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选择分析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选择分析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选择分析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1599786.html,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选择分析研究

作者:叶晟洲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5期

[摘要]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科技转化模式的选择,适合的转化模式将会对成果的成功转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采用的几种转化模式入手,对转化模式的基本构成、特点、优劣势以及适合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者)适合选择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内涵;转化模式;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上,而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的直接手段,是实现科技-经济一体提化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体现了科研活动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程度,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缩短转化过程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 科技成果转化内涵

科技成果转化,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科技经济结合范畴中的概念,在国际上又往往被称为技术转移、技术转让、技术商业化等。最初是以创新的“线性范式”为理论基础,也即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沿着“研究—开发—中试—产业化”这样的链条形成、熟化并导入到经济系统中。它涉及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金融、科技中介服务等多个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2 我国科技成果主要转化模式与应用选择

2.1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指将创新技术成果通过转让、许可、合作、入股等形式实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运作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推动以及技术市场交易實现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模式单一。目前经过多年推动发展,已形成产学研联合、孵化器培育、技术入股、企业自主等多种转化模式。

2.1.1 自主转化模式。该模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立项进行研究开发完成的科技成果,并在本单位内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的一种模式。这种内部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转化模式现状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现状及模式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重点,选择或创新出适合本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将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科技成果产出现状的基础上,拟归纳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践经验和和转化模式。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The methods and modes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Jin fulan Fang chuanlai (Jiangsu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2) Abstract: sci- 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sci-tech work. It can improve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o select suiting for local transformation mode. This article has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tech results and sums up the methods and modes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models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有待提高。据报道,我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不到30%,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约占被转化成果的30%,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0%~70%。现在,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江苏省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现状的基础上,拟总结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经验和和转化模式。 1.江苏省科技成果产出的基本情况 科技成果是有关人员通过研究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创造性成果。近几年来,江苏省每年下达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3万多项。其中,通过省科技厅下达的课题在2000项左右,当年科研课题完成率约70%。另一方面,全省在省科技厅登记和申请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每年有1000多项,例如,2003有1268项,2004年有1420项,两年合计2688项,这两年的具体情况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科技成果类别

协同创新中的成果转化路径及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1599786.html, 协同创新中的成果转化路径及特征分析 作者:马强李檬檬 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16期 [摘要]基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在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定位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及系统的特征,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我国的科研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和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和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97万亿,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 2.19%。在研发投入规模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虽然我国研究投入规模巨大,科研产出也危机世界前列,但1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同发达国家的40%相比仍 然差距较大。基于此,如何通过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系统来提升成果转化率变得尤为重要。 2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自熊彼特提出了协同创新概念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合前人关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后,本文认为一套完善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应包括研发主体、成果转化主体、管理及服务机构等部分。具体而言,研发主体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部门,研发主体负责相关科技创新和成果研发工作,是系统中成果的供给方。成果转化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根据市场反馈来评估和确定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并以此为依据判断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判断以及自身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成果的商品化程度以及最终的盈利情况。管理及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政府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通过持有专利、储备人才、收集信息等方式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起到了沟通和协调各参与主体关系、优化系统组织结构的桥梁作用。政府通过自身信用以及管理职能,能够促使企业、研发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更好的合作,对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齐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最终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商品的转化。其中,政府通过战略支持为系统运行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高校等科研机构根据最新学术动态、政策导向、企业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企业从研发结构接受相应的研发成果后,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对科技成果进行商品化转化和规模化生产,并最终推向市场,卖给消费者;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则是整个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润滑剂,

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培训课件

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 目录一、技术许可办公室(OTL)模式典型代表: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 1.人员构成2.运作方式 3.专利政策 4.工作成效二、设立技术转移公司模式典型代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创办的帝国创新服务公司 1.人员构成 2.运作方式 3.工作成 效典型代表:剑桥大学设立的剑桥企业有限公司 1.组织架构 2.业务内容 3.知识产权许可模式 4.投 资孵化模式三、其他模式【编者按】高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创新主体,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创新源泉作用。近年来,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系列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发布实施,国内高校不断优化完善内部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探索构建符合创新规律和实际需求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期内容聚焦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报告正文一技术许可办公室(OTL)模式OTL(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即技术许可办公室。美国在《拜杜法案》的推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大学建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等专门机构,现已成为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经营的标准模式。俄罗斯于2003年引入高校OTL模式,目前俄罗斯大学等研究机构创办OTL已超过100个。OTL模式的主要特点:将专利营销放在工作首位。OTL模式强调大学亲自管理专利事务,并把工作重心放在专利营销上,以专利营销促专利保护。 工作人员均为技术经理。OTL模式下,工作人员必须既有技术背景,又懂法律、经济和管理,还要擅长谈判,被称为“技术经理”。技术经理只管专利营销和专利许可谈判,在决定申请专利后,专利申请的具体事宜交由校外专利律师事务所办理。发明人和发明人所在院系参与分享专利许可收入。允许发明人分享收入旨在激励教师不断披露发明,并配合随后的专利申请和许可工作;允许发明人所在院系分享收入,提升了发明人在院系中的地位和声望。典型代表: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1970年,斯坦福大学建立技术许可办公室,主要职责是促进学校科技成果产品化,包括技术成果评估和市场风险预测、技术许可、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该办公室由学校分管科研的副教务长直接管辖,向上对教务长以及学校校长负责。 1.人员构成目前办公室共有人员52人,其中负责人1名,助理2人,授权专员18人,授权助理9人,产业合同办公室8人,其他行政及管理人员14人。 2.运作方式一般包括以下6个工作环节:①发明人向OTL提交申请材料(发明和技

关于举办2019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关于举办“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专业人才”培训班通知 各学会、基金会: 为认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首都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科研机构汇聚、科技成果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资源优势,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作为北京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拟在年举办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着眼解决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五大瓶颈”(多数科技成果转化条件不成熟、多数企业需求承接条件不精准、转化项目供需双方对接不持续、转化项目实施路径设计不科学、转化项目所需多元资源不到位)的问题,采取举办系列培训的形式,精心设计课程,精心安排授课,精心组织实操,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强化参训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与市场相融合的理念,使参训学员系统了解掌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服务、常见问题解决、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方案编撰、转化评价体系等内容,为相关单位培养一批“懂政策、懂法规、懂流程、会实

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才,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培训课更加专业、实操性更强,专业技能培训课有所增加。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 支持单位:北京科技报 三、培训内容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最新理论及政策法规解读; .一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操经验介绍; .三套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评价体系操作技能实操培训;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架构、业务模型、运维管理、典型案例; .科技成果数据信息服务技能培训;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技能及金融投资服务技能培训; .实案操作及专家点评、互动(课程设置,详见附件)。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其处理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其处理 发表时间:2019-06-21T11:53:18.4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3期作者:唐云鹏 [导读] 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 ,建立了成果转化风险的评估方法 ,提出了合理规避风险的途径 ,有利于正确认识、超前化解成果转化中的风险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650021 摘要: 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 ,建立了成果转化风险的评估方法 ,提出了合理规避风险的途径 ,有利于正确认识、超前化解成果转化中的风险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风险评估和处理 前言: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 ,国内对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很少加以研究 ,对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无法控制和化解 ,风险问题就变成制约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从现状看 ,对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往往凭主观认识 ,缺少定性、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了深入研究 ,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风险问题 ,能超前化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风险问题 ,这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1、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成果转化的风险随转化的过程而产生 ,在不同的阶段 ,所产生的风险不一样。在实验室阶段技术风险最大 ,但资金风险最小。趋于工业化的科技成果 ,其成熟度越高 ,技术风险就越小。但越是趋于工业化的成果 ,资金投入大 ,资金风险也越大。商品化阶段 ,市场风险大。正确认识转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风险特点 ,有利于防范转化风险。本文所指的科技成果主要是指技术性成果或已形成样品、样机的新产品 ,但没有进行中试和工业化生产阶段 ,成果的成熟度不高 ,其转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 1 技术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新产品、新技术尚未经过市场和生产过程的检验 ,因此 ,技术究竟是否可行 ,在预期与实践之间可能会出现偏差 ,形成风险。技术风险的具体表现为:①技术的不成熟一项未经过中试放大试验的新产品或新技术能否达到预期水平 ,在转化前是难以确定的 ,许多科技成果往往因为技术不成熟而影响转化。②产品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化、商品化过程中也有着难以预知的风险。实践证明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技术问题有时比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难解决。③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由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短,因此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代替 ,但被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 ,当更新的技术比预期提前出现时 ,原有技术将被提前淘汰。 1. 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新产品、新技术的可行性与市场不匹配而引起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导致新产品、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断甚至失败的主要风险之一。这是因为:①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用户因不了解新产品或新技术的性能往往持怀疑、观望或作出错误的判断 ,就难以对市场是否接受该成果以及有多大市场容量作出准确的估计。②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出时间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有一时滞。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开发资金难以回收 ,加大资金投入的风险。③难以确定竞争能力。新产品、新技术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果生产成本过高将影响其竞争力;如果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 ,在竞争中能否占领市场 ,能占领多大份额也难以确定。 1. 3 投入风险 投入风险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其主要表现为:①因投入不足造成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无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关键性障碍。②成果转化需要的大投入因其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风险。成果转化的投入比例可能是 1∶10∶ 100,投资总额少至几百万 ,多达几千万 ,对缺少资金又无银行贷款的单位来说难以承受。 1. 4 知识产权风险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 ,在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的过程 ,这就涉及到成果在产生和交换过程中的所有权 ,即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指成果转让带来的技术泄密风险 ,以及成果应用后的侵权风险 ,成果转让少 ,该风险暂时不显重要 ,但随着成果转化的多样化 ,对该风险应引起注意。 2、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目前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多数只凭主观判断 ,缺少科学的评估。 2. 1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指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成果转化成产品后的市场前景和经营的潜在能力;还指成果转化成产品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技术风险主要指成果本身的技术水平和转化成果的基础条件。 2.2 成果的市场与经营潜力 成果转化首先取决于该成果转化成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经营的潜在能力。一般为 ,产品的市场容量大 ,转化企业、公司的销售能力强 ,就有可能在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份额 ,进而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表征成果的市场与经营潜力的主要参数有市场容量和份额、价格、销售能力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以及成果的寿命周期等。,由此构成“成果的市场与经营潜力”的 4个二级指标: ( 1) 市场份额容量比 市场份额容量比=企业营销该产品能占领的市场份额/该产品市场潜在的容量 产品的潜在市场容量是指在所有市场划分中的总的预测商品销售数 (或货币值 )。市场份额容量比综合反映了该成果的市场竞争能力。( 2) 价格竞争能力比 价格竞争能力比=产品销售价格/替代产品的平均价格 产品销售价格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代表了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产品的性能价格优势 ,它与最终用户的支付能力 (用替代产品的平均价格表示 )相比 ,可反映市场对产品的接纳程度。 ( 3) 销售服务能力 高科技产品市场一般最终用户群体不具有相似特性 ,市场的总规模比消费市场小 ,经常出现市场分散在大量小型最终用户中 ,这就对转化成果的企业(公司)提出了较高的销售能力要求。另一方面 ,用户对高科技成果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非常关注 ,建立售后服务和维护体系是转化成

专利技术转移的新颖转移模式介绍及案例分析

专利技术转移的新颖转移模式介绍及案例分析 基于专利权转让和许可的新颖转移模式 专利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即为转让和实施许可两种,除了纯粹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以及专利权/专利申请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外,还有多种新型专利技术转移活动,其本质为转让或许可,但专利技术合同的表现形式不一。 1 专利投资入股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专利技术可以作为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折合成公司股份,参与公司利润分配。如果是以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作价出资的,实际上涉及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如果是以专利使用权作价出资,实际上涉及的是专利权/专利申请技术实施许可。实践中,以专利投资人股的,最为常见的是专利权转让。 2 专利交叉许可 专利交叉许可(cross license),是指两个专利持有人之间互相授权对方使用各自专利的一种许可协议。专利交叉许可与单向性的普通专利实施许可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专利实施许可的对价是另一专利实施许可,往往不涉及使用费问题。

3 专利联营许可 专利联营许可,简单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专利所有人之间关于将其一件或多件专利许可给对方或第三方的协议。专型联营涉及众多专利权和专利实施许可,主要包括内部的交叉许可和对外统一许可。 4 企业并购中的专利技术转移 企业并购中发生的专利技术转移有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其他并购动因而顺带获取被并购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二是直接以专利技术转移为导向而进行的企业并购。随着技术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基于技术需求,会以获取被并购对象的专利技术为直接目的而进行并购活动。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实际上发生的是专利权人的变更。 5 特许经营中的专利技术转移 专利权是特许经营权组合中常见经营资源。涉及专利技术的特许经营,其特许经营协议中必然附带专利实施许可。特许经营权组合中的专利技术既可以是专利权,也可以是专利使用权,因此伴随特许经营而发生的专利技术转移可能是专利实施许可,也可能是再许可。 6 专利侵权纠纷中的专利技术转移 在专利侵权纠纷或者侵权诉讼中,有时候会出现当事人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而解决纠纷或终止

心得体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强化路径(最新)

心得体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强化路径(最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X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X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X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X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 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全省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占比均超过85%。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创造了61%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启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首批入库企业有313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势凸显,14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其中1家进入世界500强,22家进入中国500强,38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1家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省新建58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在90%左右。6300家获得研发费用普惠性财政奖励。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2017年,X围绕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强化创新供给能力,培育发展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未来网络、战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方向,部署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170项,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38个,累计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达12家,有力推动了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技术跨越,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 区域创新布局持续优化。X通过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呈现协调联动的新格局。《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发布,为自创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了有力支撑。X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开展创新

5)科技成果转化

五、科技成果转化 1.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 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包 括各类成果的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加强,效率的增加等等。因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包括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因此科学技 术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最终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改善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来实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 科技成果从创造地转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或知识得到增加,劳动工具得到改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狭义的科技成果 转化实际上仅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 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我们 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多指这种类型的转化,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 指技术成果的应用数与技术成果总数的比。 2.转化途径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科技成果转 化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转化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也并非泾渭分明,经常是相互包含的。 2016年1月,媒体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先进国家这一指标 为60%至70%。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祝连庆表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政府、高校和研发机构,以及企业三方同时发力,唯有如此才能研发 出更适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高科技成果,并进一步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1] 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 1.科技人员自己创办企业 2.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 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 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主要是通过各类中介机构来开展的。机构类型和活动方 式多种多样。在体制上,有官办的、民办的,也有官民合办的;在功能上,有 大型多功能的机构(如既充当科技中介机构,又从事具体项目的开发等),也 有小型单一功能的组织。 1.通过专门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2.通过高校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实施转化 3.通过科技咨询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六大亮点解读

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六大亮点解读 2015年8月31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大幅修改,修改达44处之多,整部法律从37条扩展到52条,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重视。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显着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充分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强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于10月1日实施,掌握和运用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关键内容,对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如下六大亮点: 一、释放活力,下放三权 本次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解决科研机构或大学转化科技成果和运用知识产权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权属、运营等管理问题,可以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解决。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之前,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未将有形财产和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进行区别对待,这严重阻滞了国有科研单位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具体表现就是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使用、处置科技成果需要层层繁琐的审批,容易丧失科技成果处置的有利时机;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需要全部上缴 国库,导致科研机构和大学丧失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因此,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一大亮点就是打破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体制障碍。该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但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通过协议定价的,应当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上述两条规定放权于科研机构和高校,确保了其真正拥有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本次修法最有”含金量”的条文。 二、协议优先,提高奖酬 由于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自身的特点,科技成果通常属于职务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转化也通常是在单位的转化人员或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才能完成。科研人员既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又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实施者。建立和完善激励科研人员和转化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法律制度和措施,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健全和完善了科研人员和转化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奖酬制度。一是大幅提升了法定奖酬的比例。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最低标准是转让净收入的20%;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则规定以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奖励和报酬的最低限是转让净收入、许可净收入或作价出资获得的股份、出资比例的50%。二是单位与科技人员或转化人员关于奖酬标准和数额问题,可以进行约定,并且约定优先。但有一个例外,即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制定的奖励和报酬规定或与发明人、转化人员约定的奖励和报酬标准不得低于上述法定标准。三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和报酬支出虽然应当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这一点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极为重要,因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均有工资总额额度的限制,如果加大对科研人员或

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分析

科技与管理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三方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进步的全过程,并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高校是科技成果的生产基地,如果将这些成果进行有效的产业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技术成熟度低、不符合市场需要等原因而被束之高阁,没有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以厦门集美大学拥有的“虾青素发酵法生产技术”成果与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合作转化为例,具体分析产学研有效合作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一、校企基本情况 1.企业背景 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微生物发酵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 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其中,“虾青素发酵 法生产技术”项目被列为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发展专项规划》中的重大项目新兴产业创新工程,连续8年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公司拥有先进的全自动发酵罐等各类发酵设备、雄厚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技术人才,以“用科技 传递健康”为发展理念,公司的产业化发酵水平位居国内先进。公司始终致力于生产更高品质的虾青素和DHA 产品,经过严格的筛选培育,产品发酵含量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而且独创物理提取绿色工艺,保证了虾青素和DHA 的高纯度、安全性等特质。 2.高校背景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福建省培养生物类、食品类和工程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现有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食品科技研发检测服务中心、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学院加大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研究特色。学院和厦门北大泰普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等进行了长期的项目合作,通过联合开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主要的研发内容包括:微生物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虾青素产业化发酵生产技术开发研究、DHA 中试发酵及提取技术研究、先进发酵装备技术开发等。 二、校企合作状况 自2004年起,学院与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 项目来源:福建省软科学项目“推进福建省产学研结合的对策和措施研究”(2010R0077)。 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成功案例分析 厦门集美大学科研处 许伟 37 2011/01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三种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三种模式 ■科技成果按社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基础公益类、共性技术类和专有技术类三类;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模式一般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市场化模式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混合模式。三种技术标准形成模式各有长短。 技术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基础公益类、共性技术类和专有技术类三类科技成果按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可转化为公共标准、联盟标准和私人标准三类,三种类型科技成果宜采用三种不同的技术标准转化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市场化模式和混合模式。 三类科技成果 对应三类技术标准 科技成果按社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基础公益类、共性技术类和专有技术类三类。基础公益性成果属于共有资源和公共物品领域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全部公众或大部分公众利益。共性技术类科技成果主要是行业内形成的技术联盟,可有效提升联盟企业的竞争优势。专有技术类科技成果是独立法人(公司或个人)掌握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内部推广应用。 按照排他性、竞争性和收益性等经济学属性的不同,技术标准可分为公共标准、联盟标准和私人标准。公共标准是所有人都能免费使用,不具有排他性,且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标准,通常由具有行政权力的机构确定,包括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卫生标准

等。联盟标准在联盟内部可以免费使用,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竞争性和收益性。私人标准由企业制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类标准供企业内部使用,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竞争性和收益性。私人标准是从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对通常所说的企业标准的称谓。 基础公益类科技成果和公共标准都具有公共品属性,都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共性技术类科技成果具有团体共享、利益相关者共享的属性,共性技术类科技成果多数应转化为联盟标准,而很少转化为基础公益类或私人标准。按竞争优势理论,结合专有技术类科技成果的特征和私人标准的盈利、竞争能力,专有技术类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过程中,企业有能力独立完成的情况下,专有技术类科技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私人标准。 三类科技成果 转化技术标准的模式不同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模式一般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市场化模式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混合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主要由国家行政机构组织制定,形成公共标准;混合模式主要由企业合作制定,形成联盟标准;市场化模式主要由市场作为技术标准的动力,形成私人标准。 基础公益类科技成果转化为公共标准时多采用政府主导模式,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动力机制上,更重要的是政府全面负责公共标准的制定、应用、推广、测试和认证。基础公益类科技成果转化为

探寻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

探寻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刘艳整理报道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探寻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 为探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寻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本报自2014年1月6日至3月31日开设了“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探讨”专栏,来自中央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科技服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就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本报近日举行了一次专题对话,邀请科技部及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部分科技服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就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瓶颈进行全面梳理,目的是结合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容,对今后如何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展望和分析,为进一步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主持人: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社长魏谷 嘉宾: 修小平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局级调研员 刘琦岩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 徐轶科技部火炬中心成果推广处处长 赵绮秋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建华北京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 蒋佃水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荀标昆山工研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邵翔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科技管理部经理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主持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究竟如何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该做什么?市场又能做什么?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在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问题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有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不到位、中介的发展不完善、企业的态度不积极以及投融资体系的发展不健全等。进而提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应对策,以期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 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然而,目前,受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高校的科研人员普遍重科研、重成果,轻转化、轻效益,使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下,70%以上的科技成果被闲置,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目前高校大多都树立了科研立校的办学思路,取得了数量可观的科技成果。然而,众多的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问题的关键。实事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没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目前高校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4项,占总数(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1项)的58.5%。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4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一等奖2项,二等奖61项)的71.4%。3项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通用项目2项,专用项目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14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创新团队奖2项,二等奖10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162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3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144项)的70.4%。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70项(一等奖3项,创新团队奖2项,二等奖6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43.2%。国家三大奖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83项,占总数(266项)的68.8%。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39项,占总数的52.3%。(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 但和上述数据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比率,签约转化的不到30%,真正实现转化的10%,短期内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不到5%。以河南省高校为例,2011年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193项,占总科技课题数的2.4%;当年实际收入约为0.66亿元,仅占科研经费投入的5.2%[1]。与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80%相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之低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 2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浅谈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流程:建立健全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组织网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服务的四个数据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程服务链的打造。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serv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and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network,establish four service databa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reation of service chain. 关键词: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数据库;组织网络;建设 key words: jiangsu;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service system;database;network;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08-02 0 引言 “十一五”期间,我国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 作者:殷艺琼周娟刘凤芹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10期 殷艺琼周娟刘凤芹 摘要:现阶段,科研成果职称评定和绩效激励制度还未有效融合,进行全面的科技人力资源评价,存在统一性和矛盾性。二者标准不同、运营工作模式不同,评价要素也不相同。 关键词:科研成果;职称评价;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世界 各国科技力量发展的新举措,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岗位职能,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快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建设,才能提升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效果,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概述 科技成果转化岗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各类研究成果应用 到实际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益。而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特指创新性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 生产部门,并且转化为新的经济驱动力,推动技术革新。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将农业科研单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农业 生产中,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助力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岗位作为检验科研成果水平的评价站,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 了年度考核指标,建立了科技转化奖励机制和推广服务评价体系,推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 果转化。 二、科技转化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矛盾性分析 (一)岗位多重标准,性质不同 科技转化岗位职称评定是根据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准,换而言之是重视理论 研究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而转化激励制度,是强调工作人员的实用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因此岗位应用了不同标准。 (二)岗位评价要素不同 职称岗位评价的薪酬主要参照工作人员的学历高低、论文发表等级和数量、专利等其他 科研成果的数量。而激励制度评价要素为科研成果落地带来的经济效益、转化率,因此二者的 核心评价要素是不同的。 (三)两者的运作模式相差较大 岗位的职称评定仅仅需要扎根在实验室,运用创新的手段和技术来攻克技术难题,继而 收到提升职称和职位的效果。而激励效应,对个人职位和薪酬都是根据实际效益,这就需要工 作人员完成以下工作:首先,要了解最新的农业市场需求,调查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其次, 根据企业需求,将单位的科研力量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制定合作方式;最后,将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 根据高校与环境的互动融合程度,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从产权型态上区别有两类,即合作型态和非合作型态。合作型态包括技术转移、技术合作,共建经济实体等模式;非合作模式包括自建经济实体和自建大学科技园等模式。 技术转移模式 技术转移是早期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主要模式。高校研发所获得的专利技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转移,是科学技术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并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加速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扩大和规范技术转移,我国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市场,形成了技术市场网络,建立了以《技术合同法》、《成果转化法》为核心,一系列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技术市场法律体系。根据科技部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我国1995年的各类技术转移成交221182项,2000年上升为241008项。通过技术转移推动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能利用高校的创新成果,弥补企业内部技术资源不足或技术资源的结构性缺陷,利用资金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缺点在于高校与企业的互动融合程度较低,不利于高校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同时企业也无法分享创新过程的信息,不利于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 技术合作模式 技术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并把它作为“九五”期间的技术创新工程。近十年来,产学研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的技术创新成果就是技术合作成功的例证。如一直围绕中小型草浆造纸厂的环境污染问题,被南京林业大学与江苏新大纸业集团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攻克。双方合作开发的“麦草低污染制浆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麦草制浆方法,采用亚硫酸纳和甲醛制浆新工艺,以降低制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污染负荷。自1995年双方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采取长期技术合作方式。1999年继续合作开发“高附加值木质素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同时建立我国第一个草浆高附加值木质素产品的中试基地,该项目开发已取得成功。公司生产的木质素市场占有率超过10%,在以草浆制浆同行中生产的木质素产品占首位,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技术合作是一种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高校和企业能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这种需求和资源结构的互补性能够产生比单一资源单独使用更大的效率,在合作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资源的配置也更加合理;二是通过技术合作对资源集中使用能有效地投入资源的投入规模,减少了由于单个单位因资源不足或资源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创新滞后,因而能够缩短创新时间;三是由于有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创新过程,能有效地分担创新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等。

科技成果转化 百科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一、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包括各类成果的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加强,效率的增加等等。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包括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因此科学技术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最终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来实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从创造地转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或知识得到增加,劳动工具得到改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仅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

成果转化大多指这种类型的转化,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技术成果的应用数与技术成果总数的比。 二、转化途径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转化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也并非泾渭分明,经常是相互包含的。 2016年1月,媒体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先进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祝连庆表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政府、高校和研发机构,以及企业三方同时发力,唯有如此才能研发出更适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高科技成果,并进一步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1](一)直接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