心写话本”让孩子爱上习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6189420.html, 巧用“开心写话本” 让孩子爱上习作 作者:孟宁 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19年第09期 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更有部分学生错别字百出、词不能成句、句不能成文。很多孩子由于刚开始接触写话时,没有得到肯定,慢慢失去写话的兴趣,而且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现在的作文题目也都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都是任务式的,每个作文题目都带着很多条件的束缚。另外,学校教师在教学习作时,也是教条化教学,三眼一板,各种要求让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 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是觉得作文太难。而作为指导老师,怕教作文,不善引导,缺少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放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还有的老师指导过细,条条框框太多,低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危害更大;更有的为了追求成绩,让学生背例文,以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如果硬把学生的作文套在教师设定的框框里,以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教学做出了明确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想做好作文,首先要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多写多练,使各种写作技能在形式多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中得到强化,促使其作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这些渠道主要有: 一、充分挖掘课外阅读中可供习作的素材。课外阅读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好词好句,及时用“开心写话本”把美的词语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习作兴趣,主动习作。再通過习作竞赛、优秀习作展评等活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激励习作自信,从而促进习作能力提高。 二、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习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人可赞,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表达生活的形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写作时,拿出“开心写话本”里面的丰富资源,写起作文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沟通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例如:听音乐作文、画画作文、介绍一个有趣的自然实验,只要觉得有意义的都可以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