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的语用学维度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维度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维度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总第96期)

重庆大学

讲 师 冉永平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

1.两门交叉学科

目前话语分析在研究超句现象、研究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话语生成、理解以及运用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格局和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和语用学这两门语言学的分相学科都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它们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方面仍然众说纷纭,而且各自的基本理论尚需充实、完善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定界,存在两种说法:(1)话语分析属于语用学;(2)话语分析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们的学科交叉性,与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体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在有关话语分析的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的是交叉性研究,如话语和语法、话语和语义、话语和语用、话语和认知、话语和交际等。然而在语言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用学目前也正处于一个横向跨面、纵向深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的发展阶段,与话语分析一样都以实际运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它们有较多交叉重叠之处。这为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现象本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补充纯语言形式研究的不足,但二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21话语分析与语用学沟通的基础

话语分析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讨语篇结构上彼此独立的句子是如何

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以及它们之

间的衔接关系与意义连贯问题,它注

重语篇结构分析。H atch(1992)指出,

衔接指连句成篇的表面形式特征,它

包括语用学家L evinson(1983)提出的

五种指示标记(人称指示、地点指示、

时间指示、社交指示、话语指示)和

H alliday和H ason(1976)提出的五种

语法衔接关系(参照、替换、省略、连

接、词汇搭配)等,而连贯指语篇内的

潜在连接功能,通过交际制略因素、方

案(scri p t)理论、言语事件结构等表现

出来。可以说语篇衔接与连贯往往是

多层次的,最上面层是包括语篇和语

用学的社会符号层;第二层是包括及

物性、逻辑连接、语篇结构等的语义

层;第三层是包括结构衔接和主述位

结构等在内的结构层;最后一层也是

最低层就是词汇层和音系层(胡壮麟,

1996)。这说明话语分析最终要超出语

篇结构分析,将常规话语分析和语用

学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弥补,才能理解

一个完整的语篇,把握语篇信息及其

交际价值。

211语境 语用学和话语分析都

十分重视语境因素对语言运用、语言

理解、语言意义的影响。话语或语篇是

交际单位,它和语境之间存在这样的

辩证关系:语境决定语篇,语篇体现语

境。H asan(H asan&H alliday,1985)

曾强调语篇和语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

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预测。

语篇是语言在某一语境中的具体运

用,而语境则是语篇得以产生的环境

条件,对语篇起着相应的选择作用,如

选择语篇的组织结构、语体风格等,脱

离语境也就谈不上话语分析,因为话

语分析主要以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材

料为基础,结合情景语境作超句分析。

B row n和Yule(1983)曾讨论了

语境在话语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语境

分为话语现场、上下文和社会文化背

景知识,并提出两条决定相关语境的

原则:局部理解原则,指所涉及的语境

因素不应该多于理解某一话语时所需

的语境因素;类推原则,指人们可根据

过去的经验加以类比,来理解话语。我

国著名学者陈平(1991:64—65)指出,

话语分析涉及三个方面的语境内容:

(1)局部的上下文环境,限于同分析对

象前后毗连的语句;(2)话语的微观使

用环境,包括语篇主题、目的、当时当

地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等;(3)话

语的宏观使用环境,指广泛的社会和

文化背景。这三方面的语境因素都会

影响话语的组织、生成和理解。目前为

话语分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的系统

功能语言学又将语篇语境因素分为三

大类:(1)语场,指话题以及与之有关

的活动;(2)语式,指话语活动所选择

的渠道,口头的或书面的;(3)语旨,指

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在特

定语境中的交际目的。这三种因素又

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有着

密切联系。总之,影响话语分析的语境

内涵十分丰富。

语境在话语分析中具有无可否认

的重要作用。话语分析注重语篇的衔

接机制(cohesive m echanis m),外照应

(exopho ric references)把语篇和情景

联系起来,反映了语篇对情景的依赖

程度,语篇的外照应项目越多,语篇对

情景的依赖性就越强。话语分析关注

的不是孤立于语篇语境之外的句子,

而是语境之中句子之间或话语之间存

在的模式和规律性,这与脱离语境研

究句子的传统语言学截然不同。同样,

意义连贯(coherence)也必须依赖语境。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直示意义和隐示意义。前者即语篇的表层意义,通过分析意义单位较容易把握,但后者往往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语用分析,超出语篇的直示意义,才能领悟其深层次的隐示意义。

语境更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它和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语境与言语活动的参与者、言语行为,尤其与正确理解会话含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许多学者都通过语境给语用学下定义,如“语用学是利用语境来推断意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Fa2 so ld,1993:119);“语用学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何自然,1988:3),等等。尽管人们对语用学同对话语分析一样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各种定义都强调语境因素的重要性,把话语和语境作为语用学研究的客体,把话语产生和理解的主体,即说话人和听话人作为研究的对象,综合研究语境、话语、说话人、听话人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意义。可以说对语言进行的任何语用研究都须将语言置于一定语境研究之中进行,离开语境研究的语用学就不能称为语用学。

近年来给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关联理论特别强调语境信息在话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听话人为了理解话语往往需要刻意追求最佳的语境效果,使话语和语境之间获得最佳关联(op ti m al relevance),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2.2语言功能 话语分析和语用学都将语言置于具体的使用环境,强调对语言功能的研究,但各有侧重。话语分析将语篇视为语义单位,体现一定的话语功能(discourse functi on),研究话语功能通常强调研究话语信息分布和组篇的种种手段,也即研究话语的衔接和连贯、信息流的控制策略、话轮、话语信息的主次、信息结构等,并以邻近语对、话轮系统、插入顺序、成次范畴化机制等结构原则的控制和调节为主要目标。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话语分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强调对语言社

会功能的研究,关注概念功能、人际功

能和语篇功能三大纯理功能是如何在

语言系统中得到体现并受社会因素制

约的,同时还强调口语和书面语的主

题结构和信息结构。H alliday与

H asan(1976)提出的衔接理论在很大

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语篇内部不同成

分所具有的各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

的体现方式以及这些成分的相互衔接

与作用。然而,他们过多地强调了衔接

的重要性,即重点研究衔接纽带、衔接

链等形式标记上,并认为衔接程度的

强弱与连贯程度的强弱成正比,从而

忽略了语篇话题、背景知识、语境等其

他因素对意义连贯的作用,也就削弱

了衔接理论对语言功能的解释能力。

因此,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的话语分析也应该吸收语用学的一些

合理部分,如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

理论、关联理论等。

语用学则是根据语境来分析话语

的交际功能和语用价值。语用研究本

质上是一种功能主义的研究,是功能

主义理论的一种实践(何兆熊,1991)。

它以语言功能为依据,从功能的角度

去解释话语形式、话语价值等,涉及说

话人、听话人、语境、言语行为等因素,

运用语用原则对具体的语言事实展开

功能主义的研究。

语用学中可接受的话语并不一定

完全表现为语法上和语义上都合格的

句子,而语法上和语义上都合格的句

子如果与语境不协调,无论其本身如

何正确也是不可接受的。会话含意、间

接言语行为的功能是目前语用学对功

能研究的重点。此外,语用学还较重视

对语言形式的功能研究,如时体形式

的语用功能、情态助动词的语用功能、

条件句和否定句的语用功能,以及预

示语列、插入语列等会话结构的语用

功能。这些语用学研究的功能往往在

话语分析考察的范围之外。

31话语的语用学分析

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就

是连贯性话语,研究话语的生成、理解

及话语模式等问题,主要通过语言使

用者和语境的联系,分析语篇句子序

列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语篇结构

等。话语或语篇从生成、传递、接收到

理解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它进入交

际之后形成语义层和语用层,然而目

前话语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拘

泥于宏观和微观语篇结构和语义层分

析,忽略语篇与认知结构、人际修辞、

交际策略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话语生

成,尤其是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话语

分析以语篇结构、语义分析为主往往

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语境进行语用

分析。语用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话语

分析会有一定的补充作用。B row n和

Yule(1983:26)指出,话语分析包括句

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但主要是从语用

学的观点来进行研究。“最有希望为话

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的就是语用学”

(陈平,1991:7)。

3.1关联理论 在西方语用学界

引起极大关注的关联理论(R elevance

T heo ry)(Sperber&W ilson,1986)是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种交际

理论,对语言交际过程作出了一种全

新的解释,指出真正的语言交际是一

个认知过程,而不是编码→解码这样

的简单过程,主要研究信息交流的推

理过程,尤其是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

原则;同时,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活动

当作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一个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说话人的两种意

图:(1)信息意图(info r m ati on inten2

ti on);(2)交际意图(comm unicative

intenti on)。它还指出,话语理解的标

准是人类认知假设,人类认识事物时

总是遵循关联原则,即根据与之有关

联的信息来认识事物。说话人要考虑

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表达

方式才能产生最佳语境效果;而受话

人在进行话语理解时要推导如何理解

该表达形式才最符合最佳语境效果。

该理论认为交际中语言表达和说话人

意图之间的分离是根据认知过程来弥

合的,而不是靠符号规则弥合的;在话

语理解时,尤其是遇到诸如歧义等现

象时,听话人可以采用关联原则,从若

干可能的语义表达中去选择具有最佳

语境效果的那一种表达,作为对说话

人话语意图的解释。她们还认为隐喻、

反语等语言现象纯属语体问题。

关联理论与认知科学结合起来,

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的语言能力,它不

是将语篇研究置于符号研究之下,不去考察符号系统的编码与解码问题,因而它不试图发现形式层面(代码)与内容层面之间是如何在符号本体中结合并在语境中体现的。所以,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解方面具有潜在的解释能力,对语篇连贯作出了新的解释,比从语言表层形式探讨语篇连贯的话语分析有说服力。话语或语篇理解其实就是利用推理机制,对语言的表面意义和隐含的深层次信息加以综合,寻找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选择其中最佳关联的一种解释而获得的。B lakemo re (1987)就曾尝试运用关联理论去说明语篇中的连接与连贯问题。

3.2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就是言中有行,认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一定的行为,如提问、断言、描述、解释、道歉、祝贺、命令等,而且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时刻都在以言行事,因而它不热衷于语言的潜在系统和句法结构,它关心的是人们怎样以言行事、以言能行何事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等。言语行为理论从行为入手研究语言,注重语言的动态特征,超越了诸如语音、语素、句法、句义等传统的研究领域。从句法或逻辑2语义的角度分析语言,只能解决“言之所述”,而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待语言,则可以解决“言之所为”,甚至涉及“言后之果”。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话语分析能把言语行为理论对句子的研究延伸到对语篇结构的研究中去,一个或几个较小单位的言语行为组成较大单位的言语行为,由较大单位的语言形式来体现,这样一个语言交流事件可分成由不同抽象层上的言语行为组成。Sinclair& Coulthard(1975),L abov&Fanshel (1977)等曾都对言语行为理论青睐过,他们试图建立有效的话语分析模式。我国语言学界著名学者胡壮麟教授等也研究过言语行为与语篇连贯性问题,例如他指出“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一样,可以表达语用意义,贾谊的《过秦论》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从整体上说都属表述性的言语行为,但其施为性言语行为当是劝告,前者是从秦王朝的分崩离析中吸取教训,后者是要人警惕萧墙之祸,共同抵御日寇侵略”(1994:192)。这为我们进行

语篇或话语研究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功能关系是语篇连贯的本质所

在。语篇中的意义连贯可以通过语境

中话语所表示的言外行为(illocuti on2

ary acts)来实现,传递某种言外功能

(illocuti onary functi on),话语分析似

乎都未涉及这些,而语用学中的言语

行为理论却可对此进行某种程度上的

补充,尤其是会话分析,能作出更为合

理的解释。此外,言语行为理论注意到

了句子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所具的话

语语力(fo rce),例如,“咱们等着瞧

吧”,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可能体现“威

胁”、“警告”等话语语力,因此,它不同

于句子的话面意义,可以说话语语力

是一种具有社会、心理效应的特殊交

际意义(顾曰国,1994)。这可以很好地

补充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的不足。总

之,话语分析或话语语言学只有纳入

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的观点才可能

继续发展,话语或语篇不是句子的序

列,而是言语行为的序列(W under2

lich,1976)。

3.3会话含义 Grice的合作原

则及其会话含义理论不但适用于口语

研究,而且也可以用于书面语研究。在

许多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学者看来,

语言交际双方传递的意义都在语篇之

中,所以正确对待语篇、分析语篇,便

可捕捉说话人或作者所传递的各种信

息。但是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离格

现象随处可见,说话人 作者向听话人

读者传递信息时,常常不是直接了

当,而是间接地、留有余地让对方去想

象、思考或推断,从而领悟话语传递的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然而,正是这些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使语言交际变

得生动、丰富多彩。语用学的任务之一

就是对话语或语篇中的语义表达和实

际传递的交际意图之间的分离现象,

如歧义、会话含义、一语多用、正话反

说、反话正说等作出解释,然而从语篇

结构、语义特征出发的话语分析却难

以沟通话语表面不合作现象与会话含

义之间的联系。语用学通过对“合作原

则”、“礼貌原则”等原则以及它们遭受

破坏的现象的分析,对会话含义作出

了比从分析模式或结构入手的话语分

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目前的话语分

析对语篇中的类似现象还显得无能为

力,不能对如何发现和确定间接言语

行为的会话含义作出解释,因为话语

分析或语篇分析主要对语言和语境之

间的正常关系感兴趣,而不注意那些

偏离常规的现象。而语用学却十分重

视研究语言的特殊用法,它依赖语言

外的情景因素来解释内部衔接机制不

健全的语篇。因此,语用学和话语分析

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弥补各自的不足

之处,进行话语2语用分析。

此外,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对交

际中话语角色(discourse ro les)的转

换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参与交际

的任何一方与话语信息之间的相互关

系就是话语角色,它可以区分交际参

与者是在发现信息、接受信息或是代

表某一方在传递信息,其中说话者、作

者、传递者或代言者与听话者、读者、

接受者、旁听者或观众之间的角色是

经常转换的。同时,社会角色,即交际

中双方或多方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它

们对话语或语篇生成与理解的作用,

也是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应该考察

的。而语用学在这方面以及对话语修

辞、人际修辞等的重视与探讨有助于

补充和深化话语分析对诸如话轮系

统、邻近语对、语篇连贯等的研究。同

时,语言适应论(accommodati on)和交

际中的协同性(nego tiati on)都能更好

地补充话语分析或语篇语言学对话语

生成与理解的描述、解释。

4.结束语

本文试析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或

语篇分析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语用学

对话语分析可以进行补充的基础和具

体问题,旨在促进两者之间的交叉、互

补性研究,从而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

语言运用、语言功能,更好地说明交际

中的话语生成与理解、语言交际与人

际关系、语篇信息与语用价值之间的

关系等。当然,这需要各位专家学者的

努力与合作,共同尝试,才可能沟通语

用学与话语分析或语篇语言学之间的

联系,实现话语2语用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B lackemo re,D.1987.S e m an tic Constra in ts

on R elevance.O 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 .

B row n ,G .&G .Yule .1983.D iscou rse

A na ly sis .

Ca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 .

Coulthard ,M .1985.A n In trod uction to

D iscou rse A na ly sis

.L ongm an .Faso ld ,R alph .1993.S ociolig u istics of L an 2

g uag e

.Basil B lackw ell .H alliday ,M .A .K .1985.In trod uction to

F unctiona l

G ramm a r .

Edw ard

A rno ld .

H alliday ,M .A .K .&R .H ason .1985.L an 2g uag e ,Con tex t and T ex t :A sp ects of L ang uag e in S ocia l 2S e m iotic P ersp ec 2tive .D eak in U niversity .

H atch ,Evelyn .1992.D iscou rse and L an 2

g uag e E d uca tion .Cam bridge U ni 2

versity P ress .

L abov ,W .&D .Fanshel

.1977.T herap ertic D iscou rse .

N ew Yo rk :A cadem ic P ress .

L evinson ,S .1987.P ragm a tics .Ca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 .

M cCarthy ,M ichael

.1991.D iscou rse A na ly 2sis f or L ang uag e T eachers .Cam 2

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 .

Sinclair ,J .M .&M .Coulthard .1975.T o 2

w a rd s on A na ly sis of D iscou rse .O x 2

fo rd U niversity P ress .

Sperber ,D .&D .W ilson .1986.R elevance

Co mm un ica tion and Cog n ition .Basil

B lackw ell

.W ilson ,D .1994.“R elevance and U nder 2

standing ”

,L ang uag e and U nd er 2stand ing ,Gillian B row n ,et al (ed ).

O 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 .陈平,“话语分析说略”,《现代语言学研究

—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出版社,

1991年。

顾曰国,“John 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评

判与借鉴”,《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3期。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4年。

胡壮麟,“有关语篇衔接理论多层次模式的

思考”,《外国语》,1996年第1期。何兆熊,“漫话功能主义和语用研究”,《外

国语》,1991年第4期。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

社,1988年。

钱冠连,“语言功能不完备原则的启示”,

《外语学刊》,1995年第1期。

张德禄,“系统语法与语用学”,《语言、语

篇、语境》

(朱永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

性”,《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通讯地址:630044 四川:重庆大学外语

学院)

(责任编校 陈建中)

第一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召开

由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与台湾淡江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第一届两岸外语教

学研讨会 1996年9月11日至12日在大连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 来自台湾淡江大

学 台湾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开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等院校代表近30人出席了大会 应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吕光旦

辽宁省教委台港澳办公室主任张建华等

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汪榕培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并代表东道主向海峡两岸学

者致欢迎词 台湾淡江大学校长林云山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在这次研讨会上 两岸代表分别就英语 日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韩

国语等7个语种的本科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以出国培训为目的的日语短期强化教

学等议题进行了学术和经验交流 还围绕课程设置 教材使用 办学规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这次会议达到了沟通信息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增进友谊的目的

研讨会中间 代表们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两岸大学之间的交流 林云山校

长还向汪榕培院长正式发出邀请 希望以两校为主的有关方面的学者能于明年在

台湾淡江大学举行第二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 汪院长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据悉 本次研讨会是海峡两岸高等学府首次举办的以外语教学为主题的研讨

会 也是全世界第一次由两个华人地区联合主办的外语教学研讨会 诚如汪榕培

教授在开幕词中所言 第一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的召开是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中开创先河的一件大事

会议期间 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还邀请淡江大学校长林云山先生为本科

生发表了演讲 林云山先生幽默风趣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张恒军

话语分析

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追踪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 特点。同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诸如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划界、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等 ,也作了介绍和归纳。本文还着重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学科近些年研究的新动向。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1.历史背景 1952年,Zellig 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 e杂志上。此后,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性的研究。在欧洲,Hartman,Schmidt等人开始从事话语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的学者对topic,comment等概念很 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 子的主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1964)编的Languagein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式,并进行了“讲话 形式”等课题的研究。Pik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 语中叙述体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的研究是话语分析的萌芽时期,其特点是各自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 大。 2.形成和发展 2.1.形成阶段 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 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 2.1.1.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现 这段时期,研究话语的论文大量出现,专著和论文集也出了几十部。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reference (指称),deixis(指示),anaphora(回指),context(语境),topic and comment(话题和述题),co hesion and coherence(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substitution(替换)等等。 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 in Text 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Petofi& Rieser (eds.),1974);Text v 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Petofi (ed.), 1978);Cohesion and Semantics(外在接应和语义学,?stman (ed.),1978), Paperson Discourse(话语 论文集,Grimes (ed.), 1978);Frame Conception andText Understanding(框架概念和篇章理解,Metzing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 )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 ,197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渴望和谐的生态环境,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王晋军,2007)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总体上说来可归入 Halliday 和Haugen 所创的两大研究领域。第一,用“生态”作 为语言在环境系统中的隐喻,此类研究强调会强化或弱化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第二,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态”的含义并探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前者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重视诸如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一类的问题。后者被称为“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涉及对特定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语言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语法等。(范俊军, 2005)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话语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理念,即从生态学出发去批评和分析在语言上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形态和行为。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态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对“表面生态化”(surface ecologization )现象的分析。如今,到处都是“绿色广告”,声称其产品或技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这种现象可归入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语篇的生态学分析就是要揭开这种表面生态化的虚伪面纱。 本文通过对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广告中表面生态化的现象,并指出其对环境的潜在的危害,提高人们对语篇中的非生态现象的识别能力。 2.广告语篇的生态话语批评分析2.1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广告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其具有美容或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化妆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来诱惑女性购买。这些广告还经常强调它们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化妆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伤害,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去购 买和使用。下面是二则国际著名化妆品广告: 例一:ELIZABETH ARDEN Ceramide Gold Ultra Restorative Capsules Pure,potent,intensive.These new single dose capsules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Our exclusive CLX Complex delivers the restorative power of Ceramides and essential lipids to help strengthen skin ’s barrier against the visible signs of time. Supports skin ’s own natural collagen for a firmer outlook.Takes the focus off lines and wrinkles to maximise smoother,even toned,younger looking skin. 该广告使用pure 这样的词语,很容易使读者认为该产品是由天然成分制成的。其实我们除了Ceramide 之外,根本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一方面强调该产品是高科技化妆品,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天然属性,让读者感觉迷惑不已。 Restortive,younger,smoother 这些词语巧妙的使用,让人们觉 得会拥有漂亮光滑的皮肤,但却不知道能到达何种程度。 例二:LANCOME ABSOLUE ULTIMATE BX Replenish -Radiance -Anti-Brown spot Absolue Ultimate βX serum is enriched with 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ro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1527264.html,bined with a bio -network of wild yam,soy,sea algae and barley,this serum helps the skin to regain a look of vitality and firmness ;deeply replenished with moisture,the skin ’s barrier function is reinforced.Reveal skin that looks visibly younger:wrinkles appear reduced,skin feels denser to the touch and your complexion looks more even and luminous LIFE BEGINS AR 50 Deeply replenish the skin,visib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brown spots. 这则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如βX serum ,Pro- Xylane 。广告中提到该产品使用了wild yam ,soy ,sea algae and barley 等天然成分,以减少我们对这种化妆品真实成分的 担忧。同样,该广告通过故意模糊天然和人造成分来蒙蔽消费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语言学的诞生。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 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即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分析。本文从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中发现,这些广告大量使用环保、天然等语言成分来掩饰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些语篇中的非生态因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广告;批评话语分析 124··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

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 purposes and 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 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联系在一起。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假设我们有一个很笼统的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欧姆定律",我们怎么用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来加以细化呢(可参见下表) 首先要考虑到这一学习任务所包括的知识类型有:事实性知识――如知道测量电流需要用到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会用欧姆定律的公式(电压=电流*电阻);概念性知识――如"电路图";元认知知识――如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和理解方式。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持",那么。可以检查"识别"或"回忆"四种类型知识的程度。例如,分别用哪三个字母来代表欧姆定律中的三个变量;回忆欧姆定律公式或回忆书本上讲过的电路图等。 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促进"迁移",那么,具体分类就可以是:(1)解释事实性知识――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话来界定关键术语(如"电阻")。(2)说明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解释当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时,电路图中的电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3)执行程序性知识――已知电流和电阻,学习者能运用欧姆电定律来计算电压。(4)区分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运用欧姆定律的应用题中的哪一个信息对决定电阻是必不可少的(电灯泡瓦数大小电线的粗细还是电池的电压 )(5)核查程序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时,哪一种解决办法可能是最佳的。(6)评判元认知知识――学习者能选择一个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的计划,判断其是否与现有的理解水平最相吻合。(7)生成概念性知识――如果一个电路图中电池容量大小不变,学习者能生成几种增加电灯亮度的方式。 新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对将近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布卢姆等人的分类学的全面修订,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我们相信,这个新的分类体系,对课程编制,教育测评,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开发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布卢姆在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40年的回顾》中撰文所表达的一个最大心愿:"加深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解,提高教育目标分类的有效运用"。

话语分析基础知识PDF

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 作者:冉永平 1.两门交叉学科 目前话语分析在研究超句现象、研究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话语生成、理解以及运用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格局和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和语用学这两门语言学的分相学科都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它们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方面仍然众说纷纭,而且各自的基本理论尚需充实、完善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定界,存在两种说法:(1)话语分析属于语用学;(2)话语分析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们的学科交叉性,与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体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在有关话语分析的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的是交叉性研究,如话语和语法、话语和语义、话语和语用、话语和认知、话语和交际等。然而在语言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用学目前也正处于一个横向跨面、纵向深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的发展阶段,与话语分析一样都以实际运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它们有较多交叉重叠之处。这为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现象本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补充纯语言形式研究的不足,但二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2.话语分析与语用学沟通的基础 话语分析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讨语篇结构上彼此独立的句子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与意义连贯问题,它注重语篇结构分析。hatch(1992)指出,衔接指连句成篇的表面形式特征,它包括语用学家levinson(1983)提出的五种指示标记(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社交指示、话语指示)和halliday和hason(1976)提出的五种语法衔接关系(参照、替换、省略、连接、词汇搭配)等,而连贯指语篇内的潜在连接功能,通过交际制略因素、方案(script)理论、言语事件结构等表现出来。可以说语篇衔接与连贯往往是多层次的,最上面层是包括语篇和语用学的社会符号层;第二层是包括及物性、逻辑连接、语篇结构等的语义层;第三层是包括结构衔接和主述位结构等在内的结构层;最后一层也是最低层就是词汇层和音系层(胡壮麟,1996)。这说明话语分析最终要超出语篇结构分析,将常规话语分析和语用学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弥补,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语篇,把握语篇信息及其交际价值。 2.1语境 关系等;(3)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指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三方面的语境因素都会影响话语的组织、生成和理解。目前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又将语篇语境因素分为三大类:(1)语场,指话题以及与之有关的活动;(2)语式,指话语活动所选择的渠道,口头的或书面的;(3)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目的。这三种因素又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有着密切联系。总之,影响话语分析的语境内涵十分丰富。语境在话语分析中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话语分析注重语篇的衔接机制(cohesivemechanism),外照应(exophoricreferences)把语篇和情景联系起来,反映了语篇对情景的依赖程度,语篇的外照应项目越多,语篇对情景的依赖性就越强。话语分析关注的不是孤立于语篇语境之外的句子,而是语境之中句子之间或话语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规律性,这与脱离语境研究句子的传统语言学截然不同。同样,意义连贯(coherence)也必须依赖语境。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直示意义和隐示意义。前者即语篇的表层意义,通过分析意义单位较容易把握,但后者往往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语用分析,超出语篇的直示意义,才能领悟其深层次的隐示意义。语境更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它和言语行为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语境与言语活动的参与者、言语行为,尤其与正确理解会话含义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摘要 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在广告的劝说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分别从文体学、符号学、话语分析法、社会语言学以及语义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模棱两可作为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运用在广告语言领域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理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支撑来对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进行阐释。 Abstract Advertising permeants our life and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nce on our society.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is of decisive importance to the persuas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advertising. Vagueness, a strategy often used in advertising, i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So far the study on it has been approached mainly form stylistic semiotic, discoursal, socialinguis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 However, ambivalence, which is a special kind of vagueness,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the pragmatic use of vague language in advertising. Enlightened by this gap,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du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mbivalence in commercial English advertisemen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ith seven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Key Words:Vagueness; Cooperative Principle;Politeness Principle.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1.引文 语用学,顾名思义,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它有别于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即把语言文字的自身意义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在广告中引入语用学,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广告之中,这是广告的新课题。广告除了告知功能外,更为突出的是说服和引导消费功能,这有赖于广告语言的功效。有时候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广告用语可能含有虚假、不实信息,或通过特殊的语言处理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一切都是通过广告用语的模棱两可造成的。本文从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

话语分析的背景及形成原因和动力理论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徐赳赳) 提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追踪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不同 特点。同时对一些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诸如话语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划界、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等 ,也作了介绍和归纳。本文还着重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学科近些年研究的新动向。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1.历史背景 1952年,Zellig Harris写了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的论文,刊登在Languag e杂志上。此后,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批研究者相继步入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性的研究。在欧洲,Hartman,Schmidt等人开始从事话语分析,捷克斯洛伐克的学者对topic,comment等概念很 有兴趣,这引起了他们对话语结构的重视。由Halliday(1961)发展而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不只对句 子的主题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对句子和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在美国,Hymes (1964)编的Languagein Culture and Society(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问世,书中已经注意到“言语交际”的形式,并进行了“讲话 形式”等课题的研究。Pike对语言和人类行为语位的研究,也促进了话语分析的发展,他和他的追随者对土著 语中叙述体的研究一直与话语分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的研究是话语分析的萌芽时期,其特点是各自进行一些零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其影响也不 大。 2.形成和发展 2.1.形成阶段 70年代(包括60年代底),从事话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大批出现,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开 始形成,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重视。 2.1.1.大量论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现 这段时期,研究话语的论文大量出现,专著和论文集也出了几十部。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reference (指称),deixis(指示),anaphora(回指),context(语境),topic and comment(话题和述题),co hesion and coherence(外在接应和内在接应),substitution(替换)等等。 有影响的论文集有:Studies in Text Grammar(篇章语法研究,Petofi& Rieser (eds.),1974);Text v s. Sentence: Basic Questions of Textlinguistics(篇章和句子:篇章语言学的基本问题,Petofi (ed.),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2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 3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 4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5 论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6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7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8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9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0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1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12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13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 15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16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7 论《红字》的模糊性 18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9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20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2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 22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 23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24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25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26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27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28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29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30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31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32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33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34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3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36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37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3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40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41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 42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常丽娟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 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 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 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

对英语广告语篇中语法隐喻现象功能的研究

摘要 论文题目:对英语广告语篇中语法隐喻现象功能的研究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生:张绍兵 指导教师:张发祥教授 摘要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许多学者分别从符号学、文体学、语用学、话语分析以及功能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广告语言进行了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理论为框架和依据,对英语广告语言进行研究。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韩礼德在1985年提出,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韩礼德根据语言意义和措辞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把表达相同意义的不同语法形式分为一致式和隐喻式,并根据隐喻式所体现的功能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马丁在韩礼德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篇隐喻的概念,并且采用了隐喻性主位和隐喻性新信息两种语篇隐喻的观点。为此,中外许多学者将语法隐喻理论应用于各种文体分析之中,比如对科技语篇、新闻语篇和法律语篇的分析。 本文尝试将广告语言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广告语言中语法隐喻现象的功能和作用。语言作为一种意义潜势,服务于交际目的,注重语言选择。我们发现在英语广告语言中,语法隐喻现象大量存在,从不同方面共同服务于广告的吸引和劝说等交际目的,语法隐喻的运用是广告语言选择的重要方面。在本文中,语法隐喻对实现广告语言交际目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具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吸引的功能,劝说的功能和提供信息的功能。吸引的功能体现在“突出”和“并列”在广告标题和宣传口号的广泛应用上;劝说的功能则重点体现在“亲切感培养”,“行为主体神秘化”和“预设”上;提供信息的功能包括“填补信息空缺”,“节省空间”和“指称已知信息”。本文详细分析了语法隐喻现象在英语广告语言中的作用和功能,这一研究将为广告语言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扩大了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广告语言;语法隐喻;功能 论文类型:语用学 I

常用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多维度分析

常用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多维度分析 摘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归纳总结,从活动对象、活动过程、资源条件三方面,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支持条件八维度对九种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分析,以“计算思维概述”知识点为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与策略;模式特征表;计算思维 0 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结构理论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也要突出体现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以解决教与学中的具体问题。 1 常用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特征点 由于不同教学模式依据的学习理论不同,现行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传递接受和探究发现。 1.1 以教为主 我国教学实践中流传最广的教学模式源自五段教学法,后衍生出现行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文献[l]将其基本过程归纳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知识学习分为两个维度:接受和发现,有意义和机械。他认为,教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主要活动是让学生学习间接知识,决定了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必须是接受性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能够很好地将教学过程同认知过程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有意义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生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都能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标准,由此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提倡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所教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2 以学为主 以发现式学习为代表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贯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主线,强调探究过程。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归纳来获得一般法则,用来解决新的问题。探究式学习也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在选定课题后,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探究的程序,分析总结探究过程以帮助未来的探究活动。研究性学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Fa i rclough , Fo w ler , K ress ,vanD ij k , vanLeeuven , W odak等。其代表性的论著如 语言与权利 ( Fai rc l ough1989) , 语言、权利、意识形态 (W odak1989)以及 话语中的偏见 ( vanD ij k1984)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他们或者以语言分析为主,或者从社会理论出发,对语篇的语言特征并不分析描述, 或者把社会理论与语言特征分析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可以把这些学者分为以Fa i rc l 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 Lancaster Schoo l )的社会变革论, 以W 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 iennaSchoo l )的语篇历史法,以W et h -erell为代表的拉夫堡学派( LoughboroughSchoo l )的话语心理学, 以K ress和V anLeeuw 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 anD ij 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其中, Fa i r -clough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尤为突出。 Fai rcolugh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 即: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关系。Fai rc l o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语篇( tex t),口语或书面语; 话语实践( d iscoursepractice)和社会实践( soc ialpractic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descri pt i on); 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阐释( i nterpreta -t i on) ;对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做出解释( ex -plainat i on)。Fairco l 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多维度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多维度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一、从课标评价看教师的素养 (一)课标关于评价的叙述 课标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纲领,先看课标关于评价的叙述“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一个案例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汇报。 师:你来说吧! 生 1 :把两角叠在一起,角A 多出两个角,它就大。 师:我没听清,你坐下。(望着另一名同学)你来说! 生 2 :他是说角A 的线太长,这是一种错觉。 师:没有说到点子上。(又望着另一名同学)你来说! 在课例中,教师心中只有预设的知识,没有学生,打断学生的话,背后蕴含的意思:你说的话,不是我想听的。反复几次甚至长此以往,学生还会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吗?学生还有学习的兴趣吗?发展思维如何实现?这时老师如何评价学生呢? (三)教师的素养 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与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所以要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教师的观念及言行应是正确与恰当的。 1. 理解学生: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课堂上,平等对话,真诚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2. 教师让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生是知识思想的生产者,教师起助产士的作用,要想让学生生产出知识思想和能力,就要先把学生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让其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容错、等待,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自己的观点,完善自己的观念,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学生学习的评价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 1.引言 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语言学界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从不同侧面视图揭示话语结构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使它日益成为语言学中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本书既评介各种话语分析途径的理论观点,又综述近期各种研究途径的研究成果,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话语分析理论的本来面貌。该书还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话语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成果。 该书发表于1998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本书对话语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他述评了各个研究途径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全方位的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兴学科。 在下文,读者先介绍该书的内容简介,评价该书的优缺点,再谈读者的对重要部分的理解。2.该书的简介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源流、跨学科性,并列出了关于话语分析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如哈里斯、威多森、拉波夫、斯塔布斯、法索尔德和莱文森等。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背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奥斯汀认为句子有的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有的是用来实施行为的。这种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叫施为语句。他认为施为语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他把这种条件称为“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到后期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即:以言表意的行为、以言施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校的行为。后来赛尔又补充道以言实施行为时参与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这种规则被分为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赛尔还从以言实施行为的必要充分条件中抽象出以言实施行为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谈话隐含。本章先介绍了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要理解该理论必须首先理解

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作业 话语分析 小组成员:仲秋月(组长) 2009213133 09中文 汪藜 2009213032 09中文 白慧 2009212887 09中文 志琼 2009213125 09中文 敏 2009212963 09中文 话语分析

【摘要】自 Zellig 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 杂志上发表题为“ 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至今,在各个语言学家的努力下,话语分析的概念逐渐为人们熟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本文较为详细的整理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有关理论,包括定义、主要流派、发展阶段,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指出了一些不足,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关键字】话语分析理论阐释 一、话语及话语分析 1、话语的概念 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及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的言语活动。“话语”一词的流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语言学转向”巴赫金( M.M.Bakhtin )贡献突出。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言说或表述的话语,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它的围小到一个符号、一个词或单独一句话,大到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甚至无形的舆论等,其真实含义都只能通过社会交往与对话实践才能获得。 最终奠定流行性“话语”理论基础的是福柯(Michel Foucault)。他将“话语”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述整体”。在福柯看来,每一种“话语”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它具有特定的实践功能,而“话语实践”又通过话语对象、述、概念和策略等可供分析的关系网络在动态运行中反映出来。福柯非常自觉地将他的话语实践即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法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加以区别。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新事物的确定;2.关于矛盾的分析;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及学习者分析

《要下雨了》 一、概述 《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16课。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写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 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 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 4.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浮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对于本课生字,部分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认读,其他学生也能够认读部分。但是生字的书写,大都比较生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学习,编写小故事。但在这一点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能力差异。 3.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4.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5.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6.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分析:要下雨了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